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一
游客們,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頤和園。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游!我叫,大家叫我謝導好了。
游客們,現(xiàn)在的頤和園是很漂亮,可是有沒有人知道它的歷史故事?那么讓我來說說吧!
頤和園的前身是清漪園,清漪園在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該園,但將“清漪園”改為現(xiàn)在的“頤和園”
然后,該介紹一下這里的景點啦!
我們先來看頤和園的長廊,它長728米,有273間,每間的橫檻上都有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上面的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早在金代的時候,這處園林既不叫頤和園,也沒有這么美,只是一處帝王游獵的天然園囿,當時的山叫金山,上面建有金山行宮,水域叫金海。元代改山為甕山,水域為甕山泊。明代時這一組山水被稱為好山園,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十里青山行畫里、雙飛白鳥似江南”的美景。清代是它的全盛時期,乾隆皇帝為了給其母慶賀六十大壽,不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別是長廊的修建更是神來之筆。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壽桃形,寓意向其母獻壽,又把甕山改名為萬壽山,并把此處園林稱為清漪園。
凡事有興必有衰,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京,將清漪園、圓明園在內(nèi)的“三山五園”燒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重修園林,并改名為頤和園,取“頤養(yǎng)沖和”之意。但好景不長,1920xx年八國聯(lián)軍又一次將頤和園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20xx年再次重建,由于財力有限,只恢復(fù)了萬壽山前的景觀。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對園林進行修繕、保護,頤和園又恢復(fù)了往日的風采。1998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目錄》,現(xiàn)在我們?nèi)⒂^一下仁壽殿。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赡苣銈儧]有想到,居然頤和園的4/3都被昆明湖“占為己有”。湖中無島不要緊,可湖中偏偏有島。用什么到島上去呢?當然用橋了!那就是頤和園的十七孔橋,顧名思義,當然就是有十七個橋孔的橋啦!十七孔橋上面雕刻著獅子,每一只獅子神態(tài)各異,各不相同。
講了這么多,你們是不是已經(jīng)有些迫不及待了呢?啊?!超級迫不及待了!那么現(xiàn)在呢,就可以去頤和園的景點拍照、游玩了。
順便提醒一下,大家在游玩的時候不要亂扔垃圾,也不要在文物古跡上亂涂亂畫,更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
最后,祝大家玩得愉快!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二
杭州西湖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guān)于西湖
導游詞
講解三分鐘,希望能夠幫到您!
西湖導游詞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西湖風景區(qū),我是本次游覽的導游,下面的時間就由我來帶領(lǐng)大家一同領(lǐng)略西湖的卓絕風光。
在船未啟動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西湖的概況: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環(huán)山,東面瀕臨市區(qū)。西湖處處有勝景,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等“西湖十景”。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明晦晨昏,西湖勝景時時皆有,處處都在。
我們的船已啟動。在步入西湖之前,我先把整個游湖的行程介紹一下:環(huán)湖一周的景點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是孤山,孤山之后是蘇白二堤,起自平湖秋月,終于斷橋殘雪。
走進西湖,入眼便是西湖清澈純凈的水,湖面如鏡,難怪濟公把它當作酒,白娘子把它當作淚。被延長的時空,被渲染的情愛,總有在曲曲折折中落盡的時候。于是,走過黛瓦碑亭,走過人生的精彩。
現(xiàn)在,船正在自西向東行駛,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帶。孤山西接西泠橋,東連白堤,“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長”并稱為西湖三絕, 而西泠橋則和斷橋、長橋并稱為三大情橋。長橋苦短,梁祝相送十八里;斷橋不斷,一把傘,延續(xù)了千年的等待。 現(xiàn)在,船已駛向孤山的正門,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重檐亭子,這便是著名的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點,也是杭州的三大賞月勝地之一。
走過重檐亭,我們便到了白堤。早在千年前的唐朝,白堤就以風光旖旎而著稱。在白堤的盡頭便是斷橋,全長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斷,可見斷橋其實是堤斷橋不斷。在白堤的另一頭,當年的人是否已到達徹悟的彼岸?檐亭上的額匾“我心相印”,是禪語,是理解,是一切走過后的釋然。莊子說,唯道集虛。虛,心齋也。
除卻這淡淡的感傷,現(xiàn)在,我們的船已駛向終點----蘇堤。蘇堤春曉,美麗的景色也告示著這次游覽的結(jié)束。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各位朋友,當我們即將結(jié)束西湖之行時,您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但愿我們能夠再次相聚,讓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大家好,我姓蘆,大家可以叫我蘆導。我將帶領(lǐng)大家游覽杭州西湖,請不要亂丟垃圾,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祝大家旅途愉快!
