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通用15篇)

字號: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一
    《人間草木》還描寫了作者在聯(lián)大上大學(xué)的一些歲月,他和幾個朋友總是愛泡茶館,而且一泡就是大半天,作者的一些優(yōu)秀小說,散文,都是在泡茶館時寫下的。啊!作者真是不同凡響。
    在聯(lián)大那時人們穿的衣服也是風(fēng)格迥異。但大多數(shù)衣服都是非常破舊,還有人穿的鞋露著腳趾,后跟爛了。雖然那時聯(lián)大的師生破衣爛衫,但每天孜孜不倦的作學(xué)問,窮且益堅。這種精神,值得我們現(xiàn)在的青少年學(xué)習(xí)。
    在聯(lián)大的那段歲月中,對于作者來說,還有一些激動人心的事情—跑警報??箲?zhàn)時期,一有警報就要往外跑,真是激動人心啊!那時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毀了一些房屋,意在嚇唬昆明人,施加威脅,使人產(chǎn)生恐懼,但是昆明人是不會被威脅到的,中國人都是堅強的,我們青少年也是堅強不屈的。
    沈從文、金岳霖先生、聞一多先生都是作者在聯(lián)大對作者有深遠(yuǎn)影響得人。事隔多年,作者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真是耐人尋味。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二
    在人生的旅途中,讀書是一種重要的方式,帶給我們無限的收獲和啟示。當(dāng)我們安靜下來,凝聚心力,沉浸在書海中的時候,草木的聲音也可以傳遞給我們新的思考和體驗。
    第一段:草木的訴說
    草木無聲,但在風(fēng)的吹拂下,它們會有著自己的聲音。它們和書籍一樣,也訴說著一本無聲的書。這本書展現(xiàn)著世間萬物的精彩,一切生靈之美在其中都得到充分地體現(xiàn)。草木的聲音就像書籍一樣,可以帶給我們新的啟示和意義,幫助我們看到那些原本無法看到的東西。通過草木之聲,我們能夠從自然中獲得新的洞見和體悟。
    第二段:從草木到書本
    讀書是認(rèn)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也是鍛煉思維并提升認(rèn)知能力的有效途徑。書籍可以向我們傳授知識,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同時也可以開拓我們的想象力,喚醒我們的靈感。草木之聲和書籍一樣,都是一種靈魂在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相遇。草木的聲音讓我們感受生命的熱情,而書籍則在向我們展示世界的多樣性和復(fù)雜性。
    第三段:草木的感召
    草木之聲是自然中最原始最純粹的聲音之一,它到達我們的耳朵,卻并不會帶給我們壓迫感或沖突感。反而,草木之聲帶給我們的是一種靈感和凝聚感。同樣,當(dāng)我們在讀書中,也會感受到一種被激勵和鼓舞的力量,盡管這些力量來自作家的筆下,仍舊可以與草木的聲音對等。因為在讀書中我們也能接觸到一些歷史的烙印和人類的重要經(jīng)驗。
    第四段:經(jīng)歷的變化
    自然的聲音和書籍對我們的引領(lǐng),讓我們發(fā)掘到了更豐富的自我。通過草木之聲和書籍的啟示,我們關(guān)于自己和世界的認(rèn)識也在發(fā)生著改變。我們更愿意去探尋那些深層的想法和理念,去了解歷史、文化和哲學(xué)的內(nèi)涵和價值。這些都是對自我認(rèn)知與體驗的改變與提升。
    第五段:生命之聲
    草木的聲音是一種很真實的生命之聲,它們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當(dāng)我們在讀書中,我們也接觸到了作者的思想和心靈的抒發(fā)。就像草木之聲一樣,這些思想和抒發(fā)成為了世界的一部分,在這里與公眾產(chǎn)生了交流和互動。草木之聲在自然中傳遞了一種無盡的生命力,而讀書則在書籍中傳遞了一個永恒的思想和學(xué)問。它們雖然看似不同,卻都體現(xiàn)了生命力的脈動與生命力的存在。
    草木之聲和書籍看似獨立,但它們其實是相互作用的。草木之聲讓我們能夠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秩序,而書籍則讓我們了解到人類文明的源泉和進程。兩者的相互交匯,讓我們對 自己、對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認(rèn)識,也讓我們得到了更多人生的啟示和體驗。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三
    我一向?qū)ι⑽氖蔷炊h(yuǎn)之的,這種痛還是來自于高中時期,不管自己如何拼詞造句,作文分?jǐn)?shù)始終保持在中下水平,成績很穩(wěn)定。那個時候十分羨慕小笨同學(xué),看似隨意寫出的幾句話,就可以拿到作文高分,十分不解。最近有些疲累,這天下班后,我打開了躺在kindle中有一段時間的這本散文集,打算讓我這個快禿了的腦袋切換一種模式,放慢一下,放松一下。
    我在每開啟一本新書的時候,總會有種默默的小興奮,直到最近流行起來了盲盒,我才確認(rèn)了自己的這種情緒。開啟一本新書,就像是打開一個盲盒,對此充滿了期待,同時又有些擔(dān)心其內(nèi)容自己是否喜歡,在打開這本《人間草木》時,這種情緒更勝以往。
