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案例17篇)

字號:

    總結是對自己的成長和進步的肯定和鼓勵。注意總結的時態(tài),一般使用過去時來描述已經發(fā)生的事情。以下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其中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都非常值得學習。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新詞。
    2、理解園園為什么臉紅了,從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過的樹葉一般是什么顏色的?(綠色、黃色、紅色)怎么會有藍色的樹葉呢?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教師范讀,想想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一個自然段的前面標上序號。
    3、說說課文講的是什么事。
    三、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看實物識字:鉛筆筆盒課桌美術課本
    2、讀句子識字
    (1)她把鉛筆削好,放進鉛筆盒,準備上美術課。(鉛、削、盒、術用紅色區(qū)別)
    (2)她皺起眉頭,吞吞吐吐地說:“我怕你不注意把筆尖弄斷了?!保ò?、吐、注用紅色區(qū)別)
    3、分辨翹舌音:術、惹、桌、注、皺。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嘔吐削鉛筆剝削
    5、比較形近字:術、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畫出文中生字組成的詞語,讀一讀
    美術課綠鉛筆惹人愛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皺眉頭風景
    四、指導寫字
    1、分析字的結構特點
    2、描紅
    3、說說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4、指導(1)左右結構的字要寫的左窄右寬。
    (2)筆,寫竹頭時不要把短橫寫成點。
    (3)鉛,右上不是一個“幾”字
    5、學生練習寫字,寫后共同評議,比比誰寫的工整、美觀。
    五、作業(yè)設計
    填上合適的詞
    一()鉛筆一()樹葉一()同學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字、詞(課件出示)
    2、“撿綠樹葉”游戲。每片綠樹葉后藏著若干個生字,全部認對了這片綠樹葉就送給她。
    二、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一讀
    (2)用“什么時候、誰、發(fā)生了什么”講講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課文插圖,請學生仔細觀察李麗和林園園的表情,想想他們說了些什么。
    (2)自由讀,邊讀邊用鉛筆圈圈畫畫:李麗和林園園有幾次對話?
    (3)讀第一次對話。李麗的話讀出謙和、禮貌的語氣;林園園的話讀出不愿意的語氣。理解“吞吞吐吐”
    (4)讀第二次對話,看看林園園是怎么說的?她“怕”什么?說明什么?
    指導讀李麗的話,分別讀出請求、商量和誠懇的語氣;林園園的話讀出不樂意語氣。
    (5)讀第三次對話
    a、林園園說話中的幾個“不要”說明了什么?
    b、林園園為什么要皺著眉?聯(lián)系她說的話“還要畫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讀。林園園的話分別讀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滿的語氣。李麗的話讀出連忙答應的語氣。
    (6)分角色朗讀三次對話。從對話中你認為林園園不想借綠鉛筆給李麗的原因是什么?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圖,說說這副圖畫的是課文哪部分的內容。
    (2)看圖說一說,李麗和林園園分別在做什么,他們可能想些什么?
    (3)讀第五自然段
    (4)討論:林園園看著李麗畫的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
    (5)假如你當時在李麗和林園園旁邊,你會對林園園說什么?從“臉紅”這個詞中可以看見林園園以后會怎樣呢?(也會成為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結: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啊!
    三、指導完成“讀讀說說”中的練習
    1、讀句子,讀出疑問的語氣。注意語氣詞“嗎”
    2、說一個問句,用上“嗎”
    3、讀句子三,讀出請求的語氣。注意語氣詞“吧”
    4、說一句“請求”的話,用上“吧”
    板書設計
    19藍色的樹葉
    李麗林園園
    小聲借吞吞吐吐
    等借怕不要不要不要
    只畫皺著眉頭還要
    用心畫看(臉紅了)
    (應該相互幫助)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說理詩,知道這首詩蘊含的哲理,懂得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4、培養(yǎng)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難點:理解古詩內容與題目的關系,領悟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詩借景喻理的特點。
    設計特色:
    1、教學建立在對詩的正確的多元解讀的基礎上,教學設計考慮到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呈現(xiàn)出多種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預設。
    5、板書的四次變化是詩的解讀,也是詩的創(chuàng)造。
    預習積累: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獎⑾?BR>    腹有詩書氣自華?!K軾
    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教學過程】
    一、觀塘
    1、導入:學唐詩通常要達到正確誦讀、解意、悟境,今天我們學的一首宋詩,簡介朱熹:南宋,理學,宋人最重講理。宋詩特點常借景(物)寓理。要做到誦讀、解意、悟理,有信心做好這幾點嗎?先自學,要求做到:讀正確、通順,讀出節(jié)奏。
    2、檢讀。(相機點撥古詩的韻味“壓韻”,再讀。)
    3、自學嘗試理解意思,讀出畫面。要求:
    (2)、一句一句地讀,整體地讀,想想你看到怎樣的池塘?可以畫出來。
    (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畫的好的同學上臺板畫)
    4、同桌交流
    5、集體交流、相機朗讀:
    二、觀塘有感
    3、讀了這首詩,我也感覺在我的心間流淌著一股股清泉了。
    三、觀書有感
    2、導學生產生疑問:為何是《觀書有感》?詩的內容寫的是池塘有源頭活水就清,無源頭活水就濁,但這與朱熹看不看書有什么關系呢?(學生思考片刻)(如學生不會再啟發(fā)——難道看書人就清,不看書人就濁嗎?)再次簡介朱熹:南宋,理學,宋人最重講理。宋詩特點常借景(物)寓理。(板書“悟理”,大理學家在詩中講什么道理?)
    3、 同桌交流。
    4、集體交流:大理學家在詩中講什么道理?
    相機出示開卷有益的名言警句。(見預習積累)
    (備注:當學生不會時導法:
    (1)問他那得智(才、慧、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塘有源頭活水就——,人觀書就——。
    (4)、把“半畝方塘”改為“方寸之心”。???????????????
