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通用18篇)

字號:

    沒有總結(jié),我們只能在經(jīng)歷中迷失,總結(jié)可讓我們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如何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熱門話題。那么,下面請大家看看這些優(yōu)秀的總結(jié)范文,或許能給你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發(fā)。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一
    1.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期中訓練題:小數(shù)點右邊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小數(shù)點左邊第二位是()位。
    2.由5個一、6個十分之一、7個百分之一和1個千分之一組成的小數(shù)是()。
    3.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4.0.9里面有()個0.1,2.78里面有()個0.01。
    5.三角形具有()性。平行的四邊形具有()性。
    6.小明的身高是1米28厘米,寫成小數(shù)是()米。
    7.120cm=()m3元6分=()元
    8.()和()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9.最小的一位小數(shù)是()。
    10.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與整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相同,就是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也就是要把()。
    11.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都是()
    12.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一個底角是50°,它的頂角是(),一個等邊三角形的邊長是9厘米,它的周長是()厘米。
    1.小數(shù)是比1小的數(shù)。()
    2.任何一個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銳角。()
    3.小數(shù)點的后面添上0或取掉0,小數(shù)大小不變。()
    4.三角形越大,內(nèi)角和越大。()
    5.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時要把小數(shù)的末位對齊。()
    6.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1.整數(shù)部分是0的兩位小數(shù),最大的是()。
    a、0.01b、0.09c、0.9d、0.99
    2.小數(shù)部分最大的計數(shù)單位是()。
    a、1b、十分之一c、百分之一
    3.小數(shù)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a、一b、十c、一百
    4.所有的等邊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a、鈍角b、銳角c、直角
    5.一個三角形至少有()個銳角。
    a、1b、2c、3
    6.一個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是40厘米、50厘米,第三條邊的長度只能選()
    a、80厘米b、90厘米c、110厘米
    1.在點子圖上畫出一個鈍角三角形,一個平形四邊形。
    1.口算,(6分)
    1.5+0.5=2.1+0.6=0.8-0.76=
    2.38+0.7=0.26-0.12=9.6-2.8=
    2.豎式計算。(9分)
    3.用我喜歡的方法計算。(6分)
    13-4.85-3.1570.9-1.25-1.75
    (1)已知甲、乙兩數(shù)的和是20.58,甲數(shù)是7.86,乙數(shù)是多少?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底角是40°,那么它的頂角是多少度?
    七、應用題22分
    2.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30厘米,如果三角形的腰長是8厘米,那么這個三角形的底邊長是多少厘米?4分。
    3.爸爸用兩條長度分別是1.27米、1.35米的繩子接起來捆扎報紙。接口處共用去繩子0.25米,接好后的繩子有多長?5分。
    4.同學們進行跳遠比賽。冬冬跳了3.16米,亮亮比冬冬多跳0.23米,強強比亮亮少跳0.18米,強強跳了多少米?5分。
    5.在直角三角形中,一個銳角30°,那么另一個銳角是多少度?4分。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二
    1.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3個頂點。
    3.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有3條高,3個底。
    5.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不易變形。
    6.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7.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8.快速判斷任意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看兩條較短的線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條線段。
    9.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互為底和高。
    10.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11.有一個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有一個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角分: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邊分: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14.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按邊)
    有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按角)
    15.有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按邊)
    有三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按角)
    注:課本83頁三角形集合圖。
    16.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7.等邊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18.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相等,兩個底角相等。
    19.等邊三角形的三條邊相等,三個角也相等,都是60度。
    20.等邊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21.等腰三角形中,兩腰相交于一點形成的夾角是頂角;兩腰與底相交形成的兩個夾角是底角。(p84圖)
    22.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度。
    23.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180度(多邊形的邊數(shù)-2)
    24. 任意一個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是360度。
    25.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四邊形。
    26.最少用2個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
    最少用3個等邊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等腰梯形。
    最少用2個等邊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菱形。
    27.無論是什么形狀的圖形,沒有重疊、沒有空隙地鋪在平面上,就是密鋪。
    28.把任何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剪下來,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
    29.所有的.等邊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
    30.有三個角的圖形一定是三角形。()
    31.有兩個銳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因為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3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因為等腰三角形中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銳角三角形、等腰鈍角三角形。
    33.一個大三角形和一個小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和是不相等的。()
    因為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度。
    34.一個鈍角三角形里最多有兩個鈍角。()
    因為任意一個三角形里至少有兩個銳角,如果有兩個鈍角或兩個直角,三角形的內(nèi)和就大于了180度,根本拼不成三角形。
    35.兩個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因為必須是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36.用兩個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
    因為必須是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才能拼成一個長方形。
    37.由三條線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因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
    38.三角形的底越長,這條底邊上的高就越短。()
    39.一個三角形的每一條邊的長度確定后,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就再不發(fā)生變化。()
    40一個三角形只有一條高。() 因為每個三角形都有3條高。
    41.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的和是90度。()
    42.有一個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
    43.0.15時=15分()因為每相鄰兩個時間單位的進率不是100。
    44.0.3與0.30的大小相同,但表示的意義不同,計數(shù)單位也不同。()
    45.四個完全一樣的正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大三角形。()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三
    1.大客車每小時行a千米,小汽車每小時比大客車多行15千米,a+15表示______,大客車5小時行的千米數(shù)______.
