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一
我在暑假里看了一本《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講的是羅蘭一家人在草原上生存的故事。
我最喜歡查爾斯爸爸。因為他在搭建小木屋的時候天天都去砍木材。面對突如其來的草原大火,他很冷靜的挖了一條線,并燃上小火,這樣就可以偏轉火的方向。面對來到小木屋里的印第安人,他把他要的東西都拿了出來(很多東西都是鎖在柜子里的)。他勇敢、樂觀還很有智慧,是家里的頂梁柱。我真希望我爸也能這樣?。骸猟。
他們有一個很好的鄰居—愛德華茲先生。有一次,他在城鎮(zhèn)上碰見了圣誕老人。圣誕老人托他把這些圣誕禮物去給羅蘭和瑪麗。愛德華茲先生就把它送了過來。羅蘭和瑪麗非常感謝他。
如果你是那種“自己家里很好,卻還不知足”的那種人,你就得看看這本《草原上的小木屋》你會明白很多道理。
如果你在野外遇到困難,要想辦法。不能知難而退。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二
在美國西部草原上的一座小木屋里,快樂的一家五口生活在里面。雖然,他們被夜晚覓食狼群包圍過,被可怕的恾疾侵襲過,被熊熊燃燒的大火傷害過……但是,他們還是堅強的,一次次的躲了過去,并且過得非常幸福。
書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這本書的第二十六章:“告別大草原”——當他們生活的越來越好時,可是,政府這邊突然傳來了一個噩耗,他們要把“我們”這些拓荒者趕出屬于印第安人的領地,這讓他們又踏上了新的旅途,開始了新的生活。
從這本書里,我明白了,做人一定不要太自私,要學會寬容待人,樂于助人。還有,不要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太高,倘若達不到目標,就會打擊自己的自信心,喪失了前進的勇氣。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制定相應的計劃,一步步來提高自己的目標和能力。
這就是這本書教給我的道理,希望同學們有時間也可以看一下。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三
在《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中,羅蘭·英格斯·懷德以她細膩的描寫,將女孩們成長中大大小小的事寫得生動感人。更將父母手足間的親情,以及拓荒時代人們的勤奮、勇敢,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在開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帶著不滿七歲的羅蘭和姐姐妹妹,駕駛著大篷車離開了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他們經過明尼舒達州、艾奧瓦州和密蘇里州,駛過結冰的湖面、渡過激流、攀登懸崖,驚險萬分的渡過了漲潮的河流。來到了堪薩斯州大草原。他們建起了一座小木屋,在獨立鎮(zhèn)附近定居下來。爸爸開荒打獵,好讓一家人吃上飯菜。他們抵抗過狼群的襲擊、躲過草原的大火、挨過熱病的生死關頭,在草原上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有一天,羅蘭和媽媽發(fā)現(xiàn)煙筒失火了。小羅蘭鎮(zhèn)定地跑進屋里,用自己最大努力將搖椅上的姐姐和小妹妹使勁推出去。自己則留在了屋子里,迅速的將地上正在燃燒的木棒拾起來,飛快的丟進火爐里?;饎菀幌伦有×嗽S多。在媽媽的幫助下,火終于滅了。爸爸回來后,重新修好了煙筒。媽媽還烤了香噴噴的野鴨。一家人圍坐在火爐前,吃著烤鴨,高興得又唱又跳。羅蘭的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是多值得我們學習呀!