    我的擔(dān)心多余了,在一開篇,我就被文中的詞句所吸引了,越往后讀,越發(fā)感嘆汪先生對細(xì)節(jié)描述的拿捏,對感情流動的'捕捉著實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汪先生對食物的描寫實在是細(xì)致入微,看其字,聞其香,品其味,尤其是在下班路上的我,越看越餓。
    汪先生的字里行間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是的,我們生活在的這個世界其實充滿了玩味。夕陽下,沙灘上,一人一狗;車窗外,大街上,一老一少;又或者是,新雨后,屋檐下,一草一木,每一張定格畫面的背后,都是生動的故事,都是百味的人生??旃?jié)奏生活狀態(tài)下的我們,無心留意身邊的美好?!叭松斓刂g,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慢下來,適時地讓自己慢一些,感受一下世間的美好。
    汪先生說北京人是愛喝花茶的,在我這里是可以被印證的。記憶里,爺爺那長滿茶銹的茶缸,即使倒入一杯清水,也會伴有茉莉茶香;奶奶栽種的茶葉花,每次花開,我都會蹲在花盆前,鼻子湊上去,一口深呼吸,白色小花透著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我也是愛喝茶的,但是沒有那么講究,紅茶、綠茶、白茶、普洱什么都喝,最愛是花茶。
    今天對著茶杯發(fā)呆了好久,思緒千回百轉(zhuǎn),似乎想?yún)⑼感┦裁?,卻又把握不住瞬間而過的靈動,于是我寫下了這篇關(guān)于茶的聯(lián)語,以結(jié)束今天的思緒萬千。
    浮浮沉沉,世上福禍相倚;
    釅釅清清,齒間甘苦留香。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四
    《人間草木讀書》是一本大家非常熟悉的書,由鄭愁予先生所寫,被譽為“人生必讀經(jīng)典”。自從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人間的草木雖然不如人類那樣智慧,但是它們卻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美好和啟示。在這里,我要分享我讀完這本書后的感受和體會。
    第二段:生命的奧秘
    在讀過《人間草木讀書》之后,我對生命的奧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雖然我們和樹木一樣都是生命的形式,但是我們之間卻有很大的不同。樹木通過根系吸收水分,通過光合作用制造自己的食物,它能夠幫助我們保持空氣的清新,儲存水分,也為人類造福。而我們?nèi)祟悇t擁有思想、語言、行動的能力,這讓我們更加靈活地在社會中生存。我們雖然生命的方式不同,但是我們都有一樣的自我保護和自我繁衍的本能,這種本能是生命存在的基礎(chǔ)。
    第三段:環(huán)境的重要性
    當(dāng)我們走進大自然的搖籃時,就能發(fā)現(xiàn)身邊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整體。草木、花卉、水流、山巒、石頭,每一件事物都在構(gòu)建著一個視野壯觀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石頭上的青苔,是由水和氣息中的微生物組成的。它們的存在,有助于使巖石不受侵蝕,也有助于我們保持身體的健康。在這樣的大自然中,每一種生命都有著自己的角色和責(zé)任,在它們的互動中形成一個平衡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所以,我們要認(rèn)識到環(huán)境的重要性,珍惜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共同保護它,與自然和諧共處。
    第四段:人生的價值
    在讀完《人間草木讀書》后,我深刻領(lǐng)悟到,人生是短暫而有限的,我們應(yīng)該好好珍惜一切時光。只有在生命中做出有意義的事情,才能體驗到人生的真正價值。樹木可以在百年甚至千年之內(nèi),一直肆意生長,卻只有很少的時間享受生命的美好。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樹木的智慧,努力地投入到生活中,做出有意義的事情,為我們的短暫人生賦予充滿意義的生命。
    第五段:結(jié)語
    總而言之,《人間草木讀書》這本書雖然往往都被一類人認(rèn)為是枯燥的文化書籍,但是實際上在它行文自然的文字背后,傳遞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讓我們在家庭、工作、休閑的生活中能夠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希望我們都能夠認(rèn)真地讀一讀這本書,從中領(lǐng)悟到自然萬物間的奧秘,把握生命的價值,為創(chuàng)造美好而努力奮斗!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五
    《人間草木》曾經(jīng)聽過很多人的推薦,但我向來不喜跟風(fēng),總特意和別人錯開來,于是別人讀完之后說“嗯,好啊好啊,真好!”我就嗤之以鼻,轉(zhuǎn)過頭去讀別人的書。再后來,成熟了些,也不再管別人的評價,只要對我眼緣的書,我都搜來看看。于是,我就打開了這本書。我本以為標(biāo)題已是足夠清晰明了,大致內(nèi)容就講些草啊花啊,對于我這種平時毫無雅興去觀察花鳥魚蟲的人來說興許還會很無聊。但是,翻開書之后,我還是驚呆了。
