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梅花魂的教學反思(優(yōu)質(zhì)14篇)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一
    《梅花》是實用語文第十二冊的一首古詩,是北宋王安石所作,詩句朗朗上口。在這堂課中我將學生帶入一個雪花飛舞的情景, 一起感受梅花的獨處墻角、凌寒怒放,學習它不畏嚴寒的品格。
    古詩注重情感的抒發(fā),情感是古詩的生命,它表達了詩人對生活中人物、景物、事物的愛憎和感嘆。為了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上課前,我就創(chuàng)設(shè)一種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百花凋零的情景,接著又出現(xiàn)了美麗的梅花,與前面創(chuàng)設(shè)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初步體會《梅花》的詩境。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了讀的功能,剛開始就讓學生多讀,反復地讀詩,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接著讓學生在與文本、老師、學生的對話中讀一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為零距離走進詩境打下基礎(chǔ)。課堂上自主讀和互動聽讀相結(jié)合,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閱讀課文,使學生逐步達到讀得準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在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動口、動腦、動手,讀、畫、議、寫,在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 學生良好的語感和多種能力,如:朗讀能力、識字能力、思維能力等。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完成了我預設(shè)的教學目標,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說話能力、朗讀能力等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希望以后在教學上能多研究,多琢磨,讓古詩教學更具有魅力,使學生愛上古詩,感受中國詩歌文化的燦爛。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二
    《梅花魂》是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睹坊ɑ辍愤@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講了有關(guān)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現(xiàn)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lǐng)會梅花魂的本質(zhì)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xiāng)之情。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我在設(shè)計之初始終堅持以文本為依托,多次解讀文本,希望引導學生對課文展開深入學習,但是試了幾次課,總覺得內(nèi)容繁多,還要兼顧表達方式的學習。在理解梅花魂和外祖父的“三次落淚”上幾次糾結(jié),一次重點放在梅花魂上,一次重點放在“三次落淚”上,可是無論把誰作為重點教學任務都大,甚至我都做好充足的準備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學習“梅花”部分還是“落淚”部分,試課中雖然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課文,但是總覺得還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教學效果還不太理想。
    經(jīng)過幾次三番地思考,反復的推敲,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的“高年級學段閱讀課的教學要突出表達方法,學生要做到讀寫結(jié)合”,我最終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領(lǐng)悟梅花“魂”,體會“魂”的三層含義上,借此來學習“托物言志”的表達方式。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有這些成功之處:
    一、本課設(shè)計的思路很清晰,通過學習梅花魂的三層含義來學習本文的表達方式。在學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這一教學上,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讀中悟”“同桌交流”“自我總結(jié)”等形式理解梅花魂的三層含義。
    二、在教學托物言志的表達方式時,我特別總結(jié)了“托物言志三步曲”,利于學生識記和掌握。由本課的寫法學習延伸到課外選段,最后讓學生運用學會的表達方法自己當堂習作,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這節(jié)課,我很欣慰終于做到了課標的要求:“凸顯教學方法,讀寫結(jié)合。”我做到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而且事實證明我們的孩子你只要明確的教會他們方法,他們能像學數(shù)學一樣運用所學,切身體會到運用的快樂,最后分享小習作部分,孩子在短時間運用新知的能力讓我由衷的感到欣慰。
    當然,這節(jié)課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諸多不足之處:
    一、在“三品梅花魂”的環(huán)節(jié)我過于著急,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學習體驗,只照顧了部分學生。第一次錄課總擔心孩子們的錯誤回答延誤了時間,總是急于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忽視了一些學生,這樣就削弱了部分孩子們學習的效果。課堂就是孩子們的課堂,要教給孩子們來演繹。
    二、由于孩子們的感悟能力不一,聽說讀寫也存在差異,未能充分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我需要在“怎樣才能讓不同的孩子都有所提高”這方面更加注意。
    總之,通過這堂課的教學,讓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也許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設(shè)計很精巧,手段很先進,但我們的教學過程總會有許多不足,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就必須時時從細處著眼,從小事著手,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才能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更加完美的境界。謝謝大家。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三
    大班美術(shù)吹畫梅花教案,梅花的風骨一直被人稱贊,我們可以讓幼兒用梅花作畫,增加幼兒對于梅花的了解,學習梅花的精神,最簡單的畫梅方式就是吹畫,吹畫簡單有趣又新穎,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
