2023年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通用14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進行課堂評價和反思的重要依據(jù),有助于教學的優(yōu)化與改進。在編寫教案時,我們首先需要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科學地安排學習活動和評價方式。同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需求,靈活運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參與度和自主學習能力。教案的編寫需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一
    教材分析
    這一篇課文敘寫了沉香不畏艱險,奔向華山,他一心救母的誠意感動了仙人,獲得了贈斧之助,打敗了二郎神,劈開大山,救出母親。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救母經過展開故事情節(jié):拜別師傅,奔向華山;歷經艱險,一往直前;感動仙人,得到幫助;劈開大山,救出母親。故事環(huán)環(huán)相生,銜接緊湊。
    學情分析
    教學時可先引導學生回憶《母親的恩情》、《陳毅探母》等課文引出課題。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課題質疑,然后要求大家?guī)е鴨栴}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正確,讀通順。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指名逐段讀課文,及時正音,通過朗讀回答提出的問題,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新偏旁“刀”。學會用“幫助”造句。
    2. 學習默讀課文,講述故事。
    3. 想象沉香撲進媽媽懷抱時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4. 體會沉香不畏千難萬險、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
    教學重點:通過對重點詞句的朗讀理解,體會沉香對母親的摯愛之情。
    教學難點:體會沉香對母親的摯愛之情。
    第一課時
    一、復習
    1、指名說說沉香刻苦學武藝的故事
    2、沉香練就一身高強的武藝后,是怎樣解救母親的呢?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生字詞,標小節(jié)號。
    3、出示詞語:救母 血痕 在乎 誠心 打敗 兇惡 激動
    渾身 巨響 懷抱 師傅 跨 轉身
    (1)自讀這些生字詞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誠”讀翹舌音
    “奔痕”讀前鼻音
    “捧誠”讀后鼻音
    “轉”是個多音字,你能用它的兩個讀音分別組詞嗎?
    (3)帶讀,指讀,齊讀
    4、把生字詞帶入課文中在讀讀,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5、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
    6、指名比賽讀書
    7、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教學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導寫字
    救:左邊的求寫得稍微緊湊些,末筆是點。右邊的反文旁寫得舒展些
    激:中間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寫得緊些,左中右依次放開寬度。
    3、學生描紅,老師巡視指導
    四、作業(yè)
    正確美觀地臨寫生字一遍。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圖文結合,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幫助”造句
    3、通過學習課文,再次體會小沉香不畏千難萬險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默寫詞語。打敗兇惡誠心激動
    2、把默寫的詞語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學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4)請你讀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導讀
    2、教學第2自然段
    (1)自讀
    (2)從該段,你有讀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過高山,跨過深澗。
    2、他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座深澗。
    這兩句話意思相同嗎?
    這兩句話的不同,你能體會出來嗎?
    有感情地讀讀
    (5)齊讀第2自然段
    3、教學第3自然段
    (1)從沉香這些做法,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誠心感動了仙人。
    4、教學第4自然段
    (1)指名讀第4自然段
    (2)(出示圖)華山怎么樣?此時沉香心情怎樣?
    (3)有感情地讀第一句
    (4)還有哪里體現(xiàn)出沉香心里無比激動?
    (5)看到這個感人的場面,你想說些什么?
    (6)帶著這種感情齊讀第4自然段
    5、齊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小結
    四、作業(yè)
    1、選適當?shù)脑~語填在括號里
    一件件一針針一個個一線線一道道
    母親在燈下()()地為我補衣裳。
    沉香身上劃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來。
    沉香腳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復述課文
    2、會用“幫助”造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說說課文內容
    2、再次讓學生默讀要求
    二、指導復述
    1、自己一邊默讀課文,一邊記下故事的情節(jié)。
    2、看掛圖,想情節(jié),說說這個故事
    3、同座位互相復述,指名復述這個故事。
    4、把兩部分故事一起合起來說說。
    三、指導造句
    1、讀讀練習4中的三個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來用“幫助”造句嗎?
    3、你能用“幫助”造句時,把“幫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嗎?
