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成都華迪實訓體會篇一
人對這個專業(yè)的理解還比較抽象,不能很好的感受到這個專業(yè)的用途和魅力,尤其在理論聯系實際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缺陷和弱勢;在大二學院曾為我們組織了一個星期的金工實習,但這對于對設計思想和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車輛工程業(yè)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上由于當時所學知識還不多,尤其涉及本專業(yè)知識不多,所以這次到東風發(fā)動機廠的實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了加深同學們對汽車發(fā)動機生產制造的理解和認識,對各種制造設備以及制造工藝比較直觀而感性的認知,理論聯系實際;為了培養(yǎng)我們的設計思想和動手能力,對以后本專業(yè)工作可能涉及的內容有宏觀的把握,整體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局部掌控的能力;為了以后能更好的勝任工作,了解汽車工業(yè)在我國以致世界發(fā)展的具體概況;另外,我們還可以趁這次實習,讓同學們能夠更多、更好的交流,學會與人相處,達到專業(yè)的空前團結與統一。所以,這次實習意義非常重大,而我們的任務和責任也非同小可;從我們實習的結果來看,我們也確實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基本圓滿完成任務。
第一次出省,帶著新奇,帶著激動,經過了一天一夜,差不多二十七個小時的火車旅程,好不容易熬過艱難的夜晚,我們終于到達了這次生產實習的目的地——湖北十堰,中國車城,中國二汽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商用車發(fā)動機廠。
剛到住的地方,都還沒整理好,就通知要開會了,時間可謂是爭分奪秒啊。只能拖著疲憊的身體去了,不過這次會議很有必要,因為是企業(yè)文化介紹及入場安全教育的講座。這是參觀之前必須了解知道的。
首先是企業(yè)文化的介紹,東風公司的老師很有耐心的給我們介紹了東風汽車公司自19xx年成立以來40多年的發(fā)展的歷程。其中有過輝煌有過低谷,但在困難的時期東風人始終有著扎實不依不饒的工作態(tài)度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最終克服的那段艱難的時期,現在東風發(fā)動機廠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發(fā)動機企業(yè),是國內唯一一家汽、柴并舉,2升至11升全系列車用發(fā)動機制造商。年綜合生產能力20余萬臺。產品功率涵蓋90~412ps,排放均達歐ⅱ,部分產品可持續(xù)達歐ⅲ、歐ⅳ水平。接著是負責安全的老師對我們進行安全教育,主要講述了公司這么多年來由于各種不規(guī)范的操作或者粗心造成的事故慘劇,代價是悲慘的,告訴我們每一個生產公司的每一條規(guī)范條例是以血的代價寫成的。同時向我們強調了實習期間的安全注意事項以及在進入工廠后的行為規(guī)范的細則.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不管什么事情,安全第一,在工廠大家一切行為要按規(guī)范來,這里不是彰顯個性的地方。我記得最清楚地就是這個公式:1000-1=0,1000代表工資福利等,1代表一個生命,0是其他。這個公式主要是說工資待遇即使再高,假如生命都沒有了,那其他的也就一無所有了。還有一句就是“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BR> 以前只知道東風汽車,卻沒能有這樣的機會學習的,我想這次來會有很大的收獲,對東風汽車,對東風汽車發(fā)動機也會有深一步的了解。
今天是生產實習的第一天,一切都是那樣的新鮮,迫不及待想體驗這樣大型企業(yè)的生產實際。
上午八點半點左右,我們在帶隊老師的的帶領和負責接待的師傅的引導下進入工廠,主要參觀大馬力機加車間,第一次真正進入到車間,感覺還有點不放松,不過很快就適應了,廠房很高大,呈立方體型,頭頂橫橫豎豎的塔吊,各種加工中心按每條生產線進行布置,空氣中彌漫著一些氣體,有點悶,四周機器的轟鳴聲,但環(huán)境衛(wèi)生做得不錯。我們參觀了曲軸、凸輪軸、缸體及缸蓋的生產線。并對一些重要的加工設備和工藝流程做了講解和說明。人太多聽不清,也看不見,只能自己猜測這些機器在進行什么加工,這些工件發(fā)動機哪里的部件,東風作為國內汽車產業(yè)的第二大巨頭,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可是發(fā)現這個車間幾乎所有的精加工的加工中心全是外國的,有德國的,美國的,日本的,法國的,還是很可怕的,國產的加工中心可能精度不行吧,對工件只進行初加工處理。
今天下午參觀的是發(fā)動機廠的連桿車間,在這里通過我們的觀察和師傅的講解,我們對連桿有了初步的認識。連桿是汽車發(fā)動機的主要傳動機構之一,它將活塞與曲軸連接起來,把作用于活塞頂部的膨脹氣體壓力傳給曲軸,使活塞的往復直線運動可逆的轉化成為曲軸的回轉運動,以輸出功率。因此連桿主要有兩個作用,即實現運動的轉換與運動的傳遞。
第一天的見習就這樣結束了,早上兩小時下午兩小時,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卻學到了很多東西,挺高興的。
成都華迪實訓體會篇二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海上運輸迅猛增長,據統計,全球有90%的貨物貿易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日益繁忙的海上交通,以及海上人命、財產、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促使海上運輸船舶向大型化、專業(yè)化、快速化、自動化發(fā)展,使之成為安全高效的運輸工具。但是安全高效的運輸工具也需要有高素質、高技能的航海人去使用,這也對我們每一個船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船上的各種儀器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海上交通事故也頻有發(fā)生?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海上船舶日益增多,通航密度越來越大,船速越來越快,導致會遇時間大大縮短,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因素,也不可改變的事實,但據統計70%的海上事故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說如果當班駕駛員的職業(yè)技能夠硬,職業(yè)素質夠強,這70%的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所以提高中國海員的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質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這里也就引出了這個問題:如何提高中國海員的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質?
