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一
1、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孔子)
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5、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論語)
6、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智者不惑,仁者不優(yōu),勇者不懼。(論語)
8、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9、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2、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孟子)
13、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14、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孟子)
1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7、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
1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19、如欲平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孟子)
2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矣。(孟子)
21、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
22、楊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孟子)
23、挾泰山以超北海,非不為也,而不能也。(孟子)
24、為長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為也。(孟子)
2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28、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孟子)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二
齊桓公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君主,他使自己的國家強盛一時,人民安居樂業(yè),深受后代人的好評。他能夠取得這樣好的政績,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知人善任,尤其是重用管仲,并拜其為相。管仲為齊國的強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有一天,齊桓公和管仲正在花園里閑談。談到高興處,齊桓公竟興高采烈地對管仲說:“丞相,我給你說件事,前幾天,我去圍場打獵,正當我騎馬奔跑時,突然從樹叢中跳出一只猛虎。我的馬立時就停住了,我也嚇得心驚肉跳,心想寡人不會就這樣被老虎吃掉了吧。我還有好多政務沒有處理呢??墒悄悴潞髞碓鯓恿?”
“大王沒有被老虎吃掉,而是安全回來了?!惫苤僬f。
“是啊,可是你一定不會想到那只老虎怎樣了?!饼R桓公露出一臉神秘的樣子。
“難道有人從老虎背后射了一箭,老虎死在大王面前了?”管仲問道。
“不是?!饼R桓公更加的得意了。
“那就是老虎跑了。”管仲說。
“是啊,那老虎與我的馬兒對視了片刻,不知為什么就悄悄地離去了,你說怪不怪啊?我想上天一定是寵愛我,讓我大難不死,我相信我一定能夠完成祖?zhèn)骰鶚I(yè),把齊國建成諸多國家中最強盛的國家。這是上天的安排啊!”齊桓公深情地說。
“大王,您當時是不是背向著太陽啊?”管仲問道。
“是啊,這又有什么關系?”齊桓公反問道。
“相傳,有一種專門吃老虎的猛獸,叫駿。這種猛獸的樣子酷似馬。既然您當時背向太陽,老虎就是面向太陽了。陽光刺眼,老虎看不清楚,就把馬當成駿了,所以老虎就跑掉了?!惫苤俜治稣f。
齊桓公聽到這里,剛才的興奮勁都沒了,而是有些沮喪。心想我還以為這是上天眷顧我呢,誰知被管仲這么一說,根本不是,剛才那得意忘形的樣子豈不是會讓他笑話了,于是心中又泛起些許懊惱。
管仲看出了齊桓公的心思,就說:“大王,您不必懊惱,您應該高興才對啊,這是上天給您的暗示啊?!?BR> “什么暗示?”齊桓公追問道。
“大王,上天是告訴您一個治理國家的良策!假相不辨,真相難明啊,正是因為老虎不明馬和駿的區(qū)別才會悄悄溜走。自然界是這樣,您處理政務也是如此啊!”管仲說。
齊桓公沉思片刻,深有體會的說:“的確如此,我不會再相信什么上天眷顧,而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把齊國治理好啊!”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三
2)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懹?BR> 3)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畎?BR> 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酚?BR> 6)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娊?jīng)
7)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8)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赜^
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1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献?BR> 11)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1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1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4)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钋逭?BR> 15)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
16)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獞?zhàn)國策
17)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
18)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K軾
19)多行不義必自斃?!髠?BR> 20)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四
一個老木匠提出退休,他對老板說,離開崗位后,就去享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這位對企業(yè)發(fā)展作出了貢獻的好工人,請他幫助再建一座房子后再走,老木匠答應了。但后來大家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經(jīng)離開了崗位,建房用的木料不再挑挑揀揀,很隨便,制作也十分粗糙。
房子建好后,老板把大門鑰匙交給他,說:“這是你的房子,我送給你的禮物?!?BR> 老木匠一聽,震驚、羞愧、后悔至極。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他是絕不會這樣敷衍塞責的。
這只是一則故事。可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敷衍塞責的現(xiàn)象卻比比皆是。雖然我們還沒有像老木匠那樣即將退休,卻總是像老木匠在退休前夕建最后一棟房子那樣:馬馬虎虎、應付了事,以致問題成堆、災難不斷。
人生哲理:社會是個大家庭,人們的一舉一動,都是為社會這座大廈添磚加瓦,或放置一根鋼筋,開一扇窗戶……因此,每個社會成員都須反躬自省:我是像老木匠提出退休之前那樣,認真負責、兢兢業(yè)業(yè),還是像他建最后那棟房子時一樣,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俗話說:世上沒有后悔藥。等我們發(fā)現(xiàn)居住的大廈竟然百孔千瘡、質(zhì)量低劣,卻是由自己親手建造的時候,就悔之晚矣。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五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里。――《漢書》蘇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國策》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孫昭遠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秦觀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yī)。――葉適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書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文武之道也。――《禮記》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六
公元前684年春天,齊國重兵進犯魯國。
當時,齊強魯弱,魯國大將曹劌與魯莊公坐一輛戰(zhàn)車來到長勺迎戰(zhàn),到了長勺安營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報:齊軍旌旗森嚴,刀戟如林,一派殺氣騰騰,準備廝殺的樣子。
果然,齊將首先下令進軍。剎那間,鼓聲動地,殺聲四起。魯莊公正準備擂鼓出營迎戰(zhàn),曹劌攔住說:“主公且稍安勿躁,時機未到?!?BR> 齊軍數(shù)萬大軍沖到魯營寨前,見魯營沒有反應,好像沒有要出兵的意思,于是便平靜下來。稍過一陣,齊軍又戰(zhàn)鼓大作,可是曹劌仍阻止魯軍出戰(zhàn)。
待齊軍三鼓擂過,曹劌才回頭對莊公說:“時機已到,可以出擊!”
