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一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這部分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由繩子組成的詞語。
3、引導學生領悟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理解為什么說“我”留下字條,同時也留下誠實信任。
多媒體課件
1、故事導入:
(學生猜測。)
真正原因:該生逃過三次票。
2、齊讀課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大家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找出含有課題的一句話。
2、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3、指名讀課文(2人)。首先讓學生自己決定讀課文哪部分內容,視情況老師建議第一個學生讀到第三自然段。讀完后說說為什么請第一位同學讀到第三自然段,借機檢查對課文的初步感知情況。
4、交流含有課題的句子,師出示: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課文中說,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我們該怎樣讀課題呢?
過渡:確實,誠實和信任是比金錢還重要的品質。大家從哪里能感受到這種品質呢?
1、生默讀課文,便讀邊劃注。
2、交流。
(1)討論句子:“我環(huán)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紙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字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lián)系。”
a、學生說體會
b、出示句子,生有感情地朗讀,之后繼續(xù)交流。
c、什么叫環(huán)顧,我為什么要環(huán)顧?
d、在“我”當時所處環(huán)境下,換了有些人,可能會怎么做?(學生聯(lián)系課文說理由)
a、學生說紙條內容。
b、現(xiàn)在你準備把這張紙條……
c、我想勸你別放,為什么呢?防人之心不可無,你能信任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嗎?
(4)“我”留下了字條,你覺得我還留下了什么?
(5)如果你是小紅車主人,看到紙條會說什么?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二
這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在文中,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蟋蟀的住宅特點和修建過程,贊揚了蟋蟀不辭勞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蟋蟀,是同學們很喜歡的一種昆蟲,容易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加上本文的作者又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善于觀察研究,勤于探索和實踐,在表達上比較講究方法,傾注了對蟋蟀的無限贊美的深情?;诮滩牡奶攸c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選擇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實現(xiàn)有效的教與學,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里得到最大的發(fā)揮與鍛煉,他們獲得的收益將是無窮的。
首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通讀全文,讀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概括出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在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蟋蟀住宅的特點和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最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寫法,完成小練筆。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通過朗讀感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本課主要內容。
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重點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詞句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難點
體會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
教師:布置學生收集蟋蟀的相關資料;做一張蟋蟀紙板圖(用于貼圖)。
學生:預習課文,通過互聯(lián)網等工具初步了解蟋蟀的習性。
2課時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蟋蟀的住宅。
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難點
理清課文的脈絡。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蟋蟀嗎?有誰斗過蟋蟀?說起這個小東西,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不僅是個好斗分子,是個有名的歌唱家,它還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出色建筑家。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專門為此寫了一篇文章,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蟋蟀的住宅》。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讓我們跟隨作者去了解蟋蟀們高超的建筑本領吧。
二、作者簡介
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從小喜愛昆蟲。他的主要著作是10卷《昆蟲記》,第一卷于1878年問世,最后一卷在他87歲(1910年)時出版。這部杰作把科學知識與文藝很好地結合起來,用富有詩意的筆調,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姿的昆蟲世界。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通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1)出示詞語,用多種方式認讀,弄清重點字詞的讀音和解釋。
(2)師強調難寫字,并適當范寫,加深記憶。
2、指名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明確:作者在這里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表達了對蟋蟀的喜愛。這也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
四、認知貫通,整體感知
1、“蟋蟀的住宅”這個題目有什么特點?
明確:“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動物,這篇課文題目的特點就在于作者把蟋蟀當作人來寫。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這篇課文的主題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圍繞這個主題部分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蟋蟀的住宅是使它出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講蟋蟀住宅的特點。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講蟋蟀住宅的建造過程。
3、歸納文章內容,感知作者情感。
教師指導,明確:本文通過介紹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住宅是怎樣建成等方面的知識,贊揚了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五、布置作業(yè)
找出文中把蟋蟀當作人來寫的句子。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三
1、理解課文中踉踉蹌蹌、遲緩等詞語的意思,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朗讀課文,想想華林到底把戲演砸了沒有。
3、通過上網,了解戲劇知識。
1、通過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2、通過合作學習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
通過學習課文,激發(fā)學生富有同情心,善待有困難的人。
abc三類學生在各目標方面要求有所降低。
多媒體課件
教案學生活動
一、認知沖突:
1、板書課題:10、意外的臺詞讀課題
2、學生質疑:(1)什么是臺詞?
(2)意外的臺詞是什么?
二、主體探究:(3)為什么說是意外的臺詞?
1、提出小組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理解詞語。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解決剛才提出的簡單的問題。
(4)圈出華林在演出時神情表現(xiàn)的詞語,
從這些詞語,你明白了什么?小組合作自學、討論解決
(5)有的人覺得華林把戲演砸了,有的人認為比較簡單的問題。
華林演得最好。你是怎么認為的?
