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大全(13篇)

字號:

    總結是對自己思維的整理和梳理,進而提升思考能力。寫總結要注意不要泛泛而談,要具體、有深度。以下是一些通用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一
    本次培訓主要有以下幾項內容:德國職業(yè)教育體系介紹、職業(yè)能力、教學法、行動為導向方法、課程開發(fā)等。通過十天的學習和交流,使我對這些內容有了更深刻、更直觀的認識,對行動導向教學法、課程開發(fā)以及我的教學理念都有了本質的提升。
    同時,德國專家uweheiber博士嚴謹?shù)墓ぷ髯黠L,幽默、風趣的談吐,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天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感覺很累,可是收獲也很大,我在培訓心得的紙上寫下了“累并快樂著”。下面我將自己在這次培訓中得到的一些收獲與啟示表述如下:
    一、收獲
    (一)培訓形式新穎,提升了“學生”的能力
    以前聽取的報告講理念、講概念的東西比較多,而這次培訓比較直觀,德國專家系統(tǒng)、深入淺出的講解,耐心細致的解答及悉心指導,使我們體驗了原汁原味的德國教師的上課風格。uweheiber博士不是單純的進行教學法的語言傳授,而是通過完成一個個的具體任務帶領學員親自體驗,讓學員在課堂上行動起來,在培訓的幾天里,我們就是“學生”,很多課都要在團隊的條件下完成工作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這些“學生”的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這種做法,充分發(fā)揮了大家的主動性和團隊協(xié)作性。
    (二)充分理解了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真諦
    這次培訓,uweheiber博士的精講,大家的積極參與,特別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給我們的心靈帶來很大的震撼。行動導向教學法正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思考,最大限度的掌握理論和實踐技能。
    已經(jīng)不再是我們所說的專業(yè)能力和技能,而是將其與企業(yè)的用人標準與學生個人將來的長遠發(fā)展融合進去的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包括: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性能力,而想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能力,就需要老師認真設計這樣的情境,將實際化的企業(yè)的模擬或真實案例搬到課堂上,并在其中融入沖突等元素,讓學生實現(xiàn)跨界的能力及知識的學習。我們清楚的看到,行動導向教學法真正的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突顯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教師引導、師生互動,以學生為核心??墒箤W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專業(yè)技能,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造力、獨立性和團隊精神,符合“學中做,做中學”的理念。
    但是這個辦法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在課前精心地設計這個學習情境,并用在情境進行的過程中,他能夠掌控整個教學過程,并且多種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形式靈活運用,同時將如何引導、啟發(fā)學生去制作解決遇到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方法能力,這是一個老師在不斷地摸索過程中才能做到的。還有在整個教學過程及情境的設計中要融入沖突等元素,不斷設置障礙,讓學生從而獲得社會能力及個性能力。另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被調動起來?需要情境的設計思路、趣味性等達到很高的標準。
    (三)對于課程開發(fā)有了一個根本的全新的認識
    課程開發(fā)是通過需求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再根據(jù)這一目標選擇某一個學科(或多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相關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實施、評價、修訂,以最終達到課程目標的整個工作過程。做好課程開發(f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一項系統(tǒng)綜合的工程。
    通過這次學習,我對課程開發(fā)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課程開發(fā)的過程是將工作過程導向有效融入專業(yè)教學。做好典型工作任務分析,針對專業(yè)主要工作崗位進行企業(yè)調研。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劃分行動領域,將行動領域與學習領域對應。確定基礎學習領域、專業(yè)學習領域、拓展學習領域。設計學習情境,引入現(xiàn)場實際項目,由難到易、由繁到簡設計教學情境。學習過程要融入社會能力、個性能力和方法能力等的培養(yǎng)。
    二、啟示
    經(jīng)過這次培訓,我獲得了諸多的啟示,對如何組織好我們的課堂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與想法。
    (一)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贊賞的眼神是老師調動課堂氣氛的關鍵
