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zhì)相約星期二讀后感(案例19篇)

字號:

    讀后感是我們表達自己對書籍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受的一種方式。讀后感的寫作過程中,可以多次修改和潤色,以確保文章表達的清晰準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和思路。讀后感有許多不同的風格和主題,有的感人至深,有的警示人心,有的則給人以啟迪和思考。在閱讀這些讀后感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優(yōu)秀的表達方式和觀點,同時也可以看到不同人對同一本書的理解和感悟之間的差異。閱讀這些范文是一種學習和啟發(fā)的過程,希望能夠幫助你寫出一篇更好的讀后感。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一
    這本書的作者米奇阿爾博姆,他是年逾70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老人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14周里,每星期二坐飛機700英里,到老師的病榻前探討人生,這個話題是越博學越聰明的人都不敢觸及的問題,《相約星期二》因此得名,很多人把它作為導航儀,我也不例外,所以說米奇做了一項偉大的事兒,他把老師的警示綴珠成鏈,傳達給讀者,使它的暢銷量突破了2萬冊,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莫里老人的睿智。
    首先關于文化:老人說我們的文化是有病的,他不鼓勵人們?nèi)ニ伎颊嬲膯栴},而是吸引人們關注一大堆實例瑣事。上學、考試、就業(yè)、升遷、賺錢、結(jié)婚、貸款、抵押、買車、買房、裝修……層層疊疊,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而且,總是企圖按照世俗的標準活得像樣些,人們很不習慣在這樣的思維中后退一步,審視自己,問,難道這就是我的一生所需要的一切嗎?擁有越多越好,越多越好。大多數(shù)人被被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斷力,我們中國也不容樂觀,別沾沾自喜,甚至病得嚴重些,所以,莫里老人鼓勵人們建立自己的文化,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簡而言之,不落入他人的鬧劇。就我個人而言,我想建立的文化是每天打球時汗流浹背,不必太為趕時間而吃不上早餐,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做自己最喜歡"女人美"的工作,并時常出門旅游,世界很大很精彩,我可以領略它的神奇,和朋友們沒事聊聊天,能夠相互照顧愛戴,為了獲得這些自由,我還要建構強大的心理機制才能才能靠近它,走向唯美不受"文化"制約。
    第二點人如何學會施愛于他人: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相愛或者死亡,沒有了愛,我們變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這一點莫里老人給我們做出了示范,當他和你在一起時,他會全身心的陪伴你,他注視你的眼睛,傾聽你的說話,那專心致志的神態(tài),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要是人們每天第一次見面,都能像遇到莫里那樣,而不是來自女招待,司機或老板漫不經(jīng)心的應付,那生活一定會,美好的多,"我喜歡全身心的投入",莫里說,"這就是說,你應該真正的和他在一起,當我現(xiàn)在同你交談時,米奇我就盡量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的談話上,我不去想上星期,我們的會面,我不去想,星期五要發(fā)生,我也不去想佩科貝爾要制作的我的另一檔節(jié)目,或者我正在接受藥物治療,我在和你說話,我想的只有你說到這點時,我們就會同頻都有共同感。"有那么多人,僅僅是為了一些瑣事,而如此自我專注,他們的眼光只停留在你身上30秒便游離而去,他們早已心馳旁騖,給某個朋友打電話,給某個地方發(fā)傳真,或者跟某個情人約會,只有當你說完話時,她們才猛然回過神來,嗯嗯啊啊,是的是的,敷衍幾句所以,嗯,莫里老人提倡愛是尊重別人,是專注于別人,所以在和他人一起時不要炫耀自己,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妒忌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無從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然的面對整個社會,多么聰明的老人。
    第三點關于家庭,莫里老人說,如果沒有家庭,人們便失去了可以支撐的根基,他得病以后這一點更有體會,如果你得不到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愛護、照顧和關心你擁有的東西變少的'可憐,愛是至高無上的,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義,不僅僅是愛,而且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著你,這是我母親去世時我最想得到的,我稱它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個家在守護著你,只有家庭能給予你這種感覺,金錢辦不到,名望辦不到,車子,房子更辦不到,工作也辦不到。由此我有時會想難道你給家庭帶來的物質(zhì)享受越多越好嗎?在和家人的陪伴與傾聽方面做的太欠缺了吧?莫里老人患的是"肌肉萎縮癥"它是從腳一點一點往上爬肌肉逐步失去知覺,不得不躺在病床上,被人翻身,按摩,甚至最隱私的擦屁股,這些,他都要請求別人的幫助,家里人給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懷。
