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案例15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指導教學的進行。教案的設計要符合教學目標,能夠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能力。請大家仔細閱讀以下教案范文,借鑒其中的優(yōu)點,加以吸收和運用,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一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shù)學四年級第七冊p83―8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認識、熟悉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2、熟練使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主動探索過程,靈活使用工具。
    情感目標
    通過主動操作,使學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體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義,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
    教學重點:
    熟悉量角器,會用量角器畫角。
    教學難點:
    量角器上有兩組“零刻度線及其讀數(shù)”,學生應正確尋找與使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量角器
    教學過程:
    1、同學們,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角的度量”,我們先來聊聊兩句成語:“磨刀不誤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磨刀花費時間,但不耽誤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準備,就能使工作加快。
    3、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4、就我們即將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來說,我們也必須準備好合適的工具――量角器。
    說明:通過成語的情景,引入量角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請你仔細地觀察量角器,然后做一個介紹。
    2、羅列量角器的相關知識:(請學生介紹)
    (1)量角器是一個半圓,這個半圓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個中心點,叫做“中心”;
    (3)從“中心”向左右兩邊,分別有兩條直線,都叫做“零刻度線”;
    (4)兩條零刻度線分別對應兩組讀數(shù);
    (5)讀一讀量角器上的刻度
    說明:通過對量角器的認識,讓學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構成,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準備,并且由學生自主觀察,獲得新知,這樣對于學生正確使用量角器度量會有所幫助。
    1、請先獨自思考,再看書自學如何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
    (1)自學
    (2)匯報交流:量角器上最小的讀數(shù)是0°,的是180°,說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測量出從0°―180°的角。
    2、完成書上第84頁的量角,并總結出量角三要點。
    3、請用量角器測量三角尺的角,并記錄下來。
    4、交流評議。
    說明:通過學生自學,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再通過課件的演示和教師的口述相結合,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量角的正確過程,最后請學生自己通過操作,總結出量角的三要點,這樣學生對使用權用量角器量角的.過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又經歷了自主嘗試,親歷學習過程,老師又能夠及時巡視,點評糾正,這樣學生就能少走彎路。
    1、填空
    量角器是一個xx,從中心向左右兩邊各有一條xx。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應角的大小是xx,記作xx。
    2、獨立完成書p71的第1、2、3、4、5題。
    (1)小組合作交流。
    (2)小結。
    說明:通過這部分的練習,幫助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讓學生更明確量角的方法。
    說明:二期課改強調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能夠通過自我的評價,相互的評價和教師的評價有機結合,能夠全面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狀態(tài)。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二
    “第一個角大?!?BR>    “不對,第二個角大?!?BR>    “都錯了,兩個角一樣大。”
    課堂內,三種聲音響個不停!
    “老師,我有辦法”,一個學生的手高高的舉著!哈哈!我要的答案出現(xiàn)了!
    “我用眼睛看?!卑?,當頭一棒呀!我正猶豫不決。
    “可以把兩個角剪了下來,重合在一起進行比較”。
    “老師,我們用三角尺的一個角分別去比,也能比出來”。
    還有學生手高高的舉著……
    學生們的發(fā)言讓我驚嘆不已!
    看學生們說得差不多了,我想,時機成熟了!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三
    教學內容:
    角的度量和“練一練”,練習二十二第5~7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結構,能按不同向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順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計量單位“度”認識1的角的大小。
    2.使學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學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紅色木條做的一個角,師生每人準備一個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
    練習二十二第5題。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口算得數(shù)。
    2.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角。
    3.直接比較角的大小。
    在黑板上畫兩個大小不同的角,第一個角稍大一些。再用紅色木條做一個角,使它與畫的第二個角相等。
    先用木條做的角與第一個角比較。
    提問:哪個角大?是怎樣比出來的?你能具體說出大多少嗎?(不能)
    再用木條做的角與第二個角比較。
    提問:這兩個角的大小怎樣?是怎樣比的?你能具體說出這兩個角都是多大的角嗎?(不能)
    如果我能說出紅木條的角有多大,你能說出第二個角有多大了嗎?
    4.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能直接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但不能說出它們具體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線段那樣,能用一種單位去量一量,知道一個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個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結果用什么做單位呢?怎樣去量角呢?這些就是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板書課題)
    二、認識量角器
    1.認識角的計量單位。
    說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這就是一個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個量角器)
    提問:量角器是什么形狀的?