2、交流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交流詞語意思:獨幕劇、遲緩、懈怠、客棧、踉踉蹌蹌
(3)根據(jù)填空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a、b類學生回答華林是個,新年快到了,他在班級準備的一個獨幕劇里扮演,他排練時。新年到了,他在演出時說:
(4)說說:課文里意外的臺詞是指什么?c類學生回答
3、圈出華林在演出時神情表現(xiàn)的詞語,a、b類學生先回答:
討論:從這些詞語,你看出什么?華林善良,富有同情心,
(1)交流圈出的詞語。善待有困難的人。
(2)品讀課文,指導讀。
(3)說說看法。
三、實踐運用:
1、選詞填空:
嚴格嚴厲嚴肅
爸爸的臉突然()起來,我們都不敢出聲了。學生先比較這三個詞的華老師對我們的要求很()。意思后再填空。
小孩子不可以說謊。媽媽()地批評我。
2、從下面的詞語中挑選一個造句。
大吃一驚。學生在組內
(大吃一驚什么意思?誰在什么情況下會大吃一驚)自選一句造句踉踉蹌蹌。(誰在什么時候什么場合會出現(xiàn)踉踉蹌蹌的樣子?)
四、拓展延伸:
有關戲劇等知識,你可以從這些網址查看資料:老師也已經從這些網上找到了課本劇、相聲等。小組準備、交流。
這里有個有趣的相聲《猜字謎》三段,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挑一段讀讀。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四
1、掌握機器人的定義;
2、了解機器人的發(fā)展歷程;
3、認識機器人的分類。
1、鍛煉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啟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
1、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帶給學生們一把進入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鑰匙。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及團體協(xié)同決策能力,完善自身素質。
(二)內容分析:
1、本節(jié)的作用和地位:讓學生了解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相關知識,破除學生對機器人的神秘感,為他們進一步學習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2、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介紹
本節(jié)課的內容結構是:教師先播放一些視頻、錄像等(不同時期的),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機器人的有關信息;然后請兩個學生說說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機器人的樣子及其功能等;再請兩學生說說不同時期的機器人的差別(外觀和功能上的);最后再逐步的引導出機器人的定義、發(fā)展及分類等。在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中,讓學生破除機器人的神秘感,歸納總結出機器人的相關知識,并啟發(fā)其創(chuàng)新能力。
3、重點難點分析
機器人的定義、分類及啟發(fā)創(chuàng)新。
在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中讓學生自己歸納機器人的相關知識,并聯(lián)系實際生活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二、教學過程
(一)視頻及錄像導入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和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這些視頻剪輯(播放視頻及錄像剪輯)。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回答出機器人)
(二)任務驅動
師:那他們?yōu)槭裁唇袡C器人呢?
生:先讓學生分組各自闡述自己的看法,再將每組學生的想法收集并總結后發(fā)言。
師:老師給各組的發(fā)言進行點評。(適當時候可以給予回答正確的學生及組以獎勵,培養(yǎng)其學習積極性)
(問答互動式,但要注意引導)
師: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好好學習這門課將來你們也可以讓機器人為你服務。生活中還有好多事情我們不能去做,但機器人可以做?(舉例說明)
生:自由發(fā)言。(以下類似問題逐步引導)
(三)小結
1、總結本節(jié)課程的內容。
2、互相評價交流,鼓勵學生們表達自己的觀點(了解學生通過這次課程了解了多少相關知識,是否對機器人的定義、發(fā)展等有個初步的了解,為未來教學做好鋪墊。)
3、課后任務收集一些關于人工智能的素材。
三、教學總結
1、視頻、錄像導入課堂。
2、利用視覺的沖擊吸引學生,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提問的互動式教學,了解學生思想里所想的事物,給予肯定并逐步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其大膽創(chuàng)新。
4、在教學中培養(yǎng)其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及團體決策能力等,完善學生的自身素質。
在上課之前,我先從網絡收集并準備好的“素材”,在網絡播放機器人小品片段視頻,讓學生互相說一說機器人的趣事,學生就顯得相當感興趣,這種方式比較貼近生活的實際,所以學生說起來也相當熱烈,爭先恐后地向全班學生講述,內容自然而然地也圍繞著機器人展開。之后出示課文中的插圖,讓他們來說一說機器人根據(jù)不同的應用需要,有不同的形狀結構,有程序控制,能自動工作,有行為功能,能自動執(zhí)行一定的動作,并請大家給它們進行分類(小組競賽的形式)。所以說起課文的插圖也就事半功倍了。最后給同學們五分鐘時間,自學課件中機器人的發(fā)展歷程在這篇文章,并進行小結發(fā)言。這節(jié)課教學效果較好。
1、播放機器人小品片段視頻后,學生想說些什么的時候,我沒有去引導學生,以致于學生的回答與我設計此環(huán)節(jié)所想象的有些出入。
2、在課堂開始之前,沒有設置好的教學引入。
3、學生達到了一個熱烈的情緒。沒能及時引導他們,課堂有點過于熱烈。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五
1、學會十二個生字以及新詞;朗讀古詩并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感情;背誦、默寫課文。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資料查詢、討論等相結合。
3、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感情,喜歡學習詩歌。
朗讀古詩并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一、談話導入:師:今天,我們走進李白的時代,和他享受詩的快樂。
板書:贈汪倫
讀詩的名字。
二、自學古詩:鼓勵:請同學們自己讀這首詩,根據(jù)注釋,或查字典自己嘗試理解一下詩句的意思,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
學生各自投入地讀書,然后自己嘗試解釋詩句。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向身邊的同學求助
三、學習古詩,體會詩的意境:
1、引導:誰來說說你怎么理解這首詩的。
2、鼓勵:你很能干,不用老師講,自己就理解得這么好,誰再試一試?