    再來談談年輕的問題,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曼妙再到老去,很多人對青春都留戀不已,莫里老人以一種很獨特的視角來看待年齡,他說,我知道年輕也會有苦惱,所以別人向我炫耀年輕的魅力,那些來找我的孩子,都有他們的煩惱,矛盾,迷茫,不成熟,活著感到累,有的甚至想自殺,年輕人還不夠明智,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很有限,所以我樂意接受衰老,這很簡單,隨著年齡的增加,你的閱歷也要更加豐富,如果你停留在22歲的年紀,你就是永遠22歲那般淺薄,要知道衰老并不是衰敗,它是成熟,接近死亡不一定是壞事,當你意識到這個事實后,它也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你會因此活得更有意義更好,所以自然而然我們就提到了死亡,死是很自然的事,他說我們之所以,對死亡大驚小怪,是因為我們沒有把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覺得是人就得高于自然,那你就不敢提及"死亡",只有意識到自己會死,并時時刻刻做好準備,這樣做會更有幫助,你活著的時候,就會更加珍惜生活,他說,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二
    老人,且待那一天——。參透了生死的老人。
    近日看了一本《相約星期二》(米奇·阿爾博姆著)。這本書有余秋雨作序并推薦。盡管對余某人及其文字頗有些感冒,但還是忍不住想印證一下,到底他推薦的書是否跟他本人一樣酸不拉幾,一樣做作扭捏。
    那是個其貌不揚的社會學教授,莫里·施瓦茨,個子矮小,大耳朵,鷹勾鼻,牙齒參差不齊,但笑的時候依然毫無遮攔。待人熱情真誠。跟你談話,他的世界里只有你,絕對不會心有旁騖。
    他天真活潑,喜歡唱歌跳舞。如果不是得了als(肌萎縮性側(cè)索硬化),他愿意每天過著這樣天真活潑的日子,晨練,散步,與朋友談心,欣賞大自然的'色彩,享受美食。得這個病時他七十多歲。
    從醫(yī)生處得知病情后,他開始思索怎樣渡過剩下的日子,兩年,幾個月,也許會更短。他繼續(xù)給學生上課。他決定讓死亡成為一門課程。
    活著辦個追悼會。讓家人和好友來致悼詞。他們把想對他說的話都說了,他也聽到了。這主意顯然不錯。有許多葬禮都是悼詞很感人,只可惜那個躺著的人已經(jīng)聽不到了。
    當他慢慢地失去自理能力,他說他會盡力去享受這個過程,重新當一回嬰兒,讀后感《且待那一天——》。
    他是如此豁達睿智,并樂于向朋友暢開胸懷。聽著美妙的歌聲,他會情不自禁淚流滿面。
    如果有那么一本書,讓你看了后心有所動,心有所思,它就發(fā)揮了它的價值。這與莫里在生命的最后階段所追求的完全一致。因此,莫里活著沒有遺憾,死了也沒有遺憾。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
    可以自憐自愛,但不要停留太久。生命中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可以享受。
    來得及向人世告別也是一種幸運。
    每天,放一只小鳥在肩膀,問“是今天嗎,我準備好了嗎”。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
    相愛,或者死亡。沒有了愛,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
    愛情和婚姻有章可循。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不懂得怎樣妥協(xié),你們的關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布公地交流,你們的關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有麻煩。
    原諒自己,原諒別人。
    看到最后,恍然發(fā)現(xiàn),這也就是印象中的余大師的品味。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三
    《相約星期二》是行將去世的社會學教授莫里在每個星期二教給他最喜歡的學生米奇的最后一課,沒有書本沒有時限,是有關人生的話題。相愛或者死亡是莫里教授的禱文,貫穿他的整個課堂。
    莫里教授認為現(xiàn)在的社會文化是灌輸人賺錢、養(yǎng)家、買房、買車等一大堆的.瑣事,而沒有教人學會照顧自己的真正所需,重視物質(zhì)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滿足。對于這樣的文化不要逃避,唯一的辦法是不相信原有的文化,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化。
    對于自己的夢想,也許在現(xiàn)實生活里實現(xiàn)很困難,但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周圍人的思想所影響,爭取取的家人朋友的支持。
    在自己的文化中,莫里教授認為最重要的是: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
    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
    相愛或者死亡。
    沒有了愛,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
    把自己奉獻給愛,把自己奉獻給社區(qū),把自己奉獻給能給予你目標和意義的創(chuàng)造。
    莫里教授樂于與人交談,活著就要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同他人交談,去感受他們的思想。
    我想我要學著象莫里老人一樣建立自己的文化,學著去愛,學著去給予,學著去交流,學著去關心,建立自己愛的文化,堅持自己的夢想,獲得生活的真正意義。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四
    雖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發(fā)出無限的`光亮。幫助別人,給予別人愛,給人溫暖。在給予愛的同時還要接受別人善意的愛。如果不接受別人的愛人家會覺得你不解風情,以后也會不需要你的幫助了。
    死亡是小事,但是注重在死亡后留下什么?;蛘呤且徊坑姓芾淼臅?,或者是幾句名言,抑或是一點歡笑,又或者是一點模糊的記憶,你就不算白活了。到人世間走一遭,留下點什么東西也就行了。
    莫里老人說來世想做羚羊,但是他不會不知道羚羊十分危險的吧。每天都被獵豹追捕,總是生存在不安的環(huán)境中。而他卻說是“優(yōu)雅”、“迅捷”,體現(xiàn)出了莫里老人的人生觀,不為生存太久,只為給世界留下美好的印象。(這句話很經(jīng)典!你能理解這句話,也是一種智慧!)