從羅蘭一家人身上我明白了:堅持就有希望,有勝利;當一個人遇到困難不應該去害怕,而是去勇敢面對。這樣人們就會進步,社會就會發(fā)展。他們的日子雖然過得艱辛,但那簡陋的小木屋里卻充滿了愛,裝滿了幸福。
幸福是一個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們身邊。幸福來之不易,因此需要我們珍惜。無論你的生活是多么艱難,只要懷著一顆珍惜幸福的心,就會倍感幸福。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四
每一次捧讀《草原上的小木屋》,都會被書中溫馨的故事情節(jié)所打動。羅蘭一家樸素而溫暖的生活感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同時也感動著我。
我深深地喜歡書中的女主人——羅蘭媽媽。在羅蘭一家艱辛的拓荒過程中,因為有了這樣一位堅強、獨立、勇敢、勤勞、智慧、慈愛的母親,使羅蘭一家生活雖艱苦卻溫馨;雖樸素卻浪漫。因為她,那座草原上的小木屋永遠充滿了溫情。
羅蘭媽媽非常注意教育孩子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即使在他們一家去往草原路上宿營的時候,羅蘭邊吃飯邊興奮地對迪基鳥兒打招呼,媽媽都會教育她:在餐桌上唱歌是不禮貌的,邊吃飯邊唱歌也一樣。因為她發(fā)現(xiàn),這兒并沒有餐桌,但她依然遵守著對孩子的修養(yǎng)的要求。
在漫長的遷徙的路程中,在荒無人煙在草原上,羅蘭媽媽總是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整潔有序。書中這段文字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媽媽從篷車里拿出裝著肥皂液的木杯。她把裙子下擺挽起來,把袖子卷高,然后跪到草地上的木桶邊。她先洗床單……再洗外衣和襯衣。隨后……在太陽底下曬干。媽正在折疊曬干的衣服,小襯褲、小襯裙洗得比雪還要白,被太陽曬得暖暖的,散發(fā)著青草的氣息……”羅蘭媽媽用她那勤勞的雙手把他們一家的生活裝飾得溫馨浪漫。
在冬季來臨的'時候,羅蘭媽媽更加繁忙,做出各種應對漫長嚴寒的冬季的食物。她就地取材,做出黃油、奶酪、臘肉、果醬等等,她盡自己所能,讓一家人的餐桌豐富起來。
在爸駕車去獨立鎮(zhèn)的日子,媽要擔當起來保護自己的孩子、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的重任。漫長的黑夜里既要防備狼群的突襲,又要注意印第安人的侵犯,還要為獨自一人在路上奔波的查爾期擔心。她的沉著、勇敢、果斷讓孩子們即使在父親這個保護神沒在身邊的時候,也依然能在夜里安然入睡,這真是一個勇敢、充滿智慧的媽媽。
在爸為小木屋砌了一個壁爐之后,媽把她從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帶來的一座小小的牧羊女瓷塑像放在壁爐臺正中,那座瓷像跟著羅蘭一家走了那么遠的路程,依然被媽呵護地完好如初。這個塑像也代表著一定人對幸福生活追求的信念。當它重新在羅蘭家新的小木屋里安下來的時候,這個小木屋便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家了。
讀完《草原上小木屋》,媽媽的形象永遠定格在我腦海,連同那溫暖的小木屋,還有羅蘭一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畫面。還記得曾經讀過那么一段話:即使生活再貧困,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生活得像一個女王,這完全取決于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五
《草原上的小木屋》這個故事寫得是:爸爸、媽媽、勞拉、瑪麗、小卡琳和杰克從大森林里駕著篷車一路遠行來到堪薩斯州大草原上,蓋起了小木屋。他們雖然經歷了各種困難:狼群的包圍、印第安人闖進家門、突如其來的冷熱病毒和來勢兇猛的森林大火,但大草原的生活也給一家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快樂。比如:會唱歌的云雀、機智的兔子和小地鼠、友善的鄰居、神秘的圣誕禮物、開荒種地的無限樂趣······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生活。最后由于印第安人的不斷騷擾,他們只有戀戀不舍的離開了溫暖舒適的小木屋,駕著馬車又開始了拓荒者的生活。
《草原上的小木屋》這里面的人物我都很喜歡。首先爸爸是一家之主,他很勤勞,到了大草原后一連好幾天都在拉木材、蓋小木屋,然后砌壁爐、鋪地板、挖水井、最后耕地種田;爸爸又很勇敢,爸爸為了保護家人在被狼群包圍的時候一直在盯著狼群;爸爸也很溫柔,在媽媽腳受傷的時候,把媽媽扶進帳篷里,燒了開水讓媽媽把受傷浮腫的腳放到熱水里。