4、鼓勵將問題進行得更準確:你們真會提出問題,但是,我更相信如果你再仔細讀讀詩,再仔細思考思考,討論討論,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問題。
5、學生讀詩,提出新的問題。
6、學生再一次說自己的理解。
7、學生提問:“踏歌聲”是什么意思?李白為什么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和汪倫的感情為什么這樣深?”
出示補充的資料(教參)
8.鼓勵:這兩個同學很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按理說送人應該在家里告別,送別朋友一般又比較傷感,他們發(fā)現(xiàn)了詩中寫的和生活實際不同。請大家圍繞“汪倫為什么要等到李白上船時再送?”“為什么是歡歡喜喜地踏歌相送?”
9、提示:誰愿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1、 提示: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詩?用什么形式送的?
12、學生細細地讀詩歌,將問題進行系統(tǒng)準確化:“一般人離別時都很傷感,為什么汪倫送李白時,高高興興地踏歌相送呢?”“為什么汪倫偏偏要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時候才來相送呢?”
13、學生討論。
14、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15、學生背誦。
16、 學生:以歌送別。
四、指導學習古詩《山中送別》:
1、提示:汪倫以歌送別李白,王維也在送別自己的朋友,出示: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2、提示:請你借助課下注釋、字典等相關的資料進行自學!有困難的同學仍然可以與身邊同學交流。
3、引導:誰能將這首詩歌解釋一下?
4、學生自由讀一讀。
5、學生借助相關的資料進行自學。
6、提示:如果說汪倫用歌送自己的朋友李白,那么王維用什么送別自己的朋友呢?
板書:以話相送
7、學生相互討論學習,然后進行展示。
8、學生說說:以話相送。
五、師生:
提示:古人不論是以歌送別、以話相送、以酒相送、以目相送,說到底詩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書:以心相送 以情相送
激發(fā)情感:待人以真心相送,以真情相送,讓我們都懷著和詩人一樣的心情吟誦這兩首詩歌吧!
學生說說:以心相送 以情相
學生進行背誦。
六、作業(yè):1’
提示:課后搜集相關的送別詩歌,進行背誦。
送給老師幾句詩。
學生完成。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六
1、通過查字典詞典獨立識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領會句子含義。
2、以較快的速度閱讀,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重點: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內容,理清詩歌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
難點:從人物的對話和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和性格,從大海的變化中去體會金魚的變化。
教學時間:1課時。
一、談話引入,提示課題
1、有一個老漁夫的妻子,在一條金魚的幫助下,從一個老太太變成了貴婦人,變成了女皇,但她還不滿足。她到底想當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這就是俄國詩人普希金寫的一首童話敘事詩給我們敘述的故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適時板書課題: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看漁夫和金魚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把課文瀏覽一遍,把不懂的字詞畫出來。
2、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先讓會理解的同學解釋,不能解釋的查字典詞典解決。
三、快速默讀,把握內容
1、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導學生討論:
(1)詩歌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誰?除了寫人之外還主要寫了什么?
(主要人物是老漁夫——老頭兒,老漁夫的妻子——老太太,除了這兩個主要人物之外,還主要寫了金魚。)
(2)詩歌敘述了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讓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詩歌敘述了一位老漁夫的妻子貪得無厭,對金魚的要求越來越高,最后仍然一無所獲的故事。)
四、抓住句子,理清順序
1、讓學生在詩歌中找出描寫老太婆提要求的句子。
2、學生討論老太婆的具體要求,教師根據(jù)老太婆的要求依次板書。
4、引導學生概括詩歌的敘述順序:課文開頭簡要介紹了人物及他們的身份,事情發(fā)生的地點,老漁夫打到一條金魚的情況。然后按照老太婆對金魚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為順序,記敘了事情的經過。
五、體會感情,朗讀課文
1、引導學生討論:
(1)老太婆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貪得無厭、貪圖享受)
(2)老漁夫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軟弱無能,對丑惡行為姑息、忍讓)
(3)大海的變化體現(xiàn)了誰的變化?(金魚的變化,由開始時的報恩逐步到強烈不滿,最后恢復了老太婆貧窮的原狀。)
(4)詩歌中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譴責了老太婆,也批評了老漁夫,告訴人們,貪得無厭終歸是沒有好下場的。)
2、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木盆)(木房)(貴婦人)(女皇)(女霸王)
貪得無厭一無所獲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七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觀潮》。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生交流,品讀。
潮來前:籠罩薄霧風平浪靜
(板書)觀潮
潮來時:悶雷滾動一條白線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潮去時: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錢塘江來前的平靜、美麗,來時的洶涌、雄偉,去時的余威未減。同時,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義,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xiàn)。(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2、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4、作業(yè)。
(1)按一定順序,寫一個描寫景物(或景觀)的片斷。
(2)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八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字;理解“莊稼、鋤頭、中旬、草垛、農場、泥漿、哄騙、如夢方醒”等詞語的意思;會用“興致勃勃”“流連忘返”說話。
2、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的情感變化,體會爺爺?shù)牧伎嘤眯摹?BR> 3、 通過與文本對話,感悟學_播種希望的行為與勇氣,領悟其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與文本對話,體會“我”的情感變化和爺爺?shù)牧伎嘤眯摹?BR> [教學難點]
理解爺爺?shù)淖龇?,感悟、學_播種希望的行為與勇氣,領悟其深刻內涵。
[教學過程]
一、回顧文章內容,直導中心。
2、帶著自己的感受讀文題(情感:憧憬、.深情、.難忘)
3、回憶文章內容,圍繞西瓜,爺孫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二、品讀課文,感受深情。
1、這一切對長大的孫子來說,又會在心靈引起怎樣的震撼呢?把書打開,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
(1) 讀句子
(2) “盡管這樣”中“這樣”指什么樣?