    對此我也贊同,像秦檜,陳世美等人只顧自己一時享樂,貪圖富貴,貪功而害君子,實在是飽受別人唾棄的小人。
    莫里老人自己也不希望死,莫里老人對他的死很冷靜,不像某些人要放棄生命,也不像某些人寧可花費重金也要延長10分鐘壽命。莫里老人只想在生命余年活得尊嚴、勇氣、幽默和平靜。
    如果我們也能這樣看生命,就不會因為丟錢而煩惱,不會因為失敗而困擾。在莫里的眼里,成敗得失如過眼煙云,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有正視生命,才能更好得活。(是呀!正視生命,也就是珍視生命?。?BR>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五
    可莫里沒有,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更不幸的人,他沒有太多的`自哀自憐,他一向在從自己的不幸中尋找幸運的存在?!爸挥挟斈阌X得它可怕時它才可怕,”莫里說?!翱粗约旱能|體慢慢地萎謝的確很可怕,但它也有幸運的一面,正因我有時刻跟人說再見?!?BR>    是的,莫里他做到了。他把他自己的幸運變成了大家的幸運,他把自己畢生的經(jīng)驗傳授給了米奇,傳授給了世上所有的人。
    我們每一個人一出生便是一個幸運的存在,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去抱怨,有時候塞翁失馬,也焉知非福。只要能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應對一切,不自怨自憐,不自暴自棄,不為過去煩惱,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就好!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六
    清明下鄉(xiāng)給奶奶上墳,看著周圍的樹木,青草,斜坡,腦海中驀然跳出了一個名字——莫里。
    是的,莫里,一個社會學教授!在異國他鄉(xiāng),在幾乎是同樣的境地里,安葬著一個平凡而偉大的靈魂,他震撼了我,讓我不得不用著零星的時間一遍一遍地去讀他,去回放他,回放那不斷被病魔吞噬的軀體,回放他在生命走向盡頭前的那特殊的課堂,回放那一句句洗滌人心靈的話語。
    《相約星期二》,是命運的相約,是靈魂的相約,是關于生和死的相約,更是生命價值觀的一次真誠的直白。
    我知道,蕓蕓眾生中的我們,至今仍在追求的很多東西正是莫里教授所摒棄的。家庭的不幸、命運的摧殘沒有泯滅他對"善良、尊重、友愛"的執(zhí)著,他堅信"愛能贏天下。愛永遠是勝者。"
    相愛或者死亡。愛是他靈魂的主旋律。他不愿意為死亡涂抹胭脂。面對死亡,面對種種不幸,他克服了常人最難做到的事:與生活講和。原諒自己,原諒他人。他盡可能的給予他人應該給予的東西,他認為,能給予表明自己還活著!活著,不給予,過的只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生命就失去了意義。
    他用生命的最后十三天,和米奇相約星期二,用自身的病痛和艱難以及對人生的感悟,教授完了十三節(jié)關于"活著的意義"這門課程。他的眼角也有淚,因為痛楚,他清楚地知道,生命留給他的日子不多了;他的臉上總掛著微笑,即使連"擦屁股"這樣是事情也需要依賴他人時,他也會提示自己像嬰兒般去享受;他的嘴邊流出的是在米奇看來的一種苦澀的幽默,這種幽默常常化解尷尬,讓他與人交流的時候多一份和諧,乃至感動。他敢于直播死亡,直播衰竭。他知道,"夜線"節(jié)目是利用他增加戲劇的效果,但他選擇的是讓步,因為這樣的直播會把他的信息帶給數(shù)以萬計的觀眾。他的讓步,會讓更多的人去思考生命,思考死亡,思考人生的價值。
    與生活講和,心態(tài)才會平和。與生活講和,你才會不為名利所煩惱,才不會整天患得患失,你才能專注建立自己的`文化,全身心地去愛和尊重。"我在和你說話,我想的只有你。"
    莫里教授,一個終生的教師!愛是永恒的感情,即使他離開了人世,但他永遠活在讀者的心里。
    生命應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七
    《相約星期二》資料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断嗉s星期二》,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聲音”,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魂,是一個幽默的精神導師。
    看著自己的身體漸漸衰敗,主人公莫里卻以特有的樂觀和達觀,痛苦而清醒地應對,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光作為教案,展現(xiàn)著一個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過程中的樂觀,幽默、痛苦、掙扎以及坦然。
    回顧我們的現(xiàn)狀,生活在上海這個大都市,我們每一天忙忙碌碌,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做著完美而奢華的'夢。每一天鍥而不舍地追求,時刻悄然逝去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我們有太多的借口,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活著……正因這些都是構成我們生命的元素,因此我們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刻。