打個通俗的比方:一個生產廠家生產一批產品,進入市場一段時間后,發(fā)現它的各方面性能已不能適應當時的社會的需求時,該廠家會怎么辦?對,他會生產、研發(fā)出比該產品性能更加完善的第二代,第三代……以滿足當時社會的需求。所以可以這麼說:每一個船員都是一件成品,而我們的航海院校就是生產船員的廠家而每一個航海專業(yè)的學生就是一件成為產品的原材料。如何讓一件原材料成為一件合格的成品。除了原材料自身的屬性外,更多的是看廠家如何去加工他。當然要加工出一件好的產品,更主要還得看我們工人——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及責#from 本文來自高考資源網 end#任感。
教師的年輕化?,F在學校招聘教師應該是越來越嚴,要求是越來越高,特別是學歷方面。要求高無可厚非,這是對我們學生的負責,但從另一方面講,我們的教師越來越年輕,也許有的也只是從學校出來,船上的工作經驗很少,你想他會是一個好的專業(yè)教師嗎?也許他理論強,但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畢業(yè)后大多數是要上船工作的,我們需要理論知識,但更多的是實際的操作能力,我并不是說經驗跟年齡成正比,但我確定他們肯定不成反比。
我在船上聽過這么個笑話:有一個剛從學校畢業(yè)出來的學生,上船實習三副,他第一次上駕駛臺,看到海圖桌上放著帶顏色的海圖,他奇怪的問:“這海圖怎么跟我們學校的不一樣?”
很冷的一個笑話是吧?但是它真實存在,那我們又能從這個笑話中看出一個什么問題呢?這需要我們學校領導深思。難道我們學校真的窮的買不起一套真正的海圖嗎?我在這里我不知識想單單的說海圖,我只是舉一例,還有很多東西,我們的學生應該在學校見識的,卻一直遲到上船才見到。
當船員就像是當兵,我很同意這個觀點。我們的一切行動要聽命令,而不是自管自的隨便干?我們必須保證安全。所以我覺得我們學校的準軍事化很有必要,但是我們需要的并不只是外在的準軍事化,更需要內在的,讓學生真正有一種服從意識,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航海已不像以前那么難,先進的航海儀器設備有了,現在的航海需要的是更高素質的船員來操縱它。我覺得要提高我們船員的素質和技能,必須從我們航海學生抓起,培養(yǎng)優(yōu)良的航海技能,從我們航海類教師抓起,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決定著我們未來航海的方向,為航海的明天,讓我們一起努力。
成都華迪實訓體會篇三
8月9日,下午四點。在火車的笛鳴中,我們踏上了從蘭州到四川華迪信息有限公司的實習之路。10號早上,火車已經到了四川,沿途看著風景,山清水秀,煙霧繚繞,這樣的美景在我們這邊是看不到的,所以一直側頭看著窗外。 下午兩點我們抵達成都車站。
到達公司安排的教室,老師給我們開了一個簡短的班會,強調了在公司應該遵守的事項。雖然在學校里面也有大大小小的規(guī)章制度,我們每天都在不觸犯那些制度的情況下生活著,但是公司的規(guī)定比學校的更嚴格。古人就告訴我們:不成規(guī)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為了我們的更好更快地適應那里的新環(huán)境,我們就遵守著老師所規(guī)定的事項。
經過一晚上的休息,第二天實習的課程就開始了。根據實習課程安排,前兩天是老師對我們實習的內容進行講解,雖然我們已經接觸自己的專業(yè)課程兩年多,但老師上課所講解的很多內容還是聽不懂,每當老師問我們的時候,大家一臉的茫然。顯然,我們對專業(yè)課程了解的甚少。有些后悔當初沒有好好的利用上學的時間學習專業(yè)課,以至于當要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的時候,才發(fā)現自己所學到的甚是可憐。
講解的課程是枯燥無味的,實習的第三天,我們進入到實體操作,焊溫濕度測量的電路板的時候,大家顯得都很活活躍。這也是我們上三年課以來,第一次接觸焊接電路板,在老師的認真指導后,我們自己開始操作。我們遵循著焊接元件的原則:從低到高,從小到大。起初,拿起鑷子和焊接器的時候,手會不聽使喚的抖動,左手拿著鑷子夾住所焊接的元件,右手進行焊接,可是,兩只手總是配合的不好。耐心的嘗試著,一次次的努力使元件固定在電路板上,當四五個電阻焊完后,手不在亂抖動,兩只手的配合大大的提高,焊接的速度也有所提升。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觸電路板,小組成員輪流進行操作,每當焊接完一種元件的時候,我們就會在小組中間傳著檢查電路板,檢查每個芯片的引腳是否短路,每個電阻、電容是否遺漏焊接。當檢查出問題的時候,我們及時的糾正。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緊張而又快樂的度過了一天。到晚上六點下課的時候,老師檢測各組電路板焊接的情況,可是,很多組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次次的修改,當看到自己組的電路板檢測無誤后,一種說不出的喜悅涌在心頭。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在機房完成從電路圖到pcb板圖的操作。在這個操作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自造元件,封裝元件,兩張電路圖的合并等。每當遇到不懂得問題,我們積極的問老師,老師也會認真的、耐心的講解著,操作演示著,直到我們自己發(fā)現到自己的問題。在這次操作中,讓我更深的體會到