    學生說,師生共同糾正。
    四、作業(yè)
    1、造句(兩個位置不同的句子)
    幫助……
    幫助……
    2、把兩課的故事連起來說一說,說給爸爸媽媽或弟弟妹妹聽。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二
    牧童
    1、認識古詩生字,指導書寫“蓑”,準確,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2、通過注釋,邊讀邊想象的方法,感知詩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歌大意。
    3、通過對詩歌的感受、體驗詩歌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感悟詩人的心。
    二、教學重點:
    能通過讀、想象,體驗詩歌的境界。
    三、教學難點:
    根據(jù)注釋,弄懂三首詩的意思,想想詩句描繪的情景,并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詩人導入,整體感知
    1、導入: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詩人(板書:呂巖)。呂巖,我們對他很陌生;但是老師要說,看似陌生的詩人,其實我們早已耳聞他的大名;相信嗎?不信,等我們認真學完他的古詩,你一定會恍然大悟。
    2、你們說,怎么學?(讀準-〉讀懂-〉讀出感受)。請同學們慢慢地,認真、仔細地將這兩首詩讀三遍以上。(老師板書課題)
    3、誰有勇氣單獨為大家朗讀這首詩。
    (評價、正音。指導書寫“蓑”字:手和老師一起書空,默記5秒鐘)
    4、古詩讀正確,讀通了,我們還應該爭取把詩歌——(讀懂)。請大家借助注釋,理解古詩的大意。同學們可以單獨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學習,還可以詢問老師。
    5、學生說古詩大意,老師糾正。
    6、從剛才同學對古詩的理解,你能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有很多共同點嗎?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海蜇一種愉快的心情。
    (3)、都表達了詩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閑適。
    (二)、從形象入手,教學《牧童》
    2、讓我們認真地讀,慢慢地讀,細細體會,你一定會從詩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說你從古詩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預設一]:歸來報販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牧童?
    (你看他,正撐著小肚皮,一路歸來,吃飽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風明月為伴)
    (2)這樣的生活真是——?(板書:悠閑、自在、無拘無束)
    (3)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牧童會是怎樣歸來呢?(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
    (4)如此悠閑、自在、輕松的牧童,誰能將他讀出來?(指導朗讀,范讀)
    [預設二]: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1)你能給我們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在一片蔥蘢的廣闊原野上,牧童正在都擺弄著他的短笛,偶爾吹出幾聲清脆的笛聲,好不悠閑呀?。?BR>    (2)那是一片怎樣的原野?
    (“鋪”:這一“鋪”字,讓我們想起眼前綠草蔥蘢,一片生機。
    “六七里”:眼前似乎浮現(xiàn)寬闊的原野。隨身一躺,都似乎躺進了大自然的懷抱。
    (3)你能讀出這樣的原野嗎?
    (4)眼前綠草茵茵,我們耳畔似乎又聽到什么?
    (清脆悅耳歡快牧童的笛聲。你是從哪個字中,聽到了這樣的笛聲。)
    “弄”:逗弄的意思??鞓返哪镣窃诙号莻€抖動的笛子。同學們,張開我們想象的翅膀,聽著晚風中傳來的牧笛聲(音樂《牧童短笛》)或許,他剛一吹氣,老牛便仰起頭看著牧童;或許,不遠處傳來了更悠遠的牧笛聲,或許老牛一聽著笛聲,或許......
    (板書:童樂)你能讀出這樣的快樂嗎?
    5、你向往這樣的生活嗎?讀出你的向往。
    6、呂巖又為何要寫這樣的牧童呢?(展開呂巖小傳)你知道了些什么?
    7、拓展:詩人楊萬里,還寫過其他描寫孩童的詩篇呢。請同學們讀讀這幾首詩,再看看我們今天學的詩歌(輕音樂起),結合起來,你能見到詩人一顆怎樣的心?(喜愛兒童,未泯的童心)
    8、總結:詩人楊萬里就是這樣一位對孩童充滿喜愛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詩人。楊萬里還寫了許多其他的田園雜詩,每一首詩的背后,我們都能見到詩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五、詩人結尾,兩手整合。
    1、現(xiàn)在我們再讀這首詩。
    2、陌生的詩人:呂巖,其實我們早已認識,今天更讓我們看到了呂巖對悠閑、安定生活的向往。讓我們懷著對詩人的崇敬,齊讀一遍,老師引讀。你們愿意了解更多的詩人嗎?那就去讀更多的詩,是詩給我們指明了一條走進詩人內心的路。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三
    一、情境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生字新詞,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寫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的故事。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秋風刮起來了,天氣漸漸地涼了,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課件展示:秋風掃落葉的畫面,秋風刮起的"呼呼"聲。)
    小動物們怎么過冬呢?(課件展示3個小動物。)
    二、小組合作學習。
    1、分角色讀課文2-8節(jié)。教師指導角色分配:一生讀燕子的話、一生讀蜜蜂的話、一生讀青蛙的話、一生讀敘述和提示語。
    2、組內交流:三個小動物分別怎樣過冬?為什么要這樣過冬呢?