    極主動,心情越來越放松,因為uweheiber博士從來都是用一種贊賞的眼神,鼓勵的語言來對各小組的作業(yè)進行分析點評,從來不批評。這種老師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帶給我們很大的動力,讓我們竭盡全力完成每一次任務。由此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教師在課堂上,一定不能打消學生的積極性,無論學生的成果如何,都要從不同的角度給予肯定,課后指出不足和改進的方面,這樣學生很容易接受,同時也達到了教師教學的目的。
    (二)教學方法需靈活多樣、教學內容要精心設計
    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四種職業(yè)能力,它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老師講解、學生獨立學習、學生在小組內學習、學生作報告、學生展示工作成果、頭腦風暴法、小組比賽法、外出參觀、課堂作業(yè)等等。教學媒介也是,如ppt、發(fā)任務單等,運用這些教學方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行動起來,使學生在行動中訓練能力。
    我們可以考慮將這些方法運用于課堂教學的某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在某一個知識點上運用這些生動有趣的方法,即使浪費些時間,可是達到的效果會很顯著的。另外可以在一些適當?shù)膬热萆隙嘧寣W生自己去計劃、去參與,我想比每次都是老師告訴學生答案要來的生動多了。當然這需要老師去精心設計每一堂課。
    (三)把課堂讓給學生
    為了體現(xiàn)教師的自身價值,為了使自己上的課受到學生的歡迎,我們不斷地進行教學上的改革:教學方法采用案例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教學手段運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考核方式采用多樣性考核,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雖然改革后課堂效果有了一些改變,但總是不能杜絕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的這種現(xiàn)象。通過在培訓期間的學習和反思,認識到根源在于老師沒有把課堂讓給學生,教師仍然在扮演著導演加演員的角色,老師總是以講為主,學生也主要是被動的聽,缺乏任務的驅動。這次培訓,通過德國專家對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的運用,使得我們對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就是要徹底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為教學核心的方法。時刻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yǎng)為本位、選取有價值的教學內容、通過基礎與專業(yè)知識學習為載體、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標。
    (四)多讓教師參加一些實質性的培訓,可迅速轉變和提高大部分一線教師的思想意識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次培訓我身臨其境。以前也聽過參加國培的老師在學校里做報告,但是因為沒有實質性地參與學習,所以總是感覺不到實實在在的東西。通過這次的真正參與,才有切身的感受。我想如果多給老師提供機會參加這種類似的培訓,即可以讓老師開闊眼界,拓展思維,又能讓他們轉變觀念,主動地去考慮如何調動課堂,如何改變課堂。如果將老師們的教學觀念由被動變革變成主動改變,我們的教學改革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收獲很大。我們應該借鑒先進的德國職業(yè)教育理論體系,營造一個以學生為中心,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組織,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還課堂于學生的教學大氛圍。在此衷心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這次學習的機會。我想只要用心去做,必然會改變我們的課堂,改變我們的學生,進而改變我們的教育。所以,十天緊張的學習雖然累,但我卻快樂著!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二
    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展示福建和臺灣文化歷史的特色博物館。我有幸參觀了這座博物館,并且從中收獲了許多知識和體會。通過參觀這座博物館,我深刻認識到了福建和臺灣的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歷史遺產。本文將從整體概況、文化傳承、歷史背景、展館特色以及個人收獲五個方面來進行介紹和分析。
    首先,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個龐大而精美的建筑群。整個博物館分為多個展館,涵蓋了福建和臺灣的各個方面。我首先參觀了閩臺交流展館,展覽主要介紹了福建和臺灣的地理位置、相同的宗教信仰以及歷史淵源。隨后我進入了文化傳承展館,展覽向游客們展示了福建和臺灣的傳統(tǒng)文化,如閩南文化、臺灣廟宇文化和客家文化等等。這些展館的設計布局和陳列方式都非常符合各自的特點,并且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其次,閩臺緣博物館著重弘揚閩南文化和臺灣廟宇文化的傳承。在文化傳承展館中,我被閩南文化的獨特性和豐富性所吸引。展品中的土樓、絲綢、木雕等等都是福建傳統(tǒng)工藝的代表。而臺灣廟宇文化展館則展示了臺灣的廟宇建筑和裝飾,讓人深入了解了臺灣民間宗教和信仰的多樣性。這些文化傳承的展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更加珍惜和了解自己的文化。
    然后,閩臺緣博物館通過展品和文物的呈現(xiàn),向游客們講述了福建和臺灣的歷史背景。參觀歷史背景展館,我詳細了解了兩地的歷史發(fā)展和關系變遷。我了解到福建和臺灣通過海峽豐富多樣的交流,不僅在經(jīng)濟貿易方面有著深厚聯(lián)系,同時也在文化藝術、學術教育等各方面有著廣泛的合作和交流。這種歷史聯(lián)系和文化融合促進了雙方的共同發(fā)展和繁榮。