“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個詞。畫電路圖時,一個小小的連線不正確,都能夠導致整個程序無法正常運行。剛將電路圖導入到pcb圖中時,我們的錯誤顯示226個,面對這樣的錯誤有些茫然,看著錯誤提示時 ,才發(fā)現很多地方都是因為大家的粗心操作而導致的。
為期兩周的實習中,讓我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一)萬事開頭難。很多知識在我們剛接觸的時候是很難的,認為就是天書,是我們無法攻克的,當我們慢慢地接觸,一點點的了解,逐步到達深入的了解。當我們再次談論到那門課程的時候,覺得還是很簡單,或許給別人講解的時候頭頭是道。記得,就在初一的時候,我才開始學習26個英文字母,看到姐姐拿著她的高中化學書,當看見那些化學名稱時,我就用英文字母拼出來,一串串化學反應式被我念得一塌糊涂,姐姐給我糾正著說,那些不是用字母讀的,要將那些化學元素要記下來的。記得很清楚當時自己就傻了,那些“字母”怎么就能分清楚記下來?當自己接觸化學元素時,才發(fā)現那些并不是很難記。很多時候,是我們的懶惰操縱著我們,蒙蔽著我們努力學習的心,使自己放棄了對知識的鉆研。
(二)書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在pcb板布線中,同學操作時,自己覺得很簡單,可當自己操作的時候,會敗在很多的細節(jié)方面。有時候,我們總是看似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卻會耗費很長的時間去實踐。實踐聯系理論的重要,當遇到實際問題時,只要認真思考,對所思考的問題,用所學的知識,再一步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決遇到的一般問題的。
(三)在團隊中,合作是最重要的。從焊電路板的那天,小組四個成員,一個負責找所需的元件,兩個負責焊接,還有一人負責通電開關,在大家的積極配合下,我們的焊接過程很順利。在一個團隊中,無論工作大小,大家都積極的參與,就是個自己隊友的最大鼓舞。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大家都盡自己所能,為自己的團隊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在大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經過短短的兩周實習時間,我們學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沒有學到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讓我對以上幾點有了新的認識,這些也是很大的收獲,希望在今后生活中,培養(yǎng)自己認真踏實做事的好習慣。但愿有更多的收獲伴著我走向未知的未來!
成都華迪實訓體會篇四
在去華迪之前,在往屆學長學姐的口中聽來的華迪實訓是一件十分terrible的事情,而且最主要的是自身水平在那里還不能得到提高。從我自身的在華迪實訓的經歷,我覺得對于我自身的提高很大,同時華迪的生活條件也沒有傳說中的恐怖。
先說下硬件設施。寢室。住的是華迪公司后面的宿舍,宿舍里沒有空調,也沒有熱水器,12個人一間,沒有衣柜,沒有凳子??傊?,寢室條件是不怎么好的,不過也還能住,沒有什么受不了的。有個浴室可以洗澡,2. 5元一次,設備的確算不上高端,但也還是隔間之間有簾子,不至于對看,對看多可怕。。教室。前3天上課,在公司三樓上,有空調,倒也還涼快,不過郫縣那邊的氣候本身溫和,身體倒是不會受酷暑的折磨。機房。機房的布局比我想象中的好,位置之間有隔間,不過就是電腦不怎么地,非液晶的臺式機,時而有些卡,左邊那一列還老時常沒電或者無故斷電,不過那個電腦我從開始到最后都一直在用,因為它可以登上ftp,一來可以在ftp上下載資料,二來那電腦上裝有一些軟件,而我自己的筆記本上面沒有,比如rational rose,power designer,以及我寫wbs需要的那個office project啥的東西。食堂。我去過的有兩個食堂,近的和稍遠的(我也不知道叫嘛食堂),總的來說,倆食堂的飯菜都比較有味道,指川味,我覺得還可以誒,近食堂比較混亂,工人學生居民都有,遠食堂好一些,基本都是學生。
主要想記一下自己對華迪的軟件方面的感想以及自己這一個月來的提高。華迪位于四川成都郫縣,那里的老師大都是四川人,脾氣都暴好,講理論課時的王強老師,還有后面在機房帶我們的楊煒林。理論課時老師會從實際商業(yè)項目入手,講許多實際商業(yè)項目開發(fā)過程中的流程所用到的工具、技術、規(guī)范、術語等等,因為的確是非常地實際,這些是我們在學校里的課程當中學不到的,所以也顯得格外寶貴,我上課時都不敢盹。我還記得王強老師上課時強調用例圖,強調基線這個概念等時候的不厭其煩。
從6月17號開始上機以來,就正式開始做項目了,帶我們java組教育信息化的是楊煒林,不得不說楊煒林脾氣真是好,幾乎到可以以任意口氣跟他任意話,他也不會覺得對他不尊敬咋地,大家都很happy。以前在學校時一直沒有做過一個真正的項目,也沒有學過用java開發(fā)的種種框架技術,現下,為了開發(fā)出我們組的gems(畢業(yè)生就業(yè)管理系統),我們都需要去學習j2ee開發(fā)、struts2.0、jsp等java web開發(fā)技術,一切都是新的,不用心,必然最后不能親手做出自己的項目,所以組員們都很認真的在學。項目的開始是有它的流程的,我們做的是面向對象的開發(fā),需要從需求分析、系統設計到編碼測試,最后系統上線。前期主要是文檔性質的工作,但是寫需求分析的相關文檔,依然是需要拿著功能需求,去逐個剖析它所包含的用例,并畫出用例圖,理清這些用例的執(zhí)行過程,設計好這些用例的約束條件。而設計階段的系統構架設計,則是需要對整個系統有很好的把握,并為系統開發(fā)設定框架,以指導后期編碼;數據庫設計則需要參考需求階段的文檔,在分析出系統實體后,加上實體屬性,并且要不多不少。說起來是寫成文檔,實際這個過程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文檔并非只是湊出來交差的,而是真正會用到項目開發(fā)的后繼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寫好文檔的不易,也體會到了好的文檔對開發(fā)具有重要的意義。
