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提供教學過程的詳細安排,有助于教師掌握教學進度和時間分配。教案應注重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在教案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外部資源和實物展示,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拓展。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一
《橋》教案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3、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教學重點: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揭題:齊讀課題,設疑導入。二、整體感知課文1、學生自主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2、說一說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三、感受環(huán)境描寫1、再讀課文,畫出描寫雨水和洪水兇猛的句子;人們面臨洪水的.表現。2、出示相關句子,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句式特點及表達的作用。四、感悟人物形象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老漢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語句,想一想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2、組織全班交流。出示相關圖片和句子,讀(男生;女生;齊讀)――說(為什么要這樣讀)――感悟。3、你認為老漢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4、師生滿懷深情地朗讀課文(第7――23自然段)。五、情感抒發(fā)1、想象說話(假如你就在現場祭奠老支書,你會怎樣哭訴。)2、說一句贊頌老支書的話,嘗試用上“橋”字。3、師生共贊老支書(出示相關句子,齊讀)六、總結全文。七、領悟表達特點。八、視聽欣賞《為了誰》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二
通過這一堂課的嘗試,讓我深深感受到一些極具價值而又富有創(chuàng)意的語文實踐活動,只要我們善于引導,以恰當的方式挖掘學生的潛能,就會使學生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驗、情感、靈性、智慧去鞏固課文內容,促進對課文內容的深層次理解、內化、掌握,這也是師生教學互動中生成的教學資源。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就會使語文課堂綻放出勃勃生機。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三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弄清借箭的經過,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能試著評論歷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弄清借箭的經過。
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師: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連續(xù)劇《三國演義》,誰知道“三國”指的是哪三國?
生:“三國”指的是魏國、蜀國、吳國。
師:魏、蜀、吳三國并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為什么是三國鼎立?看老師畫圖。(師邊畫邊講)
曹操
劉備聯(lián)合孫權
生:周瑜妒忌諸葛亮。
師:周瑜讓他幾天之間造多少箭?
生:讓他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
師:這可能嗎?
生:不可能。
師:諸葛亮草船借箭(板書課題)挫敗了周瑜的暗算,顯示了他的聰明才智,那么諸葛亮找誰借箭?怎么借箭?結果如何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全文,自學生字、新詞,了解大意)
三、細讀課文。
1、指名讀1、2自然段。
師:哪一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師:周瑜為什么要妒忌諸葛亮?
生:因諸葛亮挺有才干。
師:齊讀這一段,注意“挺”和“很”這兩個詞要讀得語氣重一些。(生齊讀)
師:周瑜是怎樣提出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事的?諸葛亮是怎樣做的?默讀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滿口答應,并立下軍令狀。)
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為什么很高興?
(他以為他的陰謀已得逞了。)
(先請生自由讀,發(fā)表意見,再指名分角色讀。)
小結:1、2自然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萬支”陷害諸葛亮,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細讀第3——5自然段。
師: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后,周瑜、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生默讀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師:你從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個奸詐、陰險的人。
生:我看出諸葛亮胸有成竹。
師: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生:從他們的語言和做法看出來的。
(指名分角爭讀3、4自然段,注意讀出感情)
3、默讀6—9自然段,用“——”劃出出發(fā)時間,草船借箭的有關語句。
師: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行動的目標是什么?經過怎樣?結果怎樣?
請看老師給同學們放“電影”。(師出示電腦動畫,配合錄音范讀,讓學生觀看諸葛亮是怎樣在大霧漫天的環(huán)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經過)
(生聯(lián)系上下文討論出:這一切都是諸葛亮預料到的)
師:從中你對諸葛亮有什么認識?
生:諸葛亮的才智過人,我真佩服他。
生:諸葛亮曉天文、懂地理,我應向他學習?!?BR> 4、齊讀第10自然段。
師: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萬多支。
師:這一天恰好是周瑜給他任務期限的第幾天?
生:第3天。
師:周瑜看到諸葛亮完成了任務,他的陰謀失敗,他是怎樣表現的?
生:長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結:諸葛亮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萬,挫敗了周瑜的陰謀。
四、布置作業(yè):
1、理清文章層次,給課文分段。
2、準備復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附:板書設計
曹操
劉備聯(lián)合孫權
(諸葛亮)(周瑜)
才干妒忌
因:十天造箭十萬
果:三天借箭十萬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四
教學過程:
(課前誦讀詞:三國演義(卷首詞)羅貫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事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整體感知
1、讀課題,誰來說說是誰向誰借箭?(板書:諸葛亮)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來說說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板書:忌妒、造箭)借箭的結果怎樣?(板書:交箭、嘆服)
3、請同學們翻開書迅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諸葛亮的特點?(板書:神機妙算)你從哪句話知道的?生讀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針對“神機妙算”,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預測:為什么要用“神機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樣神?……教師擇要板書問題。)
[過渡: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寫了借箭的經過?(6——9自然段)]
二、重點學習借箭經過。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展示屏出示自學要求:
自由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詞句劃出來,用心體會。
2、自學——然后(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
師: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可以過渡: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會有這場大霧的。引導學生讀周瑜的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BR> 繼續(xù)匯報: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情況二)生: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迸c“曹操聽到……”相照應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引導讀重點句)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BR>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聯(lián)系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lián)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還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lián)系 “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自信的笑。)
小結:你們看一個“笑”字,可以體會出諸葛亮善識人心。板書:識人心
師:看完錄像后,你們能模仿他們的神態(tài)讀他們的話嗎?請同學們自己試試。
師:(試讀后)讓我們分角色讀他們的話,(老師讀旁白,請一個學生讀魯肅的話、男生讀曹操的話、女生讀諸葛亮的話)
(師: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算準了曹操不敢出兵、只會放箭如雨,這說明了諸葛亮不僅知天、而且識人。)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4人小組合作:一人讀句子、一人畫圖、另兩人用文具盒或者鋼筆當船,演示船頭船尾的掉轉方向。
6、請一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講解。哪是曹軍的水寨?哪是東吳?怎樣掉轉船頭?為什么要這樣做?(啟發(fā)學生說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來順風順水)從這兒你可以看出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書:曉地理)
讀句“曹操知道上了當……”體會神機妙算。
小結: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當魯肅告訴了周瑜諸葛亮借箭的經過時,(引讀):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總結延伸
1、小結板書:剛才通過對借箭經過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他懂天文、識人心、曉地理三個方面;聯(lián)系全文,你還能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他的神機妙算?(生:算到了周瑜是故意陷害的;知道了魯肅是忠厚老實的。知道了周瑜會懷疑、所以才把魯肅叫上做見證的……諸葛亮真的是神機妙算。)讓我們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讀周瑜的話,試著從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機妙算”換一個詞來說。出示字條: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我真比不上他!”(解疑;擦去課前質疑時的問號。)
2、師描述小結:諸葛亮神機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長江的霧;曉地理、借了長江的風和水;識人心、借了魯肅的兵和船,從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完成板書:)
3、再讀課題:想一想,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還,他還要找機會還箭。師:你知道他什么時候去還嗎?(《赤壁之戰(zhàn)》去還箭)
你們課外可以繼續(xù)去閱讀《三國演義》,課后召開一次“我眼中的三國人物”讀書交流會。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情感,感受水的不同形態(tài)和對人的利弊關系,通過展開豐富的想象,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
2、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了解水的不同形態(tài)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直奔主題
1、直觀感受水變化的過程,教師導語:瞧!多可愛的小水珠呀!它還會變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奇妙的變化過程吧!(播放動畫)
2、結合課文內容,深入了解水的多變性
教師導語:動畫片中的小旅行家來到了課文中,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一、二自然段,小水珠都變成什么。
3、感悟水變成云,培養(yǎng)孩子想象能力
(1)教師導語:小朋友,你們就像可愛的小水滴。小水滴小水滴,現在你們升到空中變成無數的小點兒,連成一片變成了云。我看到身穿不同顏色衣服的云飄過來了,(ppt展示朝霞),早晨,我變成美麗的朝霞,晚上我是美麗的晚霞(ppt展示晚霞),晴天,我穿著白衣服(ppt展示白云),陰天,我穿著黑衣服(ppt展示烏云)。你們想穿什么衣服打扮自己呢?讀句子。
花朵了,你的名字叫“雪”。
出現的地方
(1)教師導語:小水滴,你們完成了這么多的變化,一定很累了吧?你們平常喜歡到什么地方休息一下?(生朗讀第三段,讀完指導,再讀)
(3)水給人類帶來了災害,這樣做好嗎?該怎樣做? 閱讀拓展,寫話創(chuàng)作評互通
1、閱讀關于水的文章,拓充知識面
在我們資料城里還有許多快樂的小水滴,我們看看他跟大自然發(fā)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學生按要求進入資料城自主學習。
2、出示題目,明確打寫要求
小水滴們,你的一天是怎么過呢?去過哪些好玩的地方?你能仿照資料城的文章寫一寫嗎?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六
1、繼續(xù)學習邊默讀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
2、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
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體會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一、復習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7課,一起讀課題。
2、昨天,我們初讀課文了,還記得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出示投影1:
課文先寫了________接著寫了_________重點寫了_________最后寫了________。
瀏覽課文回憶??磥沓踝x課文讀得不錯,我還想考考你們
3、初讀課文以后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們說得挺好的,不過課文只用了一個詞就概括了你們說的內容。哪個詞?找找——(板書:神機妙算)
4、還記得我們上節(jié)課的思考作業(yè)嗎?
1、大多數同學認為神機妙算最有研究價值,那提出了問題到哪里找答案???
2、投影——下面就請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讀書體會,讀懂的地方用!作標記,不懂的地方用?作標記。
3、匯報交流你們的讀書收獲吧
(1)圍繞神機妙算先說說在閱讀中產生的問題?
(2)圍繞神機妙算談談讀書的收獲吧!
(3)大霧漫天——這是場什么樣的霧?這么大的霧怎么讀出來呀?
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這場大霧漫天,你說神不神?妙不妙?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出示投影2: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諸葛亮如此神機妙算,周瑜是自嘆不如??!
(4)再和前面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更能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書思考。
諸葛亮幾次說話,會是()說?能想象出來嗎?真好,要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找三人分角色讀。
去掉提示語,2人組練讀,小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謀劃,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軍令狀。這就是超人的智慧,驚人的才干,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5)前后聯(lián)系的方法繼續(x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7、8自然段。
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還在笑誰?——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賢能,氣量狹小。
再讀:
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會放箭如雨;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會長嘆一聲——發(fā)現自己的智慧才能遠遠不如諸葛亮,
(6)繼續(xù)研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順風順水——圖示說明
看圖示,你能發(fā)現什么?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了解風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歸來才會順風順水。這就是神機妙算。
2、隨著研究的才步步深入,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智慧過人,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地上長出來的?那是怎么來的?想知道嗎?真想知道嗎?——〈諸葛亮全傳〉、三國演義46回。
草船借箭
大霧漫天
神機妙算放箭如雨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七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人物入手,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借箭”的經過。
指導學生讀課文,理解文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能簡要復述借箭的經過。
指導學生學習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能有條理地復述借箭的經過。
(一)引入課題
1.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2.指導學生說出本文敘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點。
板書:諸葛亮 神機妙算
(二)分組學習第一段
1.組內朗讀第一段
提問: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小組匯報]
2.演示對話文字,分角色朗讀,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從文字入手,了解課文第二段
1.自讀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演示語句
“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這些材料?!?BR> 提問:從哪個詞可以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緊扣“神機妙算”指導學生復述“借箭”經過。
1.默讀課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再讀“借箭”經過體會“神機妙算”。
3.觀看演示。學生試著復述“借箭經過”。
4.指名邊看演示邊復述“借箭”經過。
(五)指導朗讀故事結局。
1.推薦讀結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齊讀周瑜“自嘆不如”的語句。
(六)小結:
諸葛亮能預測第三天的大霧,注意水流和風向的特點,了解魯肅的為人,這說明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所以諸葛亮神機妙算。
(七)開放性問題引起學生讀書興趣。
提問:你們還知道《三國演義》中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其它故事嗎?
