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通用17篇)

字號:

    編寫教案時,教師可以借鑒同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教案的編寫需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并注意教學過程中的時間控制。教案是一份教師為指導和實施教學而編寫的教學設計和安排的書面材料。它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評價方式等內容,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每一份教案都應該根據不同的課程和學生特點進行個性化設計,以達到教育教學的最佳效果。為了編寫一份較為完美的教案,教師們應該首先熟悉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以確保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此外,教師應盡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增強學習的可感知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對教師們編寫教案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示。希望這些范文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教學設計,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一
    1.養(yǎng)成傾聽的意識,練習傾聽能力。
    2.探索一些基本的測量方法。
    3.熟悉幼兒園周邊的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方位感。
    1.底板圖若干幅(每張底板圖大小和a3紙相同),上面貼有家、幼兒園以及幼兒園附近的標志性建筑物(如大型超市、便利店、公園、肯德基、車站)的圖片。
    2.錄音帶兩段(錄有從家出發(fā)到幼兒園沿途經過的路線的內容),記號筆,記錄紙。
    3.測量工具:小棒,扭扭棒,繩子,教師自制的直尺(直尺上有1~20的刻度線)等。
    第一種玩法
    1.根據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上學的路線。如聽錄音用記號筆連接家——肯德基——民星公園——28路終點站——幼兒園。
    2.用不同工具對上學路線進行測量。如使用了6次小棒就記錄數字6。還可以用其他材料進行測量,記錄方法同上。然后比較哪種測量工具更方便,為什么。
    第二種玩法
    1.聽第一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上學路線并測量。如用記號筆連接以下錄音中提到的地點“從家中開始向左至肯德基,再向前至民星公園,再向右至28路終點站,再向前到幼兒園”。再用教師自制的直尺進行測量,并記錄結果。
    2.聽第二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不同的上學路線并測量。測量工具、記錄方法同上。
    3.比較測量結果,說說哪條線路到幼兒園用的`時間最少,為什么。
    在第二種玩法的基礎上增加路線的數量,提高比較的難度。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二
    1、知道自己的上學路線及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2、能運用各種標志、符號形象地設計上學路線圖,并清楚地進行講述。
    3、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情感。
    繪制上學路線圖、畫紙、筆
    一的小朋友特別喜歡上《道德與法治》課,每到這節(jié)課,他們會異常興奮,搖著手里的書跑來問:“老師,今天上什么課呀?”所以每逢上課,總要好好準備一番。在《上學路上》的中,我將的生活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并且是在中體驗和感受。
    我利用生動形象的課件播放《康康熊在上學路上》和《小熊和小猴的故》,這種模擬生活的場景,學生感覺特別有意思。然后就像孫悟空一樣火眼金睛地發(fā)現(xiàn)小熊小猴上學路上出現(xiàn)的問題,在愉快中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這節(jié)課人人學習情緒高漲,個個爭先恐后,在這種心態(tài)習,事半功倍。
    通過錄像中的片段來層層展開,讓學生辨析是非,討論應該做些什么,在做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一個個簡單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引導了學生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批判,從而深化了上學放學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認識。
    讓學生把課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實到行動上,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我覺得這樣的課雖然看上去不是熱熱鬧鬧,然而卻是實實在在的,是從生活體驗中激起了學生真正的思考。
    另外,通過畫上學路線和玩交通安全棋,培養(yǎng)了學自我保護意識,知道了上學不能遲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學生表演指揮,玩棋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掌握了本課的,達到了應有的效果。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三