到了后期編碼階段時,就真的要用上我們都新學的j2ee開發(fā)技術了,因為項目要發(fā)布,不能偷懶不學,只能硬著頭皮看那些自己不熟悉的java技術。或許是時間過了幾天了,當時初學struts2.0開發(fā)時各種出bug而自己又各種不能解決的焦頭爛額的記憶竟然淡了。最開始裝my eclispse就開始bug,不能運行或者說不會運行最最普通的web jsp,對tomcat服務器沒有概念,對如何聯系數據庫和jsp頁面一無所知,對在點了run按鈕后服務器啟動時一堆錯誤的迷惘,掙扎啊掙扎,自己看書,上網查(忘了說,網速很慢,慢的可憐),問光妞問jpia問楊煒林,終于第一階段算是過了,自己勉強算是有那么一點點概念了。后來楊煒林給我們組培訓了一下純struts2.0開發(fā),給我們逐行代碼地講解了一個例子——一張表的增刪改查,終于我才慢慢懂了啥action,啥是service,以及它們之間應有的邏輯。不過還是不會寫,就算照著例子,也還是那么多陌生的問題。接下來放假的兩天,每天背著電腦在機房摸索,順便利用下機房帶其他班的老師這個資源,慢慢入門了,遇到問題敢去面對了而不是直接就叫楊煒林那樣慘淡。到最后,把我自己的那個功能塊完成后,覺得自己對struts2.0有了一定的了解,對my eclipse這個開發(fā)環(huán)境,對java工程的結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說不上精通,卻真的很熟,就是很熟。。。我們組只用了ssh框架中的第一個s,就是struts,因為時間和基礎的關系,我們也沒有精力去學好sh,也算一個小小的遺憾。
另外,我是我們組的項目經理,在做項目經理的那些事情時,我發(fā)現要做好一個項目的進度把握,過程管理都并非走過場。一個項目的開發(fā),它需要有合理的任務分工,嚴格的進度控制,風險評估,還要規(guī)范,這樣,方能保證項目能如期保質交付。而項目過程中,也一定要做好問題跟蹤表,這是項目開發(fā)留下的財富,為日后的更高效的開發(fā)提供寶貴的借鑒。要做好一件事情,沒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敷衍。
末了,在華迪的日子較之在江安,的確艱苦不少,可在華迪,只要用心學習,總可以讓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提高多少,就看你付出多少了。我不認為在華迪的日子有多么的苦逼,反倒覺得幸而我去了。雖然我們組的工件評分都不是最高的,但是我們卻可以很驕傲地說文檔中的每一個字和程序中的每一行代碼都是我們組原創(chuàng)。結果固然重要,過程中學到了東西也是件不錯的事情。十分感謝在華迪兢兢業(yè)業(yè)的好脾氣老師以及后期編碼時被我“折磨”過的老師們(楊煒林,唐小強,張其),我們組整個過程下來都十分和諧,謝謝組員們(jpia,fpia,光妞,彭2娃,李玲)在我語氣重時的包容以及安排任務時的從不推諉和拖沓,還有奉獻界面的fpia,奉獻架構jpia,奉獻代碼集成的光妞,奉獻文檔的李玲和彭2娃,因為大家的齊心,才有最后那一刻jpia告訴我已上傳好最終文件的成就感和如釋重負。
后記:華迪實訓結束許多天了,現在我正在深圳先進院的實驗室里,jpia和fpia已在北京。因為上一篇日志起了個名字叫華迪實訓一,今天總算補上了二,也算完事了。實驗室事情不多也不少,已然是過度到下一階段的人事物去了~
成都華迪實訓體會篇一
人對這個專業(yè)的理解還比較抽象,不能很好的感受到這個專業(yè)的用途和魅力,尤其在理論聯系實際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缺陷和弱勢;在大二學院曾為我們組織了一個星期的金工實習,但這對于對設計思想和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車輛工程業(yè)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上由于當時所學知識還不多,尤其涉及本專業(yè)知識不多,所以這次到東風發(fā)動機廠的實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了加深同學們對汽車發(fā)動機生產制造的理解和認識,對各種制造設備以及制造工藝比較直觀而感性的認知,理論聯系實際;為了培養(yǎng)我們的設計思想和動手能力,對以后本專業(yè)工作可能涉及的內容有宏觀的把握,整體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局部掌控的能力;為了以后能更好的勝任工作,了解汽車工業(yè)在我國以致世界發(fā)展的具體概況;另外,我們還可以趁這次實習,讓同學們能夠更多、更好的交流,學會與人相處,達到專業(yè)的空前團結與統一。所以,這次實習意義非常重大,而我們的任務和責任也非同小可;從我們實習的結果來看,我們也確實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基本圓滿完成任務。
第一次出省,帶著新奇,帶著激動,經過了一天一夜,差不多二十七個小時的火車旅程,好不容易熬過艱難的夜晚,我們終于到達了這次生產實習的目的地——湖北十堰,中國車城,中國二汽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商用車發(fā)動機廠。