    此外,閩臺緣博物館以其獨特的展館特色而備受游客青睞。比如,在交流展館中設置了一個模擬海峽兩岸交流的場景,游客可以通過虛擬現(xiàn)實技術感受兩地的交流互動。在文化傳承展館中,有許多互動性的展覽,如制作傳統(tǒng)手工藝品和品嘗當?shù)孛朗车鹊?,讓游客參與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文化的魅力。這些獨特的設計讓整個參觀過程豐富有趣,使游客們更加享受參觀的樂趣。
    最后,閩臺緣博物館參觀給我?guī)砹撕芏嗍斋@和體會。通過這次參觀,我對福建和臺灣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身份。我還感受到了兩地在歷史交流和文化融合方面的重要性,這對于我個人的國民素質提升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參觀博物館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拓寬了我的視野,增加了對各種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總而言之,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值得一游的特色博物館。通過參觀這座博物館,我不僅對福建和臺灣的文化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對兩地的交流合作和文化傳承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前往參觀這座博物館,感受閩臺兩地的精彩和魅力。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三
    我校團委根據(jù)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繼續(xù)在全校團員青年中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下面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假期前,校團委向全校廣大團員青年發(fā)出了《關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并印發(fā)人手一份的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各班團支部積極響應、認真落實,根據(jù)各班情況,確定實踐方向,作好動員工作。廣大同學都以認真的姿態(tài)對待這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熱情的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從而鍛煉了廣大同學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了廣大同學的綜合素質。
    二、緊密結合實際,多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今年我院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堅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各社會實踐點的實際情況,各系因地制宜,根據(jù)實際需求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有兩種形式:
    1.分散活動。2.集體組織
    (二)從社會實踐的類型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便民服務。各小分隊利用當?shù)氐墓?jié)日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知識講座等便民服務點,盡己所能,不怕臟、不怕累,以優(yōu)質的服務贏得當?shù)厝罕姷姆Q贊和好評,同時也努力實踐著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
    3.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社會實踐小組對向塘村產業(yè)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來分析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并義務幫助那的農民務農,并寫出幾分調查報告。
    4.文藝聯(lián)誼。由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織聯(lián)系的與湘潭各高校的聯(lián)誼活動,豐富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5.開展大學生勤工儉學活動。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學在學院的組織下開展各種各樣的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了解社會,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6.環(huán)境保護。由院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組織的志愿者在湘潭友誼廣場打掃街道衛(wèi)生及新湖校區(qū)的學生組織在一大橋周圍打掃衛(wèi)生都獲得了廣大湘潭市民對我院及我院學生的好評。
    7.專業(yè)對口實習。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guī)淼?篇《參加閩臺緣博物館心得體會總結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更多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四
    尊敬的領導:
    您好!
    我已到貴部門工作了近x個月的時間,期間,我認真的配合完成了每一個營銷任務。即便如此,我仍然感覺到自身需要加強學習,為了更好的為公司創(chuàng)造效益,為了更深刻的明白所在崗位職責,為了更完善的認識自我,我報名參加了由專家x老師的《課程》公開培訓班。于此,特向您請假自xx月xx日至xx月xx日為期共兩天。
    為更好的方便同事協(xié)調工作,請假期間保證24小時電話開機。特此請假,懇望批準!