    1.養(yǎng)成傾聽的意識,練習傾聽能力。
    2.探索一些基本的測量方法。
    3.熟悉周邊的,具有一定的方位感。
    1.底板圖若干幅(每張底板圖大小和a3紙相同),上面貼有家、幼兒園以及幼兒園附近的.標志性建筑物(如大型、便利店、公園、肯德基、車站)的圖片。
    2.錄音帶兩段(錄有從家出發(fā)到幼兒園沿途經過的路線的內容),記號筆,記錄紙。
    3.測量工具:小棒,扭扭棒,繩子,教師自制的直尺(直尺上有1~20的刻度線)等。
    第一種玩法
    1.根據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上學的路線。如聽錄音用記號筆連接家——肯德基——民星公園——28路終點站——幼兒園。
    2.用不同工具對上學路線進行測量。如使用了6次小棒就記錄數字6。還可以用其他進行測量,記錄方法同上。然后比較哪種測量工具更方便,為什么。
    第二種玩法
    1.聽第一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上學路線并測量。如用記號筆連接以下錄音中提到的地點“從家中開始向左至肯德基,再向前至民星公園,再向右至28路終點站,再向前到幼兒園”。再用教師自制的直尺進行測量,并記錄結果。
    2.聽第二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不同的上學路線并測量。測量工具、記錄方法同上。
    3.比較測量結果,哪條線路到幼兒園用的時間最少,為什么。
    在第二種玩法的基礎上增加路線的數量,提高比較的難度。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四
    1.養(yǎng)成傾聽的意識,練習傾聽能力。
    2.探索一些基本的測量方法。
    3.熟悉幼兒園周邊的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方位感。
    1.底板圖若干幅(每張底板圖大小和a3紙相同),上面貼有家、幼兒園以及幼兒園附近的標志性建筑物(如大型超市、便利店、公園、肯德基、車站)的圖片。
    2.錄音帶兩段(錄有從家出發(fā)到幼兒園沿途經過的路線的內容),記號筆,記錄紙。
    3.測量工具:小棒,扭扭棒,繩子,教師自制的直尺(直尺上有1~20的刻度線)等。
    第一種玩法
    1.根據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上學的路線。如聽錄音用記號筆連接家——肯德基——民星公園——28路終點站——幼兒園。
    2.用不同工具對上學路線進行測量。如使用了6次小棒就記錄數字6。還可以用其他材料進行測量,記錄方法同上。然后比較哪種測量工具更方便,為什么。
    第二種玩法
    1.聽第一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上學路線并測量。如用記號筆連接以下錄音中提到的地點“從家中開始向左至肯德基,再向前至民星公園,再向右至28路終點站,再向前到幼兒園”。再用教師自制的直尺進行測量,并記錄結果。
    2.聽第二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不同的上學路線并測量。測量工具、記錄方法同上。
    3.比較測量結果,說說哪條線路到幼兒園用的.時間最少,為什么。
    在第二種玩法的基礎上增加路線的數量,提高比較的難度。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五
    1.養(yǎng)成傾聽的意識,練習傾聽能力。
    2.探索一些基本的測量方法。
    3.熟悉幼兒園周邊的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方位感。
    1.底板圖若干幅(每張底板圖大小和a3紙相同),上面貼有家、幼兒園以及幼兒園附近的標志性建筑物(如大型超市、便利店、公園、肯德基、車站)的圖片。
    2.錄音帶兩段(錄有從家出發(fā)到幼兒園沿途經過的路線的內容),記號筆,記錄紙。
    3.測量工具:小棒,扭扭棒,繩子,教師自制的直尺(直尺上有1~20的刻度線)等。
    第一種玩法
    1.根據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上學的路線。如聽錄音用記號筆連接家——肯德基——民星公園——28路終點站——幼兒園。
    2.用不同工具對上學路線進行測量。如使用了6次小棒就記錄數字6。還可以用其他材料進行測量,記錄方法同上。然后比較哪種測量工具更方便,為什么。
    第二種玩法
    1.聽第一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上學路線并測量。如用記號筆連接以下錄音中提到的地點“從家中開始向左至肯德基,再向前至民星公園,再向右至28路終點站,再向前到幼兒園”。再用教師自制的直尺進行測量,并記錄結果。
    2.聽第二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不同的上學路線并測量。測量工具、記錄方法同上。
    3.比較測量結果,說說哪條線路到幼兒園用的'時間最少,為什么。
    在第二種玩法的基礎上增加路線的數量,提高比較的難度。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六
    1、能背書包靈活地、連續(xù)地側身鉆過50厘米高的障礙物,進一步鞏固側身鉆的`動作要領。
    2、萌發(fā)上小學的愿望。
    1、每人一個小書包,包內裝有不同重量的物品,并在包外做好重量的標記。
    2、拱形門、平衡木、輪胎。
    1、熱身運動:組織幼兒選擇適當重量的書包,做各種動作,如走、跑、跳等。
    2、請幼兒自由探索背書包側身鉆過拱形門的方法。
    (1)出示拱形門,引導幼兒自由探索不同鉆法。
    師:今天我們要背著書包鉆過拱形門,試試看,怎樣鉆可以不碰倒拱形門?