剛到住的地方,都還沒整理好,就通知要開會了,時間可謂是爭分奪秒啊。只能拖著疲憊的身體去了,不過這次會議很有必要,因為是企業(yè)文化介紹及入場安全教育的講座。這是參觀之前必須了解知道的。
首先是企業(yè)文化的介紹,東風公司的老師很有耐心的給我們介紹了東風汽車公司自19xx年成立以來40多年的發(fā)展的歷程。其中有過輝煌有過低谷,但在困難的時期東風人始終有著扎實不依不饒的工作態(tài)度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最終克服的那段艱難的時期,現在東風發(fā)動機廠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發(fā)動機企業(yè),是國內唯一一家汽、柴并舉,2升至11升全系列車用發(fā)動機制造商。年綜合生產能力20余萬臺。產品功率涵蓋90~412ps,排放均達歐ⅱ,部分產品可持續(xù)達歐ⅲ、歐ⅳ水平。接著是負責安全的老師對我們進行安全教育,主要講述了公司這么多年來由于各種不規(guī)范的操作或者粗心造成的事故慘劇,代價是悲慘的,告訴我們每一個生產公司的每一條規(guī)范條例是以血的代價寫成的。同時向我們強調了實習期間的安全注意事項以及在進入工廠后的行為規(guī)范的細則.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不管什么事情,安全第一,在工廠大家一切行為要按規(guī)范來,這里不是彰顯個性的地方。我記得最清楚地就是這個公式:1000-1=0,1000代表工資福利等,1代表一個生命,0是其他。這個公式主要是說工資待遇即使再高,假如生命都沒有了,那其他的也就一無所有了。還有一句就是“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BR> 以前只知道東風汽車,卻沒能有這樣的機會學習的,我想這次來會有很大的收獲,對東風汽車,對東風汽車發(fā)動機也會有深一步的了解。
今天是生產實習的第一天,一切都是那樣的新鮮,迫不及待想體驗這樣大型企業(yè)的生產實際。
上午八點半點左右,我們在帶隊老師的的帶領和負責接待的師傅的引導下進入工廠,主要參觀大馬力機加車間,第一次真正進入到車間,感覺還有點不放松,不過很快就適應了,廠房很高大,呈立方體型,頭頂橫橫豎豎的塔吊,各種加工中心按每條生產線進行布置,空氣中彌漫著一些氣體,有點悶,四周機器的轟鳴聲,但環(huán)境衛(wèi)生做得不錯。我們參觀了曲軸、凸輪軸、缸體及缸蓋的生產線。并對一些重要的加工設備和工藝流程做了講解和說明。人太多聽不清,也看不見,只能自己猜測這些機器在進行什么加工,這些工件發(fā)動機哪里的部件,東風作為國內汽車產業(yè)的第二大巨頭,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可是發(fā)現這個車間幾乎所有的精加工的加工中心全是外國的,有德國的,美國的,日本的,法國的,還是很可怕的,國產的加工中心可能精度不行吧,對工件只進行初加工處理。
今天下午參觀的是發(fā)動機廠的連桿車間,在這里通過我們的觀察和師傅的講解,我們對連桿有了初步的認識。連桿是汽車發(fā)動機的主要傳動機構之一,它將活塞與曲軸連接起來,把作用于活塞頂部的膨脹氣體壓力傳給曲軸,使活塞的往復直線運動可逆的轉化成為曲軸的回轉運動,以輸出功率。因此連桿主要有兩個作用,即實現運動的轉換與運動的傳遞。
第一天的見習就這樣結束了,早上兩小時下午兩小時,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卻學到了很多東西,挺高興的。
成都華迪實訓體會篇二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海上運輸迅猛增長,據統計,全球有90%的貨物貿易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日益繁忙的海上交通,以及海上人命、財產、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促使海上運輸船舶向大型化、專業(yè)化、快速化、自動化發(fā)展,使之成為安全高效的運輸工具。但是安全高效的運輸工具也需要有高素質、高技能的航海人去使用,這也對我們每一個船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船上的各種儀器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海上交通事故也頻有發(fā)生?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海上船舶日益增多,通航密度越來越大,船速越來越快,導致會遇時間大大縮短,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因素,也不可改變的事實,但據統計70%的海上事故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說如果當班駕駛員的職業(yè)技能夠硬,職業(yè)素質夠強,這70%的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所以提高中國海員的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質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這里也就引出了這個問題:如何提高中國海員的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質?
