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該把握好教學方法的選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小編整理了一些高效實用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一
1、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討論)
3、提問:大家對于課文有沒有什么疑問?(引入下面的問題)(1)文中的這一家人是在一種什么樣的氛圍下聚會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謝安的話,如果你是謝安,你會說出什么話來?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好?(前者較有韻味)(3)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4)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暴躁、易怒)(5)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辦?(6)讓學生表演這篇的情景。(7)齊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來。
4、總結:全文以寥寥數(shù)筆,就將當時的環(huán)境和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作者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煉生動的語言,點出了人物與環(huán)境的特點,使之躍然紙上。
三、拓展延伸
1、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種寫作手法,我們先看看蘇軾的兩首詞,都與飛雪有關,都表達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東望陶潛。雪似故人人似雪,雖可愛,有人嫌。這兩首詞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織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當?shù)谋扔鱽硇稳莶煌难┚啊?BR>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二
《世說新語》第二課時(語文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授課時間:年月日授課班級七年一班編號:
課題
教
學
目
標知識與技能: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誠信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誦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手段:自主探究、分組合作相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一、課前活動
1、學生講述誠信故事或古代聰明機智孩子的故事。
一、課前活動
1學生講述誠信故事或古代聰明機智孩子的故事。
2、回顧上一節(jié)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文言文三步習讀法。
(1)認讀:辨讀字詞,朗讀課文;
(2)品讀: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創(chuàng)讀:審美評價,延伸創(chuàng)造。
三、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品讀。分組合作
(1)課文朗讀展示。(2)字句理解展示。
1、”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2、”幸尚寬“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3、”王欲舍所攜人“的”舍“與”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樣嗎?
4、“寧可以急相棄邪?”是設問還是反問?
(3)故事復述、清潔探究展示。
(4)故事內涵展示?!冻舜纷屓嗣靼滓粋€怎樣的道理了?你怎樣評價兩個人的優(yōu)劣?
(5)評價審美展示。
課堂小結:教師對各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點從鼓勵的角度,肯定各小組的學習成果。1、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品讀。分組合作
(1)課文朗讀展示。
(2)字句理解展示。
(3)故事復述情節(jié)探究展示。
第一層:(開頭到“何為不可”)寫二人對別人搭船一事各持己見。(故事開端,起因)第二層:(“后賊追至”到“遂攜拯如初”)寫王郎欲毀約,華歆堅守諾言。(故事發(fā)展、高潮)第三層(末一句)寫世人以此事評定二人品行。(結局)
(4)故事內涵展示。故事內涵: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不能輕諾寡信。
(5)評價審美展示。
板書設計:
乘船
開端:二人對別人搭船一事各持己見。
發(fā)展、高潮:王朗欲毀約,華歆堅守諾言。結局:寫世人以此事評定二人品行。
孫恒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三
二、合作探究,品味鑒賞
(一)品味精美語句
1、“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北大為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在這令我驚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創(chuàng)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實在太多、太多……”這幾個句子,都表達了作者對北大的什么感情?談談你的感受。
2、“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的沉默的語言,向我發(fā)出低低的絮語和呼喚。漸漸地,我的心情也變得和它們一樣:沉靜,愉悅,安詳?!斌w會這句話的表達效果。
4、“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我渴望從海洋深處為你、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罢窃诒贝?,我從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僅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師長,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薄拔疫€會回到你的身邊來……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體會這些直抒胸臆的語句中,所流露出的作者對于母校的感情。
(二)回味領悟
1、你感受到課文中所流淌著作者對于母校的深情嗎?歸納一下貫穿全文的那條感情線索。
2、讀了這篇文章后,你從作者身上感受到什么?
三、歸納小結
1、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這篇文章的中心。
2、課文在詳略安排、表達方式上各體現(xiàn)了什么特點?
作者說:“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庇腥苏J為作者這樣說有些狂妄,有人認為這是作者自信的表現(xiàn),還有人認為這反映了作者入學之初的幼稚無知,你怎么看?寫出你的看法。
板書設計:
十三歲的際遇
田曉菲
按時間順序來寫,
感情線索:對北大的驚奇、喜悅與感動之情
七歲時的夢想
十歲時的信心
十三歲時的際遇
十六歲時的回顧
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寫去寫北大的?
北大的圖書館:(因為是知識的象征)
北大的人:同學、老師、我(因為是北大的主體)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四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導入: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疏通句篇:《詠雪》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第二課時
復習《詠雪》。
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四人一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復述課文,質疑解惑。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點如何?
明確: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課文。
4、朗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五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有關《世說新語》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二)能力訓練點
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三)德育滲透點
從古人身上學習吸取做人的道理:人應謙虛;與人相處應落落大方,有禮有節(jié),誠實守信。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作者絢麗多彩的文筆,體會其遣詞的雋永。
二、學法引導
學會翻譯古文,變單為雙,聯(lián)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語句通順忠實原意。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借助課文下面的注釋,疏通文意,借鑒現(xiàn)代文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制作投影解決字詞。
2.學生準備抽取三則中一則表演課本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介紹《世說新語》的有關知識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等。
2.示投影讓學生解決字、詞問題,教師點撥分析形象。
3.學生認真預習、疏通文章大意。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準確把握重點字、詞。
2.流利地翻譯全文,達到自動講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體感知
《世說新語》亦稱《世說》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也是同類小說中的代表作。有許多作品,批判黑暗,諷刺奢淫、表彰善良,全書語言精練,善于通過一言、一行來刻畫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雋永,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世說》三則故事,體會作者遣詞造句,塑造人物的獨特語言風格。
(三)教學過程
1.介紹作者劉義慶的有關知識以及《世說新語》這部小說的特色。
2.檢查預習出示字、詞、翻譯,點撥重點詞義。
3.要求學生根據(jù)書后注釋翻譯三則的故事。
4.教師再就每一則中重點的難以翻譯的語句再重點檢查落實到位。
(四)總結、擴展
教師點評翻譯的優(yōu)劣,概括指導古文譯法:變單為雙,聯(lián)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忠實原意。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六
古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而《世說新語》就像無數(shù)寶藏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妒勒f新語》敘事簡明,精煉生動,為小品文之典范,詞匯之豐富,遠遠超過其他筆記小說,對后代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影響。