然后是媽媽,媽媽在印第安人闖進家里的時候很冷靜,沒有與他們?yōu)閿?。最后是勞拉和小卡琳,她們都很聽話,還會幫大人做事。我也很喜歡小狗杰克,在離開大草原過河的時候,大家都以為它丟了,它卻能自己找到了主人。
讀完《草原上的小木屋》后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我還要向爸爸一樣勤勞勇敢、向媽媽一樣遇事冷靜、向勞拉和小卡琳一樣做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六
這個暑假,我看了好幾本書,其中《草原上的小木屋》就像是給我?guī)砹艘淮纹婷畹穆眯?,精彩無比。
瑪麗,勞拉,小嘉麗,爸爸媽媽還有杰克離開森林的小木屋。坐著篷車,開始了艱難奇妙的旅程。他們度過了數不清的小溪,經過了奇形怪狀的樹林和小山,穿越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遇見了一只只大灰兔,閃著綠光的狼群,跳躍的羚羊,可愛的松鼠,漂亮的鹿,各種各樣的鳥兒,還有吐著舌頭的蛇……一切都那么神奇而又膽戰(zhàn)心驚。
在這樣美的大草原,勞拉的爸爸決定再搭一座小木屋。漂亮又結實的木屋,勞拉的爸爸很神奇,是個能工巧匠,搭木屋,做床,鋪地板,挖井,還有溫暖的壁爐,還有勞拉媽媽做的烤肉,烤玉米餅,還涂著蜜糖,全家在新建的小木屋里優(yōu)雅地用著刀叉,脖子上系著餐巾,真是愜意極了勞拉和瑪麗在高高的草叢中找鳥窩,像小老鼠一樣,一動不動的看著草原雞,還有淡淡粉紅色耳朵的大灰兔,勞拉很享受這樣的生活,白天追著小動物玩,夜晚聽著爸爸拉著小提琴,唱著歌,伸手撫摸著星星,多美妙啊,還有可愛的愛德華先生,多好的鄰居啊,為了勞拉瑪麗,他徒步在寒冷的天走了很遠很遠的路到鎮(zhèn)上,買了禮物,只為了讓勞拉瑪麗快樂,讓他們相信圣誕老人一直在惦記祝福著他們。
瑪麗勞拉在大草原的小木屋度過了愉快的日子,可過了沒多久野蠻的印第安人來了,政府讓軍隊要把勞拉他們這些墾荒者趕出土地。又得無奈痛心的離開小木屋了,又坐上了篷車,開始了下站的旅程,穿越著大草原,撫摸著伸手可及的星星,瑪麗、勞拉、爸爸媽媽、小嘉麗、皮特帕蒂,還有一條最英勇的狗杰克。在廣闊而星光閃爍的夜空下,篷車又一次成了他們的家,舒服而安全。白天隨處可見又肥又大的灰兔,羚羊,草原雞,好奇地跟著篷車跳來跳去,真是太神奇了。
在遷徙的路上,媽媽把咖啡煮的滾燙,噴香,有烤面包,還有雞蛋糕,還有肉湯, 一天三餐同樣也要系上餐巾,而且穿的衣服媽媽都用熨斗用心的燙過,他們不管在什么時候都很精致和優(yōu)雅。
這樣璀璨的星空,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美味的烤肉,都讓我神往,還有勞拉一家,在面對困難時的優(yōu)雅的風度,及沉靜。所以蘇拉一家是生活中的強者,堅定,沉靜,微笑的迎接一切。
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看了《草原上的小木屋》,其實我很 慚愧的,勞拉他們的微笑,總會讓我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自己。每次我們全家出去旅行,媽媽總是再三跟我講:不要因為一些小事生氣,而錯過美麗的風景。可我往往答應的很好,卻往往做不到。暑假我們全家來到了美麗的大連,到大連的第二天,就下起了傾盆大雨,雨水弄濕了我的鞋,我皺起了眉,很不開心,媽媽說回房間洗個澡不就好了。雨中的大連很美,好好欣賞吧,可我還是會因為弄濕了鞋而不舒服。第二天,去極地海洋公園,排隊買門票,火辣辣的太陽曬著我,我熱死了,撐著傘都沒用,媽媽又說,讓陽光免費給你來一次全身撫摸,也很好啊,可我還是曬死了,還是不開心,到了第四天,我拎著我的草莓鞋,在沙灘上撿貝殼,可不知什么時候,我的手里只剩下了一只草莓鞋,爸爸媽媽哥哥還有一同去的爸爸的朋友,都來幫我找,可找了很大一圈,還是沒有,我難過極了,這可是我最喜歡的草莓鞋啊,媽媽勸我說:算了,果果,下次注意就好了,這只草莓鞋或許被一朵浪花卷走了,這朵浪花或許想讓一條小魚或是一只珊瑚,累了的時候,可以在你這只漂亮的鞋子里躺一會兒,那該多舒服啊,我聽了還是不甘心,我說要是沒被浪花卷走呢,媽媽想了想,看到了沙灘上的一條小狗狗說:如果是那只小狗叼走了鞋,那也很好啊,小狗狗晚上枕著草莓鞋睡,那該多舒服啊,可我還是一心想著鞋,爸爸的朋友也勸我,可我還是悶悶不樂,最后媽媽說,不要為了已經找不到的東西而影響心情,不要因為你而影響大家,出來發(fā)生一些狀況很正常,面對發(fā)生的狀況,臉上依然有微笑,那該多好,多優(yōu)雅啊,我還是覺得媽媽不理解我。
可看了這本書,我知道媽媽是對的,每一天的生活是多么珍貴,每一天都有快樂和悲傷,可是只要心中存有美好的愿望,微笑的面對一切,像瑪麗一家一樣,濕了鞋,太陽曬,丟了鞋,我現(xiàn)在想想,每一件事都不能讓我失去微笑。