    此致
    敬禮
    請假人:
    時間:20xx年xx月xx日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五
    閩臺緣博物館是我國福建泉州市的一座以傳承、展示和研究兩岸文化交融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最近,我有幸參觀了該博物館,并對其中展示的文物和歷史背景進行了深入了解。通過參觀,我深刻體會到了福建與臺灣之間的深厚歷史淵源、文化共同體,也為兩岸同胞的共同歷史與文化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以下是我對參觀閩臺緣博物館的全過程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博物館的概況和導覽
    在參觀之前,工作人員向我們簡單介紹了博物館的概況和主題。他解釋說,閩臺緣博物館以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和建設史為主題,通過館內的文物、圖片和實物還原古代的商貿、藝術、宗教、教育、社會等各個方面的交流,并通過專業(yè)人士的講解,引導游客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兩岸的歷史和文化。導游帶領我們游覽了各個展廳,給我們帶來了良好的參觀體驗。
    第二段:深入了解兩岸文化淵源
    在參觀過程中,我了解到福建與臺灣之間的交流可以追溯到數(shù)百年前。當時,福建海峽兩岸的商人和移民開拓了廣泛的商貿網(wǎng)絡,并促進了文化和人才的交流。閩臺緣博物館通過展出大量的古代文物和歷史文獻,展示了這些交流活動的各個方面。我看到了那些古代商貿用具、古籍與字畫、建筑和藝術作品,它們向我證明了福建與臺灣之間多元化的文化貢獻。這些文物使我對兩岸文化淵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三段:感受歷史的沉淀與跨越
    在館內,我們還了解了福建與臺灣之間的文化交流是如何隨著歷史的變遷而發(fā)展的。在明清時期,因臺灣的地理位置和商業(yè)繁榮,福建與臺灣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福建人民通過遠航、建筑與農業(yè)技術的傳播,為臺灣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政治局勢的變動,福建與臺灣之間的交流中斷了數(shù)十年之久。直到近幾十年來,隨著兩岸關系的和緩,福建與臺灣的交流再度興盛起來。通過了解這些歷史變遷,我對兩岸同胞在背景環(huán)境不同的情況下,如何保持并發(fā)展交流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
    第四段:感悟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在閩臺緣博物館,我們還了解到福建與臺灣之間除了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也有許多人文交往。通過岳飛與賴清德、鄭成功與康熙皇帝等人之間的故事,我們看到了福建與臺灣之間連接兩岸心靈的紐帶。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盡管兩岸之間存在著一些歷史心結和政治分歧,但兩岸同胞始終有著相似的情感、思想和價值觀。這也加深了我對于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以及共同追求和平與繁榮的理解。
    第五段:對兩岸文化的期許與展望
    通過參觀閩臺緣博物館,我深刻認識到福建與臺灣之間的文化交流是源遠流長且深入人心的。同時,我也意識到作為兩岸同胞,我們肩負著傳承和發(fā)展兩岸文化的責任。希望未來,兩岸文化交流能進一步深化,其中的障礙和分歧能夠被消除,讓兩岸同胞有更為廣泛和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兩岸文化的繁榮,為推動兩岸和平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
    通過參觀閩臺緣博物館,我不僅了解到福建與臺灣之間的歷史淵源和文化聯(lián)系,也對兩岸同胞的共同歷史與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次參觀對于我來說是一次啟發(fā)與思考,更加堅定了我對兩岸和平發(fā)展的信心和期望。希望未來,福建與臺灣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能夠進一步拓展,深化兩岸同胞的友誼,實現(xiàn)兩岸關系的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六
    每次到閩臺緣博物館,我都會懷著興奮的心情。因為它展現(xiàn)出祖國大陸與寶島一脈相承,手足情深的關系。
    這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再次來到閩臺緣博物館。這次參觀,使我受益匪淺。站在廣場上,放眼望去,兩根直入云霄的石柱映入眼簾。聽了老師的介紹,我才知道這兩根柱子叫“九龍柱”。我有點不相信,便走到“九龍柱”旁數(shù)了數(shù)。果真有九條龍,這九條龍雕刻得栩栩如生。
    廣場的正中央有一個淺淺的池塘,池水清澈見底。老師說這是個“倒影池”,能把整個博物的主體建筑倒映在水里。我有一點半信半疑,便低頭一看,沒有?。吭瓉?,要從遠處看才看得見,于是,我退后幾步,?。≈灰姴┪镳^的實體和倒影連在一起就像一個紅色的橄欖球。整個廣場的布置體現(xiàn)了“海峽兩岸一家親”這一主題,設計它的人可真是別有用心??!