    人間草木啊,一草一木,處處都是家的氣息。
    記憶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對于人來說,它是相通的。別人回憶的時候,你的記憶點也會被觸發(fā)。于是,我就像剛出生的小孩,重新又成長了一次。我看見自己的童年里的夏天,看見自己的家鄉(xiāng)的板栗,看見帶有溫度的花草與景觀。我并不是作家或是評論家,亦無法衡量文字的水平,但是真正的好作家,我想,就是能帶給你觸動,能給你共鳴的文字玩弄者吧。
    從開始對草草木木的敘述,到后來的一些玩物或食物,最后以人物結(jié)尾,正好,世界一切全部齊活了。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山丹丹過一年開花的時候會多開出一朵,枸杞頭也可以作為野菜,葡萄原來也能開出花朵,而北京的許多人都對養(yǎng)鳥情有獨鐘。羅漢嘛,昆明筇竹寺的大氣粗獷而蘇州紫金庵的則是秀氣書生。我做摘抄時,在書里抄了不少菜譜,韻味十足,每一筆每一畫都那么親切。改天也要親手試一試,汪曾祺老先生在吃與制作上面頗有心得。到后來寫人時,汪先生回憶了在西南聯(lián)大的日子。那是一段動蕩但又愉悅的日子,物質(zhì)上并不富足但卻擁有充盈的生活。無事下下茶館,跑跑警報,閑時讀讀書,西南聯(lián)大的自由民主校風(fēng)已是不言而喻,這與當(dāng)時培養(yǎng)出那么多人才是分不開的。作者寫到沈從文先生的時候,就好像沈先生坐在你的對面教授課,字如珠璣,你不能不感嘆“妙”。同時,汪先生也在書中指出了沈從文先生的寫作要理,例如,小說的對話要接近人物,要“樸素”。當(dāng)然金岳霖老師也是有趣得很,終生未娶的他養(yǎng)了一只大公雞,吃飯時可與他并桌。
    生活是有哲理的,人物是美妙的。這大概就是《人間草木》最美的地方了。
    木心說“有時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淵明”。古有歸田園的陶淵明,今有生活中城市里的汪曾祺。人生啊,還是要自己活出樂趣,才可以感染他人。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六
    嶺南的二月,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春夜,蛙叫蟲鳴。手捧一卷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細(xì)細(xì)品讀,一幅寧靜而又安詳?shù)漠嬅婢従徳谘矍罢归_。
    首次接觸汪老先生的作品,正是這本《人間草木》。我清晰地記得,這也是宏哥獎給我的第一本書。后來,從《人間草木》,到《大淖記事》,再到語文課本中的《昆明的雨》。在他清淺勾勒的筆墨里,我仿佛看到了春的蓬勃和世間的祥和。這本書融匯了汪老先生四十多年文學(xué)創(chuàng)作,可謂是一本精華。
    輕輕翻開《人間草木》,一幅幅的水墨畫一下子吸引住了我。這些畫簡潔明快,有的十分活潑。后來一番了解,才知道這些畫都是汪老先生畫的。他不僅會寫作,還擅長畫畫。興致好時,便提筆作畫。汪老先生畫畫時不慣設(shè)色,以素凈為主,想畫什么就畫什么。隨手裁張宣紙,就著案頭筆墨,隨心所欲畫一番。這也就是為什么,每當(dāng)看到汪老先生的畫時,一種親切感便油然而生。
    汪老先生寫作如同他畫畫一般。他是一位真性情的作家,行文落筆簡潔自如,寥寥幾筆,就描繪出人間各種風(fēng)情。《人間草木》這本書,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他的風(fēng)格。每篇散文的題目,都十分簡潔明了,甚至帶著一點詩意。這本書雖名為《人間草木》實際上并不只寫花花草草。從各地的花草樹木,到故鄉(xiāng)和各地的美食,甚至還有西南聯(lián)大的回憶和各種游記。在他恬淡至性的筆墨里,泛濫著濃厚的文化氣息。
    汪老先生寫文章,并不是淺白直露地一通說教,而是通過生活中那些平凡之極的小事來襯托。就拿這本書中的《昆明的雨》來說,全文并沒有直接刻畫雨,而是描寫了雨季的平凡小事,在描寫的同時,也隱喻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書中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也有著他對人生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
    在《人間草木》中,令我感嘆的不僅只有他的寫作手法,更有他曾經(jīng)那些非人的待遇。汪老先生曾經(jīng)在西南聯(lián)大讀書,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讀大學(xué)是多么不易。經(jīng)常上著上著課,防空警報就響了起來。當(dāng)時的條件也極為艱苦。宿舍是簡易的茅屋,吃的食物就更不用說了。在___期間,汪老先生被放到塞外的一個馬鈴薯研究站。
    在那里,他不甘寂寞,整日與馬鈴薯打交道,甚至還畫了一整本馬鈴薯圖冊。這種樂觀的精神震撼了我的心靈?,F(xiàn)在正值疫情期間,雖整日呆在家中,但總比汪老先生當(dāng)年的條件要好。我們不妨找些有益的事情來做,或是手捧一卷良書,亦或是品上一杯清茶,總能找到消遣的方式。