    2.(3×4)×5=3×(4×5),這道題應用了______律.
    3.3個十,8個0.1,9個0.01組成的數(shù)是______,它的小數(shù)部分有______個百分之一.
    4.7.09噸=______噸______千克5米80厘米=______米240公頃=______平方千米2元4角9分=______元.
    5.9.5+3.2+______=209.9﹣______﹣3.7=2.8
    6.一個等腰三角形,頂角是100°,它的一個底角是______.
    7.在圓圈里填上“”“”.
    4.16×1.1______4.160.58×0.99______0.58
    8.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149600000千米,改寫成用億做單位的數(shù)是______,將這個數(shù)精確到十分位是______.
    9.3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構(gòu)成的角是______角,3時45分時,時針和分針構(gòu)成的角是______角.
    10.1.746746…可以記作______,0.105353…可以記作______.
    1.38×99=計算正確的是()
    2.圖是由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的,它的周長是多少?()
    a.6ab.5ac.4ad.3a
    3.一個三角形如果有兩個銳角,那么這個三角形是()
    a.銳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鈍角三角形d.不確定
    4.0.78去掉小數(shù)點,這個數(shù)()
    a.擴大2倍b.縮小100倍c.擴大100倍d.不變
    5.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6.8個0.1和72個0.01合在一起是()
    a.1.2b.80c.0.8d.1.52
    7.根據(jù)34×62=2104,下列算式錯誤的是()
    8.下面哪句話是正確的?()
    9.游泳池的水平均深度是126厘米,小力的身高是1.34米.小力的身高與水深相比()
    10.70.□570.86,□里可以填幾?()
    a.7b.8c.9d.0
    豎式計算
    1.92﹣0.715.7×0.2538.5÷0.77
    簡便計算
    12.25+36+7.7585×199+85721﹣303+59
    脫式計算
    8.2÷[13﹣(3.12+5.28)]3.6÷(1.2+0.6)×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年級二班開展收集廢紙活動.三月份收集廢紙14.5千克,四月份收集的.是三月份的1.6倍.每千克廢紙0.86元.
    (1)四月份收集廢紙可賣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四
    各位游客,你們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壇,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墻和內(nèi)壇墻,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為現(xiàn)在的祈年殿,將屋頂瓦片改成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聯(lián)軍的洗劫,19又遭到八國聯(lián)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后,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來這里的除了旅游者,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
    現(xiàn)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游覽。
    現(xiàn)在我們是沿著天壇建筑的中軸線在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墻,外方內(nèi)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墻都有四組門,大家可以注意到,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cè)的門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
    來到圜丘壇下,我們馬上要開始登壇了,不過要請您留心數(shù)一數(shù),每層壇面都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會發(fā)現(xiàn),壇上所有的臺階數(shù),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數(shù)。這些難道都是巧合么?當然不是,因為古人認為九是極陽數(shù),所以工匠們便用這個數(shù)字來賦予圜丘壇“崇高”之意。
    說完了神壇的奇妙,我再給您介紹一下祭天大典的盛況。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這里祭天。在這個典禮上,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這塊天心石。它是天壇三大聲學現(xiàn)象之一。在這里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各位游客不妨體驗一下,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愿望。
    現(xiàn)在咱們繼續(xù)沿著中軸線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庫,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蜀酚钊齻€字也分別代表了“至高無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顯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這組建筑不僅十分精美,而且還有回音壁和三音石,這和剛才我們說的“天心石”合稱天壇三大聲學現(xiàn)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墻,圍墻十分平滑,可以傳聲,在傳遞途中對聲音損失極小,只要對著墻說話,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見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聽到對方說話。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塊石頭,您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兩次,而站在第三塊石頭上拍手就可以聽到三次回音,所以稱為三音石。
    在游覽過了圜丘壇和皇穹宇之后,我們即將走進祈谷壇了,祈谷壇的主體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極具中國特色的獨特建筑。
    圓形尖屋頂是用藍色的琉璃瓦覆蓋,以此來象征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樣,這里是用來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當天,有樂隊在殿外月臺上奏樂,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誠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禮,祈禱上蒼,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門外焚燒,送上天宮。
    現(xiàn)在我們從祈谷壇的東門出來,可以看到一條長廊,是祭祀時運送祭品的通道。
    今天的觀光游覽就要結(jié)束了,在天壇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記憶。同時也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朋友。
    長城導游詞
    尊敬的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長城游玩,希望我們的服務能讓您多一份歡樂,也希望您能玩得開心,玩得盡興,玩得滿足。
    接下來,我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長城的概況。
    長城位于北京的北面,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時各個諸侯國為了互相防御,就在自己境內(nèi)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為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便將各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并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
    長城,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在巍巍群山之間蜿蜒盤旋。它全長一萬三千多里。國父孫中山參觀長城后,評價道:“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こ讨?,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BR>    我們今天游覽的是修筑在八達嶺上的一段長城。這段長城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烽火臺”,也就是方形的城臺。在這“烽火臺”上,周幽王還曾經(jīng)導演過一起“峰火戲諸侯”的歷史鬧劇。
    在秦始皇修筑長城時,動用了百萬之眾,竟占全國人口的1/20!想當初,古代人民艱苦勞動,才把那一塊塊重達千斤的條石、城磚抬上這峭壁深壑。因此,為了尊重古代的勞動人民,我在此提幾點要求:
    1.不要亂涂亂畫。
    2.不要把塑料袋、廢紙等垃圾隨手丟棄。
    3.不要破壞建筑物。
    長城,用“舉世無雙,獨一無二”來形容它,一點也不過分。今天,就讓我們懷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心態(tài)登上它,領略它的雄偉,壯觀。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五
    1.通過實驗、交流、觀察,體會并總結(jié)出三角形邊的關(guān)系;并能利用該關(guān)系進行合理的判斷。
    2.體會三角形邊的關(guān)系的研究方法,初步感受點的軌跡。
    小棒,ppt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課件出示三個點連接成一個三角形。讓學生說出三角形有哪些特性。
    師:是不是任意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2、讓學生利用自己手里的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指兩名學生到黑板上圍
    一個圍成,一個圍不成,師幫助學生換小棒圍成。
    想要圍成一個三角形,與什么有關(guān)系?
