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一
河南省林州市。在那一座座秀麗的山峰上,盤繞著一個偉大的工程——“紅旗渠”。
你可別小看它,如果沒有它,你能想象到今天的林州會是什么樣的嗎?如果沒了它,林州市將會是一片蒼茫。在遙遠的一百年前,這里是一片旱地,僅僅二十幾年內(nèi)就發(fā)生了五十余次旱災。如果村民們想吃水,就要挑著擔子到幾十里外的一個小井里打水,而這打水過程中喪失的人命不可計數(shù)呀!
我在那里聽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孝順的媳婦去打水,要知道,她打的可是八人的水呀!她走了一天,打過水回家,就在路上,她被絆倒了,水一下子灑光了,要想再去打,已經(jīng)不行了——天已經(jīng)黑了?;氐郊液螅蠹叶紱]有責備她,而她卻因為給自己過意不去,跳崖自殺了。
在太行山腰有一條漳河,林州人民就想把漳河水引入林州,來解決人們的吃水問題。人們在1960年二月動工了,男子漢出動了,鐵姑娘也出動了,少先隊員放學后也來幫忙,人們都奮戰(zhàn)在那懸崖之上。工具卻是些麻繩,除險鉤,錘,吃的是野菜,住也是在山洞里鋪床睡覺,我們在景點山區(qū)的山洞里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骯臟的被子、褥子和衣物,如果你到了這兒,你一定會被感動的。
在極艱苦的施工條件下,林州人民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奮戰(zhàn)于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起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如果把這些土石壘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十余年后,這項偉大的工程完工了,從那天起,便徹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huán)境,解決了7萬人和37萬頭家畜的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產(chǎn)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7公斤。
“紅旗渠”還有許多景點呢,青年洞、天下第一滑、天一線……。啊!那一天的旅行讓我受益匪淺,它正是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李玉,大家可以叫我李導。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安陽,安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鄉(xiāng),《周易》的發(fā)祥地,岳飛故里,說到安陽就不能不提及被國際友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紅旗渠。所以今天就我先帶大家游覽紅旗渠。在新中國60年代,林州人民為戰(zhàn)勝十年九旱的自然生存環(huán)境,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2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開鑿了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紅旗渠。
紅旗渠景區(qū)的主要景點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們參觀分水苑景區(qū),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嶺,原名墳頭嶺。紅旗渠總干渠在這里分為三條干渠,改名為分水嶺。
大家從洛絲潭景點拾級而上,現(xiàn)在我們在張家?guī)X看到一條寬8米的水渠,那就是紅旗渠。繼續(xù)向前走,在“創(chuàng)業(yè)洞”和“團結洞”之間,紅旗渠像一條紅色巨龍——盤山越澗而來,又鉆山入洞而去。
大家繼續(xù)前行,我們就來到了紅旗渠干渠上最長的一處隧道——“青年洞”。遠遠望去,“青年洞”三個大字高懸在洞口上方的石崖上。青年洞長616米,全是修渠人民一錘一釬鑿出來的呀!進入洞內(nèi),五彩燈光閃爍,涼氣襲人。洞隨山勢,左彎右轉。多像傳說中的龍宮呀!該工程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是當年青年突擊隊員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以“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開鑿的。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yè)績,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扒嗄甓础憋L景名勝區(qū),被國家六部要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旗渠的美麗景點說也說不完,大家可以細細游賞。不過一定要注意:
1、不亂扔垃圾;
2、請不要亂拍照;
3、不在木橋、鐵橋上亂蹦亂跳。
請大家配合,謝謝!
有一項水利工程曾震驚了世界,有一首歌曾唱遍大江南北,有一種精神曾經(jīng)激勵了整整一代人,斗轉星移,歲月滄桑,轉眼間,紅旗渠通水已經(jīng)40多年了。逝去的是歲月,然而在您的記憶里,是否還依然還有關于紅旗渠的記憶?今天,請允許我用一首老歌來作為我推介的開始。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電影紀錄片《紅旗渠》的主題曲。
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開始了“引漳入林”大會戰(zhàn)。逢山鑿洞,遇溝架橋,一錘一釬,苦干10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通了211個隧洞,架設了152座渡槽,建成了盤繞林慮山長達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紅旗渠。
紅旗渠的建成,使林縣54萬畝貧瘠的土地變成了肥沃的良田。紅旗渠地勢險峻,工程宏偉,它不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更是林慮山的一大勝景,被中外友人譽為“世界奇跡”、“人工天河”、“中國的水長城”、“地球的藍色飄帶”。在紅旗渠工程剛剛上馬時,就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贊賞,并親切地接見了原中共林縣縣委第一書記楊貴。70年代初,紅旗渠工程勝利竣工后,周恩來總理曾經(jīng)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是南京長江大橋,二是林縣的紅旗渠。90年代,當人們重新呼喚紅旗渠精神的時候,江澤m總書記親筆題詞:“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景區(qū)主要有兩個景點,紅旗渠分水苑、青年洞。
首先我們參觀分水苑景區(qū)。
分水苑又名分水嶺,原名墳頭嶺。紅旗渠總干渠在這里分為三條干渠,改名為分水苑。它不僅是紅旗渠三條干渠的分水樞紐,而且也是自然界的分水嶺。嶺南的水匯入洹河,嶺北的水匯入漳河,分屬兩個不同的小水系。就是這個分水嶺,在當年修渠時,讓決策者和設計者操碎了心。因為如果出現(xiàn)設計錯誤,紅旗渠水流不過分水嶺,整個工程只能澆任村、東崗兩個鄉(xiāng)七八萬畝土地;如果流過去,就能夠灌溉全縣五十多萬畝土地。紅旗渠首進水閘底高程為464.75米,分水嶺分水閘閘底高程為454.44米,全長70.6公里,落差10.31米,1/8000的坡度,如果沒有精確的設計,渠水流不過分水嶺,林縣人民勒緊腰帶,拼命修成的總干渠就成了廢渠,責任重大啊。當時楊貴老書記對水利局局長段毓波說:“如果紅旗渠水通不過分水嶺,我們倆就從太行山上跳下去,向全縣人民謝罪”。直到總干渠通水成功,楊貴老書記心里才踏實了。
