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僅是教師備課的工具,也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教案的編寫需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這些范文中的教案設計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個性發(fā)展。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一
一、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小說三要素
2)掌握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3)了解祥林嫂的悲劇及認識《祝?!返纳羁绦?BR> 2、過程與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及教師點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祥林嫂的悲劇認識到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罪惡,并體會到思想對行為的
巨大決定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2)培養(yǎng)學生的悲憫情懷
3)認識到“集體無意識”的可怕
二、教學內(nèi)容分析
三、教學對象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說概念:小說是通過典型的環(huán)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反映社會生活為目的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三要素: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情節(jié)、人物
二、鑒賞“祥林嫂”:
1、生自讀課文
2、分小組概括“祥林嫂的那些事兒”(板書:情節(jié)梳理)
新婚不久成寡婦
被賣改嫁進深山
夫死子亡回魯鎮(zhèn)
做工被逐成乞丐
除夕祝福聲中死
問:你對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有何看法?
生1:老師,她命不好。沒得說了,那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給她碰上了。
還是愿意聽她再說一次阿毛的故事。
生4:我覺得她還有點不夠堅強。(全班愕然)
問:同學們都覺得祥林嫂很悲慘,有的人同情她,也有的同學很勇敢地說不可憐她。那么魯鎮(zhèn)的人對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持什么看法呢?(引導學生找出魯四老爺、柳媽、我等人對祥林嫂之死的態(tài)度)
明確:魯鎮(zhèn)的人們覺得祥林嫂是不祥之人,死有余辜。
3、分小組討論“祥林嫂的愛與怕”(板書:人物分析)
明確:
愛:愛勞動,愛兒子,愛生活(普通而平凡的愿望)
怕:不讓參與祝?!荒茏饕粋€平等的奴仆
死后鋸為兩半——死而不能作一個完整的鬼魂
結(jié)論:進不得,退不得,進退不得;生亦難,死亦難,生死兩難。
4、抽絲剝繭式追問“祥林嫂之死”(板書:寫作目的)
文中說,祥林嫂怎么死的?——還不是窮死的。
祥林嫂為什么窮?——被炒魷魚(插入:臨死前肖像描寫)
為什么被炒魷魚——干活越來越不靈活
為什么干活越來越不靈活——捐門檻后仍無祝福權(quán)利(插入第二次肖像描寫)
為什么捐門檻——嫁了兩次
為什么嫁兩次——婆家賣她賺錢
婆家為什么賣她——她丈夫已死(插入第一次到魯鎮(zhèn)的肖像描寫)
原因分析:
丈夫已死——必須從一而終(節(jié))
婆家賣她——出嫁從夫,父叫子忘子不得不亡(孝)
明確:貞節(jié)、孝道,這就是封建禮教。死后靈魂鋸為兩半,這是封建迷信思想。真是在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雙重壓迫下,祥林嫂的精神崩潰了,迎接她的只有死路一條。
問:剛才有同學說,祥林嫂不夠堅強,她有沒有向命運抗爭呢?
同學很快找出論據(jù):有,而且抗爭過很多次。
抗爭改嫁,出逃到魯鎮(zhèn)
出逃被捉,婚禮撞破頭
渴求平等,攢錢捐門檻
同學都笑了:會!
穿越時空:假如祥林嫂活在21世紀,也是剛死了丈夫,你想她的生活會怎樣?
有味呢。
問:同學們,有沒有這種可能?
生:有!
問:同學們會不會認為她不吉祥不吉利,排斥她,因為她再婚了?
生(笑):這有什么?,F(xiàn)在我們社會再婚的多了去了。
問:為什么同學們不會歧視祥林嫂呢?
生:因為我們思想不同了!沒有封建禮教思想了嘛。
明確:時代不同,祥林嫂的生活就不同。祥林嫂的悲劇不是性格悲劇,而是社會悲劇,換了誰,在那個時代,都必死無疑。說白了,祥林嫂是被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殺死了。
在對比中,我們也可以深刻體會到思想對行為的決定作用!所以希望同學們在高中這個重要階段,一定要形成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
悲憫情懷:
在上一節(jié)課,李海霞同學勇敢地提出了她認為祥林嫂悲慘,但是她不同情祥林嫂的看法。但是,希望賞析到這里的時候,我希望她能改變一下看法。沒錯,從感性上來說,當祥林嫂反反復復說阿毛的故事的時候,我們的心是會一次又一次地麻木,直至厭煩。幸好我們是人,除了感性,還有理性,我們知道,這不是祥林嫂的錯,所以如果祥林嫂再說一遍阿毛的故事的時候,雖然我們內(nèi)心很排斥,我還是希望你們能耐心再聽一次!就如那個用微笑挽救跳崖之人的老人,一個微笑足以挽救一個人,一個冷笑也足以殺死一個人。
補充故事:請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悲天憫人的人!
我希望同學們首先是一個人,一個具有悲憫情懷的人!
5、拓展:集體無意識
問:祥林嫂被殺不是最可怕的(生都驚訝了),可怕的是她被殺而不自知。哪里可以看出來?明確:捐門檻不得而哭。
問:有人說,柳媽很壞,因為她嚇祥林嫂,她壞嗎?
明確:好心辦壞事!可怕的是殺人而不知。
這就叫集體無意識!殺人的人(魯四老爺、柳媽、我及魯鎮(zhèn)的人)殺人而不自知,被殺的人(祥林嫂)被殺而不自覺!這才是真正可悲而可怕的地方!
所以身體的痛苦容易解決,思想的麻木難以根除!這也是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原因——努力改造國民思想。
三、其他人物賞析
魯四老爺:封建禮教的維護者
柳媽:封建思想的毒害著
我:線索人物,新舊思想結(jié)合
四、明明全文都講祥林嫂,為什么題目卻叫“祝福”?
明確:更具反諷意味。
五、方法歸納:
1.梳理情節(jié)
2.分析人物(正面、側(cè)面)
3.探討主題(人物、結(jié)尾)
教學后記:
剛開始,學生都覺得這篇小說難懂,悶,沒意思。但是經(jīng)過我的問題設計,發(fā)現(xiàn)學生逐漸融進去了,而且慢慢地也理解了小說的寫作意圖并且真的能夠走進祥林嫂的內(nèi)心了,到最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都覺得魯迅先生寫得真好!連那個開頭認為祥林嫂很嘮叨很煩的同學都主動跑過來找我說:“老師,我現(xiàn)在不會覺得她煩了,這,真的不是她的錯。”我覺得很欣慰。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二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zhì)。
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體會并理解本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一、本文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內(nèi)容豐富深刻,在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點,留下一些空白讓學生課后自己研讀。
二、方法上采取老師指導下的學生研讀,讀、思、議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學生鉆研教材。
三、本文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以分析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為主,第二課時以分析社會環(huán)境為主,并通過課堂討論小結(jié)全文。
教學要點:小說結(jié)構(gòu)特點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郁達夫曾說過:“沒有偉大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在我們中國,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無數(shù)的偉大人物,其中包括魯迅。(投影——魯迅)
我們在初中曾經(jīng)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孔已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已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開始學習魯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說《祝福》,這篇小說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說后來被改編成電影或多種話劇。它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魅力呢,請看課文。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劇。
明確:最簡潔可用四個動詞來概括:“問—抓—撞—捐”。但是電影《祝?!穮s把“逃”放在開頭,請大家比較小說把“問”放在開頭有什么區(qū)別?(“問”: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渲染氣氛。“逃”:增加視覺效果,如果把“問”放在電影里,難免沉悶。)
討論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模樣周正——“年紀二十六七”,臉色雖然“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兒“周正”,“手腳壯大”,“順著眼”,“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
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對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衛(wèi)”,舊社會一個女子姓什么,是無關緊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記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這“名字”,說明她社會地位極其低下。
第二次婚姻——百分之百的包辦、不折不扣的欺騙、地地道道的買賣、野蠻粗暴的強迫,是浸透了勞動婦女血和淚的封建婚姻。
明確:是一血淋淋的慘劇、亂七八糟的鬧劇、反抗失敗的悲劇。
失去了丈夫、孩子、勞動力、理智、紅色、笑容、信任、鎮(zhèn)上人的同情,她的精神一步步崩潰。
失魂落魄、淪為乞丐
“祥林嫂,你實在不合算?!绷鴭屧幟氐恼f?!霸僖粡姡蛘哒鎸嵭宰惨粋€死,就好了?,F(xiàn)在呢,你和你的第二個男人過活不到兩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了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我想,這真是……?!?BR> ……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當。你到土地廟里去捐一條門檻,當作你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的?”祥林嫂為什么要問這樣一個問題?
從魯四老爺家趕出來之后,祥林嫂陷入了徹底的困境,顯然是無法再活下去了。這是,她體力雖已不支,但腦子還是能思考的。面對死亡,面對死后酷刑的恐懼,她回首一生悲苦的經(jīng)歷,終于不能接受這“有罪”的宣判了。她想到,鬼神不是以公正、慈悲為懷的嗎?為什么對自己是那樣不公,那樣的殘忍無情呢?她從自己切身的痛苦經(jīng)歷中,引申出對鬼神世界的“疑惑”了。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三
1、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祥林嫂對命運的抗爭和無法擺脫的禮教枷鎖。
封建禮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殘祥林嫂的肉體和心靈的。
1、 導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開篇所說的話。
問題: 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不幸的人——第一印象;
老師:還有嗎?
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喪夫][——被認為不祥之兆
改嫁——被人看不起 喪子——失去親情的依靠
被逐出魯家,淪為乞丐,除夕夜死祝福里。
沒有人關心她??
(1)第一次喪夫來魯鎮(zhèn):勤勞 工資被婆婆拿去, 被抓回去強迫改嫁,
(2)第二次喪夫:勤勞 養(yǎng)育兒子 兒子死了,被趕出屋
(3)失獨后來魯鎮(zhèn):捐門檻,精神救贖 被視為不潔,不準祭祀,被趕出魯家,淪為乞丐
(4)面對別人的嘲笑,她無言抗議 更加孤獨 4.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
丁玲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許壽裳說《祝福》的主題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BR> 祥林嫂身邊的人——魯四老爺、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媽、衛(wèi)婆子
(1) 封建禮教:失節(jié)者大、從一而終思想,使其處處受到鄙視;
(2) 封建迷信:摧殘她的精神(死后被鋸開來);
(3) 封建家長制:婆婆領走工錢并被抓回去;孩子大伯來收房,沒有了去處;
(4) 封建地主階級:經(jīng)濟上盤剝、精神上毒害。
明確:封建禮教、神權(quán)迷信使得祥林嫂尊嚴被踐踏、被愚弄 最終摧毀她的精神和肉體。
5.總結(jié): 祥林嫂是一個不幸的人,是一個深受封建禮教壓榨迫害的人,又是一個一直努力抗爭命運的人,她善良、樸實、淳厚,想用誠實勤懇的勞動換取作為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證。
6.拓展思考:祥林嫂又沒有反抗封建禮教呢?
明確:祥林嫂的反抗,并沒有涉及到封建禮教本身。她受盡封建禮教與迷信的迫害,卻又自覺不自覺地去維護封建禮教與迷信;她一生順從封建禮教,到頭來卻被封建禮教活活吞噬,這更能揭露封建禮教道德極端虛偽、極極端殘酷的本質(zhì)。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四
(一)、知識教育點
1、了解小說三要素及小說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2、了解小說中人物描寫的幾種方式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jié)的能力
2、著重體會魯迅小說中“我”的感情及作用
(三)、德育滲透點
要注意領悟魯迅先生冷峻的敘述之中所蘊涵的強烈的愛憎之情
著重認識環(huán)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lián)系
2課時
1、第一課時,讓學生理清小說結(jié)構(gòu),畫出集中描寫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復誦讀,體味這些看似冷峻的描寫中所蘊涵的深情。
2、第二課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結(jié)合環(huán)境描寫,分析任務形象,把握小說主題。
教學內(nèi)容和過程
一、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導入新課——回憶魯迅先生的作品
關于《吶喊》和《彷徨》
2、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分析結(jié)構(gòu)特點
(1)序幕寫祝福景象
結(jié)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
發(fā)展祥林嫂初賣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
尾聲再寫祝福景象
3、請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變化,并深入挖掘其社會根源。
初到魯鎮(zhèn),情形如何?
再到魯鎮(zhèn),情況怎樣?
臨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4、請學生依據(jù)以上分析討論,概述“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的深刻含義。
善良能干——包辦婚姻——被賣——再嫁——社會的根源
二、總結(jié)與引申
祥林嫂被逼著一步步走向死亡,與哪些人有關?究竟誰是真正的劊子手?
三、作業(yè)布置
思考:究竟誰是殺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劊子手?
四、板書設計
情節(jié)特點:倒敘
人物命運:祥林嫂善良能干,卻一步步被逼向死亡。
教學內(nèi)容和過程
一、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導入新課
引入魯迅取名《彷徨》的原因
2、認真研讀故事的結(jié)局,分角色朗讀對話,找出議論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
善良,同情,本想安慰,但卻最終傷害——自責和自我解剖——憤激
3、有人說,祥林嫂之死,魯四叔是首惡,衛(wèi)老婆子和柳媽是幫兇,你怎樣看?
分小組討論,然后選擇發(fā)言。
4、師生共同研讀文中深刻的語句,加深文意的理解。
二、總結(jié)與引申
1、封建壓迫的體現(xiàn)(四權(quán))
2、對比電影和小說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區(qū)別
三、作業(yè)布置
閱讀魯迅小說《離婚》,注意比較愛姑和祥林嫂的命運,看看有何深刻含義?
四、板書設計
祥林嫂之死
根源:封建倫理制度,舊的文化觀念。
解救辦法:摧毀舊制度,否定舊文化。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五
《祝?!愤@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魯迅《祝福》的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希望能提高學生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化精神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認識祥林嫂的悲劇形象,探究作品的主題。
文本比較長,給學生閱讀分析帶來一定困難。
教學過程
導入語:現(xiàn)代作家丁玲說:“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里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蹦敲矗榱稚槭裁捶撬啦豢赡?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深入探討祥林嫂的悲劇根源和本文的主題。
2.圍繞主問題,設計幾個小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3.學生思考,討論。
4.學生發(fā)表討論的結(jié)果,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師中肯評價,引導發(fā)言。
外因:
魯四老爺四嬸剝削者政權(quán)剝削、鄙視祥林嫂
魯鎮(zhèn)人魯四老爺家短工等普通群眾夫權(quán)鄙視、奚落、嘲笑祥林嫂
柳媽神權(quán)給祥林嫂沉重的精神負擔
內(nèi)因:祥林嫂
1)祥林嫂鬧得越出格,說明封建思想對她毒害越深,她追求貞節(jié)的好女人形象;
但封建制度卻使她被逼再嫁,使她不能維護好女人形象;
這對矛盾,使她產(chǎn)生強烈的負罪感,給她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使她欲生不能。
2)死后被分尸等鬼神迷信思想又使她產(chǎn)生強烈的恐懼感,使她欲死不敢。
這是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內(nèi)因。
結(jié)論:祥林嫂是被封建禮教迫害致死的!
(給學生時間,概括本文主題,交流,演板)
主題:小說通過祥林嫂的悲慘遭遇,批判封建禮教對婦女的壓迫,揭露中國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zhì)。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引起人們對中國封建社會中下層勞動人民的生存權(quán)利和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
這一主題與魯迅作品一貫的反封建主題是一致的。
課堂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人物形象,探究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根源,分析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題。讓我們對婦女解放這一重大問題進行凝重審視,牽起我們對漫長久遠的女性生存狀態(tài)和生存權(quán)利的遙遠回想。請思考:(出示課后思考題)
課后思考:
1.祥林嫂式悲劇的解救辦法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六
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從而認清舊社會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和壓迫;
:祥林嫂對命運的抗爭和無法擺脫的禮教枷鎖。
封建禮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殘祥林嫂的肉體和心靈的。
1、導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開篇所說的話。
問題: 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不幸的人——第一印象;
老師:還有嗎?
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 喪夫——被認為不祥之兆
? 改嫁——被人看不起 喪子——失去親情的依靠
? 被逐出魯家,淪為乞丐,除夕夜死祝福里。
? 沒有人關心她??
(1)第一次喪夫來魯鎮(zhèn):勤勞 工資被婆婆拿去, 被抓回去強迫改嫁,
(2)第二次喪夫:勤勞 養(yǎng)育兒子 兒子死了,被趕出屋
(3)失獨后來魯鎮(zhèn):捐門檻,精神救贖 被視為不潔,不準祭祀,被趕出魯家,淪為乞丐
(4)面對別人的嘲笑,她無言抗議 更加孤獨
4、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
丁玲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許壽裳說《祝福》的主題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BR> 祥林嫂身邊的人——魯四老爺、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媽、衛(wèi)婆子
(1) 封建禮教:失節(jié)者大、從一而終思想,使其處處受到鄙視;
(2) 封建迷信:摧殘她的精神(死后被鋸開來);
(3) 封建家長制:婆婆領走工錢并被抓回去;孩子大伯來收房,沒有了去處;
(4) 封建地主階級:經(jīng)濟上盤剝、精神上毒害。
明確:封建禮教、神權(quán)迷信使得祥林嫂尊嚴被踐踏、被愚弄 最終摧毀她的精神和肉體。
5、總結(jié): 祥林嫂是一個不幸的人,是一個深受封建禮教壓榨迫害的人,又是一個一直努力抗爭命運的人,她善良、樸實、淳厚,想用誠實勤懇的勞動換取作為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證。
6、拓展思考:祥林嫂又沒有反抗封建禮教呢?