    因此,我們此刻就就應珍惜生命,珍愛生活,讓自己過得充實有好處,不好等到生命的終點在回頭感嘆,那是哪怕你表現(xiàn)得再樂觀、再豁達,結(jié)局都不會是完美。《相約星期二》還告訴了我很多……(讀了這本書,我們會更加珍視生命!)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八
    或遲或早,人總是會死的?!耙坏┠銓W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人們總是在死亡到來時才去應對,其實,早點思考死亡,也許能夠讓我們更從容的應對它,也許能夠讓生活的過程更有好處。
    書中,米奇?阿爾博姆和他的老教授莫里討論了世界、悔恨、衰老、金錢、婚姻、死亡、寬恕等多個話題,莫里教授深刻的認識,給人以深入內(nèi)在的啟發(fā)。
    書中多次提到媒體對暴力、訴訟、侵犯等事件的渲染,與莫里教授的世界構成鮮明的對照。其實,媒體中的世界,就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的物欲橫流以及大多數(shù)人浮躁心理的真實反映。
    也許,我們能夠認真一下思考莫里教授的話語,也許,我們能夠過一種稍微不一樣的生活。
    好書是和作者做心靈的溝通,使自己更好地成長和生活,而不只是增加知識或茶余飯后的談資?!断嗉s星期二》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九
    陷入病痛中的莫里老人,在失去了行走能力,自理能力,告別了自己的隱私的情況下,用他的'親身經(jīng)歷給我們上了一堂人生課程,向我們闡述了生命應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他把自己認作"連接生與死的橋梁",向我們證明了來日無多和毫無價值不是同義詞,并告訴了我們"學會了怎樣死,便學會了如何活,有意義的活,只有拂去外表的塵埃,才能看到生活的真諦"。
    莫里提醒我們: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原諒自己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與自己和解。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和接受愛。不羨慕年輕,因為我們也曾年輕過。熱愛人生,慶幸活著的每一天,不哀嘆時間的逝去。接受自然規(guī)律的賜予,相信衰老只是人生的循環(huán),無論是軀體的萎謝,還是病魔的纏身,都坦誠相待,以逝者的姿態(tài)進行當下的活。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
    人生有太多的疑問待我們?nèi)ニ伎?,是的,我們需要一位智者,當作我們的引路人?BR>    而莫里,就是這樣的一位智者。站在世俗之上,俯視著社會。
    他樂觀地面對病痛,他從容地體驗死亡。他在享受,因為他知道:面對我們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和無法避免的痛苦,要學會享受。
    這是人生的一課:
    我們所在的社會告訴我們:越多越好。可一個人,要分清楚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真正的所需其實很少,而欲望的雪球卻會越滾越大。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xiàn)在。
    當一個人能夠平靜地面對死亡,他就會知道如何生活。
    愛是人生永恒的話題。
    三毛說:“我們不能僅僅為了活著而活著,更是要是活著的每一天都散發(fā)出光和熱來?!?BR>    這是一堂永恒的人生課。(也許,讓你們現(xiàn)在讀這本關于人生的大書還不算太早,你的理解已經(jīng)很深入了?。?BR>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一
    好好把握今天,與時間約起來吧。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相約星期二》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書中講的是一個年逾七旬的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絕癥以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給他的學生米奇約定每周的星期二聽他講課。老教授的談吐非常親切,幽默,對自己即將死去毫無忌諱,勇敢的面對死亡,讓人們對死亡消除了恐懼,他講的都是些生命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這堂課講了十四個星期,最后一堂課是葬禮。
    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許不經(jīng)常討論這些問題,但我認為老教授的話很樸實,很耐人尋味,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向莫里老教授那樣,把握好自己的生命權利,有一顆健康的心態(tài),博大的胸懷,審視我們自己,不要一味的索取,一味的埋怨,不要怕,不要悔,要有同情心和責任感。這樣我們才活的更有意義。