莊公下令擂戰(zhàn)鼓出寨迎敵,方才魯國兵將只見齊軍驕橫的氣焰,早就憋著滿腔怒火,此時一聽戰(zhàn)鼓擂響,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吶喊著掩殺過去。齊軍猝不及防,頓時大亂,漫山遍野地潰逃。
魯莊公大喜,便下令追擊,曹劌又攔住說:“不行。”
說完后他跳下戰(zhàn)車,仔細觀察著泥地上齊軍的腳印和車轍,又站在車欄上遠眺一番,隨后說:“可以追擊了!”戰(zhàn)役結(jié)束,魯國大獲全勝。
班師回朝的路上,魯莊公向曹劌詢問得勝的原因。
曹劌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氣,齊軍擂一鼓的時候,士氣正旺,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則精疲力竭,而我軍嚴陣以待,士氣卻逐漸充盈,所以能夠戰(zhàn)勝齊軍。同時,齊國是大國,其將領狡詐多端,我們要防備他們佯裝敗走,埋下伏兵,因此我要觀察一番,發(fā)現(xiàn)齊軍車轍狼藉,旌旗靡亂,這是真正敗逃的跡象,所以才下令追擊,一舉擊潰?!?BR> 哲理點撥:在競爭激烈的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勢,同時也要看清對手的弱點,然后再采取致命一擊。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七
1、莫愁前路無知己,誰知君不相知。
2、三支軍隊可以帶走指揮官,但普通人不能帶走意志。
3、信仰只是盲目地隨著生活的繼續(xù)而產(chǎn)生,它是空虛的。喬桑塔亞那
4、生活,一如既往,是一場值得為之奮斗的斗爭,但它的獎品是奮斗。
5、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及時鼓勵,歲月不待人。
6、每個人都要對世界的`興衰負責。
7、好話不是好話。善良的人不爭論,爭論是不好的。
8、不要因小事不行善,也不要因小事不作惡
9、新沐人會彈跳帽,新浴人會抖衣。
10、無邊的森林,一陣雨一陣雨地落葉。無盡的河流一小時又一小時地翻滾著波浪。
11、所謂天才,是指那些有恒心、勤奮、癡心、無私的人。
12、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沒有天才。
13、碎風飄絮,人生經(jīng)歷飄雨打萍。
14、我們聽說過多少成功人士?。∷麄兙烤沟侥睦锶チ??
15、學而不思則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貧窮帶來變化,變化帶來進步,變化帶來時間。
17、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人類心靈的崇高精神表達外,一切都是渺小和無趣的。
18、落紅不是無情的東西,化作春泥更護花。
19、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成功。邁克爾·法拉第
20、沒有選擇的落花,似曾相識焉歸來。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八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準行。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見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魯國。)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逗留數(shù)日。孔丘向老子辭行。老子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愿以數(shù)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笨浊痤D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孔丘佇立岸邊,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聞孔丘此語,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BR> 孔丘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zhàn)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為于民之感嘆矣 ”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于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于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BR>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BR> 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后進,善待時也。故圣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后,應去驕氣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于大街,誰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闭f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舍地向魯國駛?cè)ァ?BR> 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
老子何樣?”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wǎng)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不爭名利,關注自身;保持沉靜,不受影響;愿意施與,不求目的;當斷就斷,順勢而為;自身發(fā)光,善于影響;認清優(yōu)勢,善于應用;時不賦我,靜待時機。我等俗人,只能先參考水的品德修行自身,要達到自然的境界似乎還很遠。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一
1、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孔子)
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5、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論語)
6、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智者不惑,仁者不優(yōu),勇者不懼。(論語)
8、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9、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2、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孟子)
13、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14、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孟子)
1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7、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
1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19、如欲平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孟子)
2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矣。(孟子)
21、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
22、楊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孟子)
23、挾泰山以超北海,非不為也,而不能也。(孟子)
24、為長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為也。(孟子)
2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28、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孟子)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二
齊桓公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君主,他使自己的國家強盛一時,人民安居樂業(yè),深受后代人的好評。他能夠取得這樣好的政績,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知人善任,尤其是重用管仲,并拜其為相。管仲為齊國的強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有一天,齊桓公和管仲正在花園里閑談。談到高興處,齊桓公竟興高采烈地對管仲說:“丞相,我給你說件事,前幾天,我去圍場打獵,正當我騎馬奔跑時,突然從樹叢中跳出一只猛虎。我的馬立時就停住了,我也嚇得心驚肉跳,心想寡人不會就這樣被老虎吃掉了吧。我還有好多政務沒有處理呢??墒悄悴潞髞碓鯓恿?”