(3) 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質疑)
預設:
l 為什么說爺爺這種行為是在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適時地播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l 這是一顆什么樣的種子?會結出什么果來?
l 為什么說 “適時”呢?
(4) 為了解開這些疑問,就讓我們走進這對爺孫倆的內心世界!
2、默讀課文1——3自然段。畫出描寫爺爺家鄉(xiāng)的語句,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1) 讀句子,談感受。
(從視覺、聽覺正面描寫景美;從“流連往返”一詞側面描寫了景美及作者的喜愛之情。)
(2) 教師配樂描述,學生閉眼想象,進一步感知家鄉(xiāng)景致的別致、悠美。
一望無際的原野上,一座座高高的草垛筑起一道道綠色的城墻,在原野上形成了獨特的風景。藍天、白云駐足觀望;微風襲過,送來泥土的芬芳,令人陶醉。不時從遠處傳來悠長哞哞的牛聲、清脆的鳥鳴,為原野奏響了歡快的樂章。有時候,牛兒也靜立不動,好象回味著這無限美景。
(3) 置身這樣的美景之中,你有哪些想法?
(4) 是啊,孫子也像你們一樣,興致勃勃地說出了自己愿望,并得到爺爺?shù)闹С帧?BR> 下面就讓我們讀出爺孫倆的對話,注意表現(xiàn)出各自的語氣。
(孫子:興奮 爺爺:喜悅)
(5) 練習用“興致勃勃”造句。
3、引讀第四自然段:就在爺爺?shù)墓膭钆c支持下,“我” (學生接讀第四自然段)
(1) 引讀
(2) 找動詞(要 取 教 翻松 撒 )
(3) 這些描寫動詞的詞語是否可以調換,為什么?(明確耕種時的順序。)
4、一切忙完之后,爺爺說“接下去就是等待了?!保拔摇庇謱⒃鯓拥却?在等待背后又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自讀5——8自然段。畫出相關語句,組內交流。
5、匯報:
l 從小男孩等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焦急)從哪些語句感受出來的?
句子1、那個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去查看我的西瓜地。
句子2、也不知為它澆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變成一片泥漿。
句子3、晚餐桌上,我問爺爺:“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還得等多久?”
(方法:抓住關鍵詞語,感受作者等待時的焦急。)
l 準確體會作者心情之后,相機指導朗讀。
l 從正面描寫——孫子的表現(xiàn),感受到等待的焦急,再引導從側面描寫感受。
句子1:爺爺笑了:“你這么專心地等待,也許苗會早點長出來的?!?BR> 句子2:第二天早晨,我一醒來就往瓜地跑。
l 析出句子:一個大大的、.滾圓滾圓的西瓜正瞅我笑呢!我興奮極了 ——我種出世界上的西瓜了!(朗讀感受興奮、喜悅.)
l 分析不能結出西瓜的原因。(結合第八自然段)
l 爺爺為了不讓孫子失望、愿望落空,而滿足孫子。
7、想一想,爺爺為了不讓孫子失望,他會做些什么呢?
(由眼前的大西瓜,通過補白的方式,想到西瓜背后的感人故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爺爺對孫子那份深沉的愛。)
8、爺爺所作的這一切,只是希望孫子明白什么道理?
(只要付出努力,就會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9、這顆種子已經適時地播種在了孩子幼小的心靈,當長大之后他領悟到了,那不是一種游戲,也不是爺爺哄騙孫子的把戲,他心中充滿了對爺爺?shù)臒o限感激和眷戀之情。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10、同學們,也許你就是那棵遮蔭的大樹、也許你就是那個滾圓的西瓜、也許你就是那個已明白老人心的孫子,你想對誰說點什么?(通過對話,外化感悟內涵,釋放情感。)
三、總結升華,拓展文本
爺孫倆種下的西瓜種子雖沒有發(fā)芽,然而爺爺在孫子心中播下的另一顆種子卻中將碩果累累。
我們讀懂了老人的行為,更讀懂了老人的一顆心。今后,孫子在生活道路上又將遇到什么?他將怎樣應對呢?續(xù)寫后面的故事。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一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這部分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由繩子組成的詞語。
3、引導學生領悟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理解為什么說“我”留下字條,同時也留下誠實信任。
多媒體課件
1、故事導入:
(學生猜測。)
真正原因:該生逃過三次票。
2、齊讀課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大家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找出含有課題的一句話。
2、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3、指名讀課文(2人)。首先讓學生自己決定讀課文哪部分內容,視情況老師建議第一個學生讀到第三自然段。讀完后說說為什么請第一位同學讀到第三自然段,借機檢查對課文的初步感知情況。
4、交流含有課題的句子,師出示: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課文中說,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我們該怎樣讀課題呢?
