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物理教案(實用10篇)

字號: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教案篇一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
    2、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通過作圖法確定合力是本章的難點;
    教法建議
    一、共點力概念講解的教法建議
    關于共點力的概念講解時需要強調不僅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的力是共點力,力的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也叫共點力.注意平行力于共點力的區(qū)分(關于平行請參考擴展資料中的“平行與分解”),教師講解示例中要避開這例問題.
    二、關于矢量合成講解的教法建議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矢量的運算方法,在講解中需要從學生能夠感知和理解的日?,F(xiàn)象和規(guī)律出發(fā),理解合力的概念,從實驗現(xiàn)象總結出規(guī)律,由于矢量的運算法則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內容,又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對于初上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大的飛躍,因此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規(guī)范性,但是不必操之過急,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題目強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認識.
    由于與分解的基礎首先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識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對單個力的分析過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做好規(guī)范演示.
    三、關于作圖法求解幾個共點力合力的教法建議
    1、在講解用作圖法求解共點力合力時,可以在復習力的圖示法基礎上,讓學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時掌握矢量的計算法則.
    2、注意圖示畫法的規(guī)范性,在本節(jié)可以配合學生自主實驗進行教學.
    第四節(jié)與分解
    教學設計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
    2、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總結,并引出新課內容.
    二、新課引入:
    1、通過對初中學過的單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與兩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點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時出示教學圖片,如:兩個人抬水、拉纖或拔河的圖片.(圖片可以參見多媒體素材中的圖形圖像)
    2、提問1:已知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f2的大小分別為50n、80n,如果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教師講解時注意強調:‘描述力的時候,要同時說明大小和方向,體現(xiàn)力的矢量性’)
    教師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答案后,總結出“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guī)律:
    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力代替這幾個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已知幾個力,求它們的合力叫.
    指明: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問3、若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演示1:將橡皮筋固定在a點,演示用兩個力f1、f2拉動橡皮筋到o點,再演示用f力將橡皮筋拉到o點,對比兩次演示結果,運用力的圖示法將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獲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邊性法則,在實驗前,教師可以設計f1、f2的大小為3n和4n,兩個力的夾角為90度,這樣數(shù)學計算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f1、f2和f的關系滿足勾股定理,進而得到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教師總結: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作鄰邊,作平行四邊形,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6、學生可以通過分組實驗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可以參考多媒體資料中的視頻試驗):
    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組裝好試驗設備,進行試驗驗證.
    強調: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彈簧秤的示數(shù))和要作的標記(橡皮筋兩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兩個分力的方向)
    7、教師總結:經(jīng)過人們多次的、精細的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對角線與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8、讓學生根據(jù)書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系式.
    三、課堂小結
    探究活動
    關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題目
    關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內容
    在初中學習的有關滑輪問題后,對“定”、“動”滑輪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動滑輪的使用時,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課本,在什么條件下,應用動滑輪省力最多?觀察生活中應用滑輪的實例,說出自己的心得,或以書面形式寫出相關內容以及研究結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高中物理教案篇二
    (1)原子處于基態(tài)時最穩(wěn)定,處于較高能級時會自發(fā)地向低能級躍遷,經(jīng)過一次或幾次躍遷到達基態(tài),躍遷時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
    (2)原子在始末兩個能級em和enn)間躍遷時發(fā)射光子的頻率為,其大小可由下式?jīng)Q定:h=em-en。
    (3)如果原子吸收一定頻率的光子,原子得到能量后則從低能級向高能級躍遷。
    (4)原子處于第n能級時,可能觀測到的不同波長種類n為:
    考點分析:
    考點:波爾理論:定態(tài)假設;軌道假設;躍遷假設。
    考點:h=em-en
    考點:原子處于第n能級時,可能觀測到的不同波長種類n為:
    考點:原子的能量包括電子的動能和電勢能(電勢能為電子和原子共有)即:原子的能量en=ekn+epn.軌道越低,電子的動能越大,但勢能更小,原子的能量變小。
    電子的動能:,r越小,ek越大。
    高中物理教案篇三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3.知道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在實際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動手進行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的能力。
    3.知道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常用的方法,嘗試使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真實準確地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體會科學的精神和態(tài)度在科學探究過程的重要作用。
    2.在體驗用簡單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善于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2.彈力大小的計算。
    3.實驗設計與操作。
    教學難點
    彈力有無的判斷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教具準備
    高中物理教案篇四
    1.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2.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處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不同.