    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師出示兩根小棒(3厘米、5厘米)
    這里有兩根小棒作為三角形的邊,能夠圍成三角形嗎?
    生猜測第三條邊應該有多長。
    2、驗證。
    (1)小組合作
    從1厘米到9厘米的小棒能不能和上面的兩根小棒圍成三角形。
    組長分工并做好記錄。
    (2)小組匯報。
    1、2、8、9厘米的小棒不能,3、4、5、5、7厘米的小棒能。
    (3)質(zhì)疑:為什么8、9、厘米的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得出:3+5=8,和等于第三邊
    3+59,和小于第三邊
    結(jié)論:當兩根小棒的和大于第3根時能圍成三角形
    看1、3、5厘米三根小棒,1+53,為什么圍不成三角形?
    結(jié)論:三角形任意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3、學生自己畫一個三角形并測量,驗證結(jié)論。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判斷。
    四組小棒,判斷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并說理由。
    找出加最短的兩條邊與第三條邊比較就可以了。
    2、快速判斷。
    3、淘氣到學校路線圖。
    學生找出淘氣到學校的最近路線,并說理由。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在生活中尋找關(guān)于三角形邊的關(guān)系的應用。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六
    一、從小到大排一排。
    30415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計算題
    3+8=
    9+6=
    13-6+1=
    9+8=
    14-7=
    10-5=
    5+8=
    19-9=
    6+7-8=
    3+3=
    15-5=
    8+7=
    三、解決問題
    1、樹上有19只小鳥,第一次飛走了4只,第二次飛走7只。樹上一共少了幾只小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本科技書,我兩天看了18頁,昨天看了6頁,今天看了多少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6路公交汽車上有4人下車,現(xiàn)在車上還有8人,車上原來有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或游戲情境中,體驗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順序。
    2、培養(yǎng)學生上下、前后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能對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準確的判斷。
    4、讓學生了解位置的相對性。
    教學重點:正確辨別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順序。
    教學難點:對學生上下、前后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游戲。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練習紙、各類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1、談話:小朋友喜歡游戲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比一比,誰最機靈,做的動作最準確,我們就評他“小機靈獎”。
    2、教師喊口令,學生做動作。
    小腳向上跳一跳,小腳向下蹲一蹲,小腳向前走一步,小腳向后退一步。
    3、評出“小機靈獎”。提問:我們口令中的上下、前后表示什么?
    (以學生喜歡的“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q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課件)出示例圖: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些什么?
    (2)仔細看圖:你能說說汽車、卡車、輪船分別在什么地方嗎?
    (3)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火車在汽車的下面,在輪船的(),卡車在汽車的(),汽車在卡車的(),完成以下空格和問題。
    (4)質(zhì)疑:為什么說火車一會在下面,一會在上面?
    小組討論,匯報。
    小結(jié):我們要說一個人或物體在上面還是下面就要看它和誰比,和不同的人或物比,它的上下位置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說物體的空間位置是相對的,關(guān)鍵要看它和誰比。
    2、(課件)出示例圖:
    李林排在誰的前面?王英的后面是誰?
    張寧排在李林的哪兒?王英在張寧的哪兒?
    從圖書館上車,根據(jù)站牌推想小朋友經(jīng)過幾站路就可以到達展覽館?下一站是什么站?
    圖書館后第四站是哪一站?公園的前一站是哪一站?(課件出示)
    (2)路過體育館的時候,小狗們正進行著激烈的游泳比賽:(課件)
    你們看到了什么?并完成相關(guān)問題如果繼續(xù)游泳,它們的前后順序可能有什么變化?
