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贈與合同的撤銷(模板15篇)

字號:

    合同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各方在交易中享有合法的權益。制定合同應考慮各方的權益,合同內容應明確且具體。推薦您參考以下范本,有助于提高合同起草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一
    (一)任意撤銷權與受贈人信賴利益保護相沖突。我國《合同法》42條規(guī)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3)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币?guī)定了在締約過程中,由于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合同沒有成立、無效或者被撤銷,其應對信賴合同會有效成立而受到損失的另一方當事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即對締約過失責任做了規(guī)定。而贈與合同中,立法者為了維護贈與合同中無償贈與人的權益賦予其任意撤銷權,使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權利沒有移轉之前,有權單方撤銷贈與使合同關系解除,而無需承擔任何賠償義務。可見,贈與合同任意撤銷權忽略了對受贈人基于對贈與人的信賴而付出的成本損失的維護,這與《合同法》對信賴利益的規(guī)定相沖突。
    (二)任意撤銷權缺少對受贈人權益的保護。由于贈與合同的無償性,贈與人只承擔履行義務的責任而不享有任何權利,受贈人則只享有要求贈與人履行合同的權利而無需承擔任何義務,因此立法者為了平衡贈與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規(guī)定了任意撤銷權制度。而大多情況下,受贈人需要給予贈與人一定的方便,從而使贈與人獲得無法衡量的利益回報,此時受贈人的付出是無法以簡單的客觀標準來衡量的。因此,法律應當考慮賦予受贈人相應地撤銷權。雖然受贈人行使撤銷權的可能性很小,但法律不能因此就忽視對受贈人權益的維護。
    (三)任意撤銷權與法定撤銷權不協(xié)調。我國合同法第192條規(guī)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倍浥c合同的任意撤銷權卻與此有很大的區(qū)別:首先,二者的行使條件不同。法定撤銷權只有在具備法定事由時,才可以行使;而任意撤銷權不需要具備任何法定事由,贈與人可以任意行使。其次,二者的行使時間不同。任意撤銷權必須在贈與財產(chǎn)權利轉移之前行使;而法定撤銷權一般是在贈與物權利轉移之后,贈與人或其他權利主體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定期間內行使。再次,權利主體不同。法定撤銷權是由贈與人和贈與人的繼承權或者法定代理人行使,任意撤銷權一般是由贈與人行使。
    (四)任意撤銷權行使期間限制缺失。贈與合同任意撤銷權沒有除斥期間的規(guī)定,這就使贈與合同因為贈與人長期不行使任意撤銷權而處于一種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對于維護社會經(jīng)濟秩序的.穩(wěn)定、促進交易的迅速發(fā)展等都有不利的影響,對法院等部門正確處理糾紛、作出判決也增加了難度。
    三、我國贈與合同任意撤銷權的立法完善
    (一)引入締約過失制度?!逗贤ā返?13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倍刖喖s過失制度后,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單方撤銷贈與合同后只需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即贈與人要賠償受贈人因信賴合同有效所受的損失,包括締約過程中的支出、準備履行過程中的支出等費用。關于贈與人的締約過失責任的成立要件應包括三方面:首先,一方締約人有過錯,此種過錯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同時一般情況下的過錯締約人是指贈與人,而不包括受贈人。因為當受贈人有過錯時,贈與人可以通過行使法定撤銷權,是不會產(chǎn)生締約過失責任的。其次,締約過失責任是由于贈與人的行為導致贈與合同無效或被撤銷而產(chǎn)生的。由于贈與合同是無償?shù)?法律更加注重對贈與人權益的維護。最后,締約過失責任的產(chǎn)生還需要有損害事實的發(fā)生?;谫浥c合同的無償性,所以在沒有損害事實時,是不存在損害賠償問題的,因為此時受贈人的利益沒有任何減少,贈與人無需承擔任何責任。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二
    現(xiàn)實生活中,房屋的贈與行為時常發(fā)生,但是大家可否知道房屋的贈與是有別于一般動產(chǎn)的,需要滿足特殊的條件才能達到有效贈與的目的,否則贈與行為對雙方當事人都可能存在重大的法律風險。下面,本律師就以《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來對房屋的贈與行為、生效條件、撤銷權的行使以及法律風險作如下簡要提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規(guī)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準;贈與房屋,如根據(jù)書面贈與合同辦理過戶手續(xù)的,應當認定贈與關系成立;未辦理過戶手續(xù),但贈與人根據(jù)書面贈與合同將產(chǎn)權證書交與受贈人,受贈人根據(jù)贈與合同占有、使用該房屋的,可以認定贈與有效,但應令其補辦過戶手續(xù)。
    根據(jù)我國《合同法》第186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及上述“民通意見”可以看出,贈與人在簽訂贈與合同且受贈人未實際占有房屋及其產(chǎn)權證之前,即財產(chǎn)權利未轉移之前,是可以享有任意撤銷權的。這里的.“財產(chǎn)權利”被民通意見明細化,指的并非房屋的過戶登記,而是受贈人占有、使用該房屋及其產(chǎn)權證書。因此,贈與人在此階段實行任意撤銷權才是可以得到法律的支持。當然,《合同法》第186條對贈與人的這種任意撤銷權也進行了限制,它對房屋贈與行為也是同樣適用的,其中包括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得撤銷;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得撤銷。此外,《合同法》第192條也設立了法定撤銷權之規(guī)定,即無論是否具備《合同法》第186條規(guī)定的情形,只要滿足以下條件均可撤銷:(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根據(jù)《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規(guī)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準”這說明贈與合同為實踐性合同,即以交付為所有權轉移的生效條件。由于房屋屬于不動產(chǎn),根據(jù)我國《物權法》及《城市房地產(chǎn)管理法》的有關規(guī)定,房屋的所有權轉移以登記為準。因此,在房屋贈與合同中,房屋過戶登記才是所有權轉移的時間界點。但是,根據(jù)上述《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規(guī)定可以看出,為了保護受贈人的合法權益而對此作出了特殊的規(guī)定,即只要受贈人已占有、使用該房屋及其產(chǎn)權證書,這時該贈與行為即生效,贈與人應當為受贈人補辦過戶手續(xù)。此時,贈與人一般是不可以以行使任意撤銷權為由來翻悔的。因此部分律師認為,如果沒有到房地產(chǎn)管理部門辦理房屋產(chǎn)權證書的變更登記,不但房屋所有權不發(fā)生轉移,而且這種贈予合同也是不生效的觀點是不準確的。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三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只能由贈與人本人或者贈與人的繼承人或監(jiān)護人行使。贈與人當然享有獨立的撤銷權,而贈與人的繼承人或監(jiān)護人只有在贈與人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而死亡或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才可以行使撤銷權。
    2撤銷權行使的條件
    (1)無因撤銷的行使條件
    第一,贈與合同是非經(jīng)公證證明訂立的;
    第二,只能由贈與人本人行使撤銷權;
    第三,贈與不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質或道德義務性質;
    第四,只能在贈與財產(chǎn)交付之前行使撤銷權。
    (2)有因撤銷的行使條件
    第一,受贈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的;(二)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的;(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
    第二,應當在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撤銷權;
    第三,只能由贈與人本人行使撤銷權。
    (3)繼承人或監(jiān)護人撤銷贈與的條件
    第一,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3撤銷權行使的法律效果
    撤銷權一經(jīng)行使即發(fā)生效力。因撤銷權為形成權,其行使的效果是使贈與合同關系歸于消滅。所以,當贈與人交付之前行使撤銷權的,贈與人自可以拒絕履行而無需承擔違約責任;當贈與物已交付受贈人后行使撤銷權的,受贈人因失去取得贈與物的合法根據(jù)而應當返還受贈與的財產(chǎn)。受贈人拒絕返還的,贈與人有權請求其返還。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四
    原告劉老漢與被告劉某均認可,劉某取得該房屋的前提是照顧父母的日常生活。劉老漢與劉某雖然簽訂了《武漢市存量房買賣合同》,但該合同并未約定具體付款時間,且4月劉老漢將房屋過戶至劉某名下,劉老漢及其他子女在長達5年的時間內并未提出異議;劉某實際已各支付5萬元給其哥哥弟弟。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贈與可以附義務。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約定履行義務?!眲⒗蠞h與劉某的約定未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因此,簽訂的《武漢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名為買賣合同,實際系附義務的贈與合同,合法有效。
    那么,劉老漢能否行使撤銷權呢?