這就是分水苑牌坊,它寬11米,高9米,是1994年6月底落成的仿古建筑,正面“分水苑”三個大字,由原林縣縣委第一書記楊貴題寫。
走進分水苑牌坊,我們迎面我們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的巨型浮雕。這組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的,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zhàn)太行的群體形像出現(xiàn),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斗天圖。其中,既有凌云壯志的豪邁氣概,又有雄偉壯觀的戰(zhàn)斗場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整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
1、林縣縣委發(fā)出“引漳入林”的號召;
2、技術人員實地勘測;
3、凌空除險;
4、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三
周總理曾自豪地宣稱:紅旗渠和南京長江大橋是新中國的兩大奇跡。為了修筑紅旗渠,189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256人重傷致殘。在新中國60年代,林州人民為戰(zhàn)勝十年九旱的自然生存環(huán)境,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2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開鑿了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紅旗渠。
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神工鋪,它是當年修渠民工住過的崖。由于當時修渠民工多達三四萬人,漳河沿岸村莊又少,修渠民工沒有住房,就住山崖,山崖住滿了,他們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頂風冒雪,抗嚴寒戰(zhàn)酷暑,度過修建紅旗渠的艱苦歲月。他們不但毫無怨言,還在崖壁上留下了誓言:“崖當房,石當床,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后代創(chuàng)大業(yè),不修成大渠不還鄉(xiāng)?!贝蠹姨ь^看,那就是虎口崖?;⒖谘挛挥诹柙仆|,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勢險惡、高聳入云。崖的中間,是往下凹下去的,就像老虎的嘴巴?!盎⒖凇鄙线叴瓜聛淼膸r石,就像老虎的嘴巴?,F(xiàn)在我們走在虎口崖上,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虎口”里面的景色?!盎⒖凇崩镉性S多垂下來的巖石,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碰著頭。
修建紅旗渠時,隊長任羊成和除險隊員們腰系繩索,身臨懸崖,撬石除險。身上被大繩勒的青腫,被荊棘刺得生痛,但他們還是頑強作業(yè)。一次,任羊成正要撲進倒檐除險,上面掉下一塊小活石,他躲閃不及,一排門牙被砸掉了,他吐掉口中的鮮血,繼續(xù)凌空排險。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于是,這座山崖就叫虎口崖。蕩氣回腸的紅旗渠是新中國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典范,更是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集中體現(xiàn)。
好了,游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先告一段落,接下來大家自由活動,我們?nèi)r后在停車場集合。祝大家在本次旅游愉快。謝謝。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四
1960年林縣人民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盤山開鑿,修建了總長近20xx公里的紅旗渠,從山西省平順縣侯壁斷下絕引漳河水入林縣。沿漳河南岸繞懸崖,越峽谷,逢山開洞,遇河架橋,開鑿長達70公里的總干渠,渠高4.3米,寬8米,引水量18.3立方米/秒。從分水嶺向下,分鑿三條干渠。第一條干渠沿太行山東麓向南與英雄渠匯合,全長41.5公里,著名工程有桃園渡橋,橋長100米,高24米,寬6米,其上可行汽車。十干渠與英雄渠匯流處稱"紅英匯流",渠水奔騰,飛瀑噴雪,好似銀河傾瀉。
第二干渠全長48公里,東南流入安陽縣。第三干渠東北流經(jīng)4公里長的'曙光洞而入東崗鄉(xiāng)。整個工程劈開山頭1250座,鑿通隧洞211個,架設渡槽152條,挖砌土石1640萬立方米,用工4000多萬個。紅旗渠的建成,全縣形成了引、蓄、提相結合的水利網(wǎng),建水庫、池塘400多個,建中小型水電站80多個,灌溉面積40萬畝,解決了人畜飲水的困難,并提供了工業(yè)用水。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五
各位游客早上好。我是徐敏,你們的導游。歡迎來到古都安陽。它有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風景。它是甲骨文的發(fā)源地。還有許多名勝古跡:世界文明的“人工天河”紅旗渠、世界文化博物館、岳飛寺等等。今天,我想向大家展示的是紅旗渠,它被稱為“人工天河”,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旗渠是黨和人民在太行山巖石上雕刻的一座豐碑。紅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傳家寶。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林州人民不斷賦予了紅旗渠精神的新內(nèi)涵,結合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美德與時代精神,創(chuàng)作的開拓三部曲“敵對的太行山,太行山旅游,豐富的太行山”,并實現(xiàn)從貧窮縣山區(qū)現(xiàn)代林州新興城市和生態(tài)城市。
紅旗渠景區(qū),主要是開發(fā)和采用紅旗渠的精神,和太行山的自然風光,它結合了華山的危險,峨嵋山的英雄,三峽的奇妙和美麗的黃山,現(xiàn)在是向世界展示其獨特的特點和偉大的魅力與迷人的`舉止。林縣人民在建設這一震驚世界、催人淚下的偉大工程中,鍛造了“紅旗渠”精神。紅旗渠不再是簡單的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
紅旗渠位于林州森林濾山,距安陽以西50多公里,地勢險峻,工程宏偉。它不僅是一項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而且為林岐山的自然景觀增添了一個偉大的景點。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六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分水苑景區(qū),當?shù)卦麎烆^嶺,由于紅旗渠總干渠在這里分為三條干渠,故改名為分水嶺。走進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巨型浮雕。這組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zhàn)太行的群體形象出現(xiàn),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斗天圖。整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1.林縣縣委發(fā)出引漳人林的動員號召;2.工程技術人員實地勘測;3、凌空除險;4、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