剛開始讀《世說新語》,總是囫圇吞棗著看,有些字詞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后來,作為“小書蟲”的我被《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發(fā)仔細起來,遇到不懂的詞句也會耐心的查《古漢語詞典》。大部分文言文不僅有趣,而且也帶著許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讓我記憶猶新: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以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為難。王朗卻說:“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呢?”后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說:“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為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么可以因為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yōu)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實際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送人情。一旦與自己的利益發(fā)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極端自私、背信棄義的真面孔。而華歆則一諾千金,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要遵守。我們應該向華歆學習,守信用、講道義,像王朗那樣的德行,是應該被人們所鄙棄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七
學習目標:
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2-3段。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口技》。(板題:口技)
(過渡語)我們將如何學習這課文呢?請看:
二、顯示學習目標:
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1段。
(過渡語)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成學習目標呢?好,下面開展自學競賽。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一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先學。
1、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準備譯講課文第2-3段。請看:
2、投影出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并對照課下注釋練習翻譯,10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譯講方法:先讀一句原文,再解釋重點詞,最后連起來翻譯整個句子。
3、學生自學,準備譯講;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過渡語)下面,請大家對照譯講方法譯講課文2-3段。
2、指名譯講:后進生先譯講,發(fā)現(xiàn)錯誤,請其他同學幫助更正;如還不對,老師更正,并分類板書學生譯講錯的詞語。
3、質疑問難。
(1)過渡語: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鼓勵不懂的同學舉手提出疑問,大家給予幫助。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二讀課文,背誦2-3段)。
(一)先學。
1、師: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正確譯講了,下面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誦課文第2-3段。
2、學生自背,發(fā)現(xiàn)不熟的地方,反復讀,準備抽背。
(二)后教。
1、學生齊背第2-3段。
2、互背。
3、指名背。
五、當堂訓練:
完成課后的習題。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八
1.理解文章敘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學習小說通過語言行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4、體會作者熱愛農(nóng)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分析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2)分析雙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教學時間
二課時
預習內容
1、解決生字生詞
2、自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jié)。
3、搜集與社戲內容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童年的生活是天真爛漫、多姿多彩的。提起童年,我們總會有無盡的回憶和向往。文學巨匠魯迅先生不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充滿懷戀,對他在農(nóng)村的一段生活也記憶猶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社戲》這篇小說,相信你對文中的樂趣也會感同身受。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歸省
行家
憚
絮叨
怠慢
鳧水
家眷
皎潔
攛攝
鳧水
潺
歌吹
蘊藻
楫
漂渺
糾葛
三、整體感悟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1.快速默讀課文,理清小說脈絡,把握小說內容。
2.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情節(jié),畫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語句,并大聲朗讀。
提示:
小說描寫我幼時的一段鄉(xiāng)間生活,主要刻畫了一群農(nóng)家少年的形象,表現(xiàn)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小說由看戲前、看戲中、看戲后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第13節(jié))寫平橋村隨母親歸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和參與人物。
第二部分(第4-30節(jié))寫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第一層(第49節(jié))寫看社戲前的波折。
第二層(第1013節(jié))寫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三層(第14-zi節(jié))寫在趙莊看社戲。
第三部分(第五節(jié)到完)寫看社戲后的余波。
四、分析研討: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為什么?
教師小結:
本文作者圍繞看社戲,濃墨重彩地鋪寫看社戲前的波折,去看戲途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學生初讀課文,感受夏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感情朗讀,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教學重點:感受夏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這一單元中,作者帶我們走進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濟南的冬天》還有《三峽》。三峽是是怎樣描寫夏水的……突出了夏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關于寫夏的文章,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著梁衡走進《夏》,去感受夏的獨特魅力!
二、檢查預習: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放聲讀課文。
師:讀課文,讀出輕重緩急,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F(xiàn)在聽老師范讀第一二自然段。鼓勵三位同學讀余下的三段。
1、文中有許多精彩的畫面,假如你是一名攝影師,你想拍下夏天哪些精彩的瞬間?
明確:萬物勃發(fā)、蟬兒長鳴、太陽烘烤、麥浪翻滾、熱風浮動、農(nóng)民辛勤勞作
2、這些畫面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夏天?明確:夏季熱烈、緊張、急促
3、文中哪一段是寫夏的熱烈?明確:2、3段
4、寫夏的熱烈,文中用了一個生動的詞來表現(xiàn),這個詞是什么?
5、把夏天比喻成“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這是一個比喻性的說法,意思是夏天的特征已非常鮮明。)從哪些語句中我們能夠看到夏的沸騰?找同學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
明確:萬物勃發(fā)、蟬兒長鳴、太陽烘烤、麥浪翻滾、熱風浮動
明確:歌頌勞動,贊美辛勤的勞動者。
四、探究品味,揣摩語言。
文中贊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這篇文章在語言上也很美:傳神的動詞、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句子富有表現(xiàn)力你認為哪個詞用得好、用得傳神?用筆圈畫起來,并作評點。這個問題有點難度老師老師給范例:
修辭方法的運用:
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fā)出旺盛的活力。
一個“舉”字,又讓我們感到了高粱、玉米搖頭晃腦的歡悅;一個“匍匐”,我們同樣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動,蜿蜒蛇行。
動詞運用:
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色的大地,麥波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照射托)
烘烤能使人感到太陽的溫度特別高,照射不能表現(xiàn)溫度高。涌,是指水或云氣冒出來,這里描寫出來田野里麥浪翻滾的一種動態(tài)情景。
五、學以致用:
仿寫: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六、總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感悟,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美無處不在!
七、作業(yè):描繪自己心中喜歡的季節(jié)!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十
1快速閱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愛勞動的作風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教學設計
導入
整體感知
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快速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魯濱孫在荒島的思考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
2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什么?
3這幾個階段的前后聯(lián)系是什么?
4簡要概括文中蘊含的道理。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參與
教師小結
一個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觀絕望,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魯濱孫在逆境中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研讀探究
教師導學:魯濱孫是怎樣的一個人?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體會他的心理變化過程。
思考題:
1身陷絕境的魯濱孫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樣看待魯濱孫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學生朗讀第1~3段,體會魯濱孫的心理變化
學生朗讀4~9段,考慮魯濱孫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學生朗讀10~12段,魯濱孫怎樣進一步調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態(tài)?
