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優(yōu)質15篇)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幼龜、沙灘、偵察、企圖、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人類辦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否則就會事與愿違。
    3、通過讀書、思考、討論、聯(lián)系實際的例子、談感受相結合的辦法,讓學生明白道理,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從故事中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
    2、體會向導的語言及神態(tài)描寫的句子。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資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解析課題,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水底世界里的一些小動物嗎?你能說一說你喜歡的水底的小動物嗎?
    2、本文寫了有關太平洋綠龜的故事,請談談你對太平洋綠龜的了解。(師生結合收集查到的資料互相談一談)
    3、假如你在海島上遇見這種幼龜被海鳥啄食時,你會怎么做?是遵循自然之道還是違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自然之道(板書課題)
    二、列出自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反饋。
    1、回憶自學要求:
    (1)讀生字:抓字音、偏旁、筆畫、字形。
    (2)讀生詞:熟讀記憶,不理解的詞查字詞典。
    (3)讀課文:標畫自然段,所有字音要讀準。
    (4)再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問題,質疑訓練。
    2、學生按要求自學,在小組里匯報、交流。
    3、老師檢查,對個別字、詞提醒大家注意。
    4、練一練: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后,再寫出四個詞語。
    ()無其事()貫而出爭()恐()氣喘()()響()云霄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感。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正確地朗讀。
    2、邊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分組討論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4、討論歸納:
    (1)課文圍繞著幼龜離巢進入大海寫了哪幾件事?
    (2)將全文內容按順序歸納。:(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訓練說話)
    四、作業(yè):
    1、抄寫生字及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時
    一、復習導入。
    1、回憶上節(jié)課內容。用“先……再……然后……”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們就從這幾方面入手繼續(xù)深入學習這篇課文。
    二、按順序學習,理解課文,了解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1、探究學習1—4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當那只出來偵察的幼龜即將被嘲鶇啄食時,對此“我們”與向導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有關詞句,完成下表。
    神態(tài)
    語言
    我們
    向導
    (3)理解填空。我們要救幼龜的理由是,向導不救幼龜的理由是。
    (4)最終向導有沒有救那只幼龜?(救了,但是“極不情愿的”)
    (5)我們再將描寫向導的神態(tài)及語言的句子找出來,用心體會一下。
    (6)分角色表演讀第3、4段,著重體會向導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隱藏的對“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見。
    過渡:正當“我們”以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時,不料“接著發(fā)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
    2、探究學習5—8自然段。
    (1)開火車讀第5—8自然段。
    (2)接下來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請一們同學用自己的話簡單口述一下。
    (3)幼龜的結局如何?(大多數幼龜被海鳥啄食)
    (4)你認為造成這種結局的責任主要應由誰來承擔?
    (5)“我們”知道錯沒有?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6)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向導所說的話。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結果。
    三、理解感悟,揭示道理。
    1、了解課文給我們的啟示。(人類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事與愿違的結果。)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一。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見過或聽說過不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而最終受到自然的懲罰的事例?列舉一兩件,在班上說一說,議一議。
    板書設計:
    9自然之道
    誤導眾幼龜
    “我們”救一只幼龜眾幼龜被海鳥啄食
    違反“自然之道”事與愿違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二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1)基于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它是閱讀習作的基礎。由于中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識字方式上可以做進一步的調整。對于認識的字,由于精讀和略讀課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學生認字并不困難,可以讓學生自學完成。老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檢查,可以對多音字、難讀準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導。
    (2)基于閱讀
    指導朗讀、默讀,誦讀課文,展開想象。“教會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閱讀方法,。在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的過程,并得出結論。
    2、教材分析
    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著,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悔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同時培養(yǎng)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學的重點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情分析
    學生的概括能力相對較差,他要通過本文的教學,引導學生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片課文讀一讀,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認真閱讀,了解每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想一想,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本文,不要過于追求主要內容概括的特別簡練,學生能說出大概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這樣的訓練中,逐步引導學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終做到所概括的內容正確、語言簡練。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幼龜、沙灘、偵察、企圖、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人類辦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否則就會事與愿違。
    3、通過讀書、思考、討論、聯(lián)系實際的例子、談感受相結合的辦法,讓學生明白道理,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評價任務
    1、通過聽教師范讀、默讀、個別讀等形式,練習課文朗讀,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帶著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
    2、能夠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人類辦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否則就會事與愿違。
    教學活動過程
    環(huán)節(jié)學習過程評價要點
    環(huán)節(jié)一
    激趣導入
    整體感知
    10分鐘活動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三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幼龜、魚貫而出、愚不可及”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能用適當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尊重“自然之道”的啟發(fā)。
    3、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之道”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生能用適當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向導的話,從而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1.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自然之道。大家事先預習過嗎?讀過課文嗎?讀過一遍的請舉手;讀過三遍以上的請舉手。
    2.知道“道”是什么意思嗎?“自然之道”呢?
    1.初步讀文,學習詞語。
    加拉巴哥島 巢穴 躊躇 結伴而出 偵察 頹喪
    你自己在讀課文過程中,還覺得哪些詞不容易讀好,提出來。
    2.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梳理人物:課文中寫到了哪些人和物?
    適時板書:我們 向導 幼龜 食肉鳥
    a.“向導”是什么人?這個向導可不是一般的向導。
    c.幼龜,先是一只,后是一群,成百上千只。
    d.嘲鶇、海鷗、鰹鳥,它們有一個總名稱,叫做食肉鳥。
    (2)串說故事:他們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如果你覺得有困難,老師給你一點幫助。(你可以這樣想:我們去加拉巴哥島旅游,看到了什么情景?我們是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
    過渡:課文寫了“我”和同伴本想救助幼龜反而傷害了它。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找,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我們救助那只幼龜?(3、4節(jié))
    1.(出示句子)(那天我們上島時,已近黃昏,很快就發(fā)現一個大龜巢。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出,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來。)
    (1)“躊躇不前”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再聯(lián)系上文想一想,課文怎么寫它“躊躇不前”?理解“探、欲出又止”。
    (2)再讀這段話,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幼龜。
    (3)它的小心謹慎是有原因的,你能從上下文中找到依據嗎?