    古人有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汪老先生便是那仁者、智者。他筆下的草木,便是他那顆包容萬物的智者仁心。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七
    《人間草木》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種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寫植物,但更深層的,無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價值觀。
    例如寫山丹丹部分,他通過老堡戶之口講出:山丹丹每長一年,便多開一朵花,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歲!還有這種植物皮實,容易養(yǎng)活。人要活得隨遇而安些,不能太嬌生慣養(yǎng)了。這部分結(jié)尾處,引出流行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和舞臺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戶這樣的農(nóng)民才懂!
    第二部分寫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寶,春天的時候,枸杞頭可以當(dāng)野菜。夏末秋初,開花,可以觀賞。隨后,便結(jié)出果實,可以吃。這么看,有發(fā)現(xiàn)樂趣的眼睛,人生才豐富許多啊!
    最后部分寫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關(guān)于槐花的,卻只有開頭與結(jié)尾兩句。大部分內(nèi)容都在講養(yǎng)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講了花與蜜蜂的關(guān)系,養(yǎng)蜂人與蜜蜂的關(guān)系,養(yǎng)蜂人與女人的關(guān)系,以及女人與家中晚輩的關(guān)系。他們的關(guān)系只能用微妙來形容。給予與受贈的感覺,很曖昧的,讀原文才能體會很深。
    人間草木啊人間草木,人間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擺在那里的。去發(fā)現(xiàn)它們吧,然后活得通透些,處理好身邊的各種關(guān)系,這便是人間草木的含義吧!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八
    一花一世界印象中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是平實親切有生活滋味兒的。而我呢,在十幾歲的時候,總盼望著被什么醍醐灌頂,一語驚醒。一心想看更壯烈的、跌宕的、發(fā)人深省的經(jīng)典大部頭,所以對這樣一位被以平實稱道的作家,并不上心。是老師推薦,才去拜讀了《人間草木》,書里頭,他寫院子、寫花卉、寫昆明的雨天,寫枸杞子寫葡萄寫北京人遛鳥,不疾不徐地。像是一位在山間閑庭信步的老農(nóng),把昨晚上趕路的馬車不小心抖露出的零碎細(xì)軟一一拾起來那樣。
    院子里的雜草、野花,雨后冒出來的菌菇,路邊姑娘叫賣的梔子花……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是今天的我們不太會去停下來關(guān)心的事物。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更向往“深刻”,借由“深刻”帶來成長的滿足。“平凡”、“平常”,這是我們有意去避諱的字眼。其實成長并不就意味著走向成熟深刻,而是我們越來越關(guān)注生活,熱愛生活。以前的我行走在校園里總是腳步匆匆,總想著快些到班,快些到宿舍,擠出那么一點時間來學(xué)習(xí)。卻往往忽略了許多身邊的景色。記得有一親戚曾說:你們八中門口那個愛的雕像還挺好看的,我上次去辦事看見了。我的心里一驚,我在八中也快有一年了,怎從來沒注意到那雕像有愛這個字呢,親戚路過一次便幾下了,實在是慚愧,我只得應(yīng)和道:是,是挺好看的。我總是覺得在學(xué)校的生活單調(diào),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甚至沒有好好去觀察我的生活,學(xué)校的樹我叫不出來名字,學(xué)校的小書屋我從來沒進去過,住在一層樓里的同學(xué)我叫不上來名字。
    而汪曾祺寫《人間草木》,從花草講到食物,再到各地風(fēng)俗,然后是他在西南聯(lián)大的大學(xué)生活及對老師的回憶,最后是自己的家人及寫作。這其中,我感覺到他對生活的熱愛,細(xì)致的觀察,真正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他并不像許多作家一般在作品中抒發(fā)自己的悲涼孤獨之感,而是喜歡描寫自己簡單的快樂,讓每一個讀者都感受到他的樂觀與豁達。然而,我們都知道,汪老吃過的苦不比任何人少。
    《人間草木》少有華麗的辭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內(nèi)心的悲傷,取而代之的是平實的描寫,淡淡的熱愛和豁達的心境。書畢,再走在路上,不免放慢了腳步,上揚了嘴角,用心去看周圍的一切,屬于我的生活。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九