    (3)小組討論。
    (4)小結(jié):我們要說一個人或物體在前面還是后面要看它在什么時間。時間不同,前后位置也就不同,這是位置在時間上的相對性。
    (新知教學圍繞教材的情境圖展開探究,讓學生觀察圖,讓學生了解同一個物體和不同的物體比,就有不同的位置,體會參照物不同,物體的上下位置就發(fā)生了變化,初步感知上下、前后的相對性。)
    1、說一說:課桌的上面有什么?課桌的下面有什么?指名說、同桌互說。
    2、擺一擺:把數(shù)學書放在語文書的下面,把鉛筆盒放在語文書的上面。
    3、找“前后”的活動。
    (1)老師請3位小朋友上臺(面朝北)。誰在前面,誰在后面。中間那位同學和誰比在前,和誰比在后.
    (2)誰排在最前面?誰排在最后面?(向后轉(zhuǎn))
    (面朝北時,1號在最前面,3號在最后面;面朝南時,1號在最后面,3號在最前面。)
    (4)質(zhì)疑:為什么1號一會兒在最前面,一會兒在最后面?小組展開討論。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八
    本單元具體例題安排如下表:
    1. 通過觀察、操作和實驗探索等活動,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
    2. 通過分類、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qū)別它們。
    3.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并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轉(zhuǎn)化思想,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
    4. 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征、圖形的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1.關(guān)注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強調(diào)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這些知識與經(jīng)驗是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基礎。為使兒童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調(diào)動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認識新問題,建構(gòu)他們自己新的知識與經(jīng)驗,教材的編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概念,構(gòu)建數(shù)學知識。例如:對“三角形的分類”這一內(nèi)容,教材根據(jù)學生已懂得了角的分類,能區(qū)分銳角、鈍角、直角、平角與周角這一基礎,設計了“給三角形分類”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在“給三角形分類”的探索活動中了解和把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2.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
    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特征、性質(zhì),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shù)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谶@樣的考慮,教材在提供大量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加強了數(shù)學問題情景、操作探索活動的設計。例如“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部分內(nèi)容,創(chuàng)設了“我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是什么原因呢?”這種學生熟悉而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探索、去實驗、去發(fā)現(xiàn)。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不但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給學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
    經(jīng)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關(guān)于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jīng)驗,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圖形的性質(zhì)打下了基礎。為方便教師領會教材編寫的理念與意圖,開展有效的教學,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教材在呈現(xiàn)具體教學內(nèi)容時,不但重視體現(xiàn)知識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地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這主要體現(xiàn)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jié)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索、實驗、發(fā)現(xiàn)、討論、交流獲得。例如,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guān)系,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lián)系等,均是讓學生在操作、探索中發(fā)現(xiàn),形成結(jié)論。
    4.加強對圖形之間的關(guān)系的認識。
    本單元增加了“圖形的拼組”,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了解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探索能力。
    1.三角形的特性。
    (1)情境圖。
    教材提供了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直觀圖,目的是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并說一說“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激發(fā)學生學習三角形的興趣,而且引起學生對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2)例1。
    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抽象出概念。在已學的垂直概念的基礎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最后,教材說明為了便于表述,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例2。
    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讓學生對三角形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認識。設計思路是“情景、問題—實驗、解釋—特性應用”。
    (4)例3。
    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guān)系的思考。然后讓學生動手實驗,探究規(guī)律。
    2.例4。
    教學三角形的分類。用集合圖直觀地表示出,三角形整個集合與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之間整體與部分的關(guān)系。三角形按邊分類,教材不強調(diào)分成了幾類,著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征。
    3.例5。
    教學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先通過讓學生度量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的內(nèi)角度數(shù),并分別計算出它們的和,使學生初步感知到它們的內(nèi)角和是180?。在此基礎上,教材再提出用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
    “做一做”應用這一結(jié)論解決問題。
    4.圖形的拼組。
    (1)例6。
    用同樣大小的三角形拼四邊形的活動,讓學生體會三角形與四邊形的關(guān)系。具體活動時,不一定只按教材提供的思路拼,可以讓學生自主拼,看用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邊形,并說一說是怎么拼擺的。
    (2)例7。
    用三角形拼出美麗圖案的活動,進一步感受三角形與其他圖形的關(guān)系,同時享受創(chuàng)作的快樂,感受數(shù)學美。
    1.適度把握本冊關(guān)于“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目標。
    這一學段的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有關(guān)“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和經(jīng)驗,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間感。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圖形及其關(guān)系的愿望不斷提高,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在比較抽象的水平上認識圖形,進行探索。因此,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jīng)驗”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如落實“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等內(nèi)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jié)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2.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
    “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貞浬罱?jīng)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學習理解抽象的幾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教學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fā),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的、探索圖形性質(zhì)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3.注重教具、學具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幾何圖形的直觀性為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利用各種教具、學具和現(xiàn)代教學技術(shù),可以使學生認識和探索圖形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也是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空觀念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時,要注意切合實際,易操作而有實效。一些農(nóng)村學校由于經(jīng)濟困難,不能配備豐富多彩的教學具,教師必須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shù)刭Y源,積極發(fā)動學生制作。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九
    1、直接寫得數(shù)(12分)
    25×3=(),17×4=(),10×600=(),26×30=(),
    100×70=(),48×2=(),20×900=(),16×5=(),
    15×30=(),0×200=(),290×30=(),40×11=()
    2、用豎式計算(8分)
    321×12=(),209×18=()
    3、脫式計算(12分)
    1、2002年我國小學在校生一億二千一百五十六萬七千一百人。寫作(),2002年1—10月,全國共生產(chǎn)了9088093輛摩托車,讀作()。
    3、和999999相鄰的兩個數(shù)是()和()
    4、根據(jù)27×12=324,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shù)。
    270×12=()270×120=()27×1200=()
    5、最小兩位數(shù)乘最大三位數(shù)的積是(),最大兩位數(shù)乘最小三位數(shù)的積是()。
    6、一個多位數(shù)是由4個千萬、9個萬、5個千和3個百組成,這個數(shù)寫作(),把這個數(shù)精確到萬位是()。
    7、從個位起,第()位是萬位,第八位是()位。
    8、□里最大可以填幾?