    我們都很焦急,可是向導卻說——出示句子: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BR>    (1)練讀句子,體會“緊張與焦急”,理解“若無其事”。
    (2)對比著讀,體會對比的表達效果。
    (3)讀到這里,你讀出了什么疑問?
    (要點把握:向導為什么那么冷淡?向導說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
    1.默讀課文第5自然段,想想說說:
    那只先出來的幼龜,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 ,其他的幼龜就 ;現在,那只幼龜沒有回到巢穴,其他幼龜 ,于是 ,結果 。
    2.討論爭辯:如果我們不去幫助那只幼龜,情況會怎么樣呢?你的課文依據是什么?
    3.練習并小結:
    (1)我和同伴們看到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心想:
    1.復習詞語。
    (1)讀讀,說說,哪些詞語的意思你明白了?
    (2)把詞語放回課文中,邊劃邊讀。
    2.填空作業(yè)。
    出示,并準備作業(yè)紙:我們去加拉巴哥島旅游,看到嘲鶇啄小海龜,向導卻( ),我們很生氣,責怪向導( )。向導在我們的要求下把幼龜抱向大海。不久,成百上千的幼龜從巢中( ),( )爬向大海。我們很快明白,自己干了一件( )的蠢事。盡管大家全力補救,累得( ),那些食肉鳥還是吃得飽飽的,叫聲( )。
    那只小海龜得救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課文里卻寫道:“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讀剩下的課文段落。
    1、首先來回答: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去說,注意表達的順序。
    (我們派出去的偵查兵沒有回來,他肯定看到外面沒有危險,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險,他會返回巢穴中的。)
    學生接著談一談。
    2、老師:數十只小幼龜已經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這些小幼龜被食肉鳥們吃掉時,又是怎樣的場景呢?讓我們來展開想象,選出其中一種情況寫一寫,看誰寫的具體形象。
    引導學生看書中插圖,想象當時情景。
    一只幼龜正興奮地向前爬著,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見到我親愛的媽媽啦!忽然一只鰹鳥飛快地俯沖下來,使勁地啄它的頭。小幼龜被這樣的突然襲擊嚇壞了,它本能地把頭和四肢縮進了殼里。那只鰹鳥并沒有放棄對幼龜的襲擊,它用又尖又長的嘴朝著幼龜的殼里使勁地啄,幾下子就把幼龜的頭啄得血淋淋的。一會兒,小幼龜變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覺,四肢無力地伸出了龜殼。鰹鳥津津有味地把幼龜吃了下去。
    一只幼龜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腳步,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便向前爬著,邊想回頭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還沒有張開口,就——
    一只幼龜正低著頭奮力地向前爬著,忽然聽見同伴一聲慘叫,它還沒有回過神來,就——
    一只幼龜剛剛把腦袋伸出巢穴,想追趕同伴,可就在這時——
    ……
    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
    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
    (1)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fā)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采訪學生:你會說什么?
    老師總結:我們好心卻做了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沒有得到幼龜們的感謝,所以——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灘上。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BR>    從這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2)比較句子,體會“悲嘆”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BR>    向導為什么會如此悲傷?(非常自責、后悔——幼龜的災難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師:再次讀這個句子,感受向導的悲傷之情。指讀、齊讀。
    師小結:看來向導既不是沒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讓饑餓的食肉鳥有口飯吃,他對幼龜的生活習性還是很了解的,也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危險,但迫于游人的壓力而又不得不做。當然,也許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后果會那么嚴重。
    同學們,這是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可能出現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復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做決定或指揮;人不要自作聰明,要知道,有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不按規(guī)律辦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辦壞事…)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好,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板書:遵循)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例就是人們破壞了自然規(guī)律,發(fā)生的后果總是事與愿違,都是有哪些呢?我們課下調查一下,下節(jié)課交流。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四
    1、閱讀單元導讀,了解本單元的主題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單元要學習的課文。(從整體入手)
    2、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了神秘。今天,我們,就將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guī)律。板書并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得到啟示。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對于“若無其事”等詞語,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表演等方式理解)
    3、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對于比較難讀的句子,可以讓學生齊讀或挑戰(zhàn)讀)
    加拉巴哥島:是個外國地方,比較拗口,我們一起來讀讀
    筑巢孵化:這個新詞比較難讀,請你再讀!筑巢孵化知道嗎?
    躊躇不前:躊躇不前的“躊躇”這個詞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讀!
    嘲鶇:這是一種生活在海邊的鳥(出示圖片)
    頹喪:這個頹字也是要注意的
    響徹云霄:這個“徹”字可不要讀成“切”音
    4、初讀交流:課文描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這件事是怎么發(fā)生的?在文中的哪幾小節(jié)?(3—5小節(jié))
    2、自由讀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演這個情景。
    3、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1)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幼龜”和“嘲鶇”,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議,教師抓住“欲言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并書寫“幼”和“幻”這兩個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范寫“啄”字。
    “突然”
    老師聽出來了你把這個“突然”這么強調,說說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誰來讀?
    “啄”
    “他用嘴啄幼龜的頭”,多危險,多狠啊!誰來讀?
    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個新詞,知道它的意思嗎?
    它的出是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躊躇不前)
    你們說小綠龜的欲出又止,小綠龜的躊躇不前,它這么擔心有沒有必要???(理解嘲鶇的兇狠)
    這個場面真令人緊張、揪心啊,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詞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愿”、“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師:要演好第四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愿”、“頹喪”)
    生齊讀: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師引讀:我們很快明白:------生接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5、比較句子: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
    注:通過比較,并聯(lián)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了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多練習幾遍。
    四、本課小結
    為什么說“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看看!
    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自然之道》。
    2、 誰還記得老師在上節(jié)課的最后提了一個什么問題?
    (為什么說“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二、 精讀課文
    1、 為什么說“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
    2、 交流
    課件出示: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查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1) 從哪些詞中看出我們確實干了蠢事?
    偵查、爭先恐后、結伴而出、錯誤信息
    (2) 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1) 從哪些具體詞中體會到?
    (2) 指導朗讀
    (3) 想象:食肉鳥是如何“飽餐一頓”的?描述一下當時的場景,并寫一點自己的體會。
    (出示課文插圖并給出一些詞語:爭先恐后、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結隊而出、偵查、響徹云霄)
    師:用上老師給出的一個或幾個詞語寫一寫。
    3、 對于這樣的結果,我們事先知道嗎?向導呢?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預設:
    我們事先不知道。
    句子一:然而,接著發(fā)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
    句子二:“天??!”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什么!”