    (2)請個別幼兒示范,引導幼兒交流并相互學習各種不同的鉆法。
    背書包側面鉆的動作要領:側對拱形門——側下蹲,蹲的時候要盡可能的低一些——單腿先過拱形門——低頭——深深地彎腰,不要讓書包碰到拱形門——屈膝,等重心完全移動再站起來,身體不碰到拱形門。
    3、以小組競賽活動進行游戲,提高側面鉆的動作技能,提高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
    (1)教師交待玩法:幼兒分成4組,站在起跑線上,游戲開始時,排頭第一名幼兒連續(xù)鉆過三個“山洞”(拱形門),走過“獨木橋”(平衡木),跳過“小石頭”(輪胎),到達“學?!焙?,快跑回來拍第二個小朋友的手,游戲反復進行,先完成的小組為勝。
    (2)幼兒連貫練習1-2遍,教師重點指導:幼兒鉆的時候避免出現(xiàn)手扶拱形門,背弓太高,不會低頭,上體過早抬起,顧頭不顧身,彎腰不彎腿等不協(xié)調的現(xiàn)象。
    4、整理物品:引導幼兒將書包放到指定地方,并擺放整齊。
    5、引導幼兒做放松運動后活動結束。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七
    1.養(yǎng)成傾聽的意識,練習傾聽能力。
    2.探索一些基本的測量方法。
    3.熟悉幼兒園周邊的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方位感。
    1.底板圖若干幅(每張底板圖大小和a3紙相同),上面貼有家、幼兒園以及幼兒園附近的標志性建筑物(如大型超市、便利店、公園、肯德基、車站)的圖片。
    2.錄音帶兩段(錄有從家出發(fā)到幼兒園沿途經過的路線的內容),記號筆,記錄紙。
    3.測量工具:小棒,扭扭棒,繩子,教師自制的直尺(直尺上有1~20的刻度線)等。
    第一種玩法
    1.根據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上學的路線。如聽錄音用記號筆連接家——肯德基——民星公園——28路終點站——幼兒園。
    2.用不同工具對上學路線進行測量。如使用了6次小棒就記錄數字6。還可以用其他材料進行測量,記錄方法同上。然后比較哪種測量工具更方便,為什么。
    第二種玩法
    1.聽第一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上學路線并測量。如用記號筆連接以下錄音中提到的地點“從家中開始向左至肯德基,再向前至民星公園,再向右至28路終點站,再向前到幼兒園”。再用教師自制的直尺進行測量,并記錄結果。
    2.聽第二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不同的上學路線并測量。測量工具、記錄方法同上。
    3.比較測量結果,說說哪條線路到幼兒園用的時間最少,為什么。
    在第二種玩法的基礎上增加路線的數量,提高比較的難度。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八
    1、知道自己的'上學路線及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2、能運用各種標志、符號形象地設計上學路線圖,并清楚地進行講述。
    3、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繪制上學路線圖、畫紙、筆
    一、談話引出課題提問:
    1、你們都上哪所學校?
    2、從家到學校都路過哪兒?
    3、你們上學的路線一樣嗎?
    二、分析上學路線圖,學習畫圖方法
    1、出示一張上學路線圖,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路線圖上每一個地方運用的標志,與幼兒一起講述。
    2、提出畫圖要求。
    (1)畫路過的地方、建筑物時,不僅自己要知道這是哪兒,而且要設計一些標志讓別人一看也知道這是哪兒。
    (2)畫路線圖時要畫出路過的主要地方和建筑,而且這些地方要畫得大、清楚,標志要明顯。
    3、啟發(fā)幼兒發(fā)揮想象設計路線圖上的方向標志。
    三、幼兒畫圖,教師巡視指導幫助
    1、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路線圖。
    2、具體指導、提示個別幼兒標志設計要清楚、明顯。
    四、幼兒講述自己的上學路線圖
    1、小組之間講述,交流上學路線。
    2、展示全體幼兒作品,請標志設計清楚、畫法新穎的幼兒為全班幼兒講述。
    五、幼兒討論上學路上應注意的問題
    1、交通安全常識。
    上學過馬路時,應該注意點什么?
