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大全(14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備課的基本工作之一,它是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案。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呈現(xiàn)方式的合理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些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詳細內容,可供教師們在備課過程中參考使用。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一
    【活動目標】
    1、知道許多物體能發(fā)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標準并根據標準對各種光進行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課件—制作光的種類手冊。
    2、提供手電筒、電池、玩具娃娃、電動玩具、積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記錄單、筆。
    3、幼兒用書:《螢火蟲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光源。
    1、介紹材料。
    教師:這里有許多材料,請你們自己試一試,看看哪些東西會發(fā)光,它是怎樣發(fā)光的,并將結果記錄在記錄單上。
    2、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活動,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并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二、幼兒討論,擴展對光的認識。
    1、教師: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東西會發(fā)光,它是怎樣發(fā)光的'?
    (鼓勵幼兒大膽進行表述,教師用圖示記錄幼兒的發(fā)現(xiàn)。)
    2、教師:除了這些東西,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會發(fā)光,它們又是怎樣發(fā)光的?(教師繼續(xù)用圖示記錄。)
    三、引導幼兒對光進行分類。
    1、教師:這么多的東西都能發(fā)光,這些光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教師:原來每種光都互不相同,那我們怎樣將它們分類呢?可以怎樣分呢?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講演指定標準進行分類,如自身發(fā)光、需要電力等。)
    四、師生共同討論光的用途。
    1、教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會發(fā)光的物體,光對我們有什么作用呢?
    2、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傳遞信息,光是一種信號標志。(綠燈—前進、紅燈—停止)光能幫助人們切割和焊接、光能帶給人們美好的視覺感受。
    3、進一步感知體驗高科技帶給人們的好處。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二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fā)寶寶對色彩的興趣,感受油水分離的特殊效果。
     2.在玩色游戲中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設計思路:通過前幾次的玩色活動,如手指點畫“小花”和制作“匹薩餅”,初步激發(fā)了孩子對色彩的喜愛,而且孩子對玩色活動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這幾天,有小朋友一直對我說:“李老師,我們好久沒玩顏料了,我想玩顏料?!备鶕⒆拥呐d趣需要,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這也符合“超市”課程精神。本次活動以水粉脫色的奇特效果(即油水分離)來進一步提高對玩色的興趣。
     重點指導: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小動物要和我們玩捉迷藏
     的游戲,它們就藏在這張大紙上,猜猜看是哪些小動物藏了起來?(幼兒講講說說)
     2.師:我們一起把這些小動物請出來,好嗎?
     (二)講解示范
     1.師:我請綿球寶寶來幫忙,給它穿上好看的衣服。(蘸顏料)
     2.教師示范用綿球平涂,從紙的最上端開始涂,從一邊涂到另一邊,順著一個方向來回涂,不留空。并邊涂邊說:“找呀找呀找呀找,小動物們快出來。”
     (三)幼兒練習
     1.鼓勵幼兒邊說邊涂,把整張紙都涂滿。
     2.指導幼兒平涂,從一邊涂到另一邊,順著一個方向來回涂。
     (四)活動結束
     和好朋友說說你把誰找出來了。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三
     本次活動通過孩子感興趣的“變魔術”的游戲形式,貫穿活動始終,不僅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還充分激發(fā)孩子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和欲望。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神奇的藥水》教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終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強調科學教育首先要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及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一次三八家長助教活動中,班上有位家長為孩子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在魔術表演過程中孩子們異常地認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表演,他們對這個魔術表現(xiàn)出了濃厚地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并自覺采取行動。因此根據孩子對魔術的熱衷我設計了這節(jié)大班的科學活動《神奇的藥水》。
     本次活動是把化學實驗活動引進到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領域的一項實踐活動,在本次活動,我不是追求一種嚴謹?shù)幕瘜W實驗程序,而是把側重點放在讓孩子感知化學變化的奇妙上,通過孩子感興趣的“變魔術”的游戲形式,貫穿活動始終,不僅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還充分激發(fā)孩子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和欲望。
     1.活動目標(我依據《綱要》中科學領域提出的目標要求,并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現(xiàn)有水平、發(fā)展需要出發(fā),確定了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動目標。)
     (1)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淀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xiàn)象。
     (2)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通過游戲活動,充分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究興趣和積極嘗試的欲望。
     2.目標重點: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淀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xiàn)象。
     3.目標難點: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1.碘酒、淀粉溶液(米湯)、清水。
     2.毛筆、杯子、雙面膠;
     3.水彩紙數(shù)張,教師示范畫一張(事先均用彩筆畫好樹林、房屋等,用毛筆蘸取米湯畫狐貍、老虎、大灰狼隱藏在樹林中,晾干),白紙數(shù)張(事先用米湯畫上小動物,晾干)。
     經驗準備:知道米湯、面湯內含有淀粉。
     1.制造神秘效果,引發(fā)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么呢?(教師出示一張已用米湯畫了小動物的白紙)教師:“看,這是什么呀?你覺得這白紙里有東西嗎?”“這可不是一張普通的白紙,它里面藏著許多小動物呢,這些小動物們非常想出來玩玩,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請它們出來嗎?”(幼兒自由暢想)。
     2.教師演示小實驗,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教師:“老師帶來了一樣工具,我來試一試能不能把小動物請出來?!?教師操作)教師:“哇,它們真的出來了,是誰呀?”(三條毛毛蟲)提問:“老師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蟲請了出來?”