過渡:確實,誠實和信任是比金錢還重要的品質。大家從哪里能感受到這種品質呢?
1、生默讀課文,便讀邊劃注。
2、交流。
(1)討論句子:“我環(huán)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紙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字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lián)系。”
a、學生說體會
b、出示句子,生有感情地朗讀,之后繼續(xù)交流。
c、什么叫環(huán)顧,我為什么要環(huán)顧?
d、在“我”當時所處環(huán)境下,換了有些人,可能會怎么做?(學生聯(lián)系課文說理由)
a、學生說紙條內容。
b、現(xiàn)在你準備把這張紙條……
c、我想勸你別放,為什么呢?防人之心不可無,你能信任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嗎?
(4)“我”留下了字條,你覺得我還留下了什么?
(5)如果你是小紅車主人,看到紙條會說什么?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二
這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在文中,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蟋蟀的住宅特點和修建過程,贊揚了蟋蟀不辭勞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蟋蟀,是同學們很喜歡的一種昆蟲,容易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加上本文的作者又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善于觀察研究,勤于探索和實踐,在表達上比較講究方法,傾注了對蟋蟀的無限贊美的深情?;诮滩牡奶攸c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選擇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實現(xiàn)有效的教與學,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里得到最大的發(fā)揮與鍛煉,他們獲得的收益將是無窮的。
首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通讀全文,讀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概括出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在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蟋蟀住宅的特點和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最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寫法,完成小練筆。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通過朗讀感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本課主要內容。
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重點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詞句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難點
體會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
教師:布置學生收集蟋蟀的相關資料;做一張蟋蟀紙板圖(用于貼圖)。
學生:預習課文,通過互聯(lián)網等工具初步了解蟋蟀的習性。
2課時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蟋蟀的住宅。
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難點
理清課文的脈絡。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蟋蟀嗎?有誰斗過蟋蟀?說起這個小東西,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不僅是個好斗分子,是個有名的歌唱家,它還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出色建筑家。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專門為此寫了一篇文章,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蟋蟀的住宅》。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讓我們跟隨作者去了解蟋蟀們高超的建筑本領吧。
二、作者簡介
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從小喜愛昆蟲。他的主要著作是10卷《昆蟲記》,第一卷于1878年問世,最后一卷在他87歲(1910年)時出版。這部杰作把科學知識與文藝很好地結合起來,用富有詩意的筆調,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姿的昆蟲世界。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通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1)出示詞語,用多種方式認讀,弄清重點字詞的讀音和解釋。
(2)師強調難寫字,并適當范寫,加深記憶。
2、指名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明確:作者在這里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表達了對蟋蟀的喜愛。這也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
四、認知貫通,整體感知
1、“蟋蟀的住宅”這個題目有什么特點?
明確:“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動物,這篇課文題目的特點就在于作者把蟋蟀當作人來寫。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這篇課文的主題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圍繞這個主題部分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蟋蟀的住宅是使它出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講蟋蟀住宅的特點。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講蟋蟀住宅的建造過程。
3、歸納文章內容,感知作者情感。
教師指導,明確:本文通過介紹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住宅是怎樣建成等方面的知識,贊揚了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五、布置作業(yè)
找出文中把蟋蟀當作人來寫的句子。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三
1、理解課文中踉踉蹌蹌、遲緩等詞語的意思,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朗讀課文,想想華林到底把戲演砸了沒有。
3、通過上網,了解戲劇知識。
1、通過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2、通過合作學習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
通過學習課文,激發(fā)學生富有同情心,善待有困難的人。
abc三類學生在各目標方面要求有所降低。
多媒體課件
教案學生活動
一、認知沖突:
1、板書課題:10、意外的臺詞讀課題
2、學生質疑:(1)什么是臺詞?
(2)意外的臺詞是什么?
二、主體探究:(3)為什么說是意外的臺詞?
1、提出小組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理解詞語。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解決剛才提出的簡單的問題。
(4)圈出華林在演出時神情表現(xiàn)的詞語,
從這些詞語,你明白了什么?小組合作自學、討論解決
(5)有的人覺得華林把戲演砸了,有的人認為比較簡單的問題。
華林演得最好。你是怎么認為的?