在來西湖之前,相信許多游客都聽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事實上,把杭州比喻成人間天堂,和西湖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杭州西湖山水秀麗,讓許多詩人流連忘返。白居易的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就大大證明了這一點。請大家跟緊隊伍,準備好親眼目睹杭州西湖的風采吧!
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宋代始稱西湖。西湖南北長3.2公里,東西寬約2.8公里,面積約5.68平方公里。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西湖十景。其中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淡雅樸素。登樓眺望秋月,在恬靜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滌煩燥的心境,使人倍感景在城中立,水在景中搖,人在畫中游。不管站在哪個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幅素雅的水墨江南畫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樓可望、岸可望、水可望。南宋孫銳詩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代洪瞻祖也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等都是贊美平湖秋色的美景。平湖秋月以湖稱映出周圍的山水、樹木,演得格外靜謐。好像一副美妙的畫。讓我們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偶爾一條船劃過,我們不由得抱怨道:船把我們的畫劃破啦!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畫、一位楚楚動人的少女。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白居易的這首詩是贊美西湖的千古絕唱。各位游客,愉快的西湖一日游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感謝大家對我的配合。大家玩得開心嗎?希望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在您美好的回憶中。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三
過了一塊酷似豬頭的石頭,叫豬首峰,向上攀登,在東面有一座秀美的廟宇。叫老君殿,北殿建于清康熙年間,因為老子為道教之祖,故殿門刻有“道教之家”四字,內(nèi)供太上老君道德天尊飛靈寶天尊飛玉清自然元始天尊,兩側(cè)繪有老君過涵谷關(guān)的壁畫和孔子問禮于老子的壁畫,老君殿前有一塊平坦之地,四周有護欄,倚欄俯視,石聳峰峭,樹海林濤,別有一番風趣。
過老君殿前行,有臥象峰,上面有1969年原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游千山所題寫的詩:“千山不足千,人造一株蓮,此說誰為證,請詢天上天”。繞過臥象峰,前面是依山勢所建的三十三級石階,這就是著名的三十三層天,石階非常寬敞,足有五米寬,由下至上,一步一層天,每升一級,極目晴空,浩浩無際,樹海蒼芒,氣勢磅薄,景象萬千。有人有詩贊道:“別有名天三十三,興來拾級任登探,舉頭試望絕高處,一色蒼茫接蔚藍”。三十三層天上端是無量觀的建筑玉皇閣,道士稱之為“觀頂”。工程堅固,歷經(jīng)數(shù)年竟未傾圮。玉皇閣內(nèi)塑有玉皇大帝神像。在三十三層天左側(cè)峭壁上鑿刻出八步蹤印,非常險要,一步緊似一步,故稱“八步緊”,1926年東北憲兵司令陳興亞來此地時不禁有感而發(fā)題寫上“化險為夷”四個大字。