     3.用試一試、看一看、聞一聞的方法比較水和碘酒,了解碘酒這一藥水。
     注意教給孩子正確聞化學藥品的方法:一只手將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動,以免藥品氣味過大,刺激幼兒鼻腔粘膜。
     教師小結:剛才老師請毛毛蟲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藥水,它的名字叫碘酒。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四
     活動目標:
     1、結合讀本內容,引導孩子進一步深化對光與影的認識,培養(yǎng)幼兒樂于探索的求知欲。
     2、引導幼兒充分觀察和討論圖畫,幫助幼兒熟悉讀本文字內容。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我們已經和自己的影子作了很多的游戲,老師這里還有一本和影子作游戲的書,想看嗎?教師指讀書名,與幼兒一起閱讀。
     二、大書閱讀:遮蓋讀本中的文字部分,和幼兒一起觀察圖畫。
     指導語:
     1、小姑娘在看著誰?為什么會有影子?
     2、小姑娘不管做什么,影子都會跟著做嗎?
     3、影子和小姑娘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4、小姑娘看著影子的哪些地方?
     5、影子為什么會不見的?
     三、大書文字閱讀:
     觀察討論圖畫后,指讀文字,幼兒傾聽。每讀完一頁,就指著書上相應的事物,如耳朵、手等,并注意引導幼兒理解“也”的含義,體會“也”的用法。接著,教師領讀,幼兒跟讀;請個別小朋友指著文字給大家朗讀,其余幼兒跟讀。
     四、幼兒指讀小書,教師巡回指導。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五
    1、喜歡觀察云朵,知道天空中的云朵是可以變來變去的。
    2、能對云朵的形狀展開想象,體驗想象的樂趣。
    3、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制作課件、棉花與粘貼材料
    1、導入活動:談話
    寶寶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你們知道哪里有星星嗎?天空中除了有星星還會有什么?
    2、擴散思維活動:云彩為什么會變色?
    師:寶寶們知道云彩為什么會變成黑色嗎?云彩除了會變成黑色還會變成什么顏色?(出示火燒云的圖片,引導幼兒知道云彩還可以變成其他的顏色)
    你想讓云彩變成什么顏色?(引導幼兒展開想象)
    3、觀察內容:云彩像什么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云彩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云彩像什么?(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表述)
    4、模范活動:模仿云彩的樣子
    師:剛才我們說了圖片中的云彩像什么樣子,你能表演出來嗎?來學一學吧。
    5、創(chuàng)新想象
    6、操作活動與贊賞激勵
    師:寶寶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讓云彩變成你喜歡的樣子?我們來試一試吧。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自己的小手進行創(chuàng)意粘貼。
    7、結束活動
    請幼兒互相觀看并介紹自己的作品,肯定幼兒的表現(xiàn)。最后把我們的云彩送上天空,讓它們一起飛走吧。
    幼兒的年齡小,對世界充滿著好奇、探索和幻想。他們的思維不受習慣的約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觀察事物時,僅能關注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但自身是潛在著創(chuàng)造力的。設計了讓小班幼兒所熟悉內容,利用不斷變化的形式,在易把握的基礎上讓幼兒盡情的暢想。本次活動設計了符合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fā)展特點的環(huán)節(jié),容易為幼兒所接受,活動進行的順利。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六
    1、通過點數(shù)游戲對統(tǒng)計活動感興趣,體驗記錄、統(tǒng)計的樂趣。
    2、探索不同的點數(shù)方法,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班級物品的數(shù)量(20以內),并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點數(shù)、記錄方法及統(tǒng)計結果。
    活動重點:幼兒能夠用自己的方法點數(shù)玩具數(shù)量并做記錄。
    活動難點:幼兒能夠探索不同的點數(shù)、記錄方法。
    經驗準備:
    1、幼兒有過做記錄的經驗。
    2、幼兒玩過20以內點數(shù)游戲。
    3、認識數(shù)字1-20。
    材料準備:
    水彩筆每人一支,記錄表每人一張,小組記錄板每組一塊,玩具每組兩筐,膠棒每組2個,0-9數(shù)字小卡片若干,0-9數(shù)字大卡片一套。
    一、問題導入,激發(fā)興趣,師生共同點數(shù)、記錄、統(tǒng)計。
    前幾天,小朋友們把班級的玩具進行了分類,今天我們來統(tǒng)計一下這些玩具的數(shù)量。
    2、請你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數(shù)的?你是用哪種方法記錄的?
    3、請你用不同的方法來數(shù)一數(shù)玩具的數(shù)量?
    4、請小朋友觀察這兩張表格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總結:
    我們總結的點數(shù)方法有:一個一個點數(shù)、兩個兩個雙數(shù)點數(shù)......
    二、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分組,計數(shù)、記錄,統(tǒng)計班級玩具的數(shù)量。
    師:1、剛剛我們數(shù)了班級小朋友的數(shù)量,現(xiàn)在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玩具的數(shù)量,小朋友們可以用不同的點數(shù)方法和記錄方法。請你搬椅子到自己想統(tǒng)計的玩具桌邊。
    2、請你們仔細觀察桌子上的物品都有什么?他們都是做什么用的?