我很高興閱讀了這本書,很高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能優(yōu)雅、沉靜、微笑的迎接一切,讓自己更好,更溫暖,更詩意,更寬廣。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七
我讀了《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的前四章,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書中的人物有勞拉、瑪麗、卡麗和他們的爸爸媽媽。還有小狗杰克和兩匹小黑馬佩特和帕蒂。他們在去西部的路上,團結一致、互相幫助。經過千辛萬苦,終于艱難地過了小溪,安營在大草原上。一路上,小狗杰克和佩特帕蒂立了汗馬功勞。勞拉一家也付出了很大的辛苦。
這讓我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八
我看過很多書有:《安徒生童話》、《笑貓日記》、《格列佛游記》、《水滸傳》等書籍。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本《大草原上的小木屋》。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的講的是:在很久以前,森林里住著一家人有:爸爸。媽媽。勞拉?,旣?。卡莉寶寶和他們的寵物狗杰克因為不喜歡看到獵人瘋狂的捕殺動物,所以一家人帶上的行旅坐上馬車,尋找新家。他們來到了大草原覺得這兒非常的美麗迷人很喜歡,就決定安家了。
爸爸是能工巧匠,在大草原上的家具都是爸爸做的。爸爸也十分機智,有一次,他去周圍巡邏的.時候遇到了狼群,就是因為爸爸聰明、機智,才沒有被吃掉。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里作者懷德用通俗易懂的文筆,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一家五口在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九
我把《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讀完了。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還有勞拉。
勞拉在那次煙囪著火的時候,幸虧眼疾手快。就出了姐姐瑪麗和小寶寶卡里。這體現(xiàn)出她雖然是女孩,但也英勇無比。有一次,他們一家吃飯的'時候,她聽到大人們的談話,非常想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是,因為小孩不能在吃飯的時候說話,除非大人問她什么。這體現(xiàn)出了她文靜優(yōu)雅,很懂規(guī)矩的良好品格。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十
老師一直在培養(yǎng)我們“讓閱讀成為習慣”的好習慣。最近我讀了不少課外書,令我受益匪淺的是一本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羅拉·英格斯·懷德著寫的《草原上的小木屋》。羅拉出生于美國威斯星大森林的拓荒者家庭,從小跟隨父母穿越美國中心地帶,不停的搬遷,尋求美好生活,羅拉晚年時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成了9本“小木屋”系列,深受讀者的喜愛。
本書大概敘述了:羅拉一家離開大森林,駕著馬車去西部草原闖蕩。在這個印第安人生活的大草原上,他們遭遇了狼群包圍、全家染病、草原大火突襲等致命的危險,但羅拉一家人并沒有屈服,他們白手起家,自己動手蓋了一棟小木屋,打造了新家具,還開墾大片荒地種植莊稼。書中描寫細膩,感情真摯,沒有太多華麗的語句,卻樸實清新,充滿了草原的芬芳!在遷往西部的途中,停下的馬車就是一個溫暖的家,醇香的咖啡,新鮮的面包,一天三餐也是從系上餐巾開始,衣服都用熨斗熨得平整挺潔,多么詩意的生活啊,艱苦中也有那么樂趣,我十分向往這種生活!
在西部的大草原上,南邊升起一大團濃重的黑霧,把太陽遮擋得嚴嚴實實的?!按蟛菰鹄?!”爸大聲嚷著,“你們趕緊用鐵桶打水,把麻袋浸濕!快!”羅拉一家人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還能鎮(zhèn)定地做著防備工作。大草原上的火熊熊地燃燒著,風助火勢,很快整個草原就成了一片火海。大火咆哮著翻卷飛騰,直沖上天,突然竄下來。吞噬著地面上的枯草,繼而燃氣更猛烈的大火。但很快大火就熄滅了,因為羅拉一家在木屋四周圍了一圈黑色隔離帶,是全家人用智慧和勇敢設的隔離帶就了一家人的生命。