    9、在春季運動會上,小紅是4年級2班的15號運動員,她的號碼是4215;小明是三年級5班的8號運動員,他的號碼是3508。根據(jù)這個編碼規(guī)律,你知道戴號碼2307的學生是()年級()班的()號運動員。
    10、把下面一組數(shù)字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起來。
    4144407,44144078,4144740,41447
    ()()()()
    1、6050701讀作()
    a、六千零五萬七百零一
    b、六百零五萬零七百零一
    c、六千零五十萬七百零一
    d、六百零五萬零七十一
    2、由2個百萬、3個千和7個一組成的數(shù)是()。
    a、四位數(shù)
    b、五位數(shù)
    c、六位數(shù)
    d、七位數(shù)
    3、一億四千零五萬零二寫作()
    a、14050002
    b、140050002
    c、140500020
    d、140052000
    4、下面的數(shù)中,最大的是()
    a、77000
    b、707000
    c、70萬
    d、700007
    5、1億里面有()個萬。
    a、10
    b、100
    c、1000
    d、10000
    6、150×60積的末尾有()個0。
    a、4
    b、3
    c、2
    7、在乘法中,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乘100,積應()
    a、不變
    b、除以100
    c、乘100
    8、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積是()
    a、四位數(shù)
    b、五位數(shù)
    c、四位數(shù)或五位數(shù)
    1、一個數(shù),它的最高位是億位,這個數(shù)是個七位數(shù)。()
    2、85473870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shù)約是855萬.()
    3、60006000中的6個零都不讀出來.()
    4、454999≈46萬.()
    5、如果乘數(shù)的中間有0,那么積的中間就有0.()
    6、320×9與32×90的積相等.()
    2、學校里有12個教室,每個教室中有26張課桌。這些教室一共有多少張課桌?(4分)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十
    1、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上下的'位置關(guān)系
    2、能確定每兩個物體的上下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初步培養(yǎng)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概念,理解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教材主題圖及練一練的情景圖
    教學步驟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及重點關(guān)注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景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和下
    三、練一練
    1、自由說一說
    3、看老師出示的圖片,初步理解物體有上下的位置關(guān)系
    1、看圖,小組交流、匯報:小鳥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鳥的下面
    2、看圖回答
    小松鼠在小鳥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3、積極思考,回答:他們說得都對,因為小松鼠在中間,即是小鳥的下面又是小白兔的上面。
    1、獨立完成填空,指名在全班說一說
    想一想還有哪些物體存在上下關(guān)系,如:小狗在下面,文具包在上面……
    2、在樹上的田字格中寫數(shù)字,上面寫6,下面寫9
    相互交流,看自己是不是寫反了,組內(nèi)展示
    3、將附頁中剪下的動物頭像貼在圖中,再按照題目提出的問題說一說
    4、思考,推理,完成第4題
    5、積極思考,內(nèi)組討論解決
    答案:小紅在最上面,小櫻住中間,小蘭住最下
    1、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身體各部分的名稱
    2、引導學生說說它們的相對應位置關(guān)系
    3、怎么小松鼠在兩個位置上呢?他們誰說得對?
    注意關(guān)注理解有困難的學生
    4、同學們說得都很棒!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物體有這種上下關(guān)系呢?
    1、出示第1題,引導學生說一說,完成填空
    3、第3題:想一想,說一說
    4、第4題
    5、第5題
    以學生身邊的話題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表述,體驗上下的位置關(guān)系
    通過描述同一物體在不同參照物下的位置,體驗上下的向?qū)π?BR>    聯(lián)系實際,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鞏固上下的位置關(guān)系
    書寫6和9,訓練學生的空間概念
    讓學生充分地說,訓練表述能力
    培養(yǎng)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
    四、全課小結(jié)
    學生踴躍發(fā)言
    孩子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作業(yè)設計:
    板書設計:上下
    小鳥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鳥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鳥的下面
    備注: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十一
    練習八第9-16題。
    1.進一步鞏固畫圖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畫的線段圖和示意圖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
    2.進一步體會用畫圖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價值,懂得畫圖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培養(yǎng)運用這一策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強化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學會用畫圖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價值,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課前準備:課件
    二次備課
    1.提出問題: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又掌握了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們通過畫什么樣的圖來分析問題?