學生討論,教師參與
教師小結
人沒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魯濱孫說服自己要頑強地活下去,這需要很的的勇氣,他是一個非常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人。
體驗反思
教師小結
生活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確辨證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養(yǎng)一種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布置作業(yè)
1積累字詞
2假如你像魯濱孫一樣被棄荒島,你會怎樣想?將怎樣做?發(fā)揮想象,寫一篇短文。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的
1、體驗、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音樂,了解音樂風格。
3、學會附點、前十六、后十六等節(jié)奏型。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作者、圖片及相關背景資料。課時安排:1至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五十六)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壯族、滿族、瑤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畬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鮮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維吾爾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
2、你們能舉出所熟悉的其他歌頌祖國的歌曲嗎?(我的中國心、中國人等)
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起來學習一首新歌《愛我中華》。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2、作品簡介:是90年代初著名詞作家喬羽和著名作曲家徐沛東,為在廣西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運動會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而創(chuàng)作的主題曲。這首歌先后由韋唯和宋祖英演唱,傳遍大江南北。它的深刻寓意,已經(jīng)超越了會歌,成為一首歌頌民族團結、少數(shù)民族聚會的必唱曲目。這首歌可以是獨唱,也非常適合領唱加合唱或齊唱。詞作者簡介:
【喬羽】我國著名的老一代詞作家、劇作家、音樂文學理論家,山東濟寧人。喬羽在電影、電視、歌劇、歌曲等領域都有突出的成就。代表作有:歌劇劇本《花開滿山頭》、《果園姐妹》,電影文學劇本《紅孩子》(合作)、《劉三姐》,話劇劇本《楊開慧》(合作)等。歌詞作品有《我的祖國》、《祖國頌》、《讓我們蕩起雙漿》、《思念》、《難忘今宵》和《愛我中華》等。
曲作者簡介:
【徐沛東】1954年生,遼寧大連人。我國著名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曲《我熱戀的故鄉(xiāng)》、《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亞洲雄風》、《愛我中華》等;電視連續(xù)劇音樂《籬笆》、《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和《和平年代》等。
徐沛東是大陸流行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西北風”的代表作家,為大陸流行音樂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語言特點。歡快活潑,興高采烈的情緒唱出主題——愛我中華。第二樂段3.1210︱2217675.曲調高昂。表現(xiàn)人們以實際行動建設自己國家的決心。第二樂句表現(xiàn)內容和歌詞擴充了3小節(jié)。最后一小節(jié)精練堅定,使全曲以肯定語氣結束,表現(xiàn)出愛我中華的決心不動搖。
4、跟老師或伴奏音樂學唱歌曲,強調用歡快跳躍、富有朝氣的歌聲演唱歌曲。
5、節(jié)奏練習2/4
①×××︱×××︱××××︱×0‖
②×××︱×××︱×.×︱×0‖
③×××︱×××︱××××︱×0‖
④×××︱×××︱××××︱×0‖
6、播放伴奏音樂,學生歌唱《愛我中華》
教師總結:
總結這節(jié)課學到的內容。我們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個民族的發(fā)展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命運,我們更應該團結起來。大到我們的國家,小到我們的班級體,我們都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十二
1、了解斑羚在危急關頭的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2、體會本文詳略得當?shù)臄⑹雠c具體生動的描寫。
3、理解人類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處的重要性。
〖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描寫了動物世界極其悲壯的一幕,故事驚險,扣人心弦。文章通過描繪一群斑羚飛渡懸崖的場面,熱情贊揚了它們可貴的種族精神和整體精神。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不必深敲細推,逐句講解。宜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個故事講清楚,如何細致描繪飛渡場面??梢龑W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種觀點,并注意指導學生積累字詞知識。
[教學課型及課時]
自讀課
.一課時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教師范讀——掃清文字障礙——學生誦讀——教師、學生質疑釋疑——學生感悟。
(解說:詩歌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本課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提出疑問。質疑可能會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詞上的,或是詩句上的,或是關于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方面的,均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提出來的疑問,教師不必一一作答,先發(fā)動全班同學來討論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存疑,或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外作深入探討。然后讓同學說說或寫一點各自感悟到的東西。)
媒體設計
1.多媒體:選取材料制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3.投影卡片:介紹作者及其詩意的卡片各1張,共五張。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課文
找一名學生生動地復述《斑羚飛渡》這個故事。
復述指導:復述是口頭表達的基本功,進行此類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閱讀課文時,把難記的內容和其他一些難記的詞語畫出來,強化記憶,就可以少花時間,又能復述清楚。復述時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之處。教師注意引導。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文中的這些斑羚沒有姓名,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樣說清楚的?
明確:作者注意分類起了名目,又給個體起了名目,有了這些名目,就便于敘述了。分類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輕斑羚""小斑羚"等,個體的名目有"鐮刀頭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這些名目,故事才敘述得清清楚楚。這一點看似小事,其實在寫作上很重要。
2.在這群斑羚中,你對哪只斑羚的印象最為深刻?為什么?
明確:(學生自主探究、討論并自由發(fā)言)鐮刀頭羊,因為它成功地指導了這次飛渡。
3.鐮刀頭羊是怎樣指導這次飛渡的?
明確:(逐步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閱讀后回答)
可采用范讀或指名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和思想感情。
4.鐮刀頭羊“悲哀地學了數(shù)聲”,如何理解此時頭羊的心理?
在危難時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視著這只頭羊,而頭羊沿著懸崖巡視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絕路,而后面又有狩獵隊的追擊。頭羊一時想不出拯救這群斑羚的辦法,只好仰望蒼穹,悲鳴數(shù)聲,表現(xiàn)了內心的絕望。
5.頭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的行列,后來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隊伍里了?