    3、請你選擇自己想統(tǒng)計的玩具,用你喜歡的方式數(shù)一數(shù)玩具的數(shù)量,把你數(shù)玩具的方法記錄在表格里。
    4、已經數(shù)完的小朋友,請你們把自己組數(shù)的玩具數(shù)量,寫在小組大表格里,并和你旁邊的小朋友互相看一看結果,說一說自己數(shù)玩具用的方法。
    三、師生共同觀看、填寫班級大統(tǒng)計表,并交流計數(shù)、記錄的方法
    師:1、小朋友們都已經按照自己的小統(tǒng)計表把自己組玩具的數(shù)量統(tǒng)計在小組大統(tǒng)計表里面了。
    2、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們的統(tǒng)計情況。
    教師總結: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式統(tǒng)計出了玩具的數(shù)量:有一個一個點數(shù)、2個2個數(shù)、把玩具放在一排數(shù)......等等這些方法。
    四、活動延伸:
    1、小朋友們之后可以嘗試用其他不同的方式,統(tǒng)計一下我們班級其他玩具的數(shù)量。
    2、想一想我們怎么保證剛剛統(tǒng)計的玩具數(shù)量是對的?
    反思總結:大班幼兒抽象開始萌芽,對數(shù)學活動感興趣,我從幼兒的交談中發(fā)現(xiàn)幼兒對班級物品數(shù)量感興趣,綱要指出: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并且能夠體驗數(shù)學的有趣。所以我從每天幼兒都能接觸到的玩具入手,給幼兒營造寬松自主的空間,請小朋友們點數(shù)并記錄和探索不同的記錄方法。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七
    分類是指將一組事物按照特定的標準加以區(qū)分,并進行歸類的過程。
    學前兒童分類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1.能按事物表面的、具體的、簡單的特征進行分類;
    2.能根據事物內部特征進行抽象概括但脫離不了具體情景和功用;
    3.開始根據本質屬性對事物進行分類,能抽象出事物的多種屬性和特征。
    基于《指南》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異同和聯(lián)系的過程。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生成了《有趣的分類》這節(jié)教學微課。
    1.通過情景活動,讓幼兒感知事物的特征,了解分類的方法。
    2.通過操作、探索,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征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多角度分類的'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有趣。
    1.情景類物品準備
    2.動畫課件準備
    以幫小白兔整理雜貨鋪為線索,引出分類活動。
    1.小白兔店里的東西太多,亂七八糟,小兔忙不過來。小花貓根據自己的經驗幫助它進行了簡單的分類。
    2.為進一步幫助顧客準確、快速地找到商品,小白兔提出:“怎樣將貨架上的商品再進行更細致的分類呢?”
    以富有動畫的課件演示,激發(fā)幼兒按蛋糕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的興趣,感知多角度分類的方法。
    第一次:按顏色進行分類
    第二次:按形狀進行分類
    第三次:按蠟燭進行分類
    第四次:按水果進行分類
    1.將花小貓簡單分類的貨品,再次細致分類。
    2.對比發(fā)現(xiàn):通過再次分類后,雜貨鋪的商品更有序了。
    活動區(qū)角里的材料擺放有些凌亂,請小朋友們分類整理一下,比一比看誰的方法多。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八
    《小兔開店》是一節(jié)情境的統(tǒng)計活動,是教案網小編整理的一節(jié)優(yōu)秀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本教案含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活動過程等,是一節(jié)優(yōu)秀的幼師教案,能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更多幼兒園五大領域課件找教案網,歡迎閱讀本節(jié)完整教案!
    1.知道統(tǒng)計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能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
    3.體驗統(tǒng)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和樂趣。
    重點:能運用不同方式進行統(tǒng)計,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難點:分組統(tǒng)計兩周糖果銷量,并匯總到柱狀統(tǒng)計圖中。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ppt課件、人手一支鉛筆、統(tǒng)計表、磁力貼、黑板等。
    經驗準備:會寫10以內的阿拉伯數(shù)字,在一日生活中有初步的統(tǒng)計經驗,能點數(shù)物體得出物體總數(shù),如統(tǒng)計出勤人數(shù)等。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對運用統(tǒng)計做事情的興趣。
    (一)出示小兔開店的圖片,引導幼兒用統(tǒng)計的方法幫助小兔開店。
    1.提問:
    (1)你覺得小兔會選擇開什么店呢?為什么?
    (2)你有什么方法幫助小兔找出更受歡迎的店?
    2.小結:原來我們可以通過數(shù)數(shù)的方式,把顧客喜歡什么進行統(tǒng)計,就能夠幫助小兔選擇開什么店了!
    二、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統(tǒng)計方式,幫助小兔解決問題。
    (一)引導幼兒用符號和數(shù)字記錄的統(tǒng)計方式,幫助小兔選擇開哪種店。
    1.出示小兔的調查表,引導幼兒用符號和數(shù)字記錄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
    (1)提問:請你用符號和數(shù)字記錄的方式幫助小兔統(tǒng)計出哪種店更受歡迎?