    其中還有許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麗動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耗兀扛瞧G麗奪目。有緬桂花,芳香撲鼻,香的像蘭花。夏天有珠蘭、牽牛,牽?;ㄊ嵌堂模€有薄命的秋葵,美麗的鳳仙,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還有一種奇妙的野草“萬把鉤”它結(jié)的果實上有許多小鉤,碰到它就會掛在衣服上,很難清除。
    這些東西都很有趣吧!看了這之后,我深深的陶醉并沉迷在此,其中的樂趣還無窮呢!
    山丹丹一種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藥,還有紫紅誘人的葡萄,沁人心脾,還有香甜的槐花,彌漫在整個春天。啊,真美!我仿佛親眼看見如此優(yōu)美的景色。
    作者把這些優(yōu)美的景色刻畫的栩栩如生,他細(xì)微的觀察深刻的描寫,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給人一種視覺的享受?!度碎g草木》刻畫的如此醉人、優(yōu)美,仿佛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體會。
    說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對于食品的描寫更是讓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簡直是人間極品。
    高郵的咸鴨蛋可是不同凡響。那特點是:質(zhì)細(xì)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黃發(fā)紅,散發(fā)誘人的香味。不似別處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說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鐘愛的咸菜茨菇湯、氣鍋雞、火腿,還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國各地的特色佳肴。氣鍋雞特別鮮嫩,湯清如水,而且雞想撲鼻,看著這生動的描寫,我不禁口水潛溢。
    作者有這么淵博的知識,如此獨特的見解,一定游歷過許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風(fēng)土人情也相當(dāng)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區(qū)的人們口味迥異。山西人愛吃醋,愛吃酸。無錫人愛吃甜。四川人愛吃辣,等等的異域風(fēng)情。作者竟能對各地的風(fēng)土人情知之甚詳,看來作者是一個喜歡游歷,善于觀察的人。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十
    看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惹起我無盡鄉(xiāng)思。
    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對他是一無所知,真是很慚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dāng)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歷任中學(xué)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
    終于買到了他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可買來之后這本書就真的被收藏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說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周終于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一讀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宏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彌漫著文人的情調(diào)。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閑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xì)讀來真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凈化著浮躁的內(nèi)心,聯(lián)想現(xiàn)在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過于匆忙,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來,從來如此。工作的時候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會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飛奔,又有欣賞途中風(fēng)景的收獲。