    (3)運用畫圖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有什么好處呢?
    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完成一些練習,通過這些練習同學們將再次感受畫圖這一策略的價值。(板書課題)
    畫線段圖解決問題。
    1.完成教材第52頁“練習八”第4題。
    讓學生獨立畫出線段圖。
    觀察線段圖、分析解題思路,發(fā)現(xiàn):2本筆記本的價錢剛好就是12元。
    2.完成教材第53頁“練習八”第10題。
    讓學生根據(jù)題目中的信息將教材上的線段圖補充完整。
    這里比較困難的是弄清楚線段圖中,王曉星比張寧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張。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只能把王曉星比張寧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給張寧,這樣兩條線段才會一樣長。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張。
    讓學生獨立解答,組織匯報。
    3.完成教材第54頁“練習八”第11題。
    組織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流補充線段圖的方法,最后讓學生獨立解答。
    用畫示意圖的策略解決問題。
    1.完成教材第53頁“練習八”第8題。
    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計算出每個方陣需要兩種顏色的運動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準備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頁“練習八”第13題。
    3.完成教材第52~54頁“練習八”其余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十二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學會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通過學習能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能熟練、正確地進行運算。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學習難點:
    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師: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做幾道口算練習,比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開始。出示口算練習:
    25×3=
    16×5=
    45×2+3= 36÷4=
    25÷5=
    師:看來大家的口算很不錯,下面老師出個更難的題目,大家有信心解決嗎?
    師:一天,淘氣、笑笑、聰聰三個同學到文具店里買文具,他們要買3個計算器和1支鋼筆。有什么辦法幫他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元,好嗎?開動小腦筋,把想到的辦法寫在本子上。呆會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說說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列式計算的,開始!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師:每一個算式求的是什么?
    師:看來這個也難不倒大家,老師再出幾道題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戰(zhàn)嗎?(課件出示)請把你的想法與同桌交流,先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35+65×40÷5
    12×(153-83)÷8
    師: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合作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請在小組內(nèi)合作解決以下問題:(課件出示)
    1、根據(jù)例題情境,提出兩個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決。(小組代表板演,并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
    2、小客車比吉普車每時多行駛多少千米?(解答之前讓學生說說要求的問題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怎么列算式計算。小組代表板演。)
    師:同學們的合作得有序而愉快,而老師卻遇到了一個難題,你能想辦法幫老師嗎?請繼續(xù)小組合作:
    3、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9÷3×5-2 =1成立嗎?你能添上括號使它成立嗎?(讓小組代表說說想法,老師演示)
    你收獲了什么
    (總結(jié)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根據(jù)學生說的,教師整理,課件出示:
    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一般按從左到右依次進行計算 既有加、減,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七、作業(yè)布置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十三
    1、經(jīng)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shù)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shù)的意義。
    2、能對多位數(shù)進行估計,發(fā)展估計意識。
    3、會正確讀、寫多位數(shù)。
    對多位數(shù)進行估計,發(fā)展估計意識。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shù)。
    1、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shù)據(jù),以供學生討論。
    (1)你能讀出這些數(shù)嗎?
    (2)你能寫出香港和澳門的人口數(shù)嗎?
    2、讓學生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大小進行分類,然后與學生共同討論“億以內(nèi)的數(shù)”的讀法,并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能自己歸納讀數(shù)的方法;接著與學生討論“億以上的數(shù)”的讀法。學生在進行讀數(shù)時,必須與數(shù)位順序表結(jié)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性。同樣,在寫數(shù)方面,也可以分兩步進行,先寫“億以內(nèi)的數(shù)”,再寫“億以上的數(shù)”。
    3、如果學生收集的數(shù)據(jù)中沒有特殊的多位數(shù),如“級的中間零”、“級的末尾零”等,教師可以作一些補充,也可以組織學生先討論這些特殊數(shù)據(jù)的讀寫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導。
    4、總結(jié)討論。與同學交流你是怎樣讀數(shù)和寫數(shù)的。
    第7頁“試一試”第1題,教師在組織學生“說一說”時,可以先讓學生收集一些當?shù)氐挠嘘P(guān)人口數(shù)據(jù),在此基礎上,引出一些比較大的數(shù)據(jù),以便于學生能體驗到大數(shù)據(jù)的實際意義。同樣,也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數(shù)據(jù),如當?shù)氐墓ま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產(chǎn)值、城區(qū)面積等,通過一些具體的、可以感受的數(shù)據(jù),了解較大數(shù)據(jù)的意義。
    第2題,組織一組組可以對比的數(shù)據(jù),說說它們的實際意義是寫數(shù)的基礎。在學生寫數(shù)時,安排一些學生身邊可以感受的具體參照物進行比較,對學生理解較大數(shù)的意義是有很大的幫助。
    學生完成練一練的題目。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
    萬萬萬
    1265830000
    讀作: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十四
    (一)搭一搭
    (二)練習三
    1、在搭立體圖形和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的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經(jīng)歷用正方體搭立體圖形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3、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4、在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1、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1、知道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所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3、能根據(jù)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能正確運用上、下、左、右等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本單元是在學生二年級已學過的“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把實物觀察與空間想象結(jié)合起來。
    2、實物操作與空間想象結(jié)合起來。
    3、提倡一個圖形的多種實物擺放。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十五
    1、通過練習,熟練掌握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數(shù)和幾百幾十數(shù)以及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總結(jié)概括的能力。
    掌握算理。
    提高口算正確率。
    口算卡片
    1、口算。
    450÷96000÷6100÷10
    39÷372÷480÷5
    120+48
    2、估算。
    387÷5426÷8218÷4
    142÷5135÷7320÷6
    說一說426÷8、142÷5的估算過程。
    1、教材第13頁練習三的第7題。
    指名學生讀題。
    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
    集體列式計算。
    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請學生說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頁練習三的第8題。
    理解題意。
    說一說,題中要我們求什么。
    要求這兩個問題,都需要哪些相關(guān)信息?