    劉老漢主張劉某未按約定履行照顧父母生活的義務,請求撤銷雙方之間的贈與合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受贈人有下列三種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劉老漢對劉某未依約履行照顧父母生活負有舉證責任。但劉老漢未能提供證據(jù),且還認可劉某自20至12月照顧父母生活的事實;之后原被告雖因生活瑣事發(fā)生矛盾,但不能因此認定劉某不盡照顧父母生活的義務。劉老漢要求撤銷雙方之間的.贈與合同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法院對其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五
    提出無效合同與債權人撤銷權可能出現(xiàn)效力沖突這一問題,是筆者在閱讀上海高院的一個案例時想到的。
    原告上海英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訊公司”)訴被告上海龍都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都公司”)、武漢宗成達置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宗成達公司”)債權人撤銷權糾紛一案中,英訊公司與龍都公司于3月簽訂借款合同一份,約定由英訊公司向龍都公司出借2200萬元,期限至3月。
    后因龍都公司不能按期償還借款,英訊公司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經(jīng)審判,確認英訊公司對龍都公司的到期債權合法有效,龍都公司承擔還款責任。
    為逃避債務,兩被告于9月20日簽訂一股權轉讓協(xié)議:龍都公司將其持有的隨州龍都首立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60%的股權轉讓給宗成達公司,9月22日龍都公司股東黃傳仁委托黃奇明向武漢市工商局提交宗成達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書,9月23日龍都公司股東會通過股權轉讓的決議,9月25日宗成達公司取得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同日龍都公司在隨州市工商局辦理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xù)。
    原告認為兩被告之間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損害了其合法債權,要求法院撤銷股權轉讓協(xié)議。
    法院查明認定,黃傳仁既作為龍都公司股東、實際控制人,又是宗成達公司股東兼法定代表人,同時代表股權轉讓雙方簽署轉讓協(xié)議,股權轉讓雙方即龍都公司與宗成達公司具有關聯(lián)關系。
    且股權轉讓協(xié)議的條款極為簡單,甚至沒有約定轉讓價款的支付時間和方式,以致于宗成達公司長期未支付轉讓款。
    上述種種事實均表明兩被告之間惡意串通,虛假訂立股權轉讓協(xié)議,偽造訴訟,進行訴訟欺詐,企圖通過法院的確權來逃避債務的履行,為其逃避債務的行為尋找合法的外衣。
    因此,法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并撤銷龍都公司與宗成達公司于209月20日簽訂的《隨州龍都首立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股份轉讓協(xié)議》。
    對于一審法院的判決宗成達公司不服,提起上訴。
    二審法院經(jīng)過審理查明,認定一審判決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予以維持。{1}
    根據(jù)《合同法》第74條規(guī)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chǎn),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痹谏鲜霭咐?,龍都公司向宗成達公司轉讓龍都公司股權的協(xié)議,雖表面看起來合法,但因龍都公司長期未主張相應的轉讓款,構成事實上的無償轉讓股權,符合第74條的規(guī)定,英訊公司有權請求法院撤銷龍都公司與宗成達公司之間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
    二、如何對“第三人利益”中的“第三人”范圍進行認定
    筆者認為,龍都公司和宗成達公司之間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符合現(xiàn)行《合同法》規(guī)定的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構成要件。
    首先,龍都公司和宗成達公司之間訂立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具有故意損害債權人的主觀意圖。
    從訂立時間來看,龍都公司在宗成達公司尚未成立時就簽訂了該協(xié)議;從協(xié)議內容來看,其側重規(guī)定對股權轉讓手續(xù)的辦理,關于轉讓款項只是約定了具體金額,對交付時間、方式等未作規(guī)定;從協(xié)議簽訂主體來看,協(xié)議中轉讓方和受讓方的簽訂代表是同一個人;從轉讓方對轉讓款主張的積極性來看,在股權轉讓手續(xù)辦理成功后,轉讓方一直沒有向受讓方主張,對該款項的主張缺乏合理的積極性。
    上述各項事實均表明,兩被告之間相互串通,具有通過股權轉讓協(xié)議以逃避債務、損害債權人的故意。
    其次,如果這一協(xié)議生效也確會產(chǎn)生損害龍都公司的債權人英訊公司利益的后果,英訊公司作為股權轉讓協(xié)議雙方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當然符合法條中規(guī)定的“第三人”的`主體要件。
    由此觀之,如果英訊公司主張該股權轉讓協(xié)議無效也未嘗不可。
    經(jīng)過分析可知,司法實踐中的確存在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無效合同與可撤銷合同相競合的現(xiàn)象。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出現(xiàn)的這一問題關鍵點在于如何理解“第三人利益”中“第三人”的范圍,而解決問題的突破點也在此。
    何為“第三人”?如果按照《合同法》第52條第(二)項中的立法意旨來分析,“第三人”即是除了合同當事人之外的其他任何人,是不特定的范圍,《合同法》第74條規(guī)定的“債權人”也應該屬于“第三人”。
    轉而從《合同法》第74條的規(guī)定分析,能行使撤銷權的主體則是相對特定的第三人,即債務人的債權人。
    該債權人相對于債務人與受讓人所簽訂的放棄債權或轉讓財產(chǎn)的合同來說,是合同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但又不能是任意第三人,他必須是債務人的債權人。
    由此看來,對于法律上“第三人”的理解可以分為不特定第三人和特定第三人兩類。
    就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如果損害的是不特定的第三人的利益,實質上損害的是公共利益,應當認定為絕對無效;對于損害特定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應將其規(guī)定為可撤銷的合同。
    理由如下:
    首先,對于損害不特定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因此其損害主體范圍的不確定性,本質上符合社會公共利益的特征,應該包含在社會公共利益這一大范圍之中,而損壞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不僅直接影響其他主體意思自治的實現(xiàn),更有害于整個社會意思自治的基礎,不再屬于私法對意思自治的保護范圍,合同效力不應任由雙方當事人決定,而應由立法設強行性規(guī)定,杜絕此種意思自治的濫用。
    由此,出于對社會公益和基本經(jīng)濟秩序維護的需要,以國家意志確立惡意串通訂立的損壞不特定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為絕對無效合同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如若將損害特定第三人利益的合同認定為是絕對無效合同,從合同自由和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角度上說,讓人難以接受。