    莫里教授得了肌萎縮側(cè)束硬化癥。比腫瘤更殘酷的絕癥。
    不要去無謂地把自己搞的很痛苦。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感覺。一個人并不是除了偉大就是卑賤,絕大部分就是平凡,偶然來到這個世界,平平凡凡活著,安安靜靜離開。其實幸福很簡單,就在平凡之中。
    乍一看這標題像是一部愛情小說吧!其實不是!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臨終老人和他的學生的故事。老人是社會學教授,他已年邁,患了絕癥,他的學生是一名記者、作家,老人每星期給這個學生上最后一門課,時間是星期二。這便是這本書書名的由來。
    這門課上了十四個星期,每個星期學生都如約而至。他們談論的話題有: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金錢、愛的永恒、婚姻、我們的文化、原涼。最后一堂課是老人的葬禮。每上一次課老人的病情就會加重,說話就會更困難。到最后,要靠學生不停地用力地敲打背部才能說出話來。他是一名終生的教師。他留給了人們無限的思考!也許談人生太大、太空洞,但是人生的確很玄!誰也不知道下一妙會發(fā)生什么。誰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有怎樣的故事發(fā)生。那么還在等待什么、猶豫什么、好好把握今天!每一個今天都是精彩的!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二
    "我不想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接受它,進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后離去。" 《相約星期二》這本書里莫里說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很多,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 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而自己就是那個聽課的學生。
    因為他讓我看到了一種對人生的泰然。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也許沒有人能夠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
    既然生,就生如夏花之絢爛;淡然死,卻死若秋葉之靜美!
    莫里用余生給我們上了一堂永恒的人生課!
    與生活講和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三
    《相約星期二》資料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断嗉s星期二》,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聲音”,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魂,是一個幽默的精神導師。
    看著自己的身體漸漸衰敗,主人公莫里卻以特有的樂觀和達觀,痛苦而清醒地應對,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光作為教案,展現(xiàn)著一個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過程中的樂觀,幽默、痛苦、掙扎以及坦然。
    回顧我們的現(xiàn)狀,生活在上海這個大都市,我們每一天忙忙碌碌,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做著完美而奢華的夢。每一天鍥而不舍地追求,時刻悄然逝去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我們有太多的借口,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活著……正因這些都是構成我們生命的元素,因此我們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刻。
    因此,我們此刻就就應珍惜生命,珍愛生活,讓自己過得充實有好處,不好等到生命的終點在回頭感嘆,那是哪怕你表現(xiàn)得再樂觀、再豁達,結(jié)局都不會是完美。《相約星期二》還告訴了我很多……(讀了這本書,我們會更加珍視生命?。?BR>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四
    在病中,他很幽默,還常拿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當你躺在床上時,你就是個死人”,“相愛或死亡”,“一旦你學會了死,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這幾句堪稱經(jīng)典的語句在無聲地講述莫里教練在人生的最后時刻所獲得的感受。那么我就想,如果把你的每一天都當成你生活中的最后一天,你就會萬分地珍惜它,一個身患重病的老人,如果有一個完美健康的一天,他肯定會去發(fā)奮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莫里教練卻選取了“一個有甜面包圈和茶的早餐,去游泳,和朋友共進午餐,然后去公園散步,在晚上享用意大利面,之后跳舞,最后才回家,美美地睡上一覺,這樣平凡的一天,他從中得到了常人也許無法得到的快樂和愉悅。由此我深知,人生,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課。懶惰的,勤奮的,誰都無法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券,正因,無論你怎樣度過,都或多或少留有遺憾,而為這張券子寫下評語的人————是你自己。(因此,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BR>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五