古人曾有詩贊道“絕頂苔青路未封,過來人已早留蹤。要知吃緊為人處,一步何曾放得松”。過了八步緊就是著名景點“夾扁石”,這是天然形成的石縫,長4米,高3米,寬近半米。這就是千山一絕夾扁石。不管胖人瘦人,只可側(cè)身而過,這處景點吸引了眾多游客來此“一夾”,游客經(jīng)過此處,笑聲朗朗,其樂陶陶,似乎所有登山的疲勞都被:“夾”的一二凈。走出夾扁石,就來到“一步登天”,之后便是著名的“天上天”,游人至此,心情豁然開朗,眼界頓覺開闊,舉目遠眺,滿眼碧翠,群峰爭奇,使人確有置身天上之感。從天上天乘索道下行400米便來到20__年新開放的財神殿,整個大殿高7米,長工3米,寬8,5米。面闊5間,是采用清代歇山式風格建筑,正中供奉正財神趙公明。殿門匾額是由著名書法家馮啟光所題,兩側(cè)楹聯(lián)為:濟世當疏財,你也求,我也求,求之有道,不做半點事,朝也拜,夕也拜,做難公明。財神分為正財神,偏財神和準財神。正財神又分文財神和武財神。文財神是比干和范蠡,武財神是趙公明和關(guān)羽。
天應(yīng)宮
祖越寺
祖越寺位于千山北溝峰巒疊翠的北山坳谷中,殿宇與自然景色深然一體,一道高10余米,長50余米的石墻,將坳谷口閘住,形成石土墊平的廟基地,該寺共有七幢建筑,394,9平方米,雖經(jīng)多次修建,仍帶有明代建筑風格,顯得莊重雄渾,古風浮厚。殿宇北是雄偉的彌勒峰,兩側(cè)伸出小山脈骨,將祖越寺入胸前,形成彌勒捧古剎的巧妙構(gòu)圖。東為亭閣飛古塔飛密松、西為古松托起的懸崖,前有亭塔相峙,天作人口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卷。
祖越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前身為靈巖寺,始建于唐代,相傳在建寺之時,恰逢佛祖經(jīng)過此處并長住于此,為寺憎出謀劃策,直至寺成方飄然而去,為了紀念佛祖,起名為祖越寺。從遺址看,大約有60余幢廟房,清康熙六年,道教傳入千山后,祖越寺范圍縮小,屈居五大禪林建筑規(guī)模之末,但近年來曾在舊址中發(fā)現(xiàn)較大彩雕石欄板望柱蓮花佛座和殘缺的石碑頭等遺物,也很有收藏和研究價值。祖越寺蒼松四合,峭崖壁立,四季景色俱佳,在山門之側(cè),有立于清光緒六年(1875年)的兩甬石碑,上刻“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八個大字,相傳祖越寺某大師在此講經(jīng)說法,因其知識淵博,佛法深重,競講得天花如雨,從長空墜落,金蓮盛開,從地下噴涌而出,因立三碑,但據(jù)實記載,是說梁武帝時云光法師講經(jīng)感動上天,天花紛紛墜落,祖越寺僧立此二碑,無非是宣揚佛門法力,增加神秘感。百丈深淵之下,則是另一個寧靜的大干世界,沿著通幽曲徑的小路,進入祖越寺,在蒼松翠柏的環(huán)抱中,祖越寺建筑盡收眼底,莊嚴肅穆的法王殿依山向陽,正面供奉未來佛祖彌勒佛,彌勒佛是人間喜佛,在百姓心目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可以說人人朝拜彌勒佛,家家供奉觀世音,即使對待一些不信奉宗教的眾生。彌勒佛也會教導眾生遇事忍大肚能容的精神。旁邊兩側(cè)供奉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飛水天王、西方天王,因為四大天王手中持法器不同,保佑方眾可以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歹頃。又因四大天王可以凈眼觀看世間,懲治一些做惡的小人,所以有一句話說“勸君莫做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靈”,就是被四大天王踩在腳下。在彌勒佛后方的是保護寺院的菩薩葦陀護法。很多寺院建筑都是法王殿在前,大雄寶殿在后,也就是這個原因。在法王殿之后的就是大雄寶殿,里面供奉著橫三式佛,即中間釋迦牟尼,左側(cè)南無消災(zāi)延藥師佛,右側(cè)南無阿彌陀佛。