“大王沒有被老虎吃掉,而是安全回來了?!惫苤僬f。
“是啊,可是你一定不會想到那只老虎怎樣了?!饼R桓公露出一臉神秘的樣子。
“難道有人從老虎背后射了一箭,老虎死在大王面前了?”管仲問道。
“不是?!饼R桓公更加的得意了。
“那就是老虎跑了。”管仲說。
“是啊,那老虎與我的馬兒對視了片刻,不知為什么就悄悄地離去了,你說怪不怪啊?我想上天一定是寵愛我,讓我大難不死,我相信我一定能夠完成祖?zhèn)骰鶚I(yè),把齊國建成諸多國家中最強盛的國家。這是上天的安排啊!”齊桓公深情地說。
“大王,您當時是不是背向著太陽啊?”管仲問道。
“是啊,這又有什么關系?”齊桓公反問道。
“相傳,有一種專門吃老虎的猛獸,叫駿。這種猛獸的樣子酷似馬。既然您當時背向太陽,老虎就是面向太陽了。陽光刺眼,老虎看不清楚,就把馬當成駿了,所以老虎就跑掉了?!惫苤俜治稣f。
齊桓公聽到這里,剛才的興奮勁都沒了,而是有些沮喪。心想我還以為這是上天眷顧我呢,誰知被管仲這么一說,根本不是,剛才那得意忘形的樣子豈不是會讓他笑話了,于是心中又泛起些許懊惱。
管仲看出了齊桓公的心思,就說:“大王,您不必懊惱,您應該高興才對啊,這是上天給您的暗示啊?!?BR> “什么暗示?”齊桓公追問道。
“大王,上天是告訴您一個治理國家的良策!假相不辨,真相難明啊,正是因為老虎不明馬和駿的區(qū)別才會悄悄溜走。自然界是這樣,您處理政務也是如此啊!”管仲說。
齊桓公沉思片刻,深有體會的說:“的確如此,我不會再相信什么上天眷顧,而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把齊國治理好啊!”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三
2)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懹?BR> 3)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畎?BR> 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酚?BR> 6)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娊?jīng)
7)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8)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赜^
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1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献?BR> 11)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1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1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4)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钋逭?BR> 15)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
16)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獞?zhàn)國策
17)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
18)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K軾
19)多行不義必自斃?!髠?BR> 20)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四
一個老木匠提出退休,他對老板說,離開崗位后,就去享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這位對企業(yè)發(fā)展作出了貢獻的好工人,請他幫助再建一座房子后再走,老木匠答應了。但后來大家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經(jīng)離開了崗位,建房用的木料不再挑挑揀揀,很隨便,制作也十分粗糙。
房子建好后,老板把大門鑰匙交給他,說:“這是你的房子,我送給你的禮物?!?BR> 老木匠一聽,震驚、羞愧、后悔至極。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他是絕不會這樣敷衍塞責的。
這只是一則故事。可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敷衍塞責的現(xiàn)象卻比比皆是。雖然我們還沒有像老木匠那樣即將退休,卻總是像老木匠在退休前夕建最后一棟房子那樣:馬馬虎虎、應付了事,以致問題成堆、災難不斷。
人生哲理:社會是個大家庭,人們的一舉一動,都是為社會這座大廈添磚加瓦,或放置一根鋼筋,開一扇窗戶……因此,每個社會成員都須反躬自省:我是像老木匠提出退休之前那樣,認真負責、兢兢業(yè)業(yè),還是像他建最后那棟房子時一樣,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俗話說:世上沒有后悔藥。等我們發(fā)現(xiàn)居住的大廈竟然百孔千瘡、質(zhì)量低劣,卻是由自己親手建造的時候,就悔之晚矣。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五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里。――《漢書》蘇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國策》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孫昭遠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秦觀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yī)。――葉適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書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文武之道也。――《禮記》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六
公元前684年春天,齊國重兵進犯魯國。
當時,齊強魯弱,魯國大將曹劌與魯莊公坐一輛戰(zhàn)車來到長勺迎戰(zhàn),到了長勺安營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報:齊軍旌旗森嚴,刀戟如林,一派殺氣騰騰,準備廝殺的樣子。
果然,齊將首先下令進軍。剎那間,鼓聲動地,殺聲四起。魯莊公正準備擂鼓出營迎戰(zhàn),曹劌攔住說:“主公且稍安勿躁,時機未到?!?BR> 齊軍數(shù)萬大軍沖到魯營寨前,見魯營沒有反應,好像沒有要出兵的意思,于是便平靜下來。稍過一陣,齊軍又戰(zhàn)鼓大作,可是曹劌仍阻止魯軍出戰(zhàn)。
待齊軍三鼓擂過,曹劌才回頭對莊公說:“時機已到,可以出擊!”