明確:斑羚群分為兩撥之后,頭羊發(fā)現(xiàn)老年斑羚那拔少十來只,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須使兩撥斑羚數(shù)量一致,于是頭羊從年輕的行列走出,歸入年老的隊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隨著歸入年老的隊伍中,然而,選擇老年斑羚那撥,即是選擇了死亡,因此頭羊“悲愴地輕咩了一聲”,表達了它沉重而悲壯的心情。
6.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飛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充滿感情的給大家描述一下。
明確:(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種觀點)斑翔飛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吧綕旧峡眨湍堑啦屎缙叫校芷鹆俗鶚?,那是一座用死亡橋墩架設起來的橋。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沒有一只老斑羚為自己調換位置,它們心甘情愿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通一條生存的道路。“坦然面對死亡,為的是群體的衍生,這是一種至高至上的境界。井然的秩序,坦然無私的等待,更令人嘆息不已,肅然起敬?!拔覜]有想到……”這的確是始料不及的,不能不令我們這些萬物靈長的人類感嘆不已,贊嘆不已。從“竟然”“從容”“心甘情愿”等詞語中,我們不難發(fā)出作者濃郁的溢美敬重的情感的流露。
7.鐮刀頭羊的結局如何?你對鐮刀頭羊的態(tài)度是怎么樣的?是褒還是貶?請把你的真知灼見說給大家聽一聽。
明確:(學生閱讀后回答)
8.找出文中有關彩虹描寫的句子,閱讀體味:課文中多次寫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明確:(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是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xiàn),二是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三是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結合上下文語境細心推敲體會,不難發(fā)現(xiàn)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種神秘色彩,并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頭羊之所以想出飛渡的辦法,或許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啟示;二是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三是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9.在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迫切學習的金子般的東西呢?(目的在于組織討論文章的主題)
明確:(學生討論、探究,教師適時引導)面對種群的滅絕,這群進退維谷的斑羚為了種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它們的智慧、才能,膽識,特別是從容鎮(zhèn)定,舍已為人的情操,可貴的整體精神,為自己、也為人類唱響了一曲悲壯的生命贊歌,放射燦爛無比的人生光彩。
10.結合你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談談你學習完本文后的感悟。
明確:(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把握文章的技巧,學會運用,同時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作文思維能力,即選擇生活中的題材,表達某一個道理或某一種感情。教師講一個感人流淚的故事結束全文)
[布置作業(yè)]
(打出投影片)課下把你的感悟整理一下,寫下來,字數(shù)300字左右,然后同學們自由交流,看誰寫得好。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十三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課型新授2課時一、自主學習,挑戰(zhàn)文本
1、課前3分鐘演講
2、課前起跑線--字詞檢測
解釋“俄而、欣然、擬、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顧”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3、出示學習目標
a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b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c學習古人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高雅、尊重他人的美德。
d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生長在北國的你們,喜歡雪嗎?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同學發(fā)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與古人一比高低。(板書課題)
二、檢測預習
1、介紹劉義慶和《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學生讀書下注解,教師強調重點并補充。)
三、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1、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讀。指讀,齊讀。
2、疏通文意:對照注釋,學生疏通文意,圈點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并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四:質疑解惑,解讀文本--合作使人快樂,探究使人聰明。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融洽、歡欣、輕松)
b.“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各有千秋,前者形似,后者有深刻的意蘊。)(板書)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
(學生討論分析后,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可讓學生拓展思維。)
五、小結
六、作業(yè)
學生背誦課文,熟記重點詞義。
七、板書
詠雪
雪: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
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蘊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自由發(fā)言)今天我們學習《陳太丘與友期》,元方會教我們做一個誠信守禮的人。(板書課題)
二、檢測預習
1、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讀。指讀,齊讀。
三、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2、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圈點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如重點詞語:“委、去、引、舍、顧、乃至、期行”等,在班級討論解決。
四:質疑解惑,解讀文本--合作使人快樂,探究使人聰明。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您。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無信、無禮)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d.元方性格特點如何?(有良好的家教,懂禮識義,直率外露。)
五、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我們做一個高尚的人,誠信相伴一生。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同桌互譯文章,注意重點詞語的考察。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友無信無禮
元方懂禮識義
七、教后小結
軹城實驗中學新語文“三段式”課堂教學案
課題《世說新語》兩則備課時間12月14日
課型新授2課時主備人盧春蘭
一、自主學習,挑戰(zhàn)文本
1、課前3分鐘演講
2、課前起跑線--字詞檢測
解釋“俄而、欣然、擬、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顧”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3、出示學習目標
a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b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c學習古人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高雅、尊重他人的美德。
d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生長在北國的你們,喜歡雪嗎?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同學發(fā)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與古人一比高低。(板書課題)
二、檢測預習
1、介紹劉義慶和《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學生讀書下注解,教師強調重點并補充。)
三、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1、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讀。指讀,齊讀。
2、疏通文意:對照注釋,學生疏通文意,圈點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并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四:質疑解惑,解讀文本--合作使人快樂,探究使人聰明。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融洽、歡欣、輕松)
b.“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各有千秋,前者形似,后者有深刻的意蘊。)(板書)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
(學生討論分析后,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可讓學生拓展思維。)
五、小結
六、作業(yè)
學生背誦課文,熟記重點詞義。
七、板書
詠雪
雪: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
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蘊
第二課時
二、導入
同學們,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自由發(fā)言)今天我們學習《陳太丘與友期》,元方會教我們做一個誠信守禮的人。(板書課題)
二、檢測預習
1、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讀。指讀,齊讀。
三、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2、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圈點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如重點詞語:“委、去、引、舍、顧、乃至、期行”等,在班級討論解決。
四:質疑解惑,解讀文本--合作使人快樂,探究使人聰明。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您。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無信、無禮)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d.元方性格特點如何?(有良好的家教,懂禮識義,直率外露。)
五、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我們做一個高尚的人,誠信相伴一生。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同桌互譯文章,注意重點詞語的考察。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友無信無禮
元方懂禮識義
七、教后小結
盧春蘭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十四
昨天利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上完了《世說新語》中的兩篇短文,上完后有了一點感想:
首先是對于學生們的,學生們喜歡游戲,喜歡將知識放在游戲中學習,在課堂上,如果讓學生們玩游戲,學生們就會來勁,而一旦游戲沒有了,學生們的熱情就退下去了,因此如何讓學生的熱情之火越燒越旺,使學生們的學習激情被充分的調動起來,這是我要考慮的事情。但是不要只讓學生們關注游戲,而沒有在游戲中忽視學習,甚至忘了學習。例如在《詠雪》一文中,我選取了三句話,“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未若柳絮因風起”讓學生們激情表演,同學們在對課文的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將這三句詩演繹的淋漓盡致,也感受到了詩中的意境,從而在比照中得到了學習與領會,還有就是《陳太丘與友期》一文中,也是在學生們對于課文進行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們進行討論,討論誠信的問題,并舉例說明誠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結論,“擁有誠信就會擁有一切,而失去誠信就會失去一切”在活動中并且組織學生進行搶答,對于文言詞語也掌握的很好,當然要想讓學生們記憶深刻還得需要平時的練習,否則課堂的效果維持的并不持久。
其次是對于自己的提升,學生們喜歡什么,自己就得準備什么,上什么東西,學生們想聽到什么東西,事先還是要多去考慮的,否則學生們不愿意聽,上課不來激情,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不到什么東西,就會浪費一節(jié)課,因此在上課的前幾天我就開始琢磨這個課該怎么去上,免得亂手亂腳的,并且效果一定不好。例如這個《世說新語》還沒講完,我又在琢磨《皇帝的新裝》該怎么上了,是讓學生們自己講,還是自己演,要怎么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獲,第一節(jié)課讓學生們自己分角色朗誦,在第二節(jié)課讓學生們進行辯論。
看過”世說新語兩則教學反思“的還看了: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一
1、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討論)
3、提問:大家對于課文有沒有什么疑問?(引入下面的問題)(1)文中的這一家人是在一種什么樣的氛圍下聚會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謝安的話,如果你是謝安,你會說出什么話來?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好?(前者較有韻味)(3)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4)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暴躁、易怒)(5)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辦?(6)讓學生表演這篇的情景。(7)齊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來。
4、總結:全文以寥寥數(shù)筆,就將當時的環(huán)境和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作者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煉生動的語言,點出了人物與環(huán)境的特點,使之躍然紙上。
三、拓展延伸
1、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種寫作手法,我們先看看蘇軾的兩首詞,都與飛雪有關,都表達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東望陶潛。雪似故人人似雪,雖可愛,有人嫌。這兩首詞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織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當?shù)谋扔鱽硇稳莶煌难┚啊?BR>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二
《世說新語》第二課時(語文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授課時間:年月日授課班級七年一班編號:
課題
教
學
目
標知識與技能: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誠信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誦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手段:自主探究、分組合作相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一、課前活動
1、學生講述誠信故事或古代聰明機智孩子的故事。
一、課前活動
1學生講述誠信故事或古代聰明機智孩子的故事。
2、回顧上一節(jié)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文言文三步習讀法。
(1)認讀:辨讀字詞,朗讀課文;
(2)品讀: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創(chuàng)讀:審美評價,延伸創(chuàng)造。
三、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品讀。分組合作
(1)課文朗讀展示。(2)字句理解展示。
1、”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2、”幸尚寬“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3、”王欲舍所攜人“的”舍“與”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樣嗎?