    1、引導幼兒學習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表現(xiàn)梅花樹和梅花的基本特征。2、引導幼兒體驗吹畫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吹畫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干凈整潔的衛(wèi)生習慣。
    知識經(jīng)驗準備:了解梅花的有關(guān)知識。物質(zhì)準備:墨汁、紅色顏料,毛筆、抹布、范例等。
    一、導入以冬天為主題,談話引出課題。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梅花,引導幼兒觀察梅花的結(jié)構(gòu)、形狀、顏色。
    大班美術(shù)吹畫梅花教案,梅花的風骨一直被人稱贊,我們通過讓幼兒用梅花作畫,增加幼兒對于梅花的了解,學習梅花的精神,最簡單的畫梅方式就是吹畫,吹畫簡單有趣又新穎,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幼兒學習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表現(xiàn)梅花樹和梅花的基本特征,讓幼兒體驗吹畫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吹畫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干凈整潔的衛(wèi)生習慣?;顒又行枰倪M的地方是要給幼兒充足的自由創(chuàng)作時間,同時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共同完成作品。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四
    課文記敘了早春時節(jié)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美麗景象和描寫休息日人們到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教學的重點是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借助圖片,緊扣詞句,形成畫面。讓學生置身于春光中學習課文,把觀察、想像、朗讀結(jié)合起來,感悟意境美和語言美。
    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打破了以往從第一段開始精讀的習慣,從簡單的問題“你喜愛梅花嗎?”入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進行追問,“那去梅花山的人們喜愛梅花嗎?”學生紛紛表示了肯定,我繼續(xù)追問,“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呢?請你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二小節(jié),回答老師的問題?!睂W生們從“一到休息日,……海洋?!币痪渥x出人們對梅花的喜愛。并且還有學生扣住“涌動”、“人流”也感受到了人們對梅花的喜愛,我相機出示插圖,讓更多的孩子直觀感受到人多的像潮水一樣?!皻g樂的海洋”是對梅花山花海人潮熱流場面的生動比喻,我創(chuàng)設(shè)了情境,讓學生在朗讀中有所體驗。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還設(shè)計了一個說話練習,即是“從圖中,我們看到男女老少都被梅花山的梅花吸引了,那他們分別在干些什么呢?”
    這時候,孩子們思維的匣子一下子打開了。
    “老人們來到梅花樹下,有的在打拳舞劍鍛煉身體,有的在下棋聊天,還有的在把這美麗的風景畫下來。”
    “孩子們在梅花樹下盡情的嬉戲,玩耍,更有的忍不住偷偷地摘了一枝藏了起來?!?BR>    “叔叔伯伯們在梅花樹旁攝影留言,阿姨們伸長著脖子湊過去聞著香味?!?BR>    ……
    然后,我用“那為什么人們會如此喜愛梅花呢?”這一問題過渡到第二小節(jié)的閱讀,我放手讓學生讀,邊讀邊想這一節(jié)寫出了梅花的什么特點?孩子們抓住“早春”、 “寒氣還沒退盡”體會讀出了梅花的勇敢;抓住“滿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片片彩云”、“一朵一朵”等詞體會讀出梅花的多,借助插圖;抓住“片片彩云”“晶瑩透亮”、“淡淡的清香”這些關(guān)鍵詞體會讀出梅花的美和香,其中“晶瑩透亮”比較難理解,我出示梅花圖片讓學生觀察理解含義,再讓學生說說還見過什么晶瑩透亮的東西,并出示了實物“水晶”,讓孩子直觀感受,從而能學以致用。理解“片片彩云”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曾看到過的彩云的樣子和有些什么顏色來幫助感受梅花的美。
    但是,我在教學時還未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整堂課并不能較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的節(jié)奏還需控制好。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五
    語文是充滿詩意的,是最富文化內(nèi)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學科,那霎那間的感受,那入木三分的刻畫,無不展現(xiàn)了語文的魔力,所以有人說,語文課堂應該是我們傳播詩情畫意的主陣地,文本傳遞給我們的每一處知識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們要用詩的語言去催發(fā)這含苞欲放的花朵,讓她們詩意地開放在孩子們的心里。在《梅花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試圖從詩意語文上尋找突破口。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這首詞中帶有偉人胸襟的梅花具有錚錚鐵骨和挑戰(zhàn)精神,具有明媚開朗至剛無欲的品格。隨著詩畫同步欣賞吟誦,孩子們一下子被梅花的俏麗,被“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意境所吸引。
    文中每當讀到“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這些句子都是需要讓學生帶著感受來讀的,也只有這低緩,深情的句子才能讓學生在詩意的朗讀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顆赤子之心。
    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帶來的同樣是血濃于水的親情,在這節(jié)課結(jié)束之際,隨著動情的配樂朗讀,孩子們對于華僑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牽掛、眷戀之情感受頗深。我想,此時此刻,牽掛著祖國,愛著祖國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文章中的老人了。