    進入大廳里,大廳十分寬敞,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張畫,上面畫著一棵大榕樹。我還以為是用墨水畫的。聽了老師的講解,我才知道這是一幅火藥爆繪壁畫,是用180個姓氏組成的圖騰。
    進入展廳,里面十分暗,好像有幽靈出沒。里面陳列著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等文物。但我最感興趣的是三個蠟像,只見一個日本人在寫字,另外兩個中國人在督促他。這是1945年10月25日日本簽署投降協(xié)議書的場面。
    ?。∵@次參觀博物館,我收獲了很多知識。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七
    我十月十五日有幸游覽了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感慨萬千!徘徊于歷史的長廊中,感受著幾千年來先祖先輩們創(chuàng)造的中華文明。
    我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自豪感,尤其是看到一串接一串的外國人。
    為什么?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要把外語學好,把中國的千年文化通過我的敘述介紹給更多更多的外國人。
    那該是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
    為什么這些古跡古器能夠招致如此這么多的人來欣賞觀看?答案,我認為,是這些東西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人文精神和生活底蘊,而這些東西和現(xiàn)在物欲橫流的商業(yè)社會完全不同。
    試想一下:現(xiàn)在哪兒哪兒的一座高樓大廈在幾千后會被當成今天的古城墻一樣被當成文物保護起來嗎,不會,說不定每幾年就拆了蓋新的了。
    它沒有內涵,歷史的內涵。
    再說說我們耳邊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些人名:孔子。
    李白。
    魯迅。
    林語堂。
    這些人是名人。
    他們之所以有名是因為他們就同那些歷史古跡一樣,自身包含了非常之多的精神:孔子的”儒”,李白的”詩”,魯迅的”憤”,林語堂的”語”,當然他們的一切都和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的中國聯(lián)系在一起,并且他們的思想仍然為我們后人所瞻仰,思索。
    我希望做這樣的人,成為這樣的人,幾千年后仍然回有人記著有這么樣的一個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八
    藍色的天幕上嵌著一輪金光燦爛的太陽,一片白云像碧海上的孤帆在晴空飄游。今天是星期五,我們學校組織我們到位于福建省泉州清源山下,西湖之畔的“泉州閩臺緣博物館”參觀。8:30,我們就出發(fā)了,大概是我?guī)У臇|西太多,所以一路上我熱得滿頭大汗,直喊累,只好從包里拿出一瓶水,咕嚕咕嚕的喝了下去。
    “終,終于到了”,已經(jīng)累得快趴下的我說,我們來到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根矗立在水池旁邊的大龍柱,從斜向看,還有許許多多的小龍柱,我從一本書上看到過,這些小龍柱上的龍有48只,而大龍柱只有兩條龍,總共50條龍。然后,我們看到了一個水池,水池很淺,參觀完大門后,我們來到大廳里,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用火藥炸開制作成的《同文、同種、同根生》的繪畫,十分壯觀!我和同學們都用手機情不自禁地拍起照來。
    接著,我們來到了閩臺展廳,一進去仿佛來到了古代,里面都是一些古代人用的東西。有的是化石,有的是以前一些閩臺人民的生活場景。還有一些節(jié)慶、生命禮俗的文化場景,還有鄭成功和施瑯將軍的一些英雄事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的蠟人像刻得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樣,十分逼真,真讓我們大開眼界。
    老師跟我們說,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有五緣,這五緣分別是:地緣,血緣,法緣,商緣以及文緣,臺灣的祖先大部分都是從福建這漂洋過海去的。展館里的文物和風俗圖片和我們這里是一樣的,這說明臺灣人和我們是一家人。聽了老師的一席話,真希望臺灣快點回到祖國的懷抱!
    秋游完了閩臺緣,我受益匪淺,增長了許多見識,認識了很多祖國歷史的文化。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九
    在一個陽光明媚、萬里無云的上午,我們來到了中國水利博物館。
    我們興高采烈的來到大廳里,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面“巨大無比”的顯示屏,里面放映著滔滔江水和一些節(jié)約用水的小貼士。這讓我情不自禁地稱贊道:“實在是太棒了!”然后,我們來到“電影院”,一進來就聽到了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贊賞道:“哇!這兒好大呀!”我津津有味地看著,直到看到缺水地區(qū)的孩子,我的眼眶不禁有些濕潤。對比這些地區(qū)的孩子們,我們能生活在這樣水源富足的地區(qū),實在是很幸福,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呀!