2、交流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交流詞語意思:獨幕劇、遲緩、懈怠、客棧、踉踉蹌蹌
(3)根據(jù)填空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a、b類學生回答華林是個,新年快到了,他在班級準備的一個獨幕劇里扮演,他排練時。新年到了,他在演出時說:
(4)說說:課文里意外的臺詞是指什么?c類學生回答
3、圈出華林在演出時神情表現(xiàn)的詞語,a、b類學生先回答:
討論:從這些詞語,你看出什么?華林善良,富有同情心,
(1)交流圈出的詞語。善待有困難的人。
(2)品讀課文,指導讀。
(3)說說看法。
三、實踐運用:
1、選詞填空:
嚴格嚴厲嚴肅
爸爸的臉突然()起來,我們都不敢出聲了。學生先比較這三個詞的華老師對我們的要求很()。意思后再填空。
小孩子不可以說謊。媽媽()地批評我。
2、從下面的詞語中挑選一個造句。
大吃一驚。學生在組內
(大吃一驚什么意思?誰在什么情況下會大吃一驚)自選一句造句踉踉蹌蹌。(誰在什么時候什么場合會出現(xiàn)踉踉蹌蹌的樣子?)
四、拓展延伸:
有關戲劇等知識,你可以從這些網址查看資料:老師也已經從這些網上找到了課本劇、相聲等。小組準備、交流。
這里有個有趣的相聲《猜字謎》三段,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挑一段讀讀。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四
1、掌握機器人的定義;
2、了解機器人的發(fā)展歷程;
3、認識機器人的分類。
1、鍛煉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啟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
1、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帶給學生們一把進入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鑰匙。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及團體協(xié)同決策能力,完善自身素質。
(二)內容分析:
1、本節(jié)的作用和地位:讓學生了解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相關知識,破除學生對機器人的神秘感,為他們進一步學習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2、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介紹
本節(jié)課的內容結構是:教師先播放一些視頻、錄像等(不同時期的),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機器人的有關信息;然后請兩個學生說說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機器人的樣子及其功能等;再請兩學生說說不同時期的機器人的差別(外觀和功能上的);最后再逐步的引導出機器人的定義、發(fā)展及分類等。在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中,讓學生破除機器人的神秘感,歸納總結出機器人的相關知識,并啟發(fā)其創(chuàng)新能力。
3、重點難點分析
機器人的定義、分類及啟發(fā)創(chuàng)新。
在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中讓學生自己歸納機器人的相關知識,并聯(lián)系實際生活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二、教學過程
(一)視頻及錄像導入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和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這些視頻剪輯(播放視頻及錄像剪輯)。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回答出機器人)
(二)任務驅動
師:那他們?yōu)槭裁唇袡C器人呢?
生:先讓學生分組各自闡述自己的看法,再將每組學生的想法收集并總結后發(fā)言。
師:老師給各組的發(fā)言進行點評。(適當時候可以給予回答正確的學生及組以獎勵,培養(yǎng)其學習積極性)
(問答互動式,但要注意引導)
師: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好好學習這門課將來你們也可以讓機器人為你服務。生活中還有好多事情我們不能去做,但機器人可以做?(舉例說明)
生:自由發(fā)言。(以下類似問題逐步引導)
(三)小結
1、總結本節(jié)課程的內容。
2、互相評價交流,鼓勵學生們表達自己的觀點(了解學生通過這次課程了解了多少相關知識,是否對機器人的定義、發(fā)展等有個初步的了解,為未來教學做好鋪墊。)
3、課后任務收集一些關于人工智能的素材。
三、教學總結
1、視頻、錄像導入課堂。
2、利用視覺的沖擊吸引學生,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提問的互動式教學,了解學生思想里所想的事物,給予肯定并逐步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其大膽創(chuàng)新。
4、在教學中培養(yǎng)其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及團體決策能力等,完善學生的自身素質。
在上課之前,我先從網絡收集并準備好的“素材”,在網絡播放機器人小品片段視頻,讓學生互相說一說機器人的趣事,學生就顯得相當感興趣,這種方式比較貼近生活的實際,所以學生說起來也相當熱烈,爭先恐后地向全班學生講述,內容自然而然地也圍繞著機器人展開。之后出示課文中的插圖,讓他們來說一說機器人根據(jù)不同的應用需要,有不同的形狀結構,有程序控制,能自動工作,有行為功能,能自動執(zhí)行一定的動作,并請大家給它們進行分類(小組競賽的形式)。所以說起課文的插圖也就事半功倍了。最后給同學們五分鐘時間,自學課件中機器人的發(fā)展歷程在這篇文章,并進行小結發(fā)言。這節(jié)課教學效果較好。
1、播放機器人小品片段視頻后,學生想說些什么的時候,我沒有去引導學生,以致于學生的回答與我設計此環(huán)節(jié)所想象的有些出入。
2、在課堂開始之前,沒有設置好的教學引入。
3、學生達到了一個熱烈的情緒。沒能及時引導他們,課堂有點過于熱烈。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五
1、學會十二個生字以及新詞;朗讀古詩并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感情;背誦、默寫課文。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資料查詢、討論等相結合。
3、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感情,喜歡學習詩歌。
朗讀古詩并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一、談話導入:師:今天,我們走進李白的時代,和他享受詩的快樂。
板書:贈汪倫
讀詩的名字。
二、自學古詩:鼓勵:請同學們自己讀這首詩,根據(jù)注釋,或查字典自己嘗試理解一下詩句的意思,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
學生各自投入地讀書,然后自己嘗試解釋詩句。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向身邊的同學求助
三、學習古詩,體會詩的意境:
1、引導:誰來說說你怎么理解這首詩的。
2、鼓勵:你很能干,不用老師講,自己就理解得這么好,誰再試一試?