那么釋迦牟尼是佛教創(chuàng)始人,佛教中至高無尚的教主,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他生于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生于公元前565年,與中國孔子時期同步,他的思想很富有哲學道理,特別是他主張的和很多宗教也有相同之處的就是以善為本,那才是難得可貴的,那左側(cè)藥師佛祖是保佑人的身體可以健康長壽,這也是每個人對自己和家人有一個美好的祝福和心靈上的寄托,同時朝拜阿彌陀佛也希望赴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可以萬壽無疆,也不會進入六道輪回都能成佛。旁邊房里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又稱幽教主,但也不是我們所說的閻王爺,他也可以稱之為大愿菩薩,因他說過“度盡眾生,方正菩提,地獄不空,誓不為佛”,所以,很多地藏殿里都擺著去世人的靈位和牌位,是為了超度靈魂所用的。站在院中,仰首翹望茫茫云海驚濤駭浪,那凌空而立的峻嶺腰間,銘刻四個大字“獨鎮(zhèn)群岳”,據(jù)記載,黃帝自洛水取《河南經(jīng)書》遍歷天下,封泰山為東岳,華山為西岳,嵩山為中岳,恒山為北岳,衡山為南岳,后歷蜀中,見青城山巍峨險峻,氣勢博大,便封青城山為五岳丈(岳父),一月之內(nèi)群岳都來朝拜,因有獨鎮(zhèn)群安之譽。彌勒峰與丈人峰具取形式比其靈異也,所以當年巡遼侍御盛泰字在明隆慶二年(1568年)直書四字,經(jīng)過地質(zhì)風化與侵蝕,是何人所提已無從考證,意思是山之為言宣也,含澤布氣調(diào)五神,即帶著恩澤差遣五岳之神,也是源彌勒為五岳丈人之意,是丈人廣施恩澤賜予群峰以宏大的氣勢,可想,昔日的祖越宏偉規(guī)模。祖越寺以它“蓮花出天際,頓覺絕塵?!钡姆逋馄娣?,“山引樓臺連碧落,佛閣高樓漂渺中”的樓臺殿閣,“巖松宿霧常浮翠,石間流泉漾落花”的松石林泉,引來歷代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為此紛紛踏至留下珍貴的摩石刻,每景每物都將為游人留下美好的回憶,正如古人云:“祖越多奇境,天工亦幻哉”
可憐松
可憐松位于無量觀山門西有紋無罅的懸崖峭壁上,高1.3米,直徑6厘米。長得嬌小玲瓏,遇風發(fā)出沙沙的聲音,險有搖搖欲墜之勢,令人可憐,故命名為可憐松?!哆|陽縣志》記載:“觀東(西)有巨石如砥,無土無罅,上生一松,根入石中,遇風則搖搖欲倒,有弱不可經(jīng)風之意,殊令人憐,”可憐松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飽經(jīng)世代風霜,依照傲立于懸壁上,十分頑強。清代詩人蓬萊子曾對可憐松的精神贊揚道:“莫把巖松號可憐,空山涵養(yǎng)已多年。頻看喬木摧金斧,是彼直成地上仙?!?BR> 木魚石
位于無量觀西閣觀音殿后巖石上,即羅漢洞洞口西南。木魚石是以音響命名,無突出形象,只是上下石徑中間平坦處,用石敲之聞其聲如木魚。相傳,此木魚石之名源于清初年間。千山道教祖師劉太琳,其在家禮兄弟洪(清朝將軍),來此以手杖擊之,聞木魚之聲,而命之。從此,游人經(jīng)此,多以石敲打,致使石面上被敲出若干個小坑。小坑旁,刻有“木魚石”三個字。
鸚鵡石
一線天位于無量觀西閣北山臥虎峰下,為地殼運動期造成的巖石斷裂罅縫。1964年開發(fā),清理出罅縫中的古樹、石土,即成為景觀罅徑。罅縫長32米,寬不滿l米,深10余米,底地極陡,裝設(shè)138級條形石階。置身于罅縫中,仰首而望,兩側(cè)懸崖凌空,中間藍天一線。傳說,昔日積翠仙子盜九霄彩云紡紗繡蓮花,冒犯玉皇大帝,她在與天兵天將格斗中,不慎將繡花針失落于此罅中。罅下端是巨象峰和通向無量觀的九曲石徑,上端是落針亭飛壽星石飛臥虎峰。以一線天為中心構(gòu)成一衛(wèi)星游覽小區(qū)。
一字天
一字天位于鸚鵡洞北山峰南側(cè)陡壁,為地殼運動期造成巖石陡壁一斷裂罅縫,長30余米,寬處0.7米,窄處0.4米。1982年,對罅縫進行了清理,挖出積土和石頭,鋪裝上63級條形石階,至峰頂。置身罅縫仰首,藍天呈“一”字形,故命名為一字天。此罅是登無量觀北山七重天飛九重天必經(jīng)之路。罅下是松林,奇石、古木,罅上是長長一道峰頭,在赤條條的巖石上,生長十幾株古老而又矮小的蒼松,名為石頂插翠。
一步登天