    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最大收獲。讀汪先生的這本書,覺得心里暖暖的,靜靜的……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十一
    書面的手感很好,翻開即是汪曾祺先生親筆畫的 6幅水彩畫插圖,夾著明信片書簽,看著親切淡雅。汪曾祺是老派士大夫式的玩家,用他兒子汪朗的話說,就是"老頭子是個雜家,肚子里有不少東西,能畫兩筆畫,能寫兩筆字,新詩舊詞也都能寫上兩句,還會唱幾段昆曲。"當(dāng)然,最受讀者喜愛的還是他的散文。
    5月25日是王世襄先生誕辰之日,《三聯(lián)生活周刊》于先生百年誕辰時做了一期專題《王世襄和他的朋友們》,汪曾祺是王世襄朋友中較年少的,長者有張伯駒、陳夢家、朱家溍。這群人有幾個共同的特點,學(xué)問是玩出來的,在跌宕起伏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著自己的精神標(biāo)準(zhǔn),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不冤不樂。何為"不冤不樂"?王世襄先生的解釋是,大凡天下事,必有冤,始有樂。歷盡艱辛,人人笑其冤之過程,亦即心花怒放,歡喜無狀,感受最高享樂之過程。倘得來容易,俯拾皆是,又有何樂而言。
    《人間草木》的序是汪朗寫的,很接汪曾祺的文氣。兩代人能這樣互相調(diào)侃,不戴高帽不為親者諱,更是難得。如果不是這篇序,讀者可能不知道,汪曾祺很多寫草木蟲魚、寫花花草草的文章,沖淡平和,有閑適之氣,是在___戴著"右派"帽子,被整被審查寫完交代材料,甚至是在農(nóng)場下放改造時寫的。他寫《葡萄月令》的那篇,開篇即是:"一月,下大雪。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里。"這是汪曾祺發(fā)配到張家口的一家農(nóng)科所改造時,寫的在葡萄園勞動時的感受。文中絲毫沒有怨氣和悲慘的調(diào)子,一切都是那么美。那是一種在勞作中的充實和暖意。
    汪朗說,這個老頭兒,即便是在倒霉的情況下,寫出來的東西還是很放松,很有味兒,還帶著一點幽默,真是不可救藥。他寫菊花,"我不贊成搞菊山菊海,讓菊花都按部就班,排排坐,或擠成一堆,鬧鬧嚷嚷。菊花還是得一棵一棵看,一朵一朵地看。更不贊成把菊花縛扎成龍、成獅子,這簡直是糟蹋了菊花。"他寫螃蟹,"螃蟹為什么要橫著走呢?螃蟹的樣子很兇惡,很奇怪,也很滑稽。兇惡和滑稽往往很相似。"帶著點哲理的冷幽默。他寫西南聯(lián)大時《跑警報》,"跑警報是談戀愛的機會。聯(lián)大同學(xué)跑警報時,成雙作對的很多??找u警報一響,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邊等著,有時還提著一袋點心吃食,寶珠梨、花生米……他等的女同學(xué)來了,嗨!于是欣然并肩走出新校舍的后門。"恐怖的戰(zhàn)時氣氛,卻被他寫得生趣盎然。
    玩家得有趣,對生活、對自然、對知識和美有天然的親近和情趣,還要有心,有情。
    有心是對生活中的無用之事也能熟練掌握和擷取。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那期專題中,汪朗寫了一篇回憶長文《"老頭兒"三雜》。汪曾祺是個雜家,在寫《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時亦提到??措s書的習(xí)慣,在大學(xué)時就有了。當(dāng)時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開的課,他喜歡的就上,不喜歡的就不上。像聞一多先生、沈從文先生的課,他是聽得很認(rèn)真的,朱自清先生的課,有時就溜號,覺得朱先生上課一板一眼,不太適應(yīng)。汪曾祺雖然白天上課溜號,晚上卻沒閑著,總泡在中文系的資料室里看書,有時一直看到天亮,然后回宿舍睡覺,接著逃課。汪朗說,老頭兒雖然是搞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家里的文學(xué)書卻很少。"___"之前,家里的書滿打滿算不到一書柜。別說什么孤本善本,就是人們熟知的中外名著、大師文集,都和他嘴里的牙一樣,殘缺不全。
    家里雖然沒有像樣的書,但老頭兒書卻讀了不少。劇團的同事說,團里的書都讓他翻遍了。"當(dāng)時北京京劇團在虎坊橋,離琉璃廠很近,他沒事常到那兒的中國書店翻騰舊書,一次找到了一本清代狀元吳其睿寫的《植物名實圖考》,他不知用什么理由,居然動員劇團資料室把這樣一本書買了下來,認(rèn)真研讀了好幾遍。這樣的書,整個劇團恐怕不會有二個人感興趣,純粹就是給他買的,簡直是豈有此理。"(汪朗序)因此,汪曾祺寫草木時也會引經(jīng)據(jù)典,說道頗多。寫《紫薇》那篇,有一段長長的細(xì)節(jié)考證:
    從《韻語陽秋》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兩件事。一是"爪其本則枝葉俱動".紫薇的樹干的外皮易脫落,露出里面的"嫩膚",嫩膚上留下外皮脫落后的一片一片的青色和白色的云斑。用指甲搔搔樹干的嫩膚,確實是枝葉俱動的。宋朝人叫它"不耐癢花",現(xiàn)在很多地方叫它"怕癢癢樹"或"癢癢樹".這到底是什么道理,好像沒有人解釋過。二是花期甚長。這是夏天的花。胡文恭說它"繁極曝衣天",白居易說它"獨占芳菲當(dāng)夏景,不將顏色托春風(fēng)".但是它"花至七夕猶繁".我甚至在飄著小雪的天氣,還看見一棵紫薇依然開著僅有的一穗紅花!