    現(xiàn)在我們來看這個半圓,從0開始到180為止。想一想,這個半圓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說明: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用一根線穿過量角器的中心,拉出1度的角讓學生看)也就是說,計量角的單位是“度”。(板書:度)寫“度”可以用一個小圓圈來表示,此為“1度”,我們這樣寫。(板書:)
    領學生讀“1’。
    追問:計量角的單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用線拉出角再觀察)
    指出:計量角的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
    2.認識量角器的結構。
    (1)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這樣的10份所對的角是10度的角,(拉出10度的角,并板書:10。)這樣的60份所對的角是60度的角,(拉出60度的角,并板書:60。)這樣的90份所對的角是90度的角。(拉出90度的角,并板書:90)
    (3)現(xiàn)在來觀察外圈的刻度線,從左邊起看到o’刻度線了嗎?(在線一端打結,與中心重合。用線拉00)拉出10、30、90、120、180,分別讓學生說出是多少度。
    提問:誰能從左邊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線,請你拉這根線來表示。(指名演示)
    誰再來找出90的刻度線?(指名演示)
    再請哪位同學來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線?(指名演示)180呢?
    外圈的刻度會找到嗎?
    哪位同學來找內圈的80?(指名演示)90呢?
    再指名學生用拉線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線。
    內圈的刻度會找了嗎?
    (5)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與老師這里的一樣嗎?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來找量角器上的刻度。從左邊起,找0刻度線、10刻度線、135刻度線、180顆度線。再從右邊起,找0、10、135、180刻度線。(老師巡視)
    三、教學角的量法
    1.自學課本。
    2.提問:量角要分幾步進行?哪兩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歸納為“兩重合,一看數(shù)”。
    教師用小黑板出示:
    兩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o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
    一看數(shù):看角的另一條邊對的刻度數(shù)。
    3.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量這個角的度數(shù)。(投影一個40的角)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兩重合”。(邊說邊演示重合的方法)
    指出:在量角時要特別注意,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這里是用右邊起內圈的o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的',要按逆時針方向找出另一條邊對著多少度。這條邊對著40,這個角就是40,可以這樣寫。(板書:40)
    4.練習。
    請同學們按這樣的方法,量一量“練一練”中的三個角各是多少度,寫在角的下面。量的時候,把量角器按照圖上表示的量角器的位置放。(老師巡視指導)
    提問:量出每個角各是多少度?
    5.提問:請你看一看,第112頁例1下面有兩個角,它們的大小一樣嗎?
    想一想,怎樣才能知道它們大小是不是一樣?
    現(xiàn)在請同學們量一量,這兩個角各是多少度,比一比它們的大小。
    提問:左邊的角多少度?(板書:30)右邊的角呢?(板書:30)
    提問:這兩個角大小怎樣?為什么?
    指出:角的兩條邊是兩條射線,可以無限延長。所以,角的大小和畫出的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追問: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系?(用木條角再演示,說明跟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
    6.比較上課開始時出現(xiàn)的兩個角的大小。
    現(xiàn)在我們來量出上課開始時,黑板上的兩個角的度數(shù)。(師生一起量,寫出度數(shù))
    你現(xiàn)在能具體說出這兩個角有多大了嗎?第一個角比第二個角大多少度?
    四、課堂小結
    說明:用量角器量角時,還要注意應該看哪一圈的度數(shù)。
    五、課堂作業(yè)
    1.請同學們量出練習二十二第6題里三個角的度數(shù),并把它寫在自己的課本上。
    2.練習二十二第7題。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shù)。本節(jié)內容屬于平面幾何圖形范疇,是在學生認識角、會畫角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估計角的大小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度量角的單位的必要性;學會用量角器量角來比較不同角的大小,能否正確使用量角器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過程。
    1、結合以往教學經驗,學生在正確使用量角器的環(huán)節(jié)掌握不好,尤其對里圈、外圈兩個0°線混淆,導致角度寫錯。
    2、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對于角度相差大的角,學生可直觀比較角的大小,但要準確量出角的度數(shù),學生對量主要分析學生現(xiàn)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jié)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fā)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在量角時,沒有做到“兩重合,一對齊”(中心點與基點重合,0°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另一條邊與刻度線對齊。)導致所量的角的度數(shù)與實際度數(shù)出現(xiàn)錯誤。
    1、情感目標: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認知目標: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測量各種角的度數(shù)。
    3、能力目標:正確使用量角器,能用量角器,準確量出任意角的度數(shù)。
    重點:正確使用量角器。
    難點:準確量出任意角的度數(shù)。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五
    1、 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一、情景引入,引發(fā)知識沖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輪同學各畫了一個角,爭論誰畫的角大?你們能幫著想個辦法嗎?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熟悉并喜愛的人物,吸引、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如重疊、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動角等)直觀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機工作時的情境。
    【設計意圖】挖掘機工作時的情境,通過上節(jié)課學習學生已經熟悉,但對想知道角的具體大小,如何測量,學生無從說出,這就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并感覺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學生產生積極探究未知的心理傾向,從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求知欲的基礎上,明確學習內容和目標。
    二、合作探究 學習新知
    1、認識度量單位
    分小組討論、匯報。