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六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jīng)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與學生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么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語文課堂里,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jīng)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qū)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chǎn)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拔谋緦υ挕保罕热缭谶@堂課中,在最后學完課文,我問道:“對于這樣一個思念祖國的華僑老人,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xiàn)與學生的溝通,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jīng)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后,我讓學生欣賞《鄉(xiāng)愁》,引領(lǐng)學生閱讀現(xiàn)代和古代詩人所作的幾首詩歌,一方面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guān)于思鄉(xiāng)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jīng)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這一課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回憶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后,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對中華民族的贊美層層引出。并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托著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文章的倒數(shù)第四段,字里行間都滲透出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與喜愛,同時也是要求背誦的段落。在品味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我設(shè)計了一個填空練習,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也把文章的語言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3、把別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lián)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七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課文以梅花為線索,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開的一段經(jīng)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文章以梅花喻人,結(jié)構(gòu)嚴謹,前后呼應?;仡櫿谜n的教學,總結(jié)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換課題,揭示“魂”。
    教學中,我就課題進行解剖,直接導入課文中心,讓學生一下子抓住文章中心,整體上把握課文,起到很好效果。教學伊始,熟讀課文,學生知道課題中“魂”實際上是“精神”,找出梅花精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如果請你換個題目,我們可以換成什么呢?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換成“民族魂”“松樹魂”……通過換課題,學生了解到: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tǒng)一的。
    2、教學收獲(思得)
    (1)拓展讀,悟情感。
    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閱讀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本課教學后,讓學生聯(lián)系王安石的《梅花》,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jié)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chǎn)生贊揚并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愿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同時我讓學生欣賞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李白的《靜夜思》、張繼的《楓橋夜泊》,讓學生了解余光中、李白、張繼的“思鄉(xiāng)”和文中外祖父的“思鄉(xiāng)”有什么不一樣,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guān)思鄉(xiāng)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梅花魂》教學反思5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里涌動著一種激動,洋溢著一份感動,久久不能平靜,為自己,也為學生。也對語文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的結(jié)合有了更深的了解。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lǐng)會梅花魂的本質(zhì)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xiāng)之情。課文的第13自然段關(guān)于外祖父對梅花秉性的闡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根據(jù)我班學生好動好表現(xiàn)的特點,在教學伊始,我讓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guān)寫梅花的詩詞,然后教師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陳毅的《紅梅》,陸游的《詠梅》,以及毛澤東的《詠梅》,讓學生吟詠,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了解。
    接著以讀為本把五件事情找出來,然后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淚”,體會外祖父濃厚的思鄉(xiāng)之情。第二課時圍繞“珍愛梅圖”和“贈墨梅圖”體會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戀祖國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在課快要結(jié)束時,適當?shù)匾搿拔业闹袊摹边@首歌。師生一起跟著音樂唱,在歌聲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加深對外祖父思鄉(xiāng)之情的理解,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讓學生漫步在文化的長廊里,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意蘊里,課內(nèi)外融合,使本節(jié)課不僅有了廣度,還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見大,融進大語文教學觀,有這樣日積月累的教學,小小少年的心便不會拘于孤陋寡聞,視野也一定會達到星垂平野闊的境界。