    這樣的文字,真需要有心的雜家,平時的生活積累才能寫出來。
    《人間草木》分五章,但五章里面真正談到草木的只有第一和第四章,談《人間草木》和《記憶的味道》。第二章是談草木魚蟲的,第三章是游記,第五章是師友故人。
    有情的文字在最后一章,相比較汪曾祺寫花草、寫游記、寫魚蟲的文章,我更喜歡寫人的這一章。尤其是回憶老師沈從文的兩篇,葉開在編《這才是最好的語文書》時,散文卷首先就收入了沈從文和汪曾祺回憶沈從文的文章。
    "他常流鼻血。血液凝聚力差,一流起來不易止住,很怕人。有時夜間寫作,竟至?xí)灥?,伏在自己的一灘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發(fā)現(xiàn)。""他常常在學(xué)生的作業(yè)后面寫很長的讀后感,有時會比原作還長。""多年以來,沈先生就干著給別人的作品找地方發(fā)表這種事。經(jīng)他手介紹出去的稿子,可以說是不計其數(shù)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寫的作品,幾乎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這輩子為別人寄稿子用去的郵費也是一個相當(dāng)可觀的數(shù)目了。"……點點滴滴,還原出大先生為人處世修業(yè)的赤子情懷。寫和沈先生最后的告別,汪曾祺的文字也是極淡的。"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詳?shù)靥芍N易哌M他身邊,看著他,久久不能離開。這樣一個人,就這樣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隱忍的悲痛,讓人更覺心酸。
    心中有情,無論是寫人,寫草木,亦處處含情。汪曾祺寫過一首詩:"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最后一句真好,人間送小溫,文字傳達出的,都是人間的暖意。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十二
    我一直認(rèn)為,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與其個人生命的兩種要素息息相關(guān):一是生他養(yǎng)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長經(jīng)歷。南來北往又轟轟烈烈,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不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軌跡,也浸潤到他的作品《人間草木》中。
    透過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個在蘇北運河邊成長的調(diào)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個在五七干校糞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僂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顆至純至善的心——猶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風(fēng),吹散了白日的塵囂。
    書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習(xí)慣久坐在家中的老沙發(fā)上,泡上一杯茶、點上一支煙,裊裊煙霧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這個深秋,每個雙休日的早上,我也會坐在家中的沙發(fā)上,伴著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里行間,在窗外透過的暖暖陽光中,讀懂這人間的一草一木。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十三
    “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對汪曾祺文章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了《端午的鴨蛋》中紅亮冒油的咸鴨蛋上——平實親切、飽含生活味兒。
    少不更事的我,盲目沉醉于題材壯烈、情節(jié)跌宕、發(fā)人深省的大部頭經(jīng)典,期許著哪一天被某書醍醐灌頂,對汪曾祺這類樸實無華的作家并不上心。朋友推薦,才有幸拜讀汪老先生的《人間草木》。我本對它毫無期待,可是讀文伊始,我就癡迷其中無法自拔了。
    汪曾祺寫院子,寫花卉,寫枸杞子,寫葡萄,寫昆明的雨天,寫北京人遛鳥……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像是一位在山間信步而行的老農(nóng),把昨晚趕路時馬車不小心抖落的零碎細(xì)軟一一拾起。院子里的雜草,幽徑邊的野花,雨后冒出的菌菇,路邊姑娘叫賣的梔子花……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卻被汪老描寫得那般引人沉醉,我不覺驚醒,它們都是我們遺失的美好啊。