    2.小結:小朋友們用符號和數(shù)字記錄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很快的把這么多數(shù)據都梳理清楚了,幫助小兔找到了要開店的種類。
    (二)引導幼兒用表格統(tǒng)計的方式,幫助小兔找出最受歡迎的食品店。
    1.出示食品調查表,引導幼兒用表格統(tǒng)計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
    提問:請你用表格統(tǒng)計的方式幫助小兔找出最受歡迎的食品是什么?
    2.小結:統(tǒng)計表格能夠把很多種物品都清晰地分類統(tǒng)計,通過表格統(tǒng)計的方式我們很快幫助小兔統(tǒng)計出了要開什么食品店。
    (三)引導幼兒用柱狀圖統(tǒng)計方式,幫小兔統(tǒng)計出銷量最好的糖果。
    1.出示兩周銷量圖,引導幼兒統(tǒng)計出銷量最好的糖果。
    (1)提問:請你們幫助小兔統(tǒng)計出兩周銷量最好的糖果。
    (2)引導幼兒小組合作,分別將兩周的銷量進行統(tǒng)計。
    (3)小組將統(tǒng)計結果匯總到黑板上的柱狀圖表中。
    2.小結:柱狀圖統(tǒng)計方式可以把許多的數(shù)據匯總到一起,通過用柱狀圖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我們把兩周的銷量進行了匯總,可以很清晰的找到,哪種糖果銷量最好,幫助小兔解決了進貨的難題。
    三、幫助幼兒梳理不同的統(tǒng)計方式。
    (一)出示三種統(tǒng)計圖,讓幼兒知道統(tǒng)計有多種方式。
    師:我們今天運用了三種統(tǒng)計的方式幫助小兔解決了問題,通過符號和數(shù)字記錄的統(tǒng)計方式和表格統(tǒng)計的方式幫助小兔開了店;還運用柱狀圖統(tǒng)計方式幫助小兔統(tǒng)計出了兩周內銷量最好的糖果。每一種統(tǒng)計方式都非常好,并且非常有用,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幫助,也能夠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延伸活動
    (一)引導幼兒尋找身邊更多統(tǒng)計方式。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和尋找身邊其他的統(tǒng)計方式。
    這次集體教學活動以情景式展開,活動內容由淺入深逐層遞進。通過這次統(tǒng)計活動,幼兒能用符號和數(shù)字記錄的統(tǒng)計方式、表格統(tǒng)計的方式、柱狀圖統(tǒng)計方式進行簡單的統(tǒng)計。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這三種統(tǒng)計方式非常有用,各有各的優(yōu)點,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幫助,也能夠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通過這次統(tǒng)計活動,也能夠讓幼兒更了解統(tǒng)計的方式,并且能夠幫助幼兒知識遷移,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每日出勤人數(shù)統(tǒng)計、天氣情況統(tǒng)計、區(qū)域活動時各類比賽統(tǒng)計輸贏和記錄等。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九
    1、能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感受、觀察并記錄探索過程。
    2、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探究結果。
    3、發(fā)展思維的邏輯性、條理性,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經驗準備:有拋硬幣的生活經驗。
    物質準備:
    1、硬幣人手一個、拋硬幣記錄紙。
    2、二個盒子(第一個智慧寶盒里面放入6個黃色的球,第二個智慧寶盒里面放入3個白球3個黃球)。
    3、操作袋、結果卡人手一份(操作袋里裝有紅色雪花片及綠色雪花片)
    一、傾聽故事,引起猜想
    二、猜測驗證,初步探索
    (一)游戲:拋硬幣,了解不確定的結果
    1、猜測:這些硬幣落下來都會是正面朝上嗎?(幼兒自由回答)
    2、幼兒親自驗證,并記錄結果。
    4、小結:硬幣落地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結果不確定,我們可以用“可能”來描述。
    (二)游戲:摸彩球,了解確定的結果
    1、游戲體驗:讓我們一邊做游戲一邊想辦法。
    請兩名幼兒分別從智慧寶盒里任意摸出三個球,看哪個人摸出的黃球多。
    2、猜測(1):為什么第一位摸出的都是黃球,第一個盒子里有什么秘密嗎?(猜想后老師揭開盒子)
    3、交流:當盒子里都是黃球時,從里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會是什么顏色的球?
    4、小結:當盒子里都是黃球時一定能摸出黃球,不可能摸出白球。結果是確定。
    5、猜測(2):為什么第二位小朋友有時能摸到黃球,有時摸到的是白球?誰來猜猜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幼兒說出各種答案、教師揭開盒子,盒子里有白球也有黃球)
    交流:當盒子里一半是黃球一半是白球時任意摸出一個球有可能會是什么顏色?
    三、經驗遷移,再次驗證
    游戲:換雪花片,再次驗證確定的結果
    1、幼兒按照結果提示卡調整袋子里的六片雪花片的顏色。
    2、幼兒操作,老師幫助驗證
    小結:要讓摸到的雪花片一定是綠色,那袋子里都要裝綠色的雪花片。要讓摸到的雪花片一定都是紅色,那袋子里都要裝紅色的雪花片。
    四、巧解難題,拓展探究
    那么,阿凡提會怎么做才會兩面都是正面呢?