4、鼓勵將問題進行得更準確:你們真會提出問題,但是,我更相信如果你再仔細讀讀詩,再仔細思考思考,討論討論,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問題。
5、學生讀詩,提出新的問題。
6、學生再一次說自己的理解。
7、學生提問:“踏歌聲”是什么意思?李白為什么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和汪倫的感情為什么這樣深?”
出示補充的資料(教參)
8.鼓勵:這兩個同學很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按理說送人應該在家里告別,送別朋友一般又比較傷感,他們發(fā)現(xiàn)了詩中寫的和生活實際不同。請大家圍繞“汪倫為什么要等到李白上船時再送?”“為什么是歡歡喜喜地踏歌相送?”
9、提示:誰愿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1、 提示: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詩?用什么形式送的?
12、學生細細地讀詩歌,將問題進行系統(tǒng)準確化:“一般人離別時都很傷感,為什么汪倫送李白時,高高興興地踏歌相送呢?”“為什么汪倫偏偏要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時候才來相送呢?”
13、學生討論。
14、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15、學生背誦。
16、 學生:以歌送別。
四、指導學習古詩《山中送別》:
1、提示:汪倫以歌送別李白,王維也在送別自己的朋友,出示: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2、提示:請你借助課下注釋、字典等相關的資料進行自學!有困難的同學仍然可以與身邊同學交流。
3、引導:誰能將這首詩歌解釋一下?
4、學生自由讀一讀。
5、學生借助相關的資料進行自學。
6、提示:如果說汪倫用歌送自己的朋友李白,那么王維用什么送別自己的朋友呢?
板書:以話相送
7、學生相互討論學習,然后進行展示。
8、學生說說:以話相送。
五、師生:
提示:古人不論是以歌送別、以話相送、以酒相送、以目相送,說到底詩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書:以心相送 以情相送
激發(fā)情感:待人以真心相送,以真情相送,讓我們都懷著和詩人一樣的心情吟誦這兩首詩歌吧!
學生說說:以心相送 以情相
學生進行背誦。
六、作業(yè):1’
提示:課后搜集相關的送別詩歌,進行背誦。
送給老師幾句詩。
學生完成。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六
1、通過查字典詞典獨立識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領會句子含義。
2、以較快的速度閱讀,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重點: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內容,理清詩歌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
難點:從人物的對話和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和性格,從大海的變化中去體會金魚的變化。
教學時間:1課時。
一、談話引入,提示課題
1、有一個老漁夫的妻子,在一條金魚的幫助下,從一個老太太變成了貴婦人,變成了女皇,但她還不滿足。她到底想當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這就是俄國詩人普希金寫的一首童話敘事詩給我們敘述的故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適時板書課題: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看漁夫和金魚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把課文瀏覽一遍,把不懂的字詞畫出來。
2、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先讓會理解的同學解釋,不能解釋的查字典詞典解決。
三、快速默讀,把握內容
1、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導學生討論:
(1)詩歌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誰?除了寫人之外還主要寫了什么?
(主要人物是老漁夫——老頭兒,老漁夫的妻子——老太太,除了這兩個主要人物之外,還主要寫了金魚。)
(2)詩歌敘述了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讓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詩歌敘述了一位老漁夫的妻子貪得無厭,對金魚的要求越來越高,最后仍然一無所獲的故事。)
四、抓住句子,理清順序
1、讓學生在詩歌中找出描寫老太婆提要求的句子。
2、學生討論老太婆的具體要求,教師根據(jù)老太婆的要求依次板書。
4、引導學生概括詩歌的敘述順序:課文開頭簡要介紹了人物及他們的身份,事情發(fā)生的地點,老漁夫打到一條金魚的情況。然后按照老太婆對金魚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為順序,記敘了事情的經過。
五、體會感情,朗讀課文
1、引導學生討論:
(1)老太婆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貪得無厭、貪圖享受)
(2)老漁夫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軟弱無能,對丑惡行為姑息、忍讓)
(3)大海的變化體現(xiàn)了誰的變化?(金魚的變化,由開始時的報恩逐步到強烈不滿,最后恢復了老太婆貧窮的原狀。)
(4)詩歌中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譴責了老太婆,也批評了老漁夫,告訴人們,貪得無厭終歸是沒有好下場的。)
2、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木盆)(木房)(貴婦人)(女皇)(女霸王)
貪得無厭一無所獲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七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觀潮》。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生交流,品讀。
潮來前:籠罩薄霧風平浪靜
(板書)觀潮
潮來時:悶雷滾動一條白線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潮去時: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錢塘江來前的平靜、美麗,來時的洶涌、雄偉,去時的余威未減。同時,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義,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xiàn)。(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2、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4、作業(yè)。
(1)按一定順序,寫一個描寫景物(或景觀)的片斷。
(2)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四年級語文下教案全冊人教版篇八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字;理解“莊稼、鋤頭、中旬、草垛、農場、泥漿、哄騙、如夢方醒”等詞語的意思;會用“興致勃勃”“流連忘返”說話。
2、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的情感變化,體會爺爺?shù)牧伎嘤眯摹?BR> 3、 通過與文本對話,感悟學_播種希望的行為與勇氣,領悟其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與文本對話,體會“我”的情感變化和爺爺?shù)牧伎嘤眯摹?BR> [教學難點]
理解爺爺?shù)淖龇?,感悟、學_播種希望的行為與勇氣,領悟其深刻內涵。
[教學過程]
一、回顧文章內容,直導中心。
2、帶著自己的感受讀文題(情感:憧憬、.深情、.難忘)
3、回憶文章內容,圍繞西瓜,爺孫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二、品讀課文,感受深情。
1、這一切對長大的孫子來說,又會在心靈引起怎樣的震撼呢?把書打開,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
(1) 讀句子
(2) “盡管這樣”中“這樣”指什么樣?