在玉皇閣北面八步緊之上、天上天之下,有圓形巨石,石邊置有鐵環(huán),游人握環(huán)一步登上,故曰一步登天。民國初期,稱作上天臺石。前人白星烈詩曰:“一步登天芳草凄,危石高聳與云齊。桃梨萬樹開荒野,松柏千峰陰綠溪。丹鳥浮空掠客過,黃鶯振羽向人啼。塵心我已隨水流,筑石山林愿人棲?!?BR> 無根石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四
各位游客,我叫“洪韻”,你們可以叫我“洪導”,希望你們能喜歡我?,F(xiàn)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遠近聞名的黃山,就由我來向大家介紹吧!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那你們知道黃山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嗎?是的,在唐代以前它叫黟山,“黟”是“黑”的意思。因為山上的石頭大多都是青黑色的。后來,我們的先祖黃帝來到這兒煉丹采藥,在溫泉里洗澡,因而得道成仙,于是將此山改為“黃山”。
黃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馳名中外,我們先來看看奇松:迎客松吧!迎客松熱情的向我們張開“雙臂”,游客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感覺它在對你展開懷抱,歡迎你們的到來呢?看來取名迎客松是這么個道理呀!
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怪石、云海的世界吧!你瞧,那個巖石是不是很像猴子呢?而那云海是不是很像洶涌澎湃的大海呀?傳說,從前有個石洞里住著一只猴子,它天天修煉,想變成一個人。有一戶人家住在太平縣的仙源村,這戶人家有個女兒——掌珠。有一天,猴子修道成功,恰巧看見了掌珠,心生愛慕之情,便變成一個公子,向掌珠求婚,掌珠看他一表人才,便欣然同意??僧斎攵捶康臅r候,它現(xiàn)出了原形,于是,掌珠逃走了。猴子只能蹲在石頭上望著太平縣城,所以故稱“猴子望太平”。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是不是很累呀?我們已經(jīng)在黃山一絕——溫泉,在這兒,你會洗掉所有的煩惱、勞累嘍!溫泉各式各樣,有散發(fā)著玫瑰香的、玫瑰色的玫瑰溫泉,有美容養(yǎng)白的牛奶溫泉,又散發(fā)著紅酒味的、紅色的紅酒溫泉,還有純溫泉,有一個純溫泉上還有供大家玩的設(shè)施……一踏入溫泉,就會有一種舒適感,像人間仙境一樣。
游客們,接下來就可以泡溫泉了,祝你們玩得開心,待會兒見!謝謝!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五
我就是江湖上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載,人稱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學富五車、高大威猛、擁有千萬‘粉絲’、迷倒萬千少女,號稱一朵梨花壓海棠的玉面小白龍,帥到掉榨!
本人年方23,英俊瀟酒。七歲學文,九歲習武,12歲會泡妞,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每外出行走,常引美女回頭,帥哥跳樓,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小學時語文課老師講解“帥哥”含義,我百思不得其解,同桌偷偷遞過小鏡子。我一照。哦。剎那間明白了。。。據(jù)說,我出生時,天空的北方,出現(xiàn)祥云一片,漸漸由遠至近,飄到我家房頂后,幻化成一個字:帥。
幽默的三分鐘面試
本人大專畢業(yè),身高一米六三;
雖非窈窕淑女,也屬婷婷玉立;
在家熟讀詩書,在外通情達理;
古今圣賢之士,均在腦中銘記;
熟習辦公軟件,善于購物聊天;
留心時尚影圈,愛好鋼琴音樂;
離校找到差事,心中滿生歡喜;
簽訂一紙協(xié)約,三月試用時期;
工作即將轉(zhuǎn)正,爆炒魷魚蝦米;
老板對此解釋,更換新鮮空氣;
從此四處奔走,各大招聘會議;
并非專業(yè)冷門,實則單位挑剔;
穆帥臨危授命,木蘭能披軍衣;
如今現(xiàn)代社會,歧視半邊天地!