    談話:大家說得對不對?下面聽小電腦博士的介紹。
    (聽介紹,課件演示)
    認識10 角:(多媒體) 出示一個圓,分成360份,然后分為二個半圓,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著色閃動。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單位,通常我們用10 表示1度。
    (媒體展示 10 100 200 900 角。問: 100 由幾個10 組成?如果一個角由90個10 組成是幾度的角)
    為了方便,又從左邊開始標數(shù)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六
    1、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必要性,進一步掌握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教學重點:感受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準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一)基礎訓練
    24×5=32÷4=8+27=900÷3=
    60÷4=72—44=45×3=85+28=
    用小棒擺8個六邊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新知學習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1、觀察主題圖,根據(jù)條件提出問題。
    2、小組交流。根據(jù)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引導學生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3、抓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學會知識。
    4、學生匯報。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并說一說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5、教師用線段圖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6、教給方法:我們可以用畫線段圖、簡圖等方法來幫助我們理清解題思路,保證準確的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
    1、直接寫出計算結果。
    37+12—2024÷6×790—52+28
    6×2÷432÷8×548—13+5
    2、劃出下面題目的計算順序并計算任意兩題。
    192+8+15745×30÷54290—68+951600÷50×90
    143—45—5724×5÷30434÷7×8240÷20÷4
    3、啄木鳥醫(yī)生(判斷并改正)
    850÷25×2345—164+36
    =950÷50=345—200
    =19=145
    1、課本p5做一做
    1、先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
    240÷12=236+70=237+263=
    125×14=1750÷25=25×36=
    20+1750=943—306=900—500=
    2、列綜合式計算
    (1)4除900的商減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個數(shù)的`3倍少12是60,這個數(shù)是多少?
    3、課本p8練習一4、
    4、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并列式計算。
    小張有8張10元的。小王有18張2元的。?
    1、用兩種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只要求列式不計算)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七
    第(三)單元備課時間:任課教師:
    教材分析本單元內容的編排注重數(shù)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直觀過度到抽象。學生在二年級上冊認識長度單位時,就已經初步認識了線段。本單元教材一開始就借助直觀,引入了射線和直線的概念,并讓學生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在此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號。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識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qū)別。
    2、使學生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shù)和按指定度數(shù)畫角
    1、線段、直線、射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
    4課時
    課時教案
    課題線段、直線、射線和角課型新授執(zhí)教人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教學
    內容課本38、39頁
    教材
    分析
    本課時分三個小層次,第一個層次通過實驗,直觀描述什么是射線和直線,第二個層次,讓學生討論直線射線和線段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第三個層次,利用射線的概念給角下定義,復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讀法。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八
    1、認識量角器,知道角的計量單位度,并認識1角的大小,能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
    2、學生經歷量角器形成的過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讓學生自主掌握正確的量角方法。
    3、通過判斷、比較、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探索與實踐能力。
    掌握量角的方法,會讀量角器的兩圈刻度。
    多媒體課件、活動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圓工具、量角器。
    游戲
    1、媒體出示一個角,演示角變大、變小。
    2、明確角的大小的含義。
    3、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角的知識。
    1、猜一猜:黑板上的兩個角,哪個角大呢?
    2、驗證:(教師出示材料)
    (1)出示一個活動角,用它能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嗎?指定一學生上臺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樣的小角,用它們能比較出這兩個角的大小嗎?
    3、小組活動:運用這些大小一樣的小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4、交流反饋:
    重點:
    (1)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
    (2)小角比的優(yōu)點。
    5、導出量角工具:18個小角拼成的半圓工具。
    6、初步量角:
    (1)試一試:解決用18等份的半圓工具量角時注意的問題。
    (2)練一練:用這個半圓工具再量幾個角,引出細分,變成180等份。
    (1) 認識1的角。
    師:為了更加精確的量出角的大小,我們把每一個小角再平均分成10個更小的角。這樣,就把一個半圓平均分成了180個小小角,每個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認識幾度的角。
    (1) 出示55的角:這個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2) 出示125的角:這個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師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圓工具上標上內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這個角又是幾度呢?