4、“寧可以急相棄邪?”是設問還是反問?
(3)故事復述、清潔探究展示。
(4)故事內涵展示?!冻舜纷屓嗣靼滓粋€怎樣的道理了?你怎樣評價兩個人的優(yōu)劣?
(5)評價審美展示。
課堂小結:教師對各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點從鼓勵的角度,肯定各小組的學習成果。1、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品讀。分組合作
(1)課文朗讀展示。
(2)字句理解展示。
(3)故事復述情節(jié)探究展示。
第一層:(開頭到“何為不可”)寫二人對別人搭船一事各持己見。(故事開端,起因)第二層:(“后賊追至”到“遂攜拯如初”)寫王郎欲毀約,華歆堅守諾言。(故事發(fā)展、高潮)第三層(末一句)寫世人以此事評定二人品行。(結局)
(4)故事內涵展示。故事內涵: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不能輕諾寡信。
(5)評價審美展示。
板書設計:
乘船
開端:二人對別人搭船一事各持己見。
發(fā)展、高潮:王朗欲毀約,華歆堅守諾言。結局:寫世人以此事評定二人品行。
孫恒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三
二、合作探究,品味鑒賞
(一)品味精美語句
1、“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北大為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在這令我驚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創(chuàng)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實在太多、太多……”這幾個句子,都表達了作者對北大的什么感情?談談你的感受。
2、“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的沉默的語言,向我發(fā)出低低的絮語和呼喚。漸漸地,我的心情也變得和它們一樣:沉靜,愉悅,安詳?!斌w會這句話的表達效果。
4、“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我渴望從海洋深處為你、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罢窃诒贝?,我從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僅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師長,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薄拔疫€會回到你的身邊來……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體會這些直抒胸臆的語句中,所流露出的作者對于母校的感情。
(二)回味領悟
1、你感受到課文中所流淌著作者對于母校的深情嗎?歸納一下貫穿全文的那條感情線索。
2、讀了這篇文章后,你從作者身上感受到什么?
三、歸納小結
1、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這篇文章的中心。
2、課文在詳略安排、表達方式上各體現(xiàn)了什么特點?
作者說:“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庇腥苏J為作者這樣說有些狂妄,有人認為這是作者自信的表現(xiàn),還有人認為這反映了作者入學之初的幼稚無知,你怎么看?寫出你的看法。
板書設計:
十三歲的際遇
田曉菲
按時間順序來寫,
感情線索:對北大的驚奇、喜悅與感動之情
七歲時的夢想
十歲時的信心
十三歲時的際遇
十六歲時的回顧
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寫去寫北大的?
北大的圖書館:(因為是知識的象征)
北大的人:同學、老師、我(因為是北大的主體)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四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導入: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疏通句篇:《詠雪》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第二課時
復習《詠雪》。
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四人一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復述課文,質疑解惑。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點如何?
明確: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課文。
4、朗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五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有關《世說新語》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二)能力訓練點
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三)德育滲透點
從古人身上學習吸取做人的道理:人應謙虛;與人相處應落落大方,有禮有節(jié),誠實守信。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作者絢麗多彩的文筆,體會其遣詞的雋永。
二、學法引導
學會翻譯古文,變單為雙,聯(lián)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語句通順忠實原意。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借助課文下面的注釋,疏通文意,借鑒現(xiàn)代文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制作投影解決字詞。
2.學生準備抽取三則中一則表演課本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介紹《世說新語》的有關知識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等。
2.示投影讓學生解決字、詞問題,教師點撥分析形象。
3.學生認真預習、疏通文章大意。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準確把握重點字、詞。
2.流利地翻譯全文,達到自動講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體感知
《世說新語》亦稱《世說》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也是同類小說中的代表作。有許多作品,批判黑暗,諷刺奢淫、表彰善良,全書語言精練,善于通過一言、一行來刻畫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雋永,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世說》三則故事,體會作者遣詞造句,塑造人物的獨特語言風格。
(三)教學過程
1.介紹作者劉義慶的有關知識以及《世說新語》這部小說的特色。
2.檢查預習出示字、詞、翻譯,點撥重點詞義。
3.要求學生根據(jù)書后注釋翻譯三則的故事。
4.教師再就每一則中重點的難以翻譯的語句再重點檢查落實到位。
(四)總結、擴展
教師點評翻譯的優(yōu)劣,概括指導古文譯法:變單為雙,聯(lián)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忠實原意。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六
古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而《世說新語》就像無數(shù)寶藏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妒勒f新語》敘事簡明,精煉生動,為小品文之典范,詞匯之豐富,遠遠超過其他筆記小說,對后代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影響。
剛開始讀《世說新語》,總是囫圇吞棗著看,有些字詞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后來,作為“小書蟲”的我被《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發(fā)仔細起來,遇到不懂的詞句也會耐心的查《古漢語詞典》。大部分文言文不僅有趣,而且也帶著許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讓我記憶猶新: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以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為難。王朗卻說:“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呢?”后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說:“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為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么可以因為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yōu)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實際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送人情。一旦與自己的利益發(fā)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極端自私、背信棄義的真面孔。而華歆則一諾千金,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要遵守。我們應該向華歆學習,守信用、講道義,像王朗那樣的德行,是應該被人們所鄙棄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七
學習目標:
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2-3段。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口技》。(板題:口技)
(過渡語)我們將如何學習這課文呢?請看:
二、顯示學習目標:
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1段。
(過渡語)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成學習目標呢?好,下面開展自學競賽。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一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先學。