明確:祥林嫂的反抗,并沒有涉及到封建禮教本身。她受盡封建禮教與迷信的迫害,卻又自覺不自覺地去維護封建禮教與迷信;她一生順從封建禮教,到頭來卻被封建禮教活活吞噬,這更能揭露封建禮教道德極端虛偽、極極端殘酷的本質(zhì)。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七
教學目的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zhì)。
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體會并理解本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設想
一、本文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內(nèi)容豐富深刻,在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點,留下一些空白讓學生課后自己研讀。
二、方法上采取老師指導下的學生研讀,讀、思、議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學生鉆研教材。
三、本文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以分析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為主,第二課時以分析社會環(huán)境為主,并通過課堂討論小結(jié)全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小說結(jié)構(gòu)特點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導入課文:
郁達夫曾說過:“沒有偉大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在我們中國,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無數(shù)的偉大人物,其中包括魯迅。(投影——魯迅)
我們在初中曾經(jīng)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孔已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已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開始學習魯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說《祝?!?,這篇小說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說后來被改編成電影或多種話劇。它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魅力呢,請看課文。
二、人物分析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劇。
明確:最簡潔可用四個動詞來概括:“問—抓—撞—捐”。但是電影《祝?!穮s把“逃”放在開頭,請大家比較小說把“問”放在開頭有什么區(qū)別?(“問”: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渲染氣氛。“逃”:增加視覺效果,如果把“問”放在電影里,難免沉悶。)
討論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模樣周正、健壯耐勞
模樣周正——“年紀二十六七”,臉色雖然“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兒“周正”,“手腳壯大”,“順著眼”,“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
被迫改嫁、強烈反抗
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對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衛(wèi)”,舊社會一個女子姓什么,是無關緊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記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這“名字”,說明她社會地位極其低下。
第二次婚姻——百分之百的包辦、不折不扣的欺騙、地地道道的買賣、野蠻粗暴的強迫,是浸透了勞動婦女血和淚的.封建婚姻。
明確:是一血淋淋的慘劇、亂七八糟的鬧劇、反抗失敗的悲劇。
家破人亡、走投無路
失去了丈夫、孩子、勞動力、理智、紅色、笑容、信任、鎮(zhèn)上人的同情,她的精神一步步崩潰。
失魂落魄、淪為乞丐
“祥林嫂,你實在不合算?!绷鴭屧幟氐恼f?!?BR>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八
沁涼如水的夜風如鬼魅一般劃過城市的夜空,悄無聲息,卻驚醒了我沉睡的夢。
迷惑懵懂的心還藏著昨日的憂緒與愁絲。
一團一團,剪不斷,理還亂。
讀完魯迅先生的《祝?!?,我有種壓抑是說不出來的。
在我這個容易多愁善感的年紀,我常常會不由得讀別人的故事哭自己。
擔這次,我卻是壓抑得落不下淚來。
只是,突然好想打開窗,讓呼吸更順暢些。
祥林嫂,這個悲劇的化身,歷盡了塵世間所有的痛苦,帶著滿心的屈辱與傷害,終是離開了我們。
為什么說是“終”?她的死,是偶然中的一個必然。
即便她沒有尋死的意愿,即便她還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還是會被社會中那只無情的,黑暗的手所殺害。
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終是死于何種原因,我只能揣測,她在閉上眼的最后一刻應該是沒有忘記微笑罷。
祥林嫂在生活中受盡苦難,歷盡嘲諷,在封建禮教冷血的獰笑中步履艱難地走著。
這時候,死亡對她來說,已不再是恐懼。
在現(xiàn)實的痛楚里,死對她來說更像是一種解脫。
她死了,我想,她是看到了安琪兒美麗的微笑了。
當歲月的蹉跎將兩鬢白霜吹進她的發(fā),我想,她是看到了解脫的光點……
時光飛轉(zhuǎn),如今已不再是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黑暗社會了。
在當今這個提倡“人人平等”“民主自立”的社會主義下,卻還是“隱藏”著許許多多不同概念的“祥林嫂”。
現(xiàn)在這個提倡“計劃生育”的時代中,我們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
個個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父母無不是“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
然而,在糖罐中長大的我們,卻是有許多悲涼。
不可否認,每個孩子都渴望被關愛,但在被關愛的過程中,卻是既享受又害怕。
我們得到的越多,就害怕得越厲害。
我們怕自己不夠好,給不了、做不到父母所期望的。
我們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真的理解。
我們當然在努力,再努力,努力使自己看不到父母失望的表情。
可,沉浮風景。
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到處可見“沉浮風景”。
有人浮起來,就必有人沉下去;有人在笑,就會有人哭泣。
我們也許真的不是很懼怕失敗,我們只是害怕失去。
失去父母鼓勵的微笑,失去爬起來的信心。
關愛,期望,學業(yè),考試,升學……太多太多,壓迫著我們。
我們都承受著應試教育給我們的.種種壓力。
它束縛著我們,就好比束縛著祥林嫂的封建禮教,讓我們身不由己,讓我們意識到競爭的殘酷——你不去踩別人,就要被人踩。
但同時,我們卻也在擁護著應試制度,認為那是現(xiàn)在最公平的方式,每天每天地用功。
達爾文是對的——“適者生存”。
我們都在盡力讓自己適應,適應充滿壓力的生活,適應殘酷的競爭,適應讓自己更強壯與強大。
這里,我們的悲傷沒有淚。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 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是篇紀實性的文章。
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xiàn)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xiàn)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
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
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
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jīng)》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
文章著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jīng)歷。
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
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
文章主體在于圍繞《山海經(jīng)》,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
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jīng)》。
長媽媽是一位經(jīng)歷蒼桑的人,這里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jié),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
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
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后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說明感情很深。
語言上或敘或議,前后呼應,如3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fā)現(xiàn),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shù)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
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一個人。
雪下起來了。
多么美麗的雪花呀。
在初冬剛來到的時候,雪花就及時地報告了冬天的來臨。
下課的時候,同學們跑到操場上,有的在歡呼,有的在跳躍,有的張開雙手去接那飛舞的雪花。
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蓋上了。
天上,地上,到處是雪。
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樹林。
潔白的雪,我愛你,我愛你的純潔。
你把大地裝飾得一片銀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麗。
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從昏暗的天空中紛紛揚地飄落下來。
霎時間,山川、田野、村莊,全都籠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雪仙子在盡情地揮舞著衣袖;在飄飄灑灑的彈奏中,天、地、河、山,清純潔凈,沒有泥潭。
哇,只見天地間下著細小而密集的雪花,并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好像無數(shù)的仙女向人間播撒花兒,傳達著春天的祝福。
過了半晌,雪慢慢的停了,只見平臺和長廊的欄桿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花盆里花的枝干和葉子上都托著一團團的雪,曬衣架上的雪像一條彎曲的小路,紅瓦屋頂上的雪像一排排鋼琴鍵,一排紅瓦一層雪,排列得那么整齊,令人贊嘆不絕。
馬路邊,白雪給人行道蓋上了白被子,被子上又留下了人們一串串的腳櫻白雪給樹們披上了白披風,使它們變得更加威武了。
驟雪初霽,冬日里的太陽似乎拉近了與人的距離,顯得格外地清晰,格外地耀眼。
但陽光的溫度卻好像被冰雪冷卻過似的,怎么也熱不起來了。
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歡冬天下雪時的壯麗景色。
冬天,大雪紛飛人們好象來到了一個幽雅恬靜的境界,來到了一個晶瑩透剔的童話般的世界。
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給人一種涼瑩瑩的撫慰。
一切都在過濾,一切都在升華,連我的心靈也在凈化,變得純潔而又美好。
黃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絲萬縷的情緒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洶涌,能夠淹沒一切,還有一絲揭開藏頭露尾般的裸露感。
雪花形態(tài)萬千、晶瑩透亮,好象出征的戰(zhàn)士,披著銀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戰(zhàn)帆在遠航…… 雪中的景色壯麗無比,天地之間渾然一色,只能看見一片銀色,好象整個世界都是用銀子來裝飾而成的。
雪后,那綿綿的白雪裝飾著世界,瓊枝玉葉,粉裝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豐年的喜人景象。
我愛白雪,我愛雪景,我更愛冬天。
冬天是心靈的年輪。
冬天,雖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著無可比擬的溫馨和希望。
曾記得,在毛澤東的《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中,提到封建社會的政權(quán)、族權(quán)、夫權(quán)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nóng)民的四大極大的繩索。
而祥林嫂就是被四條繩索活活勒死的一個屈死的冤魂!她悲劇的一生是對罪惡的封建社會制度和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
祥林嫂悲苦的一生,就如魯迅在《燈下漫筆》一文中,概括的中國人民歷史命運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二“欲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祥林嫂第一次到魯家當女工,可以說是“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她在魯四老爺家出的是牛馬力,吃的是殘湯剩飯,工資十分低微,但她卻十分滿足。
不僅賣力干活,而且“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她并不認為魯四老爺家壓迫她,剝削她,反而對魯家還有一種忠實得感激之情。
這就是中國農(nóng)民忠厚善良卻缺乏階級覺悟的悲哀。
然而,連這樣的時代也并不能維持太久,隨之而來的是欲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由于封建的“夫權(quán)”,她被婆婆綁架回去,而且賣給了深山里得賀老劉。
好不容易和賀老劉在一起度過了兩年對她來說已經(jīng)非常幸福得時光。
但很快,賀老劉病死,心愛得兒子阿毛也被狼叼去,大伯趁火打劫,前來收屋,她被封建得“族權(quán)”趕出深山,不得不再度到魯家當傭人。
而因為她的過去經(jīng)歷,在魯四老爺心目中,她以成了“不干凈”,“敗壞風俗”的人,被無情剝奪了參與“祭祀’的權(quán)利。
正當她困惑不解得時候,又受到封建”神權(quán)“的進一步打擊。
做了封建迷信犧牲品得柳媽得一番話,又向祥林嫂心靈深處狠狠得剜了一刀。
當她支取歷來積存的全部錢,指了門檻,她內(nèi)心舒暢,坦然地回來,本以為一切都會好轉(zhuǎn),得到的卻仍是“放著吧,祥林嫂”這樣的拒絕。
祥林嫂已然已經(jīng)受不住這個以外得沉重打擊,她當時就說“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一個善良的靈魂被徹底摧毀,欲做奴隸而不得的祥林嫂,終于一步一步地被推上了死亡的深淵。
而然,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祥林嫂這一連串悲慘的遭遇,而在于她一再地把自己的不幸當成幸福。
這才是祥林嫂不幸中得最大不幸,悲劇中的最大悲劇。
魯迅用這一支飽蘸了滿腔悲憤的筆,入目三分地描寫了祥林嫂悲劇的一生,也深刻揭露了國民的愚昧和當時如鐵屋子般的社會的黑暗。
魯迅爐火純青的藝術(shù)技巧讓我震撼,而他筆下所流淌的那些深沉而激憤的思想,他所流露救國救民的情緒,深深眷戀祖國,卻又憎恨病態(tài)社會現(xiàn)實的情感,更是讓我掩卷沉思,感慨萬千。
是啊,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讀冰心,你可以在昏黃的燈下,捧一杯香茗,細細品讀;讀周作人,你可以靠在床頭,擺一個最舒服的姿勢,饒有興味地翻開;而讀魯迅,你一定要正襟危坐,讓靈魂經(jīng)受那最睿智最深沉的思想的洗禮!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九
“藥”是什么?能治病?救人性命?還是能普度眾生?在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里,魯迅先生依舊用他風格鮮明的辛辣諷刺手法,以筆為刃,直插封建禮教的腐朽,血淋淋地將人性淋漓盡致地剖析。
華大媽包括老栓,以及周圍所有的人,全都對這個“藥”深信不疑。并且這似乎是一個潛規(guī)則,所有的人都覺得這是救命的東西,而也只有“救命的事”才會去找這個“藥”。老栓去拿“藥”的時候,看到三三兩兩的人鬼似的在那里晃,哈,可不就是鬼么,人性愚昧到連鬼都不如,可是,鬼可是又向來比人機靈?!皫а酿z頭”拿到老栓面前的時候,他手抖著不敢拿,雖然他見著那一點紅的時候,也是害怕甚至于有一點懷疑的,但他卻不說,也從來沒有問什么,默默看著,忍受著,為什么?很簡單,大家都這樣,這就是人性。一個如此,兩個都如此,都說中國人的劣根性,其實是事實就要承認,只有敢于直面腐爛的內(nèi)心,才能得到最真實的新生。如果一直逃避,大家都逃避,那得到的只能是華麗外表下厚厚的污泥。至此,我總算理解了魯迅先生為什么會選擇棄醫(yī)從文,因為身體的病,好治,心里的毒,難醫(yī),即便有了健康的身體,也無濟于事?;貋淼臅r候,光輝照到了大道上,照在了金色牌匾上,那幾個字,古_亭口,什么地方?英雄就義之地啊??上⒉恢?,他只滿心歡喜的揣著血饅頭回家。
拿到饅頭的小栓,也似乎被這凝重的氣氛和鄭重的凝視感染,覺得心里很怪,手里捏著的仿佛不是饅頭,而是自己的性命一般。而他確實也猜對了,可是性命卻最終沒有捏在自己手里。在小栓吃藥的時候,店里面的客人討論著阿義,大家眾口一詞,當有人說可憐阿義時,卻都停頓停滯了。在我看來,最可惡的不是作惡,也并非偽善,而是令人絕望的愚昧。愚昧到對自己不辨人鬼,對別人善惡不分。從來不去想一想為什么這么做,為什么沒人說,為什么。如此愚昧。
而結(jié)尾,不出意料地,小栓死了。而且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后華大媽和他們的“救命恩人”阿義——他的奶奶一起上墳。阿義英勇就義,而他的血蘸著饅頭,被小栓吃了,結(jié)果小栓還是死了。兩個墳中間隔著一條路,就意味著清醒與沉睡,永永遠遠不可能有同等的地位。樹上烏鴉冷眼旁觀,安靜詭異,這華大媽似乎卸下了一個“重擔”,如果這樣就得到解脫,那大概大家都會在愚昧冷漠而腐敗的人性當中走向滅亡。但索性,烏鴉最后高高地飛起,向著天空一沖而去,啊,原來世間還是有眼睛在看著,原來至少還有烏鴉——是清醒的。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
一、理解層面
1、祥林嫂年譜(這個問題教簡單,從祥林嫂二十六七歲到死去,書上都涉及。解答這個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疏通文章。)
2、《祥林嫂小傳》(寫作這個題目可以熟悉課文,并且符合后面單元寫作要求,了解傳記的一些寫法。)
二、研究層面
1、祥林嫂死亡方式的探討
a、凍死。她死于下大雪那天的前夜,這天夜里應該特別冷,可能凍死。
b、餓死?!耙粋€破碗,空的”表明祥林嫂得不到同情、討不到食物,可能餓死。
c、病死。她頭發(fā)全白,臉孔削瘦,黃中帶黑,可能身懷重病。
d、自殺。與“我”相遇時她眼睛放光地問我靈魂的有無,可見她早就不想活了。當她無法從我這兒得到答案時,終于萬念俱灰,一死了之。
小結(jié):a、b、c三種可能性較小,畢竟祥林嫂只有四十歲上下。d最有可能,也比較有意義。但是不論是怎么死的,魯迅用“窮死”很妥帖,表明別人對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毫不關心,并且祥林嫂的確已經(jīng)“窮”途末路,只有死路一條?!案F”,更能體現(xiàn)祥林嫂的悲劇性。
2、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安排
a、死了丈夫,逃到魯鎮(zhèn)做工。(春上死了丈夫)
b、被婆婆賣到賀家坳。(新年剛過)
c、阿毛被吃。(春天)
d、死去。(過年時)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一
(1)通讀課文,理清脈絡,理解倒敘手法的作用。
(2)體會環(huán)境描寫、肖像描寫等對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題的作用。
有人說祥林嫂是個沒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著而她在春天里死了兒子,最后她又在春節(jié)的祝福聲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小說《祝福》,看一看魯迅先生是怎樣演繹了這個發(fā)生在春天里的人間慘劇。
先小組談論,后全班交流
情節(jié)內(nèi)容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jié)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敘開端祥林嫂來到魯鎮(zhèn)
發(fā)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
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祝?!返慕Y(jié)構(gòu)是以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為主體安排的。開頭的"序幕",交代了悲劇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接著用倒敘的方法,先寫祥林嫂的悲劇結(jié)局,把祝福景象與祥林嫂的死連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后,對悲劇的主體部分,即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為尾聲,深化故事的主題。
倒敘的作用:造成懸念,引人入勝;造成悲劇氣氛,奠定悲涼基調(diào);突出祥林嫂與魯四老爺?shù)拿軟_突;突出反封建的主題。
(九曲黃河,東流入海,只有具體考察每段河身迂回曲折的流程之后,才能對黃河入海的全程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在閱讀活動中,要把握文章的有機整體,也必須對文章的有機結(jié)構(gòu)作深入剖析,細心發(fā)現(xiàn)各部分之間與整體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才行。在把握了整體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對"精彩片段"或各個部分的思想意義,也才能對"精彩片段"或各個部分在藝術(shù)上作出準確判斷,因為與整體的關系,對整體的作用,是解析評價各個局部的藝術(shù)價值的主要標準。整體感知部分的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對提高鑒賞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專題品析,合作鑒賞
鑒賞角度: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描寫以及其他描寫人物的方法。任選一個角度,可以化大為小深入研究。如"形象"這一角度,可以把視點集中于"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上。
分組討論,確定本組鑒賞專題,合作探究品鑒。15分鐘后小組長將整理有序的發(fā)現(xiàn)和大家交流。交流過程中,本小組的成員可以補充論證,其他小組也可以質(zhì)疑或補充。
1、人物姓名鑒賞
祥林嫂:
(1)、沒有自己的名字,隨從丈夫叫了祥林嫂。說明她沒有人生自主權(quán)。也說明那個社會"男尊女卑"現(xiàn)象的嚴重性。
(2)、祥林嫂"不祥",命運多舛,數(shù)遭閔兇,她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她的悲憫與同情。
魯四老爺:
(1)、他與魯鎮(zhèn)同姓,又被稱為"老爺",說明他是地方權(quán)威人物、最高統(tǒng)治者,掌控魯鎮(zhèn)。他的理學老監(jiān)生的身份,更暗示了魯鎮(zhèn)沉浸在他禮教陰霾的籠罩之中。
(2)、他書房里的對聯(lián)寫作"事理通達心氣平和"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因為他一見祥林嫂就"皺眉"的態(tài)度與他"可惡""不干不凈""謬種"的語言都鮮明地表現(xiàn)出他的事理不"通"更不"達"、他的心氣不"平"、更不"和"。而另一聯(lián)已經(jīng)脫落,說明他的附庸風雅。那脫落的一聯(lián)是"品節(jié)詳明德性堅定",可以暗示他是個不明品節(jié)、無品缺德的人。
魯四老爺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他的嘲諷與憎恨。
柳媽:
(1)、柳,"無心插柳柳成蔭",柳媽對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于她對迷信的執(zhí)著造成的,是因善而害人,她的無知的善良建議,使得祥林嫂最后一個精神堡壘被粉碎。
(2)、柳,生命力及強,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長。暗示封建迷信思想及易生長、傳播、普及,當時的社會迷信面及廣。
柳媽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民眾愚昧無知的批判。
賀老六:
(1)、俗話說"六六大順",而他賀老六是大不順。花錢娶來的是寡婦,婚姻不順;死于傷寒,壽命不順;兒子夭折,家門不順。
(2)、賀,有慶賀、慶祝之意。而賀老六的人生最終一無所有。大伯,即他的長兄,不慈不仁,又收了他"自家的"房子,趕走了祥林嫂。賀老六無喜可賀,有悲可哀。
賀老六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祥林嫂的婆婆:
(1)、衛(wèi)家山人。只衛(wèi)護自己的家,是個專橫貪婪的封建家長。"她應酬從容,說話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賠罪,說她特來叫她的兒媳回家去,因為開春事務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夠",堂而皇之地全部收取了祥林嫂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錢,并且"又取了衣服"。為了獲得更多的彩禮,她又"好打算",把祥林嫂當作奇貨賣給了深山野奧里的賀老六,得了八十千錢。這就是她的從容和能干!