    師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圓工具上標上外圈刻度。
    1、讀角的度數(shù)專項練習(想想做做4)。
    重點:
    (1)怎樣正確讀出一個角的度數(shù)。
    (2)學生體會應該怎樣正確擺量角器。
    2、示范量角(突出量角要點)。
    3、學生獨立量角(想想做做1)。
    4、拓展練習: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想想做做3)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又學習了角的什么知識?(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師: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呢?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九
    學習目標
    1.要學會認識量角器、
    2.會用量角器正確量出角的度數(shù),并會比較角的大小、
    學習過程
    (一)知識回顧
    1、關于角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2、說一說一副三角板各個角的度數(shù)、
    3、任意畫兩個角,比一比哪個角大、想知道大多少,要怎么辦?
    (二)快樂探究
    1、請同學們拿出量角器,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3、小組討論:怎樣測量角的度數(shù)?
    我知道這樣量角的: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與角的一條邊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就是這個角的度數(shù)、
    即:“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刻度看另邊,內外要分辨、”
    4、思考:量角器上的內外刻度一樣嗎?什么情況下看內刻度?什么情況下看外刻度?
    這樣做,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終身受益、例如:通過預習,我們班學生總結出了新授課的預習方法:“看圖文、找信息;看算式、想道理;有想法、記一記;見空白,填上去、”
    這樣既訓練了學生有序表達思維的能力,又為學生以后學習應用題奠定了基礎、
    針對學生當天或近階段學習的知識,分別布置與之匹配的鞏固性作業(yè)、拓展性作業(yè)或應用性作業(yè),使學生系統(tǒng)、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品質、如:
    富于“生活性”、返璞歸真的現(xiàn)實性作業(yè),拉近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的應用意識在萌動、例如:
    2、巧置“趣味性”、呈現(xiàn)新意的實踐性作業(yè),使學生新奇中帶著探究的愿望,拓展了視野、例如:
    (1)“蘋果核里有角嗎?”請你找一找、
    (2)“貓胡子也能當尺子嗎?”請你查一查、
    (3)1升水是多少千克?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測一測、
    3、折射“價值性”,引領應用的應用性作業(yè),讓應用意識貫穿于作業(yè)之中。例如:
    (1)“果汁含量不達10%不能叫果汁飲料”你知道什么意思嗎?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十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了解這個童話故事是如何編出來的。
    2、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放開膽子說自己心中的故事,表達意思,培養(yǎng)獨創(chuàng)才能。
    3、能把想象的童話故事寫下來,語句完整、通順,能較準確用詞。
    4、學習修改自己的習作和欣賞評價他人的習作,感受編童話帶來的快樂。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編故事,培養(yǎng)認真傾聽、主動評價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讀童話、寫童話的興趣,感受童話的魅力及編童話帶來的快樂。
    重點
    1、拓展習作思路,讓學生有內容可寫。
    2、能根據(jù)自己的想象編寫內容比較完整的童話故事。
    難點
    開拓學生思維,習作寫得富有想象力,童話故事情節(jié)合理。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學生典型的習作例文。
    學生:多多讀一些神話和童話故事,初步了解神話故事大膽的想象。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打開思路,海闊天空地想
    我們學過《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等神話故事,這些故事是真的嗎?仔細想想,人類的想象力太神奇了。正是因為這神奇的想象力,才有了這些美麗的神話。想象有多大膽,故事就有多精彩。今天我們也去放飛想象,編織我們心中精彩的故事吧。
    二、交流最喜歡的故事人物
    1、出示搜集到的人物。
    (1)今天老師把神話中的人物請到我們的課堂,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體逐一展示:盤古、大禹、沉香、后羿、嫦娥、精衛(wèi)鳥、女媧等神話人物。
    (2)學生談談對人物的認識。
    (3)教師小結。
    盤古開辟了天地,并用自身創(chuàng)造了萬物;大禹,帶領百姓戰(zhàn)勝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沉香,習武練功,翻山越嶺,劈開華山救出了母親……這些人物都有鮮明個性和特點,因而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2、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人物。
    3、討論喜歡人物的特點。
    他們的本領大,能呼風喚雨。
    他們都是神仙,女的美麗善良,男的英勇威武。
    他們都樂于助人,與自然作斗爭。
    他們身上有一種無私無畏、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4、引導學生說會選擇跟誰過一天?為什么會選它?(指名回答后、小組互說)
    三、放飛想象,酣暢淋漓地講
    1、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都選擇了要跟誰過一天,現(xiàn)在有誰愿意把自己和他(她)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引導學生說這一天里會去哪里,會做些什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
    2、生講,師引導,引導學生把故事講具體。
    3、同桌交流。
    4、教師深入學生中間巡視,傾聽他們的交流,給予適時恰當?shù)募?、點撥。
    四、學生習作
    看到你們說得那么興奮,你們的故事一定很精彩。你們想不想把你們的變化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講給老師聽?現(xiàn)在拿出紙筆,把你們的故事寫下來。寫完后交給我們看。寫的時候注意要把故事寫完整。
    五、佳作引航
    我和賣火柴的小姑娘過一天
    雪花紛紛揚揚地落下,此時我在大街上走著,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噴香味道。哇,真香!