    規(guī)律:赤道上物體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極處重力加速度最大;物體所處地理位置的緯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高中物理教案篇五
    1.知道什么叫磁感線。
    3.會用安培定則判斷直線電流、環(huán)形電流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
    1、磁感線
    所謂磁感線,是在磁場中畫出的一些有方向的,在這些上,每一點的磁場方向都在該點的切線方向上。磁感線的基本特性:(1)磁感線的疏密表示磁場的。(2)磁感線不相交、不相切、不中斷、是閉合曲線;在磁體外部,從指向;在磁體內部,由指向。(3)磁感線是為了形象描述磁場而假想的物理模型,在磁場中并不真實存在,不可認為有磁感線的地方才有磁場,沒有磁感線的地方?jīng)]有磁場。
    2、安培定則
    判定直線電流的方向跟它的磁感線方向之間的關系時,安培定則表述為:用握住導線,讓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一致,彎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的環(huán)繞方向;判定環(huán)形電流和通電螺線管的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之間的關系時要統(tǒng)一表述為:讓彎曲的四指所指方向跟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環(huán)形電流或通電螺線管磁感線的方向(這里把環(huán)形電流看作是一匝的線圈)。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知道安培分子電流假說,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象
    2.理解勻強磁場的概念,明確兩種情形的勻強磁場
    3.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二學習過程
    1、安培分子電流假說
    (1)安培分子電流假說:在原子、分子等物質微粒內部,存在著一種環(huán)形電流——,分子電流使每個物質微粒都成為微小的,它的兩側相當于兩個。
    (2)磁現(xiàn)象的電本質:磁鐵的磁場和電流的磁場一樣,都是由產(chǎn)生的。
    (3)磁性材料按磁化后去磁的難易可分為材料和材料。
    2、勻強磁場
    磁感應強度、處處相同的磁場叫勻強磁場(uniformmagneticfield)。勻強磁場的磁感線是一些直線。
    3、磁通量
    (1)定義:設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有一個與磁場方向垂直的平面,面積為s,則b與s的乘積叫做穿過這個面積的磁通量(magneticflux),簡稱磁通。
    (2)定義式:
    (3)單位:簡稱,符號。1wb=1tm2
    (4)磁通量是標量
    (5)磁通密度即磁感應強度b=1t=1
    課內探究學案
    例1、有一矩形線圈,線圈平面與磁場方向成角,
    如圖所示。設磁感應強度為b,線圈面積為s,則穿過
    線圈的磁通量為多大?