    汪曾祺寫《人間草木》,從花草講到飲食,從節(jié)日講到各地風(fēng)俗,從西南聯(lián)大的大學(xué)生活講到對老師的感恩,從自己的家人講到個人的寫作歷程。這其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他細(xì)致的觀察,對生活的熱愛。他不抒發(fā)自己的悲涼孤獨之感,轉(zhuǎn)而描寫生活中簡單的快樂,讓每一位讀者都感受到他的樂觀與豁達。
    回想以前,總覺得在校生活單調(diào)枯燥,走在校園里總是腳步匆匆,身邊的景色視若無睹。我不知校園操場邊上有塊不小的石頭,我叫不出教學(xué)樓下樹木的名字,我從未欣賞過墻角盛放的花,我甚至不認(rèn)識同在一層樓的同學(xué)……現(xiàn)在想來真是慚愧。
    《人間草木》少有華麗的辭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內(nèi)心的憂傷,取而代之的是平實的描寫,淡淡的熱愛和豁達之心境。讀罷掩卷,再一次走在校園的小路上,我不禁放慢腳步,嘴角上揚,用心去看周圍的一切,它們妝點了我的美好生活。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十四
    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讀了很長時間,中間斷斷續(xù)續(xù),只作專心學(xué)習(xí)后的消遣。我以為最后那幾篇寫西南聯(lián)大人文趣事的文章最好玩。
    學(xué)校雖是臨危建成,設(shè)備條件很差,生活很苦,但人文精神向上、自由,還會在選址時,刻意保留一個小小的景點。教授們專心學(xué)問,安貧樂道,有的古板,有的開明,有的激情,有的沉靜,但都是讓人覺得可靠可親近的人。同學(xué)們更是各式各樣,尤其讓我笑出聲的是那位,日本轟炸校區(qū)時仍在新校舍大圖書館旁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合他的冰糖蓮子的廣東鄭同學(xué)。這樣的學(xué)校、這樣的教授們、同學(xué)們是多么可愛。汪先生寫的生動有趣,讀的讓人心癢癢。
    不由得聯(lián)想起自己的求學(xué)時光。真是渾渾噩噩,不清不楚的混了過來。學(xué)問沒有長進,心理也未得成熟,倒是學(xué)會了憤世嫉俗、顧影自憐。想到這,真是要拍桌子!過去是回不去了,也不可能給過去的自己一嘴巴,打醒他。把握今后的時光吧,要用盡全力做一個有趣的人,認(rèn)認(rèn)真真地努力一把。
    人間草木的讀書心得篇十五
    詩人張九齡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蓖粼飨壬峙率菍@句話體會最深的人。
    每當(dāng)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你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感覺:一位老者與你同坐在一個灑滿冬日陽光的小花園里,時而指著那棵臘梅和你說起他從前的趣事,時而打趣地告訴你說,“煤塊里竟然也能長出芋頭”。
    汪曾祺先生對于這些“人間草木”只是一種單純的喜愛,一種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卻不愿將之據(jù)為己有的喜愛。也許對于汪曾祺先生來說,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他知道“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他說,“比起北京雨后春筍一樣聳立起來的高樓,北京的花木的生長就顯得更慢。因此,對花木要倍加愛惜”;他記得“北京見過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每次到老舍先生家里飲酒賞菊,都會“既醉既飽,至今不忘”;他還記得家里靠墻處秋葉形的小花壇,那里有兩三棵秋海棠,花色蒼白,樣子可憐。所以每看到秋海棠,就總要想起他的母親;當(dāng)他在寂寞的羈旅之中,幾片綠葉曾讓他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使他感到欣慰,讓他“獲得過一點生活的勇氣”。所以,歐陽修在《秋聲賦》里所說的“草木無情”,汪曾祺先生大概是不會同意的罷。
    在汪曾祺先生如話家常的語言中,我們會慢慢讀完這本書,甚至在你讀完時也不知不覺。因為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向來是淡的,淡到如空氣一般在你身邊讓你渾然不知,可是也淡到讓你不能輕易失去。
    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未免多了一份孤傲。然而對于汪曾祺先生來說,草木是否有本心似乎已經(jīng)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與這些人間草木常相作伴,追憶往事,傾訴衷腸。
    想來汪曾祺先生對這些人間草木也是愛極了,也難怪他會說:“我應(yīng)該當(dāng)一個工藝美術(shù)師的,寫什么屁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