(2)、她沒有具體的名字,說明這種專橫貪婪之徒遠不是個別現(xiàn)象,這種利用宗法家族權(quán)威無所不為的封建家長比比皆是,有一個廣大的群體。
小結(jié):小說《祝福》人物形象的命名有著特別的含義,或寄寓美(祥林嫂、賀老六)的毀滅于其中,或寄寓諷刺(魯四老爺、柳媽)于其里,作者的憐憫與憎惡,無奈與悲憤隱于人物姓名的深處。
2、爆竹聲聲話祝福--環(huán)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zhèn)"祝福"的特定環(huán)境里,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huán)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第一次是描寫鎮(zhèn)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nóng)村的狀況: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nóng)村的統(tǒng)治依舊,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表現(xiàn)出強烈的宗法思想和禮教威迫對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第三次實際結(jié)尾通過"我"的感受來描寫。祥林嫂的慘死與"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吃人本質(zhì)的揭露,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完善。小說始于祝福,終于祝福,中間又再一次寫到魯四老爺家的祝福。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封建禮教正是通過祝福這樣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殘,以致于殺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時又正是魯鎮(zhèn)家家祝福之時。祝福的熱鬧正反襯了祥林嫂臨終的孤寂凄涼。以"祝福為題更能揭露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對勞動婦女的精神摧殘,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3、畫眼睛的藝術(shù)--祥林嫂的肖像描寫
眼睛是心之窗。課文對祥林嫂進行了三次肖像描寫,描寫的重點是眼睛。通過她的眼睛,我們可以知道,她原本是勤勞善良,安分耐勞的,她飽受生活的慘重打擊后,在人們對于她的苦難的鑒賞、恐嚇、威逼之下,精神完全崩潰,極度悲哀與麻木。最后變成"眼睛間或一輪"的"活物",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威迫下,一步步被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4、祥林嫂死亡之迷--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偵破
祥林嫂的婆婆、魯四老爺、賀家大伯、柳媽和魯鎮(zhèn)的人,都有罪責。生活在祥林嫂身邊的人們,誰也無意逼死祥林嫂,但確實是這些人把祥林嫂逼上了絕路。中國人世代奉行"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封建禮教,它毒害了所有的人,而就是這些人,又在不自覺的害別人,他們不約而同得織成了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吞噬著祥林嫂一類善良的、不幸的弱者。丁玲碩果這樣的話:"祥林嫂是非死不幸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里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所以,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就是封建禮教。封建禮教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
(文章的意蘊,是貫注在文章生命機體的精神能量,是作家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對自然獨特的審美發(fā)現(xiàn)和認識,是具有美學價值的思想和智慧的閃光。在教學活動中,怎樣才能深入體會文章中的思想和藝術(shù)個性呢?葉圣陶先生給我們作出了回答。葉老把語文閱讀活動中對課文的鑒賞(審美實踐)比作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得,只要你動起手來,隨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晶瑩的寶石"。這部分的設計在于把課堂真正還個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自己選擇專題,主動去發(fā)現(xiàn),去研究,在自主閱讀與小組合作中不斷生成新發(fā)現(xiàn)與新見解。)
1、經(jīng)典具有永久的可開掘力?!蹲8!分械乃囆g(shù)焦點很多,請同學們"放出眼光"、"運用腦髓"課后自己確立專題去閱讀,去發(fā)現(xiàn),自主研究并寫出閱讀體悟。
2、根據(jù)《祝福》的內(nèi)容,為祥林嫂寫一篇小傳。
(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努力擺脫從眾的思維惰性,啟發(fā)學生"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要站在書本之上,開拓嶄新的個性視角,勤于探索,敏于發(fā)現(xiàn),言人所不能言。這一設計對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大有好處。)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二
名師導航
內(nèi)容感知
《祝?!肥囚斞感≌f集《彷徨》中的第一篇?!白8!笔切≌f的背景,也是小說的情節(jié)線索。祥林嫂的悲劇始終是在魯鎮(zhèn)“祝?!钡男[的爆竹聲中展示出來的。
祥林嫂是一位被禁錮重重、腐朽愚妄的封建思想逼迫致死的勞動婦女。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不僅吞噬了她的肉體,也啃嚙著她的靈魂。她肉體被迫害、遭摧殘的每一步都伴隨著靈魂的痛苦。她是一個不甘忍受壓迫的女人,曾經(jīng)逃脫、抗婚,想用自己的勞動謀生并換取獨立的人格,然而這一切掙扎終歸無用,她還是被吞噬了,肉體和精神都被吞噬了。一個活的、能感知、有血肉的樸實、勤勞、善良、無罪的靈魂的毀滅,顯示了一種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悲劇人生,撼人心靈。
句段剖析
一、疑難妙句
1.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應該稱之曰“四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jiān)生。他比先前并沒有什么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胡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并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
剖析:這幾句話揭示了魯四的身份:“監(jiān)生”在清朝是憑借祖先“功業(yè)”或捐錢取得的,可見魯四并非貨真價實的“科班”出身;“講理學”暗示了人物維護封建道統(tǒng),注重封建禮教的道德觀念;“……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時值辛亥革命,魯四所罵的乃是康有為,其不諳世事變遷和社會進步的落后腐朽性便昭然若揭。這段平實的敘述和簡潔的評論入木三分地刻畫出魯四的形象特征,對其進行了辛辣地嘲諷和鞭撻。
2.我回到四叔的書房里時,瓦楞上已經(jīng)雪白,房里也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lián)已經(jīng)脫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
剖析:這是對魯四書房的描寫,那“脫落”的對聯(lián)、“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擺在案頭的《近思錄集注》和《四書襯》,一個被封建理學浸透的、沒落腐朽的鄉(xiāng)紳形象便鮮明地呈現(xiàn)出來了。
3.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
……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剖析:第一句表明“我”與魯四老爺立場的對立,清楚地體現(xiàn)了“我”的民主進步的思想傾向。第二句是“我”看了魯四老爺書房后的心態(tài),加之前文“總不投機”的談話,使“我”對“四叔”產(chǎn)生了強烈的憎惡和反感,所以決計要走。第三句是“我”面對祥林嫂靈魂的最后求助而無能為力時的內(nèi)心獨白,雖是同情卻只能逃避,這表現(xiàn)“我”面對禁錮重重、腐朽愚妄的封建禮教時軟弱和頹廢的心態(tài)。
4.“地獄?——論理,就該也有?!欢参幢亍薄啊鋵崳烤褂袥]有魂靈,我也說不清?!?BR> 剖析:這是“我”回答祥林嫂關于“魂靈”和“地獄”問題的話。第一句先肯定,后否定,第二句用“說不清”來搪塞。“我”是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對此類問題本可以作出肯定的回答。那為什么不明確回答呢?細讀課文,妙處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模糊語言的運用,恰到好處地表明了“我”的軟弱和無奈?!拔摇笔切≌f中唯一一個同情祥林嫂的人,想給她以安慰,解除她一些痛苦。“為她起見”,不知是答“有”好,還是答“沒有”好,就只能含糊其辭。同時,我們從中還可以見到“我”的無能為力,不但不能解除祥林嫂的苦難,連她臨死前的一個起碼的要求都不能滿足。祥林嫂就這樣,帶著巨大的精神創(chuàng)傷和滿腹的疑惑,離開了人間。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三
【案例】
《祝?!废掉斞感≌f名篇,也是歷來高中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被作為重點課文來教。過去我曾多次教過這篇課文,但都是按傳統(tǒng)模式進行,即梳理故事情節(jié),分析環(huán)境描寫,概括人物形象。教學中自然都是以教師的分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課堂氣氛顯得沉悶,缺少生氣。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新型學習方式。從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出發(fā),在教《祝?!窌r,我一改傳統(tǒng)的教法,貫徹新課程理念,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師生的交流討論來完成教學任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討論祥林嫂悲劇的根源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沉思片刻之后,同學們議論開來。
生1:老師,我認為是魯四老爺。他嫌棄祥林嫂是寡婦,對她冷淡,不讓她參與祭祀,使她遭受了精神上的打擊,最后將她趕出了家門,淪為乞丐而死去。
生2:我認為是魯四嬸。祥林嫂到土地廟捐門檻回來之后,以為贖了罪,有參與祭祀的資格了,當她去擺酒杯和筷子的時候,四嬸一聲驚呼:“你放著罷,祥林嫂!”讓她遭受重大打擊,認為自己的罪不可能洗清了,她陷入絕望,精神崩潰,神情麻木,以致被趕了出來。
生3:我認為柳媽也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她向祥林嫂講鬼神的故事,使她對死亡產(chǎn)生了恐懼,才積存工錢到土地廟捐門檻,以為這樣就可以贖罪,這是后來魯四嬸不準她參與祭祀,她精神崩潰的原因。
生4:魯鎮(zhèn)人也是兇手。他們對祥林嫂的悲慘遭遇不但沒有同情心,相反拿她的痛苦開玩笑取樂,甚至挖苦諷刺她。人情冷漠、世態(tài)炎涼使祥林嫂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擊??梢哉f他們也是兇手。
討論很熱烈,一個平時不愛說話的男生(生5)突然語出驚人:老師,我認為祥林嫂的婆婆才是殺害她的兇手。祥林嫂之所以有后來的悲劇都是她給造成的。祥林嫂跑出來做工,肯定是無法忍受她的虐待,祥林嫂不跑出來就不會有后來的悲?。辉僬f如果她不把祥林嫂抓回去賣掉,就不會有死第二個丈夫的故事,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悲劇。
剛一說完,全班鼓掌,一致認為婆婆是引發(fā)祥林嫂悲劇的關鍵人物。我也表示這樣看問題角度新。
生6:這樣說來,祥林嫂在賀家的大伯也是兇手。祥林嫂雖然死了第二個丈夫和兒子,但她還有財產(chǎn),還可以自食其力,但大伯卻來收屋,把她趕了出來。她走投無路,再次來到魯鎮(zhèn),才有了后來的悲劇。
我肯定了同學們善于思考問題,發(fā)言有見地。另一同學(生7)又發(fā)言:我認為文中的“我”也無意中成了殺害祥林嫂的兇手。當祥林嫂帶著復雜的心理問“我”人死之后究竟有無魂靈和地獄時,“我”拿不定該怎樣回答,吞吞吐吐地說“也許有罷”、“說不清”。祥林嫂對讀書人的'話是深信不疑的,這話等于告訴她有地獄和魂靈,這是她最擔憂最害怕的。這無疑是向祥林嫂的精神傷疤上捅了最后一刀,導致她迅速走向死亡。
學生討論交流,答案不一。我又啟發(fā)他們:元兇可能是顯現(xiàn)的,也可能是隱性的,很可能就藏在眾多兇手的背后。這時學生若有所悟。
生7:這個元兇我認為是藏在魯四老爺、四嬸和魯鎮(zhèn)人背后的封建禮教。是封建禮教指使這些人殺害了祥林嫂。
生8:還有藏在柳媽背后的封建迷信思想也是隱性兇手。
話音一停,全班再度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感悟】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是教師分析,學生被動接受,學生的智力很難得到開發(fā),思維也很難得到發(fā)展,更談不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新課程改變了教師的職能和學生的地位,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quán)威”,而是“平等對話的首席”;學生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新課程提倡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強調(diào)“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它使教師成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與學生共同參與討論;同時也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這樣既解放了教師,又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本節(jié)課是實施新課程的一次成功嘗試。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只要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規(guī)律,善于引導,精心設計問題,就能啟發(fā)學生思考,很快把握問題的實質(zhì),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四
1、熟悉全文,能夠具體說出故事的序幕、結(jié)局、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尾聲。
2、能說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敘的敘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說出這種手法的作用。
3、能概括出祥林嫂一生所發(fā)生的事情。
4、能能體會祥林嫂這個人物的悲劇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劇的社會原因。
1、故事六大情節(jié)(重點)
2、倒敘的作用(重點、難點)
3、祥林嫂的人生階段(重點、難點)
導入: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紹興魯鎮(zhèn)發(fā)生了一樁命案。據(jù)說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年輕的老婦人在新年祝福的時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個人正好見證了整樁命案的發(fā)生,于是便將他所知道的敘述了出來。那么,這個沒有春天的年輕的老夫人到底是誰呢,在他身上到底又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誰是這樁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這個故事的見證者又是怎樣為我們展現(xiàn)這個故事的呢?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一同走進魯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體會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慘命運。
(一)概括故事情節(jié)
快速地瀏覽這篇文章,在讀的過程當中要求大家:(展示ppt)
1、閱讀全文,按故事的“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尾聲” 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內(nèi)容)。
并且思考:
2、本文的記敘順序是什么?采用這樣的記敘順序有什么作用?