    課題是《梅花魂》,我首先問學生課題《梅花魂》從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這時我在課題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緊接著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梅花的精神?”學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讓學生品讀思考:“從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從哪體會到的?!蓖ㄟ^思考,學生體會到了梅花是不畏嚴寒,寒冷對其他的花意味著死亡,而對梅花則意味著生存。面對嚴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體會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不僅如此學生還體會到了,這不僅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華兒女,無數(shù)中國人的精神他們頂天立地,從不肯低頭折節(jié),構(gòu)筑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問:“中華兒女千千萬,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學生紛紛發(fā)言,列舉出了許多的古今我國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讓他們懷著對英雄的崇敬之情來有語氣的朗讀第十三自然段的時候。令我沒有想到的事情發(fā)生了,一個同學在讀到“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這句話的時候,突然舉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覺得這句話中的“她”字用錯了,應該用這個“它”。
    從思維的碰撞,情感的升華,體會深深的思鄉(xiāng)情。
    通過對愛國心的理解,學生的思維碰撞出了火花,一個學生說:“我覺得課文在向我們介紹外祖父愛國的同時,還在向我們說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庇谑俏易穯枺骸皬恼n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戀祖國,思念家鄉(xiāng)?”學生分小組進行了學習,在匯報中,學生將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淚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進行了體會,從這三次落淚學生體會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眷戀祖國。這是我事先沒有想到的,我的設(shè)計是學生一個一個的進行體會,但聯(lián)系起來更能體會到外祖父的思鄉(xiāng)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給我的這幅墨梅圖和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边@句話的深刻含義。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八
    《梅花魂》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第六課的一篇精讀課文。梅花寒霜傲放,為人們賦予了堅強的品格,為人們所贊頌,成為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象征。課文由故鄉(xiāng)的梅花又開放了,引出了對漂泊他鄉(xiāng),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回憶。梅花年年開,“我”的記憶之門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開,而這梅花引發(fā)的回憶都跟外祖父有關(guān)。外祖父愛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他把愛祖國的情懷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也一如梅花,堅貞不移,雖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不變的是中國心。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為此,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幽芳,漂泊,唯獨,頓時,稀罕,離別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破重點,課前,我讓學生搜集有關(guān)贊美梅花的詩文讀一讀,對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對梅花的感情,在學生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的基礎(chǔ)上,我請學生說一說,作者回憶了外祖父生前的幾件事,從這些事中體會到了什么使學生對文章有個全面的了解,對人物的思想感情有個初步的體會。
    然后,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出外祖父思戀祖國的感情“這個問題,深入讀書,交流討論。交流中,讓學生注意到外祖父的三次落淚,因為墨梅圖發(fā)脾氣,送”我“墨梅圖和梅花圖案的手絹等具體的事,引導學生留意容易忽視的地方。如外祖父教”我“讀詩,目的是使”我“從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為,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滲透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時,借讀這些詩詞,寄托自己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再如,對外祖父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皬耐庾娓竸幼髦锌梢钥闯雒坊?,在他眼里,不僅僅是梅花,那是祖國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愛?!?BR>    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書房里,鄭重地遞給我一卷白杭綢包著的東西。“臨別送給親人的禮物,外祖父選擇了墨梅圖,更可見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他寄托在梅花身上無法割舍的情愫。在交流中,我著重引導學生讀好有關(guān)的段落。在讀書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從具體語句中,就可以對怎樣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所領(lǐng)悟。由于本課語句含蓄,感情深沉,我指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九
    1.
    換課題,揭示“魂”。
    教學中,我就課題進行解剖,直接導入課文中心,讓學生一下子抓住文章中心,整體上把握課文,起到很好效果。教學伊始,熟讀課文,學生知道課題中“魂”實際上是“精神”,找出梅花精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如果請你換個題目,我們可以換成什么呢?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換成“民族魂”“松樹魂”……通過換課題,學生了解到: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tǒng)一的。
    2.