    句子三: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向導知道的。
    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
    4、 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
    5、 從這些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6、 在學生廣泛發(fā)言后,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劃出其中的一句話,并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BR>    三、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1、 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并說說“道”的意思。
    2、 朗讀全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課文已經學完了,誰能來更完整地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五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3、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4、借助對文本空白處的想象,當堂練筆,提高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
    重點: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2、體會“我和同伴”看到“眼前的一幕”所引發(fā)出來的蘊意;
    3、對文本空白處——食肉鳥怎樣兇猛地啄噬幼龜的場面的想象,內化語言,感受自然之道,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難點:結合上下文,采用聯(lián)系對比、換位思考、抓重點詞等方法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太平洋綠龜的圖片或生活習性等資料
    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品析體會——積累寫話——課外深化
    使用教材的構想: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質疑,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進入三個場景,充分把握語文課的基礎訓練點,采取“以讀促思,聯(lián)系對比、換位思考、抓重點詞”等方法,反復體會“我和同伴”的行為和“向導”的話語,揣摩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受到啟示。
    第一課時
    1、閱讀單元導讀,了解本單元的主題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單元要學習的課文。(從整體入手)
    2、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了神秘。今天,我們,就將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guī)律。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得到啟示。
    3、讀題質疑。
    (預設: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認讀生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對于比較難讀的句子,可以讓學生齊讀或挑戰(zhàn)讀)
    4、了解主要內容,理清線索。
    (1)課文圍繞幼龜離巢進入大海寫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用“先……再(接著)……最后……”的句式訓練說話。
    5、質疑歸納
    (1)分組提出問題,組內解決,解決不了全班提出。
    (2)全班質疑歸納。
    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本節(jié)課中,你的收獲是什么?能小結一下嗎?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六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2、學科:四年級語文
    3、課時:一課時
    4、課前準備:圖片、資料等。
    教學課題: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九課《自然之道》
    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本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及同伴和一個生物學家的向導到加拉巴哥島旅游,他們不顧向導勸阻,要求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結果導致許多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后成了食肉鳥的口中之食。對此,“我們”很后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教學本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同時培養(yǎng)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教學目標:
    (1)讀準文中出現的生字和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知內容體會文章的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2)教學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講授法:講授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2、朗讀感悟法:通過朗讀感悟文章的內容和情感。
    3、想象體驗法:發(fā)揮想象,體會情感的變化過程。
    教學準備:
    1、從百度中搜索關于幼龜,食肉鳥的圖片,做成課件。
    2、課前讓學查找資料,了解太平洋綠龜的生活習性。
    3、搜集有關違背自然之道的故事和案例。(百度搜索)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閱讀單元導讀,讓學生明確這一單元的學習重點是什么。(1、抓住文章的
    主要內容。2、了解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二、導入:《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又是什么呢?(學生和老師一起板書并齊讀課題)
    三、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了解綠龜的生活習性。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對照文中的拼音或查閱工具書讀準字音明確新詞的意思。不明白的也可以請教同位或小組內的其他同學。
    3、教師開火車檢查生字詞是否讀準確,對于難讀或易錯的讀音進行指導。
    4、再讀課文,練習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5、每人一句話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標記出讀的不準的地方,讀完后再進行訂正。
    四、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質疑。
    1、指導學生用“誰做了一件什么事,結果怎樣?”的模式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課文中你有不明白的問題嗎?(簡單問題直接找同學回答,較難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供學生討論時用)
    3、針對學生提出的較難的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然后逐一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
    五、品讀課文,感悟內涵。
    1、自讀課文,把文中最讓你感動的地方找出來讀一讀,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悟體會。
    2、把你的感悟體會與同位或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分享。
    3、班內交流自己的感悟或體會。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相關內容。(看圖感受幼龜被食肉鳥吃食的悲慘場景)
    4、討論:讀了《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你得到了什么樣的啟示?(明確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意義)
    六、課堂小結:
    1、今后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應如何遵循自然之道?
    2、讓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
    七、課堂小練筆:從下面的三個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寫,寫完后班內交流。
    2.假如你是龜群中的一個,當那么多的食肉鳥來襲時,你又會想什么做什么?
    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里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濕,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頭來,和著汗一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宋國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一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
    太陽落山了,宋國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飯菜,坐在桌邊等他回來?!耙酝@時候早該回來了,會不會出了什么事?”她擔心地想。忽然門“吱呀”一聲開了,宋國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一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么多……”他邊說邊比劃著。“什么?你……”宋國人的兒子大吃一驚,他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里去??墒且呀浲砹?,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
    九、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有關違背自然之道的案例還有哪些?