    接下來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讓我進去看一看吧!”我進去山洞的第一感覺是陰森森的,這讓我毛骨悚然,心也是上下蹦跳,仿佛在跳繩似的。忽然,一聲雷聲“轟隆”,嚇得我膽戰(zhàn)心驚,險些“魂飛魄散”。在墻上寫著“大禹治水”四個金色大字,這時,不知從哪里發(fā)出的聲音開始講述這歷史悠久的故事:“從古至今洪水?!闭媸菬o懈可擊啊,可見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
    然后,我們來到11層,出了電梯,我抬起了頭看看,真是可以說“高聳入云”??!我開始爬了起來,踏著腳下的玻璃,扶著手上的欄桿,我體會到了勞動人民興建樓房時的心情,一層一層地搭上去,這樣的情景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仿佛就在眼前。一轉眼就到了最頂層,“哇”我不由自主地喊道。我往右走了走,發(fā)現(xiàn)有一個類似陽臺的地方,我往下看了看,那場景真的是可以用“壯觀宏偉”來形容。
    參觀完了中國水利博物館,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體會到了水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更應該在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哪怕是節(jié)約一滴水,積少總會成多的。否則,“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這句警言將真的變成現(xiàn)實!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十
    今天,在老師的講解下,我對閩臺緣博物館有了全新的認識。
    我們來到廣場,放眼望去,廣場上的建筑十分有特色,甚是壯觀。那高聳入云的石柱尤其顯眼。聽老師說上面雕刻著九條龍,稱為“九龍柱”。我走近仔細地數(shù)了數(shù),果真有九條龍,這些龍盤繞著石柱,雕刻得栩栩如生。它還蘊含著深刻的寓意呢!象征著海峽兩岸的人們都是龍的傳人,關系堅如磐石。
    廣場正中央有一面巨大的水池,水很淺但很清,如明鏡。池水由里往外源源不斷地流淌,仿佛在訴說著兩岸人民淵遠不斷的情感。它將博物館的主體建筑倒映在水中,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瞧,那紅磚白石的館頂與倒映連在一起,像個燈籠,又像個中國結。
    進入大廳,一眼就看見了閩臺緣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火藥爆繪壁畫。旁邊的電視機上播放著壁畫爆破的場景,真是壯觀,令人震驚。電視機旁的展柜里還陳列著制作這幅壁畫的工具,在這,我發(fā)現(xiàn)了一張百家姓,原來這幅壁畫隱含著180個常用姓氏。我萬分震驚,站在畫前仔細地端詳起來,卻沒有找到一個姓氏??晌野l(fā)現(xiàn)畫上有一行字:同文同種同根生。這應該代表海峽兩岸一脈相承,手足情深的關系吧!
    隨后,我們走進了展廳。這兒光線暗淡了下來,充滿了神秘感,走在里面,仿佛步入歷史文化的殿堂。我“貪婪”地吸取著知識。展廳里除了文物,還有音頻。當我們站在一級臺階上時,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出現(xiàn)在前方的屏幕里,畫面里還有花燈、古代人呢!我們仿佛瞬間穿越了。我們對著那群“古代人”招了招手,有的同學還調皮地對他們揪了揪他的辮子,可那些“古代人”卻若無其事地從我們身邊走開了。在屏幕里,我感興趣地摸了摸“花燈”,感受著節(jié)日的喜慶,仿佛又回到了元宵節(jié)那一天。
    參觀完了博物館,我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次游覽,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閩臺緣博物館的文化內涵。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十一
    去年暑假,我有幸游覽了青島的軍事博物館。這是中國唯一一所軍事最全面的博物館。它臨海而建,東至魯迅公園,西臨小青島,整個博物館景色秀麗怡人。
    我們一進大門,先到室內展廳,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把透著寒光的劍,旁邊有一個劍鞘,劍鞘是銅制的,上方鍍著金,是外國友人為表示友好而送給肖勁光司令的一把蘇聯(lián)軍官佩劍。
    展廳里的壓軸好戲是朝鮮人民軍的禮物——上甘嶺的一段長38厘米的枯樹枝,當年志愿軍們在上甘嶺與敵人做殊死拼搏,地都被炮彈削矮兩米,在這段樹枝上的彈片多達35處!可以想象,當時的場面是多么的悲壯?。?BR>    接著,我們又參觀了室外武器區(qū):坦克、導彈、火炮,有些很有名,o2型木殼魚雷快艇、紅旗-2、伊爾-14——其中,紅旗-2和伊爾-14最有名。紅旗-2曾兩次擊落在2萬米以上高空飛行的u-2偵察機,u-2可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偵查機,它進出他國如無人之境。而伊爾-14,是斯大林送給毛主席祝壽的,后來毛主席又轉送給了海軍司令肖勁光。它長21.3米,寬31.7米,高7.8米,威風凜凜,傲對碧空,令人嘖嘖贊嘆。