在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浮雕右側,是紅旗渠主要工程壁畫,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紅旗渠源”。紅旗渠源頭位于山西省平順縣,是將漳河水引入紅旗渠的樞紐工程。1960年3月,承擔截流任務的林州人民,在無大型機械,又無先進技術的情況下,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跳人冰涼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紅旗渠內(nèi)。第二幅是“青年洞”,關于青年洞的大致情況我們在后面會給大家做詳細的講解。第三幅是“空心壩”。該工程是以壩上過河水,壩中過渠水,解決了河水與渠水在一個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兩用壩,故稱空心壩。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庫”。該水庫始建于1958年,既起到調(diào)節(jié)汛期洪峰,又可補充紅旗渠水源,現(xiàn)在已被開發(fā)成“太行平湖”風景區(qū)。第五幅是“桃園渡橋”。該橋是座三用渡橋,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車;中間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過洪水。現(xiàn)在為了解決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鋪設了管道,把弓上水庫的水逆紅旗渠水引入市內(nèi),所以又成了四用橋。第六幅是“紅英匯流”,描繪的是幾大主要工程匯合完成的輝煌景觀。
接下來我們將去參觀青年洞景區(qū)。由分水苑景區(qū)乘車上行30公里,就到達青年洞景區(qū)。這里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確實是一道雄險秀麗的風景!“鷹咀山”是進入青年洞景區(qū)的第一景。在紅旗渠之上有段崖壁,書有“鷹咀山”三個大字。舉目靜觀,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鷹聳立于紅旗渠之上,極目遠望,意欲展翅騰飛??吹叫埴椪钩?,就不會忘記繼續(xù)發(fā)揚紅旗渠精神,繼續(xù)努力奮斗,建設好我們的祖國。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虎口崖,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勢險惡、高聳入云。當時修建紅旗渠時,山崖上時有石頭掉下來砸傷修民工。為了減少傷亡事故的發(fā)生,勇敢無私的除險隊長任羊成帶著他的伙伴們,腰系大繩從山崖上飛蕩進入虎口,除掉險石,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大家看崖下就是著名的神工鋪了,是當年修渠民工住過的地方。為了早日完成這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甘愿露宿山崖,爭取更多的時間施工;面對艱難的生存和施工條件,他們不但毫無怨言,還互相鼓勵,聽從指揮,以艱苦奮斗的大無畏精神使得整個工程得以早日完成。該工程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是當年青年突擊隊員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以“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開鑿的。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yè)績,紅旗渠工程指揮部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此工程親筆題寫了洞名。
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林州兒女依然保持著樂觀的情緒,以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紅旗渠精神作為精神支撐,完成了這一偉大歷史性工程。紅旗渠的修筑雖然已經(jīng)過去很久,但是通過今天的游覽,我想大家對整個偉大的工程一定有了更深了解,希望大家不要忘記當時艱苦的山中歲月,不要忘記那些偉大的修渠人。
好了,游客朋友們,景點的講解到這里就要結束了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七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河南的省會鄭州,俗語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看來我們是很有緣的,這次旅游由我來擔當你們的導游,在我身邊的這位先生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我們倆很榮幸為大家服務,有需要的地方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為你們解決。當然,也希望大家能跟我友好合作,讓我們愉快的共同完成這次紅旗渠之旅!在這里,就先預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
首先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行程,我們從鄭州出發(fā),途徑新鄉(xiāng)、鶴壁,我們就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林縣紅旗渠了!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出發(fā)在去往紅旗渠的路上,趁此機會,我老給大家介紹一下河南!河南位于中國中部,不僅平原遼闊,氣候濕潤,土質(zhì)肥美,堪稱我國農(nóng)業(yè)大??;還形成了完整的工業(yè)體系,經(jīng)濟逐漸迅速發(fā)展。除此之外,河南還是中華古老民族的發(fā)祥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古時講究“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在南宋以前一直是全國的文化軸心,長時間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焦點,無數(shù)的杰出人物在這塊土地上馳騁,激蕩出無數(shù)的歷史風云!
說話間,我們的車就已經(jīng)緩緩進入了安陽境內(nèi)。安陽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是河南的北大門。它地處晉冀豫三省交匯處,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甲骨文的故鄉(xiāng),《周易》的發(fā)祥地,岳飛故里,紅旗渠精神的發(fā)源地。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字和文物考證的都城,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繹”,“婦好請纓”,“蘇秦拜相”,“岳母刺字”等歷史事件也都發(fā)生在這里。也是在這里,中國的青銅器發(fā)展到了巔峰時代!