    十、作業(yè)超市:
    1、讀其他有關違背自然之道的文章,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的重要性。如《鹿和狼的故事》等。
    2、學習了《自然之道》這一課,你有什么感想,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幼龜受到傷害
    9、自然之道(違背)禾苗枯死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探究的過程中感悟文中的情感,體會文中人物情感的變化,感受幼龜的心情變化。在感悟的過程中理解自然之道的重要意義。尤其是最后的練筆,學生在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了進行寫作練習,他們覺得有好多話要說,寫出來的東西也很感人,表達了孩子們內心真實的感受。在交流的時候教室內的掌聲不斷,可見同學們的心已經與課文的內容融為一體了。
    不足之處是教師講解的內容還是有點多,總不放心學生的學習,唯恐孩子們學不會,而不斷的重復強調。這樣就浪費了一些時間,導致后面的練筆時間有些短,有些同學沒寫完。另外,在朗讀的指導方面還不到位,學生對感情的把握不深,還沒有讀出文中所表達的真正感情。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七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 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貞洠哼@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向導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他們不顧向導的勸阻,要求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導致幼龜誤以為安全,魚貫而出,結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讓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感受文章的自然之道。
    二、 精讀:自由掃讀,畫出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標注在書上。也可以與同學交流。 重點理解:
    1、 學習第三段:找出作者對幼龜動作的描寫,模仿動作來理解詞語。學習細節(jié)的描寫方法,理解細節(jié)在文章中的寫作效果。
    3、 學習五、六段:復述當時的場面。(導:氣喘吁吁的奔跑也無濟于事。還在喘著粗氣的向導 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導讀最后一句話。
    4、 理解最后一句話:體味 “悲嘆”的心情。指導朗讀。擴句練習:如果不是我們 ,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學習如果……就……的復句)
    三、 小結:他們的做法錯了,悔恨讓他們心痛,他們終于理解了導向的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彼麄兊淖龇ㄥe在哪里?(沒有遵循自然規(guī)律)正是由于用主觀的感情判斷自然,導致了錯誤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客觀的看待自然,要遵循“自然之道”。(板書:遵循——自然之道)
    四、 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我們應該遵循的自然規(guī)律?(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老虎圈養(yǎng)便失去野性,溫室難育參天大樹)
    五、 我們該如何利用這些自然規(guī)律?(閱讀人類來自動物的靈感)
    六、 總結: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走進自然,探索自然,合理的利用自然,創(chuàng)造和諧、美好的生活!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八
    1.學會本課十個生字及新詞,認讀5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朗讀能力。
    3、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積累語言。
    4、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產生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感情。
    5、能把讀了這篇課文后的想法寫下來。
    了解課文內容,懂得如果違背了自然界的規(guī)律,有時好心也會辦壞事。讓學生產生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感情。
    :理解課文“不是我們人類,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收到危害”這句話的意思,并體會帶點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一、激趣導入;
    師;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自然界有著自然界不可改變的規(guī)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自然界法則的故事。
    板書課題:14、自然界之道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了解新詞
    1、要求:請大家自由讀故事,借助生字表及字典讀準字音。
    2、提示:讀正確的同學將課后的生字朋友的名字讀一讀。
    3、激發(fā)興趣: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
    (1)出示課件:
    (2)課件出示詞語:
    提示:邊讀邊思考:哪個詞語的意思不懂。
    4、提示:把詞語送回到課文中,做到讀流利。帶著生字新詞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5、誰愿意把你的朗讀成果展示給大家?
    6、引導: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
    1、自由記憶字形。
    2、誰來把你最好的記字方法展示給大家?
    3、激發(fā)興趣:讓我們?yōu)樗麄冋艺遗笥寻桑?BR>    4、引導:觀察每個生字,你覺得在寫的時候哪些字的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
    四、講一講身邊違反自然界規(guī)律的故事同孩子們一起分享。
    五.布置作業(yè):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yè):
    朗讀課文,通順流利。
    書寫本課生字并組詞語,看誰寫得漂亮、組得多!
    抄寫自己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文本分析:這篇課文用實實在在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打動人的故事。這件事告訴我們:愛護動物就要了解它們,了解自然法則,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規(guī)律,才能把事情辦好。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九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體會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
    2、初步了解概括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體會文中重點詞語,感受自然之道的含義。
    3、通過對文本空白處的想象,使自己的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得以提高。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要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
    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手段:
    電腦課件
    一、引出“道”
    1、故事導入。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放學,我背著書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發(fā)現前面不遠處的麥地里,一只喜鵲正撲騰著翅膀,卻怎么也飛不起來。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鵲。我發(fā)現,那只喜鵲的翅膀受傷了。我連忙把那只喜鵲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傷口,敷上消炎藥,把它包扎好。不幾天,那只喜鵲好了。我很喜歡它,怕它飛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給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給它食吃,給它水喝,精心喂養(yǎng)??墒菦]多久,你們猜,它怎么了?(它卻死了)
    2、引出“道”。是呀,這是為什么?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板書課題。
    3、讀題,解釋“道”。學生讀課題,說說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領悟“道”
    (一)整體感知
    1、這個課題的意思很深奧,我們讀了課文會有更深的理解!請同學們先自己來讀讀課文,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特別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次。(生自讀)
    2、請幾位學生分別讀每個自然段。同學們,帶著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島,看看一路走來我們在島上都看到什么情景了?快打開書讀讀課文。(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歸納并隨機板書)
    板書:嘲鶇 幼龜 救 食肉鳥 群龜
    你們能按這樣的順序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嗎?(學生自由說)
    其實,同學們剛才說的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細讀課文
    1、師:我們當時究竟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使得我們那么緊張,而向導卻若無其事呢?你能把描寫這個情景的語句讀給大家聽嗎?學生讀第3自然段。
    出示課件1:“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自由讀這段話,指名讀。
    指導朗讀。理解“突然”、啄、“欲出又止”。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ㄉ很P躇不前)小幼龜的欲出又止,小幼龜的躊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師:你們了解嘲鶇嗎?它是一種異常兇猛的海鳥,有時候甚至會攻擊狗這樣體形龐大的動物。試想一下,弱小無助的幼龜面對如此兇猛的天敵,處境多么危險,這個場面多么令人緊張、擔心啊,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自由讀,指名讀。
    3、師:明明面對的是同樣的情景,我們和向導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表現呢?
    師:我和同伴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呢?
    師:我們焦急萬分!而向導呢?隨學生回答,出示2: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BR>    師:“若無其事”什么意思?理解嗎?誰來讀讀向導說的話?
    師:向導所說的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是哪樣的呢?結合你的體會說說。
    師:讀到這,你對向導的話,對“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師:“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
    師:誰還能用自己的話來勸勸向導??!
    師:苦苦的哀求;發(fā)自內心的勸告;你對他進行了指責;
    師:我們怎么忍心看著這一幕發(fā)生!老師請全體女同學讀同伴說的話,全體男同學來讀向導說的話,請一位同學來讀敘述者的話。
    4、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但在我們“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聲中,向導也只能極不情愿地把幼龜抱向大海。請你體會我們和向導當時的心情,完整讀讀第4自然段。自由讀,指名讀。
    5、在我們的努力下,小綠龜得救了,面對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導,幼龜又是怎樣的?請你們給這個故事編個結尾吧??!