    最后,來到了海上艦展區(qū),鞍山號、南充號、鷹潭號、長城號、濟南號等,都整齊地停在大海上。這些艦艇可是我們國家自主研發(fā)的第一代海軍艦艇。艦艇上配有當時最先進的艦炮、魚雷、飛魚------正是有了它們,才大振我軍軍威,打得侵略者丟盔棄甲,大敗而逃。
    青島軍事博物館記錄了我國軍事武器的發(fā)展史,正是有了這些“武器裝備元老”才使我們的國家能夠擁有和平,擁有幸福!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十二
    俗話說得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早就久聞閩臺緣博物館大名了。今天,我有幸和快樂作文的老師、同學們一同來到閩臺緣博物館,一睹它美麗的風采。
    來到了閩臺緣博物館的廣場,放眼望去,那巍峨聳立的兩根九龍柱是多么的壯觀!上面雕刻精美的九條形態(tài)各異的龍,在柱子上蜿蜒盤旋,開心地戲著珠呢!在九龍柱下面,是一個用堅硬無比的石頭——磐石做成的臥碑。它象征著閩臺兩岸的關系堅如磐石。哇!那么無與倫比的柱子是哪位大師雕刻出來的呢?太厲害了!接著,我又把視線轉移到了廣場的中央,那里有一方倒影池,瞧!池水清澈見底,水面波光粼粼,而且它們無時無刻地在往外面流——與風兒賽跑呢!據(jù)說,它還象征著福建、臺灣兩地的關系源遠流長。再抬頭望去,只見一朵金燦燦的和平蓮在博物館的頂端盛開著,向我們散播著幸福與和平的福音!
    參觀完大廳,走進博物館的內部,在里面,我知道了閩臺兩地的文緣、地緣、商緣、血緣和法緣上的關系。你瞧,那一幅幅精美的圖畫、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似乎向我們傾訴著閩臺兩地割舍不斷的血肉親情關系。
    風還在呼呼地刮著,老師、同學們也已經(jīng)走了,但我還久久地佇立在廣場上,不禁思緒萬千:閩臺緣博物館記載著臺灣與大陸的悠久歷史,它向世人宣告著: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閩臺緣博物館的心得篇十三
    北京歷史博物館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因為那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產品,也有非常多歷史文物。這次的暑假,我有機會跟爸爸媽媽一起去了解了一下首都的博物館,看完之后,我覺得我們國家真的是非常的具有底蘊,幾千年的文化凝聚成的智慧展現(xiàn)給我們面前,是一種非常震撼的東西。以前我總覺得去看古代的文物是沒有什么意義的,但是通過這一次,我了解到歷史博物館對于我們了解古代,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是有非常重要的表現(xiàn)。
    首先我來到的是“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廳”,那里陳列的是明清繪畫作品。對于繪畫作品我能夠說是一個完全的門外漢,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畫家透過筆墨丹青,揮灑出的那種意境深邃、飄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順著二層的螺旋結構我來到了三層的“明清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收藏或流傳于北京的明、清時期的名家墨書精品為主線,展示北京書法藝術的特色。四層有“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以反映燕國青銅器文化面貌為主線,從鑄造技術、造型、紋飾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銅藝術。四層還有“京劇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臉譜,戲服,聽戲的茶樓,坐在小桌旁看著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戲劇,能真實親切感受到當時來茶樓休閑的人,那種自在享受的情緒。
    當然,整個首都的博物館分有非常多層次的地方,今天我主要是描寫的這個繪畫的展館。這次的展館里面有很多古代的瓷器和精美的藝術品,讓我能夠了解到我們現(xiàn)代與古代之間的差距,都說我們現(xiàn)代社會非常的進步,但是當我們回首看古代的工藝,才發(fā)現(xiàn)原來在古代我們的工藝是如此的精湛。同的時期也表現(xiàn)出每個時代的先進性,尤其是通過這種瓷器更能表達當時的工業(yè)發(fā)展,達到了一種非常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