    例2、如圖所示,兩塊軟鐵放在螺線管軸線上,
    當螺線管通電后,兩軟鐵將(填“吸引”、
    “排斥”或“無作用力”),a端將感應出極。
    例3、磁鐵在高溫下或者受到敲擊時會失去磁性,根據(jù)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其原因是()
    a、分子電流消失b、分子電流的取向變得大致相同
    c、分子電流的取向變得雜亂d、分子電流的強度減弱
    三反思總結
    課后練習與提高
    1、磁感線上每點的切線方向表示該點。磁感線的定性地表示磁場強弱。
    2、磁感線,在磁體(螺線管)外部由極到極,內部由s極到極。該點與電場線不同。磁感線。
    3、若某個區(qū)域里磁感應強度大小、方向,則該區(qū)域的磁場叫做勻強磁場。它的磁感線是的直線。
    4、對于通電直導線,右手大拇指代表方向,四個彎曲的手指方向代表方向。
    對于環(huán)形電流和通電螺線管,右手大拇指代表方向,四個彎曲的手指方向代表方向。
    課后練習與提高
    1、根據(jù)安培假設的思想,認為磁場是由于運動電荷產(chǎn)生的,這種思想如果對地磁場也適用,而目前在地球上并沒有發(fā)現(xiàn)相對地球定向移動的電荷,那么由此判斷,地球應該()
    a、帶負電b、帶正電c、不帶電d、無法確定
    2、關于磁通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勻強磁場中,穿過一個面的磁通量等于磁感應強度與該面面積的乘積
    d、同一線圈放在磁感應強度大處,穿過線圈的磁通量不一定大
    4、如圖所示,在條形磁鐵外面套一圓環(huán),當圓環(huán)從磁鐵的n極向下平移到s極的過程中,穿過圓環(huán)的磁通量如何變化()
    a、逐漸增加
    b、逐漸減少
    c、先逐漸增加,后逐漸減少
    d、先逐漸減少,后逐漸增大
    高中物理教案篇六
    1、了解磁化與退磁的概念。
    2、了解磁性材料及其應用
    問:為什么鐵磁性物質磁化后能有很強的磁性?(鐵磁性物質的結構與其他物質有所不同,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電子繞核旋轉,這就相當于一個小磁體,稱之為磁疇,磁化前,各個磁疇的磁化方向不同,雜亂無章地混在一起,各個磁疇的作用在宏觀上互相抵消,物體對外不顯磁性。磁化過程中,由于外磁場的影響,磁疇的磁化方向有規(guī)律地排列起來,使得磁場大大加強。這個過程就是磁化的過程,高溫下,磁性材料的磁疇會被破壞.在受到劇烈震動時,磁疇的排列會被打亂,這些悄況下材料都會產(chǎn)生退磁現(xiàn)象。有些鐵磁性材料,在外磁場撤去以后,各磁疇的方向仍能很好地保持一致,物體具有很強的剩磁.這樣的材料叫做硬磁性材料。有的鐵磁性材料,外磁場撤去以后,磁疇的磁化的方向又變得雜亂,物體沒有明顯的剩磁,這樣的材料叫做軟磁性材料。永磁體要有很強的剩磁,所以要用硬磁性材料制造.電磁鐵要在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失去磁性,所以要用軟磁性材料制造。)
    閱讀
    閱讀
    閱讀
    1、磁化:鋼性材料與磁鐵接觸后顯示出磁性的現(xiàn)象
    5、硬磁性材料:磁化后撤去外磁場,物體具有很強的剩磁
    軟磁性材料:磁化后磁疇的磁化的方向又變得雜亂,物體沒有明顯的剩磁
    高中物理教案篇七
    1、知道液體的宏觀性質(具有一定的體積,不易壓縮,有流動性),從而了解液體的微觀結構:液體的微觀粒子也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動,但液體分子沒有固定不變的平衡位置.
    2、能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初步說明液體表面張力現(xiàn)象.了解表面張力現(xiàn)象在實際中的應用,并能解釋一些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
    教學建議
    1、表面張力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從分析液體表面層的分子分布比液體內部稀疏得出的.液體表面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xiàn)為引力,在液體表面各部分間產(chǎn)生了相互吸引的力,即為表面張力.
    教學設計示例
    一、課堂引入
    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分子之間的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而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又使它們分散開來,我們看到自然界中物質的三種狀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和固態(tài),便是由于分子的這兩種作用而產(chǎn)生的三種不同的聚集狀態(tài)。為了更好的研究微觀分子的排布對物質宏觀性質的影響,我們分別研究物質的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固體、液體和氣體;前面,我們已經(jīng)研究了固體,今天,我們來研究液體。
    板書:第三節(jié) 液體
    二、新課講解
    1、對比液態(tài)、氣態(tài)、固態(tài)研究液體的性質
    問題:對比氣體、固體,討論液體與這兩種物態(tài)的宏觀性質具有哪些相似的特性?