    7、后來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那你們能說說我們救幼龜的過程嗎?出示課件3:填空:我們的向導趕緊(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幾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我們的向導趕緊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幾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我們的向導摘下棒球帽,抓起十幾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9、學生說不同,說自己的體會理解。就請你們體會著我們以及向導萬分焦急的心情讀讀這幾句話吧。
    出示課件3:我們的向導趕緊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幾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10、師:你能想象出我們當時看到什么情景才使得大家如此奮力拯救這一群幼龜的呢?你想象,接下來將會發(fā)生什么情況?播放視頻。畫外音:幼龜從巢穴爬向大海,要經過一大段無遮無攔的沙灘,此時雖是黃昏,陽光仍很明媚,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了。你想象,接下來將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同座互相說說。誰愿意把你想象的情景描述給同學們聽。(二至三名同學說說)
    11、聽了他的描述,你感受到那一大群海鳥的兇猛了嗎?
    12、即便我們如此奮力拯救幼龜,也于事無補,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此時聽著食肉鳥飽食后發(fā)出歡樂的叫聲,而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會想些什么呢?這時,我們有可能明白了什么?請你瀏覽課文。
    13、師:正像剛才同學們說的那樣,這小小的幼龜,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躲避危險、防御危險的辦法!可這樣的辦法卻被我們給破壞了,可是我們卻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說的那句話,出示課件1: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边€會勸告他嗎?你還會哀求他嗎?還會去指責他嗎?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現在你對向導的話,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嗎?誰來說說。就帶著你的體會再來讀讀這句話。學生自由讀。
    四、內化“道”
    2、舉例說明。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具體例子談體會,使“道”得以內化。
    老師這還有幾個小故事,想聽聽嗎?
    故事:《狼和鹿》
    五:升華“道”
    像這樣的事例,其實都說明在不了解自然規(guī)律的時候,千萬不能盲目行動,因為有時候違背自然規(guī)律,好心也會辦壞事。大自然的現象是十分復雜的,我們應該積極探索自然規(guī)律,遵循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十
    1、繼續(xù)品讀文章,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中帶點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2、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抓關鍵詞、句品讀。
    3、懂得如果違背了自然界的規(guī)律,有時好心也會辦錯事,自然規(guī)律是不能夠違背的,讓學生產生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
    1、懂得如果違背了自然界的規(guī)律,有時好心也會辦錯事,讓學生產生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
    2、理解“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這句話的意思,并體會帶點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理解“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這句話的意思,并體會帶點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ppt
    一課時
    一、破題導入新課。
    1、師:“這節(jié)課,請跟著老師再次走進神秘的大自然,走進大自然中發(fā)生的這件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中,相信大家一定會從中得到啟示,悟出自然界之道。”
    齊讀課題:自然界之道
    2、師:“你能從課文中找出含有課題的句子嗎?”
    (目的:引出向導的第一次語言,以此為切入點)
    二、以向導的第一次話為切入點理解第一條情感線即游客們的“好心”。
    出示:“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1、讀句子。
    2、師:“叼就叼去吧,就是這樣的”分別指的是什么?”
    “請你從第三自然段中尋找答案?!睂W生讀段進行思考
    讓學生明確:“叼就叼去吧”指的是嘲鶇叼幼龜?!?BR>    “就是這樣的”指的是嘲鶇叼一只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拖到沙灘上。
    3、師:“你能用一句話概括這段的意思嗎?” (也就是嘲鶇想把幼龜吃掉。)
    4、師:“你認為應該怎樣讀這段話?”(指名學生讀)
    追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5、師:“面對這種情況,你如何想?”
    (目的:讓學生體會到面對這種情況,大家自然而然便會產生憐憫之心,擔心幼龜會被吃掉,初于好心,所以才會焦急地想去想辦法求那只幼龜。)
    6、師:“正在大家焦急萬分的時候,向導是個什么態(tài)度呢?請你用書中的詞概括?!?BR>    引導學生找到:若無其事、冷淡
    出示:向導卻()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師:“請你填上合適的詞語,然后再讀一讀向導的話。”
    “讀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向導為什么有這樣的態(tài)度?”對向導進行評價
    7、師導:“旅行同伴們又是怎樣的心情,請你從書中找找相關的句子把它畫下來?!?BR>    學生畫批相關的句子
    出示: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
    師:“讀一讀這句話,他們?yōu)槭裁磿@樣?”
    指導學生朗讀:
    師:“你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指導學生讀出焦急、緊張的語氣。
    (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出游客焦急,緊張的心情,他們這樣都是出于一片好心)
    (以上環(huán)節(jié)是為了通過讓學生理解“好心”這個情感主線,接下來就要讓學生理解“好心卻辦了壞事”這條情感線。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感悟了解到有時候如果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往往是好心也有可能辦壞事的道理。)
    三、感悟好心辦壞事即第二條情感主線:
    1、師:“向導在大家極富愛心的勸說下極不情愿地幼龜抱進了大海,后果如何呢?請你閱讀課文的6-----9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句子?!?BR>    (學生畫批)
    2、出示:
    (1) “很快引來了許多食肉鳥,這回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BR>    (2) “這時,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物?!?BR>    (3)“一切都過去以后,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fā)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兩只嘲鶇仍靜靜佇立在沙灘上,希望能捕捉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龜作為佳肴?!?BR>    3、指導學生朗讀,然后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你能用一句話概括這三句話的含義 嗎?”(大批幼龜受到傷害)
    5、師:“這種后果是誰導致的?”(是我們)
    追問:是我們什么樣的行為導致的?
    追問:“這樣的行為也就是違背了——?”(自然界的規(guī)律)
    師:“如果我們違背了自然界的規(guī)律即使是好心有時能像我們想象的結果是一樣的嗎?不是的,也許我們好心卻辦了一件……”(壞事)
    6、出示:如果不是我們 。
    師:“你能根據你的感受把上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嗎?并說一說你的感受或用你的讀書聲告訴大家你的感受。”
    讓學生結合課文和自己的感受填寫,并讀出自己的感受。(后悔)
    7、師:“如果我們要不讓這些海龜受到傷害應該如何做?”