莊公下令擂戰(zhàn)鼓出寨迎敵,方才魯國兵將只見齊軍驕橫的氣焰,早就憋著滿腔怒火,此時一聽戰(zhàn)鼓擂響,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吶喊著掩殺過去。齊軍猝不及防,頓時大亂,漫山遍野地潰逃。
魯莊公大喜,便下令追擊,曹劌又攔住說:“不行。”
說完后他跳下戰(zhàn)車,仔細觀察著泥地上齊軍的腳印和車轍,又站在車欄上遠眺一番,隨后說:“可以追擊了!”戰(zhàn)役結(jié)束,魯國大獲全勝。
班師回朝的路上,魯莊公向曹劌詢問得勝的原因。
曹劌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氣,齊軍擂一鼓的時候,士氣正旺,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則精疲力竭,而我軍嚴陣以待,士氣卻逐漸充盈,所以能夠戰(zhàn)勝齊軍。同時,齊國是大國,其將領狡詐多端,我們要防備他們佯裝敗走,埋下伏兵,因此我要觀察一番,發(fā)現(xiàn)齊軍車轍狼藉,旌旗靡亂,這是真正敗逃的跡象,所以才下令追擊,一舉擊潰?!?BR> 哲理點撥:在競爭激烈的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勢,同時也要看清對手的弱點,然后再采取致命一擊。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七
1、莫愁前路無知己,誰知君不相知。
2、三支軍隊可以帶走指揮官,但普通人不能帶走意志。
3、信仰只是盲目地隨著生活的繼續(xù)而產(chǎn)生,它是空虛的。喬桑塔亞那
4、生活,一如既往,是一場值得為之奮斗的斗爭,但它的獎品是奮斗。
5、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及時鼓勵,歲月不待人。
6、每個人都要對世界的`興衰負責。
7、好話不是好話。善良的人不爭論,爭論是不好的。
8、不要因小事不行善,也不要因小事不作惡
9、新沐人會彈跳帽,新浴人會抖衣。
10、無邊的森林,一陣雨一陣雨地落葉。無盡的河流一小時又一小時地翻滾著波浪。
11、所謂天才,是指那些有恒心、勤奮、癡心、無私的人。
12、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沒有天才。
13、碎風飄絮,人生經(jīng)歷飄雨打萍。
14、我們聽說過多少成功人士?。∷麄兙烤沟侥睦锶チ??
15、學而不思則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貧窮帶來變化,變化帶來進步,變化帶來時間。
17、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人類心靈的崇高精神表達外,一切都是渺小和無趣的。
18、落紅不是無情的東西,化作春泥更護花。
19、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成功。邁克爾·法拉第
20、沒有選擇的落花,似曾相識焉歸來。
古代有哲理的詩句篇八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準行。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見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魯國。)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逗留數(shù)日。孔丘向老子辭行。老子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愿以數(shù)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笨浊痤D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孔丘佇立岸邊,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聞孔丘此語,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BR> 孔丘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zhàn)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為于民之感嘆矣 ”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于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于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BR>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BR> 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后進,善待時也。故圣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后,應去驕氣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于大街,誰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闭f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舍地向魯國駛?cè)ァ?BR> 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
老子何樣?”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wǎng)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不爭名利,關注自身;保持沉靜,不受影響;愿意施與,不求目的;當斷就斷,順勢而為;自身發(fā)光,善于影響;認清優(yōu)勢,善于應用;時不賦我,靜待時機。我等俗人,只能先參考水的品德修行自身,要達到自然的境界似乎還很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