讀完這段話,我的內心既充滿了敬佩之情,又充滿了慚愧之情。如果是我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護與關愛下,而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我們一定會十分驚慌,亂作一團的,我們不會像羅拉及羅拉的家人那樣冷靜、鎮(zhèn)定的改變厄運,我們只會害怕,只會哭泣,只會慢慢地等待著厄運的到來。我們應該要學習羅拉全家的機智冷靜,遇到危險絕不能慌張,要鎮(zhèn)定地想辦法來解決。
書中一家人哪怕在惡劣和寂寞的環(huán)境中,也能從生活中得到幸??鞓?,從不受環(huán)境影響,而且,他們能從大自然中獲得無窮的樂趣。向我們城市里的孩子們正是缺少這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靵碜x一讀這本書吧,可以彌補一下我們的遺憾哦!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一
我在暑假里看了一本《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講的是羅蘭一家人在草原上生存的故事。
我最喜歡查爾斯爸爸。因為他在搭建小木屋的時候天天都去砍木材。面對突如其來的草原大火,他很冷靜的挖了一條線,并燃上小火,這樣就可以偏轉火的方向。面對來到小木屋里的印第安人,他把他要的東西都拿了出來(很多東西都是鎖在柜子里的)。他勇敢、樂觀還很有智慧,是家里的頂梁柱。我真希望我爸也能這樣?。骸猟。
他們有一個很好的鄰居—愛德華茲先生。有一次,他在城鎮(zhèn)上碰見了圣誕老人。圣誕老人托他把這些圣誕禮物去給羅蘭和瑪麗。愛德華茲先生就把它送了過來。羅蘭和瑪麗非常感謝他。
如果你是那種“自己家里很好,卻還不知足”的那種人,你就得看看這本《草原上的小木屋》你會明白很多道理。
如果你在野外遇到困難,要想辦法。不能知難而退。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二
在美國西部草原上的一座小木屋里,快樂的一家五口生活在里面。雖然,他們被夜晚覓食狼群包圍過,被可怕的恾疾侵襲過,被熊熊燃燒的大火傷害過……但是,他們還是堅強的,一次次的躲了過去,并且過得非常幸福。
書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這本書的第二十六章:“告別大草原”——當他們生活的越來越好時,可是,政府這邊突然傳來了一個噩耗,他們要把“我們”這些拓荒者趕出屬于印第安人的領地,這讓他們又踏上了新的旅途,開始了新的生活。
從這本書里,我明白了,做人一定不要太自私,要學會寬容待人,樂于助人。還有,不要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太高,倘若達不到目標,就會打擊自己的自信心,喪失了前進的勇氣。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制定相應的計劃,一步步來提高自己的目標和能力。
這就是這本書教給我的道理,希望同學們有時間也可以看一下。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三
在《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中,羅蘭·英格斯·懷德以她細膩的描寫,將女孩們成長中大大小小的事寫得生動感人。更將父母手足間的親情,以及拓荒時代人們的勤奮、勇敢,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在開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帶著不滿七歲的羅蘭和姐姐妹妹,駕駛著大篷車離開了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他們經過明尼舒達州、艾奧瓦州和密蘇里州,駛過結冰的湖面、渡過激流、攀登懸崖,驚險萬分的渡過了漲潮的河流。來到了堪薩斯州大草原。他們建起了一座小木屋,在獨立鎮(zhèn)附近定居下來。爸爸開荒打獵,好讓一家人吃上飯菜。他們抵抗過狼群的襲擊、躲過草原的大火、挨過熱病的生死關頭,在草原上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有一天,羅蘭和媽媽發(fā)現(xiàn)煙筒失火了。小羅蘭鎮(zhèn)定地跑進屋里,用自己最大努力將搖椅上的姐姐和小妹妹使勁推出去。自己則留在了屋子里,迅速的將地上正在燃燒的木棒拾起來,飛快的丟進火爐里?;饎菀幌伦有×嗽S多。在媽媽的幫助下,火終于滅了。爸爸回來后,重新修好了煙筒。媽媽還烤了香噴噴的野鴨。一家人圍坐在火爐前,吃著烤鴨,高興得又唱又跳。羅蘭的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是多值得我們學習呀!