序幕:魯鎮(zhèn)準備祝福
結(jié)局:祝福之夜慘死
開端:逃避初到魯鎮(zhèn)
發(fā)展:被逼賣到賀家
高潮:再寡再到魯鎮(zhèn)
尾聲:魯鎮(zhèn)正在祝福
請學生回答倒敘在本文中的作用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連在一起,形成強烈的對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題。
(二)了解祥林嫂的一生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祥林嫂已經(jīng)死了,假如現(xiàn)在大家都是大偵探福爾摩斯,我們要來調(diào)查偵破這起案件,那么首先我們要做的是不是應該詳細了解死者?。亢玫?,下面我們就看到文本,從“我”的敘述當中找出祥林嫂每個人生階段的故事。
(1)老師首先進行示范:看到第二大部分第二自然段,看到揭示時間和年齡的詞語。二十六七歲,明確兩個信息,二十六歲之前與祥林結(jié)婚。二十六七歲,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來經(jīng)衛(wèi)老婆子介紹,到魯鎮(zhèn)做工。
(2)快速瀏覽。(掃描式閱讀,關注時間性和事件性的詞匯和句子)
由老師進行課堂提問,學生合作探究,通過閱讀文本,查找關鍵信息,探尋出祥林嫂"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歲;三十七八歲"這幾個重要的時間點以及祥林嫂所經(jīng)歷的事件。
明確:
二十六歲之前:與祥林結(jié)婚。
二十六七歲: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來經(jīng)衛(wèi)老婆子介紹,到魯鎮(zhèn)做工。
二十七八歲,被婆婆抓回去,改嫁。(為什么會撞破頭?老師補充封建禮教思想:三綱五常、三從四德)
二十八九:得到消息,改嫁,年底生小孩,孩子叫阿毛。這個時候的人生相對平穩(wěn)。
三十、三十一歲:家里出現(xiàn)重大變故,先是丈夫患了風寒而死,然后是自己的孩子被狼給叼走了。估計兩個家庭悲劇的發(fā)生不到半年的時間。然后重新回到魯鎮(zhèn)做短工。(禮教思想)
三十二三歲:在魯鎮(zhèn)做工。經(jīng)常說起孩子被狼叼走的情景。捐門檻。祭祖事件。(迷信思想)
三十七八歲:最后來到魯鎮(zhèn),死于魯鎮(zhèn)的大街上。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把握了本篇文章的整個故事情節(jié),然后對祥林嫂的幾個人生階段進行了概括,從我們的概括中知道了祥林嫂有三次到了魯鎮(zhèn)。那么每一次祥林嫂到魯鎮(zhèn)是什么樣子呢?作者是怎樣對的外貌進行描繪的呢?這些內(nèi)容我們下節(jié)課在進行探討。
布置作業(yè):畫出李祥林嫂三次到魯鎮(zhèn)時對其外貌描寫的句子,并談談從這些句子當中你讀出了祥林嫂的哪些信息。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五
《祝?!芬晃闹?,有多出筆法細膩的環(huán)境描寫,不僅起著烘托氣氛,營造氛圍的作用,更展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背景,人物性格和作者本人的感情,不愧為本文的一個經(jīng)典之處。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zhèn)“祝?!钡奶囟ǖ沫h(huán)境里,三次有關“祝?!钡拿鑼?,不但表現(xiàn)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huán)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祝?!芬晃牡拈_頭,雖說寫的是舊歷年底的新年氣象,但給人的感覺確是十分沉悶的?!盎野咨某林氐耐碓啤?、“鈍響”、“震耳的大聲”、“幽微的火藥香”等從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覺的角度,烘托出完整的新年氣氛。祝福是“魯鎮(zhèn)年終的大典”,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忙碌制作“福禮”的是女人們,但“拜的卻只限于男人”這句社會環(huán)境描寫,為祥林嫂悲慘命運作了伏筆。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nóng)村的狀況:階級關系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nóng)村的統(tǒng)治依舊。這樣,通過環(huán)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從整體上看,年底“祝福”的忙碌情景與祥林嫂的境遇形成鮮明對比,也暗示她最終悲慘的結(jié)局。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xiàn)得最為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quán)力。她為了求取這點權(quán)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著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著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環(huán)境描寫,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zhì)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jié)構(gòu)更臻完善的作用。
作者對魯四老爺書房內(nèi)的擺設進行了描寫,這是高超的借物寫人技巧,通過對書房布置的描寫,一個頑固守舊,不學無術(shù)的封建衛(wèi)道士豁然呈現(xiàn),尤其是作者對書房中那一邊已脫落的對聯(lián)的描寫,更含有諷刺意味。由此,魯四老爺對再婚的祥林嫂憎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魯四老爺對祭祀格外重視,視其為“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本文中多次寫到祭祀活動,對祭品,祭祀準備,以及儀式進行都作了細致的描寫,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展現(xiàn)了當時封建守舊,男尊女卑的社會背景。這與人物的行為與命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魯四老爺作為本文中體現(xiàn)玩固守舊的重要人物,自然不準祥林嫂參與祭祀活動,祥林嫂這樣身份的人“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這直接表現(xiàn)了祥林嫂所受的歧視,并進一步揭露了當時封建禮教與迷信思想對人民的毒害。
作者在《祝?!芬晃闹械沫h(huán)境描寫堪稱經(jīng)典,在烘托氣氛的同時,更表現(xiàn)了主旨。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六
第一次讀魯迅先生的《藥》時,完全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于是又看了第二遍。文章講的是華老栓夫婦為了給自己的兒子小栓治病,用積攢多年的積蓄換來了幾個傳說可以包治肺癆的“人血饅頭”,但小栓吃了之后還是死了。而鮮血的來源,是一位叫夏瑜的革命烈士。
“藥”指的就是那只沾滿了革命烈士鮮血的饅頭,香噴噴的“饅頭”使人得以溫飽;血腥的“人血”卻可怕得令人不寒而栗。華老栓為了救他的兒子,迷信這種饅頭可以救人一命,不惜花大把大把的銀子,在茶館中賣力工作,為的就是替兒子買來仙丹饅頭,這是一種何等偉大而無奈的父愛。這種迷信表現(xiàn)出當時中國社會中處處充斥的愚昧、無知和迂腐。
夏瑜是民主革命者,他代表的是廣大群眾的利益,而大眾卻不支持他。反而被夏三爺告發(fā),用別人的鮮血來換取自身的性命,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的自私和冷血。革命者為愚昧的群眾奮斗而犧牲了,愚昧的群眾并不知道這犧牲的是為誰,卻還要因愚昧的見解,以為這犧牲可以享用,增加群眾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這篇文章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灰暗,說明了反對封建,提倡革命才是醫(yī)治中華民族原始性中愚昧的良藥。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七
自然環(huán)境描寫以寫“雪”為主,在文中總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魯鎮(zhèn)時:“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滿天飛舞……將魯鎮(zhèn)亂成一團糟?!贝颂幾髡咧懷┑拇蠖鴣y,象征魯鎮(zhèn)祝福前夕的忙亂,也渲染“我”心緒的煩亂,為“我明天決計要走”作鋪墊。
第二次是在“我”聽聞祥林嫂死訊后:“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覺得沉寂?!边@一段對描寫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慘悲涼,也襯托當時“我”深夜神傷的孤寂悲憤。
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參與祭祀,“除燒火之外,沒有別的事……坐著只看柳媽洗器皿”,而柳媽拿她尋開心,文中看似漫不經(jīng)心地插入一句:“微雪點點的下來了。”這其實是暗示柳媽的話即將帶給祥林嫂帶來巨大的心理陰影,起到暗示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結(jié)尾:“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爆竹聲聯(lián)綿不斷……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zhèn)。”文末再次描寫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對亡靈最沉重的哀悼,將其最大的哀痛顯示于讀者面前,這種感情與祝福時家家戶戶的歡樂喜慶格格不入,強烈的反差帶給讀者強烈的藝術(shù)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劇主題。
文中有關“雪”的描寫給全文抹上濃烈的悲劇色彩,也在讀者在心中投下沉重的悲劇陰影,從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劇主題。
作為社會環(huán)境描寫,“祝?!本跋蟮拿鑼懖豢珊鲆暋!白8!本跋蟮拿鑼懹形宕巍?BR> 開頭描寫魯鎮(zhèn)的“祝?!本跋螅骸斑@是魯鎮(zhèn)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豬,宰鵝,賣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紅……但拜的卻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弊8J恰棒旀?zhèn)年終的大典”,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忙碌制作“福禮”的是女人們,而“拜的卻只限于男人”。這些“祝?!本跋蟮拿鑼懀瑸橄榱稚┍瘧K命運埋下了伏筆,暗示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nóng)村的落后狀況:階級關系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nóng)村的統(tǒng)治依舊。
中間三次描寫魯四老爺家的“祝?!本跋蟆5谝淮问窍榱稚﹦偟紧旀?zhèn)時:“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有了笑影,臉上也白了?!北憩F(xiàn)祥林嫂剛到魯鎮(zhèn)被獲準參與“祝?!钡拿β?、能干與滿足。第二次是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時:魯四老爺告誡四嬸說,“這種人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否則,不干不凈,祖宗是不吃的?!氖寮依镒钪卮蟮氖录羌漓?,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時候也就是祭祀,這回她卻清閑了”;她“照舊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被四嬸禁止,于是“她訕訕的縮了手”,“又去去燭臺”,還是被四嬸禁止,于是“終于沒有事情可做,只得疑惑的走開。”魯四老爺?shù)母嬲]體現(xiàn)了反動理學觀念和封建衛(wèi)道士的,揭示了祥林嫂悲慘命運的思想根源。第三次是祥林嫂捐了門檻后:“冬至的祭祖時節(jié),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嬸裝好祭品,和阿牛將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捐了門檻,祥林嫂滿以為取得了參與祭祖的資格,因而“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豈料還是遭到四嬸慌忙呵斥與禁止;于是,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一回她的變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话肽?,頭發(fā)也花白起來了,記性尤其壞……”這次“祝?!睆木裆蠈⑾榱稚氐讚艨澹顾呦蛩劳?。這段場景描寫更加清楚地表明封建禮教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更具控訴力量。
結(jié)尾再現(xiàn)“祝?!钡木跋蠛妥髡叩母惺埽骸爸挥X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zhèn)人們以無限的幸?!保榱稚┧赖膽K象和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钡臍夥?,形成鮮明的對照,表達了“我”對“祝福”的悲憤與嘲諷,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zhì)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首尾呼應,使小說的結(jié)構(gòu)更臻完善。
五次“祝?!本跋蟮拿鑼?,有點有面,點面結(jié)合,與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相互交融,很好地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
作者對魯四老爺書房內(nèi)的陳設作了簡練而傳神的描寫:“壁上掛著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lián)已經(jīng)脫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边@段對魯四老爺書房陳設的描寫,將一個崇尚神仙、希望長壽、懶散拖沓、頑固守舊的封建理學衛(wèi)士形象豁然呈現(xiàn)。對聯(lián)的脫落表現(xiàn)其懶散,對聯(lián)的內(nèi)容諷刺其冷酷:讀孔孟書的魯四老爺何嘗有半點“心氣和平”,何嘗有半點仁慈之心!這些簡練傳神的描寫,為后邊的情節(jié)發(fā)展——憎惡祥林嫂再婚,不準祥林嫂祭祀——作了鋪墊,暗示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祝?!吠ㄟ^對魯鎮(zhèn)冷漠人情的描寫,展示了祥林搜活動的冷酷惡劣的社會環(huán)境。作為封建族權(quán)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婆婆兇惡而自私,對死了丈夫的祥林嫂沒有半點憐憫之心,為給小兒子娶媳婦賺財禮不惜將逃亡打工的祥林嫂搶去買到深山野墺里。同樣作為封建族權(quán)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大伯冷酷而自私,對死了丈夫和兒子的祥林嫂沒有半點憐憫之心,為獨自占有房產(chǎn),將無依無靠的祥林嫂棲身的房子收歸己有,將無依無靠的祥林嫂趕出家門。且不要說封建禮教的衛(wèi)道士魯四老爺何其兇惡和冷酷,即便是比較心善而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四嬸,在被告誡不讓祥林嫂參與祭祀后,也堅決冷酷地不讓祥林嫂參與祭祀,將其趕出家門逼上絕路,哪怕明明知道祥林嫂已經(jīng)捐了“贖罪”的門檻。吃齋念佛、不敢殺生的“善女人”柳媽,對祥林嫂也沒有起碼的同情之心,不僅不耐煩聽祥林嫂講阿毛被害故事,而且殘忍地恐嚇祥林嫂因嫁了兩個男人會在陰間被閻羅大王鋸為兩半一分為二,教唆祥林嫂用兩年工錢捐門檻“贖罪”,以致祥林嫂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最終因此被徹底擊垮。其余的人呢,一樣的冷漠冷酷:初聽悲慘的阿毛故事,是為了滿足一時獵奇與咀嚼鑒賞;一旦聽厭了便十分不耐煩,“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們,眼里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更有甚者,有的還要借機嘲諷取笑祥林嫂。祥林嫂悲慘死去,沒有人對她表示半點同情;被“我”問起死因,短工只是淡然地回答:“還不是窮死的?”這些冷漠人情的描寫,同樣點面結(jié)合,有個體有群體,逼真地為我們展示了祥林嫂生活的惡劣環(huán)境,預示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總之,《祝?!分械沫h(huán)境描寫獨具匠心,很好地營造了氛圍,展示了背景,刻畫了人物,揭示了主題;值得特別關注。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八
1.到今年,魯迅先生已經(jīng)去世80年了。
但他的作品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被廣泛地傳播著、閱讀著。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名言,魯迅先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一句樸實的話,道出了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與良知,表現(xiàn)出一個偉人的博愛與悲憫情懷。
2.今天,我們讀小說《祝?!?,就能讀出這種濃烈的情懷來。
3.小說篇幅較長,將近一萬字。課前組織同學們做了認真預習,要求同學們標記段落序號、通讀整篇小說、做點個性批注,并完成自學案?,F(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預習的效果。
4.大家通讀并初步研究了這篇小說,那么小說的基本情節(jié)是怎樣的呢,哪位同學來講一講?(一位學生說完后,老師予以明確)
同學們看看,從情節(jié)設置上可以看出:這篇小說的敘述方式有何特點?--倒敘!此外,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還有個特點,即前有序幕,(和同學一起講)后有尾聲。
小說講述了祥林嫂一十三年的悲慘遭遇:她從一個二十六七歲的青年婦女,變成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街頭乞丐,而且只四十來歲,就悲慘死去,在寒冬、在人們的祝福聲中。
其人生變化之大,之慘,讓人震驚,令人悲傷。
5.正如作者在文中寫道的那樣:我這回在魯鎮(zhèn)所見的人們中,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于她的了。
不過,大家注意到?jīng)]有。小說中也有這樣一些表述:他們也都沒有什么大改變……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似乎魯鎮(zhèn)一切照舊。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變”與“不變”來閱讀和探究小說,進而了解人物形象、分析小說主旨。
6.先來看小說是如何寫“變化”的。
小說圍繞祥林嫂寫了哪些變化?請在文中找出來,并分析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請同學們整理一下自己的預習成果,等下參與分享?!景鍟鹤儭?BR> 師生討論中……[如果需要封建禮教方面的“補充資料”,點擊“超級鏈接”]
這一次次變化實際上就是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毀滅、一步步被這個社會吞噬的過程,作者以極其沉重的筆墨向我們描述了祥林嫂悲慘的一生。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探究一下“魯鎮(zhèn)從未改變的東西”。(3分鐘)
【板書:不變】
師生討論中……[如果需要封建禮教方面的“補充資料”,點擊“超級鏈接”]
1924年,即中華民國13年。然而,民主和科學的光芒卻沒有照進魯鎮(zhèn),更沒有改變魯鎮(zhèn)。這里一切照舊,以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為核心的封建文化,根深蒂固,力量強大。正是這些“不變”的東西,像一只看不見的巨手,死死扼住了祥林嫂命運的喉嚨,把她推向了毀滅的深淵。
8.解讀到這里,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應該非常清楚了,同學們能不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一下,祥林嫂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師生討論中……
【老師明確】祥林嫂是舊中國農(nóng)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質(zhì)樸、頑強,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是一個被踐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視,最終被舊社會所吞噬的苦命人。
9.作為革命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家的魯迅先生,以小說的形式為我們展示出了舊中國農(nóng)村婦女的悲苦命運,深刻地揭露出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正如許壽堂先生說的:人世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著名作家丁玲這樣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里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痛苦。
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就是要“揭出病苦,以引起療救的注意”。
(點“超級鏈接”)
魯迅先生在滿清生活長達30年,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深惡痛絕,于是向往革命,為革命鼓與呼,1911年終于迎來的辛亥革命的勝利;但現(xiàn)實卻令他很失望,甚至絕望,有“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中”的大寂寞。但他沒有放棄,面對濃黑的夜,他荷戟獨彷徨,上下而求索。
魯迅通過小說,揭露出社會的弊病和人性的弊端,為的就是“引起療救的注意”,啟發(fā)人們?nèi)ジ脑熘袊?、改良人性,以期國人能夠“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BR> 10.事實上,魯迅先生所揭示的一些病苦至今也沒有完全療救好。今天的社會,依然需要魯迅先生的批判,需要“德先生”的民主,和“賽先生”的科學,以及美好的人性。如此,社會才能和諧,人生才能美好。真誠地祝福各位。下課,同學們再見!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一
一、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小說三要素
2)掌握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3)了解祥林嫂的悲劇及認識《祝?!返纳羁绦?BR> 2、過程與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及教師點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祥林嫂的悲劇認識到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罪惡,并體會到思想對行為的
巨大決定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2)培養(yǎng)學生的悲憫情懷
3)認識到“集體無意識”的可怕
二、教學內(nèi)容分析
三、教學對象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說概念:小說是通過典型的環(huán)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反映社會生活為目的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三要素: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情節(jié)、人物
二、鑒賞“祥林嫂”:
1、生自讀課文
2、分小組概括“祥林嫂的那些事兒”(板書:情節(jié)梳理)
新婚不久成寡婦
被賣改嫁進深山
夫死子亡回魯鎮(zhèn)
做工被逐成乞丐
除夕祝福聲中死
問:你對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有何看法?