(八)作業(yè):
搜集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八
1、學習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3、憑借具體會語言材料,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的天空的贊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學難點:憑借具體會語言材料,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的天空的贊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拉薩的資料、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授新課
精讀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精讀第二自然段
1、拉薩的天空那么藍,那么美,你們一定想讀讀作者筆下的拉薩了。請打開書36頁,自由大聲的朗讀二自然段。讀完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歡部分把它多讀幾遍。也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詞語在書上做上記號。
2、如果你認為你已經讀好了的同學,請你下讀給你的同桌聽,讓他給你提提意見。
3、誰愿意把你喜歡的部分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指名說)
4、指導理解朗讀第一句話。
a、我喜歡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這個部分。
b、那你請讀給我們大家聽聽。
c、你能把你喜歡這一句的感受說給我們大家聽聽嗎?
d、如果說得出來(拉薩的天很藍)(如果說不出來)不要緊,請你再把這句話讀讀好嗎?
e、同學們現在請你們站起來,用手摸摸天,你們能摸得到藍天嗎?(摸不到)好,請你們坐下來,你們看(出示圖片)你們摸不到藍天,課時為什么在拉薩的人們就好像伸手就能摸到藍天呢?(指名說。如果還說不出來就可以問,同學們,你們看看我們這里的天空,和拉薩的天空有什么不同的嗎?)(你真聰明真會想,請你坐下,拉薩的天空就像她說的那樣藍得讓人感覺到用手就可以摸到)
同學們請你們再站起來,閉上你們的眼睛,你們現就在湛藍的拉薩天空的下面,請你們把手伸出來摸摸,現在你們摸得到藍天了嗎?看誰最先摸到。
f、那么請你們帶著自己的感受把這句話讀讀。
g、有誰想來讀給我們大家聽的?
h、是啊,拉薩的天空真藍啊,拉薩的天空藍得真美呀,來我們一起來把這句話讀讀。
5、指導理解、朗讀第二句話。
b、我喜歡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這個部分。
c、那么也請你來讀讀。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d、是??!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呢!真是太妙了。請你再讀讀
e、藍天可以洗臉,你們覺得怎么樣???(真是太奇妙了)還有誰想讀讀的?
f、你們感覺怎么樣?(評)
g、你聽得真仔細,說得也很好。那你能把你的感覺讀讀嗎?
h、這句話多妙??!我們一起來讀讀。
6、指導理解、朗讀第三句話。
a、同學們,還有喜歡的部分愿意和我們大家分享的嗎?
b、我喜歡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fā)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這個部分。c、那么請你也來讀讀。
d、聽了你讀,老師也想來讀了。如果老師讀得好,你們能給老師點掌聲嗎?(范讀、邊出示圖片邊做動作的讀)
d、謝謝你們,那請你們也能像老師那樣讀,甚至要能比老師讀得更好。別著急,先自己在下面練習練習。
e、誰想來試試?(指名讀)
f、你們聽了有什么感想?(自由說,說得好的請他讀,說得不好的也請他讀讀,然后再說)
g、那還有誰想試試的?
h、在白云的映襯下,湛藍的天空多么純凈啊!在河畔草地的對照下,湛藍的天空多么明潔?。砦覀円黄饋碜x讀這一句。
6、齊讀第二自然段。
拉薩的天空真藍啊,藍得用手可以摸到,藍得可以洗臉這么妙!藍得無比的純凈,藍得格外的明潔。那讓我們把這純凈、明潔的藍天的第二自然段一起讀讀吧!(配樂朗讀)
(二)精讀第三自然段
1、拉薩的天空真藍,藍得讓人神往,它把我們的視線緊緊吸引,久久不忍離開。同學們!你們的視線想離開嗎?想嗎?(不想)
2、那誰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讀讀呢?(久久不忍離開,瞧他多舍不得離開啊。)
3、我們一起帶著自己的感覺讀讀第三自然段。
4、拉薩湛藍的天空把你們的視線緊緊地吸引了,你們是多么舍不得離開?。?BR> (三)精讀第四自然段
1、同學們學到這兒,老師就想考考你們了。你們知道拉薩最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嗎?
2、接下來我們就到布達拉宮去看看。
3、請你們自由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a、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
c、你也很會讀書,那你能把它完整的讀讀嗎?
d、你們有什么感受嗎?(評)
e、老師的感受很你們是一樣的。通過他的讀讓老師看到了,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還是盛夏,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
f、我們帶著這種感覺一起來讀這一句。
g、你們還知道了什么呢?(能說就指導讀:邊說邊出示圖片。你說得真好,正是因為在這湛藍、純凈、明潔的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才顯得更加雄偉,更加壯麗。這是多么美啊!請你帶著你的感受把這句話讀讀好嗎?)
h、你讀得真好!老師仿佛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在湛藍的藍天下,顯得更加雄偉,更加壯麗了。我們一起來讀讀。
i、如果說不出來就
a、請你們再讀讀這個自然段,告訴老師你有什么問題想問的?
b、提出為什么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
(如果學生提不到這個問題,就有老師引導。同學們都沒有什么問題了,不過鄭老師可以有給問題想請同學們幫我解決。)
c、指名說,并出示圖片,朗讀這一句。
d、你讀得真好!老師仿佛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在湛藍的藍天下,顯得更加雄偉,更加壯麗了。我們一起來讀讀。
j、藍天下,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多么雄偉、多么壯麗?。∥覀円黄饋碜x讀這一段。
三、指導背誦。
d、(評讀)
e、那你們能比他當得更好嗎?
f、(有時間再讓他們練習)沒有時間就直接請。
g、這么多同學都想當小導游啊,那好你們現在都是導游了,請你們一起為游客介紹,拉薩的天空吧?。ǔ鍪緢D片配樂齊讀)
四、小結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九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弄清借箭的經過。
【教學難點】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師: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連續(xù)劇《三國演義》,誰知道“三國”指的是哪三國?
師:魏、蜀、吳三國并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為什么是三國鼎立?看老師畫圖。(師邊畫邊講)
師:周瑜讓他幾天之間造多少箭?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三、細讀課文
1、指名讀1、2自然段:
師:哪一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
師:周瑜為什么要妒忌諸葛亮?
師:齊讀這一段,注意“挺”和“很”這兩個詞要讀得語氣重一些。(生齊讀)
師:周瑜是怎樣提出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事的?諸葛亮是怎樣做的?默讀第2自然段。
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為什么很高興?
小結:1、2自然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萬支”陷害諸葛亮,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細讀第3~5自然段:
師: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后,周瑜、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
(生默讀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3、默讀6~9自然段,用“——”劃出出發(fā)時間,草船借箭的有關語句。
師: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行動的目標是什么?經過怎樣?結果怎樣?
請看老師給同學們放“電影”。
(師出示電腦動畫,配合錄音范讀,讓學生觀看諸葛亮是怎樣在大霧漫天的環(huán)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經過。)
師:借箭成功了嗎?讀出書上有關語句。
師:周瑜看到諸葛亮完成了任務,他的陰謀失敗,是怎樣表現的?
小結:諸葛亮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萬,挫敗了周瑜的陰謀。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邊默讀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
2、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體會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7課,一起讀課題。
2、昨天,我們初讀課文了,還記得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出示投影1:
瀏覽課文回憶。看來初讀課文讀得不錯,我還想考考你們
3、初讀課文以后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們說得挺好的,不過課文只用了一個詞就概括了你們說的內容。哪個詞?找找--(板書:神機妙算)
4、還記得我們上節(jié)課的思考作業(yè)?嗎?
1、大多數同學認為神機妙算最有研究價值,那提出了問題到哪里找答案???
2、投影--下面就請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讀書體會,讀懂的地方用!作標記,不懂的地方用?作標記。
3、匯報交流你們的讀書收獲吧
(1) 圍繞神機妙算先說說在閱讀中產生的問題?
(2) 圍繞"神機妙算"談談讀書的收獲吧!
(3)*大霧漫天--這是場什么樣的霧?這么大的霧怎么讀出來呀?
*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這場大霧漫天,你說神不神?妙不妙?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出示投影2: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諸葛亮如此神機妙算,周瑜是自嘆不如?。?BR> (4)再和前面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更能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書思考。
*諸葛亮幾次說話,會是( )說?能想象出來嗎?真好,要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找三人分角色讀。
*去掉提示語,2人組練讀,小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謀劃,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軍令狀。這就是超人的智慧,驚人的才干,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5)前后聯(lián)系的方法繼續(x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7、8自然段。
*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還在笑誰?--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賢能,氣量狹小。
再讀:
*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會放箭如雨;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會長嘆一聲--發(fā)現自己的智慧才能遠遠不如諸葛亮,
(6) 繼續(xù)研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順風順水--圖示說明
看圖示,你能發(fā)現什么?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了解風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歸來才會順風順水。這就是神機妙算。
板書設計?:7、草船借箭
大霧漫天
神機妙算 放箭如雨
順風順水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一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都督、推卻、延遲、探聽、私自、軍令狀、神機妙算”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是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的了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學習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故事的起因部分。
教學過程:
一、了解《三國演義》及作者羅貫中。
二、介紹背景,引出新課。
三、板書課題,質疑。
四、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上面問題。
五、學生自讀課文,同桌檢查認字及自讀課文情況。
六、學習故事的起因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仡櫳瞎?jié)課內容,板書課題。
上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進《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認識了哪幾個人物?主要講的是誰和誰的事?在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發(fā)生了一個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二、回顧課文開頭部分。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意欲加害諸葛亮,于是請諸葛亮到軍中議事,周瑜是怎樣假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的?我們一邊觀看錄像一邊回顧。
三、體會借箭之法。
1、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借船、借人、借一江大霧)
2、周瑜看到十萬支箭后長嘆一聲,說——
(板:神機妙算)
3、什么叫“神機妙算”?(指導朗讀。)
四、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哪里呢?
1、最先算到了什么?當時霧大嗎?從哪讀出的?
出示句子:
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從哪讀出霧大?
是啊,前人就曾有篇《大霧垂江賦》為證,感興趣的同學下去可以讀讀《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感受一下當時霧之濃之大。后人也有詩曰:“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指導朗讀。)
這一江大霧時偶然碰巧還是早有預見?從哪讀出的?
2.出示句子,指導學習方法。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放過第一日]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又放過第二日]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放過兩日,至第三日又到四更時分,險到沒處去矣。]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盵不知箭在何處?奇甚。]魯肅問:“哪里去???”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敝T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a.讀讀上面這段話,看看與書中有何不同?再加上批注認真讀讀,看看有何感受。
b.師生共讀,小結批注內容。(可批注出:當時的想法、看法、心情、疑問等。)
c.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表現在哪里呢?
自讀課文七、八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邊批注,也學學毛宗崗評一評三國,學學易中天品一品三國。
d.全班交流。
3.最難測的莫過于人心,可諸葛亮卻最會揣測人心,他抓住曹操生性多疑的弱點,草船借箭;取魯肅忠厚守信的優(yōu)點,草船借箭,知周瑜心胸狹窄,將計就計,草船借箭。
4.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表現在哪里呢?
出示句子:
?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調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齊讀后小結:取箭之法。然后播放錄像。
五??偨Y。
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用計之妙最善于的莫過于一個“借”字。他借江東之兵攻打曹操,借曹操之箭助江東。緊接著他又借東風火燒赤壁,借荊州有借無還。他又是如何巧借東風火燒赤壁的,請同學們課后認真讀讀《三國演義》第四十六至四十九回。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二
高海迪
教學理念
《草船借箭》是一篇故事性極強的古典名著課文,其文體特征主要體現在故事情節(jié)的引人人勝和語言的簡潔傳神。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人物周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先讓學生從整體人手,感知故事情節(jié)。接著引領學生步步為營地體會周瑜的心理變化,并始終保持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懸念感,造成一種“一探究竟”的閱讀期待。然后,以一個“笑”字串聯(lián)前后,深入體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最后,引入原文中諸葛亮的一句話,細細品味“神機妙算”的內涵。
教學目標
1.抓住周瑜的心理變化,了解故事情節(jié)。品味人物語言,能準確讀出說話人的不同語氣,深刻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激發(fā)學生閱讀經典名著《三國演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緊扣“妒忌”導入,整體感知情節(jié)
1.師:“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之所以會發(fā)生,全因為一個詞語:妒忌。
2.激發(fā)疑問:這個故事由周瑜的妒忌開始,又由周瑜的什么而結束呢?在開始和結束之間,周瑜的心理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迅速瀏覽全文,找出反映周瑜心理變化的詞語。
3.學生瀏覽全文,找出反映周瑜心理變化的詞語。
相機板書:妒忌――高興――疑惑――長嘆
二、圍繞“高興”,了解故事起因
1.師:周瑜為何會這么高興?請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
2.師生情境對話,體會周瑜心理。
出示:“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zhàn),水上交戰(zhàn),用什么兵器最好?”