偶現(xiàn)天生有才,內(nèi)容資訊成片;
分類信息為先,有才威客隨后;
工作已無需愁,高喊天地萬歲。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六
各位朋友,在繁華的沈陽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莊嚴的清代宮殿建筑群。這里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沈陽故宮。
依建筑時間和布局,沈陽故宮的建筑可分為三部分,它們分別是東路、中路、西路。今天,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首先參觀東路建筑。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shù)和特殊的歷史而聞名中外,在這片絢麗多彩,雄偉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們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創(chuàng)于1625年,是處理國家政務(wù)和舉行慶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大政殿為八角重檐攢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滿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獵時所搭的帳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還飾有八個蒙古力士,牽引著八條鐵鏈,象征著“八方歸一”。正門前的大柱上,盤旋著兩條翹首揚爪的金龍,是受漢族敬天畏龍思想的影響,以龍代表天子的至尊無上。大政殿建筑特點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龍盤柱,盡顯中原之風;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濃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帳式的風貌,則是滿族古老文化的延續(xù)。
作為最早使用和最為重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1643年,六歲的順治皇帝在大政殿繼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頒布了出兵令,命攝政王多爾哀兵入山海關(guān)直搗中原,最終完成了滿清一代的一統(tǒng)大業(yè)。
大政殿兩側(cè)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南寬北狹,似無窮無盡,象征兵多將廣,萬世綿延。十王亭是清朝入關(guān)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宮內(nèi)辦公的地方。它們與大政殿構(gòu)成了一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滿族獨特的軍政體制——八旗制度,這在中國的歷史上堪稱獨步天下。遠在努爾哈赤立國之初,凡遇軍國大事都由汗王與八旗貝勒大臣共同討論決定。努爾哈赤定都沈陽后,在修建宮殿時便將這種“君臣合署辦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現(xiàn)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政體及軍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這組獨特的建筑,為中國宮殿建筑史寫下了空前的一頁。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七
游客朋友們:
我們現(xiàn)在就快到九華山,大家先聽小柯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樣待會到了,我們就可以更快的進行游覽了。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nèi),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后,對其贊嘆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峰秀,佛寺眾多。
游九華山,首先要到九華街,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里,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里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zhèn),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nóng)舍,游人可以在這里住宿,并以此為起點,游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勢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設(shè)計藝術(shù)。寺內(nèi)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約2000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回蕩,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盎峭礴姟彼斐蔀椤熬湃A十景”之一。
九華勝景在天臺。天臺峰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臺,等于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臺,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jīng)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臺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群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
好了,我們到了,大家一次下車,跟著小柯我一起進入景區(qū),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的隊旗,不要掉隊,或者是走錯別的團隊里。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八
西安鐘樓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墻內(nèi)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鐘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西安鐘鼓樓
導游詞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大家就叫我常導吧。接下來就和我一起參觀西安鐘樓吧!
鐘樓位于西安市中心,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看,在我們眼前的兩層建筑就是鐘樓,它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鐘樓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磚瓦結(jié)構(gòu),四角挑檐翹起,凌空欲飛,樓頂有各色玻璃瓦鮮艷奪目,美麗極了。鐘樓四周鮮花環(huán)繞,增添了歡樂的節(jié)日氣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磚筑成,沿著基座北面的樓梯而上,我們便來到鐘樓樓身觀光臺,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鐘,重五噸,里面能容納五六個人,鐘面上雕刻著精美的八卦圖案,渾厚洪亮的鐘聲好像悶雷滾動,告訴周邊的人們新一天的到來;如今,鐘聲祈禱老人的長壽、可以讓小孩健康快樂……一跨入展廳大門,就看見三排鐘從小到大的排列著,其中的一排鐘形狀大小一模一樣,但一排和一排形狀不同;周圍還有許多美麗的水墨畫和剛勁有力的書法,鐘和書畫向我們展現(xiàn)了明代人的技藝高超。站在鐘樓上極目遠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今天,我很高興為大家服務(wù)。