生1:老師,她命不好。沒得說了,那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給她碰上了。
還是愿意聽她再說一次阿毛的故事。
生4:我覺得她還有點不夠堅強。(全班愕然)
問:同學們都覺得祥林嫂很悲慘,有的人同情她,也有的同學很勇敢地說不可憐她。那么魯鎮(zhèn)的人對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持什么看法呢?(引導學生找出魯四老爺、柳媽、我等人對祥林嫂之死的態(tài)度)
明確:魯鎮(zhèn)的人們覺得祥林嫂是不祥之人,死有余辜。
3、分小組討論“祥林嫂的愛與怕”(板書:人物分析)
明確:
愛:愛勞動,愛兒子,愛生活(普通而平凡的愿望)
怕:不讓參與祝?!荒茏饕粋€平等的奴仆
死后鋸為兩半——死而不能作一個完整的鬼魂
結(jié)論:進不得,退不得,進退不得;生亦難,死亦難,生死兩難。
4、抽絲剝繭式追問“祥林嫂之死”(板書:寫作目的)
文中說,祥林嫂怎么死的?——還不是窮死的。
祥林嫂為什么窮?——被炒魷魚(插入:臨死前肖像描寫)
為什么被炒魷魚——干活越來越不靈活
為什么干活越來越不靈活——捐門檻后仍無祝福權(quán)利(插入第二次肖像描寫)
為什么捐門檻——嫁了兩次
為什么嫁兩次——婆家賣她賺錢
婆家為什么賣她——她丈夫已死(插入第一次到魯鎮(zhèn)的肖像描寫)
原因分析:
丈夫已死——必須從一而終(節(jié))
婆家賣她——出嫁從夫,父叫子忘子不得不亡(孝)
明確:貞節(jié)、孝道,這就是封建禮教。死后靈魂鋸為兩半,這是封建迷信思想。真是在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雙重壓迫下,祥林嫂的精神崩潰了,迎接她的只有死路一條。
問:剛才有同學說,祥林嫂不夠堅強,她有沒有向命運抗爭呢?
同學很快找出論據(jù):有,而且抗爭過很多次。
抗爭改嫁,出逃到魯鎮(zhèn)
出逃被捉,婚禮撞破頭
渴求平等,攢錢捐門檻
同學都笑了:會!
穿越時空:假如祥林嫂活在21世紀,也是剛死了丈夫,你想她的生活會怎樣?
有味呢。
問:同學們,有沒有這種可能?
生:有!
問:同學們會不會認為她不吉祥不吉利,排斥她,因為她再婚了?
生(笑):這有什么?,F(xiàn)在我們社會再婚的多了去了。
問:為什么同學們不會歧視祥林嫂呢?
生:因為我們思想不同了!沒有封建禮教思想了嘛。
明確:時代不同,祥林嫂的生活就不同。祥林嫂的悲劇不是性格悲劇,而是社會悲劇,換了誰,在那個時代,都必死無疑。說白了,祥林嫂是被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殺死了。
在對比中,我們也可以深刻體會到思想對行為的決定作用!所以希望同學們在高中這個重要階段,一定要形成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
悲憫情懷:
在上一節(jié)課,李海霞同學勇敢地提出了她認為祥林嫂悲慘,但是她不同情祥林嫂的看法。但是,希望賞析到這里的時候,我希望她能改變一下看法。沒錯,從感性上來說,當祥林嫂反反復復說阿毛的故事的時候,我們的心是會一次又一次地麻木,直至厭煩。幸好我們是人,除了感性,還有理性,我們知道,這不是祥林嫂的錯,所以如果祥林嫂再說一遍阿毛的故事的時候,雖然我們內(nèi)心很排斥,我還是希望你們能耐心再聽一次!就如那個用微笑挽救跳崖之人的老人,一個微笑足以挽救一個人,一個冷笑也足以殺死一個人。
補充故事:請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悲天憫人的人!
我希望同學們首先是一個人,一個具有悲憫情懷的人!
5、拓展:集體無意識
問:祥林嫂被殺不是最可怕的(生都驚訝了),可怕的是她被殺而不自知。哪里可以看出來?明確:捐門檻不得而哭。
問:有人說,柳媽很壞,因為她嚇祥林嫂,她壞嗎?
明確:好心辦壞事!可怕的是殺人而不知。
這就叫集體無意識!殺人的人(魯四老爺、柳媽、我及魯鎮(zhèn)的人)殺人而不自知,被殺的人(祥林嫂)被殺而不自覺!這才是真正可悲而可怕的地方!
所以身體的痛苦容易解決,思想的麻木難以根除!這也是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原因——努力改造國民思想。
三、其他人物賞析
魯四老爺:封建禮教的維護者
柳媽:封建思想的毒害著
我:線索人物,新舊思想結(jié)合
四、明明全文都講祥林嫂,為什么題目卻叫“祝福”?
明確:更具反諷意味。
五、方法歸納:
1.梳理情節(jié)
2.分析人物(正面、側(cè)面)
3.探討主題(人物、結(jié)尾)
教學后記:
剛開始,學生都覺得這篇小說難懂,悶,沒意思。但是經(jīng)過我的問題設計,發(fā)現(xiàn)學生逐漸融進去了,而且慢慢地也理解了小說的寫作意圖并且真的能夠走進祥林嫂的內(nèi)心了,到最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都覺得魯迅先生寫得真好!連那個開頭認為祥林嫂很嘮叨很煩的同學都主動跑過來找我說:“老師,我現(xiàn)在不會覺得她煩了,這,真的不是她的錯。”我覺得很欣慰。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二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zhì)。
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體會并理解本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一、本文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內(nèi)容豐富深刻,在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點,留下一些空白讓學生課后自己研讀。
二、方法上采取老師指導下的學生研讀,讀、思、議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學生鉆研教材。
三、本文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以分析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為主,第二課時以分析社會環(huán)境為主,并通過課堂討論小結(jié)全文。
教學要點:小說結(jié)構(gòu)特點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郁達夫曾說過:“沒有偉大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在我們中國,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無數(shù)的偉大人物,其中包括魯迅。(投影——魯迅)
我們在初中曾經(jīng)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孔已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已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開始學習魯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說《祝福》,這篇小說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說后來被改編成電影或多種話劇。它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魅力呢,請看課文。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劇。
明確:最簡潔可用四個動詞來概括:“問—抓—撞—捐”。但是電影《祝?!穮s把“逃”放在開頭,請大家比較小說把“問”放在開頭有什么區(qū)別?(“問”: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渲染氣氛。“逃”:增加視覺效果,如果把“問”放在電影里,難免沉悶。)
討論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模樣周正——“年紀二十六七”,臉色雖然“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兒“周正”,“手腳壯大”,“順著眼”,“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
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對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衛(wèi)”,舊社會一個女子姓什么,是無關緊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記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這“名字”,說明她社會地位極其低下。
第二次婚姻——百分之百的包辦、不折不扣的欺騙、地地道道的買賣、野蠻粗暴的強迫,是浸透了勞動婦女血和淚的封建婚姻。
明確:是一血淋淋的慘劇、亂七八糟的鬧劇、反抗失敗的悲劇。
失去了丈夫、孩子、勞動力、理智、紅色、笑容、信任、鎮(zhèn)上人的同情,她的精神一步步崩潰。
失魂落魄、淪為乞丐
“祥林嫂,你實在不合算?!绷鴭屧幟氐恼f?!霸僖粡姡蛘哒鎸嵭宰惨粋€死,就好了?,F(xiàn)在呢,你和你的第二個男人過活不到兩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了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我想,這真是……?!?BR> ……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當。你到土地廟里去捐一條門檻,當作你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的?”祥林嫂為什么要問這樣一個問題?
從魯四老爺家趕出來之后,祥林嫂陷入了徹底的困境,顯然是無法再活下去了。這是,她體力雖已不支,但腦子還是能思考的。面對死亡,面對死后酷刑的恐懼,她回首一生悲苦的經(jīng)歷,終于不能接受這“有罪”的宣判了。她想到,鬼神不是以公正、慈悲為懷的嗎?為什么對自己是那樣不公,那樣的殘忍無情呢?她從自己切身的痛苦經(jīng)歷中,引申出對鬼神世界的“疑惑”了。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三
1、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祥林嫂對命運的抗爭和無法擺脫的禮教枷鎖。
封建禮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殘祥林嫂的肉體和心靈的。
1、 導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開篇所說的話。
問題: 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不幸的人——第一印象;
老師:還有嗎?
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喪夫][——被認為不祥之兆
改嫁——被人看不起 喪子——失去親情的依靠
被逐出魯家,淪為乞丐,除夕夜死祝福里。
沒有人關心她??
(1)第一次喪夫來魯鎮(zhèn):勤勞 工資被婆婆拿去, 被抓回去強迫改嫁,
(2)第二次喪夫:勤勞 養(yǎng)育兒子 兒子死了,被趕出屋
(3)失獨后來魯鎮(zhèn):捐門檻,精神救贖 被視為不潔,不準祭祀,被趕出魯家,淪為乞丐
(4)面對別人的嘲笑,她無言抗議 更加孤獨 4.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
丁玲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許壽裳說《祝福》的主題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BR> 祥林嫂身邊的人——魯四老爺、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媽、衛(wèi)婆子
(1) 封建禮教:失節(jié)者大、從一而終思想,使其處處受到鄙視;
(2) 封建迷信:摧殘她的精神(死后被鋸開來);
(3) 封建家長制:婆婆領走工錢并被抓回去;孩子大伯來收房,沒有了去處;
(4) 封建地主階級:經(jīng)濟上盤剝、精神上毒害。
明確:封建禮教、神權(quán)迷信使得祥林嫂尊嚴被踐踏、被愚弄 最終摧毀她的精神和肉體。
5.總結(jié): 祥林嫂是一個不幸的人,是一個深受封建禮教壓榨迫害的人,又是一個一直努力抗爭命運的人,她善良、樸實、淳厚,想用誠實勤懇的勞動換取作為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證。
6.拓展思考:祥林嫂又沒有反抗封建禮教呢?
明確:祥林嫂的反抗,并沒有涉及到封建禮教本身。她受盡封建禮教與迷信的迫害,卻又自覺不自覺地去維護封建禮教與迷信;她一生順從封建禮教,到頭來卻被封建禮教活活吞噬,這更能揭露封建禮教道德極端虛偽、極極端殘酷的本質(zhì)。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四
(一)、知識教育點
1、了解小說三要素及小說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2、了解小說中人物描寫的幾種方式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jié)的能力
2、著重體會魯迅小說中“我”的感情及作用
(三)、德育滲透點
要注意領悟魯迅先生冷峻的敘述之中所蘊涵的強烈的愛憎之情
著重認識環(huán)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lián)系
2課時
1、第一課時,讓學生理清小說結(jié)構(gòu),畫出集中描寫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復誦讀,體味這些看似冷峻的描寫中所蘊涵的深情。
2、第二課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結(jié)合環(huán)境描寫,分析任務形象,把握小說主題。
教學內(nèi)容和過程
一、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導入新課——回憶魯迅先生的作品
關于《吶喊》和《彷徨》
2、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分析結(jié)構(gòu)特點
(1)序幕寫祝福景象
結(jié)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
發(fā)展祥林嫂初賣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
尾聲再寫祝福景象
3、請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變化,并深入挖掘其社會根源。
初到魯鎮(zhèn),情形如何?
再到魯鎮(zhèn),情況怎樣?
臨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4、請學生依據(jù)以上分析討論,概述“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的深刻含義。
善良能干——包辦婚姻——被賣——再嫁——社會的根源
二、總結(jié)與引申
祥林嫂被逼著一步步走向死亡,與哪些人有關?究竟誰是真正的劊子手?
三、作業(yè)布置
思考:究竟誰是殺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劊子手?
四、板書設計
情節(jié)特點:倒敘
人物命運:祥林嫂善良能干,卻一步步被逼向死亡。
教學內(nèi)容和過程
一、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導入新課
引入魯迅取名《彷徨》的原因
2、認真研讀故事的結(jié)局,分角色朗讀對話,找出議論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
善良,同情,本想安慰,但卻最終傷害——自責和自我解剖——憤激
3、有人說,祥林嫂之死,魯四叔是首惡,衛(wèi)老婆子和柳媽是幫兇,你怎樣看?
分小組討論,然后選擇發(fā)言。
4、師生共同研讀文中深刻的語句,加深文意的理解。
二、總結(jié)與引申
1、封建壓迫的體現(xiàn)(四權(quán))
2、對比電影和小說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區(qū)別
三、作業(yè)布置
閱讀魯迅小說《離婚》,注意比較愛姑和祥林嫂的命運,看看有何深刻含義?
四、板書設計
祥林嫂之死
根源:封建倫理制度,舊的文化觀念。
解救辦法:摧毀舊制度,否定舊文化。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五
《祝?!愤@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魯迅《祝福》的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希望能提高學生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化精神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認識祥林嫂的悲劇形象,探究作品的主題。
文本比較長,給學生閱讀分析帶來一定困難。
教學過程
導入語:現(xiàn)代作家丁玲說:“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里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蹦敲矗榱稚槭裁捶撬啦豢赡?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深入探討祥林嫂的悲劇根源和本文的主題。
2.圍繞主問題,設計幾個小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3.學生思考,討論。
4.學生發(fā)表討論的結(jié)果,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師中肯評價,引導發(fā)言。
外因:
魯四老爺四嬸剝削者政權(quán)剝削、鄙視祥林嫂
魯鎮(zhèn)人魯四老爺家短工等普通群眾夫權(quán)鄙視、奚落、嘲笑祥林嫂
柳媽神權(quán)給祥林嫂沉重的精神負擔
內(nèi)因:祥林嫂
1)祥林嫂鬧得越出格,說明封建思想對她毒害越深,她追求貞節(jié)的好女人形象;
但封建制度卻使她被逼再嫁,使她不能維護好女人形象;
這對矛盾,使她產(chǎn)生強烈的負罪感,給她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使她欲生不能。
2)死后被分尸等鬼神迷信思想又使她產(chǎn)生強烈的恐懼感,使她欲死不敢。
這是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內(nèi)因。
結(jié)論:祥林嫂是被封建禮教迫害致死的!
(給學生時間,概括本文主題,交流,演板)
主題:小說通過祥林嫂的悲慘遭遇,批判封建禮教對婦女的壓迫,揭露中國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zhì)。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引起人們對中國封建社會中下層勞動人民的生存權(quán)利和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
這一主題與魯迅作品一貫的反封建主題是一致的。
課堂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人物形象,探究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根源,分析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題。讓我們對婦女解放這一重大問題進行凝重審視,牽起我們對漫長久遠的女性生存狀態(tài)和生存權(quán)利的遙遠回想。請思考:(出示課后思考題)
課后思考:
1.祥林嫂式悲劇的解救辦法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六
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從而認清舊社會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和壓迫;
:祥林嫂對命運的抗爭和無法擺脫的禮教枷鎖。
封建禮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殘祥林嫂的肉體和心靈的。
1、導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開篇所說的話。
問題: 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不幸的人——第一印象;
老師:還有嗎?
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 喪夫——被認為不祥之兆
? 改嫁——被人看不起 喪子——失去親情的依靠
? 被逐出魯家,淪為乞丐,除夕夜死祝福里。
? 沒有人關心她??
(1)第一次喪夫來魯鎮(zhèn):勤勞 工資被婆婆拿去, 被抓回去強迫改嫁,
(2)第二次喪夫:勤勞 養(yǎng)育兒子 兒子死了,被趕出屋
(3)失獨后來魯鎮(zhèn):捐門檻,精神救贖 被視為不潔,不準祭祀,被趕出魯家,淪為乞丐
(4)面對別人的嘲笑,她無言抗議 更加孤獨
4、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
丁玲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許壽裳說《祝福》的主題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BR> 祥林嫂身邊的人——魯四老爺、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媽、衛(wèi)婆子
(1) 封建禮教:失節(jié)者大、從一而終思想,使其處處受到鄙視;
(2) 封建迷信:摧殘她的精神(死后被鋸開來);
(3) 封建家長制:婆婆領走工錢并被抓回去;孩子大伯來收房,沒有了去處;
(4) 封建地主階級:經(jīng)濟上盤剝、精神上毒害。
明確:封建禮教、神權(quán)迷信使得祥林嫂尊嚴被踐踏、被愚弄 最終摧毀她的精神和肉體。
5、總結(jié): 祥林嫂是一個不幸的人,是一個深受封建禮教壓榨迫害的人,又是一個一直努力抗爭命運的人,她善良、樸實、淳厚,想用誠實勤懇的勞動換取作為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證。
6、拓展思考:祥林嫂又沒有反抗封建禮教呢?