各位朋友:說話間我們已經(jīng)到了林縣紅旗渠,紅旗渠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懸崖絕壁之處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十年余之久。被中外游人譽為"人工天河"、"當代萬里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跡"。
接下來就請大家關好窗戶,帶好貴重物品,車停穩(wěn)后隨我下車!請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的車體顏色、車牌號碼以及我們車停的位置,以防返程的時候跟錯車!我們的游覽時間是四個小時,四個小時后我們在景區(qū)門口集合!請大家把握住時間。
紅旗渠景區(qū)主要有分水苑、青年洞、絡絲潭,首先我們參觀分水苑景區(qū)。分水苑風景區(qū)是一園林式景區(qū),也是紅旗渠總干渠分為三條干渠的地方。原名:“墳頭嶺”,后因之改名為“分水嶺”。它不僅是紅旗渠三條干渠的分水樞紐,而且也是自然界的分水嶺。
邁氣概,又有雄偉壯觀的戰(zhàn)斗場面,整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1、林縣縣委發(fā)出“引漳入林”的號召;2、技術人員實地勘測;3、凌空除險;4、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
左面墻上的這六幅壁畫介紹的都是紅旗渠上的重點工程,第一個畫面是“紅旗渠源頭”。位于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zhèn)“侯壁斷”山腰。是將漳河水引入紅旗渠的樞紐工程。第二個畫面是“青年洞”。該工程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第三個畫面是“空心壩”。一壩兩用,上面過河水,壩心走渠水,渠水不犯河水,成功地解決了渠水與河水平面交叉的矛盾,是一座兩用壩。第四個畫面是“南谷洞水庫”。該水庫是亞洲第三高堆石壩,它既可以調(diào)節(jié)汛期洪峰,又可以在枯水季節(jié)為紅旗渠補充水源,現(xiàn)在我們已把它開發(fā)為“太行平湖”景區(qū)。第五個畫面是“桃園渡槽”。它位于一干渠上,過去是個三用橋,即橋上走汽車,橋下流河水,中間一個暗槽,自北向南流渠水?,F(xiàn)在為了解決城市人口用水問題,在暗槽內(nèi)架設了一條輸水管道,自南向北把弓上水庫的水引入林州市,所以現(xiàn)在它變成了一座四用橋。第六個畫面是“紅英匯流”。英雄渠建于50年代,紅旗渠建成后,一干渠的水流至合澗鎮(zhèn)與英雄渠匯合,水勢翻騰,蔚為壯觀。
沿石階拾級而上,我們來到紀念碑前。紅旗渠建成后,水蝕風化,滲漏嚴重。市委、市政府決定,對紅旗渠源頭21公里處實施二期技改工程。這塊紀念碑,就是為這次技改工程所立的。大家可以看到每一面都是有我們國家或者省內(nèi)領導人題寫的字體,可見紅旗渠的重要性有多大。它是1990年4月5日紅旗渠通水25周年之際所建。通高2.2米,共6棱,每梭面寬0.74米,碑帽為仿古式屋檐護頂。第一面采用凹形雕刻形式,書寫著“紅旗渠紀念碑”六個鎦金大字;第二面為紅旗渠簡介;第三面為紅旗渠示意圖;第四面雕刻著毛澤東語錄“水利是農(nóng)業(yè)的命脈”;第五面為紅旗渠主要建筑物簡介;第六面刻有“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的碑文。
再往前走,這里是紅旗渠紀念館,原為紅旗渠紀念亭,建于1973年,在2002年改造為紅旗渠紀念館。通過這里的壁畫,以及廳中央這個沙盤模型是70年代在周總理親自安排下制作的,曾長期在中國農(nóng)業(yè)展覽館展出。在看過這個沙盤模型后,您對紅旗渠就會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好了,朋友們,我的講解先告一段落,接下來大家自由旅游,一個小時候我們結合,到另一個地方去!注意安全!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八
紅旗渠風景區(qū)位于林州市北部豫、晉、冀三省交界處,在安陽、新鄉(xiāng)、鶴壁、長治、邯鄲五個地區(qū)的中心地帶,自然風光奇特,人文景觀獨特,是一處旅游觀光的理想勝地。
紅旗渠是1960年林縣人民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盤山開鑿的,把漳河水引入林縣。沿漳河南岸繞懸崖,越峽谷,逢山開洞,遇河架橋,開鑿長達70公里的總干渠,渠高4.3米,寬8米,引水量18.3立方米/秒。從分水嶺向下,分鑿三條干渠。第一條干渠沿太行山東麓向南與英雄渠匯合,全長41.5公里;二干渠與英雄渠匯流處稱“紅英匯流”,渠水奔騰,飛瀑噴雪,好似銀河傾瀉。第二干渠全長48公里,東南流入安陽縣。第三干渠東北流經(jīng)4公里長的曙光洞而入東崗鄉(xiāng)。整個工程劈開山頭1250座,鑿通隧洞211個,架設渡槽152條,挖砌土石1.640萬立方米,用工4000多萬個。紅旗渠的.建成,全縣形成了引、蓄、提相結合的水利網(wǎng),建水庫、池塘400多個,建中、小型水電站80多個,灌溉面積40萬畝,解決了人畜飲水的困難,并提供了工業(yè)用水。
紅旗渠在國內(nèi)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譽為“人造天河”、“當代萬里長城”。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一
河南省林州市。在那一座座秀麗的山峰上,盤繞著一個偉大的工程——“紅旗渠”。
你可別小看它,如果沒有它,你能想象到今天的林州會是什么樣的嗎?如果沒了它,林州市將會是一片蒼茫。在遙遠的一百年前,這里是一片旱地,僅僅二十幾年內(nèi)就發(fā)生了五十余次旱災。如果村民們想吃水,就要挑著擔子到幾十里外的一個小井里打水,而這打水過程中喪失的人命不可計數(shù)呀!