    市場經(jīng)濟運行遵循這樣的一個邏輯前提:經(jīng)濟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理性的人,擁有一般人都具備的識別判斷能力,都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斷者、維護者,在任何情況下,特別是自己利益受損時都能夠依據(jù)客觀情況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決定。
    特別地,合同法作為私法,核心要素是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
    法律在特定主體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應當盡可能給予利益受損方選擇救濟方式的權利,盡量減少強制性的規(guī)定,減少公權力對私權的過分干涉。
    但從我國惡意串通立法的文義上看,“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規(guī)定,并沒有依照損害對象的不同做出區(qū)別對待,而是對于損害不特定或特定第三人利益的行為一概給予否定性評價。
    這樣一來,在僅僅損害特定第三人利益的情形下,立法規(guī)定實際上是突破了國家意志應當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范圍之內行使的界限,代替?zhèn)€人作出價值判斷與利益衡量。
    這種越位的價值判斷表面上雖可以實現(xiàn)社會正義,但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個體正義,并不足取。
    最后,根據(jù)現(xiàn)行法對于“惡意串通”的認定,要求原告舉證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有共同的故意,在司法實踐中,對于非合同當事人來說舉證他人的主觀心態(tài)惡意十分困難,因此,以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理由來主張合同無效比較困難。
    而倘使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則根據(jù)《合同法》第74條的規(guī)定,如果是在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chǎn)的情況下債權人無須對債務人與受讓人之間的主觀心態(tài)進行舉證,哪怕是在債務人以不合理低價轉讓財產(chǎn)的情況下,債權人也只需證明受讓人知道存在損害債權人利益的情形,但不需要證明受讓人有與債務人串通以損害債權人利益的主觀惡意。
    由此看來,特定第三人如果適用撤銷權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僅舉證責任相對比較輕,而且實現(xiàn)保護債權的可能性也更高。
    因此,筆者認為惡意串通損害不特定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應該是無效合同,而對于惡意串通損害特定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應該是可撤銷的合同。
    當然,這里只是可撤銷合同而不是可撤銷、可變更合同,因為根據(jù)合同的相對性原理,特定第三人并不是合同的當事人,本無權變更他人的合同,只是出于對其的特別保護和對債務人的惡意心態(tài)的懲罰,賦予其撤銷他人合同的權利。
    但這種保護不是無限制的,在賦予其撤銷權已足夠達到保護其利益的目的后,法律不應該過分打破合同相對性的原則,再賦予其變更他人合同的權利。
    三、如何理解“非法目的”中的“法”?
    所謂的“非法”是否是指一切的違法行為,包括損害特定第三人利益的不法目的?當事人通過合法的買賣行為來達到隱匿財產(chǎn)、逃避債務的目的是否屬于《合同法》第52條第(三)項的調整范圍?對此,學者多持肯定意見。
    但很顯然,隱匿財產(chǎn)、逃避債務的行為也符合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要件。
    就以開篇案例為例,龍都公司和宗成達公司訂立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是以轉讓股權的方式逃避債務,既符合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無效合同構成要件,也符合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要件。
    由是出現(xiàn)了《合同法》第52條第(三)項與《合同法》第74條第1款的競合的現(xiàn)象,這時應如何適用法律也是司法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筆者表示贊同。
    首先,從立法目的和維護市場經(jīng)濟秩序穩(wěn)定的角度來說,應該明確這里的“非法目的”是指違反強制性法律規(guī)范的目的,因為對于任意性規(guī)范,民法是允許當事人排除適用的。
    而對強制性法律規(guī)范的效力分類,可以分為取締性規(guī)范和效力性規(guī)范。
    違反效力性規(guī)范的行為才是絕對無效的,法律既否定行為的本身,也否定行為的后果。
    而對于違反取締性規(guī)范的行為來說,法律否定行為的本身,但是對于行為的后果不予以否定,就比如黃牛黨倒賣火車票,法律否定倒買倒賣的行為,但是對于持有從黃牛黨手中買到的車票的乘客來說,法律是承認這一買賣行為有效的,也即認可乘客可以憑該車票乘車。
    立法和司法實踐都對違反強制性規(guī)定導致行為無效的范圍進行了縮限解釋,那么,從遵從立法目的和社會現(xiàn)實需要的角度出發(fā),在對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無效合同進行認定時,也應該進一步縮小強制性法律規(guī)范的范圍,只有違反效力性規(guī)范的行為才認定為無效。
    其次,從保護私法自治的角度來說,國家作為公權力的行使者,應該盡可能減少對私權的干涉,國家意志應當在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礎上,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適當對個人意志進行限制,不應過多干涉私人領域,代替?zhèn)€人作出選擇。
    最后,減少無效合同的范圍將其歸入可撤銷合同有利于保護特定第三人的利益。
    與上述關于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效力分析一致,對于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國家、集體、不特定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來說,應該是絕對無效的。
    而對于損害特定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來說,應該尊重該特定第三人的真實意思,給予特定第三人一定的選擇權,讓其自由決定是繼續(xù)該合同的效力而或是撤銷合同,使其歸于無效。
    而且如若該特定第三人是債權人,其在行使撤銷權時所負擔的舉證責任也相對較輕,更利于實現(xiàn)自身利益的維護。
    因此,筆者認為“非法目的”的“法”應是效力性的法律規(guī)定,整個詞組應理解為以損害國家、集體、不特定第三人為目的而違反效力性法律規(guī)定,由此盡量縮小適用該條認定合同無效的范圍。
    四、小結
    經(jīng)過前面的分析,在實踐中出現(xiàn)無效合同與債權人撤銷權相競合時,筆者認為應該縮小對無效合同的認定,賦予權利人選擇認定合同無效或行使撤銷權的權利,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減少公權力對私權利的干涉,更好地提高交易效率。
    注釋
    {1}具體見滬高民二(商)終字第24號民事判決書。
    {2}王利明.合同法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第656頁。
    {3}韓世遠.合同法新論.法律出版社版,第173頁。
    參考文獻
    [1]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m].法律出版社版.
    [2]韓世遠.合同法新論[m].法律出版社2011版.
    [3]王利明.合同法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版.
    [4]王利明、崔建遠.合同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版.
    [5]楊立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解釋與適用[m].吉林人民出版社版.
    [6]翟云嶺,郭潔.合同法總論[m].法律出版社版.
    [7]王利明、楊立新、王軼、程嘯.民法學[m].版.
    [8]尹田.民法教程[m].法制出版社年版.