明確:祥林嫂的反抗,并沒有涉及到封建禮教本身。她受盡封建禮教與迷信的迫害,卻又自覺不自覺地去維護封建禮教與迷信;她一生順從封建禮教,到頭來卻被封建禮教活活吞噬,這更能揭露封建禮教道德極端虛偽、極極端殘酷的本質(zhì)。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七
教學目的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zhì)。
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體會并理解本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設想
一、本文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內(nèi)容豐富深刻,在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點,留下一些空白讓學生課后自己研讀。
二、方法上采取老師指導下的學生研讀,讀、思、議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學生鉆研教材。
三、本文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以分析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為主,第二課時以分析社會環(huán)境為主,并通過課堂討論小結(jié)全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小說結(jié)構(gòu)特點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導入課文:
郁達夫曾說過:“沒有偉大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在我們中國,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無數(shù)的偉大人物,其中包括魯迅。(投影——魯迅)
我們在初中曾經(jīng)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孔已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已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開始學習魯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說《祝?!?,這篇小說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說后來被改編成電影或多種話劇。它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魅力呢,請看課文。
二、人物分析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劇。
明確:最簡潔可用四個動詞來概括:“問—抓—撞—捐”。但是電影《祝?!穮s把“逃”放在開頭,請大家比較小說把“問”放在開頭有什么區(qū)別?(“問”: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渲染氣氛。“逃”:增加視覺效果,如果把“問”放在電影里,難免沉悶。)
討論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模樣周正、健壯耐勞
模樣周正——“年紀二十六七”,臉色雖然“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兒“周正”,“手腳壯大”,“順著眼”,“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
被迫改嫁、強烈反抗
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對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衛(wèi)”,舊社會一個女子姓什么,是無關緊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記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這“名字”,說明她社會地位極其低下。
第二次婚姻——百分之百的包辦、不折不扣的欺騙、地地道道的買賣、野蠻粗暴的強迫,是浸透了勞動婦女血和淚的.封建婚姻。
明確:是一血淋淋的慘劇、亂七八糟的鬧劇、反抗失敗的悲劇。
家破人亡、走投無路
失去了丈夫、孩子、勞動力、理智、紅色、笑容、信任、鎮(zhèn)上人的同情,她的精神一步步崩潰。
失魂落魄、淪為乞丐
“祥林嫂,你實在不合算?!绷鴭屧幟氐恼f?!?BR>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八
沁涼如水的夜風如鬼魅一般劃過城市的夜空,悄無聲息,卻驚醒了我沉睡的夢。
迷惑懵懂的心還藏著昨日的憂緒與愁絲。
一團一團,剪不斷,理還亂。
讀完魯迅先生的《祝?!?,我有種壓抑是說不出來的。
在我這個容易多愁善感的年紀,我常常會不由得讀別人的故事哭自己。
擔這次,我卻是壓抑得落不下淚來。
只是,突然好想打開窗,讓呼吸更順暢些。
祥林嫂,這個悲劇的化身,歷盡了塵世間所有的痛苦,帶著滿心的屈辱與傷害,終是離開了我們。
為什么說是“終”?她的死,是偶然中的一個必然。
即便她沒有尋死的意愿,即便她還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還是會被社會中那只無情的,黑暗的手所殺害。
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終是死于何種原因,我只能揣測,她在閉上眼的最后一刻應該是沒有忘記微笑罷。
祥林嫂在生活中受盡苦難,歷盡嘲諷,在封建禮教冷血的獰笑中步履艱難地走著。
這時候,死亡對她來說,已不再是恐懼。
在現(xiàn)實的痛楚里,死對她來說更像是一種解脫。
她死了,我想,她是看到了安琪兒美麗的微笑了。
當歲月的蹉跎將兩鬢白霜吹進她的發(fā),我想,她是看到了解脫的光點……
時光飛轉(zhuǎn),如今已不再是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黑暗社會了。
在當今這個提倡“人人平等”“民主自立”的社會主義下,卻還是“隱藏”著許許多多不同概念的“祥林嫂”。
現(xiàn)在這個提倡“計劃生育”的時代中,我們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
個個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父母無不是“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
然而,在糖罐中長大的我們,卻是有許多悲涼。
不可否認,每個孩子都渴望被關愛,但在被關愛的過程中,卻是既享受又害怕。
我們得到的越多,就害怕得越厲害。
我們怕自己不夠好,給不了、做不到父母所期望的。
我們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真的理解。
我們當然在努力,再努力,努力使自己看不到父母失望的表情。
可,沉浮風景。
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到處可見“沉浮風景”。
有人浮起來,就必有人沉下去;有人在笑,就會有人哭泣。
我們也許真的不是很懼怕失敗,我們只是害怕失去。
失去父母鼓勵的微笑,失去爬起來的信心。
關愛,期望,學業(yè),考試,升學……太多太多,壓迫著我們。
我們都承受著應試教育給我們的.種種壓力。
它束縛著我們,就好比束縛著祥林嫂的封建禮教,讓我們身不由己,讓我們意識到競爭的殘酷——你不去踩別人,就要被人踩。
但同時,我們卻也在擁護著應試制度,認為那是現(xiàn)在最公平的方式,每天每天地用功。
達爾文是對的——“適者生存”。
我們都在盡力讓自己適應,適應充滿壓力的生活,適應殘酷的競爭,適應讓自己更強壯與強大。
這里,我們的悲傷沒有淚。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 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是篇紀實性的文章。
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xiàn)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xiàn)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
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
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
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jīng)》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
文章著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jīng)歷。
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
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
文章主體在于圍繞《山海經(jīng)》,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
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jīng)》。
長媽媽是一位經(jīng)歷蒼桑的人,這里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jié),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
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
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后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說明感情很深。
語言上或敘或議,前后呼應,如3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fā)現(xiàn),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shù)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
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一個人。
雪下起來了。
多么美麗的雪花呀。
在初冬剛來到的時候,雪花就及時地報告了冬天的來臨。
下課的時候,同學們跑到操場上,有的在歡呼,有的在跳躍,有的張開雙手去接那飛舞的雪花。
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蓋上了。
天上,地上,到處是雪。
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樹林。
潔白的雪,我愛你,我愛你的純潔。
你把大地裝飾得一片銀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麗。
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從昏暗的天空中紛紛揚地飄落下來。
霎時間,山川、田野、村莊,全都籠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雪仙子在盡情地揮舞著衣袖;在飄飄灑灑的彈奏中,天、地、河、山,清純潔凈,沒有泥潭。
哇,只見天地間下著細小而密集的雪花,并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好像無數(shù)的仙女向人間播撒花兒,傳達著春天的祝福。
過了半晌,雪慢慢的停了,只見平臺和長廊的欄桿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花盆里花的枝干和葉子上都托著一團團的雪,曬衣架上的雪像一條彎曲的小路,紅瓦屋頂上的雪像一排排鋼琴鍵,一排紅瓦一層雪,排列得那么整齊,令人贊嘆不絕。
馬路邊,白雪給人行道蓋上了白被子,被子上又留下了人們一串串的腳櫻白雪給樹們披上了白披風,使它們變得更加威武了。
驟雪初霽,冬日里的太陽似乎拉近了與人的距離,顯得格外地清晰,格外地耀眼。
但陽光的溫度卻好像被冰雪冷卻過似的,怎么也熱不起來了。
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歡冬天下雪時的壯麗景色。
冬天,大雪紛飛人們好象來到了一個幽雅恬靜的境界,來到了一個晶瑩透剔的童話般的世界。
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給人一種涼瑩瑩的撫慰。
一切都在過濾,一切都在升華,連我的心靈也在凈化,變得純潔而又美好。
黃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絲萬縷的情緒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洶涌,能夠淹沒一切,還有一絲揭開藏頭露尾般的裸露感。
雪花形態(tài)萬千、晶瑩透亮,好象出征的戰(zhàn)士,披著銀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戰(zhàn)帆在遠航…… 雪中的景色壯麗無比,天地之間渾然一色,只能看見一片銀色,好象整個世界都是用銀子來裝飾而成的。
雪后,那綿綿的白雪裝飾著世界,瓊枝玉葉,粉裝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豐年的喜人景象。
我愛白雪,我愛雪景,我更愛冬天。
冬天是心靈的年輪。
冬天,雖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著無可比擬的溫馨和希望。
曾記得,在毛澤東的《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中,提到封建社會的政權(quán)、族權(quán)、夫權(quán)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nóng)民的四大極大的繩索。
而祥林嫂就是被四條繩索活活勒死的一個屈死的冤魂!她悲劇的一生是對罪惡的封建社會制度和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
祥林嫂悲苦的一生,就如魯迅在《燈下漫筆》一文中,概括的中國人民歷史命運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二“欲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祥林嫂第一次到魯家當女工,可以說是“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她在魯四老爺家出的是牛馬力,吃的是殘湯剩飯,工資十分低微,但她卻十分滿足。
不僅賣力干活,而且“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她并不認為魯四老爺家壓迫她,剝削她,反而對魯家還有一種忠實得感激之情。
這就是中國農(nóng)民忠厚善良卻缺乏階級覺悟的悲哀。
然而,連這樣的時代也并不能維持太久,隨之而來的是欲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由于封建的“夫權(quán)”,她被婆婆綁架回去,而且賣給了深山里得賀老劉。
好不容易和賀老劉在一起度過了兩年對她來說已經(jīng)非常幸福得時光。
但很快,賀老劉病死,心愛得兒子阿毛也被狼叼去,大伯趁火打劫,前來收屋,她被封建得“族權(quán)”趕出深山,不得不再度到魯家當傭人。
而因為她的過去經(jīng)歷,在魯四老爺心目中,她以成了“不干凈”,“敗壞風俗”的人,被無情剝奪了參與“祭祀’的權(quán)利。
正當她困惑不解得時候,又受到封建”神權(quán)“的進一步打擊。
做了封建迷信犧牲品得柳媽得一番話,又向祥林嫂心靈深處狠狠得剜了一刀。
當她支取歷來積存的全部錢,指了門檻,她內(nèi)心舒暢,坦然地回來,本以為一切都會好轉(zhuǎn),得到的卻仍是“放著吧,祥林嫂”這樣的拒絕。
祥林嫂已然已經(jīng)受不住這個以外得沉重打擊,她當時就說“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一個善良的靈魂被徹底摧毀,欲做奴隸而不得的祥林嫂,終于一步一步地被推上了死亡的深淵。
而然,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祥林嫂這一連串悲慘的遭遇,而在于她一再地把自己的不幸當成幸福。
這才是祥林嫂不幸中得最大不幸,悲劇中的最大悲劇。
魯迅用這一支飽蘸了滿腔悲憤的筆,入目三分地描寫了祥林嫂悲劇的一生,也深刻揭露了國民的愚昧和當時如鐵屋子般的社會的黑暗。
魯迅爐火純青的藝術(shù)技巧讓我震撼,而他筆下所流淌的那些深沉而激憤的思想,他所流露救國救民的情緒,深深眷戀祖國,卻又憎恨病態(tài)社會現(xiàn)實的情感,更是讓我掩卷沉思,感慨萬千。
是啊,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讀冰心,你可以在昏黃的燈下,捧一杯香茗,細細品讀;讀周作人,你可以靠在床頭,擺一個最舒服的姿勢,饒有興味地翻開;而讀魯迅,你一定要正襟危坐,讓靈魂經(jīng)受那最睿智最深沉的思想的洗禮!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九
“藥”是什么?能治病?救人性命?還是能普度眾生?在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里,魯迅先生依舊用他風格鮮明的辛辣諷刺手法,以筆為刃,直插封建禮教的腐朽,血淋淋地將人性淋漓盡致地剖析。
華大媽包括老栓,以及周圍所有的人,全都對這個“藥”深信不疑。并且這似乎是一個潛規(guī)則,所有的人都覺得這是救命的東西,而也只有“救命的事”才會去找這個“藥”。老栓去拿“藥”的時候,看到三三兩兩的人鬼似的在那里晃,哈,可不就是鬼么,人性愚昧到連鬼都不如,可是,鬼可是又向來比人機靈?!皫а酿z頭”拿到老栓面前的時候,他手抖著不敢拿,雖然他見著那一點紅的時候,也是害怕甚至于有一點懷疑的,但他卻不說,也從來沒有問什么,默默看著,忍受著,為什么?很簡單,大家都這樣,這就是人性。一個如此,兩個都如此,都說中國人的劣根性,其實是事實就要承認,只有敢于直面腐爛的內(nèi)心,才能得到最真實的新生。如果一直逃避,大家都逃避,那得到的只能是華麗外表下厚厚的污泥。至此,我總算理解了魯迅先生為什么會選擇棄醫(yī)從文,因為身體的病,好治,心里的毒,難醫(yī),即便有了健康的身體,也無濟于事?;貋淼臅r候,光輝照到了大道上,照在了金色牌匾上,那幾個字,古_亭口,什么地方?英雄就義之地啊??上⒉恢?,他只滿心歡喜的揣著血饅頭回家。
拿到饅頭的小栓,也似乎被這凝重的氣氛和鄭重的凝視感染,覺得心里很怪,手里捏著的仿佛不是饅頭,而是自己的性命一般。而他確實也猜對了,可是性命卻最終沒有捏在自己手里。在小栓吃藥的時候,店里面的客人討論著阿義,大家眾口一詞,當有人說可憐阿義時,卻都停頓停滯了。在我看來,最可惡的不是作惡,也并非偽善,而是令人絕望的愚昧。愚昧到對自己不辨人鬼,對別人善惡不分。從來不去想一想為什么這么做,為什么沒人說,為什么。如此愚昧。
而結(jié)尾,不出意料地,小栓死了。而且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后華大媽和他們的“救命恩人”阿義——他的奶奶一起上墳。阿義英勇就義,而他的血蘸著饅頭,被小栓吃了,結(jié)果小栓還是死了。兩個墳中間隔著一條路,就意味著清醒與沉睡,永永遠遠不可能有同等的地位。樹上烏鴉冷眼旁觀,安靜詭異,這華大媽似乎卸下了一個“重擔”,如果這樣就得到解脫,那大概大家都會在愚昧冷漠而腐敗的人性當中走向滅亡。但索性,烏鴉最后高高地飛起,向著天空一沖而去,啊,原來世間還是有眼睛在看著,原來至少還有烏鴉——是清醒的。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
一、理解層面
1、祥林嫂年譜(這個問題教簡單,從祥林嫂二十六七歲到死去,書上都涉及。解答這個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疏通文章。)
2、《祥林嫂小傳》(寫作這個題目可以熟悉課文,并且符合后面單元寫作要求,了解傳記的一些寫法。)
二、研究層面
1、祥林嫂死亡方式的探討
a、凍死。她死于下大雪那天的前夜,這天夜里應該特別冷,可能凍死。
b、餓死?!耙粋€破碗,空的”表明祥林嫂得不到同情、討不到食物,可能餓死。
c、病死。她頭發(fā)全白,臉孔削瘦,黃中帶黑,可能身懷重病。
d、自殺。與“我”相遇時她眼睛放光地問我靈魂的有無,可見她早就不想活了。當她無法從我這兒得到答案時,終于萬念俱灰,一死了之。
小結(jié):a、b、c三種可能性較小,畢竟祥林嫂只有四十歲上下。d最有可能,也比較有意義。但是不論是怎么死的,魯迅用“窮死”很妥帖,表明別人對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毫不關心,并且祥林嫂的確已經(jīng)“窮”途末路,只有死路一條?!案F”,更能體現(xiàn)祥林嫂的悲劇性。
2、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安排
a、死了丈夫,逃到魯鎮(zhèn)做工。(春上死了丈夫)
b、被婆婆賣到賀家坳。(新年剛過)
c、阿毛被吃。(春天)
d、死去。(過年時)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一
(1)通讀課文,理清脈絡,理解倒敘手法的作用。
(2)體會環(huán)境描寫、肖像描寫等對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題的作用。
有人說祥林嫂是個沒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著而她在春天里死了兒子,最后她又在春節(jié)的祝福聲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小說《祝福》,看一看魯迅先生是怎樣演繹了這個發(fā)生在春天里的人間慘劇。
先小組談論,后全班交流
情節(jié)內(nèi)容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jié)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敘開端祥林嫂來到魯鎮(zhèn)
發(fā)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
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祝?!返慕Y(jié)構(gòu)是以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為主體安排的。開頭的"序幕",交代了悲劇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接著用倒敘的方法,先寫祥林嫂的悲劇結(jié)局,把祝福景象與祥林嫂的死連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后,對悲劇的主體部分,即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為尾聲,深化故事的主題。
倒敘的作用:造成懸念,引人入勝;造成悲劇氣氛,奠定悲涼基調(diào);突出祥林嫂與魯四老爺?shù)拿軟_突;突出反封建的主題。
(九曲黃河,東流入海,只有具體考察每段河身迂回曲折的流程之后,才能對黃河入海的全程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在閱讀活動中,要把握文章的有機整體,也必須對文章的有機結(jié)構(gòu)作深入剖析,細心發(fā)現(xiàn)各部分之間與整體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才行。在把握了整體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對"精彩片段"或各個部分的思想意義,也才能對"精彩片段"或各個部分在藝術(shù)上作出準確判斷,因為與整體的關系,對整體的作用,是解析評價各個局部的藝術(shù)價值的主要標準。整體感知部分的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對提高鑒賞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專題品析,合作鑒賞
鑒賞角度: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描寫以及其他描寫人物的方法。任選一個角度,可以化大為小深入研究。如"形象"這一角度,可以把視點集中于"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上。
分組討論,確定本組鑒賞專題,合作探究品鑒。15分鐘后小組長將整理有序的發(fā)現(xiàn)和大家交流。交流過程中,本小組的成員可以補充論證,其他小組也可以質(zhì)疑或補充。
1、人物姓名鑒賞
祥林嫂:
(1)、沒有自己的名字,隨從丈夫叫了祥林嫂。說明她沒有人生自主權(quán)。也說明那個社會"男尊女卑"現(xiàn)象的嚴重性。
(2)、祥林嫂"不祥",命運多舛,數(shù)遭閔兇,她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她的悲憫與同情。
魯四老爺:
(1)、他與魯鎮(zhèn)同姓,又被稱為"老爺",說明他是地方權(quán)威人物、最高統(tǒng)治者,掌控魯鎮(zhèn)。他的理學老監(jiān)生的身份,更暗示了魯鎮(zhèn)沉浸在他禮教陰霾的籠罩之中。
(2)、他書房里的對聯(lián)寫作"事理通達心氣平和"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因為他一見祥林嫂就"皺眉"的態(tài)度與他"可惡""不干不凈""謬種"的語言都鮮明地表現(xiàn)出他的事理不"通"更不"達"、他的心氣不"平"、更不"和"。而另一聯(lián)已經(jīng)脫落,說明他的附庸風雅。那脫落的一聯(lián)是"品節(jié)詳明德性堅定",可以暗示他是個不明品節(jié)、無品缺德的人。
魯四老爺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他的嘲諷與憎恨。
柳媽:
(1)、柳,"無心插柳柳成蔭",柳媽對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于她對迷信的執(zhí)著造成的,是因善而害人,她的無知的善良建議,使得祥林嫂最后一個精神堡壘被粉碎。
(2)、柳,生命力及強,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長。暗示封建迷信思想及易生長、傳播、普及,當時的社會迷信面及廣。
柳媽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民眾愚昧無知的批判。
賀老六:
(1)、俗話說"六六大順",而他賀老六是大不順。花錢娶來的是寡婦,婚姻不順;死于傷寒,壽命不順;兒子夭折,家門不順。
(2)、賀,有慶賀、慶祝之意。而賀老六的人生最終一無所有。大伯,即他的長兄,不慈不仁,又收了他"自家的"房子,趕走了祥林嫂。賀老六無喜可賀,有悲可哀。
賀老六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祥林嫂的婆婆:
(1)、衛(wèi)家山人。只衛(wèi)護自己的家,是個專橫貪婪的封建家長。"她應酬從容,說話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賠罪,說她特來叫她的兒媳回家去,因為開春事務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夠",堂而皇之地全部收取了祥林嫂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錢,并且"又取了衣服"。為了獲得更多的彩禮,她又"好打算",把祥林嫂當作奇貨賣給了深山野奧里的賀老六,得了八十千錢。這就是她的從容和能干!