從羅蘭一家人身上我明白了:堅持就有希望,有勝利;當一個人遇到困難不應該去害怕,而是去勇敢面對。這樣人們就會進步,社會就會發(fā)展。他們的日子雖然過得艱辛,但那簡陋的小木屋里卻充滿了愛,裝滿了幸福。
幸福是一個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們身邊。幸福來之不易,因此需要我們珍惜。無論你的生活是多么艱難,只要懷著一顆珍惜幸福的心,就會倍感幸福。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四
每一次捧讀《草原上的小木屋》,都會被書中溫馨的故事情節(jié)所打動。羅蘭一家樸素而溫暖的生活感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同時也感動著我。
我深深地喜歡書中的女主人——羅蘭媽媽。在羅蘭一家艱辛的拓荒過程中,因為有了這樣一位堅強、獨立、勇敢、勤勞、智慧、慈愛的母親,使羅蘭一家生活雖艱苦卻溫馨;雖樸素卻浪漫。因為她,那座草原上的小木屋永遠充滿了溫情。
羅蘭媽媽非常注意教育孩子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即使在他們一家去往草原路上宿營的時候,羅蘭邊吃飯邊興奮地對迪基鳥兒打招呼,媽媽都會教育她:在餐桌上唱歌是不禮貌的,邊吃飯邊唱歌也一樣。因為她發(fā)現(xiàn),這兒并沒有餐桌,但她依然遵守著對孩子的修養(yǎng)的要求。
在漫長的遷徙的路程中,在荒無人煙在草原上,羅蘭媽媽總是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整潔有序。書中這段文字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媽媽從篷車里拿出裝著肥皂液的木杯。她把裙子下擺挽起來,把袖子卷高,然后跪到草地上的木桶邊。她先洗床單……再洗外衣和襯衣。隨后……在太陽底下曬干。媽正在折疊曬干的衣服,小襯褲、小襯裙洗得比雪還要白,被太陽曬得暖暖的,散發(fā)著青草的氣息……”羅蘭媽媽用她那勤勞的雙手把他們一家的生活裝飾得溫馨浪漫。
在冬季來臨的'時候,羅蘭媽媽更加繁忙,做出各種應對漫長嚴寒的冬季的食物。她就地取材,做出黃油、奶酪、臘肉、果醬等等,她盡自己所能,讓一家人的餐桌豐富起來。
在爸駕車去獨立鎮(zhèn)的日子,媽要擔當起來保護自己的孩子、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的重任。漫長的黑夜里既要防備狼群的突襲,又要注意印第安人的侵犯,還要為獨自一人在路上奔波的查爾期擔心。她的沉著、勇敢、果斷讓孩子們即使在父親這個保護神沒在身邊的時候,也依然能在夜里安然入睡,這真是一個勇敢、充滿智慧的媽媽。
在爸為小木屋砌了一個壁爐之后,媽把她從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帶來的一座小小的牧羊女瓷塑像放在壁爐臺正中,那座瓷像跟著羅蘭一家走了那么遠的路程,依然被媽呵護地完好如初。這個塑像也代表著一定人對幸福生活追求的信念。當它重新在羅蘭家新的小木屋里安下來的時候,這個小木屋便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家了。
讀完《草原上小木屋》,媽媽的形象永遠定格在我腦海,連同那溫暖的小木屋,還有羅蘭一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畫面。還記得曾經讀過那么一段話:即使生活再貧困,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生活得像一個女王,這完全取決于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五
《草原上的小木屋》這個故事寫得是:爸爸、媽媽、勞拉、瑪麗、小卡琳和杰克從大森林里駕著篷車一路遠行來到堪薩斯州大草原上,蓋起了小木屋。他們雖然經歷了各種困難:狼群的包圍、印第安人闖進家門、突如其來的冷熱病毒和來勢兇猛的森林大火,但大草原的生活也給一家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快樂。比如:會唱歌的云雀、機智的兔子和小地鼠、友善的鄰居、神秘的圣誕禮物、開荒種地的無限樂趣······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生活。最后由于印第安人的不斷騷擾,他們只有戀戀不舍的離開了溫暖舒適的小木屋,駕著馬車又開始了拓荒者的生活。
《草原上的小木屋》這里面的人物我都很喜歡。首先爸爸是一家之主,他很勤勞,到了大草原后一連好幾天都在拉木材、蓋小木屋,然后砌壁爐、鋪地板、挖水井、最后耕地種田;爸爸又很勇敢,爸爸為了保護家人在被狼群包圍的時候一直在盯著狼群;爸爸也很溫柔,在媽媽腳受傷的時候,把媽媽扶進帳篷里,燒了開水讓媽媽把受傷浮腫的腳放到熱水里。
然后是媽媽,媽媽在印第安人闖進家里的時候很冷靜,沒有與他們?yōu)閿?。最后是勞拉和小卡琳,她們都很聽話,還會幫大人做事。我也很喜歡小狗杰克,在離開大草原過河的時候,大家都以為它丟了,它卻能自己找到了主人。