    [9]莊顯睿.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分析[d].2011年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10]黃忠.無效法律行為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博士論文.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六
    現(xiàn)實生活中,房屋的贈與行為時常發(fā)生,但是大家可否知道房屋的贈與是有別于一般動產(chǎn)的,需要滿足特殊的條件才能達到有效贈與的目的,否則贈與行為對雙方當事人都可能存在重大的法律風險。下面,本律師就以《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來對房屋的贈與行為、生效條件、撤銷權的行使以及法律風險作如下簡要提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規(guī)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準;贈與房屋,如根據(jù)書面贈與合同辦理過戶手續(xù)的,應當認定贈與關系成立;未辦理過戶手續(xù),但贈與人根據(jù)書面贈與合同將產(chǎn)權證書交與受贈人,受贈人根據(jù)贈與合同占有、使用該房屋的,可以認定贈與有效,但應令其補辦過戶手續(xù)。
    根據(jù)我國《合同法》第186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及上述“民通意見”可以看出,贈與人在簽訂贈與合同且受贈人未實際占有房屋及其產(chǎn)權證之前,即財產(chǎn)權利未轉移之前,是可以享有任意撤銷權的。這里的“財產(chǎn)權利”被民通意見明細化,指的并非房屋的過戶登記,而是受贈人占有、使用該房屋及其產(chǎn)權證書。因此,贈與人在此階段實行任意撤銷權才是可以得到法律的支持。當然,《合同法》第186條對贈與人的這種任意撤銷權也進行了限制,它對房屋贈與行為也是同樣適用的,其中包括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得撤銷;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得撤銷。此外,《合同法》第192條也設立了法定撤銷權之規(guī)定,即無論是否具備《合同法》第186條規(guī)定的情形,只要滿足以下條件均可撤銷:(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根據(jù)《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規(guī)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準”這說明贈與合同為實踐性合同,即以交付為所有權轉移的生效條件。由于房屋屬于不動產(chǎn),根據(jù)我國《物權法》及《城市房地產(chǎn)管理法》的有關規(guī)定,房屋的所有權轉移以登記為準。因此,在房屋贈與合同中,房屋過戶登記才是所有權轉移的時間界點。但是,根據(jù)上述《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規(guī)定可以看出,為了保護受贈人的合法權益而對此作出了特殊的規(guī)定,即只要受贈人已占有、使用該房屋及其產(chǎn)權證書,這時該贈與行為即生效,贈與人應當為受贈人補辦過戶手續(xù)。此時,贈與人一般是不可以以行使任意撤銷權為由來翻悔的。因此部分律師認為,如果沒有到房地產(chǎn)管理部門辦理房屋產(chǎn)權證書的變更登記,不但房屋所有權不發(fā)生轉移,而且這種贈予合同也是不生效的觀點是不準確的。
    由此可見,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的時間應當在贈與關系成立之后,但未將產(chǎn)權證書交與受贈人,在受贈人占有、使用該房屋之前提出,否則贈與人就不能有效的行使撤銷權、進而達到撤銷贈與的法律效果。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七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建立,關于合同的利益糾紛越來越多,它也是實現(xiàn)專業(yè)化合作的紐帶。你所見過的合同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贈與合同的撤銷,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來,張大爺早年喪偶,只育有一個獨子。前些年大爺?shù)莫氉右虬┌Y不幸早逝,張大爺在悲痛之余,身體垮了,生活也沒有了著落,后來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張女士是張大爺親弟弟的女兒,兩年前張大爺?shù)牡艿苋ナ懒?,張女士的家里就空出了一個房間。眼見張大爺無依無靠,張女士于心不忍,就將張大爺接到家里來一起生活。時間一晃就是兩年,張女士一家對待張大爺一直都很好。感動之余,張大爺就想將自己唯一的一套房產(chǎn)贈與張女士。雖然張女士一直表示自己不是圖張大爺?shù)姆孔?,但是拗不過張大爺最終還是來到了公證處。
    公證員在辦理公證之前仔細地向張大爺解釋了贈與的含義,告訴張大爺一旦辦理了贈與合同公證,贈與合同就不能隨意撤銷了,畢竟房產(chǎn)是大宗財產(chǎn),希望張大爺能考慮清楚。張大爺聽了之后也連連點頭,表示房子現(xiàn)在就過戶給張女士正是自己的心愿。見張大爺態(tài)度堅決,公證員最終還是為張大爺和張女士辦理了贈與合同公證,并指導二人前往房產(chǎn)局辦理了過戶手續(xù)。但前些日子,張大爺氣沖沖地獨自來到公證處,找到公證員說張女士拿到房產(chǎn)以后就不怎么照顧自己了,要求撤銷贈與并將房子過回自己名下。但此時房產(chǎn)都已經(jīng)過戶了,合同又是公證過的,沒法撤銷!公證員反復向張大爺解釋說,房產(chǎn)過戶以后產(chǎn)權就屬于張女士了,張大爺對于這套房子已經(jīng)沒有處分的權利了,可是張大爺就是不聽,并且情緒激動地大聲嚷嚷起來。
    無奈之下公證員聯(lián)系了張女士。原來張女士數(shù)月前懷孕了,最近這段時間妊娠反應比較嚴重,自己照顧自己都不太容易,對于照顧張大爺只能馬虎一些了。張大爺當初一時興起非要將房產(chǎn)過戶給張女士,現(xiàn)在名下沒有了房子心里卻很不踏實,加上張女士疏于照顧自己,竟開始懷疑張女士當初照顧自己是為了房子。張女士在電話中一再表示,雖然房產(chǎn)贈與已經(jīng)不能撤銷了,但是自己愿意再將房產(chǎn)贈與給張大爺,讓張大爺放心。公證員將張女士的態(tài)度轉達給了張大爺,張大爺頓時默然不語。半晌,張大爺告訴公證員,是自己沒了房子以后疑神疑鬼的,忽視了侄女的身體情況?,F(xiàn)在見到張女士確實是真心對自己好,張大爺不僅怒意全消,反倒覺得對不起張女士的一片真心。隨后,張大爺在公證員的勸慰聲中離開了公證處,放棄了索還房屋的要求。
    公證員點評:贈與合同一旦公證過后,非經(jīng)法定事由不能隨意撤銷,贈與方有義務按照合同約定將標的贈與受贈方。所以財產(chǎn)贈與一定要謹慎。老人要解決用房屋換養(yǎng)老的難題,可以選擇遺贈的形式。具體形式為老人立一份遺囑并公證,保障老人的權益的前提下,房屋在老人去世后由指定繼承人繼承。如果之后老人對繼承人行為不滿意,可以撤銷遺囑,作為對繼承人的約束。
    贈與合同可以隨時撤銷,但是如果存在一下情況,則不能撤銷: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
    但是如果受贈人存在一下情況,也可以撤銷: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對贈與人有撫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的;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法律義務的。
    贈與人的撤銷全,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合同終止指合同當事人雙方在合同關系建立以后,因一定的法律事實的出現(xiàn),使合同確立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那么贈與合同作為一種諾成合同和單務合同,其終止的事由有哪幾種呢?本文為您詳細解答。
    贈與合同的終止有以下幾種事由:
    第一,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
    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是指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得由贈與人依其意思任意撤銷贈與合同。但在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和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中,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贈與合同。
    第二,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
    贈與合同中,贈與地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后,贈與人即喪失了任意撤銷贈與合同的權利,但在以下條件具備時,贈與人仍可享有撤銷產(chǎn)與合同的法定權利:
    1、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的;
    2、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的;
    3、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1年內行使。該期間為除斥期間。超過這一期間,贈與人不得再行使撤銷權。
    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予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其繼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6個月內行使。這一期間同樣也是除斥期間。