(2)、她沒有具體的名字,說明這種專橫貪婪之徒遠不是個別現(xiàn)象,這種利用宗法家族權(quán)威無所不為的封建家長比比皆是,有一個廣大的群體。
小結(jié):小說《祝福》人物形象的命名有著特別的含義,或寄寓美(祥林嫂、賀老六)的毀滅于其中,或寄寓諷刺(魯四老爺、柳媽)于其里,作者的憐憫與憎惡,無奈與悲憤隱于人物姓名的深處。
2、爆竹聲聲話祝福--環(huán)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zhèn)"祝福"的特定環(huán)境里,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huán)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第一次是描寫鎮(zhèn)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nóng)村的狀況: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nóng)村的統(tǒng)治依舊,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表現(xiàn)出強烈的宗法思想和禮教威迫對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第三次實際結(jié)尾通過"我"的感受來描寫。祥林嫂的慘死與"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吃人本質(zhì)的揭露,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完善。小說始于祝福,終于祝福,中間又再一次寫到魯四老爺家的祝福。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封建禮教正是通過祝福這樣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殘,以致于殺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時又正是魯鎮(zhèn)家家祝福之時。祝福的熱鬧正反襯了祥林嫂臨終的孤寂凄涼。以"祝福為題更能揭露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對勞動婦女的精神摧殘,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3、畫眼睛的藝術(shù)--祥林嫂的肖像描寫
眼睛是心之窗。課文對祥林嫂進行了三次肖像描寫,描寫的重點是眼睛。通過她的眼睛,我們可以知道,她原本是勤勞善良,安分耐勞的,她飽受生活的慘重打擊后,在人們對于她的苦難的鑒賞、恐嚇、威逼之下,精神完全崩潰,極度悲哀與麻木。最后變成"眼睛間或一輪"的"活物",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威迫下,一步步被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4、祥林嫂死亡之迷--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偵破
祥林嫂的婆婆、魯四老爺、賀家大伯、柳媽和魯鎮(zhèn)的人,都有罪責。生活在祥林嫂身邊的人們,誰也無意逼死祥林嫂,但確實是這些人把祥林嫂逼上了絕路。中國人世代奉行"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封建禮教,它毒害了所有的人,而就是這些人,又在不自覺的害別人,他們不約而同得織成了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吞噬著祥林嫂一類善良的、不幸的弱者。丁玲碩果這樣的話:"祥林嫂是非死不幸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里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所以,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就是封建禮教。封建禮教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
(文章的意蘊,是貫注在文章生命機體的精神能量,是作家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對自然獨特的審美發(fā)現(xiàn)和認識,是具有美學價值的思想和智慧的閃光。在教學活動中,怎樣才能深入體會文章中的思想和藝術(shù)個性呢?葉圣陶先生給我們作出了回答。葉老把語文閱讀活動中對課文的鑒賞(審美實踐)比作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得,只要你動起手來,隨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晶瑩的寶石"。這部分的設計在于把課堂真正還個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自己選擇專題,主動去發(fā)現(xiàn),去研究,在自主閱讀與小組合作中不斷生成新發(fā)現(xiàn)與新見解。)
1、經(jīng)典具有永久的可開掘力?!蹲8!分械乃囆g(shù)焦點很多,請同學們"放出眼光"、"運用腦髓"課后自己確立專題去閱讀,去發(fā)現(xiàn),自主研究并寫出閱讀體悟。
2、根據(jù)《祝福》的內(nèi)容,為祥林嫂寫一篇小傳。
(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努力擺脫從眾的思維惰性,啟發(fā)學生"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要站在書本之上,開拓嶄新的個性視角,勤于探索,敏于發(fā)現(xiàn),言人所不能言。這一設計對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大有好處。)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二
名師導航
內(nèi)容感知
《祝?!肥囚斞感≌f集《彷徨》中的第一篇?!白8!笔切≌f的背景,也是小說的情節(jié)線索。祥林嫂的悲劇始終是在魯鎮(zhèn)“祝?!钡男[的爆竹聲中展示出來的。
祥林嫂是一位被禁錮重重、腐朽愚妄的封建思想逼迫致死的勞動婦女。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不僅吞噬了她的肉體,也啃嚙著她的靈魂。她肉體被迫害、遭摧殘的每一步都伴隨著靈魂的痛苦。她是一個不甘忍受壓迫的女人,曾經(jīng)逃脫、抗婚,想用自己的勞動謀生并換取獨立的人格,然而這一切掙扎終歸無用,她還是被吞噬了,肉體和精神都被吞噬了。一個活的、能感知、有血肉的樸實、勤勞、善良、無罪的靈魂的毀滅,顯示了一種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悲劇人生,撼人心靈。
句段剖析
一、疑難妙句
1.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應該稱之曰“四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jiān)生。他比先前并沒有什么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胡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并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
剖析:這幾句話揭示了魯四的身份:“監(jiān)生”在清朝是憑借祖先“功業(yè)”或捐錢取得的,可見魯四并非貨真價實的“科班”出身;“講理學”暗示了人物維護封建道統(tǒng),注重封建禮教的道德觀念;“……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時值辛亥革命,魯四所罵的乃是康有為,其不諳世事變遷和社會進步的落后腐朽性便昭然若揭。這段平實的敘述和簡潔的評論入木三分地刻畫出魯四的形象特征,對其進行了辛辣地嘲諷和鞭撻。
2.我回到四叔的書房里時,瓦楞上已經(jīng)雪白,房里也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lián)已經(jīng)脫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
剖析:這是對魯四書房的描寫,那“脫落”的對聯(lián)、“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擺在案頭的《近思錄集注》和《四書襯》,一個被封建理學浸透的、沒落腐朽的鄉(xiāng)紳形象便鮮明地呈現(xiàn)出來了。
3.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
……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剖析:第一句表明“我”與魯四老爺立場的對立,清楚地體現(xiàn)了“我”的民主進步的思想傾向。第二句是“我”看了魯四老爺書房后的心態(tài),加之前文“總不投機”的談話,使“我”對“四叔”產(chǎn)生了強烈的憎惡和反感,所以決計要走。第三句是“我”面對祥林嫂靈魂的最后求助而無能為力時的內(nèi)心獨白,雖是同情卻只能逃避,這表現(xiàn)“我”面對禁錮重重、腐朽愚妄的封建禮教時軟弱和頹廢的心態(tài)。
4.“地獄?——論理,就該也有?!欢参幢亍薄啊鋵崳烤褂袥]有魂靈,我也說不清?!?BR> 剖析:這是“我”回答祥林嫂關于“魂靈”和“地獄”問題的話。第一句先肯定,后否定,第二句用“說不清”來搪塞。“我”是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對此類問題本可以作出肯定的回答。那為什么不明確回答呢?細讀課文,妙處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模糊語言的運用,恰到好處地表明了“我”的軟弱和無奈?!拔摇笔切≌f中唯一一個同情祥林嫂的人,想給她以安慰,解除她一些痛苦。“為她起見”,不知是答“有”好,還是答“沒有”好,就只能含糊其辭。同時,我們從中還可以見到“我”的無能為力,不但不能解除祥林嫂的苦難,連她臨死前的一個起碼的要求都不能滿足。祥林嫂就這樣,帶著巨大的精神創(chuàng)傷和滿腹的疑惑,離開了人間。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三
【案例】
《祝?!废掉斞感≌f名篇,也是歷來高中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被作為重點課文來教。過去我曾多次教過這篇課文,但都是按傳統(tǒng)模式進行,即梳理故事情節(jié),分析環(huán)境描寫,概括人物形象。教學中自然都是以教師的分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課堂氣氛顯得沉悶,缺少生氣。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新型學習方式。從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出發(fā),在教《祝?!窌r,我一改傳統(tǒng)的教法,貫徹新課程理念,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師生的交流討論來完成教學任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討論祥林嫂悲劇的根源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沉思片刻之后,同學們議論開來。
生1:老師,我認為是魯四老爺。他嫌棄祥林嫂是寡婦,對她冷淡,不讓她參與祭祀,使她遭受了精神上的打擊,最后將她趕出了家門,淪為乞丐而死去。
生2:我認為是魯四嬸。祥林嫂到土地廟捐門檻回來之后,以為贖了罪,有參與祭祀的資格了,當她去擺酒杯和筷子的時候,四嬸一聲驚呼:“你放著罷,祥林嫂!”讓她遭受重大打擊,認為自己的罪不可能洗清了,她陷入絕望,精神崩潰,神情麻木,以致被趕了出來。
生3:我認為柳媽也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她向祥林嫂講鬼神的故事,使她對死亡產(chǎn)生了恐懼,才積存工錢到土地廟捐門檻,以為這樣就可以贖罪,這是后來魯四嬸不準她參與祭祀,她精神崩潰的原因。
生4:魯鎮(zhèn)人也是兇手。他們對祥林嫂的悲慘遭遇不但沒有同情心,相反拿她的痛苦開玩笑取樂,甚至挖苦諷刺她。人情冷漠、世態(tài)炎涼使祥林嫂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擊??梢哉f他們也是兇手。
討論很熱烈,一個平時不愛說話的男生(生5)突然語出驚人:老師,我認為祥林嫂的婆婆才是殺害她的兇手。祥林嫂之所以有后來的悲劇都是她給造成的。祥林嫂跑出來做工,肯定是無法忍受她的虐待,祥林嫂不跑出來就不會有后來的悲?。辉僬f如果她不把祥林嫂抓回去賣掉,就不會有死第二個丈夫的故事,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悲劇。
剛一說完,全班鼓掌,一致認為婆婆是引發(fā)祥林嫂悲劇的關鍵人物。我也表示這樣看問題角度新。
生6:這樣說來,祥林嫂在賀家的大伯也是兇手。祥林嫂雖然死了第二個丈夫和兒子,但她還有財產(chǎn),還可以自食其力,但大伯卻來收屋,把她趕了出來。她走投無路,再次來到魯鎮(zhèn),才有了后來的悲劇。
我肯定了同學們善于思考問題,發(fā)言有見地。另一同學(生7)又發(fā)言:我認為文中的“我”也無意中成了殺害祥林嫂的兇手。當祥林嫂帶著復雜的心理問“我”人死之后究竟有無魂靈和地獄時,“我”拿不定該怎樣回答,吞吞吐吐地說“也許有罷”、“說不清”。祥林嫂對讀書人的'話是深信不疑的,這話等于告訴她有地獄和魂靈,這是她最擔憂最害怕的。這無疑是向祥林嫂的精神傷疤上捅了最后一刀,導致她迅速走向死亡。
學生討論交流,答案不一。我又啟發(fā)他們:元兇可能是顯現(xiàn)的,也可能是隱性的,很可能就藏在眾多兇手的背后。這時學生若有所悟。
生7:這個元兇我認為是藏在魯四老爺、四嬸和魯鎮(zhèn)人背后的封建禮教。是封建禮教指使這些人殺害了祥林嫂。
生8:還有藏在柳媽背后的封建迷信思想也是隱性兇手。
話音一停,全班再度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感悟】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是教師分析,學生被動接受,學生的智力很難得到開發(fā),思維也很難得到發(fā)展,更談不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新課程改變了教師的職能和學生的地位,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quán)威”,而是“平等對話的首席”;學生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新課程提倡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強調(diào)“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它使教師成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與學生共同參與討論;同時也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這樣既解放了教師,又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本節(jié)課是實施新課程的一次成功嘗試。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只要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規(guī)律,善于引導,精心設計問題,就能啟發(fā)學生思考,很快把握問題的實質(zhì),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四
1、熟悉全文,能夠具體說出故事的序幕、結(jié)局、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尾聲。
2、能說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敘的敘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說出這種手法的作用。
3、能概括出祥林嫂一生所發(fā)生的事情。
4、能能體會祥林嫂這個人物的悲劇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劇的社會原因。
1、故事六大情節(jié)(重點)
2、倒敘的作用(重點、難點)
3、祥林嫂的人生階段(重點、難點)
導入: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紹興魯鎮(zhèn)發(fā)生了一樁命案。據(jù)說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年輕的老婦人在新年祝福的時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個人正好見證了整樁命案的發(fā)生,于是便將他所知道的敘述了出來。那么,這個沒有春天的年輕的老夫人到底是誰呢,在他身上到底又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誰是這樁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這個故事的見證者又是怎樣為我們展現(xiàn)這個故事的呢?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一同走進魯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體會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慘命運。
(一)概括故事情節(jié)
快速地瀏覽這篇文章,在讀的過程當中要求大家:(展示ppt)
1、閱讀全文,按故事的“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尾聲” 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內(nèi)容)。
并且思考:
2、本文的記敘順序是什么?采用這樣的記敘順序有什么作用?