    墻角下,我看到了一個人,一個熟悉的人——賣火柴的小女孩。她長得很漂亮,蜷縮在墻角,凍得直打哆嗦。我關切地問:“你沒事吧?”“還好?!毙∨⑿÷暤貑?,“你,你是誰?”“你不認識我,但我認識你呀,賣火柴的小女孩?!闭f著我把棉襖脫下來遞給她。她擺擺手說:“奶奶不讓我要別人的東西……”她美麗的大眼睛閃著純潔的光芒?!拔?,我不冷。”說著幫她穿上,并夸贊說:“瞧,多合身呀!”“謝謝!”她的臉凍得像紅蘋果。
    突然我聽到咕嚕一聲響,原來是她的肚子餓了。
    小女孩不好意思地捂著自己的肚子。我哈哈地笑了,拿出我的蛋糕遞給了她。她接過去馬上吃起來,突然慢慢抬起頭,眼淚順著漂亮的臉頰流下來,她拉著我的手連聲說:“謝謝,謝謝!”
    我猛然想起什么事,對她說:“跟我走吧,去我們的校園游玩吧!”小女孩信任地點了點頭。
    我拉著她飛向我們的學校,向同學們介紹她并和我們一起上課。
    她和我們一起唱歌、跳舞,快樂幸福地生活了一天……
    點評:這篇習作發(fā)揮想象,走進童話世界里,幫助賣火柴的小女孩擺脫痛哭,又帶著她來到幸??鞓返默F(xiàn)實世界里度過一天。描寫抓住細節(jié),細膩傳情,文字里涌現(xiàn)出濃濃的愛意,給人滿心的溫暖和芳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2、學習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別人交換意見,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激發(fā)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
    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讀童話、寫童話的興趣,感受童話的魅力及編童話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教師示范修改,領會修改方法
    1、激發(fā)修改興趣。
    2、出示修改要求:想不想給自己打分呢?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要求?請看大屏幕:
    習作自評要求:
    (1)語句通順,能把故事寫清楚,寫明白,敢于大膽想象。
    (2)語句通順、生動;能把故事寫清楚,寫明白,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想象豐富。
    3、教師示范修改。
    (1)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習作例文。
    (2)按照字、詞、句、段、篇的順序依次當面進行修改。
    二、修改作文,分享成功的喜悅
    1、“文章不厭百回改?!闭埻瑢W們把自己寫好的習作按照習作提示檢查一下,大聲地朗讀自己的習作,進行獨立修改,看看語句是否通順,標點使用是否正確,是否有錯別字。
    2、自主修改習作,培養(yǎng)修改能力。
    3、把自己的習作跟你的學習伙伴交換一下,或者讀給你的好朋友聽一聽,互相提一提修改意見。
    4、小組內同學互相修改習作。(重點從語句是否通順,條理是否清晰,情節(jié)是否具體等方面評改。)
    5、班級交流。
    三、教師激勵學生,繼續(xù)完善習作
    1、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
    根據(jù)小組成員的意見和剛才同學間的匯報,在原文上修改。
    2、自主交流習作修改體會。
    3、教師面批面改,提高效率。
    4、謄寫習作。(要求書寫工整,注意格式)
    5、優(yōu)秀習作或優(yōu)美片段賞讀。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十一
    教材第16~18頁。
    1.了解數(shù)的產生,理解自然數(shù)的概念。
    2.認識億級的計數(shù)單位,掌握十進制計數(shù)法的含義。.
    重點:理解自然數(shù)的概念和十進制計數(shù)法。
    難點:掌握含有億級數(shù)的數(shù)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sh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知道數(shù)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地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這些數(shù)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關于數(shù)的知識。
    (板書:數(shù)的產生)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數(shù)的產生過程。
    (1)如果沒有了數(shù)字,怎樣表示我手中的粉筆有多少根呢?(教師舉起手中的4根粉筆)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怎樣表示有4根粉筆?