1、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準備譯講課文第2-3段。請看:
2、投影出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并對照課下注釋練習翻譯,10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譯講方法:先讀一句原文,再解釋重點詞,最后連起來翻譯整個句子。
3、學生自學,準備譯講;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過渡語)下面,請大家對照譯講方法譯講課文2-3段。
2、指名譯講:后進生先譯講,發(fā)現(xiàn)錯誤,請其他同學幫助更正;如還不對,老師更正,并分類板書學生譯講錯的詞語。
3、質疑問難。
(1)過渡語: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鼓勵不懂的同學舉手提出疑問,大家給予幫助。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二讀課文,背誦2-3段)。
(一)先學。
1、師: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正確譯講了,下面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誦課文第2-3段。
2、學生自背,發(fā)現(xiàn)不熟的地方,反復讀,準備抽背。
(二)后教。
1、學生齊背第2-3段。
2、互背。
3、指名背。
五、當堂訓練:
完成課后的習題。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八
1.理解文章敘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學習小說通過語言行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4、體會作者熱愛農(nóng)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分析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2)分析雙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教學時間
二課時
預習內容
1、解決生字生詞
2、自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jié)。
3、搜集與社戲內容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童年的生活是天真爛漫、多姿多彩的。提起童年,我們總會有無盡的回憶和向往。文學巨匠魯迅先生不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充滿懷戀,對他在農(nóng)村的一段生活也記憶猶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社戲》這篇小說,相信你對文中的樂趣也會感同身受。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歸省
行家
憚
絮叨
怠慢
鳧水
家眷
皎潔
攛攝
鳧水
潺
歌吹
蘊藻
楫
漂渺
糾葛
三、整體感悟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1.快速默讀課文,理清小說脈絡,把握小說內容。
2.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情節(jié),畫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語句,并大聲朗讀。
提示:
小說描寫我幼時的一段鄉(xiāng)間生活,主要刻畫了一群農(nóng)家少年的形象,表現(xiàn)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小說由看戲前、看戲中、看戲后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第13節(jié))寫平橋村隨母親歸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和參與人物。
第二部分(第4-30節(jié))寫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第一層(第49節(jié))寫看社戲前的波折。
第二層(第1013節(jié))寫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三層(第14-zi節(jié))寫在趙莊看社戲。
第三部分(第五節(jié)到完)寫看社戲后的余波。
四、分析研討: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為什么?
教師小結:
本文作者圍繞看社戲,濃墨重彩地鋪寫看社戲前的波折,去看戲途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學生初讀課文,感受夏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感情朗讀,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教學重點:感受夏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這一單元中,作者帶我們走進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濟南的冬天》還有《三峽》。三峽是是怎樣描寫夏水的……突出了夏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關于寫夏的文章,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著梁衡走進《夏》,去感受夏的獨特魅力!
二、檢查預習: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放聲讀課文。
師:讀課文,讀出輕重緩急,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F(xiàn)在聽老師范讀第一二自然段。鼓勵三位同學讀余下的三段。
1、文中有許多精彩的畫面,假如你是一名攝影師,你想拍下夏天哪些精彩的瞬間?
明確:萬物勃發(fā)、蟬兒長鳴、太陽烘烤、麥浪翻滾、熱風浮動、農(nóng)民辛勤勞作
2、這些畫面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夏天?明確:夏季熱烈、緊張、急促
3、文中哪一段是寫夏的熱烈?明確:2、3段
4、寫夏的熱烈,文中用了一個生動的詞來表現(xiàn),這個詞是什么?
5、把夏天比喻成“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這是一個比喻性的說法,意思是夏天的特征已非常鮮明。)從哪些語句中我們能夠看到夏的沸騰?找同學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
明確:萬物勃發(fā)、蟬兒長鳴、太陽烘烤、麥浪翻滾、熱風浮動
明確:歌頌勞動,贊美辛勤的勞動者。
四、探究品味,揣摩語言。
文中贊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這篇文章在語言上也很美:傳神的動詞、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句子富有表現(xiàn)力你認為哪個詞用得好、用得傳神?用筆圈畫起來,并作評點。這個問題有點難度老師老師給范例:
修辭方法的運用:
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fā)出旺盛的活力。
一個“舉”字,又讓我們感到了高粱、玉米搖頭晃腦的歡悅;一個“匍匐”,我們同樣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動,蜿蜒蛇行。
動詞運用:
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色的大地,麥波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照射托)
烘烤能使人感到太陽的溫度特別高,照射不能表現(xiàn)溫度高。涌,是指水或云氣冒出來,這里描寫出來田野里麥浪翻滾的一種動態(tài)情景。
五、學以致用:
仿寫: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六、總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感悟,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美無處不在!
七、作業(yè):描繪自己心中喜歡的季節(jié)!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十
1快速閱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愛勞動的作風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教學設計
導入
整體感知
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快速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魯濱孫在荒島的思考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
2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什么?
3這幾個階段的前后聯(lián)系是什么?
4簡要概括文中蘊含的道理。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參與
教師小結
一個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觀絕望,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魯濱孫在逆境中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研讀探究
教師導學:魯濱孫是怎樣的一個人?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體會他的心理變化過程。
思考題:
1身陷絕境的魯濱孫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樣看待魯濱孫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學生朗讀第1~3段,體會魯濱孫的心理變化
學生朗讀4~9段,考慮魯濱孫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學生朗讀10~12段,魯濱孫怎樣進一步調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態(tài)?