(正襟危坐,口蜜腹劍。)
“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
(迫不及待。說是商議其實是不容商量。)
“十天造得好嗎?”
(意思是最多十天)
“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
(暗暗高興)
“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BR> (假意生氣,實則心里樂開了花。)
3.師:聯(lián)系第3自然段,具體完整地練說周瑜高興的'原因。
三、圍繞疑惑,體會“自信”
1.師:就這樣,周瑜沾沾自喜地打發(fā)魯肅去打聽消息,故事繼續(xù)向前發(fā)展。(指名分角色讀第4、5自然段)
2.指導讀好魯肅的語言: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幫得了你的忙?(體會魯肅的“想不通”和“責怪”的語氣)
3.指導讀好周瑜的語言: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辦?(體會周瑜疑惑中的“自信”)
四、圍繞長嘆,體會“笑”意
2.默讀課文第6――9自然段后,組織交流。
(周瑜的如意算盤落空了。諸葛亮用魯肅私自準備的二十條草船,借著大霧和黑夜,向曹操借到了十多萬支箭。)
4.引導學生比較諸葛亮與魯肅的不同表現,著重體會“笑”的含義。
(1)聯(lián)系上文,指導朗讀人物語言,體會忠厚老實的魯肅善意的笑。
(2)聯(lián)系上文,指導朗讀人物語言,體會心胸狹窄的周瑜自信的笑,體會諸葛亮的運籌帷幄,從容鎮(zhèn)定。
(3)聯(lián)系下文,指導朗讀人物語言,體會生性多疑的曹操嘲諷的笑,體會曹操的氣急敗壞。
(4)引導發(fā)現諸葛亮的唯一一次“笑”,體會作者運用語言的簡潔傳神。
5.師(總結):運籌于帷幄,決勝于千里。原來這所有的一切都在諸葛亮的掌握之中,難怪周瑜最后會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相機在長嘆后板書:神機妙算)
五、整體回顧,體會“神機妙算”
2.師:你覺得諸葛亮的成功還體現在哪方面?(引導總結:知人心。)
3.總結板書:通天文、識地利、知人心。
4.師:帶著理解我們一起再來分角色讀課文。
5.師:(總結全文):《三國演義》有詩云: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zhàn)艦,孔明今日伏周郎。《草船借箭》今天我們就學到這兒。但周瑜與諸葛亮的斗法還沒有結束。周瑜在《三國演義》中臨死前說:既生瑜,何生亮。因此,大家都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老師期待著同學們能打開這部經典名著,得出不一樣的答案。
(作者單位:江蘇姜堰市橋頭中心小學)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精通天文、知人心、巧安排。
2、潛心閱讀借箭經過部分,以“神機妙算”一詞為突破口,從重點語句入手,引導學生探究聯(lián)系上下文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從而感受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從名著中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從歷史人物身上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重點:感受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巧安排”中的體現。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概括“神機妙算”
1、導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度龂萘x》這部作品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諸葛亮是眾多三國人物中作者著力塑造的一個。今天,我們就借《三國演義》這部作品中的《草船借箭》故事的繼續(xù)研讀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2、請一個同學簡要地講講《草船借箭》故事。
3、提問:從這個故事中你感受到一個怎樣的諸葛亮?
哪個詞高度進行例如概括?(板書:神機妙算)
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二、自讀感悟——體會“神機妙算”
(一)潛心默讀課文借箭經過的語段,體會從哪些語句中讀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圈畫相關語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引導交流
1、理解“神機妙算”之“通天文”
(1)“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笨梢钥闯鏊〞蕴鞖?。
(2)“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
第一天、第二天他在等什么?其實他早在三天前就已經預測到了第三天四更時候必有大霧。
(3)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早在立軍令狀的時候他就已經算好,“只要三天”的回答也是暗藏玄機,真是神機妙算。
(4)用一個詞概括神機妙算體現在哪方面?——通天文
(5)學法總結:把三句話聯(lián)系起來,抓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我們深刻感受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理解“神機妙算”之“巧安排”
(1)“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默讀語句,分析思考從具體做法中如何體現神機妙算。
(2)“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前后不同做法的用意。
(3)繼續(xù)用一個詞來概括神機妙算體現在哪方面?——巧安排
3、理解“神機妙算”之“知人心”
(1)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BR> 引導對比:魯肅已經驚慌失措,諸葛亮怎么還笑得出來?
結合課前《三國》的閱讀說說對曹操的了解——生性多疑、用兵謹慎。
感情朗讀,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的笑。
(2)這次他算準了嗎?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箭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3)兩句話聯(lián)系起來,理解諸葛了解曹操,料事如神。
(4)諸葛亮了解的僅僅是曹操嗎?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還因為他了解誰?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交流:他了解周瑜,從一開始他就知道周瑜的意圖;他了解魯肅,所以請魯肅幫忙去“借箭”。
(5)繼續(xù)用一個詞來概括神機妙算體現在哪方面?——知人心
(三)總結:因為諸葛亮通天文、知人心、巧安排,所以借箭成功。而周瑜究竟哪比不上諸葛亮則不言自明了:計謀不如,心胸不如。諸葛亮的顧全大局,這一點周瑜更比不上。
(四)拓展延伸——豐富“神機妙算”
1、你還知道諸葛亮的哪些神機妙算的故事?
2、《三國演義》真的是值得我們認真去讀的好書啊,課下讓我們再次走進名著,認真去感受、品味更多的人物形象吧。
板書設計
神
通天文
機曹操
草船借箭知人心周瑜
妙魯肅
巧安排
算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四
學習目標:
1、抓住關鍵詞,把握關鍵情節(jié),練習復述故事。(重點)
2、細讀課文,感受作者對“動物”母愛的贊美和對動物生命的敬重之情。(難點)
3、品味文章運用大量的文言色彩濃重的詞匯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在貓的故事演進的過程中,“我”對貓的態(tài)度有沒有變化?跳讀課文,請根據提示從文中找出“我”心理變化的關鍵詞句。
提示“我”心理變化的關鍵詞句
起初
接著
再是
看到被吊的貓
在貓的尾巴系上罐頭的惡作劇
聽到屋頂上的罐頭聲
看到書房窗紙被撕破下決心再捉到
發(fā)現貓窩里的四只小貓
對貓的母愛的贊美
為驚擾了貓、使之離去
你能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出“我”對貓的感情變化過程嗎?
()--憎恨--()--痛恨--()--愧疚
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 》,也運用了類似的方法,都是以
為線索,都運用了 的寫法。
2、細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文中最觸動你的情節(jié)或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仿照例句,進行思考)。
例1:最觸動我的情節(jié)是廚師設計抓貓.
課文第二段第8行把廚師稱像軍事家一樣,為“足智多謀”“左道旁門”“殫智竭力”,像打仗一樣,把捉貓說成“諸事完備,靜待活捉”“無計可施”,平時做飯又叫“調和鼎鼐”,區(qū)區(qū)小事喊著“自告奮勇”,這些詞語把生活之事放大,大材小用,處處煞有介事,風趣油然而生,并以此充分顯示了作者對于廚師所表現出來的姿態(tài)和神情的調侃,對人類的批判,使文章充滿諧趣,幽默生動。
例2:最觸動我的詞語是第一段的“如是者數日”,和第二段的“一之已甚豈可再乎”文中所述是一件小事,用近似口語表達,突然對這樁小事的結果用上了這些鄭重其事的文言色彩很濃的詞語,給人諧趣之感,幽默生動。
3、集中注意力,在三分鐘內默讀完全文,然后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看誰遺漏的關鍵情節(jié)最少,保留的重要詞語最多。(提示:抓住“我”對貓的態(tài)度變化過程和層次,把握好每一處的關鍵詞語。注意:復述不是全文照背)。
三、交流展示(給自己一個機會,給自己一份自信,展示亮麗的你?。?BR> 四、盤點收獲(把你的一份快樂分給大家,我們就擁有七十五份快樂?。?BR> 一般從內容、寫法、感受等方面來談
五、拓展延伸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fā)生在中國大陸青海省一個極度缺水的沙漠地區(qū)。這個地區(qū)嚴格限定每人每天飲用及日常的各種用水量不能超過三公斤,所有的用水均得依靠駐軍從非常遙遠的地方運來。在這種情況下,動物的悲慘處境是可想而知了。
一天,一只老牛掙脫韁繩,闖到運水車必經的公路上,這是沙漠里唯一的公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人們不知道老牛究竟怎么了。就在這個時候,運水的軍車來了,老牛迅即沖向前,立在軍車前,軍車只好立刻緊急煞車停下來。老牛默默無語地望著軍車,駕駛員想盡了辦法,老牛就是不走開,即使連挪動半步都不肯。雙方僵持不下,持續(xù)了好長一段時間。
運水的士兵過去也曾遇過牲口攔路索水的情形,但是從來都不會因此而造成塞車,但這次卻不同,后面被塞住的司機詛咒著、謾罵著,性急的司機試圖點火驅趕,但是老牛倔強如故,絲毫不為所動。此刻,牛的主人趕來,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這只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皮開肉綻,痛苦哀嚎著,但仍然不肯讓道。
在北方呼嘯的寒風中,老牛凄厲的哀嚎聲顯得格外地悲凄,站在一旁的運水士兵和那些司機都忍不住地掉淚了。那個士兵終于說:“就讓我違反一次規(guī)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處分?!比缓笏麖能嚿先〕霭肱杷▌偤萌铮?,放到牛的面前。可是牛并沒有喝,這太出人意外了!
只見老牛對著夕陽,仰天長哞。不一會兒工夫,從不遠的沙堆后跑來一頭小牛。受傷的老牛慈愛地注視著貪婪的小牛喝完水,然后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它們眼中涌著熱淚,彼此舔著眼睛,靜靜地表達它們的愛。然后沒有等人趕它們,就自己離開了。
閱讀后聯(lián)系本文,寫出自己的感受,150字左右。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五
課時目標:
1、2、掌握品析精彩語句的一般方法及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理解細節(jié)描寫對刻畫形象的作用,教給學生 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待人處事的原則和方法,并學會經常自我反省,以便自我完善。課時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第三只貓的思想感情,思考字里行間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1、2、師生共同梳理文章脈絡。
概括第三只貓的特點。(板書:丑貓 懶貓 憂郁的貓 可憐的貓)
這第三只貓著實可憐,它來得可憐,活得可憐,死得更可憐。如今這只貓還被牽扯到一樁刑事案件中,成了犯罪嫌疑人,它被懷疑偷吃了主人家的一對芙蓉鳥,請看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多媒體展示貓和芙蓉鳥的圖片)今天,同學們來幫忙重審這起案件。(提示學生審案要客觀公正)
為什么我對第三只貓的死比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的多”?