    (5)、宋詩借物喻理的特點。如蘇軾《題西林壁》等。)
    四、拓展學習——宋詩借物(景)喻理的特點
    學習《觀書有感》(其二):
    板書設計:(動態(tài)生成)
    初: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變:半畝方塘開,共徘徊。問渠哪得如許,為來。
    再變:半畝方塘鍋底開,垃圾雜物共徘徊。問渠那得濁如許,為無源頭活水來。
    還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板畫:
    源頭???? 活水??? ——???? 方塘 (清)
    書、實踐???????? ——???? 方寸之心、心智(清)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三
    1、知道什么是句子,從語氣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類型。
    2、認識并修改常見的病句。
    二、教學流程
    教師語——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句子的各種類型和了解小學階段常見病句的修改。先認識一下什么是句子。
    (一)句子及其類型
    1、認識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其組成形式是“誰(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樣)”?!罢l”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
    例如:我們在教室里認真地學習。我是學生。北京很美麗。教師語——認識句子對我們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變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2、分辨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四種句子類型。教師語——句子從語氣上和作用上它可以分好幾種類型。陳述句:能告訴別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號。如:我游覽了長城。我是六年級的學生。
    祈使句:向別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號,有時也用感嘆號。(帶有命令的,向別人提出強烈要求時用感嘆號。)如:油庫重地,請勿吸煙!請你離開這兒。禁止隨地吐痰!快把書遞給我。
    感嘆句:帶有快樂、驚訝、厭惡等濃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嘆號。常見標志性詞語有太。特別。很。非常。多么等。
    如:我們的生活多幸福??!我們是多么高興??!
    3、下面就請每個同學每種類型說一句話。指名說。
    首先要知道病句就是內容和結構上有毛病的句子。常見的病句,歸納起來有以下十種:
    一、成份殘缺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誰”,“怎么樣”“做什么”(也就是缺少主語,謂語或賓語等必要成份)。如“前幾天,送給小玲五本課外書?!边@句話,缺少“誰”(主語),應該在“送給”的前面加上“我”或“老師”等,句子才完整;又如“我最尊敬的人是”,缺少“誰”“什么人”(謂語),可在“是”的后面補充“我的爸爸”或“我的老師等”。
    二、重復累贅
    指句子中用的詞重復啰嗦,應刪去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如“王老師多次反復教育小明要遵守紀律?!边@句話中“多次”和“反復”重復了,要刪去其中一個就對了。
    三、前后矛盾
    指句子中前面和后面的意思有矛盾,不統(tǒng)一。如“昨天傍晚刮起了一夜大風。”這句話中“傍晚”和“一夜”有矛盾,應改為“昨天傍晚刮起了大風?!?BR>    四、詞序顛倒
    指句子中詞語的位置前后顛倒。如“李老師認真修改閱讀了張華
    同學的作文?!边@句話中“修改”“閱讀”的詞序混亂,顛倒,應該把“修改”和“閱讀”調換一下位置,改為“李教師認真閱讀修改了張華同學的作文。”
    五、搭配不當
    指句子中相關的成份不符合語言習慣,在意思上不能配合,搭配不當。如“王麗十分愛護時間?!边@句話中“愛護”與“時間”搭配不當,應改為“愛惜”。
    六、用詞不當
    指句子中某個詞語運用得不恰當。如“看到這風景如畫的田野,我們的心情非常高興?!边@句話中“高興”一詞用得不當,應改為“愉快”。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詞語的概念不清,屬性不當,范圍大小歸屬混亂。如“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和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跡?!边@里的“南京長江大橋”不屬于“古跡”,歸屬概念不清,應改為“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跡。”
    八、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現(xiàn)多個人或狀物時,指代不明確,含混不清。如“黃虹和趙燕一起去登仙樓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樓山頂峰?!本渥又械摹八庇袃蓚€,到底是黃虹爬得快,還是趙燕爬得快呢?指代不明。應改為“……她比趙燕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樓山頂峰?!被颉啊S虹比她爬得快,黃虹先登上仙樓山頂峰?!?BR>    九、不符合事實
    是秋天開的,是春天開的。不符合季節(jié)的事實,應該刪去。
    十、關聯(lián)詞誤用
    指句子中的關聯(lián)詞誤用,或搭配不當。如“不但黃山是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游覽一下?!边@句話構不成遞進關系而是因果關系。因此,要把關聯(lián)詞“不但……而且……”改為“因為……所以……”;又如“你只有認真刻苦地學習,就能取得良好成績?!本渥又小爸挥小汀标P聯(lián)詞搭配不當,應改為“只有……才……”。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階段學生“會認”與“會寫”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段木叩募摇肥且黄洈⑿缘奈恼?,文字活潑,富有童趣,并配有兩幅生動有趣的插圖,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本課教學設計意在從學生興趣出發(fā),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導入,并進行擴詞訓練,借助課文插圖讓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學中創(chuàng)設趣味的學習環(huán)境,用“閃電讀詞”和“閃電出字卡”的游戲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在課文閱讀方面將以“朗讀”訓練為主,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認識生字、會讀對話、了解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順口溜總結整理物品的方法,通過“文具認領會”和“整理書包比賽”鼓勵學生養(yǎng)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做字卡。(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引出課題
    1、謎語導入:同學們,我們猜兩個跟文具有關的謎語,好嗎?請你們在猜到的第一時間,高高舉起你們的小手,保持安靜,用眼睛告訴我你們知道,能做到嗎?課件出示謎語:色彩各異像顆糖,擦去字跡不怕臟(橡皮);小小黑人長又黑,愛用木頭做衣裳(鉛筆)。(課件出示橡皮、鉛筆圖像)
    2、導學:我們剛才提到了鉛筆、橡皮,它們和格尺、轉筆刀等都是我們學習時的好伙伴。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文具。
    3、認識“文具”:
    (1)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讀課題。要求讀準字音,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該怎樣識記“文具”的“具”。
    (2)學生回憶在哪里見過“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場超市里標牌上的“玩具”“文具”,書店里的“工具書”等。教師用大屏幕出示相應的畫面。
    (3)生齊讀課題:
    看到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以謎語形式導入,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將學生熟悉的文字和圖片相聯(lián)系,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檢查預習
    (1)教師導問:課文共有()個自然段。寫的是()和()之間發(fā)生的事。()總丟文具,()告訴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師課件出示新詞:
    文具、一次、丟失、仔細、檢查、所有、他們、每天。
    (3)教師指名領讀在書上圈畫的生字、新詞,教師適時正音。
    (4)游戲“閃電讀詞”:同桌一齊站起來,老師點哪個詞,同桌就開始比賽讀,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5)教師范讀:同學們,解決了生字的難題,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老師先來讀,請同學們邊聽邊注意圈畫生字的字音。
    (6)學生自由讀:想不想自己讀讀課文?我們可以用輕聲自由讀、同桌合作讀、小組輪讀等方式來讀。
    (7)輪流讀:哪位同學愿意來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對于舉手的同學,對他們的自信和勇氣給予充分的肯定。)
    2、識記生字
    (1)游戲“閃電出字卡”。教師讀第1自然段,請同學仔細聽。當老師讀到課文里的生字時,看哪個同學反應最快,第一個把字卡舉起來。
    (2)學生舉字卡“丟”。指名讀準字音。
    (3)說說你是怎樣記住它的?