我在那里聽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孝順的媳婦去打水,要知道,她打的可是八人的水呀!她走了一天,打過水回家,就在路上,她被絆倒了,水一下子灑光了,要想再去打,已經(jīng)不行了——天已經(jīng)黑了?;氐郊液螅蠹叶紱]有責備她,而她卻因為給自己過意不去,跳崖自殺了。
在太行山腰有一條漳河,林州人民就想把漳河水引入林州,來解決人們的吃水問題。人們在1960年二月動工了,男子漢出動了,鐵姑娘也出動了,少先隊員放學后也來幫忙,人們都奮戰(zhàn)在那懸崖之上。工具卻是些麻繩,除險鉤,錘,吃的是野菜,住也是在山洞里鋪床睡覺,我們在景點山區(qū)的山洞里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骯臟的被子、褥子和衣物,如果你到了這兒,你一定會被感動的。
在極艱苦的施工條件下,林州人民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奮戰(zhàn)于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起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如果把這些土石壘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十余年后,這項偉大的工程完工了,從那天起,便徹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huán)境,解決了7萬人和37萬頭家畜的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產(chǎn)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7公斤。
“紅旗渠”還有許多景點呢,青年洞、天下第一滑、天一線……。啊!那一天的旅行讓我受益匪淺,它正是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李玉,大家可以叫我李導。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安陽,安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鄉(xiāng),《周易》的發(fā)祥地,岳飛故里,說到安陽就不能不提及被國際友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紅旗渠。所以今天就我先帶大家游覽紅旗渠。在新中國60年代,林州人民為戰(zhàn)勝十年九旱的自然生存環(huán)境,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2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開鑿了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紅旗渠。
紅旗渠景區(qū)的主要景點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們參觀分水苑景區(qū),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嶺,原名墳頭嶺。紅旗渠總干渠在這里分為三條干渠,改名為分水嶺。
大家從洛絲潭景點拾級而上,現(xiàn)在我們在張家?guī)X看到一條寬8米的水渠,那就是紅旗渠。繼續(xù)向前走,在“創(chuàng)業(yè)洞”和“團結洞”之間,紅旗渠像一條紅色巨龍——盤山越澗而來,又鉆山入洞而去。
大家繼續(xù)前行,我們就來到了紅旗渠干渠上最長的一處隧道——“青年洞”。遠遠望去,“青年洞”三個大字高懸在洞口上方的石崖上。青年洞長616米,全是修渠人民一錘一釬鑿出來的呀!進入洞內(nèi),五彩燈光閃爍,涼氣襲人。洞隨山勢,左彎右轉。多像傳說中的龍宮呀!該工程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是當年青年突擊隊員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以“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開鑿的。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yè)績,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扒嗄甓础憋L景名勝區(qū),被國家六部要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旗渠的美麗景點說也說不完,大家可以細細游賞。不過一定要注意:
1、不亂扔垃圾;
2、請不要亂拍照;
3、不在木橋、鐵橋上亂蹦亂跳。
請大家配合,謝謝!
有一項水利工程曾震驚了世界,有一首歌曾唱遍大江南北,有一種精神曾經(jīng)激勵了整整一代人,斗轉星移,歲月滄桑,轉眼間,紅旗渠通水已經(jīng)40多年了。逝去的是歲月,然而在您的記憶里,是否還依然還有關于紅旗渠的記憶?今天,請允許我用一首老歌來作為我推介的開始。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電影紀錄片《紅旗渠》的主題曲。
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開始了“引漳入林”大會戰(zhàn)。逢山鑿洞,遇溝架橋,一錘一釬,苦干10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通了211個隧洞,架設了152座渡槽,建成了盤繞林慮山長達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紅旗渠。
紅旗渠的建成,使林縣54萬畝貧瘠的土地變成了肥沃的良田。紅旗渠地勢險峻,工程宏偉,它不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更是林慮山的一大勝景,被中外友人譽為“世界奇跡”、“人工天河”、“中國的水長城”、“地球的藍色飄帶”。在紅旗渠工程剛剛上馬時,就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贊賞,并親切地接見了原中共林縣縣委第一書記楊貴。70年代初,紅旗渠工程勝利竣工后,周恩來總理曾經(jīng)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是南京長江大橋,二是林縣的紅旗渠。90年代,當人們重新呼喚紅旗渠精神的時候,江澤m總書記親筆題詞:“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景區(qū)主要有兩個景點,紅旗渠分水苑、青年洞。
首先我們參觀分水苑景區(qū)。
分水苑又名分水嶺,原名墳頭嶺。紅旗渠總干渠在這里分為三條干渠,改名為分水苑。它不僅是紅旗渠三條干渠的分水樞紐,而且也是自然界的分水嶺。嶺南的水匯入洹河,嶺北的水匯入漳河,分屬兩個不同的小水系。就是這個分水嶺,在當年修渠時,讓決策者和設計者操碎了心。因為如果出現(xiàn)設計錯誤,紅旗渠水流不過分水嶺,整個工程只能澆任村、東崗兩個鄉(xiāng)七八萬畝土地;如果流過去,就能夠灌溉全縣五十多萬畝土地。紅旗渠首進水閘底高程為464.75米,分水嶺分水閘閘底高程為454.44米,全長70.6公里,落差10.31米,1/8000的坡度,如果沒有精確的設計,渠水流不過分水嶺,林縣人民勒緊腰帶,拼命修成的總干渠就成了廢渠,責任重大啊。當時楊貴老書記對水利局局長段毓波說:“如果紅旗渠水通不過分水嶺,我們倆就從太行山上跳下去,向全縣人民謝罪”。直到總干渠通水成功,楊貴老書記心里才踏實了。
這就是分水苑牌坊,它寬11米,高9米,是1994年6月底落成的仿古建筑,正面“分水苑”三個大字,由原林縣縣委第一書記楊貴題寫。