(三)品析精彩語句 多媒體展示課件:
1、2、過了幾個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地位低下)我很憤怒,叫到:“一定是貓,一定是貓!”于是立刻便去找它。(一口咬定,語氣強烈。“立刻”突出了我的沖動武斷。
3、妻聽見了,也匆匆地跑下來,看了死鳥,很難過,便道:“不是這只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著,我早就叫張媽要小心了,張媽!你為什么不小心?!”(反問句語氣更強烈)
4、比較“我開始覺得我錯了?!焙汀拔议_始覺得我是錯了”的表達效果。(“是”字加強語氣,更能體現我的愧疚與自責之情。)
5、比較“自此,我家好久不養(yǎng)貓?!焙汀白源?,我家永不養(yǎng)貓。”的不同。
(四)課堂小結
1、三次養(yǎng)貓,我的感情有什么變化?(難過酸辛——悵然憤恨——后悔莫及)
2、作者為何不單寫第三只貓,而還要在前面寫第一二只貓?
(五)探究主題
1、假如養(yǎng)第二只貓時家里也養(yǎng)了芙蓉鳥,鳥也被咬死,我可能會怎樣想?怎樣做?
2、真相大白后,從作者的懺悔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知錯就改 同情弱者 嚴于自省 勇于自責)
3、作者希望我們做一個怎樣的人?(尊重生命 關愛弱?。?BR> (六)拓展延伸
4、對生活中的可憐貓我想說……(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可憐貓”的圖片)同學們,有時候我們讀鄭振鐸的《貓》會有這樣的感慨:這篇文章表面是在寫貓,卻分明是一幕世態(tài)人情的寫真!那滲透在字里行間的一種真情,一種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學作品藝術上美的體現。通過本課的學習,請關愛我們的動物,更關愛我們生活中的“可憐貓”,讓真情真愛流溢人間。
(七)布置作業(yè)
動手寫寫你和小動物之間的故事,不少于500字。(八)板書設計
可厭的貓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六
1、學習2、3、4自然段,運用“單元提示”中的方法讀懂長句;背誦第4自然段。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寫的是什么?(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趣)
2、我們先來學習第二句,齊讀。
(1)這句句子是句長句子,用學習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學?
(2)說得很對,那么“黃綠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讀句子“黃綠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為什么把柳芽比作“黃綠眉眼”,為什么不就說嫩芽?
(柳樹睡了一冬天,發(fā)的芽就像睜開的眼睛)
3、學習第三句句子。
(1)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句寫什么?指名同學讀句子。
(2)要求學生用理解長句子的方法來理解。
(3)指名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句長句子的。
師:什么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形成的?其它詞語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趕集”?
師:去買的,還有賣的,都叫趕集--請說說趕集的情況,再想想趕集和春天的草、葉、花生長和開放有什么相似之處。
師:古人說:“紅杏枝頭春意鬧”,春天,萬花盛開,確實給人以熱鬧的感覺。
(5)齊讀第三句。
4、學習第四句。
這么熱鬧、美麗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請大家朗讀第四句。
(1)誰能簡單地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師:同學們,畫家畫春天少不了燕子,詩人寫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這樣說,少了燕子,春天會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讓我們以贊美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讀第三自然段,從這一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飛行的情景,燕子飛得很快,很輕)
2、你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再讀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書:斜、掠過、唧)
4、你從中看出了什么?讀讀這個詞所在的句子,體會體會。
5、我們從“唧”這個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還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飛得“輕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讀一遍,看誰讀得讓人感覺到燕子飛得輕快,姿態(tài)優(yōu)美。(學生練讀)
師:“小圓暈”是什么?想過嗎?
師:作者為什么不說“小圓圈”而說“小圓暈”“暈”是什么意思?想過嗎?
師:“暈”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過云層折射出來的七彩圈,你們見過日暈或者月暈嗎?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點水蕩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暈、月暈。不但作者筆下的燕子美,就連這小圓圈也是美的!我們再讀讀這一句,領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了第三自然段,我們知道燕子飛得很輕快,姿態(tài)很優(yōu)美。我們接著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寫的是什么,誰讀懂了誰說。
2、指名說。(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的樣子)
3、讀懂了,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讀讀、劃劃。
4、“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譜啊!”“這”指的是什么?看看書上的插圖。
師:這是一個多么貼切而又生動的比喻!我們不能不佩服作者驚人的想象力!同學們想一想,這會是一首什么樣的正等著我們去演奏的曲譜?(這一定是贊美春天,贊美小燕子的曲譜)
6、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7、從課文中,我們進一步領略了燕子的美。這一自然段還有兩個詞用得特別傳神,不知有人注意沒有,請讀讀第二句。
8、這里的“痕”字用得好,為什么不用“條”?(因為電線遠,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藍天里只留下一絲痕跡)
9、大家細細讀讀這一自然段,再自己細細體會。
10、看圖試背。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
作業(yè)本第5、7、8題。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七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解珍珠鳥的外形特點,活動范圍,理解信賴”就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指名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讀.2自然段,想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2.學生交流,師板書:住處:舒適溫暖安全
3.引導學生體會:
(1)開頭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適而溫暖的巢是誰安排的?反映了“我”對珍珠鳥什么樣的感情?
(3)“我”喜歡珍珠鳥還有哪些表現?
(4)齊讀第2自然段
4.指導朗讀(用喜歡、親切的語氣讀)
5.師小結: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我”給珍珠鳥安排了一個舒適、溫暖和安全的住處。
三、學習第3——6自然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圈出有關詞句。
(1)出示句子;
三個月后,那愈發(fā)繁茂的綠蔓里邊,發(fā)出一種尖細又嬌嫩的鳴叫。
過不多久,忽然有一個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瞧!多么像它的母親,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背后還沒有生出珍珠似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
a學生自由讀,體會并找出描寫鳥特點的詞語。
b學生交流,師板書:雛兒外形:紅嘴紅腳毛灰藍色蓬松球兒
(2)齊讀第3自然段
(3)師小結: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體的順序寫了雛兒的外形特點。
2.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2)生交流(板書:活動)
(3)同桌討論,課文是怎樣描寫珍珠鳥雛兒的活動的?圈出有關詞語
(4)根據學生交流,板書:飛落站撞
挨近蹦到喝瞧
啄筆尖啄手指
(5)“漸漸地它膽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這是用什么手法寫雛兒的?這說明了什么?
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學習5.6自然段
(1)師引讀,第5自然段,用一句話來寫雛兒的活動情況。
(2)板書:飛到扭動擠開鉆
(3)指名讀第6自然段
a出示圖,觀察圖上“我”“雛兒”在干什么?展開想象
b指名看圖說說(板書:落到趴睡咂嘴)
c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寫到了“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
d指導朗讀第5.6自然段
4.師小結:第3—6自然段講了珍珠鳥雛兒的外形特點。
活動范圍以及與“我”的親密相處,想想該用什么語氣讀?
5.指導朗讀
6.齊讀第3—6自然段
四、作業(yè)
1試背4.5.6自然段
2.想想珍珠鳥是怎樣信賴“我”的。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八
教學過程:
(課前誦讀詞:三國演義(卷首詞)羅貫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事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整體感知
1、讀課題,誰來說說是誰向誰借箭?(板書:諸葛亮)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來說說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板書:忌妒、造箭)借箭的結果怎樣?(板書:交箭、嘆服)
3、請同學們翻開書迅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諸葛亮的特點?(板書:神機妙算)你從哪句話知道的?生讀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針對神機妙算,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預測:為什么要用神機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樣神?教師擇要板書問題。)
[過渡: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寫了借箭的經過?(69自然段)]
二、重點學習借箭經過。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展示屏出示自學要求:
自由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詞句劃出來,用心體會。
2、自學然后(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
師: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可以過渡: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會有這場大霧的。引導學生讀周瑜的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繼續(xù)匯報: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情況二)生: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與曹操聽到相照應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引導讀重點句)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聯(lián)系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lián)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還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lián)系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自信的笑。)
小結:你們看一個笑字,可以體會出諸葛亮善識人心。板書:識人心
[師:借箭過程中,諸葛亮、魯肅、曹操說話時各是怎樣的神態(tài),讓我們來看錄像體會。]
師:看完錄像后,你們能模仿他們的神態(tài)讀他們的話嗎?請同學們自己試試。
師:(試讀后)讓我們分角色讀他們的話,(老師讀旁白,請一個學生讀魯肅的話、男生讀曹操的話、女生讀諸葛亮的話)
(師: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算準了曹操不敢出兵、只會放箭如雨,這說明了諸葛亮不僅知天、而且識人。)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4人小組合作:一人讀句子、一人畫圖、另兩人用文具盒或者鋼筆當船,演示船頭船尾的掉轉方向。
6、請一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講解。哪是曹軍的水寨?哪是東吳?怎樣掉轉船頭?為什么要這樣做?(啟發(fā)學生說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來順風順水)從這兒你可以看出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書:曉地理)
讀句曹操知道上了當體會神機妙算。
小結: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當魯肅告訴了周瑜諸葛亮借箭的經過時,(引讀):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總結延伸
1、小結板書:剛才通過對借箭經過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他懂天文、識人心、曉地理三個方面;聯(lián)系全文,你還能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他的神機妙算?(生:算到了周瑜是故意陷害的;知道了魯肅是忠厚老實的。知道了周瑜會懷疑、所以才把魯肅叫上做見證的諸葛亮真的是神機妙算。)讓我們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讀周瑜的話,試著從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機妙算換一個詞來說。出示字條: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我真比不上他!(解疑;擦去課前質疑時的問號。)
2、師描述小結:諸葛亮神機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長江的霧;曉地理、借了長江的風和水;識人心、借了魯肅的兵和船,從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完成板書:)
3、再讀課題:想一想,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還,他還要找機會還箭。師:你知道他什么時候去還嗎?(《赤壁之戰(zhàn)》去還箭)
你們課外可以繼續(xù)去閱讀《三國演義》,課后召開一次我眼中的三國人物讀書交流會。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九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fā)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通過重點詞句了解小貓的淘氣可愛,體會作者對小貓的喜愛之情。難點:體會“人愛貓,貓親人”這一情感,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fā)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引入新課。
同學們,請大家看大屏幕,猜猜這則謎語:八字胡,往上翹,說起話來喵喵叫,光洗臉,不梳頭,夜行不用燈光照。(學生猜出謎底:貓),隨機引出課題板書。
二、復習回顧
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貓的?
生回答。(師板書:貓的性格古怪 小貓?zhí)詺猓?BR> 過渡: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過小貓?zhí)詺膺@一部分,這節(jié)課我們來看看貓的性格古怪這部分是怎么寫的。
二、學習課文,體會古怪。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表示貓古怪的重點詞語。
2、提問:“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边@一句特殊在哪?(中心句)講解中心句的特點和作用。
3、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
(1)分析:老實。哪些詞表現出貓的“老實”?
(2)分析:貪玩。講解關聯(lián)詞“任憑??也??”提問:“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用到了哪一種修辭手法?(反問)(3)分析:盡職。提問:“屏息凝視、非??不可”表現出貓的什么心理?(有決心)
(1)除了前面總結的這點,還有哪個方面體現出貓的性格古怪?快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交流總結: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
(4)請學生模仿貓不同心情的叫聲。
(4)總結: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第三個方面
(1)這一段描寫的貓的性格存在什么矛盾?(2)貓害怕時是什么樣子的?(3)總結:貓既膽小又勇猛。
4、全班一起總結:貓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現在: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
三、學習方法、體會情感。
1、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具體事例描寫的方法)
2、作者對貓有怎樣的感情?用自己的話總結。引導說出:人愛貓。(板書)
3、貓對作者又是怎樣的情感呢?引導出:貓親人。(板書)
四、課堂小結
作者運用具體事例的描寫方法,營造出一種“人愛貓,貓親人”的氛圍。希望同學們在習作中也能借鑒這種方法。
五、作業(yè)布置
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反思:
優(yōu)點:在本堂課上我讓學生通過自己讀課文,說說自己的發(fā)現、收獲、疑問;自己體會老舍對貓的情感;以問題貫穿本課教學,學生在思考中理解文章重點。課堂上讓學生自主閱讀、感悟、發(fā)現、質疑,在這些過程中,學生是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綻放精彩。
不足之處:首先,準備不夠充分,導致有些部分過渡語和接下來要講的內容銜接不上。其次,時間安排不合理,有些較簡單的問題因為學生不能回答出來而耗時過長,導致后面的內容講解不夠細致。最后,沒有對學情提前進行分析,提問的方式學生不能理解,導致簡單的問題變得復雜。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一
《橋》教案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3、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教學重點: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揭題:齊讀課題,設疑導入。二、整體感知課文1、學生自主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2、說一說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三、感受環(huán)境描寫1、再讀課文,畫出描寫雨水和洪水兇猛的句子;人們面臨洪水的.表現。2、出示相關句子,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句式特點及表達的作用。四、感悟人物形象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老漢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語句,想一想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2、組織全班交流。出示相關圖片和句子,讀(男生;女生;齊讀)――說(為什么要這樣讀)――感悟。3、你認為老漢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4、師生滿懷深情地朗讀課文(第7――23自然段)。五、情感抒發(fā)1、想象說話(假如你就在現場祭奠老支書,你會怎樣哭訴。)2、說一句贊頌老支書的話,嘗試用上“橋”字。3、師生共贊老支書(出示相關句子,齊讀)六、總結全文。七、領悟表達特點。八、視聽欣賞《為了誰》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二
通過這一堂課的嘗試,讓我深深感受到一些極具價值而又富有創(chuàng)意的語文實踐活動,只要我們善于引導,以恰當的方式挖掘學生的潛能,就會使學生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驗、情感、靈性、智慧去鞏固課文內容,促進對課文內容的深層次理解、內化、掌握,這也是師生教學互動中生成的教學資源。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就會使語文課堂綻放出勃勃生機。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三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弄清借箭的經過,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能試著評論歷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弄清借箭的經過。
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師: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連續(xù)劇《三國演義》,誰知道“三國”指的是哪三國?