打個通俗的比方:一個生產廠家生產一批產品,進入市場一段時間后,發(fā)現它的各方面性能已不能適應當時的社會的需求時,該廠家會怎么辦?對,他會生產、研發(fā)出比該產品性能更加完善的第二代,第三代……以滿足當時社會的需求。所以可以這麼說:每一個船員都是一件成品,而我們的航海院校就是生產船員的廠家而每一個航海專業(yè)的學生就是一件成為產品的原材料。如何讓一件原材料成為一件合格的成品。除了原材料自身的屬性外,更多的是看廠家如何去加工他。當然要加工出一件好的產品,更主要還得看我們工人——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及責#from 本文來自高考資源網 end#任感。
教師的年輕化?,F在學校招聘教師應該是越來越嚴,要求是越來越高,特別是學歷方面。要求高無可厚非,這是對我們學生的負責,但從另一方面講,我們的教師越來越年輕,也許有的也只是從學校出來,船上的工作經驗很少,你想他會是一個好的專業(yè)教師嗎?也許他理論強,但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畢業(yè)后大多數是要上船工作的,我們需要理論知識,但更多的是實際的操作能力,我并不是說經驗跟年齡成正比,但我確定他們肯定不成反比。
我在船上聽過這么個笑話:有一個剛從學校畢業(yè)出來的學生,上船實習三副,他第一次上駕駛臺,看到海圖桌上放著帶顏色的海圖,他奇怪的問:“這海圖怎么跟我們學校的不一樣?”
很冷的一個笑話是吧?但是它真實存在,那我們又能從這個笑話中看出一個什么問題呢?這需要我們學校領導深思。難道我們學校真的窮的買不起一套真正的海圖嗎?我在這里我不知識想單單的說海圖,我只是舉一例,還有很多東西,我們的學生應該在學校見識的,卻一直遲到上船才見到。
當船員就像是當兵,我很同意這個觀點。我們的一切行動要聽命令,而不是自管自的隨便干?我們必須保證安全。所以我覺得我們學校的準軍事化很有必要,但是我們需要的并不只是外在的準軍事化,更需要內在的,讓學生真正有一種服從意識,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航海已不像以前那么難,先進的航海儀器設備有了,現在的航海需要的是更高素質的船員來操縱它。我覺得要提高我們船員的素質和技能,必須從我們航海學生抓起,培養(yǎng)優(yōu)良的航海技能,從我們航海類教師抓起,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決定著我們未來航海的方向,為航海的明天,讓我們一起努力。
成都華迪實訓體會篇三
8月9日,下午四點。在火車的笛鳴中,我們踏上了從蘭州到四川華迪信息有限公司的實習之路。10號早上,火車已經到了四川,沿途看著風景,山清水秀,煙霧繚繞,這樣的美景在我們這邊是看不到的,所以一直側頭看著窗外。 下午兩點我們抵達成都車站。
到達公司安排的教室,老師給我們開了一個簡短的班會,強調了在公司應該遵守的事項。雖然在學校里面也有大大小小的規(guī)章制度,我們每天都在不觸犯那些制度的情況下生活著,但是公司的規(guī)定比學校的更嚴格。古人就告訴我們:不成規(guī)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為了我們的更好更快地適應那里的新環(huán)境,我們就遵守著老師所規(guī)定的事項。
經過一晚上的休息,第二天實習的課程就開始了。根據實習課程安排,前兩天是老師對我們實習的內容進行講解,雖然我們已經接觸自己的專業(yè)課程兩年多,但老師上課所講解的很多內容還是聽不懂,每當老師問我們的時候,大家一臉的茫然。顯然,我們對專業(yè)課程了解的甚少。有些后悔當初沒有好好的利用上學的時間學習專業(yè)課,以至于當要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的時候,才發(fā)現自己所學到的甚是可憐。
講解的課程是枯燥無味的,實習的第三天,我們進入到實體操作,焊溫濕度測量的電路板的時候,大家顯得都很活活躍。這也是我們上三年課以來,第一次接觸焊接電路板,在老師的認真指導后,我們自己開始操作。我們遵循著焊接元件的原則:從低到高,從小到大。起初,拿起鑷子和焊接器的時候,手會不聽使喚的抖動,左手拿著鑷子夾住所焊接的元件,右手進行焊接,可是,兩只手總是配合的不好。耐心的嘗試著,一次次的努力使元件固定在電路板上,當四五個電阻焊完后,手不在亂抖動,兩只手的配合大大的提高,焊接的速度也有所提升。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觸電路板,小組成員輪流進行操作,每當焊接完一種元件的時候,我們就會在小組中間傳著檢查電路板,檢查每個芯片的引腳是否短路,每個電阻、電容是否遺漏焊接。當檢查出問題的時候,我們及時的糾正。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緊張而又快樂的度過了一天。到晚上六點下課的時候,老師檢測各組電路板焊接的情況,可是,很多組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次次的修改,當看到自己組的電路板檢測無誤后,一種說不出的喜悅涌在心頭。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在機房完成從電路圖到pcb板圖的操作。在這個操作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自造元件,封裝元件,兩張電路圖的合并等。每當遇到不懂得問題,我們積極的問老師,老師也會認真的、耐心的講解著,操作演示著,直到我們自己發(fā)現到自己的問題。在這次操作中,讓我更深的體會到