    《相約星期二》這本書講述了作者與自己老師的一段故事,是他的親身經(jīng)歷,也是他的人生感悟。成為莫里老師的學生,能在多年后再次相遇,甚至,陪伴老師生命里最后的一段時光,不得不說這是上天注定的緣分。
    每個星期二,米奇都會按時去莫里老師家聽授他的人生之課。因為,他最喜歡的老教授身患肌萎縮側(cè)索硬化癥。這太不幸了,簡直難以相信,米奇回想著上大學時期,白天課堂上那位熱情幽默、晚上露天舞場魅力四射的老教授,依然在眼前,那么清晰。就這樣,從談論世界開始,延續(xù)到最后談論道別,十四個星期二。每個星期,莫里老師的身體又不如上一周,可他深愛家人、溫暖朋友、熱情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卻一直沒有變,像太陽的光芒一樣。雖然時光不多,但是不能虛度,他不甘枯竭而死,要勇敢地面對死亡。
    和米奇一樣,我也很喜歡莫里老師。他從不隱瞞自己的感情,樂于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真實地感動人們的熱愛。他不修邊幅,愛說話、愛大笑,他不斷地奔放自身的幽默細胞,使周圍者體內(nèi)的被誘喚出,它們互相吸引彼此升溫。盡管在后來,他身體日漸虛弱,皮膚松垂無力,可他笑的時候仍是毫無遮攔,仿佛聽到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話。
    欣賞莫里老師特立獨行的人生哲學,很多都使我受益匪淺。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工作。不要讓它左右極端,要么敷衍要么疲憊。每個人的平衡點都不同,關鍵如何正確地找到它。在忙于重要的事情時,也不要使之單調(diào)乏味,要讓它們變得更有意義,才會永遠有種奮不顧身的感覺。忠誠、信任和熱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定位切實可行的數(shù)個目標計劃,每天認真審核,努力修正,并堅信明天。莫里老師說:“疾病一直在敲打我的靈魂,可奪不走它。病魔可以奪去我的軀體,但無法奪去我的靈魂?!彼旎ò逋nD了下,接著說:“要有同情心,要有責任感,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很多。”讀到這里的時候,我的眼眶里也已經(jīng)盈滿了淚水。
    愛吧,施愛和被愛都是幸福的。不要因為家人、朋友是理所當然而忽略了表達自己對他們的熱愛。哪怕付出了九十九分愛,而只得到一分愛的回報。莫里老師也教會我如何珍愛生活,愛吾所愛。生命,何其短暫。要像禮花那樣啊,絢爛暗淡的夜空,自由自在地美好,無所顧忌地綻放。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六
    這本書講了美國的一名社會學教授――莫里,他已年邁,患了絕癥,受一家電視臺的“夜線”節(jié)目采訪,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學生――當今的作家,記者米奇.阿爾博姆偶爾看到。學生匆匆趕來看望即將離世的老師,而老師則宣布要給這位學生上最后一門課,每星期一次,時間是星期二。這樣的課程沒有一位學生會拒絕,于是,每星期二,這位學生坐飛機飛行七百英里,趕到病床前去上課。
    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最后一堂則是藏禮。老師謝世時,這位學生把聽課筆記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題目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了全美國的轟動,同樣也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開始思考人生,并從中反省自己,學會正確面對生活,面對生命。
    在莫里生命即將結(jié)束的最后時刻,給這位學生上了十四節(jié)課,課的內(nèi)容是:第一個星期二――談論世界;第二個星期二――談論自憐;第三個星期二――談論遺憾;第四個星期二――談論死亡;第五個星期二――談論家庭;第六個星期二――談論感情;第七個星期二――談論對衰老的恐懼;第八個星期二――談論金錢;第九個星期二――談論愛的永恒;第十個星期二――談論婚姻;第十一個星期二――談論我們的文化;第十二個星期二――談論原諒;第十三個星期二――談論完美的一天;第十四個星期二――道別。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目睹了疾病帶給莫里的一切痛苦,但深深震撼我的是莫里的――樂觀、豁達、對事業(yè)的摯愛、對社會的奉獻、對生命的詮釋,對后人的人生指引。這不愧是一位終生的教師。下面就將自己讀完這本書后的幾點粗略感悟呈現(xiàn)如下:見諒見諒!