生:“三國”指的是魏國、蜀國、吳國。
師:魏、蜀、吳三國并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為什么是三國鼎立?看老師畫圖。(師邊畫邊講)
曹操
劉備聯(lián)合孫權
生:周瑜妒忌諸葛亮。
師:周瑜讓他幾天之間造多少箭?
生:讓他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
師:這可能嗎?
生:不可能。
師:諸葛亮草船借箭(板書課題)挫敗了周瑜的暗算,顯示了他的聰明才智,那么諸葛亮找誰借箭?怎么借箭?結果如何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全文,自學生字、新詞,了解大意)
三、細讀課文。
1、指名讀1、2自然段。
師:哪一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師:周瑜為什么要妒忌諸葛亮?
生:因諸葛亮挺有才干。
師:齊讀這一段,注意“挺”和“很”這兩個詞要讀得語氣重一些。(生齊讀)
師:周瑜是怎樣提出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事的?諸葛亮是怎樣做的?默讀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滿口答應,并立下軍令狀。)
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為什么很高興?
(他以為他的陰謀已得逞了。)
(先請生自由讀,發(fā)表意見,再指名分角色讀。)
小結:1、2自然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萬支”陷害諸葛亮,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細讀第3——5自然段。
師: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后,周瑜、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生默讀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師:你從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個奸詐、陰險的人。
生:我看出諸葛亮胸有成竹。
師: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生:從他們的語言和做法看出來的。
(指名分角爭讀3、4自然段,注意讀出感情)
3、默讀6—9自然段,用“——”劃出出發(fā)時間,草船借箭的有關語句。
師: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行動的目標是什么?經過怎樣?結果怎樣?
請看老師給同學們放“電影”。(師出示電腦動畫,配合錄音范讀,讓學生觀看諸葛亮是怎樣在大霧漫天的環(huán)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經過)
(生聯(lián)系上下文討論出:這一切都是諸葛亮預料到的)
師:從中你對諸葛亮有什么認識?
生:諸葛亮的才智過人,我真佩服他。
生:諸葛亮曉天文、懂地理,我應向他學習?!?BR> 4、齊讀第10自然段。
師: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萬多支。
師:這一天恰好是周瑜給他任務期限的第幾天?
生:第3天。
師:周瑜看到諸葛亮完成了任務,他的陰謀失敗,他是怎樣表現的?
生:長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結:諸葛亮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萬,挫敗了周瑜的陰謀。
四、布置作業(yè):
1、理清文章層次,給課文分段。
2、準備復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附:板書設計
曹操
劉備聯(lián)合孫權
(諸葛亮)(周瑜)
才干妒忌
因:十天造箭十萬
果:三天借箭十萬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四
教學過程:
(課前誦讀詞:三國演義(卷首詞)羅貫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事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整體感知
1、讀課題,誰來說說是誰向誰借箭?(板書:諸葛亮)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來說說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板書:忌妒、造箭)借箭的結果怎樣?(板書:交箭、嘆服)
3、請同學們翻開書迅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諸葛亮的特點?(板書:神機妙算)你從哪句話知道的?生讀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針對“神機妙算”,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預測:為什么要用“神機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樣神?……教師擇要板書問題。)
[過渡: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寫了借箭的經過?(6——9自然段)]
二、重點學習借箭經過。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展示屏出示自學要求:
自由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詞句劃出來,用心體會。
2、自學——然后(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
師: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可以過渡: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會有這場大霧的。引導學生讀周瑜的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BR> 繼續(xù)匯報: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情況二)生: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迸c“曹操聽到……”相照應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引導讀重點句)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BR>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聯(lián)系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lián)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還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lián)系 “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自信的笑。)
小結:你們看一個“笑”字,可以體會出諸葛亮善識人心。板書:識人心
師:看完錄像后,你們能模仿他們的神態(tài)讀他們的話嗎?請同學們自己試試。
師:(試讀后)讓我們分角色讀他們的話,(老師讀旁白,請一個學生讀魯肅的話、男生讀曹操的話、女生讀諸葛亮的話)
(師: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算準了曹操不敢出兵、只會放箭如雨,這說明了諸葛亮不僅知天、而且識人。)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4人小組合作:一人讀句子、一人畫圖、另兩人用文具盒或者鋼筆當船,演示船頭船尾的掉轉方向。
6、請一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講解。哪是曹軍的水寨?哪是東吳?怎樣掉轉船頭?為什么要這樣做?(啟發(fā)學生說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來順風順水)從這兒你可以看出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書:曉地理)
讀句“曹操知道上了當……”體會神機妙算。
小結: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當魯肅告訴了周瑜諸葛亮借箭的經過時,(引讀):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總結延伸
1、小結板書:剛才通過對借箭經過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他懂天文、識人心、曉地理三個方面;聯(lián)系全文,你還能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他的神機妙算?(生:算到了周瑜是故意陷害的;知道了魯肅是忠厚老實的。知道了周瑜會懷疑、所以才把魯肅叫上做見證的……諸葛亮真的是神機妙算。)讓我們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讀周瑜的話,試著從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機妙算”換一個詞來說。出示字條: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我真比不上他!”(解疑;擦去課前質疑時的問號。)
2、師描述小結:諸葛亮神機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長江的霧;曉地理、借了長江的風和水;識人心、借了魯肅的兵和船,從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完成板書:)
3、再讀課題:想一想,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還,他還要找機會還箭。師:你知道他什么時候去還嗎?(《赤壁之戰(zhàn)》去還箭)
你們課外可以繼續(xù)去閱讀《三國演義》,課后召開一次“我眼中的三國人物”讀書交流會。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情感,感受水的不同形態(tài)和對人的利弊關系,通過展開豐富的想象,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
2、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了解水的不同形態(tài)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直奔主題
1、直觀感受水變化的過程,教師導語:瞧!多可愛的小水珠呀!它還會變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奇妙的變化過程吧!(播放動畫)
2、結合課文內容,深入了解水的多變性
教師導語:動畫片中的小旅行家來到了課文中,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一、二自然段,小水珠都變成什么。
3、感悟水變成云,培養(yǎng)孩子想象能力
(1)教師導語:小朋友,你們就像可愛的小水滴。小水滴小水滴,現在你們升到空中變成無數的小點兒,連成一片變成了云。我看到身穿不同顏色衣服的云飄過來了,(ppt展示朝霞),早晨,我變成美麗的朝霞,晚上我是美麗的晚霞(ppt展示晚霞),晴天,我穿著白衣服(ppt展示白云),陰天,我穿著黑衣服(ppt展示烏云)。你們想穿什么衣服打扮自己呢?讀句子。
花朵了,你的名字叫“雪”。
出現的地方
(1)教師導語:小水滴,你們完成了這么多的變化,一定很累了吧?你們平常喜歡到什么地方休息一下?(生朗讀第三段,讀完指導,再讀)
(3)水給人類帶來了災害,這樣做好嗎?該怎樣做? 閱讀拓展,寫話創(chuàng)作評互通
1、閱讀關于水的文章,拓充知識面
在我們資料城里還有許多快樂的小水滴,我們看看他跟大自然發(fā)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學生按要求進入資料城自主學習。
2、出示題目,明確打寫要求
小水滴們,你的一天是怎么過呢?去過哪些好玩的地方?你能仿照資料城的文章寫一寫嗎?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六
1、繼續(xù)學習邊默讀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
2、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
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體會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一、復習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7課,一起讀課題。
2、昨天,我們初讀課文了,還記得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出示投影1:
課文先寫了________接著寫了_________重點寫了_________最后寫了________。
瀏覽課文回憶??磥沓踝x課文讀得不錯,我還想考考你們
3、初讀課文以后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們說得挺好的,不過課文只用了一個詞就概括了你們說的內容。哪個詞?找找——(板書:神機妙算)
4、還記得我們上節(jié)課的思考作業(yè)嗎?
1、大多數同學認為神機妙算最有研究價值,那提出了問題到哪里找答案???
2、投影——下面就請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讀書體會,讀懂的地方用!作標記,不懂的地方用?作標記。
3、匯報交流你們的讀書收獲吧
(1)圍繞神機妙算先說說在閱讀中產生的問題?
(2)圍繞神機妙算談談讀書的收獲吧!
(3)大霧漫天——這是場什么樣的霧?這么大的霧怎么讀出來呀?
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這場大霧漫天,你說神不神?妙不妙?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出示投影2: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諸葛亮如此神機妙算,周瑜是自嘆不如??!
(4)再和前面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更能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書思考。
諸葛亮幾次說話,會是()說?能想象出來嗎?真好,要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找三人分角色讀。
去掉提示語,2人組練讀,小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謀劃,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軍令狀。這就是超人的智慧,驚人的才干,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5)前后聯(lián)系的方法繼續(x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7、8自然段。
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還在笑誰?——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賢能,氣量狹小。
再讀:
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會放箭如雨;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會長嘆一聲——發(fā)現自己的智慧才能遠遠不如諸葛亮,
(6)繼續(xù)研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順風順水——圖示說明
看圖示,你能發(fā)現什么?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了解風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歸來才會順風順水。這就是神機妙算。
2、隨著研究的才步步深入,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智慧過人,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地上長出來的?那是怎么來的?想知道嗎?真想知道嗎?——〈諸葛亮全傳〉、三國演義46回。
草船借箭
大霧漫天
神機妙算放箭如雨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七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人物入手,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借箭”的經過。
指導學生讀課文,理解文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能簡要復述借箭的經過。
指導學生學習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能有條理地復述借箭的經過。
(一)引入課題
1.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2.指導學生說出本文敘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點。
板書:諸葛亮 神機妙算
(二)分組學習第一段
1.組內朗讀第一段
提問: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小組匯報]
2.演示對話文字,分角色朗讀,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從文字入手,了解課文第二段
1.自讀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演示語句
“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這些材料?!?BR> 提問:從哪個詞可以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緊扣“神機妙算”指導學生復述“借箭”經過。
1.默讀課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再讀“借箭”經過體會“神機妙算”。
3.觀看演示。學生試著復述“借箭經過”。
4.指名邊看演示邊復述“借箭”經過。
(五)指導朗讀故事結局。
1.推薦讀結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齊讀周瑜“自嘆不如”的語句。
(六)小結:
諸葛亮能預測第三天的大霧,注意水流和風向的特點,了解魯肅的為人,這說明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所以諸葛亮神機妙算。
(七)開放性問題引起學生讀書興趣。
提問:你們還知道《三國演義》中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其它故事嗎?