    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計算,怎樣計算360÷4、360÷9
    (1)讀題。
    (2)獨立分析題意,列式解答。
    (3)訂正口算過程及結(jié)果。
    2、出示課件。
    海龜?shù)膲勖蠹s是青蛙的多少倍?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1)閱讀所給信息。
    (2)討論:根據(jù)所給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3)教師板書學生所提問題。
    (4)嘗試解決這些問題。
    找出下面每行數(shù)的排列規(guī)律,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生的頭腦中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3、習中總結(jié)歸納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重、難點: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教學用具:四則運算運算順序歸納、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憶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回顧學習過的四則運算順序。
    前面我們學習了幾種不同的四則運算,你們還記得嗎?誰能說說你在前面都學會了哪些四則運算順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畫出順序線)兩名學生板演。全班學生進行檢驗。
    學生針對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四則運算。(板書)
    誰能把我們學習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幫大家來總結(jié)一下?(學生自由回答。)
    三、鞏固練習p12/做一做1、2p14/4(教師巡視糾正。)
    四、作業(yè)p14—15/2、3、5—7
    板書設計:四則運算
    (1)42+6×(12-4)(2)42+6×12-4
    =42+6×8=42+72-4
    =42+48=114-4
    =90=110
    運算順序:(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四則運算。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十七
    “數(shù)位”是指一個數(shù)的每個數(shù)字所占的位置。數(shù)位順序表從右端算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等等。同一個數(shù)字,由于所在的數(shù)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數(shù)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數(shù)時,同一個‘6’,放在十位上表示6個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個百,放在億位上表示6個億等等。
    “位數(shù)”是指一個自然數(shù)中含有數(shù)位的個數(shù)。像458這個數(shù)有三個數(shù)字組成,每個數(shù)字占了一個數(shù)位,我們就把它叫做三位數(shù)。198023456由9個數(shù)字組成,那它就是一個九位數(shù)。“數(shù)位”與“位數(shù)”不能混淆。
    計數(shù)單位: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都是計數(shù)單位?!皞€位”上的計數(shù)單位是“一(個),“十位”上的計數(shù)單位是“十”,“百位”上的計數(shù)單位是“百”,“千位”上的計數(shù)單位是“千”,“萬位”上的計數(shù)單位是“萬”等等。所以在讀數(shù)時先讀數(shù)字再讀計數(shù)單位。
    自然數(shù)集有加法和乘法運算,兩個自然數(shù)相加或相乘的結(jié)果仍為自然數(shù),也可以作減法或除法,但相減和相除的結(jié)果未必都是自然數(shù),所以減法和除法運算在自然數(shù)集中并不是總能成立的。
    自然數(shù)是人們認識的所有數(shù)中最基本的一類,為了使數(shù)的系統(tǒng)有嚴密的邏輯基礎,19世紀的數(shù)學家建立了自然數(shù)的兩種等價的理論:自然數(shù)的序數(shù)理論和基數(shù)理論,使自然數(shù)的概念、運算和有關(guān)性質(zhì)得到嚴格的論述。一定是整數(shù)。用以計量事物的件數(shù)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數(shù)。即用數(shù)碼0,1,2,3,4,……所表示的數(shù)。表示物體個數(shù)的數(shù)叫自然數(shù),自然數(shù)由0開始(包括0),一個接一個,組成一個無窮的集體。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優(yōu)角:大于180°小于360°叫優(yōu)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銳角、直角、鈍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負角: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而成的角叫做負角。
    正角:逆時針旋轉(zhuǎn)的角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補角:兩角之和為90°則兩角互為余角,兩角之和為180°則兩角互為補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補角相等。
    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個公共頂點且兩個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互為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構(gòu)成兩對對頂角。互為對頂角的兩個角相等。
    還有許多種角的關(guān)系,如內(nèi)錯角,同位角,同旁內(nèi)角(三線八角中,主要用來判斷平行)
    (1)兩條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2)兩條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3)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2)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3)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如果兩條直線同時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5)如果兩條直線同時垂直于第三條直線,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1)在同一平面內(nèi),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