走進分水苑牌坊,我們迎面我們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的巨型浮雕。這組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的,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zhàn)太行的群體形像出現(xiàn),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斗天圖。其中,既有凌云壯志的豪邁氣概,又有雄偉壯觀的戰(zhàn)斗場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整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
1、林縣縣委發(fā)出“引漳入林”的號召;
2、技術人員實地勘測;
3、凌空除險;
4、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三
周總理曾自豪地宣稱:紅旗渠和南京長江大橋是新中國的兩大奇跡。為了修筑紅旗渠,189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256人重傷致殘。在新中國60年代,林州人民為戰(zhàn)勝十年九旱的自然生存環(huán)境,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2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開鑿了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紅旗渠。
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神工鋪,它是當年修渠民工住過的崖。由于當時修渠民工多達三四萬人,漳河沿岸村莊又少,修渠民工沒有住房,就住山崖,山崖住滿了,他們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頂風冒雪,抗嚴寒戰(zhàn)酷暑,度過修建紅旗渠的艱苦歲月。他們不但毫無怨言,還在崖壁上留下了誓言:“崖當房,石當床,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后代創(chuàng)大業(yè),不修成大渠不還鄉(xiāng)?!贝蠹姨ь^看,那就是虎口崖?;⒖谘挛挥诹柙仆|,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勢險惡、高聳入云。崖的中間,是往下凹下去的,就像老虎的嘴巴?!盎⒖凇鄙线叴瓜聛淼膸r石,就像老虎的嘴巴?,F(xiàn)在我們走在虎口崖上,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虎口”里面的景色?!盎⒖凇崩镉性S多垂下來的巖石,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碰著頭。
修建紅旗渠時,隊長任羊成和除險隊員們腰系繩索,身臨懸崖,撬石除險。身上被大繩勒的青腫,被荊棘刺得生痛,但他們還是頑強作業(yè)。一次,任羊成正要撲進倒檐除險,上面掉下一塊小活石,他躲閃不及,一排門牙被砸掉了,他吐掉口中的鮮血,繼續(xù)凌空排險。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于是,這座山崖就叫虎口崖。蕩氣回腸的紅旗渠是新中國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典范,更是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集中體現(xiàn)。
好了,游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先告一段落,接下來大家自由活動,我們?nèi)r后在停車場集合。祝大家在本次旅游愉快。謝謝。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四
1960年林縣人民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盤山開鑿,修建了總長近20xx公里的紅旗渠,從山西省平順縣侯壁斷下絕引漳河水入林縣。沿漳河南岸繞懸崖,越峽谷,逢山開洞,遇河架橋,開鑿長達70公里的總干渠,渠高4.3米,寬8米,引水量18.3立方米/秒。從分水嶺向下,分鑿三條干渠。第一條干渠沿太行山東麓向南與英雄渠匯合,全長41.5公里,著名工程有桃園渡橋,橋長100米,高24米,寬6米,其上可行汽車。十干渠與英雄渠匯流處稱"紅英匯流",渠水奔騰,飛瀑噴雪,好似銀河傾瀉。
第二干渠全長48公里,東南流入安陽縣。第三干渠東北流經(jīng)4公里長的'曙光洞而入東崗鄉(xiāng)。整個工程劈開山頭1250座,鑿通隧洞211個,架設渡槽152條,挖砌土石1640萬立方米,用工4000多萬個。紅旗渠的建成,全縣形成了引、蓄、提相結合的水利網(wǎng),建水庫、池塘400多個,建中小型水電站80多個,灌溉面積40萬畝,解決了人畜飲水的困難,并提供了工業(yè)用水。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五
各位游客早上好。我是徐敏,你們的導游。歡迎來到古都安陽。它有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風景。它是甲骨文的發(fā)源地。還有許多名勝古跡:世界文明的“人工天河”紅旗渠、世界文化博物館、岳飛寺等等。今天,我想向大家展示的是紅旗渠,它被稱為“人工天河”,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旗渠是黨和人民在太行山巖石上雕刻的一座豐碑。紅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傳家寶。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林州人民不斷賦予了紅旗渠精神的新內(nèi)涵,結合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美德與時代精神,創(chuàng)作的開拓三部曲“敵對的太行山,太行山旅游,豐富的太行山”,并實現(xiàn)從貧窮縣山區(qū)現(xiàn)代林州新興城市和生態(tài)城市。
紅旗渠景區(qū),主要是開發(fā)和采用紅旗渠的精神,和太行山的自然風光,它結合了華山的危險,峨嵋山的英雄,三峽的奇妙和美麗的黃山,現(xiàn)在是向世界展示其獨特的特點和偉大的魅力與迷人的`舉止。林縣人民在建設這一震驚世界、催人淚下的偉大工程中,鍛造了“紅旗渠”精神。紅旗渠不再是簡單的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
紅旗渠位于林州森林濾山,距安陽以西50多公里,地勢險峻,工程宏偉。它不僅是一項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而且為林岐山的自然景觀增添了一個偉大的景點。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六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分水苑景區(qū),當?shù)卦麎烆^嶺,由于紅旗渠總干渠在這里分為三條干渠,故改名為分水嶺。走進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巨型浮雕。這組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zhàn)太行的群體形象出現(xiàn),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斗天圖。整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1.林縣縣委發(fā)出引漳人林的動員號召;2.工程技術人員實地勘測;3、凌空除險;4、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