    (學生通過討論,會想到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師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2)在生產勞動中,人們需要數(shù)人數(shù)、數(shù)物體個數(shù)或記錄打獵后捕獲的野獸的數(shù)量等等,這樣就逐漸產生了數(shù)。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17頁中的圖片,讀下面的文字。了解在遠古時代,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各種方法來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隨著語言的發(fā)展,逐漸發(fā)明了一些記數(shù)的符號,這就是數(shù)字。如:巴比倫數(shù)字、中國數(shù)字、羅馬數(shù)字。還有印度人發(fā)明的數(shù)字,后來流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入歐洲,人們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fā)明的數(shù)字,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數(shù)字,即0,1,2,3,4,5,6,7,8,9……經過了幾千年,才產生了現(xiàn)在通用的阿拉伯數(shù)字。
    (3)了解了數(shù)的產生過程,你有什么想法?
    教師教育學生要珍惜人類燦爛的文化遺產,認真努力地學好知識,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知識。
    2.認識自然數(shù)。
    (1)表示物體個數(shù)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shù)。(板書:自然數(shù))
    (2)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shù)。所有的自然數(shù)都是整數(shù)。最小的自然數(shù)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shù),自然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
    3.十進制計數(shù)法。
    (1)我們已經學過億以內的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億大的數(shù),例如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數(shù)是1339724852人,世界人口有70多億等。
    (2)用計數(shù)器數(shù)數(shù),認識十億、百億、千億。
    教師在計數(shù)器上先撥珠,讓學生數(shù)數(shù):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板書:十億、百億、千億)
    指出:十億、百億、千億和以前學過的個(一)、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shù)單位。
    (3)在數(shù)位順序表上填出億級的數(shù)位和計數(shù)單位。
    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指名匯報,共同訂正。
    (4)說一說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關系:
    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教師指出: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的計數(shù)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shù)法。
    (板書:十進制計數(shù)法)
    (5)觀察比較:比較數(shù)位順序表上個級、萬級和億級有什么異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再分別說一說各自的看法。
    三、實踐應用
    1.填空。
    (1)一百億里有()個十億,()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2)從個位起,第()位是萬位,第()位是十億位。
    (3)和億位相鄰的兩個數(shù)位是()和()。
    2.教材“練習三”第1題。
    想一想,說一說。
    3.教材“練習三”第2題
    同桌兩人合作完成。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你對數(shù)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十二
    教學內容:
    自然地形跑
    教學目標:
    (1)能說出自然地形跑的方法和要求。
    (2)能說出自然地形跑的動作,作到跑時輕松,動作與呼吸配合協(xié)調。
    (3)對練習有濃厚興趣,能堅持到底。
    教學重難點:
    能做到跑時輕松,動作與呼吸配合協(xié)調。
    教法提示:
    (1)課前要選擇和布置好跑的路線,帶領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2)組織原地擺臂與呼吸配合的練習,注意跑的動作輕松,動作與呼吸的協(xié)調配合。
    (3)由教師或組長帶領跑,可全班或小組跑,可按體能分組,利用自然地形跑,在課前設計成假想或象征性跑的方式,是學生跑的生動活潑,認真完成任務。
    學法提示:
    (1)分散原地練習擺臂,體會呼吸的配合。
    (2)通過中速跑,體驗跑的動作輕松及跑的動作與呼吸的協(xié)調配合。
    (3)按體能分組,由組長帶領練習自然地形跑。
    (4)按教師設計的情景,進入角色,進行假想跑。
    教學后記:
    同學們通過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絕大部分同學都能按老師的要求來完成。但是有的同學掌握的還不是很好。特別是有的女同學擺臂的`動作做的還不是很好,還不是很規(guī)范。本節(jié)課四位組長做的都非常的好,都能很好的帶領其他的同學進行練習。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十三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看懂圖意,知道圖中都有誰在干什么?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保護環(huán)境,樹立環(huán)保意識
    理解課文內容,從溪水由清變渾,想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環(huán)保意識。
    3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內容
    生:我知道了那條溪水又清又涼。
    師:對。(并相機板書)
    師: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大象和野豬拔樹比賽,它們在比誰的力氣大。
    生:我知道那條溪水后來又變渾了。
    生:我知道小兔子不讓大象和野豬拔樹,這樣水會變渾的。
    生:我知道大象的鼻子堵了,野豬變成了泥豬。
    生:我知道大象和野豬還栽樹。
    生:(異口同聲)有!
    生:為什么清清的溪水會變黃呢?后來又怎么變清了?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老師把你的問題寫在黑板上,行嗎?(師寫 ?清——黃——清)
    師:誰還有問題?
    生:什么叫不解地 問?
    生:什么叫毀掉呢?
    生:什么叫勝負?
    (當一生提出這一問題時,有另一小組的同學馬上站起來說:就是輸贏)
    師:你的理解很正確,你明白了嗎?
    生:為什么說毀了樹林就是毀了小溪?
    生:大象的鼻子為什么堵了?野豬怎么變成泥豬了?