    (1)拓展讀,悟情感。
    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閱讀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本課教學后,讓學生聯(lián)系王安石的《梅花》,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jié)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chǎn)生贊揚并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愿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同時我讓學生欣賞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李白的《靜夜思》、張繼的《楓橋夜泊》,讓學生了解余光中、李白、張繼的“思鄉(xiāng)”和文中外祖父的“思鄉(xiāng)”有什么不一樣,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guān)思鄉(xiāng)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2)學習寫法,學以致用。
    本文中心突出,借物抒情,對于這一點,學生讀上幾遍,讀熟以后就很容易明白,那么文章是怎么借物抒情的?需要仔細探究,學生再次讀文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借梅花來抒發(fā)情感,用的是外祖父和梅花之間的幾件事來表現(xiàn)主題的。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繡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回顧這堂課的教學,感覺有不少遺憾:這篇課文在其他教材中是用兩課時的,我們在備課時,把以前的課件拿來就用,沒有深入研究,精心準備,導致教學節(jié)奏按照兩課時標準教學,教學知識點抓得不準,致使部分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需要其他時間補充。
    精心制作課件。
    在以后教學中,在導入課文學習時,就應該播放用多幅梅花的圖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樂的課件,同學們在驚嘆梅花的美麗之時,對梅花開放時的環(huán)境狀況就會有一個清晰的印象。此時,我應在課文中心句出現(xiàn)的地方再用一次圖片展示,讓學生們再對“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升華,使他們理解為什么身處異國的外公會對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十
    結(jié)合這篇課文特點,落實本單元目標,將這篇課文的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學會生字詞。
    2、體會外祖父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如何表達出來的。
    3、研讀“梅花精神”相關(guān)段落,欣賞梅花,受到美的熏陶。
    分三課時來完成以上目標:第一課時:開火車讀課文,正字正音;檢查生字詞認讀書寫情況;寫寫文章講了關(guān)于外祖父的幾件事。第二課時:概括關(guān)于外祖父的幾件事;在幾件事中找相關(guān)語句體會外祖父的思鄉(xiāng)之情,并體會這種感情是如何表達出來的。第三課時:品讀關(guān)于“梅花精神”的段落,聽《紅梅贊》;做基礎(chǔ)訓練。
    在第二課時上課過程中,這個問題對于學生比較難,我借助了之前老師留下來的一段微課資料,先做了講解,又讓學生去做批注。學生在做批注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從第一次這個詞語中看出外祖父以前沒有訓斥過作者的媽媽,而因為梅花圖訓斥了媽媽,所以看出了外祖父非常喜愛梅花?!币簿褪菍W生還是停留在對字詞句的理解方面,并沒有上升到寫法的高度,經(jīng)過老師的再次指導,學生最后都能學會在寫作手法的角度抓住關(guān)鍵詞做批注。
    雖然這節(jié)課歷時比較長,但閱讀教學目標明確,訓練比較到位。這篇課文如何進行寫作的訓練是我要思考的問題,哪些地方是學生進行寫作應該借鑒的呢?我想應該是借助具體的事物或事情來表達感情。怎么訓練到位?我還得好好思考。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十一
    《梅花魂》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實驗課本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我通過回憶,敘述漂泊他鄉(xiāng),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幾件事:教我讀唐詩宋詞,珍愛一幅墨梅圖,送給我墨梅圖和墨梅手絹。表達了這位華僑老人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熟讀課文,自主探究老華僑的愛國情懷,找出疑問,交流問答。
    通過反復讀文,我發(fā)現(xiàn)課文中幾次寫到祖父的眼淚,而且每次流淚的含義都是更進一層,試想一下,一個年邁的老人讀著唐詩宋詞竟然會流淚,一個年邁的老人竟然會因為不能回國而嗚嗚哭泣,這多么不合情理呀,祖父那么珍愛墨梅圖,在我回國之際,居然又送墨梅圖,又送梅花手絹,這不是前后矛盾嗎?通過這些不合情理的前后矛盾之處,去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很到位??粗鴮W生們爭先恐后地和我交流他們的發(fā)現(xiàn)和體會,我感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道理。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shè)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由此可見,學生能否進行自主探究,關(guān)鍵在于教師有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種探究的氛圍、一種探究的情境。而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是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人們常說:授人以漁,終身受用,面對這個知識爆炸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今天的知識明天就不夠用的現(xiàn)實,我們不能只注重教給學生如何捕魚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告訴學生捕魚的場所,告訴學生學習的多種渠道和多種方法。
    新課標指出:應努力建設(shè)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lǐng)域,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課后,學生還沉浸在求知的氛圍中,主動向我提出了許多問題,學生課后的那份高漲的學習熱情,那份敢于表達自己思想的勇氣讓我感到這堂課很成功。學生主動學習,師生共進,教學相長。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十二
    一個新老師,初到一個新學校,難免想上一節(jié)好課,上一節(jié)讓大家贊賞的公開課。
    接到上課的通知,便滿懷信心,不辭辛勞地開始了為期一周的備課大行動。在校抽空仔細閱讀教參,放學回到住所匆匆應付完肚子,迅速跑到網(wǎng)吧,查教案,下課件,找圖片,回來之后,再絞盡腦汁查漏補缺,完善設(shè)計。盡管辛苦,想到這次公開課關(guān)乎班級士氣,個人榮譽,也覺得值!