    教師給一提示:宏觀性質有形狀、顏色、硬度、延展性等等。
    教師總結:
    (1)、液體和氣體沒有一定的形狀,是流動的。
    (2)、液體和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而氣體的體積可以變化千萬倍;
    (3)、液體和固體都很難被壓縮;而氣體可以很容易的被壓縮;
    教師講解:通過上面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液體的性質介于氣體和固體之間,它與固體一樣具有一定的體積,不易壓縮,同時,又像氣體一樣沒有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這些性質是由它的微觀結構決定的。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分子的這三種聚集形式。
    2、液體的微觀結構
    (教師在講解時,可以通過視頻演示來表現(xiàn)分子的三種聚集形式;可以參考媒體資料)
    表面張力的作用使得液體表面具有收縮的趨勢,在體積相等的各種形狀的物體中,球形物體的表面積是最小的,所以露珠、水銀、失重狀態(tài)下的水滴等等呈現(xiàn)球形。
    問題:請學生們分析下面這些現(xiàn)象,并解釋產(chǎn)生的原因?
    (1)雨傘的傘面有細小的孔,為什么水不會從孔里漏下去?(因為水將紗線浸濕后,在紗線孔隙中形成水膜,水膜的表面張力使得雨水不致漏下.)
    (2)將分幣輕輕地放在一碗水的水面上,為什么分幣會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
    這是由于表面張力使得液體表面形成一個張緊的薄膜,當分幣放置上后,使得液體表面發(fā)生形變,產(chǎn)生彈力,這樣受力平衡,所以分幣會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
    三、典型例題解析(參考典型例題)
    四、小結
    五、分析課后習題
    高中物理教案篇八
    知識目標
    1、知道只受重力作用,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拋出的運動,是平拋運動.了解平拋運動的定義及特點,它是本節(jié)的基礎內容.
    2、復習曲線運動的條件,理解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使學生理解勻變速運動不一定是直線運動,還可以是曲線運動.
    3、掌握研究平拋運動的方法,在學生已有的直線運動和運動合成的知識基礎上,將平拋運動分解為水平的勻速運動,豎直的自由落體運動.利用勻速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由合成的知識得出乎拋運動的規(guī)律,運動軌跡.
    能力目標
    訓練邏輯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采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課堂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開門見山,給出平拋物體運動的定義,通過演示實驗和頻閃照片引出平拋物體運動的處理方法,接著討論平拋物體運動的規(guī)律,最后通過例題加以鞏固落實,同時又附有思考和討論及課外小實驗,比較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議以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法建議
    平拋的規(guī)律是本章的重點知識,物體的運動按路徑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平拋物體運動是曲線運動的一個重要模型,同時也是同學們首次研究曲線運動.要結合教學課件和演示實驗,通過同學的討論達到教學目的.引導同學利用運動會成與分解的知識將平拋運動分解為水平的勻速運動,豎直的自由落體運動,利用勻速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由合成的知識得出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這是研究曲線運動的基本方法,化曲為直,化繁為簡.掌握位移和速度公式,軌跡方程.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方法,培養(yǎng)能力.平拋的教學重點是利用運動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將平拋運動分解為水平的勻速運動,豎直的自由落體運動.再利用合成知識求平拋運動的位移及速度.這也是難點.
    教學設計方案
    平拋物體的運動
    一、平拋運動
    引入:粉筆頭從桌面邊緣水平飛出,觀察粉筆頭在空中的運動
    定義: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物體只受重力的作用,這樣的運動叫平拋運動.
    學生舉例;可看作平拋運動的生活事例.
    二、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二)用錄像放慢動作,兩小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任何時刻總在同一高度,說明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三)利用課件1:引導分析水平方向:不受力,初速度求出初速度,所以要測水平射程.