    2、要遵守公共道德。
    有些小朋友上學要坐車,坐車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六、教師總結
    一年級的小朋友特別喜歡上《道德與法治》課,每到這節(jié)課,他們會異常興奮,搖著手里的書跑來問:“老師,今天上什么課呀?”所以每逢上課,總要好好準備一番。在《上學路上》的教學設計中,我將學生的生活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教育,并且是在快樂中體驗和感受。
    一、設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我利用生動形象的課件播放《康康熊在上學路上》和《小熊和小猴的故事》,這種模擬生活的場景,學生感覺特別有意思。然后就像孫悟空一樣火眼金睛地發(fā)現(xiàn)小熊小猴上學路上出現(xiàn)的問題,在愉快中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這節(jié)課人人學習情緒高漲,個個爭先恐后,在這種心態(tài)下學習,事半功倍。
    二、回顧生活過程,深化道德認識
    通過錄像中的片段來層層展開,讓學生辨析是非,討論應該做些什么,在做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一個個簡單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引導了學生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批判,從而深化了上學放學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認識。
    三、拓展實踐活動,回歸生活運用。
    讓學生把課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實到行動上,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我覺得這樣的課雖然看上去不是熱熱鬧鬧,然而卻是實實在在的,是從生活體驗中激起了學生真正的思考。
    另外,通過畫上學路線和玩交通安全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知道了上學不能遲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學生表演指揮,玩棋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掌握了本課的內容,達到了應有的效果。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九
    1、能背書包靈活地、連續(xù)地側身鉆過50厘米高的障礙物,進一步鞏固側身鉆的動作要領。
    2、萌發(fā)上小學的愿望。
    1、每人一個小書包,包內裝有不同重量的物品,并在包外做好重量的標記。
    2、拱形門、平衡木、輪胎。
    1、熱身運動:組織幼兒選擇適當重量的書包,做各種動作,如走、跑、跳等。
    2、請幼兒自由探索背書包側身鉆過拱形門的方法。
    (1)出示拱形門,引導幼兒自由探索不同鉆法。
    師:今天我們要背著書包鉆過拱形門,試試看,怎樣鉆可以不碰倒拱形門?
    (2)請個別幼兒示范,引導幼兒交流并相互學習各種不同的鉆法。
    背書包側面鉆的動作要領:側對拱形門——側下蹲,蹲的時候要盡可能的低一些——單腿先過拱形門——低頭——深深地彎腰,不要讓書包碰到拱形門——屈膝,等重心完全移動再站起來,身體不碰到拱形門。
    3、以小組競賽活動進行游戲,提高側面鉆的動作技能,提高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
    (1)教師交待玩法:幼兒分成4組,站在起跑線上,游戲開始時,排頭第一名幼兒連續(xù)鉆過三個“山洞”(拱形門),走過“獨木橋”(平衡木),跳過“小石頭”(輪胎),到達“學校”后,快跑回來拍第二個小朋友的手,游戲反復進行,先完成的小組為勝。
    (2)幼兒連貫練習1-2遍,教師重點指導:幼兒鉆的時候避免出現(xiàn)手扶拱形門,背弓太高,不會低頭,上體過早抬起,顧頭不顧身,彎腰不彎腿等不協(xié)調的現(xiàn)象。
    4、整理物品:引導幼兒將書包放到指定地方,并擺放整齊。
    5、引導幼兒做放松運動后活動結束。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十
    1、養(yǎng)成傾聽的意識,練習傾聽能力。
    2、探索一些基本的測量方法。
    3、熟悉幼兒園周邊的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方位感。
    1、底板圖若干幅(每張底板圖大小和a3紙相同),上面貼有家、幼兒園以及幼兒園附近的標志性建筑物(如大型超市、便利店、公園、肯德基、車站)的圖片。
    2、錄音帶兩段(錄有從家出發(fā)到幼兒園沿途經過的路線的內容),記號筆,記錄紙。
    3、測量工具:小棒,扭扭棒,繩子,教師自制的直尺(直尺上有1~20的刻度線)等。
    第一種玩法
    1、根據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上學的路線。如聽錄音用記號筆連接家——肯德基——民星公園——28路終點站——幼兒園。
    2、用不同工具對上學路線進行測量。如使用了6次小棒就記錄數字6。還可以用其他材料進行測量,記錄方法同上。然后比較哪種測量工具更方便,為什么。
    第二種玩法
    1、聽第一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上學路線并測量。如用記號筆連接以下錄音中提到的地點“從家中開始向左至肯德基,再向前至民星公園,再向右至28路終點站,再向前到幼兒園”。再用教師自制的`直尺進行測量,并記錄結果。
    2、聽第二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不同的上學路線并測量。測量工具、記錄方法同上。
    3、比較測量結果,說說哪條線路到幼兒園用的時間最少,為什么。
    在第二種玩法的基礎上增加路線的數量,提高比較的難度。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十一
    1.養(yǎng)成傾聽的意識,練習傾聽能力。
    2.探索一些基本的測量方法。
    3.熟悉幼兒園周邊的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方位感。