    (不能因為好心就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違背了有可能就好心辦了壞事。這時學生對前后兩個情感線有了感悟,也感悟到了由于自己一時的好心卻讓自己的好心辦了壞事,從而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導致了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從而自然規(guī)律是不能違背的,否則就會好心辦壞事。)
    四、升華理解向導最后發(fā)出的悲嘆,揭示本課指的自然界之道究竟是什么。
    出示:終于,向導發(fā)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1、分析句中帶點詞的用法。(雙重否定表肯定)
    (1)出示對比句:
    a終于,向導發(fā)出了他的悲嘆:“是我們,這些海龜才受到了傷害?!?BR>    b終于,向導發(fā)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BR>    (2)師:“請你對比著讀一讀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
    (學生讀句體會兩句話表示的含義都是相同的)
    (3)師:“兩句話表示的是一個意思,那它們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你覺得那句好?為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出第二句用了兩個否定詞,卻表示的是肯定的含義即雙重
    否定表肯定,另外讓學生體會第二句有增強的語氣的作用,更能表達出人物的情感。)
    (設計意圖:以上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句中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我們,就不會。
    (2) 在與動物的接觸中,人類的哪些行為令你有同樣的感慨?請你拿出筆寫下來。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人們( ),就不會( ),我們( )。
    (3)師;“那通過前面的學習,請你結合上下文,說一說你是如何理解向導的話的?”
    (即自然界之道的含義)
    (4)師:“現在我們再回到課題,你能解釋本文所指的‘自然界之道’就是指什么嗎?”
    五、走出文本,內化“道”
    1、拓展:課外大家可以去找這樣的故事來閱讀,然后再讀書交流。
    2、延伸:其實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具體例子談體會,使“道”得以內化。走入大自然,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行為。跟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由文本走向課外延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評價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六、全文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感悟,你有什么收獲嗎?”
    師:“是的,自然界之道存在著許多它固有的道理,我們不可以去違背,否則將會好心辦壞事。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自然之道等我們去探索,解“道”在前,循“道”在后,順其道而勝之?!?BR>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十一
    1、知識目標:掌握本課生字詞。
    2、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情感目標:豐富見聞,激發(fā)學生探究大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2、豐富見聞,激發(fā)學生探究大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看圖想象,感知慘狀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九課,請大家齊讀課題。經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課文講的是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游 ),因(救了一只海龜)而(傷害了許多海龜的事)。這就是課文的插圖。
    (二)探究原因,逐步悟道
    一、從圖片上我們感受到許多的小海龜受到了海鳥的襲擊,這真是慘不忍睹的一幕,造成這一慘狀的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概括。(文中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結合課文說一說,這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什么?(救了一只幼龜)
    二、對于這件事,你們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質疑)
    三、整理學生的問題
    a、我們救幼龜的原因是什么?
    b、為什么說救一只幼龜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現在,就請你們打開書,帶著這些問題去讀一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并做好批注。
    四、交流,匯報以上問題。
    讀完了課文,我們先來探討第一個問題
    1、“我們”救幼龜的原因是什么?誰來讀讀你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a:看見探頭幼龜遇險
    出示: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龜巢,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文字。
    在讀的過程中,哪些詞語讓你有特別的感受?
    2、點撥:“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它的出是為了什么?那么止呢?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請從這段話中找一個與它意思相近的詞語——躊躇不前。
    小幼龜的欲出又止完全是有道理的。因為: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b、不顧向導的勸阻
    那文中的我和同伴的反映是什么?請同學們自己讀第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做好記號。
    師: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磥?,我們救它的態(tài)度很堅決。
    師:向導在我們無知而又激烈的逼迫下,是怎樣做的?
    出示: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小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著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想一想,這個句子中的哪個詞語進一步說明了向導的冷淡?“極不情愿”,向導不情愿是為什么?是不想救海龜嗎?——是因為他知道“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爆F在,我們再來回讀這一段的內容,通過不同顏色的詞來比較一下作者及同伴的態(tài)度。
    師(過渡)一只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發(fā)生了。出示:然而,接著發(fā)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從這個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幼龜多、爬行的速度快)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成群、魚貫而出)
    師:為什么它們會成群的出來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龜,偵察兵出去好一會兒了還沒回來,你會怎么想?(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機不可失……)
    出示: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行。
    師:成百上千的幼龜就這樣浩浩蕩蕩地奔赴大海,成了黃昏海島一道亮麗的風景??删驮谶@時,天空中出現了幾十只食肉鳥。如果你是海灘上的上海龜們,你會怎么想?此時此刻,你們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金色的沙灘上滿是小龜的血跡……)
    師:是啊,幼龜遇險,游人怎能見死不救?救它是人之常情,而正是這人之常情,卻給幼龜們帶來了滅頂之災。
    三、設法補救,深化認識
    1、師:由于我們的無知,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于是無遮無攔的一大段沙灘頓時變成了食肉鳥的天堂。想象一下,食肉鳥是怎么飽餐一頓的?(引導學生從動作、眼神、聲音、氣勢等方面說,可以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食肉鳥當時的動作、叫聲、還建議大家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個句式來描繪。
    2、面對這樣的慘況,向導是怎么做的?體會到什么?我和同伴呢?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比較不顏色的詞語:摘、抓、奔、奔跑// 趕緊、迅速、氣喘吁吁)盡管這樣,我們還是不能彌補我們帶給幼龜的傷害。
    3、出示: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fā)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此時向導又怎樣?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1)向導為什么而悲?為什么而嘆?