在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浮雕右側,是紅旗渠主要工程壁畫,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紅旗渠源”。紅旗渠源頭位于山西省平順縣,是將漳河水引入紅旗渠的樞紐工程。1960年3月,承擔截流任務的林州人民,在無大型機械,又無先進技術的情況下,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跳人冰涼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紅旗渠內(nèi)。第二幅是“青年洞”,關于青年洞的大致情況我們在后面會給大家做詳細的講解。第三幅是“空心壩”。該工程是以壩上過河水,壩中過渠水,解決了河水與渠水在一個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兩用壩,故稱空心壩。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庫”。該水庫始建于1958年,既起到調(diào)節(jié)汛期洪峰,又可補充紅旗渠水源,現(xiàn)在已被開發(fā)成“太行平湖”風景區(qū)。第五幅是“桃園渡橋”。該橋是座三用渡橋,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車;中間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過洪水。現(xiàn)在為了解決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鋪設了管道,把弓上水庫的水逆紅旗渠水引入市內(nèi),所以又成了四用橋。第六幅是“紅英匯流”,描繪的是幾大主要工程匯合完成的輝煌景觀。
接下來我們將去參觀青年洞景區(qū)。由分水苑景區(qū)乘車上行30公里,就到達青年洞景區(qū)。這里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確實是一道雄險秀麗的風景!“鷹咀山”是進入青年洞景區(qū)的第一景。在紅旗渠之上有段崖壁,書有“鷹咀山”三個大字。舉目靜觀,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鷹聳立于紅旗渠之上,極目遠望,意欲展翅騰飛??吹叫埴椪钩?,就不會忘記繼續(xù)發(fā)揚紅旗渠精神,繼續(xù)努力奮斗,建設好我們的祖國。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虎口崖,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勢險惡、高聳入云。當時修建紅旗渠時,山崖上時有石頭掉下來砸傷修民工。為了減少傷亡事故的發(fā)生,勇敢無私的除險隊長任羊成帶著他的伙伴們,腰系大繩從山崖上飛蕩進入虎口,除掉險石,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大家看崖下就是著名的神工鋪了,是當年修渠民工住過的地方。為了早日完成這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甘愿露宿山崖,爭取更多的時間施工;面對艱難的生存和施工條件,他們不但毫無怨言,還互相鼓勵,聽從指揮,以艱苦奮斗的大無畏精神使得整個工程得以早日完成。該工程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是當年青年突擊隊員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以“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開鑿的。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yè)績,紅旗渠工程指揮部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此工程親筆題寫了洞名。
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林州兒女依然保持著樂觀的情緒,以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紅旗渠精神作為精神支撐,完成了這一偉大歷史性工程。紅旗渠的修筑雖然已經(jīng)過去很久,但是通過今天的游覽,我想大家對整個偉大的工程一定有了更深了解,希望大家不要忘記當時艱苦的山中歲月,不要忘記那些偉大的修渠人。
好了,游客朋友們,景點的講解到這里就要結束了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七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河南的省會鄭州,俗語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看來我們是很有緣的,這次旅游由我來擔當你們的導游,在我身邊的這位先生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我們倆很榮幸為大家服務,有需要的地方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為你們解決。當然,也希望大家能跟我友好合作,讓我們愉快的共同完成這次紅旗渠之旅!在這里,就先預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
首先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行程,我們從鄭州出發(fā),途徑新鄉(xiāng)、鶴壁,我們就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林縣紅旗渠了!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出發(fā)在去往紅旗渠的路上,趁此機會,我老給大家介紹一下河南!河南位于中國中部,不僅平原遼闊,氣候濕潤,土質(zhì)肥美,堪稱我國農(nóng)業(yè)大??;還形成了完整的工業(yè)體系,經(jīng)濟逐漸迅速發(fā)展。除此之外,河南還是中華古老民族的發(fā)祥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古時講究“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在南宋以前一直是全國的文化軸心,長時間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焦點,無數(shù)的杰出人物在這塊土地上馳騁,激蕩出無數(shù)的歷史風云!
說話間,我們的車就已經(jīng)緩緩進入了安陽境內(nèi)。安陽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是河南的北大門。它地處晉冀豫三省交匯處,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甲骨文的故鄉(xiāng),《周易》的發(fā)祥地,岳飛故里,紅旗渠精神的發(fā)源地。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字和文物考證的都城,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繹”,“婦好請纓”,“蘇秦拜相”,“岳母刺字”等歷史事件也都發(fā)生在這里。也是在這里,中國的青銅器發(fā)展到了巔峰時代!