    三、理解感悟。
    1、小組派代表將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聽者隨時糾正補充。
    生:燕子到南方過冬。因為南方暖和,蟲子多。
    生讀第二節(jié)。
    師:你們知道秋天飛到南方,春天飛回北方的這種鳥叫什么鳥嗎?(如果不知道,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叫候鳥。)
    師:還有哪些小動物與小燕子的過冬方式一樣呢?
    生1:大雁也到南方過冬。
    生2:我知道布谷鳥也是候鳥。還有......
    2、師生配合讀4-5節(jié)。
    師:老師做小燕子,誰來讀青蛙的話,和老師配合一下?
    師生合作朗讀。
    師:青蛙哥哥,你睡一個冬天不餓嗎?可別把身體餓壞了!
    生:不會的,我先吃得飽飽的,在泥土里睡覺,一點兒也不會餓。
    師:哦,這我就放心了。對了,這好像就叫做--冬眠。
    生:對,對!
    師(面對大家):還有那個小伙伴和青蛙哥哥過冬的方式一樣呢?
    生1:我,大狗熊。
    生2:我,小烏龜。
    生3:還有我,大蟒蛇。
    4、誰能像老師一樣,做一只小燕子,去問問小蜜蜂?請兩個學生讀6-7節(jié),理解冬天沒有鮮花,蜜蜂是怎樣戰(zhàn)勝困難的。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比賽,及時評議。
    五、戴頭飾表演。
    1、引導:燕子說話時會做什么動作?蜜蜂說話時會怎么樣?青蛙有怎樣?蜜蜂和燕子扇動翅膀樣子一樣嗎?小伙伴們告別時會說些什么?(無需回答,可以師生同做。)
    2、戴頭飾分角色表演。
    3、你們喜歡這三個小動物嗎?為什么?(有禮貌,如稱呼"哥哥"、"姐姐";相互關心。)
    六、鞏固練習。
    1、聽寫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閱讀童話故事。
    20美麗的丹頂鶴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
    2、通過朗讀和感悟,了解丹頂鶴美在哪里,并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而背誦課文。
    [設計理念]
    《美麗的丹頂鶴》這篇課文,語言簡約凝練,形象而傳神,滲透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本教學設計立足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并結合畫面的體驗,從而產生情感的共鳴,很好地實現(xiàn)"三維"的統(tǒng)一。
    [設計特色]
    本課設計緊緊扣住"美麗",植根于文本,透過語言文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同時不拘泥于文本,或引導想象,或聯(lián)系實際,使語言、畫面、情感相互交融,激發(fā)學生熱愛美。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四
    一、導入揭題
    2、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古代的大將軍,她的名字叫花木蘭。
    3、小朋友,你們知道花木蘭和你們剛剛說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嗎?(小朋友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們剛剛說的英雄中女的很少?)
    4、我國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當兵,女的卻不能從軍。那么花木蘭怎么能去從軍的呢?
    5、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一同來學習第12課——《木蘭從軍》
    二、初讀感知
    (一)練讀
    1、請小朋友們先自己讀一遍課文,注意將生字的字音讀準,讀完后標好自然段。
    2、與同桌輪流讀一遍,注意將句子讀通順。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讀一遍課文,注意要將課文讀正確、流利。
    (二)檢查
    1、出示生字詞。
    名字征兵勝利朝廷年齡理應說服年老多病焦急萬分赫赫戰(zhàn)功英勇善戰(zhàn)文靜俊美
    2、多音字。
    燕子燕山
    將軍將士
    3、課文一定也能讀好。
    (1)齊讀第一段,師評。
    (2)指名讀第二段,自評。
    (3)指名一組讀第三段,其他生評價。
    (4)男生讀,女生評。
    4、解決問題。
    三、精讀第一、二自然段
    (一)小朋友們真聰明,那么花木蘭為什么要女扮男裝去從軍呢?