    預設: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的。一撇加一個“去”字,就念“丟”
    生2:我是用想一想的方法記住的。“去”字就像一個人蹲在那里。上面的“撇”就像手絹。我想象小朋友們在玩“丟”手絹。
    (4)教師讀第2自然段,學生舉字卡“找”。
    教師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認識“找”字。
    預設: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認識“找”字。提手旁加一個“戈”就念”找”。
    生2:我用換一換的方法認識“找”字?!芭摹弊钟疫叺摹鞍住睋Q成“戈”就是“找”。
    (5)關注“新”的斤字旁和“些”字左上角的“止”。
    (6)小組交流識記其他生字。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來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通過師范讀、學生自由讀、輪流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語境中學字?!伴W電出字卡”游戲旨在讓學生愉快地鞏固生字。
    三、寫字指導
    1、教師課件出示“文”“找”“辦” 3個要求會寫的字,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
    2、教師邊指導邊示范,注意占格位置。
    文:注意最后一筆捺的起筆位置,不要和橫相接。
    找:右邊的“戈”字,第一筆橫向右上傾斜,第二筆斜鉤在豎中線上起筆。
    辦:教師書空示范,起筆是橫折鉤,不要和“為”混淆。
    3、學生在田字格里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4、表揚寫得好的同學。
    設計意圖:抓住寫字的指導重點,有的放矢,加深學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四、總結學習內容,布置作業(yè)
    1、教師導問: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本節(jié)課,你記住了哪些字?學會了幾種識字方法?你認為你寫得最好的字是哪一個?
    3、作業(y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強調平實、扎實、不花哨。所以,課后總體感知內容,以及對識字方法的復習能使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這樣對識字教學更有幫助。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自學生字新詞,學會3個生字“鑒”“徘”“徊。
    3、能解釋詩句中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能借助圖畫,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明白詩人借方塘表達的感受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所表達的讀書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來學習一首古詩,誰來讀課題?(2人)一起讀。
    2、知道作者嗎?你知道他的哪些情況?向大家介紹一下。
    3、能用“熹”組詞嗎?還記得“熹”的意思嗎?
    今天我們所讀的朱熹的這首詩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縷陽光,把我們的心里照得亮亮的呢?打開課本,我們來讀詩。
    二、正確、流利地讀詩
    1、放聲朗讀,將詩多讀幾遍,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多位學生讀詩。
    3、檢查預習情況:
    (1)這首詩中有3個生字,都認識了嗎?指名認讀。
    三、想象畫面,領悟古詩內涵。
    (1)生讀詩,說給同桌聽。
    (2)指名說。(知道為什么說鏡子是打開的嗎?)
    3、是的,這打開的“鏡子”可漂亮了。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副怎樣的畫面呢?讓我們提起筆來寫一寫。
    4、指名交流。指導朗讀前兩行。
    生說原因(板書:池塘--------清澈),師生引讀后兩行。
    6、同學們,學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生質疑)
    師:對呀,是不是搞錯了?小組長趕快帶領組員討論一下,這池塘和讀書有什么關系?
    (1)小組討論
    (2)指名交流
    (3)看來這池塘在這里是有所指的,那活水同樣也有著深意。誰再來說一說?(板書:頭腦---------靈活)
    (4)是啊,每天的讀書學習就是那池塘上流大源頭活水,只有日日讀書,你的頭腦才會明澈如鏡,才會云影徘徊。所以題目是(生讀)
    (5)題目的意思是朱熹在看書時產生了一個感想,這個感想就是------(齊讀詩)
    四、背誦古詩
    2、(出示掛圖)我們來看圖。一天早上,朱熹披衣走出院門,他看書沉思,不時抬頭望望遠處的翠山,低頭瞧瞧腳邊的野草,他大目光停留在池塘里那跳動的波光云影上.突然,嘩嘩的流水聲催生了他的靈感,他知道怎么去表達心里的意思了。(生齊背)
    3、你記住這首詩了嗎?自由背,指名背。
    五、拓展延伸
    2、全班交流,師補充。(另一首朱熹的《觀書有感》)
    3、小結:有人說,不斷認識自己的無知,你才更有智慧。有人說,能夠攝取書中營養(yǎng)的人要比吃得更多的人更健康。同學們,讀書吧,因為每一本書就是一級級階梯,你每爬一級,就意味著向智慧。向成功邁進一步!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六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培養(yǎng)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受詩歌的意境。
    1課時
    師生雙方教學活動方案預設預設修改或生成記錄
    (一)導入:
    常常說“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那讀書有那些所得呢?