    小結(聯(lián)系生活):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同樣些事情是一定會發(fā)生的,有的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有些事情有可能會發(fā)生如: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轉動,從出生到現(xiàn)在我肯定吃過食物了。時間不可能會停止,這些都是確定現(xiàn)象。也比如今天下雨,所以明天也下雨嗎?(不確定)這就需要你們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多體驗。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十
    季節(jié)在變化,周圍的樹木也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落葉樹的樹葉薄而大,為了減少水分蒸發(fā),它們由綠變黃、變紅,逐漸枯萎并隨風飄落。常綠樹的葉子肥厚而細小,表面還有一層蠟質來鎖住水分,所以它一年四季常綠。
    【活動目標】
    1.了解常綠樹、落葉樹的主要特征,能區(qū)分落葉樹和常綠樹。
    2.能運用觀察、觸摸等方式,發(fā)現(xiàn)并初步概括出常綠樹葉與落葉樹葉的不同。
    3.對樹木的特征和變化感興趣,知道愛護樹木。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樹木并拍照,觀察、采集各種落葉樹和常綠樹的樹葉。
    2.活動背景圖表、圖片,“幼兒學習材料”——《秋天多美好》。
    【活動建議】
    1、請幼兒觀察樹的照片,討論發(fā)現(xiàn)落葉樹和常綠樹的不同。
    提問:你認識這些樹嗎?秋天到了,它們的葉子有什么變化?
    小結:秋天到了,有些樹的樹葉會變黃、變紅、變干枯,并從樹上落下來,這些樹叫落葉樹。有些樹的樹葉一年四季都是綠的,這些樹叫常綠樹。
    2、幼兒分組觀察收集到的樹葉,發(fā)現(xiàn)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的不同。
    (1)將收集到的樹葉按照落葉樹和常綠樹分別放到兩個籃子里,引導幼兒分別選擇進行對比觀察。
    (2 )小結:落葉樹的葉子比較大,薄而軟,顏色變淺、變黃,摸起來比較粗糙。常綠樹的葉子比較細、小,厚而硬,顏色多是深綠色,摸上去比較光滑。
    3、結合《秋天多美好》分析、判斷幾種常見樹(是落葉樹還是常綠樹)。請幼兒觀察《秋天多美好》第4一5頁上的各種樹木和它們的葉子,結合經驗和圖片進行分析判斷,記錄在圖表中,鼓勵幼兒說出根據。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探究落葉樹落葉以及常綠樹不落葉的原因并進行記錄,引導幼兒在科學區(qū)進行分享。
    活動反思:
    一次成功的活動,最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積極參與,主動獲得知識經驗,體驗快樂。引導孩子們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這正是科學教育的首要目標,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慢慢地習得一種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通過關注樹木變化,初步形成常綠樹落葉樹的概念,知道“像柳樹這樣春天樹葉都發(fā)芽了冬天樹葉一下子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一年四季都有葉子的,叫常綠樹。”教學活動重過程、重情感體驗、重能力的培養(yǎng)?;顒忧耙浞肿龊貌牧系臏蕚洌浞挚紤]材料能在活動中發(fā)揮的作用和價值,以及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形式。那樣孩子就能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收獲。整個活動圍繞著“葉子”,孩子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下學習、感知,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對他們能力的培養(yǎng):如觀察、比較、語言表達、傾聽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戰(zhàn)性的學習要求。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一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改變紙杯的數(shù)量,可以使紙杯的承重能力發(fā)生變化。
    2.能夠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并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
    3.在紙杯探索實驗過程中,感到興和滿足。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
    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改變紙杯的數(shù)量,可以使紙杯的承重能力發(fā)生變化。
    活動難點:
    能夠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并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過分工合作的經驗
    物質準備:紙杯、a4打印紙(約40包)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幼兒展示力量。
    引導語:這次我們要玩與力量有關的游戲。你有力量嗎?請給大家展示一下。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操作過程,引發(fā)幼兒猜測及探索興趣。
    (1)對比打印紙和紙杯的重量,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提問:如果把這么重的打印紙放在杯子上,紙杯會怎么樣?
    (2)示范紙板和杯口的放法。
    引導語:紙杯放在干凈的卡紙上,杯口朝下放。我再拿個底板防止傾斜。
    (3)教師示范放打印紙,請幼兒大膽預測結果。
    提問:輕輕地放在了紙杯上面,壓塌了沒?這一個紙杯最多能撐起多少包?
    2.幼兒自主分工,合作探索實驗
    (1)教師提出要求,協(xié)助幼兒分工。提問:按照課前的分組,你們商量-下,怎么分工?
    (2)幼兒開始嘗試,教師巡回指導。教師重點提醒分工和操作要點。
    3.師幼共同討論,科學記錄結果。
    (1)討論“放了多少包”的問題。
    (2)幼兒完成記錄表。
    4.增加紙杯數(shù)量,探索紙杯數(shù)量與承重的關系。
    (1)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兩個紙杯的重。
    提問:兩個杯子,能撐起多少包?
    (2)幼兒記錄第二次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引導語:你從記錄表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提升拓展,延伸活動
    1.引發(fā)幼兒對3個紙杯承重能力的猜測。
    提問:再加一個紙杯,你覺得能撐起什么?
    2.師幼合作用紙杯撐起小朋友,達到活動高潮。
    引導語:我要把他輕輕的抱起來放上去。小杯子,能有這么大的力量嗎?