    1、請你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再說給同桌的小朋友聽。
    2、指名交流體會。(恩,小朋友們說的都不錯。)
    3、花木蘭所處的南北朝時期,時局動蕩,戰(zhàn)爭頻繁。(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
    4、那時侯,朝廷對老百姓發(fā)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書。這一天,朝廷下達的一份文書張貼了出來,這是份一般的文書嗎?(緊急征兵文書)
    5、木蘭看到這文書后,有什么感受?(焦急萬分)
    6、花木蘭為什么會感到焦急萬分?她是怎么想的?指名說,指名讀,強調“焦急萬分”。
    7、可以不去呀,或者等過幾年弟弟長大了再去呀,強調“緊急征兵”。體現(xiàn)愛國精神。
    8、說話訓練:因為……所以,花木蘭要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二)花木蘭此時已打定主意,替父從軍,但戰(zhàn)場上兩軍廝殺,充滿了艱辛和危險,花木蘭的家人怎么會同意她去的呢?(說服)
    1、假設你是花木蘭,你準備怎樣說服你的家人呢?小小組中相互說。
    2、老師就是花木蘭的家人,指名來說服老師。
    (三)就這樣,花木蘭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親,為了她那年紀尚小的弟弟,更為了她深深熱愛的國家,毅然地踏上了從軍之旅。齊讀第二自然段。
    (四)小朋友,通過你們的朗讀,我看見了一個勇敢、堅毅、視國事為己任的花木蘭,也明白了她為什么能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贊賞。她不愧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讓我們一同牢牢記住她的名字——“花木蘭”。
    四、生字教學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男
    2、說說如何記住這些漢字。
    3、教學“疒”,范寫“病”。
    4、學生描紅。
    五、課后練習
    剛才,小朋友都當了一回花木蘭,展開想象,說服家人,替父從軍。課后請小朋友把“木蘭怎樣說服家人的”幾句話寫下來。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
    3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童年生活的`幸??鞓?BR>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童年生活的幸??鞓?BR>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夏天,一場暴雨過后,你最喜歡干什么?
    2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歡快情景寫成了一首小詩。
    3板書課題,齊讀
    4簡介冰心
    二初讀課文
    1各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樹梢赤腳使勁妹妹拍打發(fā)射
    興奮咬牙糟糕小辮唇兒
    (1)自己輕聲讀
    (2)哪些字的讀音要注意
    (3)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
    (4)教學字形,同時新授兩個偏旁
    (5)全文一共有幾節(jié)
    3開火車讀全文
    4自瀆課文,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
    5討論交流
    6仔細再讀課文,你覺得哪句話難讀就在這句話前面做記號,并把這句話多讀幾遍,直到讀順了再接著往下讀。
    7指導朗讀一長句
    (1)注意長句中的停頓
    (2)教師范讀,個別練習
    三總結延伸
    1小朋友,書讀到這兒,你知道了些什么?又產生了哪些新問題呢?
    2師總結歸納
    四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指名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一)第一節(jié)
    1指名讀
    2孩子們玩得多開心啊,你們從哪句話讀出來的?
    3指名讀第2句
    4什么是神仙?
    5誰能把孩子們快樂的樣子讀出來。
    6指導朗讀第一節(jié)
    (二)第二、三節(jié)
    1指名讀
    2這兩節(jié)告訴我們什么?
    3他拍著水淋淋的泥褲子,直喊“糟糕”,嘴上這么說,內心卻感到什么?
    4自讀2~3節(jié)
    5指導朗讀
    6試著背誦
    (三)第四節(jié)
    1指名讀
    2小妹妹是怎么跑的,表演小妹妹的動作
    3指名讀有關句子
    4小妹妹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上一交呢?
    5指導朗讀
    三總結延伸
    1齊讀課文
    2回憶自己曾經在雨中怎樣地玩耍。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六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2、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少年兒童在祖國的關懷和培育下生活幸福美好,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學好建設祖國的本領,長大報效祖國。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少年兒童的快樂心
    3、進行革命理想教育,結合課文第三節(jié)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渲染“快樂”
    1、播放《快樂的節(jié)日》,會唱的同學跟著唱。
    2、談話引出課題。
    3、板書課題,讀課題。
    4、說說你是怎樣度過節(jié)日的?
    二、自讀課文,感悟“快樂”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從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我們的快樂?
    2、學生反饋。
    3、指導朗讀:怎樣才能讀出快樂的心情?
    4、比賽讀:看誰能讀出快樂的語氣?
    6、指名讀第三小節(jié),說說:
    (1)每句所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
    (2)為什么要感謝祖國?
    (3)這里把少年兒童比作什么?“羽毛豐滿”是什么意思?
    (4)小鳥的成長靠的是媽媽的哺育和自己刻苦地練習飛翔。少年兒童的成長靠什么?
    (5)小組討論:你是如何健康成長的?你的理想是什么?