    今天我們將通過《觀書有感》來學會如何賞析這些名句佳作。
    《觀書有感》是南宋時期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全詩在寫法上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體的事物表現(xiàn)了出來,很有特色。
    如:用:“半畝方塘”比喻書本,用池塘的“水”比喻書中的知識、學問、思想;用“源頭活水”比喻讀書得來的新知識;用“天光云影共徘徊‘來比喻讀書的感受。
    三、四句詩人在寫法上采取了自問自答的方式,給我們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這水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為源頭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來。在一問一答中,詩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書本中的知識、學問、思想,用“源頭活水”比喻讀書得來的新知識。這兩句詩看似說明水清的原因,實際上是借此現(xiàn)象告訴讀者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哪怕已經學到了不少知識,但如果就此不再讀書了,原有的知識就會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會僵化,只有不斷學習,知識學問、思想觀念才能不斷地得到充實更新。
    (三)朗讀訓練
    1、在你們的學習中相信也有這樣的體會?請把你的體會融入到你的朗讀之中。自由大聲朗讀這首詩。
    2、指明學生讀,大家評議。
    3、齊讀。試著背一背。
    (四)學生小結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七
    《花邊餃子里的愛》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肖復興所著的一篇敘事散文。這篇略讀課文以樸素的語言和典型的場面、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展示了感人至深的母子之愛。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媽媽的花邊餃子給了他難忘的記憶;成年后,給媽媽過生日,他也包了一個帶糖餡的花邊餃子,討得年邁母親的快樂和開心。表達了母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孝順、敬愛母親之情。在教學中,如何能在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之后能潛進文本理解母親是如何愛孩子,孩子又是如何回報母愛的,尤其對是通過后者的理解和感悟,認識到愛的真諦,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提升,是我本次備課時重點考慮的問題。
    學情分析
    1、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主學會生字詞。
    2、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讀出感情,邊讀邊體會感情。
    3、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師的引導下,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了解課文圍繞“花邊餃子里的愛”寫了兩件事,從而徹底地讀懂課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積累“拮據(jù)、破天荒、威風凜凜、大吉大利”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圍繞“花邊餃子里的愛”寫了兩件事:一是作者童年時,媽媽的花邊餃子給了他難忘的記憶;二是作者成年后,給媽媽過生日,他也包了一個帶糖餡的花邊餃子,討得年邁母親的快樂和開心。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價值目標:通過學習課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圍繞“花邊餃子里的愛”寫的兩件事。2。難點: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八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象,感受半畝方塘的美麗景色,明白活水對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說理詩,知道這首詩蘊含的哲理,懂得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4、培養(yǎng)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半畝方塘的美麗景色,明白源頭活水泊重要性,同時感受古詩文和意境美。
    難點:理解古詩內容與題目的關系,領悟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詩借景喻理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名言引入,初識作者
    1、同學們,小學六年來,我們一定積累了不少關于讀書的名言。誰來向大家匯報一下。(指名說,師相機點評)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艘恍┟裕ǔ鍪久?,生自由讀)
    知道這些名言是誰說的嗎?(朱熹)【板書,強調“熹”的寫法】
    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
    二、初讀詩歌,感受韻律美
    詩都是讀出來的,課堂上最美的就是瑯瑯書聲,請人家放開聲音,認認真真地把詩多讀幾遍,看看大屏幕,你能達到哪個臺階?讀完后教師檢測。
    (2)有板有眼詩有了節(jié)奏,就會給人美的享受。誰能讀出七言絕名的節(jié)奏?
    (3)富有感情誰能達到第3個臺階?指名讀,評價,師:到底什么是有感情?其實,讀詩不在于語調的高低,在于讀出詩的味兒。(點擊,改成讀出韻味)至于到底讀出詩的韻味,學完這首你們自然就會了。
    (在反復吟誦中體味古詩的韻律美,達到“會讀”的地步)
    三、抓住“詩眼”,理解詩意
    (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到現(xiàn)在,你知道在這首詩作者描繪的是什么?(板書:方塘)。
    (2)一個怎樣的方塘,用詩中的一個字眼?(板書:清)
    (3)瀏覽全詩,哪句詩描繪了池塘的“清”呢?(出示課件: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4)“鑒”是個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們要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條:鏡子(古代用銅制成)照仔細看。你認為應該哪條意思?為什么?(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選擇合適的字解)
    理解“開”: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我們可以借助工具書的幫助,還可以聯(lián)系句子、觀察圖畫。
    “開”字怎么理解?
    老師課前查過資料了,古代的銅鏡有鏡袱蓋著,用時打開。現(xiàn)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
    師:我們經常用鏡子照美麗的小臉蛋,詩人說池塘像一面鏡子,那此時誰在照呢?
    師:他們一邊照一邊徘徊呢!什么叫“徘徊”?(強調雙人旁)
    (5)如果你是朱熹你會怎么贊美小池塘?指導書寫。會有誰?請同學們閉上眼晴,聽老師朗誦這兩句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讓學生自己描繪)
    (6)同學們,雖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觀,卻很能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亮,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名讀----要求邊寫邊想象畫面會讀得更好,再指名---女聲齊讀---一起美美地背一背這兩句】(配樂讀)
    (7)過渡:詩人好學善問,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產生疑問---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8)結合圖文,自讀感悟后兩詩的意思
    “渠”是什么意思?(它,指方塘。古詩中的人稱代詞與現(xiàn)代文不一樣,還記得《示兒》中的“家祭無忘告乃翁”,乃,你。)
    哪得,怎么會。如此,這樣。清如許,這樣的清澈。
    “為”是一個多音字,在這兒讀“wei”,第四聲,作什么意思?(因為)它向我們解釋了池塘清澈的原是----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來?!景澹夯钏吭鯓拥乃攀腔钏衲??(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
    (9)我們可以想象:遠處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匯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斷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樣新鮮清澈。
    (10)連起來說說這兩名的意思。
    (11)師:如果沒有活水呢?
    (預設:池塘就會變成死水一潭。水還會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來。詩人就不會喜歡這半畝方塘了。)可見,源頭活水對小池塘來說多么的重要?。?BR>    (12)小結,同學們,詩人看到這半畝方塘雖然小了些,但因為有活水水斷流進,水如此清澈,怎樣不喜歡呢?配樂讀全詩,讀出詩人心中的喜歡之情。
    四、辯論明理,享受詩趣
    1、朱熹說:“讀書須有疑,方有長進?!闭自姷囊馑级祭斫饬?,學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可是……詩中連個書字都沒有,全寫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詩題不如改成《觀塘有感》你們同意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相機出示填空題: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使池水,不斷地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使人。板書:心智:明----讀書】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使人變得更加聰明。就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池塘變得如此清澈。
    2、教師小結:作者巧妙地把讀書的道理蘊含在詩中,把美麗的方塘風光和讀書感想融合在一起,使這首詩的意境得到了升華,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處,所以像這樣的詩也叫“說理詩”(板書:說理詩)
    五、配樂誦讀,學創(chuàng)名言
    1、朱熹的詩那么含蓄,這不僅是景,更是一種理,【板書:景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讓我們再來誦讀這首詩吧!讓這首詩啟迪你一輩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輩子?!九錁纷x】(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詩里去,這就叫讀出韻味。)
    六、作業(yè)布置
    1、閱讀朱熹的《觀書有感(二)》,借助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并想一想這首詩告訴了人們一個什么讀書道理。
    2、搜集一些富有哲理的詩和同學分享。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九
    一、教學要求:
    1、學用字詞句:讀描寫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說說偏旁的意義作用,了解形聲字構字的巧妙,感受漢字的結構美,提高識字興趣與能力。
    2、寫鉛筆字,認識先撇后捺的筆順規(guī)則。
    3、讀讀背背:熟讀識記四個描繪春光的成語,體會成語的韻律美,畫面美,背誦兩則諺語,教育學生愛惜光陰,鼓勵學生背誦有意義的諺語,4、綜合性學習:結合“三八”節(jié),作一張賀卡,寫上一句話,讓學生在“做”“寫”“問”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索精神。
    5、口語交際: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當眾介紹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確,語言要規(guī)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二、教學準備:
    之前組織學生去春游。
    三、教學時間:
    四教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學習“學用字詞句”。
    學用字詞句:讀描寫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說說偏旁的意義作用,了解形聲字構字的巧妙,感受漢字的結構美,提高識字興趣與能力。
    二、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師:前兩天,我們去春游,你能看到了什么?