    第三,贈與合同的法定解除。
    贈與人的經(jīng)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解除贈與合同,不再履行贈與義務。該合同解除不發(fā)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贈與人就原已履行的贈與,無權要求受贈人返還。
    甲方(贈與人):_____(寫明姓名、住址)住所:_____
    有效證件號碼:_____
    乙方(受贈人):_____(寫明姓名、住址)
    住所:_____
    有效證件號碼:_____
    甲方自愿將其下所有的不動產(chǎn)房產(chǎn)贈與乙方。按照合同法等有關法律規(guī)定,雙方自愿達成贈與房產(chǎn)協(xié)議如下:
    第一條:甲方自愿將其房產(chǎn)贈與給乙方,乙方自愿接受該房屋。該房屋具體狀況如下:
    (一)座落于_____,建筑面積_____平方米;
    (二)贈與房屋的所有權證證號為_____;
    (三)房屋平面圖及其四至范圍見附件一
    (四)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方式
    該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該房屋一并贈與。
    該房屋的相關權益隨該房屋一并贈與。
    第二條:因甲方_____,此房產(chǎn)所購的所有房款和稅費均已有乙方代甲方支付,由甲方所購該房產(chǎn)并取得該房產(chǎn)房產(chǎn)所有權證。經(jīng)協(xié)商一致甲方愿將該房屋贈與乙方,并在乙方能辦理過戶手續(xù)時積極協(xié)助辦理。
    第三條:甲方保證房屋在此贈與合同簽訂前以及合同簽訂后一直到過戶完畢期間該房屋權屬狀況完整和其他具體狀況完整,并保證房屋不受他人合法追索。
    第四條:甲方?jīng)]經(jīng)乙方同意不得將此房產(chǎn)抵押、轉賣或出租給他人,否則抵押、轉賣或出租行為無效。如因上述行為造成乙方不能取得贈與房產(chǎn)的,甲方應如數(shù)補償或退還乙方代為支付的所有房款和代交的其他等所有稅費。
    第五條:甲方贈與乙方房產(chǎn),本合同在雙方簽訂經(jīng)公證處公正后不可撤銷。
    第六條:在乙方能辦理該房屋過戶手續(xù)時,甲方應按約定積極協(xié)助乙方轉移辦理過戶手續(xù)。
    第七條:甲、乙雙方定于_____時正式辦理過戶該房屋,雙方定于_____前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相關附屬設施和相關權益的更名手續(xù)。在乙方領取《房屋所有權證》后,按有關規(guī)定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該房屋土地使用權變更手續(xù)。甲方未按規(guī)定履行以上義務的,則按下列約定承擔違約責任:
    第八條:甲、乙雙方確認,雖然房屋所有權證未作記載,但依法對該房屋享有共有權的權利人均已書面同意將該房屋贈與給乙方。
    第九條:本契約未盡事宜,甲、乙雙方可另行訂立補充條款或補充協(xié)議。補充條款或補充協(xié)議以及本契約的附件均為本契約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十條:本合同自甲乙雙方簽訂之日到公證處公證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條:甲、乙雙方在履行本合同中若發(fā)生爭議,應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提交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
    第十二條:本合同一式_____份。其中甲方留執(zhí)_____份,乙方留執(zhí)_____份,為公正留執(zhí)公證處_____份,為申請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提交房屋權屬登記機關一份。
    第十三條:甲、乙雙方約定補充條款如下:
    附件一
    文本:房屋平面圖。
    甲方(簽章):_____乙方(簽章):_____
    證件身份證號碼:_____證件身份證號碼:_____
    地址:_____地址:_____
    聯(lián)系電話:_____聯(lián)系電話:_____
    簽約日期:_____簽約日期:_____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八
     贈與合同是我國新合同法規(guī)定的15種有名合同之一。在此之前,《民法通則》及其他民事法律沒有相應的規(guī)定,司法實踐中處理贈與糾紛往往依據(jù)司法解釋,并把贈與合同看作實踐合同來處理,然而根據(jù)新合同法的立法精神,贈與合同應為諾成合同,這對贈與人極為不利。因此,法律從利益平衡的角度賦予贈與人一定的撤銷權。
     贈與合同的性質到底是實踐合同還是諾成合同對贈與合同的撤銷尤為重要。對此,各國立法有不同的規(guī)定。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第406條規(guī)定:“稱贈與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以自己之財產(chǎn)無償給予他方,他方允受之契約。”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的民法典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而《瑞士民法典》第242條規(guī)定:“贈與人向受贈人交付物品的,構成已生效的贈與。不動產(chǎn)或者關于不動產(chǎn)的權利的贈與,辦理土地登記后生效。登記應當以有效的贈與承諾為條件?!蔽覈罡呷嗣穹ㄔ骸蛾P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8條中明確規(guī)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準。贈與房屋,如根據(jù)書面贈與合同辦理了過產(chǎn)手續(xù)的,應當認定贈與關系成立;未辦理過戶手續(xù),但贈與人根據(jù)書面合同已將產(chǎn)權證交于受贈人,受贈人根據(jù)贈與合同占有、使用該房屋的,可以認定贈與有效,但應令其補辦過戶手續(xù)?!睆纳鲜龈鲊偷貐^(qū)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只有《瑞士民法典》和我國《民法通則》的司法解釋是把贈與合同看作實踐合同處理的。然而我國新合同法第185條則這樣規(guī)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chǎn)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很顯然,這里把贈與合同規(guī)定為諾成合同,同時保持與各國立法相一致。在過去,把贈與合同看作實踐合同處理時,對贈與人十分有利,因為贈與人在交付贈與物之前贈與合同并未成立,更沒有生效,當然可以說話不算數(shù),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但是對受贈人而言卻十分有害。因為受贈人作出的接受贈與的意思表示及其因信賴贈與而付出的有關經(jīng)濟費用都可能因贈與人的不履約行為而落空 [1],這既損害了受贈人的利益,也有悖于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而新合同法把贈與合同規(guī)定為諾成合同時,則意味著,只要贈與人和受贈人就贈與標的物之事達成一致意見,贈與合同就成立并生效,贈與人必須受到合同的約束。這樣從表面上看,似乎符合英美法的“禁反言”及大陸法上的“言出如法”“,承諾必須遵守”的法律理念,但是實際上只對受贈人有利,而對贈與人不公平。因為贈與合同是典型的無償合同,只有贈與人負有向受贈人給付約定的贈與標的物的義務,而受贈人不負有承擔對待給付的義務。即使在附負擔的贈與中,受贈人履行所負擔的義務也不是贈與人履行義務之對價 [2]。這與有償合同中各主體地位具有互換性且主體間相互支付對價,法律只需賦予各個主體基于自由意思形成的合意以拘束力即可實現(xiàn)主體間的利益平衡相比,不符合交易公平,不符合正義,亦不符合人性 [3]。所以,為了保護贈與人的利益,從利益平衡的角度和公平原則出發(fā),現(xiàn)代世界上諸多國家的立法例中都賦予贈與人與受贈人達成合意后法定要件實現(xiàn)前以悔約權,使贈與人不致因情緒沖動,思慮欠周,貿然應允將不動產(chǎn)等價值貴重物品無償給付他人,即受法律上的約束,遭受財產(chǎn)上的不利益 [4]。我國合同法即采取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通行的做法,在規(guī)定贈與合同為諾成合同的同時,依據(jù)公平原則,允許贈與人在符合條件時享有撤銷贈與合同的權利,以使贈與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達到平衡,維護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贈與合同的撤銷是指贈與人及其他撤銷權人在合同有效成立后,依照法律規(guī)定行使撤銷權,使合同歸于無效的行為。一般可分為兩種,即任意撤銷和法定撤銷。而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則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后,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思不再為贈與行為。法律規(guī)定贈與的任意撤銷,源于贈與的無償行為。尤其是有的贈與合同的訂立,是因一時情感因素而欠考慮,如果絕對不允許贈與人撤銷,則對贈與人太過苛刻,也有失公允。所以大陸法系各國和地區(qū)民法典普遍許可贈與人在贈與合同成立后可撤銷贈與。我國《合同法》第186條第1款也規(guī)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比欢?