鼓樓和鐘樓遙相呼應(yīng),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下次有機會再帶大家一起參觀西安鼓樓。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wù)。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chǔ)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shè)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shù)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shè)施。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城墻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huán)繞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zhàn)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zhàn)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shè)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shù)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著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為了提高城門防御的保險系數(shù),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nèi),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cè)都有窗戶,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墻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里,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筑,是主將鎮(zhèn)守指揮所在。城墻外側(cè),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于城墻主體之外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墻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筑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布局便于從側(cè)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wèi)人,臺又所以衛(wèi)城也?!?。城墻上外側(cè)有矮雉,又稱“垛墻”,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nèi)側(cè)的矮墻稱為“女兒墻”,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墻下。在西安城墻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于戰(zhàn)馬上下。戰(zhàn)爭期間,這里是調(diào)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衛(wèi)異常嚴格。
隨著歲月的變遷,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西安城墻的長樂門、安定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明西安城墻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墻就參觀到這里,我們將繼續(xù)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鐘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打擊樂器,有3020xx年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開始用于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zhì),除城市四周構(gòu)筑城墻,挖掘城壕,設(shè)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tài)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御系統(tǒng)在明代發(fā)展到頂峰。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zhèn),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筑規(guī)模、歷史價值或藝術(shù)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鐘樓,位于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觀,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歷20xx年,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shù)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磚砌成。樓身為正方形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外面以回廊環(huán)繞,里面為二層樓,樓內(nèi)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nèi)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家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樸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jié)構(gòu),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小得多。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F(xiàn)在這口鐘收藏于西安碑林。據(jù)說,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但景云鐘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為了將景云鐘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云鐘運到了鐘樓上。據(jù)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鐘樓內(nèi)西墻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剁姌歉琛肥钱斈晷藿ㄧ姌堑年兾餮矒猃忢t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贊頌?!剁姌怯洝肥嵌叫捱^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建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筑又煥發(fā)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于明洪武十三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樓體呈長方形,基座的門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南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文武盛地”,北為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聲聞于天”。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繪云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