    (2)我們再來對比一下事情前后他們的態(tài)度,一開始我和同伴的態(tài)度是焦急、緊張,現在是震驚、后悔,向導一開始是冷淡、而現在是悲嘆。
    (3)師: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說的那句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你還會勸告嗎?你還會哀求嗎?你還會指責嗎?現在你對向導的話,有更深的理解了嗎?(自然之道就是自然的規(guī)律)
    4、寫話練習:假如你是那只被叼走的小海龜,你想說 ;假如你是那只吃飽了的海鳥,你想說 ;假如你是親身經歷這件事的作者,你想說 。
    (四)回歸升華,真誠解“道”
    1、師:我們本想幫助幼龜,結果卻讓許多幼龜成了食肉鳥的食物。在讓人感到惋惜的同時,它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啟示呢?(自然處處有規(guī)律,要遵循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為人類造福。)作者經歷這件事,回來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這樣一句話來告誡人們: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_蒙塞爾 其實作者的這句話也是原自向導的這句話: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2、向導那看似平淡的一句話,卻是那么意味深長。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人類也曾因為不了解自然之道,違背自然界的規(guī)律,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你了解哪些?(《拔苗助長》《被喂飽的熊是死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五)走出文本,內化“道”
    1、完成小練筆。
    2、走進大自然,留心觀察一下,生活還有哪些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行為。
    9、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遵循 保護
    違背 傷害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認讀并理解 “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愚不可及”等詞語含義。
    2、朗讀感悟,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中“自然之道”的含義。
    3、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激發(fā)探究大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教學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導入: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我們要開始學習新的一個單元,這一單元是關于什么的呢?請同學們讀課本34頁,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大自然)
    這節(jié)課呢,咱們就學習一篇題目就與大自然有關的課文——《自然之道》(板書)
    2、齊讀課題,思考提問:你認為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規(guī)律)
    二、檢查預習,學會字詞
    1、課件展示生字詞,指學生讀,檢查預習情況
    幼 偵 嘲 愚 蠢 吁 徹 啄
    旅游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2、學生齊讀
    3、教師強調重點生字詞的字音字形(愚蠢 啄 氣喘吁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語句,有不懂的詞語要聯(lián)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讀完后思考屏幕上的問題。
    2、請同學們根據剛才回答的問題,概括全文內容
    教師點撥(一群游客幫助當偵察兵的幼龜脫離危險回到大卻給后面的幼龜帶來了錯誤的信息,致使更多的海龜受到傷害。)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快速尋找含有“自然之道”四字的句子。(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保?BR>    向導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看到幼龜遇到危險,作者和他的同伴們要求向導救它時)
    2、找到描寫幼龜出動穴的段落,畫出描寫幼龜出穴動作的詞,并想象畫面(探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學生上臺表演
    向導:若無其事 冷淡)
    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讀出感情
    作者怎么評價我們做的這件事情,原文中話回答。(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教師強調“愚不可及”的意思(指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愚蠢無比。)
    5、作者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一只幼龜得救了,無數只幼龜喪生了;一只嘲鶇飛走了,數十只食肉鳥歡笑了)(課件展示)
    教師點撥:“悲嘆”既寫出了向導對自己行為的追悔,也是提示讀者要尊重自然之道,不然會好心辦壞事。
    理解:不該干預自然界的規(guī)律,這樣反而害了幼龜。
    7、同學們,讀到這里,你知道文中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了嗎?聯(lián)系實際談一談你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吧。
    (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老虎圈養(yǎng)便失去野性,溫室難育參天大樹。)(課件展示)
    四、課下作業(yè)
    搜集人類遵循或違背自然之道的例子,下節(jié)課同學們交流。板書設計
    自然之道
    好心
    自然之道
    蠢事
    (違背)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十三
    一、整合導入
    1、閱讀單元導讀,了解本單元的主題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單元要學習的課文。(從整體入手)
    2、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了神秘。今天,我們,就將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guī)律。板書并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得到啟示。
    二、自由朗讀,疏通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1)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對于“若無其事”等詞語,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表演等方式理解)
    3、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對于比較難讀的句子,可以讓學生齊讀或挑戰(zhàn)讀)
    加拉巴哥島:是個外國地方,比較拗口,我們一起來讀讀
    筑巢孵化:這個新詞比較難讀,請你再讀!筑巢孵化知道嗎?
    躊躇不前:躊躇不前的“躊躇”這個詞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讀!
    嘲鶇:這是一種生活在海邊的鳥(出示圖片)
    頹喪:這個頹字也是要注意的
    響徹云霄:這個“徹”字可不要讀成“切”音
    4、初讀交流:課文描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這件事是怎么發(fā)生的?在文中的哪幾小節(jié)?(3—5小節(jié))
    2、自由讀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演這個情景。
    3、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1)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幼龜”和“嘲鶇”,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議,教師抓住“欲言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并書寫“幼”和“幻”這兩個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范寫“啄”字。
    “突然”
    老師聽出來了你把這個“突然”這么強調,說說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誰來讀?
    “啄”
    “他用嘴啄幼龜的頭”,多危險,多狠??!誰來讀?
    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個新詞,知道它的意思嗎?
    它的出是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ㄜP躇不前)
    你們說小綠龜的欲出又止,小綠龜的躊躇不前,它這么擔心有沒有必要?。浚ɡ斫獬谤叺膬春荩?BR>    這個場面真令人緊張、揪心啊,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詞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愿”、“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師:要演好第四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愿”、“頹喪”)
    生齊讀: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師引讀:我們很快明白:------生接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5、比較句子: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
    注:通過比較,并聯(lián)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了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多練習幾遍。
    四、本課小結
    為什么說“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看看!
    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自然之道》。
    2、 誰還記得老師在上節(jié)課的最后提了一個什么問題?
    (為什么說“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二、 精讀課文
    2、 交流
    課件出示: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查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1) 從哪些詞中看出我們確實干了蠢事?
    偵查、爭先恐后、結伴而出、錯誤信息
    (2) 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1) 從哪些具體詞中體會到?
    (2) 指導朗讀
    (3) 想象:食肉鳥是如何“飽餐一頓”的?描述一下當時的場景,并寫一點自己的體會。
    (出示課文插圖并給出一些詞語:爭先恐后、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結隊而出、偵查、響徹云霄)
    師:用上老師給出的一個或幾個詞語寫一寫。
    3、 對于這樣的結果,我們事先知道嗎?向導呢?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預設:
    我們事先不知道。
    句子一:然而,接著發(fā)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
    句子二:“天啊!”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什么!”
    句子三: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向導知道的。
    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
    4、 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
    5、 從這些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6、 在學生廣泛發(fā)言后,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劃出其中的一句話,并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
    三、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1、 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并說說“道”的意思。
    2、 朗讀全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課文已經學完了,誰能來更完整地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十四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
    希望小學
    四年級
    劉玉芳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會寫課文中的詞語,指導不易寫好的字“啄”通過教學這個字來告訴學生漢字中有許多字容易忽視一些藏著的筆畫。
    2.通過抓住文中的人物和動物的方法來訓練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如何用簡練的語言通過抓文中主要人物與動物之間的關系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讀題質疑
    2、理解“道”,進而理解課題的意思?(自然規(guī)律)
    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在告訴我們什么是自然之道,咱們就趕快走進課文去了解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思考:看看課文里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讀書的時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旁邊做好標記??梢苑砰_聲音大聲讀。自己讀自己的,讀出自己的理解。2.出示詞語,檢查認讀與理解情況。
    都讀準了,那這個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嗎?