    雖然課最終上得不理想,但兩位校長和語文組全體教師的精彩點評,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任何成功的教學設(shè)計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這節(jié)課,一方面為了保持設(shè)計思路的完整性,和自以為的“精彩”,另一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不了解。結(jié)果課堂內(nèi)容安排太多,兩節(jié)課的內(nèi)容基本壓縮到一節(jié)課,上課時心急,手忙腳亂,很多環(huán)節(jié)一晃而過,甚至直接跳過了。很多環(huán)節(jié)都變成走過場,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上總擔心學生基礎(chǔ)不好,回答不到。很多時候,自己直接總結(jié)出了答案,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地小結(jié),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在實踐中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我想要及時充電,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
    第三,語文課上應有朗朗書聲。這節(jié)課缺乏朗讀的知道,加之內(nèi)容安排太多結(jié)果實現(xiàn)設(shè)計的朗讀都漏掉了,學生讀得太少沒能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后面設(shè)計的歌曲欣賞自然談不上情感的升華。語文課堂離不開朗朗讀書聲。
    第四,教學中細節(jié)要處理好。這節(jié)不少地方說得太快,沒有仔細講解,學生也沒有細心體會,走馬觀花一晃而過,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直接影響下一步的教學,甚至影響對文章理解的深度。
    第五,多媒體是為教學服務的。備課時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將自己上課的思路,內(nèi)容制成幻燈片,上課時按照幻燈片一步步繼續(xù),結(jié)果思路僵化,不能隨課堂的變化而變化。本來多媒體是為上課服務的,結(jié)果反而受制于它了。
    在華安學校我還是一個新教師,要從零開始,需要不斷的完善、充實和提高,要虛心學習,博采眾長,為我所用,才能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十三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一起在國外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生活經(jīng)歷,表達了對外祖父的懷念和外祖父思念祖國,眷戀祖國的愛國之心,赤子之情。
    《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作者回憶了外祖父生前的幾件事,從中表現(xiàn)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文中的外祖父把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與摯愛寄托在愛梅花上。在他眼里梅花有著堅強不屈的靈魂,他把這種靈魂視為中國的民族魂,并以此鞭策自己,不忘自己是個中國人,表現(xiàn)出他的一顆中國心。這樣的思想要通過抓住外祖父的言行從他“愛圖”、“談圖”、“送圖”的情景中去體會。
    課文第13自然段是重點段,這一大段是外祖父對“我”說的話,是對梅花和中華民族有氣節(jié)人物的贊譽,既有老人對孩子的希望和教誨,其實也是老人自己心靈的表白。當我們談到梅花的精神時,學生能說出“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進而從“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中,體會到梅花的堅韌不拔,遇到困難不屈服。我順勢提出:“外祖父僅僅是在贊美梅花嗎?他的一番話還贊美了什么?”他們立刻認識到:外祖父不僅僅是在贊美梅花,也在贊美我們中華民族有氣節(jié)的人物。然后讓學生回憶中華民族有氣節(jié)的人物時,將梅花和民族精神聯(lián)系起來認真體會,對于理解老人的愛國心是水到渠成。
    反思這堂課,我覺得教學中要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要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悟。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篇十四
    梅花魂一課它有著十分用心的教育好處,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老華僑十分珍愛墨梅圖,在回國之際把墨梅圖和繡著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地交給外孫女讓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透過贊美梅花來頌揚像梅花一樣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寄托了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根據(jù)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思考和嘗試。以下就是我對在教學《梅花魂》一課時的收獲。
    《梅花魂》一課學生剛看到課題就會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疑問,教師就順勢以質(zhì)疑入手,從課題“梅花魂”著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內(nèi)涵為突破口,尋找貫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首先,老師提出“同學們見過梅花嗎?你們對梅花有哪些了解?”在學生簡單回答后,老師利用多媒體圖片向?qū)W生們出示了傲然風雪中的梅花,引出《梅花魂》一課并要求學生自我讀課題質(zhì)疑。學生普遍產(chǎn)生了這樣的疑問:究竟“梅花魂”是什么?為什么用“梅花魂”做課題?這就很自然的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了作者的回憶當中。
    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行為。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需求。因為興趣是兒童認知活動的動力,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對所學資料有內(nèi)在興趣。對這課我采用了從課題入手,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教師利用精心設(shè)計的導語配合圖片的展示讓學生了解事件發(fā)生的大背景,從而對學生們陌生的時代里產(chǎn)生的英雄產(chǎn)生好奇,激發(fā)了對這篇文章的學習興趣。