    7、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再次感受少先隊員快樂的心情。
    三、回歸整體,積累語言
    1、配樂讀課文,并練習背誦。
    2、嘗試背誦。
    3、唱歌曲,再次體驗快樂。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畫一幅歡慶節(jié)日的畫或唱首快樂節(jié)日的歌。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七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形近偏旁的比較識字。課文將兩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詞集中在一起讓學生認讀。第一組詞語介紹了―些樹的名稱和木制品;第二組詞語介紹了一些與莊稼有關的事物;第三組詞語介紹了三種竹制品;第四組詞語介紹了一些植物。連起來讀,押韻上口,便于記誦。學生在學習漢字的同時也增長了知識。
    【教學要求】
    德育目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智育目標:
    1.學會奉課12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3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新詞。
    2.比較“木禾”、“竹艸”兩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圖讀熟與此相關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按筆順正確地書寫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2.區(qū)別形近偏旁。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片。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前面兩課和這一課都是看圖讀韻文識字,而本課還通過形近偏旁的比較來識字。板書課題:識字3(齊讀)
    二、初步看圖,讀韻文
    1.觀察書上的圖,看一看圖上畫了哪些事物。
    2.自由讀韻文,要求:看清音節(jié),讀準字音。
    三、出示表(一),復習“木字旁”、“禾字旁”
    1.觀察實物圖畫與古文字,了解偏旁本義。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樹)
    師:同學們說得對?!澳尽钡墓盼淖窒褚豢脴?,有樹冠、樹干和樹根。
    (2)復習“木字旁”。
    教師范讀帶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讀、齊讀。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
    師:同學們說的對?!昂獭钡墓盼淖窒褚恢旰堂?,有穗、葉、莖與根。
    (4)復習“禾字旁”。
    教師范讀帶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看圖,出示部分生字詞
    出示掛圖,學習生字詞。
    1.這些是什么樹?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相機出示詞卡:松柏、楊柳]
    2.你們知道松樹、柏樹和別的樹有什么不一樣嗎?(松樹、柏樹的葉子常年都是綠色的)
    3.出示詞卡:桌椅
    4.春天到了農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相機出示詞卡:秧苗]
    6.“秧苗”、“稻谷”這些地里長的農作物叫什么呢?[相機出示詞卡:莊稼]
    五、教師小結
    剛才我們學習了兩組詞語,第一組詞語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為這些詞語大都與樹木有關)第二組詞語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與莊稼有關)你們覺得漢字有趣嗎?中國的漢字有悠久的歷史,你們要認真學習!
    六、學生自學出示的生字詞
    要求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七、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齊讀。
    2.用“柳”、“椅”、“秧”擴詞。
    八、指導書寫
    1.學生看筆順圖,記憶“柳、秧”的筆順。
    2.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3.教師范寫本課6個生字。讓學生注意在田字格書寫時都應該左窄右寬。
    4.學生描紅書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讓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新詞卡片。
    2.聽寫生字。
    3.檢查聽寫情況。
    二、繼續(xù)看圖學習生字詞
    1.觀察書上的圖,看看圖上畫了哪些事物。
    2.自由讀韻文,要求:讀準字音。
    三、出示表(二),復習“竹字頭”、“草字頭”
    1.觀察實物圖畫與古文字,了解偏旁本義。
    (1)“”的古文字像什么?(像竹葉)
    (2)復習“竹字頭”。
    師范讀帶竹字頭的生字。
    指名讀、齊讀。
    (3)
    “”的古文字像什么?(像兩棵小草)
    (4)復習“草字頭”。
    師范讀帶草字頭的生字。
    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看圖,出示部分生字詞
    出示掛圖,學習生字詞。
    1.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相機出示詞卡:竹籃、籮筐、筷子]
    2.中國的`老年人最喜歡喝什么?仆目機出示詞卡:茶葉]
    五、教師小結
    剛才我們學習了兩組詞語,第一組偏旁的名稱是什么?(竹字頭)為什么都是竹字頭?(因為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與竹子有關)第二組偏旁的名稱是什么?(草字頭)為什么都是草字頭?(大都與一些植物有關)
    六、學生自學出示的生字詞
    七、指導書寫
    1.指名說“籃、筐”的筆順。
    2.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3.教師范寫生字。
    4.學生描紅書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讓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聽寫詞語,檢測效果。
    二、指導讀韻文
    1.按要求歸類讀。
    (1)哪些詞語介紹了一些樹的名稱和木制品?(讀第一組詞語)
    (2)哪些詞語介紹了一些與莊稼有關的事物?(讀第二組詞語)
    (3)哪些詞語介紹了三種竹制品?(讀第三組詞語)
    (4)哪些詞語介紹了一些植物?(讀第四組詞語)
    2.多種形式練讀。
    指名讀、齊讀、同桌互讀。
    三、辨析兩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戲。
    2.教歌訣:“禾字旁表示莊稼,木字旁表示樹木。爸爸下田去插秧苗,爺爺上山去栽松樹?!薄安葑诸^表示花草,竹字頭與竹子有關。窗臺上放著兩盆花草,墻壁上掛著一只竹籃?!?BR>    四、課內作業(yè)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八
    課文圍繞“葡萄溝是個好地方”描繪了葡萄溝的葡萄成熟的景象和葡萄干的制作過程,表現(xiàn)了葡萄溝的美麗開愛。那里的葡萄的品種多、顏色鮮、味道甜、產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學生除了對葡萄溝有所了解,還要進一步體會課文的語言文字帶給我們的享受,在感悟情感的同時積累一些好詞好句。
    l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利用多媒體教具進行優(yōu)化教學,使學生主動、快樂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第二段。
    3、增強學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l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葡萄溝是個好地方是本課教學重點;感悟句子所包含的感情是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去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旅游嗎?喜歡吃又香又甜的葡萄嗎?如果把這兩者合起來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老師和課文一同去盛產葡萄的葡萄溝游覽一番。(讀課題:葡萄溝)