    (二)讀描寫春天的句子
    1、出示句子,誰來讀?
    2、學生自由練讀短文。
    要求:碰到不認識的字多拼讀。
    3、檢查自讀短文。
    4、練習感情朗讀。
    5、師生共同朗讀。
    (三)找同偏旁的字并說說偏旁的意義作用。
    1、你們讀了這段話,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找出同偏旁的字。
    3、師:為什么有相同的偏旁?
    分別講述“草字頭、蟲字旁、足字旁”的意義作用。
    (四)仿照例句說句子。
    1、前階段,我們去春游,你們能說說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嗎?
    2、學生仿照文中的句子說話。
    燕子在————————————。
    小羊在————————————。
    麻雀在————————————。
    ——————在—————————。
    (五)
    總結
    師生同唱《春天在哪里》。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學習寫好“鉛筆字”和“讀讀背背”。
    認識先撇后捺的筆順規(guī)則。
    熟讀識記四個描繪春光的成語,體會成語的韻律美,畫面美,背誦兩則諺語,教育學生愛惜光陰,鼓勵學生背誦有意義的諺語。
    二、教學準備:
    田字格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練習2。
    (二)教學鉛筆字
    1、審題。
    講清題目的要求:
    1、本課是進行描紅、仿影。審題。
    (1)練讀題目。
    (2)引導與上題比較,明確寫字要求。
    2、指導描紅。
    (1)出示卡片,讓學生讀“杏、笑、春”三個字,說說筆順。
    (2)讓學生說說寫好這三個字感到最困難的地方。
    (3)教師示范撇捺的寫法。
    3、學生按要求練習描紅。
    教師個別輔導,注意保持教室安靜,讓學生靜心寫字,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4、指導仿影、臨寫。
    (1)引導學生逐一分析“杏、笑、春”的間架結構。
    (2)教師示范寫“杏、笑、春”。
    5、跟隨教師的示范,學生分別仿影、臨寫。教師行間巡視指導,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6、反饋。
    展示學生寫得好的字,指出存在的問題,進行矯正練習。
    (三)讀讀背背(成語)
    1、師:春天來到了,我們的校園里,多漂亮呀?誰來夸夸我們的校園?
    2、教師小結,引出四個成語。
    3、教師范讀成語歌,學生感受其韻律美、意蘊美,激發(fā)學生朗讀、背誦成語歌的興趣。
    4、學生自由練讀,同桌互背。
    5、檢查反饋。
    指名背,評議糾正。
    集體齊背。
    (四)讀讀背背(諺語)
    2、學生講述。
    3、揭示第一則諺語:
    意思:一天要在早晨就定好計劃,多做工作;一年要在春天就早定好計劃,多做工作。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開頭最重要,要抓早,不能浪費時間。
    4、讀背第一則諺語。
    (1)學生自由練讀。
    (2)指導試讀,指導讀出正確的停頓、邏輯重音。
    (3)學生練習背誦,并指定試背,分組比賽背。
    5、小結:這句話很簡單,但卻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把這樣的話叫諺語。
    6、學生借助拼音、插圖自讀自背第二則諺語。
    7、檢查讀背情況。
    (1)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在什么時候干什么?
    (2)指名試背第二則諺語。
    (3)說說讀了這則諺語,你明白了什么?
    (4)多種形式檢查背誦。
    8、課外延伸:
    像這樣的諺語還有很多很多,課后同學們可以收集、背誦。
    第三課時
    一、教學要求:
    學習想想做做。
    綜合性學習:結合“三八”節(jié),作一張賀卡,寫上一句話,讓學生在“做”“寫”“問”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索精神。
    二、教學準備:
    課程表
    三、教學過程:
    (一)激情激趣,揭示要求
    1、激情激趣
    過幾天,就是3月8好,那是什么節(jié)日?
    你愛你的媽媽嗎?為什么?媽媽的節(jié)日就要到了,你準備用什么來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呢?
    剛才大家的想法都非常的好,其中做一張賀卡送給媽媽這個想法太好了,媽媽收到這份禮物一定又驚又驕傲,她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僅孝順還能干。
    2、揭示要求。
    (二)適當指導,自主制作
    1、引導學生構思,設計自己的賀卡。
    你打算把這張賀卡做成什么形狀?
    賀卡上加上什么樣的圖案?用筆畫還是彩紙貼?
    里面寫上一句什么祝賀的話送給媽媽?
    2、學生自主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成果,體驗喜悅。
    1、賀卡集中擺放,同學們集體觀看。
    2、夸一夸自己的賀卡。
    3、夸一夸同學們的賀卡中你最喜歡的一張。
    (四)結束整理
    1、收拾好制作工具,清理制作中的紙屑等。
    2、“三八”節(jié)將賀卡送給媽媽。
    第四課時
    一、教學要求:
    口語交際: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當眾介紹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確,語言要規(guī)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二、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1、出示圖畫,談話揭題。
    看,圖上的小朋友多快樂,因為他們正在找春天呢!讓我們把自己當成圖中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好嗎?(板書:春天來了)
    2、出示說話提示,學生借助拼音自讀。
    (二)指導看圖
    1、指導有順序地觀察。
    春天無處不在,我們該從什么地方開始找?按什么順序找?