讀完《草原上的小木屋》后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我還要向爸爸一樣勤勞勇敢、向媽媽一樣遇事冷靜、向勞拉和小卡琳一樣做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六
這個暑假,我看了好幾本書,其中《草原上的小木屋》就像是給我?guī)砹艘淮纹婷畹穆眯?,精彩無比。
瑪麗,勞拉,小嘉麗,爸爸媽媽還有杰克離開森林的小木屋。坐著篷車,開始了艱難奇妙的旅程。他們度過了數不清的小溪,經過了奇形怪狀的樹林和小山,穿越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遇見了一只只大灰兔,閃著綠光的狼群,跳躍的羚羊,可愛的松鼠,漂亮的鹿,各種各樣的鳥兒,還有吐著舌頭的蛇……一切都那么神奇而又膽戰(zhàn)心驚。
在這樣美的大草原,勞拉的爸爸決定再搭一座小木屋。漂亮又結實的木屋,勞拉的爸爸很神奇,是個能工巧匠,搭木屋,做床,鋪地板,挖井,還有溫暖的壁爐,還有勞拉媽媽做的烤肉,烤玉米餅,還涂著蜜糖,全家在新建的小木屋里優(yōu)雅地用著刀叉,脖子上系著餐巾,真是愜意極了勞拉和瑪麗在高高的草叢中找鳥窩,像小老鼠一樣,一動不動的看著草原雞,還有淡淡粉紅色耳朵的大灰兔,勞拉很享受這樣的生活,白天追著小動物玩,夜晚聽著爸爸拉著小提琴,唱著歌,伸手撫摸著星星,多美妙啊,還有可愛的愛德華先生,多好的鄰居啊,為了勞拉瑪麗,他徒步在寒冷的天走了很遠很遠的路到鎮(zhèn)上,買了禮物,只為了讓勞拉瑪麗快樂,讓他們相信圣誕老人一直在惦記祝福著他們。
瑪麗勞拉在大草原的小木屋度過了愉快的日子,可過了沒多久野蠻的印第安人來了,政府讓軍隊要把勞拉他們這些墾荒者趕出土地。又得無奈痛心的離開小木屋了,又坐上了篷車,開始了下站的旅程,穿越著大草原,撫摸著伸手可及的星星,瑪麗、勞拉、爸爸媽媽、小嘉麗、皮特帕蒂,還有一條最英勇的狗杰克。在廣闊而星光閃爍的夜空下,篷車又一次成了他們的家,舒服而安全。白天隨處可見又肥又大的灰兔,羚羊,草原雞,好奇地跟著篷車跳來跳去,真是太神奇了。
在遷徙的路上,媽媽把咖啡煮的滾燙,噴香,有烤面包,還有雞蛋糕,還有肉湯, 一天三餐同樣也要系上餐巾,而且穿的衣服媽媽都用熨斗用心的燙過,他們不管在什么時候都很精致和優(yōu)雅。
這樣璀璨的星空,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美味的烤肉,都讓我神往,還有勞拉一家,在面對困難時的優(yōu)雅的風度,及沉靜。所以蘇拉一家是生活中的強者,堅定,沉靜,微笑的迎接一切。
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看了《草原上的小木屋》,其實我很 慚愧的,勞拉他們的微笑,總會讓我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自己。每次我們全家出去旅行,媽媽總是再三跟我講:不要因為一些小事生氣,而錯過美麗的風景。可我往往答應的很好,卻往往做不到。暑假我們全家來到了美麗的大連,到大連的第二天,就下起了傾盆大雨,雨水弄濕了我的鞋,我皺起了眉,很不開心,媽媽說回房間洗個澡不就好了。雨中的大連很美,好好欣賞吧,可我還是會因為弄濕了鞋而不舒服。第二天,去極地海洋公園,排隊買門票,火辣辣的太陽曬著我,我熱死了,撐著傘都沒用,媽媽又說,讓陽光免費給你來一次全身撫摸,也很好啊,可我還是曬死了,還是不開心,到了第四天,我拎著我的草莓鞋,在沙灘上撿貝殼,可不知什么時候,我的手里只剩下了一只草莓鞋,爸爸媽媽哥哥還有一同去的爸爸的朋友,都來幫我找,可找了很大一圈,還是沒有,我難過極了,這可是我最喜歡的草莓鞋啊,媽媽勸我說:算了,果果,下次注意就好了,這只草莓鞋或許被一朵浪花卷走了,這朵浪花或許想讓一條小魚或是一只珊瑚,累了的時候,可以在你這只漂亮的鞋子里躺一會兒,那該多舒服啊,我聽了還是不甘心,我說要是沒被浪花卷走呢,媽媽想了想,看到了沙灘上的一條小狗狗說:如果是那只小狗叼走了鞋,那也很好啊,小狗狗晚上枕著草莓鞋睡,那該多舒服啊,可我還是一心想著鞋,爸爸的朋友也勸我,可我還是悶悶不樂,最后媽媽說,不要為了已經找不到的東西而影響心情,不要因為你而影響大家,出來發(fā)生一些狀況很正常,面對發(fā)生的狀況,臉上依然有微笑,那該多好,多優(yōu)雅啊,我還是覺得媽媽不理解我。
可看了這本書,我知道媽媽是對的,每一天的生活是多么珍貴,每一天都有快樂和悲傷,可是只要心中存有美好的愿望,微笑的面對一切,像瑪麗一家一樣,濕了鞋,太陽曬,丟了鞋,我現(xiàn)在想想,每一件事都不能讓我失去微笑。
我很高興閱讀了這本書,很高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能優(yōu)雅、沉靜、微笑的迎接一切,讓自己更好,更溫暖,更詩意,更寬廣。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七
我讀了《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的前四章,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書中的人物有勞拉、瑪麗、卡麗和他們的爸爸媽媽。還有小狗杰克和兩匹小黑馬佩特和帕蒂。他們在去西部的路上,團結一致、互相幫助。經過千辛萬苦,終于艱難地過了小溪,安營在大草原上。一路上,小狗杰克和佩特帕蒂立了汗馬功勞。勞拉一家也付出了很大的辛苦。