學生討論,教師參與
教師小結
人沒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魯濱孫說服自己要頑強地活下去,這需要很的的勇氣,他是一個非常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人。
體驗反思
教師小結
生活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確辨證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養(yǎng)一種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布置作業(yè)
1積累字詞
2假如你像魯濱孫一樣被棄荒島,你會怎樣想?將怎樣做?發(fā)揮想象,寫一篇短文。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的
1、體驗、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音樂,了解音樂風格。
3、學會附點、前十六、后十六等節(jié)奏型。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作者、圖片及相關背景資料。課時安排:1至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五十六)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壯族、滿族、瑤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畬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鮮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維吾爾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
2、你們能舉出所熟悉的其他歌頌祖國的歌曲嗎?(我的中國心、中國人等)
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起來學習一首新歌《愛我中華》。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2、作品簡介:是90年代初著名詞作家喬羽和著名作曲家徐沛東,為在廣西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運動會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而創(chuàng)作的主題曲。這首歌先后由韋唯和宋祖英演唱,傳遍大江南北。它的深刻寓意,已經(jīng)超越了會歌,成為一首歌頌民族團結、少數(shù)民族聚會的必唱曲目。這首歌可以是獨唱,也非常適合領唱加合唱或齊唱。詞作者簡介:
【喬羽】我國著名的老一代詞作家、劇作家、音樂文學理論家,山東濟寧人。喬羽在電影、電視、歌劇、歌曲等領域都有突出的成就。代表作有:歌劇劇本《花開滿山頭》、《果園姐妹》,電影文學劇本《紅孩子》(合作)、《劉三姐》,話劇劇本《楊開慧》(合作)等。歌詞作品有《我的祖國》、《祖國頌》、《讓我們蕩起雙漿》、《思念》、《難忘今宵》和《愛我中華》等。
曲作者簡介:
【徐沛東】1954年生,遼寧大連人。我國著名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曲《我熱戀的故鄉(xiāng)》、《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亞洲雄風》、《愛我中華》等;電視連續(xù)劇音樂《籬笆》、《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和《和平年代》等。
徐沛東是大陸流行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西北風”的代表作家,為大陸流行音樂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語言特點。歡快活潑,興高采烈的情緒唱出主題——愛我中華。第二樂段3.1210︱2217675.曲調高昂。表現(xiàn)人們以實際行動建設自己國家的決心。第二樂句表現(xiàn)內容和歌詞擴充了3小節(jié)。最后一小節(jié)精練堅定,使全曲以肯定語氣結束,表現(xiàn)出愛我中華的決心不動搖。
4、跟老師或伴奏音樂學唱歌曲,強調用歡快跳躍、富有朝氣的歌聲演唱歌曲。
5、節(jié)奏練習2/4
①×××︱×××︱××××︱×0‖
②×××︱×××︱×.×︱×0‖
③×××︱×××︱××××︱×0‖
④×××︱×××︱××××︱×0‖
6、播放伴奏音樂,學生歌唱《愛我中華》
教師總結:
總結這節(jié)課學到的內容。我們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個民族的發(fā)展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命運,我們更應該團結起來。大到我們的國家,小到我們的班級體,我們都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十二
1、了解斑羚在危急關頭的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2、體會本文詳略得當?shù)臄⑹雠c具體生動的描寫。
3、理解人類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處的重要性。
〖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描寫了動物世界極其悲壯的一幕,故事驚險,扣人心弦。文章通過描繪一群斑羚飛渡懸崖的場面,熱情贊揚了它們可貴的種族精神和整體精神。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不必深敲細推,逐句講解。宜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個故事講清楚,如何細致描繪飛渡場面??梢龑W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種觀點,并注意指導學生積累字詞知識。
[教學課型及課時]
自讀課
.一課時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教師范讀——掃清文字障礙——學生誦讀——教師、學生質疑釋疑——學生感悟。
(解說:詩歌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本課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提出疑問。質疑可能會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詞上的,或是詩句上的,或是關于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方面的,均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提出來的疑問,教師不必一一作答,先發(fā)動全班同學來討論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存疑,或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外作深入探討。然后讓同學說說或寫一點各自感悟到的東西。)
媒體設計
1.多媒體:選取材料制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3.投影卡片:介紹作者及其詩意的卡片各1張,共五張。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課文
找一名學生生動地復述《斑羚飛渡》這個故事。
復述指導:復述是口頭表達的基本功,進行此類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閱讀課文時,把難記的內容和其他一些難記的詞語畫出來,強化記憶,就可以少花時間,又能復述清楚。復述時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之處。教師注意引導。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文中的這些斑羚沒有姓名,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樣說清楚的?
明確:作者注意分類起了名目,又給個體起了名目,有了這些名目,就便于敘述了。分類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輕斑羚""小斑羚"等,個體的名目有"鐮刀頭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這些名目,故事才敘述得清清楚楚。這一點看似小事,其實在寫作上很重要。
2.在這群斑羚中,你對哪只斑羚的印象最為深刻?為什么?
明確:(學生自主探究、討論并自由發(fā)言)鐮刀頭羊,因為它成功地指導了這次飛渡。
3.鐮刀頭羊是怎樣指導這次飛渡的?
明確:(逐步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閱讀后回答)
可采用范讀或指名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和思想感情。
4.鐮刀頭羊“悲哀地學了數(shù)聲”,如何理解此時頭羊的心理?
在危難時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視著這只頭羊,而頭羊沿著懸崖巡視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絕路,而后面又有狩獵隊的追擊。頭羊一時想不出拯救這群斑羚的辦法,只好仰望蒼穹,悲鳴數(shù)聲,表現(xiàn)了內心的絕望。
5.頭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的行列,后來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隊伍里了?