“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個詞。畫電路圖時,一個小小的連線不正確,都能夠導致整個程序無法正常運行。剛將電路圖導入到pcb圖中時,我們的錯誤顯示226個,面對這樣的錯誤有些茫然,看著錯誤提示時 ,才發(fā)現很多地方都是因為大家的粗心操作而導致的。
為期兩周的實習中,讓我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一)萬事開頭難。很多知識在我們剛接觸的時候是很難的,認為就是天書,是我們無法攻克的,當我們慢慢地接觸,一點點的了解,逐步到達深入的了解。當我們再次談論到那門課程的時候,覺得還是很簡單,或許給別人講解的時候頭頭是道。記得,就在初一的時候,我才開始學習26個英文字母,看到姐姐拿著她的高中化學書,當看見那些化學名稱時,我就用英文字母拼出來,一串串化學反應式被我念得一塌糊涂,姐姐給我糾正著說,那些不是用字母讀的,要將那些化學元素要記下來的。記得很清楚當時自己就傻了,那些“字母”怎么就能分清楚記下來?當自己接觸化學元素時,才發(fā)現那些并不是很難記。很多時候,是我們的懶惰操縱著我們,蒙蔽著我們努力學習的心,使自己放棄了對知識的鉆研。
(二)書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在pcb板布線中,同學操作時,自己覺得很簡單,可當自己操作的時候,會敗在很多的細節(jié)方面。有時候,我們總是看似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卻會耗費很長的時間去實踐。實踐聯系理論的重要,當遇到實際問題時,只要認真思考,對所思考的問題,用所學的知識,再一步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決遇到的一般問題的。
(三)在團隊中,合作是最重要的。從焊電路板的那天,小組四個成員,一個負責找所需的元件,兩個負責焊接,還有一人負責通電開關,在大家的積極配合下,我們的焊接過程很順利。在一個團隊中,無論工作大小,大家都積極的參與,就是個自己隊友的最大鼓舞。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大家都盡自己所能,為自己的團隊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在大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經過短短的兩周實習時間,我們學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沒有學到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讓我對以上幾點有了新的認識,這些也是很大的收獲,希望在今后生活中,培養(yǎng)自己認真踏實做事的好習慣。但愿有更多的收獲伴著我走向未知的未來!
成都華迪實訓體會篇四
在去華迪之前,在往屆學長學姐的口中聽來的華迪實訓是一件十分terrible的事情,而且最主要的是自身水平在那里還不能得到提高。從我自身的在華迪實訓的經歷,我覺得對于我自身的提高很大,同時華迪的生活條件也沒有傳說中的恐怖。
先說下硬件設施。寢室。住的是華迪公司后面的宿舍,宿舍里沒有空調,也沒有熱水器,12個人一間,沒有衣柜,沒有凳子??傊?,寢室條件是不怎么好的,不過也還能住,沒有什么受不了的。有個浴室可以洗澡,2. 5元一次,設備的確算不上高端,但也還是隔間之間有簾子,不至于對看,對看多可怕。。教室。前3天上課,在公司三樓上,有空調,倒也還涼快,不過郫縣那邊的氣候本身溫和,身體倒是不會受酷暑的折磨。機房。機房的布局比我想象中的好,位置之間有隔間,不過就是電腦不怎么地,非液晶的臺式機,時而有些卡,左邊那一列還老時常沒電或者無故斷電,不過那個電腦我從開始到最后都一直在用,因為它可以登上ftp,一來可以在ftp上下載資料,二來那電腦上裝有一些軟件,而我自己的筆記本上面沒有,比如rational rose,power designer,以及我寫wbs需要的那個office project啥的東西。食堂。我去過的有兩個食堂,近的和稍遠的(我也不知道叫嘛食堂),總的來說,倆食堂的飯菜都比較有味道,指川味,我覺得還可以誒,近食堂比較混亂,工人學生居民都有,遠食堂好一些,基本都是學生。
主要想記一下自己對華迪的軟件方面的感想以及自己這一個月來的提高。華迪位于四川成都郫縣,那里的老師大都是四川人,脾氣都暴好,講理論課時的王強老師,還有后面在機房帶我們的楊煒林。理論課時老師會從實際商業(yè)項目入手,講許多實際商業(yè)項目開發(fā)過程中的流程所用到的工具、技術、規(guī)范、術語等等,因為的確是非常地實際,這些是我們在學校里的課程當中學不到的,所以也顯得格外寶貴,我上課時都不敢盹。我還記得王強老師上課時強調用例圖,強調基線這個概念等時候的不厭其煩。