    3.邀請成人參與體驗。
    提問:用9個紙杯,可以撐起一位大人嗎?
    4.延伸拓展。
    師:紙杯的力量可真大啊,它還能有哪些精彩的表現(xiàn)呢?請小朋友回去后大膽探索,下次我們一起來交流。
    活動延伸:
    園內延伸:在建構區(qū)投放紙杯、紙板,為幼兒提供繼續(xù)探索的.平臺。
    園外延伸:鼓勵幼兒利用家中材料挑戰(zhàn)紙杯承重的游戲,并用照片或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與同伴分享經驗。
    活動總結:
    “紙杯力量大”比較符合課程游戲化的原則,通過科學探究游戲的暗示,引導幼兒大膽地、放松地進行活動?;顒又幸龑в變捍竽懙丶僭O,再通過實際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最終發(fā)現(xiàn)紙杯的數(shù)量與承重之間的關系,愿受紙杯的神奇“力量”。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在地面上進行的,為幼兒帶來更為舒適、放松的探索環(huán)境,而且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分工合作,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集體識,也有利于幼兒注意力的集中。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二
    1.對物體在斜面滾動的現(xiàn)象感興趣,初步感受物體移動的速度與坡度大小等因素有關。
    2.能大膽地運用語言交流、表達,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樂趣。
    3.養(yǎng)成細致觀察和積極實踐的好習慣。
    奶粉罐、茶葉罐、廢舊小輪胎、積木、木片等
    一、想一想,油桶搬上卡車的方法。
    小結:小朋友的辦法真多呀!我們請來了斜坡來幫忙。有了斜坡我們可以更輕松的將這些大油桶搬上車。
    二、說一說,斜坡在生活中運用
    引導語:小朋友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斜坡呢?
    小結:是的,小朋友的玩的玩玩梯、住宅門口供自行車、摩托車上下臺階的斜坡、還有馬路上的斜坡。這些斜坡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三、試一試,利用材料玩斜坡
    教師介紹游戲材料,嘗試開展不同的游戲
    鏡頭一:搭建斜坡大比拼
    在已有搭建斜坡的基礎上,萱萱和皓皓小朋友用奶粉罐、茶葉罐和竹片搭建斜坡。萱萱小朋友用奶粉罐和一條約50厘米長的pvc管搭了一個斜坡,皓皓小朋友則用一條約1米長的pvc管架在奶粉罐上搭了一個斜坡。他看了看萱萱搭建的斜坡,說“萱萱,你看,我的斜坡比你長呢?!陛孑媛犃撕?,連忙說我也可以搭的很長。說完搬來許多材料繼續(xù)搭建斜坡,有竹片、茶葉罐、木塊等。這次,萱萱用木塊和3片約1米長的竹片搭了一段斜坡,并將這段斜坡與原來搭建好的斜坡連接在一起,搭好后她對皓皓說“皓皓,你看,我的斜坡比你長了吧。”此時的皓皓,仍然用pvc管搭建著斜坡,斜坡長約2米左右了,而且他還在不同方向搭建出了3個斜坡。皓皓聽了萱萱的話后,回答道“我的斜坡雖然比你的短,但是比你多呢?!陛孑孀屑毧戳丝答┑男逼拢f“我也會?。 闭f完,也開始搭建起多個斜坡。而皓皓則想辦法延長他的每一個斜坡。一開始,他們倆在教室里面搭,等到教室沒有空間搭建斜坡后,便跑到了走廊繼續(xù)搭建。倆人的斜坡越搭越多、越搭越長。有的斜坡從另一個斜坡底下穿過,有的斜坡則從另一個斜坡的上面飛過,許許多多的斜坡交織在一起,坡面與坡面之間的連接處則高低不平。
    從搭建斜坡的游戲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在生活中見過不少斜坡,他們對斜坡的基本結構有一定的了解,對于斜坡的搭建有一定的經驗,他們知道搭建斜坡需要有坡面,需要有支撐點,即一個坡面和一個支撐點就可以構成一個斜坡了。從孩子們搭建好的作品來看,雖然他們能搭出長長的斜坡,能在不同方向搭建出多個斜坡,但是他們的搭建還是比較粗糙的,主要體現(xiàn)在坡面與坡面之間的連接比較隨意,連接處凹凸不平。幼兒并沒有意識到坡面與坡面之間連接的重要性,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并沒有把斜坡當成“玩具”,而是只把搭建好的斜坡當成自己的“作品”。
    教師與幼兒一同收集各種汽車和各種小球。當有了小球和小汽車后,孩子們開始探索在斜坡上如何讓小汽車或小球下坡、上坡。這一游戲的探索,也將使他們認識到坡面之間緊密連接的重要性。
    鏡頭二:斜坡上的小汽車
    涵涵小朋友在操場上用5條長方形碳化積木和長條坡面搭建好了一個斜坡,這個斜坡有下坡,也有上坡。搭建好之后,她便拿起新投放的小汽車,將小汽車從斜坡的起點處往前推,讓小汽車利用慣性前進。小汽車下坡之后,在即將上坡的時候卡住了,不動了。涵涵不氣餒,她仔細觀察了每一段斜坡后,用手將前后的兩個坡面調整對齊,接著她又拿起小汽車繼續(xù)游戲,這次,小汽車沒有被卡住,而是跑過了一段坡面停下了。涵涵見狀,跑過去拿起小汽車重新回到起點準備第二次嘗試。她使出了更大的力氣將汽車往前推,結果,小汽車跑到了比之前更遠的地方了,卻在上坡的坡面上停下了。予涵小朋友再次仔細觀察了坡面,又把第一段坡面進行了調整,她把用來當支架的木塊立了起來,讓第一段斜坡變的更陡了。調整好斜坡后,涵涵拿起小汽車繼續(xù)玩下坡、上坡的游戲。她使勁兒將汽車往前推。汽車前進的以更快的速度前進著,先是下了坡,接著爬上了坡,最后又下了坡了。見到此景,涵涵開心到尖叫起來了。(錄音)
    在這個游戲中,涵涵通過不斷的調整坡面和坡度獲得了斜坡的一些新經驗。她是個愛動腦筋的小朋友,起初,她搭建好斜坡,就想讓汽車下坡,卻不知道汽車能否順利下坡與坡面的銜接是否密合有關系。通過嘗試與觀察,她終于發(fā)現(xiàn)小汽車之所以在下坡的過程中被卡住,是因為兩個坡面之間沒有連接好。當她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后,立馬調整了坡面之間的連接處,成功的讓小汽車下坡了。另外,從游戲中可以發(fā)現(xiàn)涵涵還了解到了要讓一輛小汽車連續(xù)下坡,上下坡,推力和坡度是非常重要的。推力即慣性產生的力,推力越大,速度越大;坡度越陡,速度也將越快。在幾次的嘗試之中,涵涵最后獲得了斜坡游戲中汽車速度與推力、坡度關系的相關經驗。
    調整做法:
    關于斜坡還有很多游戲,與孩子討論還可以利用斜坡玩哪些好玩的游戲呢?
    與孩子商量后,我們增加小木片、紙杯、易拉罐等材料
    鏡頭三:斜坡我還能這么玩
    新增了彩色木片后,孩子們搭建好斜坡,便在斜坡的出口處將木片拼搭成各種形狀,有的用木片拼搭房子,有的則將木片拼搭成一個三角形。有一次,哥哥將木片橫放在坡面的邊緣上,擺成一列,試圖用彈珠將木片擊倒。這一次,彈珠并沒有擊倒任何木片,而是從橫放的木片下方滾到了斜坡的末端。發(fā)現(xiàn)木片沒有被擊倒的哥哥拿來一個直徑約3厘米的小木球,繼續(xù)著剛才的游戲。不到一會兒功夫,木球成功的擊倒了所有木片。哥哥欣喜若狂的歡呼著。童淮、林尹皓等小朋友被哥哥的歡呼聲吸引了過來??吹礁绺绨l(fā)明的擊倒木片的游戲這么好玩,他們也嘗試著在離斜坡最末端處約50厘米左右的地面將木片擺成一列,再讓小木球從斜坡上滾出去以便擊倒木片。可惜的是,小木球沿著斜坡滾到最末端處到達地面后,便朝著另一個方向滾去,與木片擦肩而過,木片并沒有被擊倒。老師一旁的林尹皓想了一會兒后說“我知道為什么木片沒有被擊倒了,因為離的太遠了?!闭f完,林尹皓用手將木片推倒,在緊挨著斜坡末端的地面重新搭建起木片,童淮見狀也來幫忙搭建。搭好一列木片后,林尹皓再次從斜坡上扔出小木球,只見小木球順利的通過了斜坡后,成功的擊倒了3片木片,還剩5片木片沒被擊倒。此時,一旁的老師提出了問題“有沒有辦法能擊倒全部的木片呢?”童淮摸了摸腦袋想了想后,將木片重新排列,并拿來一個大木球繼續(xù)游戲。這一次,大木球成功的擊倒了所有的木片。此時,我又問“還有辦法能擊倒更多的木片嗎?”童淮和林尹皓想了一會兒后,拿來了更多的木片,將木片搭成“井”字形,搭到10層高之后,再次拿起木球放在坡面上滾下來,當大球順利的擊倒斜坡末端的所有木片后,童淮開心的跟我說“黃老師,你看,這么多木片都被擊倒了。”
    從擊倒木片這個游戲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游戲過程中非常專注,不怕困難,當木球沒有擊倒木片時,孩子們能夠認真觀察、思考,并進行調整,直到成功的將木片擊倒。大班的孩子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當孩子們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問題為導向,不斷的引發(fā)他們思考游戲中遇到的問題,以此來推進游戲向更深層次發(fā)展。在孩子們不怕困難的探究精神以及老師的問題引導下,擊倒木片的游戲越來越深入、越來越有趣。從游戲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于力的大小的經驗有一定的基礎。通過游戲,他們了解了木片的排列離坡面越近,越容易被擊倒;撞擊力越大,能擊倒的木片將越多,反之則越少;同時木片的排列方式也會影響木片被擊倒的片數(shù)。木片排列的越集中,越容易被擊倒,反之,越不容易被擊倒。
    鏡頭四:未完待續(xù)······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三
    傘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結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傘的種類、花樣越來越多,用途越來越廣泛,雨傘則因為使用方便,又最具裝飾味和美感而成為孩子們喜歡的工具。下雨時,行進中的孩子打著雨傘在雨中嬉戲,各式各樣的傘像一朵朵美麗的小花,為了滿足孩子們對傘的各種秘密的探索,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傘的產生及發(fā)展過程,豐富有關傘的知識。
    2、認識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幼兒探究、發(fā)明的熱情。
    3、能運用粘、貼、剪的形式大膽、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1、課件、舞蹈錄像、音樂磁帶。
    2、古代人打得傘1把及小傘若干(傘上面沒有圖案)。
    3、裝飾小傘用的及時貼、雙面膠、皺紋紙、彩紙、廢舊物品等。
    【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引出課題
    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下面我們來欣賞一段動畫歌曲吧!(看錄像)
    后來一個人發(fā)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把傘,誰這么聰明呢?請聽老師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二)傘的發(fā)明
    老師講《魯班造傘》的故事,了解傘的發(fā)明。
    (三)認識傘的發(fā)展過程
    1、認識傘的結構(出示古代人打得樣式的傘):傘把、傘柄、傘骨架、傘面、傘尖。
    2、認識傘的種類:分為實用傘和工藝傘(播放課件)
    3、了解傘的制作過程(播放課件)
    (四)傘的作用
    這么多種類的傘在各行各業(yè)、不同的地方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它還是戲曲、歌舞、雜技藝術中常用的道具,下面請小朋友來欣賞一段用傘做道具的舞蹈(看錄像)。
    (五)設計裝飾小花傘
    想不想也擁有一把漂亮的小花傘,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有的還是廢舊物品,就按照你自己喜歡的材料和圖案來裝飾吧!(裝飾完后進行展示、欣賞)
    結束:我們拿著裝飾的小花傘到外面去唱歌、跳舞吧!
    【活動延伸】
    可把各種材料繼續(xù)放在區(qū)角供幼兒操作,根據興趣繼續(xù)裝飾、設計小花傘。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設計意圖篇十四