明確:斑羚群分為兩撥之后,頭羊發(fā)現(xiàn)老年斑羚那拔少十來只,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須使兩撥斑羚數(shù)量一致,于是頭羊從年輕的行列走出,歸入年老的隊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隨著歸入年老的隊伍中,然而,選擇老年斑羚那撥,即是選擇了死亡,因此頭羊“悲愴地輕咩了一聲”,表達了它沉重而悲壯的心情。
6.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飛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充滿感情的給大家描述一下。
明確:(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種觀點)斑翔飛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吧綕旧峡眨湍堑啦屎缙叫校芷鹆俗鶚?,那是一座用死亡橋墩架設起來的橋。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沒有一只老斑羚為自己調換位置,它們心甘情愿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通一條生存的道路。“坦然面對死亡,為的是群體的衍生,這是一種至高至上的境界。井然的秩序,坦然無私的等待,更令人嘆息不已,肅然起敬?!拔覜]有想到……”這的確是始料不及的,不能不令我們這些萬物靈長的人類感嘆不已,贊嘆不已。從“竟然”“從容”“心甘情愿”等詞語中,我們不難發(fā)出作者濃郁的溢美敬重的情感的流露。
7.鐮刀頭羊的結局如何?你對鐮刀頭羊的態(tài)度是怎么樣的?是褒還是貶?請把你的真知灼見說給大家聽一聽。
明確:(學生閱讀后回答)
8.找出文中有關彩虹描寫的句子,閱讀體味:課文中多次寫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明確:(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是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xiàn),二是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三是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結合上下文語境細心推敲體會,不難發(fā)現(xiàn)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種神秘色彩,并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頭羊之所以想出飛渡的辦法,或許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啟示;二是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三是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9.在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迫切學習的金子般的東西呢?(目的在于組織討論文章的主題)
明確:(學生討論、探究,教師適時引導)面對種群的滅絕,這群進退維谷的斑羚為了種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它們的智慧、才能,膽識,特別是從容鎮(zhèn)定,舍已為人的情操,可貴的整體精神,為自己、也為人類唱響了一曲悲壯的生命贊歌,放射燦爛無比的人生光彩。
10.結合你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談談你學習完本文后的感悟。
明確:(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把握文章的技巧,學會運用,同時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作文思維能力,即選擇生活中的題材,表達某一個道理或某一種感情。教師講一個感人流淚的故事結束全文)
[布置作業(yè)]
(打出投影片)課下把你的感悟整理一下,寫下來,字數(shù)300字左右,然后同學們自由交流,看誰寫得好。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十三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課型新授2課時一、自主學習,挑戰(zhàn)文本
1、課前3分鐘演講
2、課前起跑線--字詞檢測
解釋“俄而、欣然、擬、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顧”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3、出示學習目標
a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b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c學習古人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高雅、尊重他人的美德。
d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生長在北國的你們,喜歡雪嗎?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同學發(fā)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與古人一比高低。(板書課題)
二、檢測預習
1、介紹劉義慶和《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學生讀書下注解,教師強調重點并補充。)
三、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1、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讀。指讀,齊讀。
2、疏通文意:對照注釋,學生疏通文意,圈點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并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四:質疑解惑,解讀文本--合作使人快樂,探究使人聰明。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融洽、歡欣、輕松)
b.“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各有千秋,前者形似,后者有深刻的意蘊。)(板書)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
(學生討論分析后,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可讓學生拓展思維。)
五、小結
六、作業(yè)
學生背誦課文,熟記重點詞義。
七、板書
詠雪
雪: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
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蘊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自由發(fā)言)今天我們學習《陳太丘與友期》,元方會教我們做一個誠信守禮的人。(板書課題)
二、檢測預習
1、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讀。指讀,齊讀。
三、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2、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圈點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如重點詞語:“委、去、引、舍、顧、乃至、期行”等,在班級討論解決。
四:質疑解惑,解讀文本--合作使人快樂,探究使人聰明。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您。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無信、無禮)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d.元方性格特點如何?(有良好的家教,懂禮識義,直率外露。)
五、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我們做一個高尚的人,誠信相伴一生。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同桌互譯文章,注意重點詞語的考察。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友無信無禮
元方懂禮識義
七、教后小結
軹城實驗中學新語文“三段式”課堂教學案
課題《世說新語》兩則備課時間12月14日
課型新授2課時主備人盧春蘭
一、自主學習,挑戰(zhàn)文本
1、課前3分鐘演講
2、課前起跑線--字詞檢測
解釋“俄而、欣然、擬、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顧”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3、出示學習目標
a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b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c學習古人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高雅、尊重他人的美德。
d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生長在北國的你們,喜歡雪嗎?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同學發(fā)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與古人一比高低。(板書課題)
二、檢測預習
1、介紹劉義慶和《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學生讀書下注解,教師強調重點并補充。)
三、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1、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讀。指讀,齊讀。
2、疏通文意:對照注釋,學生疏通文意,圈點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并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四:質疑解惑,解讀文本--合作使人快樂,探究使人聰明。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融洽、歡欣、輕松)
b.“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各有千秋,前者形似,后者有深刻的意蘊。)(板書)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
(學生討論分析后,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可讓學生拓展思維。)
五、小結
六、作業(yè)
學生背誦課文,熟記重點詞義。
七、板書
詠雪
雪: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
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蘊
第二課時
二、導入
同學們,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自由發(fā)言)今天我們學習《陳太丘與友期》,元方會教我們做一個誠信守禮的人。(板書課題)
二、檢測預習
1、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讀。指讀,齊讀。
三、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2、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圈點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如重點詞語:“委、去、引、舍、顧、乃至、期行”等,在班級討論解決。
四:質疑解惑,解讀文本--合作使人快樂,探究使人聰明。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您。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無信、無禮)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d.元方性格特點如何?(有良好的家教,懂禮識義,直率外露。)
五、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我們做一個高尚的人,誠信相伴一生。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同桌互譯文章,注意重點詞語的考察。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友無信無禮
元方懂禮識義
七、教后小結
盧春蘭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篇十四
昨天利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上完了《世說新語》中的兩篇短文,上完后有了一點感想:
首先是對于學生們的,學生們喜歡游戲,喜歡將知識放在游戲中學習,在課堂上,如果讓學生們玩游戲,學生們就會來勁,而一旦游戲沒有了,學生們的熱情就退下去了,因此如何讓學生的熱情之火越燒越旺,使學生們的學習激情被充分的調動起來,這是我要考慮的事情。但是不要只讓學生們關注游戲,而沒有在游戲中忽視學習,甚至忘了學習。例如在《詠雪》一文中,我選取了三句話,“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未若柳絮因風起”讓學生們激情表演,同學們在對課文的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將這三句詩演繹的淋漓盡致,也感受到了詩中的意境,從而在比照中得到了學習與領會,還有就是《陳太丘與友期》一文中,也是在學生們對于課文進行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們進行討論,討論誠信的問題,并舉例說明誠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結論,“擁有誠信就會擁有一切,而失去誠信就會失去一切”在活動中并且組織學生進行搶答,對于文言詞語也掌握的很好,當然要想讓學生們記憶深刻還得需要平時的練習,否則課堂的效果維持的并不持久。
其次是對于自己的提升,學生們喜歡什么,自己就得準備什么,上什么東西,學生們想聽到什么東西,事先還是要多去考慮的,否則學生們不愿意聽,上課不來激情,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不到什么東西,就會浪費一節(jié)課,因此在上課的前幾天我就開始琢磨這個課該怎么去上,免得亂手亂腳的,并且效果一定不好。例如這個《世說新語》還沒講完,我又在琢磨《皇帝的新裝》該怎么上了,是讓學生們自己講,還是自己演,要怎么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獲,第一節(jié)課讓學生們自己分角色朗誦,在第二節(jié)課讓學生們進行辯論。
看過”世說新語兩則教學反思“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