    課文中的精彩片斷,作者借助于語段中委婉含蓄的意思來表達一種情感。教學時教師注意抓啟發(fā)學生用心思維,細細體味語段中含著的弦外之音,一旦學生理解這個意思,就能激發(fā)情感;例如《梅花魂》中,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因為梅花是那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tǒng)一的。因此,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出眼淚來,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是透過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在開船時把繡著梅花的乎娟給了外孫女。
    在導入新課后,我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你認為文中的哪些資料,能解答剛才的疑問,請把它劃下來。劃完的同學出聲讀讀你劃的語句,你從中感受出什么了,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睂W生很快找到了第13自然段,在學生簡單的說出他們的體會理解后,教師結(jié)合課件中聲情并茂的傲然風雪中的梅花圖片引導他們感知梅花的特點。在充分體會了梅花“旁的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的特點后,再讀這幾句話,想一想這品格,這靈魂,僅僅是梅花的特點嗎?由此問題就上升到了文章的主旨:梅花的的特點也就是中華民族的特點,是中國人的特點,是有氣節(jié)人物的特點。透過理解“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更進一步的體會了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了外祖父的深深的愛梅情結(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學生又結(jié)合古代有氣節(jié)的人物的事例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同時補充了課外的資料。為了更好的感受外祖父的愛國之情,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請你想象一下外祖父當時說這段話的情緒,你再讀讀這段話?!边@不僅僅體會了外公的感情,也進行了一次有效的詞語積累練習。把第13自然段的資料理解體會后,對于其他四件事的理解就相對容易一些了。
    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進行了略處理,主要體會著老人的情緒讀一讀這樣思鄉(xiāng)的詩句,然后想象一下,外祖父除了給我講這些詩句,還會給“我”講些什么,由此又鉤連上第7自然段的資料,讓學生感受到外祖父是那樣的眷戀祖國,“我”提到祖國是那樣的自豪。
    第3自然段的事件中能夠看出外祖父分外愛惜書房里的那幅墨梅圖,“我”偶爾擺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不留意在墨梅圖上方留了個臟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發(fā)了一通脾氣,然后“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透過閱讀體會“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用細綢子慢慢抹凈”感受對墨梅圖的珍愛?!坝猩詠?,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抓住這句話,問道:到底什么是不能玷污的,再回過頭去讀一讀第13自然段,你對這句話又什么新的理解?實際上這不能玷污的是民族魂,是愛國心,正是這華僑老人對墨梅圖這種特有的感情證明了他對祖國深深的愛。因為在華僑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純潔最有品格最有骨氣的,它是祖國的象征,不能受到一點玷污。之后老師設(shè)計了這樣一段過渡語“是啊,再外祖父心中,這梅花就是民族氣節(jié)的象征,就是祖國的象征,是圣潔的不能玷污的。他是那么的寶貴這幅圖,又為什么將她送給我了呢?”引導學生聯(lián)想外祖父的對我的用心良苦以及深深的眷戀祖國的感情。
    “在涼颼颼的臘月天,老人親自來到碼頭,淚眼蒙朧地把一個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遞給了我”,這一情結(jié)是透過學生深情地朗讀來再現(xiàn)的。
    當學生感受到外祖父那思念祖國的深情,那熱愛祖國的赤誠之心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結(jié)尾:“故鄉(xiāng)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總使我想起...”這給了學生充分思考想象的空間。設(shè)計這以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積累了語言,同時發(fā)散了思維,拓寬了思路。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人們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在這個問題的設(shè)計上,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理解的多元性,尊重了他們獨特的見解,同時也在這個問題表達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積累了語言。
    當然在此次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嘗試了對《課標》的運用,但幾個環(huán)節(jié)還有問題。如:在整體把握上,文章可略講的部分用的篇幅太大了,顯得“詳略”不是很恰當。在一些細節(jié)處理上還應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讀的更充分。
    總之,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教師注重對于學習新《課標》的嘗試運用,努力營造科學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的多元性,重點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議”的方法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個性化學習,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對于閱讀教學研究和嘗試,我還是個初學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學習繼續(xù)摸索,使自我的教學水平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