    按先上后下,先近后遠的順序說說圖上近處畫了哪些景物?遠處畫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用加上拼音的方式板書,按下列順序排好:
    燕子柳樹桃樹-―――――
    孩子春筍小草――――――
    藍天白云麥苗――――――
    (三)指導說話
    1、指導學生說好開頭的第一句話。
    2、指導學生按板書的順序逐一說好每一種景物。
    3、指導說一句結束的話。
    4、指導將整個內容連起來說,可發(fā)揮想象說圖中沒有的景物。
    (四)當眾練說
    1、分小組交流。
    2、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
    誰講的好,就獎給小紅花。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4、培養(yǎng)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難點:理解古詩內容與題目的關系,領悟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詩借景喻理的特點。
    設計特色:
    1、教學建立在對詩的正確的多元解讀的基礎上,教學設計考慮到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呈現(xiàn)出多種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預設。
    5、板書的四次變化是詩的解讀,也是詩的創(chuàng)造。
    預習積累: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獎⑾?BR>    腹有詩書氣自華?!K軾
    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教學過程】
    一、觀塘
    1、導入:學唐詩通常要達到正確誦讀、解意、悟境,今天我們學的一首宋詩,簡介朱熹:南宋,理學,宋人最重講理。宋詩特點常借景(物)寓理。要做到誦讀、解意、悟理,有信心做好這幾點嗎?先自學,要求做到:讀正確、通順,讀出節(jié)奏。
    2、檢讀。(相機點撥古詩的韻味“壓韻”,再讀。)
    3、自學嘗試理解意思,讀出畫面。要求:
    (2)、一句一句地讀,整體地讀,想想你看到怎樣的池塘?可以畫出來。
    (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畫的好的同學上臺板畫)
    4、同桌交流
    5、集體交流、相機朗讀:
    二、觀塘有感
    3、讀了這首詩,我也感覺在我的心間流淌著一股股清泉了。
    三、觀書有感
    2、導學生產生疑問:為何是《觀書有感》?詩的內容寫的是池塘有源頭活水就清,無源頭活水就濁,但這與朱熹看不看書有什么關系呢?(學生思考片刻)(如學生不會再啟發(fā)——難道看書人就清,不看書人就濁嗎?)再次簡介朱熹:南宋,理學,宋人最重講理。宋詩特點常借景(物)寓理。(板書“悟理”,大理學家在詩中講什么道理?)
    3、 同桌交流。
    4、集體交流:大理學家在詩中講什么道理?
    相機出示開卷有益的名言警句。(見預習積累)
    (備注:當學生不會時導法:
    (1)問他那得智(才、慧、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塘有源頭活水就——,人觀書就——。
    (4)、把“半畝方塘”改為“方寸之心”。???????????????
    (5)、宋詩借物喻理的特點。如蘇軾《題西林壁》等。)
    四、拓展學習——宋詩借物(景)喻理的特點
    學習《觀書有感》(其二):
    板書設計:(動態(tài)生成)
    初: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變:半畝方塘開,共徘徊。問渠哪得 如許,為 來。
    再變:半畝方塘鍋底開,垃圾雜物共徘徊。問渠那得濁如許,為無源頭活水來。
    還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板畫:
    源頭???? 活水??? ——???? 方塘 (清)
    書、實踐???????? ——???? 方寸之心、心智(清)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一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感受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雙方教學活動方案預設預設修改或生成記錄
    (一)導入:
    常常說“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那讀書有那些所得呢?
    今天我們將通過《觀書有感》來學會如何賞析這些名句佳作。
    《觀書有感》是南宋時期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全詩在寫法上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體的事物表現(xiàn)了出來,很有特色。
    如:用:“半畝方塘”比喻書本,用池塘的“水”比喻書中的知識、學問、思想;用“源頭活水”比喻讀書得來的新知識;用“天光云影共徘徊‘來比喻讀書的感受。
    三、四句詩人在寫法上采取了自問自答的方式,給我們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這水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為源頭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來。在一問一答中,詩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書本中的知識、學問、思想,用“源頭活水”比喻讀書得來的新知識。這兩句詩看似說明水清的原因,實際上是借此現(xiàn)象告訴讀者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哪怕已經學到了不少知識,但如果就此不再讀書了,原有的知識就會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會僵化,只有不斷學習,知識學問、思想觀念才能不斷地得到充實更新。
    (三)朗讀訓練
    1、在你們的學習中相信也有這樣的體會?請把你的體會融入到你的朗讀之中。自由大聲朗讀這首詩。
    2、指明學生讀,大家評議。
    3、齊讀。試著背一背。
    (四)學生小結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二
    聽課時間:2008年12月25日聽課地點:俞范學校執(zhí)教者:顧可雅(實驗小學)
    一、考眼力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救生圈;碟片;球;車輪
    師:不同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樣的。
    2、看楊桃
    師:它是怎樣的?
    生:它是綠色的,像一片葉子。
    師:楊桃一般生長在廣東,沒有成熟之前是綠色的,成熟后是黃色的,市場價格是5元一斤,今天我們來學習“畫楊桃”。
    3、引入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齊讀課文,并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誰能把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嗎?
    生讀
    師:知道“叮囑”為什么都是“口”字旁嗎?
    生:是用嘴巴說的。
    生讀句子:含嚴肅的句子
    師:提醒嚴肅的肅寫法,并書寫。
    生讀含“半晌”的句子
    師:真不錯!知道班上什么意思嘛?待會講課的時候理解。
    生讀含“和顏悅色”的句子
    師:和顏悅色是形容神態(tài)的,老師的神情就可以說是:“和顏悅色”
    2、交流課文主要內容
    師:那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在上課的時候畫楊桃。
    師:補充課題的辦法,把主要內容說出來了!
    三、精讀畫楊桃
    師:那我和同學、老師看到的楊桃一樣嗎?我看到的楊桃是怎樣的?找到句子讀!
    師:這個時候我的心理會怎么想呢?
    生:我應該怎么畫呢?
    生:是畫成我平時看到哦啊的,還是現(xiàn)在看到的?
    師:作者看到的楊桃和平時知道的楊桃是不一樣的,他矛盾了很久,這是課文的原文部分,讓我們聽一聽!
    生:引讀,于是,他就認認真真的,老老實實地畫!
    師:此時,你有體會到了什么?
    生:很喜歡畫畫
    師:他在畫畫時,父親會對他說什么?