    1.底板圖若干幅(每張底板圖大小和a3紙相同),上面貼有家、幼兒園以及幼兒園附近的標志性建筑物(如大型超市、便利店、公園、肯德基、車站)的圖片。
    2.錄音帶兩段(錄有從家出發(fā)到幼兒園沿途經過的路線的內容),記號筆,記錄紙。
    3.測量工具:小棒,扭扭棒,繩子,教師自制的直尺(直尺上有1~20的刻度線)等。
    第一種玩法
    1.根據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上學的路線。如聽錄音用記號筆連接家——肯德基——民星公園——28路終點站——幼兒園。
    2.用不同工具對上學路線進行測量。如使用了6次小棒就記錄數字6。還可以用其他材料進行測量,記錄方法同上。然后比較哪種測量工具更方便,為什么。
    第二種玩法
    1.聽第一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上學路線并測量。如用記號筆連接以下錄音中提到的'地點“從家中開始向左至肯德基,再向前至民星公園,再向右至28路終點站,再向前到幼兒園”。再用教師自制的直尺進行測量,并記錄結果。
    2.聽第二段錄音,在底板圖上畫出不同的上學路線并測量。測量工具、記錄方法同上。
    3.比較測量結果,說說哪條線路到幼兒園用的時間最少,為什么。
    在第二種玩法的基礎上增加路線的數量,提高比較的難度。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十二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上學路線及應注意的相關問題,如交通安全、要遵守的社會公德和自我管理等。
    2、能運用各種標志、符號形象地設計上學路線圖。并清楚地進行講述。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繪制兩張上學路線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提問:1、你們都上哪所學校???
    2、從家到學校都路過哪兒?
    3、你們上學的路線一樣嗎?
    二、分析上學路線圖,學習畫圖方法
    1、出示一張上學路線圖。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路線圖上每一個地方運用的標志,與幼兒一起講述。
    2、提出畫圖要求。
    (1)畫路過的地方、建筑物時,不僅自己要知道這是哪兒。而且要設計一些標志讓別人一看也知道這是哪兒。
    (2)畫路線圖時要畫出路過的主要地方和建筑。而且這些地方要畫得大、清楚,標志要明顯。
    3、啟發(fā)幼兒發(fā)揮想象還要注意什么?
    4、出示另一張畫出了馬路和方向的路線圖。豐富幼兒畫圖經驗。
    三、幼兒畫圖,教師巡視指導幫助
    1、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路線圖。
    2、具體指導、提示個別幼兒標志設計要清楚、明顯。
    四、幼兒講述自己的上學路線圖
    1、j、組之間講述,交流上學路線。
    2、展示全體幼兒作品。請標志設計清楚、畫法新穎的幼兒為全班幼兒講述。
    五、幼兒討論上學路上應注意的問題
    1、交通安全常識。
    (1)上學過馬路時,應該注意點什么?
    (2)坐車時如果沒看清楚坐錯車了,怎么辦?
    2、要遵守的公共道德。
    有些小朋友上學要坐車,坐車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自覺刷卡或者投錢;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上下車要抓緊時間,不要讓車門給擠著。)
    3、自我管理。
    上學都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大家在上學路上還要注意什么?
    六、幼兒針對“上學”不懂的地方,向老師提問
    七、教師總結,送給幼兒美好的.祝愿。
    活動反思
    一個個簡單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引導了幼兒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批判,從而深化了上學放學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認識。使幼兒懂得在上學途中要注意安全,學會自我保護。教學活動情境豐富、優(yōu)化,讓幼兒開動多種感官,對多媒體情境設計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幼兒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培養(yǎng)了兒童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情感。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十三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能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初步形成自己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珍愛生命。
    2.能力目標
    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在調查、訪問過程中學習與人交往,嘗試記錄信息,并在體驗活動中把信息轉化為行動和經驗;能夠針對上學路上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培養(yǎng)民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
    了解上學路上的安全隱患,識記常見的交通標志和安全警示標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識,掌握與自己有關的交通規(guī)則;學會基本的防范技能。
    1.課件(《上學歌》、三種到校方式、《我能說“不”》)
    2.簡筆畫(紅綠燈、小橋、十字路口、公園、小百貨店等)。
    (一)說一說
    1.唱《上學歌》。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讓我們一起唱一唱吧。
    3.經過概括,得出三種結論:
    小朋友上學有的是步行,有的是坐自行車或電動車,還有的是坐公交車或爸爸媽媽自己開車送的。
    (二)畫一畫
    1.小朋友,你們家住在哪兒?離學校遠嗎?