序幕:魯鎮(zhèn)準備祝福
結(jié)局:祝福之夜慘死
開端:逃避初到魯鎮(zhèn)
發(fā)展:被逼賣到賀家
高潮:再寡再到魯鎮(zhèn)
尾聲:魯鎮(zhèn)正在祝福
請學生回答倒敘在本文中的作用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連在一起,形成強烈的對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題。
(二)了解祥林嫂的一生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祥林嫂已經(jīng)死了,假如現(xiàn)在大家都是大偵探福爾摩斯,我們要來調(diào)查偵破這起案件,那么首先我們要做的是不是應該詳細了解死者?。亢玫?,下面我們就看到文本,從“我”的敘述當中找出祥林嫂每個人生階段的故事。
(1)老師首先進行示范:看到第二大部分第二自然段,看到揭示時間和年齡的詞語。二十六七歲,明確兩個信息,二十六歲之前與祥林結(jié)婚。二十六七歲,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來經(jīng)衛(wèi)老婆子介紹,到魯鎮(zhèn)做工。
(2)快速瀏覽。(掃描式閱讀,關注時間性和事件性的詞匯和句子)
由老師進行課堂提問,學生合作探究,通過閱讀文本,查找關鍵信息,探尋出祥林嫂"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歲;三十七八歲"這幾個重要的時間點以及祥林嫂所經(jīng)歷的事件。
明確:
二十六歲之前:與祥林結(jié)婚。
二十六七歲: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來經(jīng)衛(wèi)老婆子介紹,到魯鎮(zhèn)做工。
二十七八歲,被婆婆抓回去,改嫁。(為什么會撞破頭?老師補充封建禮教思想:三綱五常、三從四德)
二十八九:得到消息,改嫁,年底生小孩,孩子叫阿毛。這個時候的人生相對平穩(wěn)。
三十、三十一歲:家里出現(xiàn)重大變故,先是丈夫患了風寒而死,然后是自己的孩子被狼給叼走了。估計兩個家庭悲劇的發(fā)生不到半年的時間。然后重新回到魯鎮(zhèn)做短工。(禮教思想)
三十二三歲:在魯鎮(zhèn)做工。經(jīng)常說起孩子被狼叼走的情景。捐門檻。祭祖事件。(迷信思想)
三十七八歲:最后來到魯鎮(zhèn),死于魯鎮(zhèn)的大街上。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把握了本篇文章的整個故事情節(jié),然后對祥林嫂的幾個人生階段進行了概括,從我們的概括中知道了祥林嫂有三次到了魯鎮(zhèn)。那么每一次祥林嫂到魯鎮(zhèn)是什么樣子呢?作者是怎樣對的外貌進行描繪的呢?這些內(nèi)容我們下節(jié)課在進行探討。
布置作業(yè):畫出李祥林嫂三次到魯鎮(zhèn)時對其外貌描寫的句子,并談談從這些句子當中你讀出了祥林嫂的哪些信息。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五
《祝?!芬晃闹?,有多出筆法細膩的環(huán)境描寫,不僅起著烘托氣氛,營造氛圍的作用,更展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背景,人物性格和作者本人的感情,不愧為本文的一個經(jīng)典之處。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zhèn)“祝?!钡奶囟ǖ沫h(huán)境里,三次有關“祝?!钡拿鑼?,不但表現(xiàn)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huán)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祝?!芬晃牡拈_頭,雖說寫的是舊歷年底的新年氣象,但給人的感覺確是十分沉悶的?!盎野咨某林氐耐碓啤?、“鈍響”、“震耳的大聲”、“幽微的火藥香”等從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覺的角度,烘托出完整的新年氣氛。祝福是“魯鎮(zhèn)年終的大典”,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忙碌制作“福禮”的是女人們,但“拜的卻只限于男人”這句社會環(huán)境描寫,為祥林嫂悲慘命運作了伏筆。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nóng)村的狀況:階級關系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nóng)村的統(tǒng)治依舊。這樣,通過環(huán)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從整體上看,年底“祝福”的忙碌情景與祥林嫂的境遇形成鮮明對比,也暗示她最終悲慘的結(jié)局。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xiàn)得最為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quán)力。她為了求取這點權(quán)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著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著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環(huán)境描寫,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zhì)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jié)構(gòu)更臻完善的作用。
作者對魯四老爺書房內(nèi)的擺設進行了描寫,這是高超的借物寫人技巧,通過對書房布置的描寫,一個頑固守舊,不學無術(shù)的封建衛(wèi)道士豁然呈現(xiàn),尤其是作者對書房中那一邊已脫落的對聯(lián)的描寫,更含有諷刺意味。由此,魯四老爺對再婚的祥林嫂憎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魯四老爺對祭祀格外重視,視其為“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本文中多次寫到祭祀活動,對祭品,祭祀準備,以及儀式進行都作了細致的描寫,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展現(xiàn)了當時封建守舊,男尊女卑的社會背景。這與人物的行為與命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魯四老爺作為本文中體現(xiàn)玩固守舊的重要人物,自然不準祥林嫂參與祭祀活動,祥林嫂這樣身份的人“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這直接表現(xiàn)了祥林嫂所受的歧視,并進一步揭露了當時封建禮教與迷信思想對人民的毒害。
作者在《祝?!芬晃闹械沫h(huán)境描寫堪稱經(jīng)典,在烘托氣氛的同時,更表現(xiàn)了主旨。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六
第一次讀魯迅先生的《藥》時,完全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于是又看了第二遍。文章講的是華老栓夫婦為了給自己的兒子小栓治病,用積攢多年的積蓄換來了幾個傳說可以包治肺癆的“人血饅頭”,但小栓吃了之后還是死了。而鮮血的來源,是一位叫夏瑜的革命烈士。
“藥”指的就是那只沾滿了革命烈士鮮血的饅頭,香噴噴的“饅頭”使人得以溫飽;血腥的“人血”卻可怕得令人不寒而栗。華老栓為了救他的兒子,迷信這種饅頭可以救人一命,不惜花大把大把的銀子,在茶館中賣力工作,為的就是替兒子買來仙丹饅頭,這是一種何等偉大而無奈的父愛。這種迷信表現(xiàn)出當時中國社會中處處充斥的愚昧、無知和迂腐。
夏瑜是民主革命者,他代表的是廣大群眾的利益,而大眾卻不支持他。反而被夏三爺告發(fā),用別人的鮮血來換取自身的性命,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的自私和冷血。革命者為愚昧的群眾奮斗而犧牲了,愚昧的群眾并不知道這犧牲的是為誰,卻還要因愚昧的見解,以為這犧牲可以享用,增加群眾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這篇文章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灰暗,說明了反對封建,提倡革命才是醫(yī)治中華民族原始性中愚昧的良藥。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七
自然環(huán)境描寫以寫“雪”為主,在文中總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魯鎮(zhèn)時:“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滿天飛舞……將魯鎮(zhèn)亂成一團糟?!贝颂幾髡咧懷┑拇蠖鴣y,象征魯鎮(zhèn)祝福前夕的忙亂,也渲染“我”心緒的煩亂,為“我明天決計要走”作鋪墊。
第二次是在“我”聽聞祥林嫂死訊后:“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覺得沉寂?!边@一段對描寫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慘悲涼,也襯托當時“我”深夜神傷的孤寂悲憤。
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參與祭祀,“除燒火之外,沒有別的事……坐著只看柳媽洗器皿”,而柳媽拿她尋開心,文中看似漫不經(jīng)心地插入一句:“微雪點點的下來了。”這其實是暗示柳媽的話即將帶給祥林嫂帶來巨大的心理陰影,起到暗示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結(jié)尾:“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爆竹聲聯(lián)綿不斷……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zhèn)。”文末再次描寫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對亡靈最沉重的哀悼,將其最大的哀痛顯示于讀者面前,這種感情與祝福時家家戶戶的歡樂喜慶格格不入,強烈的反差帶給讀者強烈的藝術(shù)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劇主題。
文中有關“雪”的描寫給全文抹上濃烈的悲劇色彩,也在讀者在心中投下沉重的悲劇陰影,從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劇主題。
作為社會環(huán)境描寫,“祝?!本跋蟮拿鑼懖豢珊鲆暋!白8!本跋蟮拿鑼懹形宕巍?BR> 開頭描寫魯鎮(zhèn)的“祝?!本跋螅骸斑@是魯鎮(zhèn)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豬,宰鵝,賣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紅……但拜的卻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弊8J恰棒旀?zhèn)年終的大典”,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忙碌制作“福禮”的是女人們,而“拜的卻只限于男人”。這些“祝?!本跋蟮拿鑼懀瑸橄榱稚┍瘧K命運埋下了伏筆,暗示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nóng)村的落后狀況:階級關系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nóng)村的統(tǒng)治依舊。
中間三次描寫魯四老爺家的“祝?!本跋蟆5谝淮问窍榱稚﹦偟紧旀?zhèn)時:“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有了笑影,臉上也白了?!北憩F(xiàn)祥林嫂剛到魯鎮(zhèn)被獲準參與“祝?!钡拿β?、能干與滿足。第二次是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時:魯四老爺告誡四嬸說,“這種人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否則,不干不凈,祖宗是不吃的?!氖寮依镒钪卮蟮氖录羌漓?,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時候也就是祭祀,這回她卻清閑了”;她“照舊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被四嬸禁止,于是“她訕訕的縮了手”,“又去去燭臺”,還是被四嬸禁止,于是“終于沒有事情可做,只得疑惑的走開。”魯四老爺?shù)母嬲]體現(xiàn)了反動理學觀念和封建衛(wèi)道士的,揭示了祥林嫂悲慘命運的思想根源。第三次是祥林嫂捐了門檻后:“冬至的祭祖時節(jié),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嬸裝好祭品,和阿牛將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捐了門檻,祥林嫂滿以為取得了參與祭祖的資格,因而“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豈料還是遭到四嬸慌忙呵斥與禁止;于是,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一回她的變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话肽?,頭發(fā)也花白起來了,記性尤其壞……”這次“祝?!睆木裆蠈⑾榱稚氐讚艨澹顾呦蛩劳?。這段場景描寫更加清楚地表明封建禮教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更具控訴力量。
結(jié)尾再現(xiàn)“祝?!钡木跋蠛妥髡叩母惺埽骸爸挥X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zhèn)人們以無限的幸?!保榱稚┧赖膽K象和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钡臍夥?,形成鮮明的對照,表達了“我”對“祝福”的悲憤與嘲諷,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zhì)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首尾呼應,使小說的結(jié)構(gòu)更臻完善。
五次“祝?!本跋蟮拿鑼?,有點有面,點面結(jié)合,與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相互交融,很好地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
作者對魯四老爺書房內(nèi)的陳設作了簡練而傳神的描寫:“壁上掛著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lián)已經(jīng)脫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边@段對魯四老爺書房陳設的描寫,將一個崇尚神仙、希望長壽、懶散拖沓、頑固守舊的封建理學衛(wèi)士形象豁然呈現(xiàn)。對聯(lián)的脫落表現(xiàn)其懶散,對聯(lián)的內(nèi)容諷刺其冷酷:讀孔孟書的魯四老爺何嘗有半點“心氣和平”,何嘗有半點仁慈之心!這些簡練傳神的描寫,為后邊的情節(jié)發(fā)展——憎惡祥林嫂再婚,不準祥林嫂祭祀——作了鋪墊,暗示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祝?!吠ㄟ^對魯鎮(zhèn)冷漠人情的描寫,展示了祥林搜活動的冷酷惡劣的社會環(huán)境。作為封建族權(quán)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婆婆兇惡而自私,對死了丈夫的祥林嫂沒有半點憐憫之心,為給小兒子娶媳婦賺財禮不惜將逃亡打工的祥林嫂搶去買到深山野墺里。同樣作為封建族權(quán)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大伯冷酷而自私,對死了丈夫和兒子的祥林嫂沒有半點憐憫之心,為獨自占有房產(chǎn),將無依無靠的祥林嫂棲身的房子收歸己有,將無依無靠的祥林嫂趕出家門。且不要說封建禮教的衛(wèi)道士魯四老爺何其兇惡和冷酷,即便是比較心善而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四嬸,在被告誡不讓祥林嫂參與祭祀后,也堅決冷酷地不讓祥林嫂參與祭祀,將其趕出家門逼上絕路,哪怕明明知道祥林嫂已經(jīng)捐了“贖罪”的門檻。吃齋念佛、不敢殺生的“善女人”柳媽,對祥林嫂也沒有起碼的同情之心,不僅不耐煩聽祥林嫂講阿毛被害故事,而且殘忍地恐嚇祥林嫂因嫁了兩個男人會在陰間被閻羅大王鋸為兩半一分為二,教唆祥林嫂用兩年工錢捐門檻“贖罪”,以致祥林嫂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最終因此被徹底擊垮。其余的人呢,一樣的冷漠冷酷:初聽悲慘的阿毛故事,是為了滿足一時獵奇與咀嚼鑒賞;一旦聽厭了便十分不耐煩,“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們,眼里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更有甚者,有的還要借機嘲諷取笑祥林嫂。祥林嫂悲慘死去,沒有人對她表示半點同情;被“我”問起死因,短工只是淡然地回答:“還不是窮死的?”這些冷漠人情的描寫,同樣點面結(jié)合,有個體有群體,逼真地為我們展示了祥林嫂生活的惡劣環(huán)境,預示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總之,《祝?!分械沫h(huán)境描寫獨具匠心,很好地營造了氛圍,展示了背景,刻畫了人物,揭示了主題;值得特別關注。
祝福魯迅小說教案篇十八
1.到今年,魯迅先生已經(jīng)去世80年了。
但他的作品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被廣泛地傳播著、閱讀著。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名言,魯迅先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一句樸實的話,道出了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與良知,表現(xiàn)出一個偉人的博愛與悲憫情懷。
2.今天,我們讀小說《祝?!?,就能讀出這種濃烈的情懷來。
3.小說篇幅較長,將近一萬字。課前組織同學們做了認真預習,要求同學們標記段落序號、通讀整篇小說、做點個性批注,并完成自學案?,F(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預習的效果。
4.大家通讀并初步研究了這篇小說,那么小說的基本情節(jié)是怎樣的呢,哪位同學來講一講?(一位學生說完后,老師予以明確)
同學們看看,從情節(jié)設置上可以看出:這篇小說的敘述方式有何特點?--倒敘!此外,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還有個特點,即前有序幕,(和同學一起講)后有尾聲。
小說講述了祥林嫂一十三年的悲慘遭遇:她從一個二十六七歲的青年婦女,變成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街頭乞丐,而且只四十來歲,就悲慘死去,在寒冬、在人們的祝福聲中。
其人生變化之大,之慘,讓人震驚,令人悲傷。
5.正如作者在文中寫道的那樣:我這回在魯鎮(zhèn)所見的人們中,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于她的了。
不過,大家注意到?jīng)]有。小說中也有這樣一些表述:他們也都沒有什么大改變……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似乎魯鎮(zhèn)一切照舊。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變”與“不變”來閱讀和探究小說,進而了解人物形象、分析小說主旨。
6.先來看小說是如何寫“變化”的。
小說圍繞祥林嫂寫了哪些變化?請在文中找出來,并分析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請同學們整理一下自己的預習成果,等下參與分享?!景鍟鹤儭?BR> 師生討論中……[如果需要封建禮教方面的“補充資料”,點擊“超級鏈接”]
這一次次變化實際上就是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毀滅、一步步被這個社會吞噬的過程,作者以極其沉重的筆墨向我們描述了祥林嫂悲慘的一生。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探究一下“魯鎮(zhèn)從未改變的東西”。(3分鐘)
【板書:不變】
師生討論中……[如果需要封建禮教方面的“補充資料”,點擊“超級鏈接”]
1924年,即中華民國13年。然而,民主和科學的光芒卻沒有照進魯鎮(zhèn),更沒有改變魯鎮(zhèn)。這里一切照舊,以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為核心的封建文化,根深蒂固,力量強大。正是這些“不變”的東西,像一只看不見的巨手,死死扼住了祥林嫂命運的喉嚨,把她推向了毀滅的深淵。
8.解讀到這里,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應該非常清楚了,同學們能不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一下,祥林嫂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師生討論中……
【老師明確】祥林嫂是舊中國農(nóng)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質(zhì)樸、頑強,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是一個被踐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視,最終被舊社會所吞噬的苦命人。
9.作為革命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家的魯迅先生,以小說的形式為我們展示出了舊中國農(nóng)村婦女的悲苦命運,深刻地揭露出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正如許壽堂先生說的:人世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著名作家丁玲這樣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里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痛苦。
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就是要“揭出病苦,以引起療救的注意”。
(點“超級鏈接”)
魯迅先生在滿清生活長達30年,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深惡痛絕,于是向往革命,為革命鼓與呼,1911年終于迎來的辛亥革命的勝利;但現(xiàn)實卻令他很失望,甚至絕望,有“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中”的大寂寞。但他沒有放棄,面對濃黑的夜,他荷戟獨彷徨,上下而求索。
魯迅通過小說,揭露出社會的弊病和人性的弊端,為的就是“引起療救的注意”,啟發(fā)人們?nèi)ジ脑熘袊?、改良人性,以期國人能夠“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BR> 10.事實上,魯迅先生所揭示的一些病苦至今也沒有完全療救好。今天的社會,依然需要魯迅先生的批判,需要“德先生”的民主,和“賽先生”的科學,以及美好的人性。如此,社會才能和諧,人生才能美好。真誠地祝福各位。下課,同學們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