(3) 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質疑)
預設:
l 為什么說爺爺這種行為是在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適時地播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l 這是一顆什么樣的種子?會結出什么果來?
l 為什么說 “適時”呢?
(4) 為了解開這些疑問,就讓我們走進這對爺孫倆的內心世界!
2、默讀課文1——3自然段。畫出描寫爺爺家鄉(xiāng)的語句,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1) 讀句子,談感受。
(從視覺、聽覺正面描寫景美;從“流連往返”一詞側面描寫了景美及作者的喜愛之情。)
(2) 教師配樂描述,學生閉眼想象,進一步感知家鄉(xiāng)景致的別致、悠美。
一望無際的原野上,一座座高高的草垛筑起一道道綠色的城墻,在原野上形成了獨特的風景。藍天、白云駐足觀望;微風襲過,送來泥土的芬芳,令人陶醉。不時從遠處傳來悠長哞哞的牛聲、清脆的鳥鳴,為原野奏響了歡快的樂章。有時候,牛兒也靜立不動,好象回味著這無限美景。
(3) 置身這樣的美景之中,你有哪些想法?
(4) 是啊,孫子也像你們一樣,興致勃勃地說出了自己愿望,并得到爺爺?shù)闹С帧?BR> 下面就讓我們讀出爺孫倆的對話,注意表現(xiàn)出各自的語氣。
(孫子:興奮 爺爺:喜悅)
(5) 練習用“興致勃勃”造句。
3、引讀第四自然段:就在爺爺?shù)墓膭钆c支持下,“我” (學生接讀第四自然段)
(1) 引讀
(2) 找動詞(要 取 教 翻松 撒 )
(3) 這些描寫動詞的詞語是否可以調換,為什么?(明確耕種時的順序。)
4、一切忙完之后,爺爺說“接下去就是等待了?!保拔摇庇謱⒃鯓拥却?在等待背后又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自讀5——8自然段。畫出相關語句,組內交流。
5、匯報:
l 從小男孩等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焦急)從哪些語句感受出來的?
句子1、那個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去查看我的西瓜地。
句子2、也不知為它澆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變成一片泥漿。
句子3、晚餐桌上,我問爺爺:“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還得等多久?”
(方法:抓住關鍵詞語,感受作者等待時的焦急。)
l 準確體會作者心情之后,相機指導朗讀。
l 從正面描寫——孫子的表現(xiàn),感受到等待的焦急,再引導從側面描寫感受。
句子1:爺爺笑了:“你這么專心地等待,也許苗會早點長出來的?!?BR> 句子2:第二天早晨,我一醒來就往瓜地跑。
l 析出句子:一個大大的、.滾圓滾圓的西瓜正瞅我笑呢!我興奮極了 ——我種出世界上的西瓜了!(朗讀感受興奮、喜悅.)
l 分析不能結出西瓜的原因。(結合第八自然段)
l 爺爺為了不讓孫子失望、愿望落空,而滿足孫子。
7、想一想,爺爺為了不讓孫子失望,他會做些什么呢?
(由眼前的大西瓜,通過補白的方式,想到西瓜背后的感人故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爺爺對孫子那份深沉的愛。)
8、爺爺所作的這一切,只是希望孫子明白什么道理?
(只要付出努力,就會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9、這顆種子已經適時地播種在了孩子幼小的心靈,當長大之后他領悟到了,那不是一種游戲,也不是爺爺哄騙孫子的把戲,他心中充滿了對爺爺?shù)臒o限感激和眷戀之情。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10、同學們,也許你就是那棵遮蔭的大樹、也許你就是那個滾圓的西瓜、也許你就是那個已明白老人心的孫子,你想對誰說點什么?(通過對話,外化感悟內涵,釋放情感。)
三、總結升華,拓展文本
爺孫倆種下的西瓜種子雖沒有發(fā)芽,然而爺爺在孫子心中播下的另一顆種子卻中將碩果累累。
我們讀懂了老人的行為,更讀懂了老人的一顆心。今后,孫子在生活道路上又將遇到什么?他將怎樣應對呢?續(xù)寫后面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