    一、關于家庭
    莫里在患了絕癥以后,妻子總是無微不至地照料著他,兒子們總是抽空來陪他,鼓勵他。(他不希望孩子們放棄自己的工作專門陪他,他不愿因自己影響到孩子們。)讓他擁有了死時的安寧與寬慰。
    莫里說:“假設我離了婚,或一個人生活,或沒有孩子。這疾病――我所經(jīng)受的這種疾病――就會更加難以忍受。(莫里得的是肌肉萎縮癥,從腿部開始肌肉萎縮,萎縮部位慢慢失去知覺。這種肌肉萎縮會一直發(fā)展,從腿部到腰部到胸部,最后到肺,直至停止呼吸。在病情的發(fā)展中,莫里經(jīng)受著腿部僵硬、腰部僵硬、胳膊僵硬、臉部僵硬,嘴巴僵硬,甚至全身僵硬的痛苦折磨。)我不敢肯定我是否應付得了它。當然,會有人來探望的,朋友,同事。但他們和不會離去的家人是不一樣的。這跟有一個始終關心著你,和你形影不離的人不是一回事?!?BR>    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義,不僅僅是愛,而且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著你,我稱家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個家在守護著你,只有家庭能給予你這種感覺。金錢辦不到。名望辦不到。
    讀到這里我更體會家的重要。對“家和萬事興”“家是溫馨的港灣”等說法有了更深的感悟。
    記得前幾年因小姑子一家結(jié)婚后一直沒搬出去住,大家住在一起。這件事常常讓我心生煩悶。于是和婆婆、小姑之間就有了一次次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家已是戰(zhàn)爭的導火索,讓我畏懼,讓我心涼。整天心力憔悴,更無精力投入工作??芍^家庭、婚姻、工作團團糟。
    現(xiàn)在看開了許多,改變了許多,家庭也溫暖和睦了。我和愛人的工作也都大有長進。家是一個支撐,家是一個保護傘,家更是一個后備軍。
    現(xiàn)在每當同事因家庭瑣事而生氣時,我總是開導她。家――離不開尊重、離不開理解、離不開包容,更離不開信任。莫里讓我對家愛得更深。
    二、關于婚姻
    談完家庭,我想要說說婚姻,因為婚姻與家庭息息相關。
    可是現(xiàn)在很多人不理解婚姻。80、90后的年輕人,要么過于自私而無法和別人建立真誠的戀愛關系;要么輕率地走進婚姻殿堂,然后六個月后又匆匆地逃了出來。60、70代的人們,又有多少人在無奈的維持婚姻,因為不信任、因為金錢等,婚姻已危在旦夕。
    其實愛情和婚姻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不懂怎樣妥協(xié),你們的婚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布公地交流,你們的婚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很麻煩。你們必須有相同的價值觀。
    我見過這樣一對小夫妻,有二十七八的年齡,可以說郎才女貌,家庭殷實。按理說應該過得比較幸福??梢驗榕降牟乱桑鷶囆U纏,兩人總是吵架。日子過得不像日子,家過得不像家。的確,在當今社會,各種誘惑太多。好多女性朋友不相信愛人,總想把另一半拴在自己身邊,這樣才算安寧。可殊不知,男人需要的是自由,是讓家庭幸福的不懈奮斗,他們需要時間去打拼。
    由此我想到了“男人就像風箏”這句話。風箏總向往自由,飛得越高越好。而放線的人就像我們的女性朋友,要么不敢放得太長,害怕風箏飛走;要么放高風箏以后扯得緊緊的,想緊緊控制住風箏。卻不知這樣做的結(jié)果:前者影響男人奮斗的腳步,后者成了勒拌男人奮斗的繩索。我前幾天才去放過風箏,發(fā)現(xiàn)怎樣放風箏能放的高而毫不費力。首先要把風箏放得足夠高,待風箏穩(wěn)定后,線再放松一些,過一會兒還要時不時扯扯線。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讓分風箏飛得再高些,還會提醒風箏不要偏離方向。而女人管男人就像這放風箏,把握得好會雙贏,否則雙方都會受傷害。
    相信男人,給他們空間;給他們自由;給他們信任,還時不時地提醒他們。這樣我們收獲的是婚姻的幸福?;橐鲋挥袃煞N選擇:相愛或死亡。
    三、關于對衰老的恐懼
    說到這個話題,我相信很多人都恐懼,我也不例外。
    三十好幾的女人了,每天依然駐足鏡前;每天依然在衣櫥里翻找衣服;每天依然羨慕年輕的女孩――原因何在?臭美。想依然年輕漂亮。殘忍地說:“想永留青春,不想變老?!边@是很多人的通病,特別是女人。
    而莫里對衰老有著樂觀的理解,莫里認為,人為什么害怕衰老?