如果對贈與人的撤銷贈與不加任何限制,則等于贈與合同無任何拘束力,這不符合誠信原則的要求,對受贈人有失公平。所以對于贈與人的任意撤銷必須加以一定的限制。比如,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第408條第2款規(guī)定:“前項規(guī)定,于經(jīng)公證之贈與,或為履行道德上義務而為贈與者,不適用之。”而我國《合同法》第186條第2款則規(guī)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guī)定?!庇纱丝梢?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除了以贈與合同完全成立生效為前提 [5]外,還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贈與財產(chǎn)的所有權尚未轉移給受贈人。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在時間上有嚴格的限制,只限于贈與合同履行完畢之前,即贈與的財產(chǎn)權利沒有轉移之前。至于財產(chǎn)所有權的轉移時間,因財產(chǎn)是動產(chǎn)或不動產(chǎn)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在我國動產(chǎn)以交付時起權利轉移,不動產(chǎn)或者其他應當依法辦理登記等手續(xù)的價值較大的動產(chǎn)(如船舶、車輛等),只有在依法辦理了登記等手續(xù)后,才發(fā)生財產(chǎn)權利的轉移。動產(chǎn)交付以后,不動產(chǎn)依法辦理登記等手續(xù)后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歸受贈人享有,贈與合同就履行完畢,贈與人和受贈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立即消滅,贈與人不能再行撤銷。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九
    住所:_________
    身份證號:_________
    通訊地址:_________
    郵政編碼: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
    受贈人: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
    身份證號:_________
    通訊地址:_________
    郵政編碼: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十
    原告劉老漢與被告劉某均認可,劉某取得該房屋的前提是照顧父母的日常生活。劉老漢與劉某雖然簽訂了《xx市存量房買賣合同》,但該合同并未約定具體付款時間,且20xx年4月劉老漢將房屋過戶至劉某名下,劉老漢及其他子女在長達5年的時間內并未提出異議;劉某實際已各支付5萬元給其哥哥弟弟。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贈與可以附義務。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約定履行義務?!眲⒗蠞h與劉某的約定未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因此,簽訂的《xx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名為買賣合同,實際系附義務的贈與合同,合法有效。
    那么,劉老漢能否行使撤銷權呢?
    劉老漢主張劉某未按約定履行照顧父母生活的義務,請求撤銷雙方之間的贈與合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受贈人有下列三種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劉老漢對劉某未依約履行照顧父母生活負有舉證責任。但劉老漢未能提供證據(jù),且還認可劉某自20xx年至20xx年12月照顧父母生活的事實;之后原被告雖因生活瑣事發(fā)生矛盾,但不能因此認定劉某不盡照顧父母生活的義務。劉老漢要求撤銷雙方之間的贈與合同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法院對其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原告張某、李某系夫妻,生育有四個子女。被告張丁系原告的四子,兩原告年事已高,需要人照料其生活起居等。20xx年10月被告張丁夫妻二人向兩原告承諾對兩原告今后的生活、醫(yī)療及生養(yǎng)死葬承擔一切責任。兩原告在被告的多次勸說之下,于20xx年5月將自己座落于縣城的房屋贈與被告并進行了公證。20xx年9月15日原告張某生病住院病危,被告張丁在接到通知后去醫(yī)院探望原告。后因原告的醫(yī)療費問題與原告及其他兄弟姊妹之間多次發(fā)生爭執(zhí),在原告還未出院的情況下,被告不辭而別。為此,兩原告在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刺激。由于被告未履行自己所作出的承諾,兩原告認為將房屋贈與被告是重大失誤。為此,原告向公證處,請求依法撤銷所公證的房產(chǎn)贈與合同,被告立即返還原告所贈的房屋產(chǎn)權。
    本案雙方爭議的焦點是:贈與合同公證可否撤銷?
    第一種觀點認為,本案的被告在得知原告生病住院后,專門趕回探望原告;應當說被告在原告的幾個子女中是最盡義務的,并非如原告所陳述的被告不照料原告的生活起居。兩原告對被告所作出的贈與行為,是原告經(jīng)過慎重考慮后作出的,并且該贈與行為經(jīng)過了公證。在贈與財產(chǎn)交付前不得撤銷贈與合同,因為訂立的合同經(jīng)過公證,表明雙方當事人對簽訂和履行合同是認真嚴肅的,對贈與人來說,有充分的時間和條件,來決定是否簽訂和履行該合同,不存在考慮不周,或情緒沖動等原因。從公證的效力來說,合同經(jīng)過國家公證機關的公證。所以,這種贈與合同公證不得撤銷。這對于嚴肅國家公證機關的公證力,維護合同的嚴肅性,保證財產(chǎn)權利關系的相對穩(wěn)定是必要的。第二種觀點認為,兩原告與被告所簽訂的贈與合同是附義務的贈與合同;該贈與合同經(jīng)過了公證,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得進行任意撤銷,贈與人要行使撤銷權,須以符合法定事由的情形出現(xiàn)為條件,只要具備了法定的撤銷事由,贈與人即可以撤銷贈與合同。由于本案的贈與合同系附義務的贈與合同,被告對原告有扶養(yǎng)義務而沒有履行,并且被告沒有忠實地履行贈與合同所附的義務。根據(jù)《合同法》第192條的規(guī)定,原告申請撤銷對被告的贈與合同的事由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贈與合同撤銷的法定事由。因此,原告的申請予以撤銷,是合適的。
    我們認為本案中所涉及的贈與合同經(jīng)過公證程序,故當事人不得任意撤銷。原告要行使撤銷權需以符合法定事由的情形出現(xiàn)為條件,只要具備了法定事由,贈與人即享有撤銷權。被告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符合《合同法》第192條第1款第3項的規(guī)定,屬于行使撤銷權的法定事由。原告要求解除公證贈與合同的請求,符合法律之規(guī)定,應當予以支持。
    房屋贈與的撤銷合同
    贈與合同的撤銷介紹
    公益贈與合同如何撤銷
    公證后的贈與合同可以撤銷嗎
    贈與合同
    贈與合同的格式
    實用的贈與合同
    贈與合同的公證
    贈與合同的形式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十一
    為了維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法律關系的穩(wěn)定,完成道德義務,《合同法》明確規(guī)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在交付贈與財產(chǎn)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的規(guī)定。
    但是,并不是說此類贈與絕對不能撤銷,在以下情況下,此類贈與仍然可以撤銷:
    一、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二、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三、贈與人的經(jīng)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八十五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chǎn)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一百八十六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guī)定。
    第一百八十八條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chǎn)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
    贈與行為本身是一種施惠活動,其前提是自愿和無償。但贈與人一旦與受贈人達成贈與合同,這種行為就成為民事法律行為,受法律保護。對于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來說,贈與人不僅負有承諾贈與的法律義務,而且負有賑災扶貧救困的道德義務。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包括救災、扶貧、資助貧困學生、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事業(yè)、環(huán)保等社會公共事業(yè)興建公益設施或者捐款等。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十二
    財務或財產(chǎn)贈與常常會惹出很多法律糾紛,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
    贈與合同
    的撤銷,希望大家喜歡!