(八)作業(yè):
搜集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八
1、學習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3、憑借具體會語言材料,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的天空的贊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學難點:憑借具體會語言材料,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的天空的贊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拉薩的資料、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授新課
精讀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精讀第二自然段
1、拉薩的天空那么藍,那么美,你們一定想讀讀作者筆下的拉薩了。請打開書36頁,自由大聲的朗讀二自然段。讀完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歡部分把它多讀幾遍。也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詞語在書上做上記號。
2、如果你認為你已經讀好了的同學,請你下讀給你的同桌聽,讓他給你提提意見。
3、誰愿意把你喜歡的部分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指名說)
4、指導理解朗讀第一句話。
a、我喜歡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這個部分。
b、那你請讀給我們大家聽聽。
c、你能把你喜歡這一句的感受說給我們大家聽聽嗎?
d、如果說得出來(拉薩的天很藍)(如果說不出來)不要緊,請你再把這句話讀讀好嗎?
e、同學們現在請你們站起來,用手摸摸天,你們能摸得到藍天嗎?(摸不到)好,請你們坐下來,你們看(出示圖片)你們摸不到藍天,課時為什么在拉薩的人們就好像伸手就能摸到藍天呢?(指名說。如果還說不出來就可以問,同學們,你們看看我們這里的天空,和拉薩的天空有什么不同的嗎?)(你真聰明真會想,請你坐下,拉薩的天空就像她說的那樣藍得讓人感覺到用手就可以摸到)
同學們請你們再站起來,閉上你們的眼睛,你們現就在湛藍的拉薩天空的下面,請你們把手伸出來摸摸,現在你們摸得到藍天了嗎?看誰最先摸到。
f、那么請你們帶著自己的感受把這句話讀讀。
g、有誰想來讀給我們大家聽的?
h、是啊,拉薩的天空真藍啊,拉薩的天空藍得真美呀,來我們一起來把這句話讀讀。
5、指導理解、朗讀第二句話。
b、我喜歡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這個部分。
c、那么也請你來讀讀。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d、是??!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呢!真是太妙了。請你再讀讀
e、藍天可以洗臉,你們覺得怎么樣???(真是太奇妙了)還有誰想讀讀的?
f、你們感覺怎么樣?(評)
g、你聽得真仔細,說得也很好。那你能把你的感覺讀讀嗎?
h、這句話多妙??!我們一起來讀讀。
6、指導理解、朗讀第三句話。
a、同學們,還有喜歡的部分愿意和我們大家分享的嗎?
b、我喜歡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fā)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這個部分。c、那么請你也來讀讀。
d、聽了你讀,老師也想來讀了。如果老師讀得好,你們能給老師點掌聲嗎?(范讀、邊出示圖片邊做動作的讀)
d、謝謝你們,那請你們也能像老師那樣讀,甚至要能比老師讀得更好。別著急,先自己在下面練習練習。
e、誰想來試試?(指名讀)
f、你們聽了有什么感想?(自由說,說得好的請他讀,說得不好的也請他讀讀,然后再說)
g、那還有誰想試試的?
h、在白云的映襯下,湛藍的天空多么純凈啊!在河畔草地的對照下,湛藍的天空多么明潔?。砦覀円黄饋碜x讀這一句。
6、齊讀第二自然段。
拉薩的天空真藍啊,藍得用手可以摸到,藍得可以洗臉這么妙!藍得無比的純凈,藍得格外的明潔。那讓我們把這純凈、明潔的藍天的第二自然段一起讀讀吧!(配樂朗讀)
(二)精讀第三自然段
1、拉薩的天空真藍,藍得讓人神往,它把我們的視線緊緊吸引,久久不忍離開。同學們!你們的視線想離開嗎?想嗎?(不想)
2、那誰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讀讀呢?(久久不忍離開,瞧他多舍不得離開啊。)
3、我們一起帶著自己的感覺讀讀第三自然段。
4、拉薩湛藍的天空把你們的視線緊緊地吸引了,你們是多么舍不得離開?。?BR> (三)精讀第四自然段
1、同學們學到這兒,老師就想考考你們了。你們知道拉薩最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嗎?
2、接下來我們就到布達拉宮去看看。
3、請你們自由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a、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
c、你也很會讀書,那你能把它完整的讀讀嗎?
d、你們有什么感受嗎?(評)
e、老師的感受很你們是一樣的。通過他的讀讓老師看到了,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還是盛夏,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
f、我們帶著這種感覺一起來讀這一句。
g、你們還知道了什么呢?(能說就指導讀:邊說邊出示圖片。你說得真好,正是因為在這湛藍、純凈、明潔的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才顯得更加雄偉,更加壯麗。這是多么美啊!請你帶著你的感受把這句話讀讀好嗎?)
h、你讀得真好!老師仿佛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在湛藍的藍天下,顯得更加雄偉,更加壯麗了。我們一起來讀讀。
i、如果說不出來就
a、請你們再讀讀這個自然段,告訴老師你有什么問題想問的?
b、提出為什么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
(如果學生提不到這個問題,就有老師引導。同學們都沒有什么問題了,不過鄭老師可以有給問題想請同學們幫我解決。)
c、指名說,并出示圖片,朗讀這一句。
d、你讀得真好!老師仿佛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在湛藍的藍天下,顯得更加雄偉,更加壯麗了。我們一起來讀讀。
j、藍天下,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多么雄偉、多么壯麗?。∥覀円黄饋碜x讀這一段。
三、指導背誦。
d、(評讀)
e、那你們能比他當得更好嗎?
f、(有時間再讓他們練習)沒有時間就直接請。
g、這么多同學都想當小導游啊,那好你們現在都是導游了,請你們一起為游客介紹,拉薩的天空吧?。ǔ鍪緢D片配樂齊讀)
四、小結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九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弄清借箭的經過。
【教學難點】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師: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連續(xù)劇《三國演義》,誰知道“三國”指的是哪三國?
師:魏、蜀、吳三國并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為什么是三國鼎立?看老師畫圖。(師邊畫邊講)
師:周瑜讓他幾天之間造多少箭?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三、細讀課文
1、指名讀1、2自然段:
師:哪一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
師:周瑜為什么要妒忌諸葛亮?
師:齊讀這一段,注意“挺”和“很”這兩個詞要讀得語氣重一些。(生齊讀)
師:周瑜是怎樣提出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事的?諸葛亮是怎樣做的?默讀第2自然段。
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為什么很高興?
小結:1、2自然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萬支”陷害諸葛亮,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細讀第3~5自然段:
師: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后,周瑜、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
(生默讀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3、默讀6~9自然段,用“——”劃出出發(fā)時間,草船借箭的有關語句。
師: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行動的目標是什么?經過怎樣?結果怎樣?
請看老師給同學們放“電影”。
(師出示電腦動畫,配合錄音范讀,讓學生觀看諸葛亮是怎樣在大霧漫天的環(huán)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經過。)
師:借箭成功了嗎?讀出書上有關語句。
師:周瑜看到諸葛亮完成了任務,他的陰謀失敗,是怎樣表現的?
小結:諸葛亮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萬,挫敗了周瑜的陰謀。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邊默讀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
2、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體會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7課,一起讀課題。
2、昨天,我們初讀課文了,還記得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出示投影1:
瀏覽課文回憶。看來初讀課文讀得不錯,我還想考考你們
3、初讀課文以后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們說得挺好的,不過課文只用了一個詞就概括了你們說的內容。哪個詞?找找--(板書:神機妙算)
4、還記得我們上節(jié)課的思考作業(yè)?嗎?
1、大多數同學認為神機妙算最有研究價值,那提出了問題到哪里找答案???
2、投影--下面就請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讀書體會,讀懂的地方用!作標記,不懂的地方用?作標記。
3、匯報交流你們的讀書收獲吧
(1) 圍繞神機妙算先說說在閱讀中產生的問題?
(2) 圍繞"神機妙算"談談讀書的收獲吧!
(3)*大霧漫天--這是場什么樣的霧?這么大的霧怎么讀出來呀?
*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這場大霧漫天,你說神不神?妙不妙?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出示投影2: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諸葛亮如此神機妙算,周瑜是自嘆不如?。?BR> (4)再和前面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更能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書思考。
*諸葛亮幾次說話,會是( )說?能想象出來嗎?真好,要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找三人分角色讀。
*去掉提示語,2人組練讀,小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謀劃,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軍令狀。這就是超人的智慧,驚人的才干,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5)前后聯(lián)系的方法繼續(x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7、8自然段。
*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還在笑誰?--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賢能,氣量狹小。
再讀:
*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會放箭如雨;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會長嘆一聲--發(fā)現自己的智慧才能遠遠不如諸葛亮,
(6) 繼續(xù)研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順風順水--圖示說明
看圖示,你能發(fā)現什么?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了解風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歸來才會順風順水。這就是神機妙算。
板書設計?:7、草船借箭
大霧漫天
神機妙算 放箭如雨
順風順水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一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都督、推卻、延遲、探聽、私自、軍令狀、神機妙算”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是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的了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學習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故事的起因部分。
教學過程:
一、了解《三國演義》及作者羅貫中。
二、介紹背景,引出新課。
三、板書課題,質疑。
四、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上面問題。
五、學生自讀課文,同桌檢查認字及自讀課文情況。
六、學習故事的起因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仡櫳瞎?jié)課內容,板書課題。
上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進《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認識了哪幾個人物?主要講的是誰和誰的事?在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發(fā)生了一個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二、回顧課文開頭部分。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意欲加害諸葛亮,于是請諸葛亮到軍中議事,周瑜是怎樣假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的?我們一邊觀看錄像一邊回顧。
三、體會借箭之法。
1、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借船、借人、借一江大霧)
2、周瑜看到十萬支箭后長嘆一聲,說——
(板:神機妙算)
3、什么叫“神機妙算”?(指導朗讀。)
四、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哪里呢?
1、最先算到了什么?當時霧大嗎?從哪讀出的?
出示句子:
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從哪讀出霧大?
是啊,前人就曾有篇《大霧垂江賦》為證,感興趣的同學下去可以讀讀《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感受一下當時霧之濃之大。后人也有詩曰:“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指導朗讀。)
這一江大霧時偶然碰巧還是早有預見?從哪讀出的?
2.出示句子,指導學習方法。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放過第一日]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又放過第二日]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放過兩日,至第三日又到四更時分,險到沒處去矣。]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盵不知箭在何處?奇甚。]魯肅問:“哪里去???”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敝T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a.讀讀上面這段話,看看與書中有何不同?再加上批注認真讀讀,看看有何感受。
b.師生共讀,小結批注內容。(可批注出:當時的想法、看法、心情、疑問等。)
c.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表現在哪里呢?
自讀課文七、八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邊批注,也學學毛宗崗評一評三國,學學易中天品一品三國。
d.全班交流。
3.最難測的莫過于人心,可諸葛亮卻最會揣測人心,他抓住曹操生性多疑的弱點,草船借箭;取魯肅忠厚守信的優(yōu)點,草船借箭,知周瑜心胸狹窄,將計就計,草船借箭。
4.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表現在哪里呢?
出示句子:
?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調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齊讀后小結:取箭之法。然后播放錄像。
五??偨Y。
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用計之妙最善于的莫過于一個“借”字。他借江東之兵攻打曹操,借曹操之箭助江東。緊接著他又借東風火燒赤壁,借荊州有借無還。他又是如何巧借東風火燒赤壁的,請同學們課后認真讀讀《三國演義》第四十六至四十九回。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二
高海迪
教學理念
《草船借箭》是一篇故事性極強的古典名著課文,其文體特征主要體現在故事情節(jié)的引人人勝和語言的簡潔傳神。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人物周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先讓學生從整體人手,感知故事情節(jié)。接著引領學生步步為營地體會周瑜的心理變化,并始終保持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懸念感,造成一種“一探究竟”的閱讀期待。然后,以一個“笑”字串聯(lián)前后,深入體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最后,引入原文中諸葛亮的一句話,細細品味“神機妙算”的內涵。
教學目標
1.抓住周瑜的心理變化,了解故事情節(jié)。品味人物語言,能準確讀出說話人的不同語氣,深刻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激發(fā)學生閱讀經典名著《三國演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緊扣“妒忌”導入,整體感知情節(jié)
1.師:“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之所以會發(fā)生,全因為一個詞語:妒忌。
2.激發(fā)疑問:這個故事由周瑜的妒忌開始,又由周瑜的什么而結束呢?在開始和結束之間,周瑜的心理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迅速瀏覽全文,找出反映周瑜心理變化的詞語。
3.學生瀏覽全文,找出反映周瑜心理變化的詞語。
相機板書:妒忌――高興――疑惑――長嘆
二、圍繞“高興”,了解故事起因
1.師:周瑜為何會這么高興?請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
2.師生情境對話,體會周瑜心理。
出示:“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zhàn),水上交戰(zhàn),用什么兵器最好?”