    2.從你家到學校要經過哪些地方呢?
    3.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在黑板上貼上簡筆畫(紅綠燈、小百貨店、小橋、十字路口等)
    4.誰能上來擺一擺?請你簡單介紹一下吧。
    5.師:我們都很熟悉從家到學校的路線,能把這些畫下來嗎?(你們可以照圖畫,也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畫,如果太難畫,或者不會畫,就用文字來表達吧!)看誰觀察得仔細、畫得清楚。
    (三)評一評
    1.在四人小組中交流畫的路線圖。
    2.組內交流,推選畫得最好的'同學上臺匯報展示。
    (四)議一議
    2.課件演示:《我能說“不”》
    3.如果你就在邊上,你會怎么做呢?你是怎么想的?
    4.你做過這樣的事嗎?
    5.教師總結:
    (1)在上學路上玩卡片、玩螞蟻,會遲到,影響我們一天上課的情緒。
    (2)吃零食攤上的食物,會影響健康。
    (3)玩摸獎游戲,買小玩具,浪費錢又影響學習。
    板書:上學路上不玩耍。(齊讀)
    1.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畫上學路線圖,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手來,通過說一說、貼一貼、畫一畫引導學生回憶上學的路線,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并學會分析路上的安全因素。
    2.應盡可能再現(xiàn)學生的生活場景,通過辨析學生身邊的事例,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行為。
    3.針對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接受知識。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十四
    1、通過不同運動材料的自主搭建,發(fā)展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2、培養(yǎng)幼兒敢于嘗試不怕困難的精神。
    “小學”、書包、大球、跨欄、橡皮筋、輪胎、竹梯(下扎紙盒)、石子、滑板車、樹林、墊子、山洞、紙箱等。
    一、熱身運動:上學歌
    1、快速排好4列橫隊
    2、跟著老師邊念兒歌邊熱身。
    二、探索運動區(qū)域
    師:山區(qū)的路很難走,山區(qū)孩子的家離小學很遠,他們在去小學上學的時候,會遇到哪些難走的路呢?等會你們去想一想、擺一擺、走一走。
    1、幼兒自主搭建
    觀察指導:
    1)哪條路線或者哪段路程對幼兒來說最困難(指向動作發(fā)展)。
    2)引導幼兒有序的通過各個路段。
    2、交流分享經驗:你剛才走了山區(qū)的哪條小路,你覺得走這條路時怎樣保持身體的平衡?請走給小朋友看看。(請走不同路的幼兒示范)
    3、再次分散練習
    活動中幼兒可自由增加或調整障礙物
    三、集體游戲:上小學
    1、我們今天熟悉了山區(qū)的小路,但是在通往學校的路上還有一條河擋住了去路,讓我們分成3組按照圖紙造橋吧。
    2、橋造好了,我們可以一起背起你的小書包去上學,路上注意安全,不玩耍。
    3、幼兒任意自由選擇1條路后將書包放在希望小學中。
    四、放松整理活動
    1、活動小結:今天,我們都按時到達了學校,做了小學生以后,每天都要像今天一樣,按時上學,在路上注意安全、不玩耍,不遲到。
    2、放松活動
    3、整理物品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十五
    1.通過畫上學路線圖和玩交通安全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己保護意識和珍愛自己生命的情感。
    2.知道在上學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要在路上玩耍,不要吃地攤上不潔的食物,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上學不遲到的好習慣。
    3.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
    1.教師
    (1)多媒體
    (2)實物投影儀
    (3)道具:人行橫道
    (4)交通安全棋(40份)
    2.學生
    (1)每人準備一個骰子。
    (2)調查和了解自己和周圍同學在上學路上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一)以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桓标P于上學路上的棋,(出示課題:5,上學路上),想玩嗎?(出示棋譜)好好看看,應該怎樣下?想想這些問題。(出示:(1),哪些地方要進?(2),哪些地方要退?(3),哪些地方要停?)