    生:孩子,你應該認認真真地畫!
    師:那讓我們認認真真、老老實實的讀!齊讀
    師:那我認認真真的畫,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不認可他!
    生:畫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
    出示語段: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像什么?”
    “像……五角星!”
    指導讀出省略號!
    展示楊桃
    師:到側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你剛才哈哈大笑,你的心理怎么樣?
    生:我看到的楊桃像五角星,我覺得剛才不該嘲笑他!
    師:這一看,讓我們看到哦阿勒不同角度的楊桃。
    生:老師嚴肅了半晌。
    師:半晌的意思是半天,老師嚴肅的時間有那么長嗎?
    師:同學們嘲笑我時,是那么嚴肅,老師的心里想什么呢?
    生:用什么辦法嘲笑同學的同學
    師:那么老師又有什么變化?
    生:和顏悅色
    讀老師的話!
    生:因為這個老師實事求是!
    生:有辦法讓同學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事物!
    師:現(xiàn)在,誰原意來讀一讀,要讓大家聽了非常舒服
    指名讀,齊讀
    師:那課文中誰的話和老師的話一樣呢?
    師:你知道應該怎么看事物嗎?
    生:看到了什么樣的,就是什么樣的。
    生:要知道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
    生:相信自己的眼睛。
    師:正式因為有這樣的老師和父親,才使我成為了著名的作家,讓我們看一看這位作家。
    介紹作者:岑桑
    師:但是,當他面對自己的成績時,又是怎么說的嗎?
    讀:多年來,……
    師:讀了文字后,你有什么想說?
    生:向他學習,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做人。
    生:時時刻刻記住了父親和老師的教誨!
    女生讀老師的話,男生讀父親的話。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三
    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敘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秋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tài)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游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xiàn)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體會文章內容情感,指名讀、范讀、自由朗讀等達到不同方式讀書,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朗讀的方法使孩子會讀書。
    2、通過讀文、組詞、用詞說話、討論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里的字只識不寫。理解能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在反復練習中鞏固認知,做到會認會寫會用,在老師的指導下書寫生字,達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
    3、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fā)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難點:
    學會抓住景物的特征,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四、教法與學法:
    1、示范朗讀,引導點撥。
    2、看圖、想象與品讀相結合。
    五、教具準備:
    課件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我們剛學過《秋天到》這首詩,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一聽!
    秋天這么好,你們都想出去玩玩嗎?
    二、解題
    1、讀課題,“秋游”這個課題什么意思?
    2、拓展:春天,我們到郊外游玩叫什么?在天朗氣清的秋天里能去郊外游玩是一件多么開心的事呀!帶著這種歡樂的心情齊讀課題。
    3、孩子讀了兩遍課文的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帶著問題讀書,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觀察圖畫,初讀課文
    2、田野上同學門在干什么?
    (用“有的……,有的……,有的……?!被卮穑?BR>    4、課文預習的時候我們標出了小節(jié),畫出了生字詞。讓我們分小節(jié)來讀讀課文吧。
    5、指名讀,評價。
    6、聽你們評得這么好,老師也想讀讀這篇課文了。
    7、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指名交流板書。其實,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就告訴了我們課文主要講的事情。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課件比較:天氣涼了和天氣漸漸涼了,有什么不同?哪個更準確?“郊外”什么意思?到城市以外的田野游玩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呀,讓我們一齊讀讀第一小節(jié)。瞧,孩子認真讀書就會有收獲。
    五、認識生字
    1、相信讀好了課文,我們能更好地認識課文的生字寶寶。
    2、課件出示詞語,同桌互讀,遇到不會讀的字怎么辦?
    3、指名讀。
    4、四人小組讀字組詞,討論記字辦法。
    5、交流
    6、開火車讀字組詞。
    六、指導書寫
    1、認真觀察田字格,看看哪個字容易寫錯,給大家提醒。
    觀察一下生字表中的生字,想一想怎樣才能把它們寫正確、美觀?(生自由說,師作適當補充。)
    2、按筆順表書空。
    3、師范寫生字,生書空。
    4、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5、展出寫得好的學生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字詞。
    2、通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來到郊外同學們都看到什么呢?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你感受到什么?
    2美在哪里?請劃出寫“美”的詞語。
    3請學生演板:藍藍的、一望無邊、有時像……有時像……。
    4想象一下,白云還像什么?
    出示:___天空___,幾朵白云有時像______,有時像______。
    5這么美的景色,誰能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3、第三自然段
    秋天的天空很美,那秋天的田野怎樣?
    1出圖,你能用一句話說說農田的景色嗎?
    2這樣的美景,誰愿意讀讀?
    3你們覺得美嗎?美在哪兒?
    是啊,秋天的農田五彩斑斕,確實很美。
    你能說說,稻子黃了,黃得怎么樣?高粱紅了,紅得怎么樣?棉花白了,白得怎么樣?(可以說一種,也可以說多種。)
    4出示:
    農田里,稻子黃了,___;高粱紅了,___;棉花白了,___。
    我們應該怎樣朗讀?(贊美、高興)
    4、第四自然段
    在這樣的風景中郊游,同學們玩得怎樣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1自讀,他們是如何玩兒的?