(正襟危坐,口蜜腹劍。)
“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
(迫不及待。說是商議其實是不容商量。)
“十天造得好嗎?”
(意思是最多十天)
“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
(暗暗高興)
“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BR> (假意生氣,實則心里樂開了花。)
3.師:聯(lián)系第3自然段,具體完整地練說周瑜高興的'原因。
三、圍繞疑惑,體會“自信”
1.師:就這樣,周瑜沾沾自喜地打發(fā)魯肅去打聽消息,故事繼續(xù)向前發(fā)展。(指名分角色讀第4、5自然段)
2.指導讀好魯肅的語言: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幫得了你的忙?(體會魯肅的“想不通”和“責怪”的語氣)
3.指導讀好周瑜的語言: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辦?(體會周瑜疑惑中的“自信”)
四、圍繞長嘆,體會“笑”意
2.默讀課文第6――9自然段后,組織交流。
(周瑜的如意算盤落空了。諸葛亮用魯肅私自準備的二十條草船,借著大霧和黑夜,向曹操借到了十多萬支箭。)
4.引導學生比較諸葛亮與魯肅的不同表現,著重體會“笑”的含義。
(1)聯(lián)系上文,指導朗讀人物語言,體會忠厚老實的魯肅善意的笑。
(2)聯(lián)系上文,指導朗讀人物語言,體會心胸狹窄的周瑜自信的笑,體會諸葛亮的運籌帷幄,從容鎮(zhèn)定。
(3)聯(lián)系下文,指導朗讀人物語言,體會生性多疑的曹操嘲諷的笑,體會曹操的氣急敗壞。
(4)引導發(fā)現諸葛亮的唯一一次“笑”,體會作者運用語言的簡潔傳神。
5.師(總結):運籌于帷幄,決勝于千里。原來這所有的一切都在諸葛亮的掌握之中,難怪周瑜最后會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相機在長嘆后板書:神機妙算)
五、整體回顧,體會“神機妙算”
2.師:你覺得諸葛亮的成功還體現在哪方面?(引導總結:知人心。)
3.總結板書:通天文、識地利、知人心。
4.師:帶著理解我們一起再來分角色讀課文。
5.師:(總結全文):《三國演義》有詩云: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zhàn)艦,孔明今日伏周郎。《草船借箭》今天我們就學到這兒。但周瑜與諸葛亮的斗法還沒有結束。周瑜在《三國演義》中臨死前說:既生瑜,何生亮。因此,大家都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老師期待著同學們能打開這部經典名著,得出不一樣的答案。
(作者單位:江蘇姜堰市橋頭中心小學)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精通天文、知人心、巧安排。
2、潛心閱讀借箭經過部分,以“神機妙算”一詞為突破口,從重點語句入手,引導學生探究聯(lián)系上下文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從而感受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從名著中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從歷史人物身上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重點:感受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巧安排”中的體現。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概括“神機妙算”
1、導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度龂萘x》這部作品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諸葛亮是眾多三國人物中作者著力塑造的一個。今天,我們就借《三國演義》這部作品中的《草船借箭》故事的繼續(xù)研讀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2、請一個同學簡要地講講《草船借箭》故事。
3、提問:從這個故事中你感受到一個怎樣的諸葛亮?
哪個詞高度進行例如概括?(板書:神機妙算)
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二、自讀感悟——體會“神機妙算”
(一)潛心默讀課文借箭經過的語段,體會從哪些語句中讀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圈畫相關語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引導交流
1、理解“神機妙算”之“通天文”
(1)“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笨梢钥闯鏊〞蕴鞖?。
(2)“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
第一天、第二天他在等什么?其實他早在三天前就已經預測到了第三天四更時候必有大霧。
(3)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早在立軍令狀的時候他就已經算好,“只要三天”的回答也是暗藏玄機,真是神機妙算。
(4)用一個詞概括神機妙算體現在哪方面?——通天文
(5)學法總結:把三句話聯(lián)系起來,抓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我們深刻感受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理解“神機妙算”之“巧安排”
(1)“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默讀語句,分析思考從具體做法中如何體現神機妙算。
(2)“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前后不同做法的用意。
(3)繼續(xù)用一個詞來概括神機妙算體現在哪方面?——巧安排
3、理解“神機妙算”之“知人心”
(1)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BR> 引導對比:魯肅已經驚慌失措,諸葛亮怎么還笑得出來?
結合課前《三國》的閱讀說說對曹操的了解——生性多疑、用兵謹慎。
感情朗讀,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的笑。
(2)這次他算準了嗎?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箭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3)兩句話聯(lián)系起來,理解諸葛了解曹操,料事如神。
(4)諸葛亮了解的僅僅是曹操嗎?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還因為他了解誰?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交流:他了解周瑜,從一開始他就知道周瑜的意圖;他了解魯肅,所以請魯肅幫忙去“借箭”。
(5)繼續(xù)用一個詞來概括神機妙算體現在哪方面?——知人心
(三)總結:因為諸葛亮通天文、知人心、巧安排,所以借箭成功。而周瑜究竟哪比不上諸葛亮則不言自明了:計謀不如,心胸不如。諸葛亮的顧全大局,這一點周瑜更比不上。
(四)拓展延伸——豐富“神機妙算”
1、你還知道諸葛亮的哪些神機妙算的故事?
2、《三國演義》真的是值得我們認真去讀的好書啊,課下讓我們再次走進名著,認真去感受、品味更多的人物形象吧。
板書設計
神
通天文
機曹操
草船借箭知人心周瑜
妙魯肅
巧安排
算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四
學習目標:
1、抓住關鍵詞,把握關鍵情節(jié),練習復述故事。(重點)
2、細讀課文,感受作者對“動物”母愛的贊美和對動物生命的敬重之情。(難點)
3、品味文章運用大量的文言色彩濃重的詞匯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在貓的故事演進的過程中,“我”對貓的態(tài)度有沒有變化?跳讀課文,請根據提示從文中找出“我”心理變化的關鍵詞句。
提示“我”心理變化的關鍵詞句
起初
接著
再是
看到被吊的貓
在貓的尾巴系上罐頭的惡作劇
聽到屋頂上的罐頭聲
看到書房窗紙被撕破下決心再捉到
發(fā)現貓窩里的四只小貓
對貓的母愛的贊美
為驚擾了貓、使之離去
你能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出“我”對貓的感情變化過程嗎?
()--憎恨--()--痛恨--()--愧疚
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 》,也運用了類似的方法,都是以
為線索,都運用了 的寫法。
2、細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文中最觸動你的情節(jié)或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仿照例句,進行思考)。
例1:最觸動我的情節(jié)是廚師設計抓貓.
課文第二段第8行把廚師稱像軍事家一樣,為“足智多謀”“左道旁門”“殫智竭力”,像打仗一樣,把捉貓說成“諸事完備,靜待活捉”“無計可施”,平時做飯又叫“調和鼎鼐”,區(qū)區(qū)小事喊著“自告奮勇”,這些詞語把生活之事放大,大材小用,處處煞有介事,風趣油然而生,并以此充分顯示了作者對于廚師所表現出來的姿態(tài)和神情的調侃,對人類的批判,使文章充滿諧趣,幽默生動。
例2:最觸動我的詞語是第一段的“如是者數日”,和第二段的“一之已甚豈可再乎”文中所述是一件小事,用近似口語表達,突然對這樁小事的結果用上了這些鄭重其事的文言色彩很濃的詞語,給人諧趣之感,幽默生動。
3、集中注意力,在三分鐘內默讀完全文,然后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看誰遺漏的關鍵情節(jié)最少,保留的重要詞語最多。(提示:抓住“我”對貓的態(tài)度變化過程和層次,把握好每一處的關鍵詞語。注意:復述不是全文照背)。
三、交流展示(給自己一個機會,給自己一份自信,展示亮麗的你?。?BR> 四、盤點收獲(把你的一份快樂分給大家,我們就擁有七十五份快樂?。?BR> 一般從內容、寫法、感受等方面來談
五、拓展延伸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fā)生在中國大陸青海省一個極度缺水的沙漠地區(qū)。這個地區(qū)嚴格限定每人每天飲用及日常的各種用水量不能超過三公斤,所有的用水均得依靠駐軍從非常遙遠的地方運來。在這種情況下,動物的悲慘處境是可想而知了。
一天,一只老牛掙脫韁繩,闖到運水車必經的公路上,這是沙漠里唯一的公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人們不知道老牛究竟怎么了。就在這個時候,運水的軍車來了,老牛迅即沖向前,立在軍車前,軍車只好立刻緊急煞車停下來。老牛默默無語地望著軍車,駕駛員想盡了辦法,老牛就是不走開,即使連挪動半步都不肯。雙方僵持不下,持續(xù)了好長一段時間。
運水的士兵過去也曾遇過牲口攔路索水的情形,但是從來都不會因此而造成塞車,但這次卻不同,后面被塞住的司機詛咒著、謾罵著,性急的司機試圖點火驅趕,但是老牛倔強如故,絲毫不為所動。此刻,牛的主人趕來,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這只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皮開肉綻,痛苦哀嚎著,但仍然不肯讓道。
在北方呼嘯的寒風中,老牛凄厲的哀嚎聲顯得格外地悲凄,站在一旁的運水士兵和那些司機都忍不住地掉淚了。那個士兵終于說:“就讓我違反一次規(guī)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處分?!比缓笏麖能嚿先〕霭肱杷▌偤萌铮?,放到牛的面前。可是牛并沒有喝,這太出人意外了!
只見老牛對著夕陽,仰天長哞。不一會兒工夫,從不遠的沙堆后跑來一頭小牛。受傷的老牛慈愛地注視著貪婪的小牛喝完水,然后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它們眼中涌著熱淚,彼此舔著眼睛,靜靜地表達它們的愛。然后沒有等人趕它們,就自己離開了。
閱讀后聯(lián)系本文,寫出自己的感受,150字左右。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五
課時目標:
1、2、掌握品析精彩語句的一般方法及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理解細節(jié)描寫對刻畫形象的作用,教給學生 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待人處事的原則和方法,并學會經常自我反省,以便自我完善。課時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第三只貓的思想感情,思考字里行間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1、2、師生共同梳理文章脈絡。
概括第三只貓的特點。(板書:丑貓 懶貓 憂郁的貓 可憐的貓)
這第三只貓著實可憐,它來得可憐,活得可憐,死得更可憐。如今這只貓還被牽扯到一樁刑事案件中,成了犯罪嫌疑人,它被懷疑偷吃了主人家的一對芙蓉鳥,請看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多媒體展示貓和芙蓉鳥的圖片)今天,同學們來幫忙重審這起案件。(提示學生審案要客觀公正)
為什么我對第三只貓的死比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的多”?
(三)品析精彩語句 多媒體展示課件:
1、2、過了幾個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地位低下)我很憤怒,叫到:“一定是貓,一定是貓!”于是立刻便去找它。(一口咬定,語氣強烈。“立刻”突出了我的沖動武斷。
3、妻聽見了,也匆匆地跑下來,看了死鳥,很難過,便道:“不是這只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著,我早就叫張媽要小心了,張媽!你為什么不小心?!”(反問句語氣更強烈)
4、比較“我開始覺得我錯了?!焙汀拔议_始覺得我是錯了”的表達效果。(“是”字加強語氣,更能體現我的愧疚與自責之情。)
5、比較“自此,我家好久不養(yǎng)貓?!焙汀白源?,我家永不養(yǎng)貓。”的不同。
(四)課堂小結
1、三次養(yǎng)貓,我的感情有什么變化?(難過酸辛——悵然憤恨——后悔莫及)
2、作者為何不單寫第三只貓,而還要在前面寫第一二只貓?