各位朋友:說話間我們已經(jīng)到了林縣紅旗渠,紅旗渠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懸崖絕壁之處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十年余之久。被中外游人譽為"人工天河"、"當代萬里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跡"。
接下來就請大家關好窗戶,帶好貴重物品,車停穩(wěn)后隨我下車!請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的車體顏色、車牌號碼以及我們車停的位置,以防返程的時候跟錯車!我們的游覽時間是四個小時,四個小時后我們在景區(qū)門口集合!請大家把握住時間。
紅旗渠景區(qū)主要有分水苑、青年洞、絡絲潭,首先我們參觀分水苑景區(qū)。分水苑風景區(qū)是一園林式景區(qū),也是紅旗渠總干渠分為三條干渠的地方。原名:“墳頭嶺”,后因之改名為“分水嶺”。它不僅是紅旗渠三條干渠的分水樞紐,而且也是自然界的分水嶺。
邁氣概,又有雄偉壯觀的戰(zhàn)斗場面,整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1、林縣縣委發(fā)出“引漳入林”的號召;2、技術人員實地勘測;3、凌空除險;4、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
左面墻上的這六幅壁畫介紹的都是紅旗渠上的重點工程,第一個畫面是“紅旗渠源頭”。位于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zhèn)“侯壁斷”山腰。是將漳河水引入紅旗渠的樞紐工程。第二個畫面是“青年洞”。該工程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第三個畫面是“空心壩”。一壩兩用,上面過河水,壩心走渠水,渠水不犯河水,成功地解決了渠水與河水平面交叉的矛盾,是一座兩用壩。第四個畫面是“南谷洞水庫”。該水庫是亞洲第三高堆石壩,它既可以調(diào)節(jié)汛期洪峰,又可以在枯水季節(jié)為紅旗渠補充水源,現(xiàn)在我們已把它開發(fā)為“太行平湖”景區(qū)。第五個畫面是“桃園渡槽”。它位于一干渠上,過去是個三用橋,即橋上走汽車,橋下流河水,中間一個暗槽,自北向南流渠水?,F(xiàn)在為了解決城市人口用水問題,在暗槽內(nèi)架設了一條輸水管道,自南向北把弓上水庫的水引入林州市,所以現(xiàn)在它變成了一座四用橋。第六個畫面是“紅英匯流”。英雄渠建于50年代,紅旗渠建成后,一干渠的水流至合澗鎮(zhèn)與英雄渠匯合,水勢翻騰,蔚為壯觀。
沿石階拾級而上,我們來到紀念碑前。紅旗渠建成后,水蝕風化,滲漏嚴重。市委、市政府決定,對紅旗渠源頭21公里處實施二期技改工程。這塊紀念碑,就是為這次技改工程所立的。大家可以看到每一面都是有我們國家或者省內(nèi)領導人題寫的字體,可見紅旗渠的重要性有多大。它是1990年4月5日紅旗渠通水25周年之際所建。通高2.2米,共6棱,每梭面寬0.74米,碑帽為仿古式屋檐護頂。第一面采用凹形雕刻形式,書寫著“紅旗渠紀念碑”六個鎦金大字;第二面為紅旗渠簡介;第三面為紅旗渠示意圖;第四面雕刻著毛澤東語錄“水利是農(nóng)業(yè)的命脈”;第五面為紅旗渠主要建筑物簡介;第六面刻有“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的碑文。
再往前走,這里是紅旗渠紀念館,原為紅旗渠紀念亭,建于1973年,在2002年改造為紅旗渠紀念館。通過這里的壁畫,以及廳中央這個沙盤模型是70年代在周總理親自安排下制作的,曾長期在中國農(nóng)業(yè)展覽館展出。在看過這個沙盤模型后,您對紅旗渠就會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好了,朋友們,我的講解先告一段落,接下來大家自由旅游,一個小時候我們結合,到另一個地方去!注意安全!
紅旗渠導游詞講解篇八
紅旗渠風景區(qū)位于林州市北部豫、晉、冀三省交界處,在安陽、新鄉(xiāng)、鶴壁、長治、邯鄲五個地區(qū)的中心地帶,自然風光奇特,人文景觀獨特,是一處旅游觀光的理想勝地。
紅旗渠是1960年林縣人民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盤山開鑿的,把漳河水引入林縣。沿漳河南岸繞懸崖,越峽谷,逢山開洞,遇河架橋,開鑿長達70公里的總干渠,渠高4.3米,寬8米,引水量18.3立方米/秒。從分水嶺向下,分鑿三條干渠。第一條干渠沿太行山東麓向南與英雄渠匯合,全長41.5公里;二干渠與英雄渠匯流處稱“紅英匯流”,渠水奔騰,飛瀑噴雪,好似銀河傾瀉。第二干渠全長48公里,東南流入安陽縣。第三干渠東北流經(jīng)4公里長的曙光洞而入東崗鄉(xiāng)。整個工程劈開山頭1250座,鑿通隧洞211個,架設渡槽152條,挖砌土石1.640萬立方米,用工4000多萬個。紅旗渠的.建成,全縣形成了引、蓄、提相結合的水利網(wǎng),建水庫、池塘400多個,建中、小型水電站80多個,灌溉面積40萬畝,解決了人畜飲水的困難,并提供了工業(yè)用水。
紅旗渠在國內(nèi)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譽為“人造天河”、“當代萬里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