    2假如我們在草地上會怎么樣?用“有的……,有的……,有的……?!闭f話。
    3帶著這心情來讀一讀,看看誰已經融入圖景了。
    5、齊讀全文。
    四、拓展
    1、描紅。
    2、朗讀,并試著背誦課文。
    五、板書設計
    天空美
    秋游農田美
    (郊游)同學們樂
    六、教學反思: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四
    《白鵝》這篇課文,作者重點表現(xiàn)的是白鵝高傲的特點。文章從剛把這只鵝抱回家時的姿態(tài)描寫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繼而以“鵝的高傲”為線索,從它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中,細致地刻畫了鵝高傲的特點。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用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之情。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五
    活動目標:
    1、理解作品的藝術形象,感受鳥和樹之間忠誠的友誼,并懂得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
    2、根據(jù)對作品的理解學習續(xù)編故事。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1、導入:
    教師充滿感情地講述故事,設置問題讓幼兒思考。
    "為什么鳥兒和樹會是好朋友?""寒冷的冬天來了,鳥兒離開樹時,答應了樹什么要求?""春天,小鳥回來時,發(fā)現(xiàn)樹已經發(fā)生了什么變化?"2、復述故事:
    引導幼兒說說小鳥尋找樹的心境和自我聽完故事的心境,啟發(fā)幼兒懂得任意砍伐森林是連小鳥也不一樣意的事,懂得人人都要保護大自然。
    3活動結束:
    引導幼兒根據(jù)自我對故事主題思想的理解,續(xù)編故事。
    教學設計的板書設計怎么寫案例
    教學設計的板書設計怎么寫好
    本文來源: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六
    軒轅路小學 高占明
    一、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yōu)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金碧輝煌、蔥郁、堤岸”等詞語。
    2、能力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三、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四、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五、教學方法:三疑三探
    六、教學課時:2課時
    七、教學設備:多媒體
    第一課時
    一、設疑自探
    1、同學們,你們去過北京嗎?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用一句話給
    大家介紹一下.教師出示圖片,導入新課:她,構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國各地有名的園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她,被譽為“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國“世界遺產”之一,園內的長廊還被列為“吉尼斯世界紀錄”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頤和園。今天,我們一起來細細游賞這個美麗的大公園。
    (教師板書:頤和園)
    2、教師提問:看到課題,你想了解頤和園的什么? 學生提問,教師整理形成自探提綱(板書)
    (一)、我積累
    (二)我概括:
    4、課文中重點寫了幾處景物?(用思維導圖展示)分別在哪幾段?
    5、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用橫線畫出相關語句)
    3、學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1.小組合作交流自探結果。
    2.出示評價分工表。小組展示、評價,教師進行補充。
    3、了解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1)生字:7個會認字
    頤
    聳
    閣
    舫 眺
    堤
    態(tài)(2)11個會寫字
    殿
    廊
    柱
    栽 筑
    閣
    朱
    堤 雕
    獅
    態(tài)(3)詞語
    長廊
    建筑
    聳立
    宮殿 蔥郁
    堤岸
    掩映
    雕刻 閃閃發(fā)光
    隱隱約約 惟妙惟肖
    姿態(tài)不一
    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教師品讀優(yōu)美句子,交流感受,體會景色美。學寫比喻句。
    四、拓展運用
    1.學生當小老師,考考你的同桌。
    2.用本課學過的幾個詞語說一段話。比如:“樹林里的樹木好多??!樹木蔥郁,姿態(tài)不一,放眼望去,云霧中隱隱約約有一條長長地堤岸伸向遠方。”
    五、學科班長總結
    1、歸納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
    2、評出本節(jié)課的優(yōu)秀小組。
    六、作業(yè):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頤和園真是人間天堂!用”我手寫我心”,寫家鄉(xiāng)美麗的名勝古跡,把它介紹給你的朋友吧.七、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成功之處: 一.體現(xiàn)語文課堂的審美意味
    語文具有審美性的特點,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情感美,無不
    本課教學以語文的方法學語文,回歸語文的本味。
    “讀寫結合”實現(xiàn)語文味: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文本,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讀悟結合中理清文章脈絡,領悟作者布局謀篇的巧妙,遣詞造句的匠心,使學生寫作中有法可循。
    “授之以漁”體現(xiàn)語文味:扶著學生品“長廊”,領著學生品“萬壽山”,學生獨立品“昆明湖”,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了品讀文本的方法。
    回顧整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得仍有欠缺:
    1、引導孩子對昆明湖靜和美的感悟提 高一個層次。
    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只是將孩子們的品讀感悟預設到感受到美和靜就可以了,如果通過引導孩子們恰當?shù)叵胂螅喝绻藭r,你正坐著一葉小舟暢游在這碧波蕩漾的昆明湖上,欣賞著兩岸如畫的風景,心情怎樣?帶著你的感受,咱們再讀----如果將這種感受提升到心情美上,學生品讀起來一定會有更有味道一些。
    2、對學生評價語言不夠適時,到位。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篇十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含板書)
    古詩兩首(本課題教時數(shù):2 本教時為第1教時
    課型:新授)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山行》,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理解詩意。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指背學過的古詩。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4、解題:“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二、學生自學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么季節(jié),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
    2、指名讀課文。
    3、回答問題:深秋季節(jié),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四、理解詩句
    1、讀第一行詩。
    理解“遠上”“石徑”“斜”。為什么稱“寒山”呢?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出示掛圖: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著,往遠處看到了什么?這幾戶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讀第二行詩。
    / 4
    理解“白云深處”。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指名把一、二兩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小結:前二行詩寫詩人看到的山林遠景。
    3、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為什么詩人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4、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于”。霜葉比什么還紅?說說第四行詩的意思。把第三、四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小結:這兩行是寫詩人看到的楓林近景。
    5、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五、總結課文
    六、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練習背誦。
    七、指導書寫
    作業(yè):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2、背誦古詩。
    3、抄寫《山行》。
    板書:
    3、古詩兩首
    山行
    近景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遠景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本課題教時數(shù):2 本教時為第2教時
    課型:新授)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楓橋夜泊》,學會生字,理解生詞,理解詩意。
    教學重、難點:
    / 4
    體會詩中描繪的秋夜美景和作者抒發(fā)的感情。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誦《山行》。
    2、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色?
    二、學習《楓橋夜泊》
    1、揭題,解題。
    (1)板書課題。指名讀題。(2)解題,簡介作者。
    2、自學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2)默讀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3)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同桌可以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
    認讀生字,指名讀課文,質疑。
    4、逐句理解詩意。(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
    輕聲讀第一、二兩行詩,邊讀邊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這是什么季節(jié)?從哪兒看出來的?
    出示掛圖:詩人看到的是什么景色呢?
    在這清冷、幽靜的環(huán)境里,詩人這時是什么心情呢? 理解“愁”。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行詩的意思?(2)學習第三、四行詩。
    5、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這首詩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心情?
    6、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7、指導書寫。
    / 4
    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八、綜合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徑()泊()漁()鳥()經()伯()魚()烏()
    2、解釋帶點字的意思,并寫出詩句的意思。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葉花。坐: 于: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啼: 愁:。
    3、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
    (1)《山行》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山里行走時的所見所感,描繪了一幅由寒山、、、、構成的 圖,從清新明朗的詩句中流露出。
    (2)《楓橋夜泊》這首詩寫詩人看到的景物有:,聽到的聲音是。板書:
    3、古詩兩首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所見所聞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