    空氣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質之一,世間萬物的蓬勃生長都離不開空氣,在這一基礎上,選取與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載體(即空氣)展開課堂,運用多種感官感覺的活動,讓幼兒充分感知空氣,知道空氣無處不在并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以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同時,隨著我們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們的周圍的環(huán)境空氣變得越來越糟糕,呼吁幼兒保護環(huán)境從身邊小事做起。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的。
    2.技能目標:發(fā)展積極去探索、發(fā)現(xiàn)和觀察的能力。
    3.情感目標: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難點重點:讓幼兒認識空氣的特性。
    難點:嘗試獨立完成實驗操作。
    活動準備
    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個。
    2.干凈紙巾、手帕、水。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們早上好!小小手,放膝蓋。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游戲,請大家閉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開,請小朋友說說剛剛做游戲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引出空氣)
    師: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我們要呼吸,我們有呼吸才能維持生命。那我們吸進的是什么呢?引導小朋友說出空氣。
    師:那空氣是怎樣的呢,哪位小朋友來說說?引導小朋友逐一發(fā)表意見。
    教師小結: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2.展開
    (1)教師演示
    師:空氣還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師變個小魔術來看看空氣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師演示紙巾不會濕的實驗。教師將紙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槽的水中。
    師:小朋友猜一猜紙巾現(xiàn)在帕濕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
    取出杯子,請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紙巾沒濕后,請小朋友再認真看一次實驗,注意看泡泡。
    教師演示紙巾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杯子倒扣壓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取出杯子。
    (2)幼兒操作
    分開兩組,讓幼兒帶著疑問做實驗,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兩次實驗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紙巾沒有濕是因為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所以紙巾沒有濕;而第二次是因為杯子的空氣跑出來了,水進入杯子所以紙巾濕了。
    (3)教師演示
    把紙巾換成手帕,教師演示手帕不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手帕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槽的水中。
    師:小朋友猜一猜手現(xiàn)在帕濕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
    取出杯子,請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手帕沒濕后,請小朋友再認真看一次實驗,注意看泡泡。
    教師演示手帕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杯子倒扣壓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取出杯子。
    (4)幼兒操作
    同樣分開,讓幼兒操作把紙巾換成手帕的實驗。
    教師小結:杯子里的紙巾和手帕會濕跟材料無關,都是因為空氣的關系,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
    3.活動結束
    教師請幼兒簡單說明自己理解的空氣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做實驗的過程。
    師:老師剛剛觀察到有小朋友把杯子倒扣在水里后,把杯子移來移去到最后紙巾也沒有濕,鼓勵這位小朋友還發(fā)現(xiàn)空氣另外的神奇之處。
    師:(實驗結束)大家看到空氣的神奇的地方了嗎?老師把實驗的工具放在區(qū)域活動里,想做這個實驗的小朋友可以取來做。
    活動總結
    結合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表現(xiàn),我對本節(jié)課總結如下:
    1.幼兒求知欲望較強,積極性高。兒童對空氣和探索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在整個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能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循序漸進地進行各個領域的教學活動。
    2.注重安全,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參與動手操作,教具采用塑料的,提高安全性。
    3.老師在開展主題活動前的預知工作不夠全面,教師未考慮到孩子們也喜歡玩水,場面控制不好,需要副班老師共同協(xié)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