    “因為生活的不滿足,生活的不充實,生活的無意義。如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你就不會想回到從前。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BR>    細想自己又何嘗不是,我不想回到從前,因為那時我們單純;我們幼稚;我們不諳世事;我們醒悟不了工作的含義;我們不懂人情的珍貴等等。而這些改變,這些所得,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就如莫里所說:“如果你一直不愿變老,那你就永遠不會幸福,因為你終究是要變老的。”
    我們每個人都羨慕年輕人,但關鍵是我們得接受現(xiàn)狀并自得其樂。因為年輕的好時光我們也經(jīng)歷過。
    衰老并不等于衰敗。衰老會讓我們有一種成就感:我們養(yǎng)育子女;我們工作出色;我們幫助別人;我們奉獻自己等等。這樣我們就不再對衰老恐懼,而會慢慢的樂于接受。就像死亡一樣,這是自然規(guī)律,誰都無從掌控。
    人這一輩子,活著不容易,那就少給自己一些過不去,充實而幸福的老去。
    讀了這本書,自己的思想又充實了許多,而莫里的精神也深深扎根心中,照亮自己,讓自己立志成為像莫里一樣的教師――一位終生的教師!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七
    在空閑時間中,我有幸讀到了一本很能夠洗滌心靈的書籍:《相約星期二》。該書描寫了一位患有絕癥的老人,在其人生最后的時刻,將自己的處世智慧分享給了自己的往昔教授,也就是該書的作者。即將離世的老人的教誨和年輕人的人生迷茫,碰撞出了出人意料的智慧火花,使我受益匪淺。
    曾經(jīng)聽過這么一句話:“生命容易,生活簡單,但兩者的結(jié)合則不那么容易?!笔堑?,生活確實很不容易。病人想要健康,健康的人想要更多的財富,富有的人想要無病無痛,有閑暇的'人想要成就,每個人都在時刻與生活相爭,追求自己所謂的幸福?!袄咸鞝斕还搅?!”“我要和命運抗爭!”等諸如此類的話讓一些人疲于應對,讓另一些人振奮精神。但是,我卻無法看到這些人身體里幸福和快樂的影子。忙碌的日程被忙得不知所措,讓人們忘記了去感受幸福。我自己也和生活爭斗中,抱怨著它的不公,感嘆它給我?guī)淼目嚯y。然而,莫里(morrie)教授的一句話讓我瞬間釋懷:“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要和生活講和。”理解生活,容納生活的價值,才能獲得最簡單而穩(wěn)定的快樂。
    大家都知道這句話:知足者常樂。那么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對于有病的人,就是健康;對于貧窮的人,就是能溫飽;對于勤勞的人,就是一夜好夢;對于奮斗的人,是成功的一點點;對于孩子,就是獲得自己心儀已久的玩具;對于老年人,就是一家人和睦相處共進家常。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確自己追求的現(xiàn)狀,態(tài)度積極樂觀地面對,不管生活給我們設置了多少的阻礙,只要真正地接受,容納它們,有什么比那更讓我們暴跳如雷?進入莫里教授所描述的狀態(tài)——遠離盲目物質(zhì)追求,避免那種危機四伏,缺乏責任和愛的病態(tài)生活,“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如何去付出和接受愛”。
    停下來,不要再瘋狂地奔波,看一看我們周圍,我們多么幸福。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用愛來呵護,幸福就一定會像繞在我們周圍的光環(huán)一樣。讓我們與生活和平相處吧,給自己一個純凈的心靈,這也是讓自己發(fā)現(xiàn)美好的機會。
    一位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節(jié)人生課。讓我重新認識死亡和生活,讓我在這個復雜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心靈的凈土。“境界,讓死亡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于純凈?!蔽腋屑み@位明智而豁達的老人和這個謙虛而充滿了愛的年輕人。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八
    《相約星期二》內(nèi)容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断嗉s星期二》,是 “一個來自美國的聲音”,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魂,是一個幽默的精神導師。
    看著自己的身體漸漸衰敗,主人公莫里卻以特有的樂觀和達觀,痛苦而清醒地面對,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光作為教案,展現(xiàn)著一個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過程中的樂觀,幽默、痛苦、掙扎以及坦然。
    回顧我們的現(xiàn)狀,生活在上海這個大都市,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做著美好而奢華的夢。每天鍥而不舍地追求,時間悄然逝去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我們有太多的借口,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活著……因為這些都是構成我們生命的元素,所以我們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九
    我還沒有把整本書讀完,所以只能就已經(jīng)讀過的部分寫一點感想(在我的書中,莫里正在給米奇教授"愛的永恒"這一課)(那么,如果讀完了,你一定還有更深的思考!)
    俗話說:人老多情.莫里教授,也到了這個時刻,人一生最輝煌的時刻,他現(xiàn)在該做的就是站在人生之巔,回憶往昔,俯瞰人世。
    我想,人的一生,只為了一個信念:不做第二給(個)誰,做第一個自己.這樣才能活得精彩,活出自我,雖然這是個沒有英雄的年代,但是,只要心中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主角,一定能讓世界矚目,讓世界為你贊嘆,而不白費了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