這讓我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八
我看過很多書有:《安徒生童話》、《笑貓日記》、《格列佛游記》、《水滸傳》等書籍。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本《大草原上的小木屋》。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的講的是:在很久以前,森林里住著一家人有:爸爸。媽媽。勞拉?,旣?。卡莉寶寶和他們的寵物狗杰克因為不喜歡看到獵人瘋狂的捕殺動物,所以一家人帶上的行旅坐上馬車,尋找新家。他們來到了大草原覺得這兒非常的美麗迷人很喜歡,就決定安家了。
爸爸是能工巧匠,在大草原上的家具都是爸爸做的。爸爸也十分機智,有一次,他去周圍巡邏的.時候遇到了狼群,就是因為爸爸聰明、機智,才沒有被吃掉。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里作者懷德用通俗易懂的文筆,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一家五口在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九
我把《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讀完了。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還有勞拉。
勞拉在那次煙囪著火的時候,幸虧眼疾手快。就出了姐姐瑪麗和小寶寶卡里。這體現(xiàn)出她雖然是女孩,但也英勇無比。有一次,他們一家吃飯的'時候,她聽到大人們的談話,非常想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是,因為小孩不能在吃飯的時候說話,除非大人問她什么。這體現(xiàn)出了她文靜優(yōu)雅,很懂規(guī)矩的良好品格。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篇十
老師一直在培養(yǎng)我們“讓閱讀成為習慣”的好習慣。最近我讀了不少課外書,令我受益匪淺的是一本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羅拉·英格斯·懷德著寫的《草原上的小木屋》。羅拉出生于美國威斯星大森林的拓荒者家庭,從小跟隨父母穿越美國中心地帶,不停的搬遷,尋求美好生活,羅拉晚年時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成了9本“小木屋”系列,深受讀者的喜愛。
本書大概敘述了:羅拉一家離開大森林,駕著馬車去西部草原闖蕩。在這個印第安人生活的大草原上,他們遭遇了狼群包圍、全家染病、草原大火突襲等致命的危險,但羅拉一家人并沒有屈服,他們白手起家,自己動手蓋了一棟小木屋,打造了新家具,還開墾大片荒地種植莊稼。書中描寫細膩,感情真摯,沒有太多華麗的語句,卻樸實清新,充滿了草原的芬芳!在遷往西部的途中,停下的馬車就是一個溫暖的家,醇香的咖啡,新鮮的面包,一天三餐也是從系上餐巾開始,衣服都用熨斗熨得平整挺潔,多么詩意的生活啊,艱苦中也有那么樂趣,我十分向往這種生活!
在西部的大草原上,南邊升起一大團濃重的黑霧,把太陽遮擋得嚴嚴實實的?!按蟛菰鹄?!”爸大聲嚷著,“你們趕緊用鐵桶打水,把麻袋浸濕!快!”羅拉一家人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還能鎮(zhèn)定地做著防備工作。大草原上的火熊熊地燃燒著,風助火勢,很快整個草原就成了一片火海。大火咆哮著翻卷飛騰,直沖上天,突然竄下來。吞噬著地面上的枯草,繼而燃氣更猛烈的大火。但很快大火就熄滅了,因為羅拉一家在木屋四周圍了一圈黑色隔離帶,是全家人用智慧和勇敢設的隔離帶就了一家人的生命。
讀完這段話,我的內心既充滿了敬佩之情,又充滿了慚愧之情。如果是我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護與關愛下,而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我們一定會十分驚慌,亂作一團的,我們不會像羅拉及羅拉的家人那樣冷靜、鎮(zhèn)定的改變厄運,我們只會害怕,只會哭泣,只會慢慢地等待著厄運的到來。我們應該要學習羅拉全家的機智冷靜,遇到危險絕不能慌張,要鎮(zhèn)定地想辦法來解決。
書中一家人哪怕在惡劣和寂寞的環(huán)境中,也能從生活中得到幸??鞓?,從不受環(huán)境影響,而且,他們能從大自然中獲得無窮的樂趣。向我們城市里的孩子們正是缺少這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靵碜x一讀這本書吧,可以彌補一下我們的遺憾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