    生:為什么溪水唱著歌向前流呢?
    師:好,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老師都把它寫在了黑板上,我們就把第一問題(?清——黃——清)作為中心問題。我們各個小組圍繞這一問題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老師相信這一問題弄懂了,其他的問題也就容易了,開始自學吧!
    (這時,各個小組的學生開始合作學習,氣氛相當熱烈,教師巡視指導,大約10分鐘)
    師:好了,各個小組的同學討論非常熱烈,現(xiàn)在匯報你們的自學結果好嗎?
    生:(齊聲說)好!
    師:是??!這又清又涼的溪水為什么變黃了呢?
    同學們請看這幅圖。
    微機出示圖一:同學們看,大象和野豬正在干什么?仔細觀察它倆的動作神態(tài),想象一下它們可能說什么?同桌之間邊表演邊說。
    生:(相當活躍)同桌之間邊表演邊模仿大象和野豬的聲音。
    師:同學們的表演可真生動呀!誰愿到前邊來表演給同學們看。
    (此時學生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話音剛落就有兩名學生跑了上來)
    生一和生二邊模仿它們的動作邊說
    生一(大象):“嘿嘿,一、二、三,我一定能拔下這棵大樹,證明我比你力氣大。”
    生二(野豬)眼珠瞪圓了說:“別看你鼻子長,我用盡全身的力氣,哎一哎,使勁,加油,加油,我能行!”他們的表演滑稽可愛,語言有趣。同學們不約而同地為他倆鼓掌、喝彩。
    師:正當它倆拔得起勁時,被小兔看見了,小兔會怎么想?怎么說呢?大家讀一讀第4自然段。
    生各自讀。
    師:誰來讀?
    生:讀。
    師:大象和野豬又是怎么說的呢?誰來讀野豬和大象的話?
    生:讀。
    師:聽了大象和野豬的話,小兔子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生:很生氣。
    生:很氣憤。
    生:氣極了,覺得它倆不應該用拔樹來比力氣。
    師:那它氣憤地說了什么?(微機出示)
    “比力氣,你們毀掉了樹林,也毀了小溪?!?BR>    師:誰用氣憤的語氣讀?
    生:讀。
    師示范讀
    生練讀。
    生:“不解地問————這和小溪有什么關系?”
    師:那什么叫“不解地問”呢?
    生:就是不明白地問。
    生:就是在不知是怎么回事的情況下問。
    師:對,為什么說毀掉了樹林,也毀掉了小溪呢?
    針對這一問題,小組中再進行認真的討論。
    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大約3分鐘)
    師:誰來談談你的看法。
    生:因為樹拔了,土就松了,下雨時,土就流到了小溪里。
    生:我認為樹拔了,遠處的土和沙就刮到了小溪里。
    師:對,同學們說得有道理,大樹長著時,土被樹根牢牢地抓住了,現(xiàn)在拔掉以后,土就開始變得松軟,當下雨時就會造成水土的流失,泥沙隨雨水流入溪水中,溪水也就變渾濁了。(相機板書 拔掉——渾)
    師:小兔子聽了野豬和大象的話,心情怎樣了?
    生:很生氣。
    生:生氣極了。
    師:那我們試看讀一讀,讀出那種生氣的語氣。
    生:讀。
    師:示范讀。
    生:齊讀。
    師:此時,你的心情怎樣?你想對他倆說什么?
    生:我想對他們說,你們難道不知道你倆做錯了嗎?
    生:我太生氣了,你們兩個的行為太可恥了。
    師:下面我們分角色讀4—8段,小組事四人為一組先讀。
    生開始在小組中練讀。
    師:哪個小組愿意讀給大家聽。(指一小組讀)
    生:讀。
    師:他們讀得好不好?
    生:(齊聲說)好!
    師:讓我們掌聲鼓勵一下。
    生:現(xiàn)在我明白了是溪水變渾了,水里的泥沙賭住了大象的鼻子。
    師:同學們想象一下大象鼻子賭了以后會怎么樣?
    生:它一定出不上氣來。
    生:它一定會很難受。
    生:大象一定說:“真難受呀!我真后悔呀!”
    師:野豬變成了泥豬,它會怎么想呢?
    生:哎呀!好可憐呀!我現(xiàn)在是又臟又丑呀!
    師:它倆真是狼狽極了,從哪兒可以看出它倆真的知道自己錯了呢?(微機出示圖)
    師:同學們看它倆正在干什么?