    原來,張大爺早年喪偶,只育有一個獨子。前些年大爺?shù)莫氉右虬┌Y不幸早逝,張大爺在悲痛之余,身體垮了,生活也沒有了著落,后來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張女士是張大爺親弟弟的女兒,兩年前張大爺?shù)牡艿苋ナ懒?,張女士的家里就空出了一個房間。眼見張大爺無依無靠,張女士于心不忍,就將張大爺接到家里來一起生活。時間一晃就是兩年,張女士一家對待張大爺一直都很好。感動之余,張大爺就想將自己唯一的一套房產(chǎn)贈與張女士。雖然張女士一直表示自己不是圖張大爺?shù)姆孔?,但是拗不過張大爺最終還是來到了公證處。
    公證員在辦理公證之前仔細地向張大爺解釋了贈與的含義,告訴張大爺一旦辦理了贈與合同公證,贈與合同就不能隨意撤銷了,畢竟房產(chǎn)是大宗財產(chǎn),希望張大爺能考慮清楚。張大爺聽了之后也連連點頭,表示房子現(xiàn)在就過戶給張女士正是自己的心愿。見張大爺態(tài)度堅決,公證員最終還是為張大爺和張女士辦理了贈與合同公證,并指導二人前往房產(chǎn)局辦理了過戶手續(xù)。但前些日子,張大爺氣沖沖地獨自來到公證處,找到公證員說張女士拿到房產(chǎn)以后就不怎么照顧自己了,要求撤銷贈與并將房子過回自己名下。但此時房產(chǎn)都已經(jīng)過戶了,合同又是公證過的,沒法撤銷!公證員反復向張大爺解釋說,房產(chǎn)過戶以后產(chǎn)權就屬于張女士了,張大爺對于這套房子已經(jīng)沒有處分的權利了,可是張大爺就是不聽,并且情緒激動地大聲嚷嚷起來。
    無奈之下公證員聯(lián)系了張女士。原來張女士數(shù)月前懷孕了,最近這段時間妊娠反應比較嚴重,自己照顧自己都不太容易,對于照顧張大爺只能馬虎一些了。張大爺當初一時興起非要將房產(chǎn)過戶給張女士,現(xiàn)在名下沒有了房子心里卻很不踏實,加上張女士疏于照顧自己,竟開始懷疑張女士當初照顧自己是為了房子。張女士在電話中一再表示,雖然房產(chǎn)贈與已經(jīng)不能撤銷了,但是自己愿意再將房產(chǎn)贈與給張大爺,讓張大爺放心。公證員將張女士的態(tài)度轉達給了張大爺,張大爺頓時默然不語。半晌,張大爺告訴公證員,是自己沒了房子以后疑神疑鬼的,忽視了侄女的身體情況?,F(xiàn)在見到張女士確實是真心對自己好,張大爺不僅怒意全消,反倒覺得對不起張女士的一片真心。隨后,張大爺在公證員的勸慰聲中離開了公證處,放棄了索還房屋的要求。
    公證員點評:贈與合同一旦公證過后,非經(jīng)法定事由不能隨意撤銷,贈與方有義務按照合同約定將標的贈與受贈方。所以財產(chǎn)贈與一定要謹慎。老人要解決用房屋換養(yǎng)老的難題,可以選擇遺贈的形式。具體形式為老人立一份遺囑并公證,保障老人的權益的前提下,房屋在老人去世后由指定繼承人繼承。如果之后老人對繼承人行為不滿意,可以撤銷遺囑,作為對繼承人的約束。
    贈與合同可以隨時撤銷,但是如果存在一下情況,則不能撤銷: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
    但是如果受贈人存在一下情況,也可以撤銷: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對贈與人有撫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的;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法律義務的。
    贈與人的撤銷全,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合同終止指合同當事人雙方在合同關系建立以后,因一定的法律事實的出現(xiàn),使合同確立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那么贈與合同作為一種諾成合同和單務合同,其終止的事由有哪幾種呢?本文為您詳細解答。
    贈與合同的終止有以下幾種事由:
    第一,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
    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是指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得由贈與人依其意思任意撤銷贈與合同。但在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和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中,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贈與合同。
    第二,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
    贈與合同中,贈與地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后,贈與人即喪失了任意撤銷贈與合同的權利,但在以下條件具備時,贈與人仍可享有撤銷產(chǎn)與合同的法定權利:
    1、 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的;
    2、 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的;
    3、 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1年內行使。該期間為除斥期間。超過這一期間,贈與人不得再行使撤銷權。
    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予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其繼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6個月內行使。這一期間同樣也是除斥期間。
    第三,贈與合同的法定解除。
    贈與人的經(jīng)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解除贈與合同,不再履行贈與義務。該合同解除不發(fā)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贈與人就原已履行的贈與,無權要求受贈人返還。
    甲方(贈與人):_____(寫明姓名、住址)住所:_____
    有效證件號碼:_____
    乙方(受贈人):_____(寫明姓名、住址)
    住所:_____
    有效證件號碼:_____
    甲方自愿將其下所有的不動產(chǎn)房產(chǎn)贈與乙方。按照合同法等有關法律規(guī)定,雙方自愿達成贈與房產(chǎn)協(xié)議如下:
    第一條:甲方自愿將其房產(chǎn)贈與給乙方,乙方自愿接受該房屋。該房屋具體狀況如下:
    (一)座落于_____,建筑面積_____平方米;
    (二)贈與房屋的所有權證證號為_____;
    (三)房屋平面圖及其四至范圍見附件一
    (四)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方式
    該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該房屋一并贈與。
    該房屋的相關權益隨該房屋一并贈與。
    第二條:因甲方_____,此房產(chǎn)所購的所有房款和稅費均已有乙方代甲方支付,由甲方所購該房產(chǎn)并取得該房產(chǎn)房產(chǎn)所有權證。經(jīng)協(xié)商一致甲方愿將該房屋贈與乙方,并在乙方能辦理過戶手續(xù)時積極協(xié)助辦理。
    第三條:甲方保證房屋在此贈與合同簽訂前以及合同簽訂后一直到過戶完畢期間該房屋權屬狀況完整和其他具體狀況完整,并保證房屋不受他人合法追索。
    第四條:甲方?jīng)]經(jīng)乙方同意不得將此房產(chǎn)抵押、轉賣或出租給他人,否則抵押、轉賣或出租行為無效。如因上述行為造成乙方不能取得贈與房產(chǎn)的,甲方應如數(shù)補償或退還乙方代為支付的所有房款和代交的其他等所有稅費。
    第五條:甲方贈與乙方房產(chǎn),本合同在雙方簽訂經(jīng)公證處公正后不可撤銷。
    第六條:在乙方能辦理該房屋過戶手續(xù)時,甲方應按約定積極協(xié)助乙方轉移辦理過戶手續(xù)。
    第七條:甲、乙雙方定于_____時正式辦理過戶該房屋,雙方定于_____前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相關附屬設施和相關權益的更名手續(xù)。在乙方領取《房屋所有權證》后,按有關規(guī)定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該房屋土地使用權變更手續(xù)。甲方未按規(guī)定履行以上義務的,則按下列約定承擔違約責任:
    第八條:甲、乙雙方確認,雖然房屋所有權證未作記載,但依法對該房屋享有共有權的權利人均已書面同意將該房屋贈與給乙方。