(五)探究主題
1、假如養(yǎng)第二只貓時家里也養(yǎng)了芙蓉鳥,鳥也被咬死,我可能會怎樣想?怎樣做?
2、真相大白后,從作者的懺悔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知錯就改 同情弱者 嚴于自省 勇于自責)
3、作者希望我們做一個怎樣的人?(尊重生命 關愛弱?。?BR> (六)拓展延伸
4、對生活中的可憐貓我想說……(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可憐貓”的圖片)同學們,有時候我們讀鄭振鐸的《貓》會有這樣的感慨:這篇文章表面是在寫貓,卻分明是一幕世態(tài)人情的寫真!那滲透在字里行間的一種真情,一種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學作品藝術上美的體現。通過本課的學習,請關愛我們的動物,更關愛我們生活中的“可憐貓”,讓真情真愛流溢人間。
(七)布置作業(yè)
動手寫寫你和小動物之間的故事,不少于500字。(八)板書設計
可厭的貓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六
1、學習2、3、4自然段,運用“單元提示”中的方法讀懂長句;背誦第4自然段。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寫的是什么?(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趣)
2、我們先來學習第二句,齊讀。
(1)這句句子是句長句子,用學習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學?
(2)說得很對,那么“黃綠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讀句子“黃綠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為什么把柳芽比作“黃綠眉眼”,為什么不就說嫩芽?
(柳樹睡了一冬天,發(fā)的芽就像睜開的眼睛)
3、學習第三句句子。
(1)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句寫什么?指名同學讀句子。
(2)要求學生用理解長句子的方法來理解。
(3)指名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句長句子的。
師:什么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形成的?其它詞語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趕集”?
師:去買的,還有賣的,都叫趕集--請說說趕集的情況,再想想趕集和春天的草、葉、花生長和開放有什么相似之處。
師:古人說:“紅杏枝頭春意鬧”,春天,萬花盛開,確實給人以熱鬧的感覺。
(5)齊讀第三句。
4、學習第四句。
這么熱鬧、美麗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請大家朗讀第四句。
(1)誰能簡單地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師:同學們,畫家畫春天少不了燕子,詩人寫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這樣說,少了燕子,春天會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讓我們以贊美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讀第三自然段,從這一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飛行的情景,燕子飛得很快,很輕)
2、你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再讀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書:斜、掠過、唧)
4、你從中看出了什么?讀讀這個詞所在的句子,體會體會。
5、我們從“唧”這個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還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飛得“輕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讀一遍,看誰讀得讓人感覺到燕子飛得輕快,姿態(tài)優(yōu)美。(學生練讀)
師:“小圓暈”是什么?想過嗎?
師:作者為什么不說“小圓圈”而說“小圓暈”“暈”是什么意思?想過嗎?
師:“暈”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過云層折射出來的七彩圈,你們見過日暈或者月暈嗎?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點水蕩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暈、月暈。不但作者筆下的燕子美,就連這小圓圈也是美的!我們再讀讀這一句,領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了第三自然段,我們知道燕子飛得很輕快,姿態(tài)很優(yōu)美。我們接著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寫的是什么,誰讀懂了誰說。
2、指名說。(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的樣子)
3、讀懂了,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讀讀、劃劃。
4、“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譜啊!”“這”指的是什么?看看書上的插圖。
師:這是一個多么貼切而又生動的比喻!我們不能不佩服作者驚人的想象力!同學們想一想,這會是一首什么樣的正等著我們去演奏的曲譜?(這一定是贊美春天,贊美小燕子的曲譜)
6、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7、從課文中,我們進一步領略了燕子的美。這一自然段還有兩個詞用得特別傳神,不知有人注意沒有,請讀讀第二句。
8、這里的“痕”字用得好,為什么不用“條”?(因為電線遠,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藍天里只留下一絲痕跡)
9、大家細細讀讀這一自然段,再自己細細體會。
10、看圖試背。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
作業(yè)本第5、7、8題。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七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解珍珠鳥的外形特點,活動范圍,理解信賴”就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指名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讀.2自然段,想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2.學生交流,師板書:住處:舒適溫暖安全
3.引導學生體會:
(1)開頭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適而溫暖的巢是誰安排的?反映了“我”對珍珠鳥什么樣的感情?
(3)“我”喜歡珍珠鳥還有哪些表現?
(4)齊讀第2自然段
4.指導朗讀(用喜歡、親切的語氣讀)
5.師小結: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我”給珍珠鳥安排了一個舒適、溫暖和安全的住處。
三、學習第3——6自然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圈出有關詞句。
(1)出示句子;
三個月后,那愈發(fā)繁茂的綠蔓里邊,發(fā)出一種尖細又嬌嫩的鳴叫。
過不多久,忽然有一個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瞧!多么像它的母親,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背后還沒有生出珍珠似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
a學生自由讀,體會并找出描寫鳥特點的詞語。
b學生交流,師板書:雛兒外形:紅嘴紅腳毛灰藍色蓬松球兒
(2)齊讀第3自然段
(3)師小結: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體的順序寫了雛兒的外形特點。
2.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2)生交流(板書:活動)
(3)同桌討論,課文是怎樣描寫珍珠鳥雛兒的活動的?圈出有關詞語
(4)根據學生交流,板書:飛落站撞
挨近蹦到喝瞧
啄筆尖啄手指
(5)“漸漸地它膽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這是用什么手法寫雛兒的?這說明了什么?
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學習5.6自然段
(1)師引讀,第5自然段,用一句話來寫雛兒的活動情況。
(2)板書:飛到扭動擠開鉆
(3)指名讀第6自然段
a出示圖,觀察圖上“我”“雛兒”在干什么?展開想象
b指名看圖說說(板書:落到趴睡咂嘴)
c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寫到了“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
d指導朗讀第5.6自然段
4.師小結:第3—6自然段講了珍珠鳥雛兒的外形特點。
活動范圍以及與“我”的親密相處,想想該用什么語氣讀?
5.指導朗讀
6.齊讀第3—6自然段
四、作業(yè)
1試背4.5.6自然段
2.想想珍珠鳥是怎樣信賴“我”的。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八
教學過程:
(課前誦讀詞:三國演義(卷首詞)羅貫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事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整體感知
1、讀課題,誰來說說是誰向誰借箭?(板書:諸葛亮)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來說說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板書:忌妒、造箭)借箭的結果怎樣?(板書:交箭、嘆服)
3、請同學們翻開書迅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諸葛亮的特點?(板書:神機妙算)你從哪句話知道的?生讀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針對神機妙算,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預測:為什么要用神機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樣神?教師擇要板書問題。)
[過渡: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寫了借箭的經過?(69自然段)]
二、重點學習借箭經過。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展示屏出示自學要求:
自由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詞句劃出來,用心體會。
2、自學然后(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
師: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可以過渡: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會有這場大霧的。引導學生讀周瑜的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繼續(xù)匯報: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情況二)生: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與曹操聽到相照應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引導讀重點句)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聯(lián)系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lián)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還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lián)系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自信的笑。)
小結:你們看一個笑字,可以體會出諸葛亮善識人心。板書:識人心
[師:借箭過程中,諸葛亮、魯肅、曹操說話時各是怎樣的神態(tài),讓我們來看錄像體會。]
師:看完錄像后,你們能模仿他們的神態(tài)讀他們的話嗎?請同學們自己試試。
師:(試讀后)讓我們分角色讀他們的話,(老師讀旁白,請一個學生讀魯肅的話、男生讀曹操的話、女生讀諸葛亮的話)
(師: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算準了曹操不敢出兵、只會放箭如雨,這說明了諸葛亮不僅知天、而且識人。)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4人小組合作:一人讀句子、一人畫圖、另兩人用文具盒或者鋼筆當船,演示船頭船尾的掉轉方向。
6、請一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講解。哪是曹軍的水寨?哪是東吳?怎樣掉轉船頭?為什么要這樣做?(啟發(fā)學生說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來順風順水)從這兒你可以看出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書:曉地理)
讀句曹操知道上了當體會神機妙算。
小結: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當魯肅告訴了周瑜諸葛亮借箭的經過時,(引讀):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總結延伸
1、小結板書:剛才通過對借箭經過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他懂天文、識人心、曉地理三個方面;聯(lián)系全文,你還能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他的神機妙算?(生:算到了周瑜是故意陷害的;知道了魯肅是忠厚老實的。知道了周瑜會懷疑、所以才把魯肅叫上做見證的諸葛亮真的是神機妙算。)讓我們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讀周瑜的話,試著從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機妙算換一個詞來說。出示字條: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我真比不上他!(解疑;擦去課前質疑時的問號。)
2、師描述小結:諸葛亮神機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長江的霧;曉地理、借了長江的風和水;識人心、借了魯肅的兵和船,從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完成板書:)
3、再讀課題:想一想,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還,他還要找機會還箭。師:你知道他什么時候去還嗎?(《赤壁之戰(zhàn)》去還箭)
你們課外可以繼續(xù)去閱讀《三國演義》,課后召開一次我眼中的三國人物讀書交流會。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九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fā)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通過重點詞句了解小貓的淘氣可愛,體會作者對小貓的喜愛之情。難點:體會“人愛貓,貓親人”這一情感,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fā)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引入新課。
同學們,請大家看大屏幕,猜猜這則謎語:八字胡,往上翹,說起話來喵喵叫,光洗臉,不梳頭,夜行不用燈光照。(學生猜出謎底:貓),隨機引出課題板書。
二、復習回顧
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貓的?
生回答。(師板書:貓的性格古怪 小貓?zhí)詺猓?BR> 過渡: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過小貓?zhí)詺膺@一部分,這節(jié)課我們來看看貓的性格古怪這部分是怎么寫的。
二、學習課文,體會古怪。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表示貓古怪的重點詞語。
2、提問:“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边@一句特殊在哪?(中心句)講解中心句的特點和作用。
3、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
(1)分析:老實。哪些詞表現出貓的“老實”?
(2)分析:貪玩。講解關聯(lián)詞“任憑??也??”提問:“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用到了哪一種修辭手法?(反問)(3)分析:盡職。提問:“屏息凝視、非??不可”表現出貓的什么心理?(有決心)
(1)除了前面總結的這點,還有哪個方面體現出貓的性格古怪?快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交流總結: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
(4)請學生模仿貓不同心情的叫聲。
(4)總結: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第三個方面
(1)這一段描寫的貓的性格存在什么矛盾?(2)貓害怕時是什么樣子的?(3)總結:貓既膽小又勇猛。
4、全班一起總結:貓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現在: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
三、學習方法、體會情感。
1、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具體事例描寫的方法)
2、作者對貓有怎樣的感情?用自己的話總結。引導說出:人愛貓。(板書)
3、貓對作者又是怎樣的情感呢?引導出:貓親人。(板書)
四、課堂小結
作者運用具體事例的描寫方法,營造出一種“人愛貓,貓親人”的氛圍。希望同學們在習作中也能借鑒這種方法。
五、作業(yè)布置
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反思:
優(yōu)點:在本堂課上我讓學生通過自己讀課文,說說自己的發(fā)現、收獲、疑問;自己體會老舍對貓的情感;以問題貫穿本課教學,學生在思考中理解文章重點。課堂上讓學生自主閱讀、感悟、發(fā)現、質疑,在這些過程中,學生是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綻放精彩。
不足之處:首先,準備不夠充分,導致有些部分過渡語和接下來要講的內容銜接不上。其次,時間安排不合理,有些較簡單的問題因為學生不能回答出來而耗時過長,導致后面的內容講解不夠細致。最后,沒有對學情提前進行分析,提問的方式學生不能理解,導致簡單的問題變得復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