    生:它倆正把一棵棵小樹苗栽好了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十四
    (1)認知目標: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畫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畫出來。
    (2)操作目標:學生通過欣賞學習和自己的想像力,參照藝術家的原作,用水墨畫進行表現(xiàn)。
    (3)情感目標:借助于名畫的形式畫出對生活用品的回憶和感受。
    通過學習,用水墨工具臨摹改編名畫。
    運用毛筆的中鋒、側鋒以及水墨的濃淡表現(xiàn)畫面。
    教學課時:1-2課時
    課前準備:水墨畫工具;名畫投影片;補充的名畫;范畫作品。
    (1)導入: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畫家和他們的作品。
    (2)欣賞:
    方案一:教師在多媒體上播放中外名畫,引導學生欣賞。
    提問:在欣賞時思考畫面的主題內容和構圖。
    方案二:欣賞課本上高更的畫《高更你早》。思考畫面上的主題內容。
    (3)討論:
    師:什么是變體畫?
    學生自學,相互討論,全班交流。
    (4)作品評析:
    欣賞書上的學生作品,與高更原作進行分析比較(主體物,構圖的表現(xiàn)方式)。
    討論:怎樣才能完成變體畫。
    (5)嘗試練習:
    教師提出具體要求。請學生代表上黑板試畫,其他學生在草稿紙上試畫。
    (6)創(chuàng)作水墨變體畫:教師示范水墨變體畫。
    水墨畫的技法要求:
    a、用毛筆的中鋒勾畫主要的形狀。
    b、用毛筆的側鋒做大面積的渲染。
    c、墨色的運用:焦、重、濃、淡、清。
    (7)學生作業(yè)練習:
    a、選擇《高更你早》或《故鄉(xiāng)的夢》進行改編。
    b、可選擇橫或豎的構圖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
    c、勾線后染墨。
    (8)作業(yè)展評: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師生共同講評。
    (9)課后拓展:選擇自己喜歡的水墨名畫改畫成水彩畫或油畫。
    (1)復習導入:將上一課時的作業(yè)展評。討論作業(yè)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效果。
    (2)欣賞;欣賞中國漢代畫像石和木版年畫。
    (3)討論交流:
    討論;漢代畫像石、木版年畫上畫面內容。讓學生聯(lián)系我們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談。
    (4)創(chuàng)作構思:
    a、欣賞書上的兒童畫作品。
    b、在草稿紙上用鉛筆參照書上提供的三幅畫進行變體畫的創(chuàng)作。
    c、教師點評:構圖和內容提要豐富生動,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師用線描的方法創(chuàng)作《老鼠娶親》,畫出結婚時的熱鬧場景。
    (5)創(chuàng)作練習:
    師:在宣紙上模仿漢代畫像石或年畫的形式共青團一幅水墨變體畫。
    (6)作業(yè)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濃淡,用中鋒勾線,粗細勻稱,線條流暢。用側鋒渲染時注意墨色的焦、重、濃、淡、清的運用。
    構圖要求:合理安排畫面,主次清楚,層次分明。
    四年級角的度量一教案篇十五
    這是一篇十分優(yōu)美的寫景的文章,描寫了被成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分為四個自然段,先總寫,然后從“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三個方面具體刻畫了錢塘潮的雄偉壯觀,有聲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寫,也有觀潮人的側面烘托,是很好的進行朗讀訓練的文章,同時,也是進行寫景類文章寫作訓練的典范。
    1、播放錄象,教師進行充滿感情的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
    2、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么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說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錢塘又是怎么樣的?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錢塘江特點的詞語。(讓學生讓黑板板書)
    3、你們認為哪個詞是“元帥”?(板書:天下奇觀)理解奇觀。
    多么壯觀的錢塘江大潮,作為一個浙江人,我們?yōu)橹械津湴梁妥院溃F(xiàn)在有很多的國內外游客慕名而來,我們是不是應該盡一盡地主之意,為他們做一下導游。(任務驅動:編寫導游詞)
    1、自由選擇一個自然段,同時可以上網瀏覽圖片。你準備怎樣介紹,可以邊看圖邊介紹,也可以通過讀來介紹。
    2、師生交流,品讀。
    潮來前 籠罩薄霧 風平浪靜
    (板書)觀朝 潮來時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潮去時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錢塘江來前的平靜、美麗,來時的洶涌、雄偉,去時的余威未減。同時,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義,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
    在有了圖片和課文中的這些內容以后,你還想在你的解說詞中加如寫什么?
    1、我的感受。
    (1)結合課文中描寫人物的句子。
    (2)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等
    2、還可以加入一些音樂。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挑選一個方面在網上制作解說詞。
    交流反饋。
    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xiāng)有著太多太多這樣的壯觀景象,回家后上網收縮有關內容,制作成幻燈片,將舉行一次寧波江東中心業(yè)余小導游的競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