從6月17號開始上機以來,就正式開始做項目了,帶我們java組教育信息化的是楊煒林,不得不說楊煒林脾氣真是好,幾乎到可以以任意口氣跟他任意話,他也不會覺得對他不尊敬咋地,大家都很happy。以前在學校時一直沒有做過一個真正的項目,也沒有學過用java開發(fā)的種種框架技術,現下,為了開發(fā)出我們組的gems(畢業(yè)生就業(yè)管理系統),我們都需要去學習j2ee開發(fā)、struts2.0、jsp等java web開發(fā)技術,一切都是新的,不用心,必然最后不能親手做出自己的項目,所以組員們都很認真的在學。項目的開始是有它的流程的,我們做的是面向對象的開發(fā),需要從需求分析、系統設計到編碼測試,最后系統上線。前期主要是文檔性質的工作,但是寫需求分析的相關文檔,依然是需要拿著功能需求,去逐個剖析它所包含的用例,并畫出用例圖,理清這些用例的執(zhí)行過程,設計好這些用例的約束條件。而設計階段的系統構架設計,則是需要對整個系統有很好的把握,并為系統開發(fā)設定框架,以指導后期編碼;數據庫設計則需要參考需求階段的文檔,在分析出系統實體后,加上實體屬性,并且要不多不少。說起來是寫成文檔,實際這個過程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文檔并非只是湊出來交差的,而是真正會用到項目開發(fā)的后繼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寫好文檔的不易,也體會到了好的文檔對開發(fā)具有重要的意義。
到了后期編碼階段時,就真的要用上我們都新學的j2ee開發(fā)技術了,因為項目要發(fā)布,不能偷懶不學,只能硬著頭皮看那些自己不熟悉的java技術。或許是時間過了幾天了,當時初學struts2.0開發(fā)時各種出bug而自己又各種不能解決的焦頭爛額的記憶竟然淡了。最開始裝my eclispse就開始bug,不能運行或者說不會運行最最普通的web jsp,對tomcat服務器沒有概念,對如何聯系數據庫和jsp頁面一無所知,對在點了run按鈕后服務器啟動時一堆錯誤的迷惘,掙扎啊掙扎,自己看書,上網查(忘了說,網速很慢,慢的可憐),問光妞問jpia問楊煒林,終于第一階段算是過了,自己勉強算是有那么一點點概念了。后來楊煒林給我們組培訓了一下純struts2.0開發(fā),給我們逐行代碼地講解了一個例子——一張表的增刪改查,終于我才慢慢懂了啥action,啥是service,以及它們之間應有的邏輯。不過還是不會寫,就算照著例子,也還是那么多陌生的問題。接下來放假的兩天,每天背著電腦在機房摸索,順便利用下機房帶其他班的老師這個資源,慢慢入門了,遇到問題敢去面對了而不是直接就叫楊煒林那樣慘淡。到最后,把我自己的那個功能塊完成后,覺得自己對struts2.0有了一定的了解,對my eclipse這個開發(fā)環(huán)境,對java工程的結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說不上精通,卻真的很熟,就是很熟。。。我們組只用了ssh框架中的第一個s,就是struts,因為時間和基礎的關系,我們也沒有精力去學好sh,也算一個小小的遺憾。
另外,我是我們組的項目經理,在做項目經理的那些事情時,我發(fā)現要做好一個項目的進度把握,過程管理都并非走過場。一個項目的開發(fā),它需要有合理的任務分工,嚴格的進度控制,風險評估,還要規(guī)范,這樣,方能保證項目能如期保質交付。而項目過程中,也一定要做好問題跟蹤表,這是項目開發(fā)留下的財富,為日后的更高效的開發(fā)提供寶貴的借鑒。要做好一件事情,沒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敷衍。
末了,在華迪的日子較之在江安,的確艱苦不少,可在華迪,只要用心學習,總可以讓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提高多少,就看你付出多少了。我不認為在華迪的日子有多么的苦逼,反倒覺得幸而我去了。雖然我們組的工件評分都不是最高的,但是我們卻可以很驕傲地說文檔中的每一個字和程序中的每一行代碼都是我們組原創(chuàng)。結果固然重要,過程中學到了東西也是件不錯的事情。十分感謝在華迪兢兢業(yè)業(yè)的好脾氣老師以及后期編碼時被我“折磨”過的老師們(楊煒林,唐小強,張其),我們組整個過程下來都十分和諧,謝謝組員們(jpia,fpia,光妞,彭2娃,李玲)在我語氣重時的包容以及安排任務時的從不推諉和拖沓,還有奉獻界面的fpia,奉獻架構jpia,奉獻代碼集成的光妞,奉獻文檔的李玲和彭2娃,因為大家的齊心,才有最后那一刻jpia告訴我已上傳好最終文件的成就感和如釋重負。
后記:華迪實訓結束許多天了,現在我正在深圳先進院的實驗室里,jpia和fpia已在北京。因為上一篇日志起了個名字叫華迪實訓一,今天總算補上了二,也算完事了。實驗室事情不多也不少,已然是過度到下一階段的人事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