    第九條:本契約未盡事宜,甲、乙雙方可另行訂立補充條款或補充協(xié)議。補充條款或補充協(xié)議以及本契約的附件均為本契約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十條:本合同自甲乙雙方簽訂之日到公證處公證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條:甲、乙雙方在履行本合同中若發(fā)生爭議,應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提交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
    第十二條:本合同一式_____份。其中甲方留執(zhí)_____份,乙方留執(zhí)_____份,為公正留執(zhí)公證處_____份,為申請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提交房屋權屬登記機關一份。
    第十三條:甲、乙雙方約定補充條款如下:
    附件一
    文本:房屋平面圖。
    甲方(簽章):_____乙方(簽章):_____
    證件身份證號碼:_____證件身份證號碼:_____
    地址:_____地址:_____
    聯(lián)系電話:_____聯(lián)系電話:_____
    簽約日期:_____簽約日期:_____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十三
    贈與合同中,贈與地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后,贈與人即喪失了任意撤銷贈與合同的權利,但在以下條件具備時,贈與人仍可享有撤銷產(chǎn)與合同的法定權利:
    1、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的;
    2、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的;
    3、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1年內行使。該期間為除斥期間。超過這一期間,贈與人不得再行使撤銷權。
    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予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其繼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6個月內行使。這一期間同樣也是除斥期間。
    第三,贈與合同的法定解除。
    贈與人的經(jīng)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解除贈與合同,不再履行贈與義務。該合同解除不發(fā)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贈與人就原已履行的贈與,無權要求受贈人返還。
    房產(chǎn)贈與合同范本
    甲方(贈與人):_____(寫明姓名、住址)住所:_____
    有效證件號碼:_____
    乙方(受贈人):_____(寫明姓名、住址)
    住所:_____
    有效證件號碼:_____
    甲方自愿將其下所有的不動產(chǎn)房產(chǎn)贈與乙方。按照合同法等有關法律規(guī)定,雙方自愿達成贈與房產(chǎn)協(xié)議如下:
    第一條:甲方自愿將其房產(chǎn)贈與給乙方,乙方自愿接受該房屋。該房屋具體狀況如下:
    (一)座落于_____,建筑面積_____平方米;
    (二)贈與房屋的所有權證證號為_____;
    (三)房屋平面圖及其四至范圍見附件一
    (四)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方式
    該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該房屋一并贈與。
    該房屋的相關權益隨該房屋一并贈與。
    第二條:因甲方_____,此房產(chǎn)所購的所有房款和稅費均已有乙方代甲方支付,由甲方所購該房產(chǎn)并取得該房產(chǎn)房產(chǎn)所有權證。經(jīng)協(xié)商一致甲方愿將該房屋贈與乙方,并在乙方能辦理過戶手續(xù)時積極協(xié)助辦理。
    第三條:甲方保證房屋在此贈與合同簽訂前以及合同簽訂后一直到過戶完畢期間該房屋權屬狀況完整和其他具體狀況完整,并保證房屋不受他人合法追索。
    第四條:甲方?jīng)]經(jīng)乙方同意不得將此房產(chǎn)抵押、轉賣或出租給他人,否則抵押、轉賣或出租行為無效。如因上述行為造成乙方不能取得贈與房產(chǎn)的,甲方應如數(shù)補償或退還乙方代為支付的所有房款和代交的其他等所有稅費。
    第五條:甲方贈與乙方房產(chǎn),本合同在雙方簽訂經(jīng)公證處公正后不可撤銷。
    第六條:在乙方能辦理該房屋過戶手續(xù)時,甲方應按約定積極協(xié)助乙方轉移辦理過戶手續(xù)。
    第七條:甲、乙雙方定于_____時正式辦理過戶該房屋,雙方定于_____前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相關附屬設施和相關權益的更名手續(xù)。在乙方領取《房屋所有權證》后,按有關規(guī)定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該房屋土地使用權變更手續(xù)。甲方未按規(guī)定履行以上義務的,則按下列約定承擔違約責任:
    第八條:甲、乙雙方確認,雖然房屋所有權證未作記載,但依法對該房屋享有共有權的權利人均已書面同意將該房屋贈與給乙方。
    第九條:本契約未盡事宜,甲、乙雙方可另行訂立補充條款或補充協(xié)議。補充條款或補充協(xié)議以及本契約的附件均為本契約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十條:本合同自甲乙雙方簽訂之日到公證處公證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條:甲、乙雙方在履行本合同中若發(fā)生爭議,應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提交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
    第十二條:本合同一式_____份。其中甲方留執(zhí)_____份,乙方留執(zhí)_____份,為公正留執(zhí)公證處_____份,為申請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提交房屋權屬登記機關一份。
    第十三條:甲、乙雙方約定補充條款如下:
    附件一
    文本:房屋平面圖。
    甲方(簽章):_____乙方(簽章):_____
    證件身份證號碼:_____證件身份證號碼:_____
    地址:_____地址:_____
    聯(lián)系電話:_____聯(lián)系電話:_____
    簽約日期:_____簽約日期:_____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十四
    贈與合同中,贈與地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后,贈與人即喪失了任意撤銷贈與合同的權利,但在以下條件具備時,贈與人仍可享有撤銷產(chǎn)與合同的法定權利:
    1、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的;
    2、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的;
    3、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1年內行使。該期間為除斥期間。超過這一期間,贈與人不得再行使撤銷權。
    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予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其繼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6個月內行使。這一期間同樣也是除斥期間。
    贈與合同的撤銷篇十五
    乙方:_____(受贈方)
    雙方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guī)定,就贈與事項達成協(xié)議如下:
    1.甲方將_____贈與乙方(贈與物的名稱、數(shù)量、質量)
    2.甲方將于_____(時間)在_____(地點)將贈與物交付給乙方
    3.甲方承擔_____的責任義務
    4.甲方享有_____權利
    (明確甲方的撤銷權及行使撤銷權的情形)
    5.乙方應于_____(時間)之前做出是否接受贈與的意思表示,否則,贈與不生效力。
    6.其它
    甲方:_____簽字:_____蓋章:_____
    住址:_____電話:_____
    乙方:_____簽字:_____蓋章:_____
    住址:_____電話:_____
    ___年___月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