    高中物理教案篇九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重力勢能的概念,學生能用計算式計算物體的重力勢能。
    (2)理解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變化之間的關系,知道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
    (3)知道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
    (1)根據(jù)共和能的關系,推出重力勢能表達式
    (2)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掌握科學研究方法一一控制變量法
    (3)通過對結果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實驗的操作、觀察、討論,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重力勢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體重力勢能改變的關系。
    難點: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及重力勢能的相對性。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展示:
    1、打樁機的重錘從高處落下,把水泥樁打進地里;
    2、20xx年,俄羅斯某村莊發(fā)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蹤。
    教師引導:重力勢能具有巨大的能量,有些可以為我們利用,也有些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災難。我們只有認識自然,才能更加主動的改造自然。從而引入新課——重力勢能。
    環(huán)節(jié)二:概念建立
    (一)重力做功的特點
    回憶功與能量的關系,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重力勢能發(fā)生變化,很明顯示重力在做功。由此引導學生探究重力做功的特點。
    提出問題:重力做功與什么因素相關?
    給出如下三種情況:
    (1)物體豎直向下運動,高度從h1降為h2;
    (2)物體沿傾斜直線向下運動,高度從h1降為h2;
    (3)物體沿任意路徑向下運動,高度從h1降為h2。
    讓學生分別求出三種情況下重力做的功(對于第三種曲線運動的情況給出提示可以將曲線進行無限等分,每一份近似看成直線)。
    環(huán)節(jié)五:小結作業(yè)
    總結本節(jié)知識點,要求學生課下查閱資料,總結勢能的其他種類。
    四、板書設計
    高中物理教案篇十
    一、學習目標:
    1、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2、會選擇參照物描述機械運動,會根據(jù)對運動的描述指明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3、會運用速度公式解決生活問題
    二、【重點】1、機械運動的概念 2、研究物體運動的相對性 3、運動的快慢
    【難點】1、參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體運動的相對性 3、應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一)自學互動一 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一.知識回顧
    1、長度單位國際單位為______,1nm= m,1微米= 米;時間的國際單位為________,其它的單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確使用刻度尺方法:(1)選:觀察刻度尺的 和 ,根據(jù)測量的 選擇合適的刻度尺。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的程度是由__ ____決定的。(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時,刻度尺要與被測長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3)讀: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 ,要估讀到分度值的 。(4)記:測量值分為_______、_______兩部分,如測得結果為23.32cm,則此刻度尺分度值為_____________。
    3、減小誤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所選擇的______而言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有 的變化,就說它是運動的,相對于參照物 的變化,就說它是靜止的。
    5、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 ;(2) .
    6、速度:(1)定義:速度是表示物體________的物理量。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物體在 叫做速度;(2)計算公式:速度= ,用符號表示 ;(3)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 ,物理意義是 。1km/h= m/s.
    7、勻速直線運動:快慢______、經(jīng)過的路線是______的運動。
    8、平均速度:物體通過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與___ __的比值。
    二.考點點擊
    考點1:時間和長度的估計與單位
    1.下列各過程經(jīng)歷的時間最接近1s的是 ( )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人心臟跳動一次 c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人打一個哈欠
    (3)一張紙厚度約75_________;⑷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約為0.015_________。
    3.某物體直徑為125nm,該物體可能是
    a一個籃球 b一個乒乓球 c 一根頭發(fā) d一種病毒
    考點2:刻度尺的使用
    4.某同學測量長度的方法如圖所示。他在測量中的錯誤有: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5.在學?!斑\用物理技術破案”趣味游戲活動中,小明根據(jù)“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這一常識,可知留下圖中腳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6.用a、b兩把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木塊,你能讀出測量值嗎?
    總結:正確使用刻度尺
    考點3:誤差與減小誤差
    7.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誤差是未遵守操作規(guī)則產(chǎn)生的 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減小誤差
    c.誤差就是實驗中產(chǎn)生的錯誤 d.只要選用精密測量儀器,認真測量,可避免誤差
    8.一位同學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測量一物體長度,各次測量結果分別是5.43cm、5.45cm、5.46cm、5.44cm,則此物長應是( )
    a、5.44cm b、5.45cm c、5.46cm d、5. 445cm
    總結:
    考點4:長度的特殊測量
    9.要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使測量結果的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的選項是 ( )
    a.用刻度尺仔細地測量硬幣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1分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在鉛筆上,該銅絲直徑為 mm.