    2.學生觀察。
    3.學生交流。
    4.你知道這些地方為什么要被罰停和后退嗎?這些做法有什么后果?
    5.學生評述這些行為。
    (游戲是小朋友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以游戲開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同時,整堂課也可以看成是讓學生完成一個活動任務——下棋,從知道游戲規(guī)則到深入地理解游戲內容再到從玩游戲中進行體會,讓學生在“玩中學”。)
    (二)與生活聯(lián)系,深化感悟
    1.說一說
    (1)在我們的上學路上,你還見過哪些不恰當的行為?這樣做有什么后果?
    (2)學生回答
    2.勸一勸
    (1)(出示三組圖片:路上玩耍、買零食、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遇到這些行為,你該怎樣勸他們?選出一組勸一勸。
    (2)學生練習
    (3)學生發(fā)言
    3.畫一畫
    (1)我們每個同學的家住在不同的地方,從家到學校的路線也不同,那么你家到學校會經過哪些地方呢?能畫下來嗎?你們可以照圖樣畫,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來,如果你們覺得這些圖示還不全,還可以另外補充。
    (2)學生動筆畫,教師巡視幫助。
    (3)小組之間說一說(要求:1,說清路線,2,在經過那些地方時要注意些什么。)。
    (4)各組推選一名學生上臺在實物投影上指著說。
    4.看一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本鎮(zhèn)的幾個岔道口的錄象(高峰期的景象),提醒學生這兒是事故易發(fā)點,要注意安全。(注:這些岔道都沒有設置紅綠燈。)
    5.演一演
    讓學生演練如何過馬路。
    (1)先指名說一說。(要走人行橫道,在馬路的這頭要向左看,走到馬路的那頭要向右看。
    (2)布置道具(人行橫道),指名表演。(2-3名)
    6.議一議
    在上學路上,我們究竟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組討論一下,看哪一組知道得最多。
    (1)分小組討論。
    (2)小組推薦一位同學交流。
    (3)教師簡單點評。
    7.學一學
    (1)出示交通安全兒歌:
    小朋友,聽我講:馬路不是游戲場,
    走路要走人行道,馬路當中別亂闖。
    前后左右注意看,人來車往莫慌張。
    小朋友,要知道:走路不能看書報,
    不追、不玩、不打鬧,車前車后莫亂跑。
    交通規(guī)則記在心,安全第一要做到。
    (2)學生學唱兒歌。
    (品德課是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的主要源泉,只有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才能喚起學生的共鳴,加深學生的理解,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因為農村孩子與城市小孩的不同,所以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我進行了一定的舍取與更改,更是使用了一些學生生活中的場景對其進行教育,說一說、勸一勸、畫一畫、看一看、演一演、議一議、學一學等方式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做中學”,相信不光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作用,也會對學生的生活有所幫助。)
    (三)、以游戲結束,鞏固升華
    1,學生下棋。(可以進行自由組合)
    2.下完后,談一談感想。
    (此時進行游戲的時候,學生對這些規(guī)則和道理已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學”,提高了活動的實效性。同時,在玩中,能讓學生更為深刻地體會到平安、及時到校的注意點,使知識得以鞏固和升華。)
    (四)布置作業(yè)
    (出示)小組合作制作放學路上的棋譜,做完之后小組下棋。
    (放學路上與上學路上的注意點基本是一樣的,所以這份作業(yè)是對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難度不大而又能有所創(chuàng)新,動腦又動手,有較強的實踐性與趣味性,應該是小朋友所喜聞樂見的作業(yè)形式。)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十六
    1、知道自己的上學路線及應注意的相關問題,如交通安全、要遵守的社會公德和自我管理等。
    2、能運用各種標志、符號形象地設計上學路線圖、并清楚地進行講述。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繪制兩張上學路線圖。
    一、談話引出課題
    二、分析上學路線圖,學習畫圖方法
    1、出示一張上學路線圖。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路線圖上每一個地方運用的標志,與幼兒一起講述。
    2、提出畫圖要求。
    (1)畫路過的地方、建筑物時,不僅自己要知道這是哪兒。而且要設計一些標志讓別人一看也知道這是哪兒。
    (2)畫路線圖時要畫出路過的主要地方和建筑、而且這些地方要畫得大、清楚,標志要明顯。
    3、啟發(fā)幼兒發(fā)揮想象還要注意什么?