    二、細讀感悟
    (一)第一段
    1、去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葡萄溝。(課件出示第一段,學生讀)
    2、這段文字就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自己讀一讀,看你知道了什么。
    葡萄溝的位置在新疆的吐魯番。
    那里出產水果。
    水果種類很多(課件出示水果),人們最喜歡葡萄。
    3、引讀第一段
    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
    那里出產——
    五月有——
    七八月有——
    到了九十月份——
    (二)第二段
    1、人們?yōu)槭裁醋钕矚g葡萄呢?讓我們去看看?,F(xiàn)在去行么?(九十月份,因為到了九十月份,葡萄就成熟了。)那我們就乘時光隧道車把時間調整到九月吧。閉上眼睛,一、二、三,葡萄溝到了。
    2、(出示葡萄溝概貌圖)這就是葡萄溝了?!捌咸逊N在山坡的梯田上?!?邊說邊出示句子,指出山坡、梯田和葡萄樹)
    3、這些葡萄樹長得怎樣。學生看圖自由說。
    書上是這樣寫的(出示第二句)學生讀。
    這句寫的是(枝葉),什么樣的枝葉(茂密的),怎么樣(向四面展開)。連起來(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
    作者進一步描寫說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為什么比作涼棚而不是別的。(結合當?shù)氐匦螝夂蛘f明)
    在干旱的沙漠,在四十多度的高溫天氣,進入這樣的“涼棚”,感覺怎樣?帶著這份涼爽舒服讀第二句。
    4、鉆進葡萄架,更另你驚奇的是(出示架上葡萄圖)
    這是什么季節(jié)獨有的景象。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自由讀。畫出表示顏色的詞。這么多顏色漂亮嗎?可以用一個什么詞形容,(五顏六色)如果這些顏色都泛著光,水靈靈的,那(就更漂亮了),用一個詞形容是(五光十色)。
    瞧,一串串水靈靈的葡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它們(美麗極了)。不同的顏色就是不同的品種,葡萄溝的葡萄有上百個品種。到了秋天,葡萄成熟了,赤橙黃綠青藍紫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溝簡直就成了葡萄的世界,葡萄的王國,葡萄的博物館。帶著對葡萄的喜愛、贊美再讀句子。
    出示“我會填”再填空讀。
    閉眼睛邊背邊想象。
    5、葡萄溝的葡萄真——真——真——這么誘人的葡萄你想吃嗎?看,維吾爾族老鄉(xiāng)給你端上來了。(出示課文插圖)讀句子。
    看,他們端上來的是最甜的葡萄。這種葡萄叫無核白,皮薄、肉嫩、多汁、味美,營養(yǎng)豐富,素有“珍珠”美稱,是全世界含糖量的葡萄。
    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把最甜的葡萄摘下一串串讓你吃個夠,你想夸他們什么?(熱情好客)
    6、葡萄溝真——葡萄溝的葡萄真——葡萄溝的老鄉(xiāng)真——讓我們把對他們的贊美美美地讀出來。閉眼睛回味一下(背誦)。
    (三)第三段
    1、這么多這么好的葡萄老鄉(xiāng)和游客吃不完怎么辦?讀第三段
    2、邊看陰房圖片邊結合第二句文字理解陰房的構造。(邊讀邊看圖讓學生自己找到圖文結合點就理解了。)
    3、讀第三句,理解“熱空氣”的作用。(體會葡萄溝人的聰明)
    4、葡萄掛在透氣的陰房里,就像在天然的烘烤箱一樣,這樣生產出來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三、情感升華
    葡萄溝的葡萄出了名,葡萄溝的葡萄干出了名,葡萄溝這塊寶地也敞開胸懷迎接著八方來客,有機會我們一定去那里感受一下。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九
    這首四言絕句是詩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語言詞匯,揣摩其語言魅力;理解詩的內容,領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感。
    能力目標掌握鑒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提高對古詩的審美鑒賞力。
    情感目標領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背誦詩歌,掌握鑒賞古詩的基本方法,鑒賞意象意境,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難點理解詩歌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寫作特色及其藝術聯(lián)絡方式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點撥法討論法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導入語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何其芳先生筆下所描繪的清新自然的秋景圖,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另外一首描摹秋天景色的.詩歌,看看詩人筆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下面我們就一同走進曹操的《觀滄?!?。
    2、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首先,請同學們談談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作者簡介}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精于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創(chuàng)有《蒿里行》、《觀滄?!返仍娖?。其詩具有慷慨悲涼,氣韻沉雄的風格。
    {寫作背景}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借許悠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袁紹。袁紹殘部逃至烏桓(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欲借烏桓之力,以求東山再起。曹操乘勝追擊,征討烏桓。東漢建安曹操揮鞭北指,所向披靡,大敗烏桓。歸途中,曹操登臨碣石山,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刻,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即書《觀滄海》。
    (二)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簡要介紹詩歌體裁}
    樂府兩漢官署名稱,即音樂機關。其主要職責是制作國家典禮音樂,主要收集文人詩、民間歌謠入樂。
    樂府詩一般無標題,尤其是漢代樂府。《觀滄?!返念}目是后人所加的。樂府詩可譜樂歌唱,詩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去的,亦可稱之為詩的附文,與詩歌表現(xiàn)的內容無關。
    {聽讀結合,初讀感知}
    解析:觀滄海以一個觀字為線索,總攬全詩。
    樹木從生,百草豐茂一反宋玉《九辯》中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秋情懷。寫出在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茂,給人生機盎然之感。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此句雖言秋風蕭瑟(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悲秋意緒。眼前見到的卻是大海的洶涌澎湃,氣象宏闊、生命不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將眼前實景,融進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呈現(xiàn)出吞吐宇宙的氣象。詩人以滄海自比,隱含自己有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壯志雄心。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為合樂而作,與詩歌正文的內容無關。