    (3)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1、能被2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個位上是0、2、4、6、8。
    2、能被5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個位上是0或5。
    3、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一個數(shù)的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之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shù)就能被3整除。
    四年級數(shù)學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十八
    在區(qū)角游戲中,觀察到幼兒們在語言角交流:“洋洋,你幫我拿下小兔?”“小兔在哪里?”“在那里?!庇變洪g簡單的交談我發(fā)現(xiàn)了幼兒們對于方位有些不清楚。于是,設計本次“認識上和下”的活動,《3—6歲兒童與學習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豐富幼兒空間方位的辨識的經(jīng)驗,引導幼兒運用空間方位經(jīng)驗解決問題?!?BR>    1.體驗尋找上下方位的樂趣。
    2.感知物體的上、下方位,會使用上、下方位詞。
    3.能正確分辨上、下方位。
    1.重點:在游戲的過程中感知物體的上、下方位。
    2.難點:能將從樹上面找到的小動物送到樓上的房間里休息,從樹下面找到的小動物送到樓下的房間里休息。
    1.知識經(jīng)驗:認識森林的動物,會唱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
    2.物質(zhì)材料:餐桌,樹,房子,各種食品,小動物。
    3.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創(chuàng)設“森林音樂會”環(huán)境。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一)教師以收到邀請函的口吻邀請幼兒參加森林音樂會。
    幼:想。
    師:那我們一起去吧?。ㄓ變弘S老師一起從走廊上進入活動室。)好,請小朋友們找一只動物和它做朋友,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坐下來?。ǖ厣腺N有小動物圖標,幼兒席地而坐。)
    二、認識嘉賓,感知方位。
    (一)幼兒以自我為中心感知上和下。
    師:森林音樂會開始了,我們一起來欣賞音樂吧?。úシ鸥枨段覑畚业男游铩?,幼兒隨音樂一起來做動作。)
    幼:“我愛我的小羊,小羊怎樣叫,咩咩咩咩咩咩......”(邊唱小羊叫聲時,手部動作上咩咩,下咩咩,以自我為中心感知上和下。)
    (二)幼兒以客體為中心認識上和下。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來前來參加,瞧,樹上有只猴子!看,樹下有誰呀?
    幼:樹下有條毛毛蟲。
    師:你的眼睛真亮,真棒!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真棒!好,我們在來看看這邊小鳥在哪里?
    幼:小鳥在樹上。
    師:小兔又在哪里呢?。
    師:小兔在樹下。
    (三)幼兒自由找尋小動物們所在的方位。
    師:好!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找一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和它們一起來聽音樂會!請小朋友們記住自己是從哪里找到的小動物哦!
    幼:(幼兒自由找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師:好!請找完小動物的小朋友們悄悄回來,舒服地坐下來和旁邊的小伙伴說說你是從哪里找到的小動物?。ㄓ變洪g自由交流,教師巡視引導。)
    三、歡送嘉賓,鞏固方位。
    (一)出示房子,分辨上、下方位。
    師:小動物和我們一起聽聽音樂會有些累了,這里有間房子,這棟房子分有樓上的房間和樓下的房間。請將在樹上找到的小動物送到樓上的房間里休息,請將在樹下找到的小動物送到樓下的房間里休息!
    幼:(幼兒送小動物到房間里休息。)
    (二)師幼共檢驗。
    幼:同意!(不同意請說明原因。)
    四、美味餐點,鞏固方位。
    (一)幼兒觀察餐桌的上面和下面的物品,再次鞏固上和下。
    師:聽完好聽的音樂會,肚子是不是有些餓了?看看餐桌上有什么?
    幼:蛋糕、水果、餅干......
    師:蛋糕在哪里?(教師從桌子上將蛋糕拿起來給幼兒看看后立刻放回桌子上,用動作提示幼兒。)
    幼:蛋糕在桌子上。
    師:哦,桌子上有這么多好吃的,那桌子下有什么?(桌子下有椅子。)好,我們一起坐下來品嘗美味的餐點吧!
    五、分享交流,結(jié)束部分。
    師:吃完好吃的,我們一起到外面看看還有誰也來參加吧!
    1.園內(nèi)延伸:智力游戲“動物躲貓貓”。
    2.園外延伸:親子活動,在家練習上下方位。
    《3—6歲兒童與學習發(fā)展指南》中指出:“鼓勵和支持幼兒發(fā)現(xiàn)、嘗試解決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數(shù)學的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用處。”根據(jù)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認識依靠行動,本次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森林音樂會”情景,讓幼兒們在一種寬松愉快的游戲情境中快樂學習,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幼兒們首先從聽音樂以自我為中心感知上和下,然后找尋小動物認識上和下,再到送小動物去房間休息鞏固上和下,最后品嘗餐點經(jīng)驗提升等循序漸進認識方位,在整個過程中用游戲貫穿始終,幼兒是在游戲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這也和《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指出的:“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的指導思想一致,真正做到課程游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