    4、出示另一張畫出了馬路和方向的路線圖。豐富幼兒畫圖經驗。
    三、幼兒畫圖,教師巡視指導幫助
    1、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路線圖。
    2、具體指導、提示個別幼兒標志設計要清楚、明顯。
    四、幼兒講述自己的上學路線圖
    1、j、組之間講述,交流上學路線。
    2、展示全體幼兒作品。請標志設計清楚、畫法新穎的幼兒為全班幼兒講述。
    五、幼兒討論上學路上應注意的問題
    1、交通安全常識。
    (1)上學過馬路時,應該注意點什么?
    (2)坐車時如果沒看清楚坐錯車了,怎么辦?
    2、要遵守的公共道德。
    有些小朋友上學要坐車,坐車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自覺刷卡或者投錢;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上下車要抓緊時間,不要讓車門給擠著。)
    3、自我管理。
    上學都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大家在上學路上還要注意什么?
    六、幼兒針對“上學”不懂的地方,向老師提問
    七、教師總結,送給幼兒美好的祝愿。
    一個個簡單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引導了幼兒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批判,從而深化了上學放學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認識。使幼兒懂得在上學途中要注意安全,學會自我保護。教學活動情境豐富、優(yōu)化,讓幼兒開動多種感官,對多媒體情境設計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幼兒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培養(yǎng)了兒童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情感。
    上學路上大班教案結束語篇十七
    1、知道自己的上學路線及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2、能運用各種標志、符號形象地設計上學路線圖,并清楚地進行講述。
    3、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繪制上學路線圖、畫紙、筆
    一、談話引出課題提問:
    1、你們都上哪所學校?
    2、從家到學校都路過哪兒?
    3、你們上學的路線一樣嗎?
    二、分析上學路線圖,學習畫圖方法
    1、出示一張上學路線圖,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路線圖上每一個地方運用的標志,與幼兒一起講述。
    2、提出畫圖要求。
    (1)畫路過的地方、建筑物時,不僅自己要知道這是哪兒,而且要設計一些標志讓別人一看也知道這是哪兒。
    (2)畫路線圖時要畫出路過的主要地方和建筑,而且這些地方要畫得大、清楚,標志要明顯。
    3、啟發(fā)幼兒發(fā)揮想象設計路線圖上的方向標志。
    三、幼兒畫圖,教師巡視指導幫助
    1、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路線圖。
    2、具體指導、提示個別幼兒標志設計要清楚、明顯。
    四、幼兒講述自己的上學路線圖
    1、小組之間講述,交流上學路線。
    2、展示全體幼兒作品,請標志設計清楚、畫法新穎的幼兒為全班幼兒講述。
    五、幼兒討論上學路上應注意的問題
    1、交通安全常識。
    上學過馬路時,應該注意點什么?
    2、要遵守公共道德。
    有些小朋友上學要坐車,坐車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六、教師總結
    一年級的小朋友特別喜歡上《道德與法治》課,每到這節(jié)課,他們會異常興奮,搖著手里的書跑來問:“老師,今天上什么課呀?”所以每逢上課,總要好好準備一番。在《上學路上》的教學設計中,我將學生的生活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教育,并且是在快樂中體驗和感受。
    一、設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我利用生動形象的課件播放《康康熊在上學路上》和《小熊和小猴的故事》,這種模擬生活的場景,學生感覺特別有意思。然后就像孫悟空一樣火眼金睛地發(fā)現(xiàn)小熊小猴上學路上出現(xiàn)的問題,在愉快中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這節(jié)課人人學習情緒高漲,個個爭先恐后,在這種心態(tài)下學習,事半功倍。
    二、回顧生活過程,深化道德認識
    通過錄像中的片段來層層展開,讓學生辨析是非,討論應該做些什么,在做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一個個簡單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引導了學生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批判,從而深化了上學放學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認識。
    三、拓展實踐活動,回歸生活運用。
    讓學生把課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實到行動上,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我覺得這樣的課雖然看上去不是熱熱鬧鬧,然而卻是實實在在的,是從生活體驗中激起了學生真正的思考。
    另外,通過畫上學路線和玩交通安全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知道了上學不能遲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學生表演指揮,玩棋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掌握了本課的內容,達到了應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