    生答。在字典里啊,“及”的意思是比得上,那愚不可及誰能說說!生說。通過查字典理解了關鍵字的意思,就能準確的理解詞語了!
    那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是???看著黑板,誰能用幾句簡單的話來說說!
    方法一:剛才他把內容說得很具體,語言可以再簡單些!
    我們來看,我們和向導在加拉巴哥島看到食肉鳥在啄一只幼龜,我們勸向導救了它結果卻傷害了更多的幼龜。像這樣,誰能再來說一說? 方法二:大家看先找出課文都寫了誰,再說清楚他們之間發(fā)生的事,用幾句簡單的話就能把文章的主要內容說明白!
    三、歸納方法
    敘事的文章:寫清事情的經過 寫人的文章:人干了什么 寫景的文章:通過幾方面來寫的四、以文帶文:
    讀《“打掃”森林》一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五、布置作業(yè):
    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板書設計:
    起因:
    經過:
    結果:
    自然之道
    救
    害
    悔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一等獎部編版篇十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深入學習海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中心思想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通過學習懂得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規(guī)律,就要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激發(fā)探究大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反映人與自然關系的課文。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guī)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作些什么呢?課文通過一件發(fā)生在一群旅游者身上的具體事例來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違”的自然規(guī)律。
    學情分析:
    從四年級孩子現有的認知水平出發(fā)進行分析,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究大自然的奧秘,對自然現象有著關注的熱情。所以對于這篇課文,學生是有學習欲望的。但是,學生的關注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要引導學生對話文本,在讀中感悟,在進行語言訓練和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注重學科整合。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的方法理解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手段:多媒體
    板書設計:?
    遵循????????????????????? 救
    違背????????????????????? 害
    九、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故事情節(jié)。
    1、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自然之道,(板書:自然之道)
    2、師:聽寫(旅游?? 偵察?? 欲出又止?? 嘲鶇?? 若無其事?? 魚貫而出?? 愚蠢)
    3、對照投影檢查,師范寫“愚蠢”,把寫錯的改正過來,愚蠢兩個字再寫一遍。
    出示詞語:愚蠢?? 欲出又止 ……
    4、師:根據這些詞語,你能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5、師:看來,我們真的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齊讀一遍)
    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假設我們就是這一群人,跟著向導一起上島,看看在島上我們都做了什么蠢事。
    出示:閱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關句子,把你的體會標注在書上。
    3、把你的體會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領悟“道”
    (一)推敲關鍵詞,感受小綠龜的處境。
    1、從哪看出我們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出示: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躕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1)指名讀這段話。
    (2)哪些詞句讓你有特別的感受?(探、欲出又止、偵察)
    師:你們能演一演小幼龜的動作嗎?(一名學生讀,其他學生做動作)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幼龜?(機警、可愛、聰明)讀一讀這句話,指名讀出幼龜的機警、可愛、聰明。
    (3)與欲出又止意思相近的詞是哪個詞?(躊躇不前)幼龜躊躇不前,欲出又止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BR>    (4)師:你們看見過嘲鶇嗎?嘲鶇是一種異常兇猛的海鳥,有時候甚至會攻擊狗這樣體形龐大的動物。試想一下,弱小無助的幼龜面對如此兇猛的天敵,又是啄又是拉,處境多么危險啊,此時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緊張、擔心)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指名讀!
    (二)想象補充,體會游客與向導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同伴——焦急(那焦急地來讀讀同伴說的話)
    向導——若無其事
    師:在我們眼里向導是個什么樣的人?(無動于衷、鐵石心腸、無情、殘酷)那我就要采訪一下向導,看他怎么說?(我是中央臺記者,我想問問你,你為什么要這么說?)
    (3)此時,我和同伴對向導所說的“自然之道”是怎么理解的?(不要管它,隨它去吧……)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勸勸向導嗎?
    (5)分角色朗讀。出示課件四:
    生:不能不見死不救啊
    師: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BR>    (6)在大家的勸導下,向導(極不情愿)的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向導是個生物學家,可他的話我們并沒有信任,我們卻認為應該救(板書:救? 龜 )這只小幼龜,我們真是(愚不可及)??!
    (三)圖文結合,比較分析,體會結局的殘忍。
    (1)師:然爾愚不可及的事遠遠不止這些,師范讀5、6自然段。(邊讀邊打開畫面)
    (2)師:我們干了一件什么蠢事?請找到有關的句子讀一讀。看看我們真的是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藭r此刻小幼龜們心理在想些什么?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了他們的心情。
    (3)師:這些幼龜將要面臨什么災難?我們又是怎么做的?默讀七自然段。
    (4)這樣做是補救嗎?對于綠龜,這樣的做法,彌補得了付出的代價嗎?
    (師引讀:看,)
    (5)是啊,向導心理難受極了,我們救了一只,卻傷害了無數只。(板書:害)
    出示課件六:(師引讀,學跟讀)
    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不會受到傷害。”
    想想,如果不用“悲嘆”,行不行?為什么?(齊讀)
    (6)師: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之前說的那句話(出示向導的話,齊讀)還會指責他嗎?現在你該如何體會“自然之道”的含義?(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寫話練習
    出示課件七:
    寫話練習:
    假如我是葬身嘲鶇之腹的一只小幼龜,我想說……
    假如我是一只吃得飽飽的嘲鶇,我想說…
    假如我是親身經歷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說……
    請選擇一個寫一寫。
    小結:我們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會保護幼龜,如果人違背自然之道,就會傷害幼龜。(板書:人??? 違背???? 遵循??????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了我們好心辦壞事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內化“道”
    師:你還知道哪些違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嗎?我們之前學過的,《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拔苗助長》《我要的是葫蘆》《“打掃”森林》,都是講自然之道的課文。
    五、回歸升華,真誠解“道”
    師總結:其實,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有生存的規(guī)律,如果我們違背規(guī)律做事,就會得到與愿望相反的結果。
    六、作業(yè):
    1、把故事講給家長聽,和家長一起探討有關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關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過哪些啟發(fā),有什么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