    2、品析這首詩運用了那些藝術表現(xiàn)手法?并說明這些表現(xiàn)手法在詩中是如何得以體現(xiàn)的。
    明確:a、景物的描寫手法:
    由近及遠(由眼前實景到想象、聯(lián)想之景的描寫空間關系的遷移,顯得層次分明)
    虛實相生(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等景象為實寫,日月、星漢為虛寫。采用虛實相生的描寫手法,使詩內涵豐富,意韻無窮)
    動靜姐合(水、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景象的描寫為動景,山島、樹木、百草等景象的描寫為靜景。動靜結合,使詩歌顯得鮮活生動,富于感染力)
    b、情感的表現(xiàn)技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生情,情生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托物言志(借寫大海吞吐宇宙的雄偉壯闊之景,隱喻自己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誦讀全詞,升華感情}
    請學生富有情感的誦讀全詞,以感受文氣,曹丕在《典論論文》曾說:文以氣為主,詩詞亦是如此。在《觀滄?!愤@首詞中需要我們在誦讀中去獲得一種陶冶,以便使自己融入詩中,并達到與詩的一種交流與溝通。
    小結:
    本節(jié)課所學的《觀滄?!罚攸c是讓大家掌握鑒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體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懷。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詩的意思,感受詩的內涵。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導學過程:
    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板書課題)先來學習《草》。
    二、自讀古詩、解決字詞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三、感悟理解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1)“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2)“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xiàn)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4)“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讀詩詞
    1、自由讀: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五、背誦古詩
    1、情境背誦:教師創(chuàng)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shù)冉巧M行表演背誦。
    六、練習
    1、填空。
    離離,一歲一()。野火(),春風()。
    籬落疏疏一徑深,()。()。飛入無處尋。
    2、按結構給字分類。
    未追店枯徐燒榮菜宿
    七、書寫生字
    1、學習書寫“枯、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回顧
    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jié)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指導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高興、喜悅)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競賽讀: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五、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zhàn)背、齊背。
    六、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3、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于春天的古詩。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根據(jù)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十一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xiāng)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xiāng)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生談)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xiāng)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xiāng)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xiāng)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yè)。(任選一題)
    1. 為《回鄉(xiāng)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 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復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二、贈汪倫
    教學目的:
    1.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么資料,了解了什么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chuàng)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后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后題奠定基礎。
    (附課后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材分析:
    識字五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由五條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給人的啟示卻很深刻。諺語句式雖長短不一,但讀起來瑯瑯上口,適于朗讀,便于積累,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認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諺語。
    3、培養(yǎng)積累諺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對諺語的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課前預習
    讀(讀3遍課文)
    圈(圈生字)
    寫(生字頭上寫拼音,為生字組2、個詞語)
    勾(勾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
    標(標出段落序號,用“?”標出不明白的地方)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們乘坐“快樂列車”進入“諺語城”,開心嗎?(借助課件)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十三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識字寫字
    朗讀感悟
    1、掛圖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資料,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兩課時