    總結:
    考點5:靜止與運動的判斷
    11、小紅在路上騎自行車,若說她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來的行人 b.路旁的樹木 c.小紅騎的自行車 d.從身邊超越的汽車
    12.坐在長途汽車上的乘客,看見前面的卡車與他的距離保持不變,后面的自行車離他越來越遠.若以卡車為參照物,自行車是_______的,長途汽車是_________的.
    13.在《刻舟求劍》的故事中,行船時,乘船的人在船上刻下了劍落水時的位置;當船??康桨哆吅螅谒逃浱栂路降乃袑ふ覄?,卻找不到,這說明 。
    14、通過電視,我們看到“神舟七號”飛船中的一個情景:翟志剛放開了手中的飛行手冊。綠色的封面和白色的書頁,在失重的太空中飄浮起來并懸停在空中。這時的飛行手冊相對于______是靜止的,相對于______是運動的.
    15.位于市中心的商業(yè)大樓建有觀光電梯,乘客在隨電梯豎直上升的過程中,可透過玻璃欣賞到樓外美麗的城市景色.分析這一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地面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b.以電梯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c.以地面為參照物,電梯是靜止的 d.以乘客為參照物,地面是靜止的
    總結:判斷物體運動還是靜止,首先選擇 ,然后看研究對象相對于 是否有 變化。同一研究對象,由于選擇的 不同,判斷的結果也不相同,叫做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考點6: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
    16.《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說的是兔子瞧不起烏龜.它們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fā)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覺,醒來時發(fā)現(xiàn)烏龜已到了終點.整個賽程中 ( )
    a.兔子始終比烏龜跑得慢 b.烏龜始終比兔子跑得慢
    c.比賽采用相同時間比路程的方法 d.比賽采用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
    考點7:速度的計算
    17.單位換算:20m/s=__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____m/s.
    18.為宣傳“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個好朋友在某景點進行了一場有趣的運動比賽。小張駕駛電瓶車以36km/h的速度前進,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進,小李騎自行車,每分鐘通過的路程是0.6km。則:( )
    a.小張速度 b.小王速度 c.小李速度 d.三人速度一樣大
    19.下列運動物體中,平均速度有可能為20m/s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 b.正在快速爬行的螞蟻
    c.正在進行比賽的短跑運動員 d.在高空中正常飛行的波音747飛機
    20.圖2所示的是一輛桑塔納小轎車的速度表,從表中可知該汽車此時的速
    度為______km/h,按照這個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______h.
    21.觀察如圖3所示的出租車票,可知:乘車人在乘坐該車的時間內,該出租車運行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車票中里程的單位是千米)。
    考點8: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運動
    23.由勻速直線運動公式v=s/t可知,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 ( )
    a.與路程成正比 b.與時間成正比
    c.隨路程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d.與路程和時間無關
    24.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時的運動,某物理實驗小組的同學用照相機每隔相等的時間自動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時的運動狀態(tài),如圖4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其理由是 。
    (2)圖中四個速度隨時間的關系圖象,能反映出該小球下落運動的是 。(選填圖中的選項字母)
    25.運動會上,100m決賽,中間過程張明落后于王亮,沖刺階段張明加速追趕,結果他們同時到達終點。關于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張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張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無法比較
    26.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運動速度相同的小車是______和______;經(jīng)過5s,跑在最前面的小車是______。
    27.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甲、乙兩直線分別是兩運動物體的路程s和時間t關系的圖象,從圖可知兩運動物體的速度大小關系是 ( )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鐘通過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20.斜面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試按圖填寫下列表格(1)由此可知,物理學里所說的平均速度必須指明是在 內的平均速度。
    (2)實驗時,斜面的坡度應很小,其原因是為了 ·
    30.一輛小汽車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駛,在這條公路上任意取如圖所示的5段路程,并將小汽車通過的各段路程及對應的時間記錄下來。據(jù)此可判斷:小汽車在這5段路程中做 運動,速度大小是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