    一、復習導入:學習《找春天》后,我們發(fā)現(xiàn)了春天剛來到時的一些景物,如,小草從地下長出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同學們對春天能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本節(jié)課學習古詩《草》
    二、看圖說話
    1、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書課題:草
    3、結合課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三、整體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教師隨機點撥。
    如:理解詩中的“歲”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直觀形象地理解“枯、榮”的意思。
    四、感情朗讀,啟發(fā)想象
    1、指導朗讀,感受古詩節(jié)奏美。
    2、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3、學生練讀,啟發(fā)學生想象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體會感情。
    五、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自讀古詩,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小組討論、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長情況,感悟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3、反復誦讀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4、練習背誦。
    六、指導書寫“枯、榮、燒”3個生字
    重點講解: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
    七、積累運用
    1、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容。
    2、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BR>    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導入
    1、出示畫面,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今天,我們和詩人楊萬里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板書課題。
    2、讀題,理解題意
    宿:住宿、過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
    (詩人楊萬里在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的客店里過夜)
    3、導入:楊萬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詩寫了出來,我們一起讀讀吧!
    二、初讀感知,了解詩意
    1、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個別讀:要求讀流利。
    3、小組讀,合作學習,說說詩中寫了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并根據(jù)詩文內容回答。)
    三、再讀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如:“稀疏的籬笆”、“小路伸向遠方”(看課件);理解“未成陰”
    樹上的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不能遮擋太陽(看課件);詩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體會感情。
    3、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給《宿新市徐公店》編故事。
    六、閱讀積累
    1、出示已學過的《村居》誦讀。
    2、說說《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寫春天的景色。前兩句都寫了春天的景色,后兩句都寫了兒童的活潑和快樂。)
    六、指導書寫“未、追、店、徐、菜、宿” 6個字。
    未:上橫短、下橫長,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筆順,后寫“走之兒”
    宿:寶蓋不宜太寬。
    菜:“采”是八畫,不要把第三筆“點”和第六筆“豎”誤連成一筆。
    2、古詩兩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詩的內容 情: 喜愛
    畫:籬落 一徑 枝頭(靜)
    兒童 黃蝶 黃花(動)
    小學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篇十四
    同學們咱們學過幾首古詩?你能背給大家聽嗎?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詩,題目是“草”,(板書課題)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
    1.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認讀生字卡片,掃清字音障礙。
    3.再讀課文,質疑。
    (1)出示掛圖。
    這幅圖畫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2)你從哪句詩中知道的?(離離原上草)這里的“原”是平原。
    (3)草原上的草長得怎么樣?引導學生說出“茂盛”一詞?!半x離”就是草長得很茂盛。
    (4)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草原上的草長得非常茂盛)
    (1)“一歲一枯榮”,誰能用“歲”說一句話。 (我今年七歲了。……) “七歲”,也就是從出生到現(xiàn)在已七年了。一歲就是一年。
    (2)一年當中,草有哪些變化呢?引導學生說出:春天小草發(fā)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變黃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3)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請兩三位同學說,通過比較確認誰說得好。(一年當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1)“野火燒不盡”的盡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選擇“完”的解釋。
    (2)“盡”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燒,用不了多長時間肯定會把草燒得干干凈凈,為什么說燒不盡呢?看書上插圖,同桌討論。得出:因為地下的草根沒燒著。
    (3)請同學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燒掉的。因為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燒不到的。
    (1)生是什么意思?(生長)
    (2)試說這一句的意思。 (春風一吹,野草又會重新生長。)
    1.從古詩中我們看到了,兇猛的野火把小草燒得干干凈凈,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鋪滿草原。你覺得小草怎么樣?(引導說出小草生命力頑強) 2.用贊美小草的語氣背這首詩。
    1.填寫詩句,寫出加粗字的意思。 離離原上草,__________。( ) 野火燒不盡,__________。( )
    2.填空練習“離離”是形容( )茂盛的樣子。“一歲一枯榮”中;前面的“一”指( )的意思,后面的“一”是( )的意思。
    3.照樣子把詩句寫在( )里。 例:原野上的草長得很茂盛。(離離原上草。) 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節(jié)又茂盛地生長起來。( ) 春風一吹,野草又會重新生長。( ) 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燒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