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鐘樓。鐘樓位于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會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 (1384年),當時鐘樓的位置并不在現(xiàn)在這個地方,那么它在哪兒呢?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與鐘樓遙相呼應(yīng)的樓就是鼓樓,鐘樓最初的位置在鼓樓以西的迎祥觀內(nèi)。迎祥觀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觀,唐睿宗李旦為了給自已的母親過壽,特制了一口鐘安放在迎祥觀內(nèi)。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西安城不斷地擴建,鐘樓就偏于城西,不再居于城市中心了。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將鐘樓遷移至今天的位置。
鐘樓的主要作用就是擊鐘報時。每天清晨,當鐘聲響起,四個城門就打開,人們就開始了一天的辛勤勞作,傍晚鼓樓的鼓聲一響,人們就回到城里關(guān)閉城門,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晨鐘暮鼓”。過去用來報時的鐘是唐睿宗李旦在景云二年(720xx年)命人制作的,取名“景云鐘”。景云鐘紋飾精美,線條流暢,聲音洪亮,充分表現(xiàn)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鑄鐘水平,原鐘現(xiàn)收藏在西安碑林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口鐘是景云鐘的復(fù)制品,它的體態(tài)、大小、重量、紋飾與原景云鐘都是相同的?,F(xiàn)在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請看鐘紐部分:據(jù)傳海中有一種大獸叫蒲牢,它雖然兇猛,但是非常害怕鯨魚,每當鯨魚攻擊它,它就會拼命大叫,由于它的叫聲非常響亮,人們在鑄鐘的時候就將它縛在鐘上,以祈求鐘聲洪亮,我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鐘就像張著大嘴的蒲牢,撞鐘之木就像鯨魚,鯨魚咬一口,蒲牢叫一聲,鯨魚咬得越急,蒲牢叫得越響,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來試試。關(guān)于蒲牢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蒲牢”是龍王爺?shù)牡诰艂€兒子,龍生九子各有所好,這位蒲牢平素愛大聲喊叫,聲音非常洪亮,因此鐘紐常常做成蒲牢的樣子,希望能使鐘聲洪亮,總之有了蒲牢,鐘聲就會洪亮,這是無可置疑的事了。
再來看看鐘面,這里有龍、鳳、鶴、獅、獨角牛,以及飛天、彩云、蔓草等,花紋線條流暢、首尾相接,它們分別代表著道教法規(guī)、富貴權(quán)勢、天上人間,以及現(xiàn)世未來,是一幅集福、權(quán)、貴為一體的宗教紋飾畫,特別珍貴的是這篇唐睿宗李旦親筆所書的銘文。李旦的真跡共有三處:孔子廟堂碑、順陵碑以及景云鐘銘文。因孔子廟堂碑和順陵碑都己被毀,所以現(xiàn)在李旦的真跡就僅存景云鐘銘文一處了。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主要講述了道教的玄妙,以及景云鐘的制作,無論是從書法的角度,還是從文章的內(nèi)容來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座坐落于四條大街交會處己600多年的鐘樓吧,我們先從屋檐講起,大家站在這里可以看到鐘樓有三層屋檐,其實它只有兩層,也就是說在二樓是一層樓兩層檐,那么為什么要把屋檐做得這么復(fù)雜呢?因為在封建社會里屋檐有著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重檐就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提高自己的尊嚴和權(quán)威而獨占的一種形式,就是同樣的重檐屋頂也有著最尊與次之的區(qū)別,重檐廡殿為最尊,比如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重檐歇山次之,比如北京天安門。鐘樓采用的四角攢尖頂形式,這種形式最早出現(xiàn)在北魏石窟的石塔雕刻上,此外在宋畫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樓、臺、亭、閣采用這種形式,到了明清這種形式就更加興盛起來。大家站在這里可以看到,四周的建筑都很漂亮,可這在過去是完全行不通的。普通老百姓蓋房子只能蓋單檐房屋,重檐在皇家建筑里才能出現(xiàn)。也許有的朋友已經(jīng)注意到了,在屋頂?shù)乃囊斫菓昙股嫌幸慌艅游镄螤畹臉?gòu)件,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仙人、走獸。我們依次來看一下:第一個是仙人,在它后邊分別是行龍、飛鳳、行獅、天馬、海馬、飛魚、押魚,這幾種走獸都有其一定的寓意。龍風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獅子是獸中之王、鎮(zhèn)山之王;天馬、海馬象征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飛魚、押魚是海中異獸,據(jù)說可興云作雨、鎮(zhèn)火防災(zāi)。建筑工匠們巧妙地將政治象征、藝術(shù)裝飾和實用構(gòu)件統(tǒng)一在一起,充分顯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我們再往下看,在柱子上梁枋與屋頂?shù)臉?gòu)架部分之間可以看到有一層用小塊木料拼合成的構(gòu)件,它們均勻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著伸出的屋檐,這種構(gòu)件稱為斗拱,它是中國古代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上的一種特有的構(gòu)件。為什么叫斗拱呢?在柱子與梁枋上因為要挑出屋頂伸出的屋檐,故需要有一種構(gòu)件托住屋檐下的仿和椽。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從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層不夠再加一層,弓木層層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這種弓形短木稱為拱;在兩層拱之間用方木塊相墊,小方木形如斗,所以這種用多層拱與斗結(jié)合成的構(gòu)件即稱為斗拱。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頂?shù)某鲩芗哟?,用在梁枋兩端下面,則可以減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的確是一種很奇特的構(gòu)件,一塊塊小木料組合起來居然可以挑托起那么沉重、那樣深遠的屋檐,這是我國古代工匠一項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
建筑首先作為一種物質(zhì)財富,也和其他物質(zhì)一樣,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不但產(chǎn)生了物質(zhì)的軀體,同時也產(chǎn)生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整體和房屋各種構(gòu)件的制作中,人們都對它進行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裝飾就是這樣開始在建筑上出現(xiàn)的。古建筑的門窗是與人接觸最多的部分,在它們身上自然集中地進行了多種裝飾處理。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格子門,門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內(nèi)容有生動感人的民間傳說、回味無窮的歷史故事,樓上樓下加起來共有64幅,若朋友們感興趣,不妨仔細研究一下, 看看您能猜對多少。
進入鐘樓一樓大廳。首先請大家抬興看:頂部一個個的木方框叫天花,中央圓形的叫藻井。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古代工匠常常在梁的下方用天花枋組成一個一個的木方框,上面貼有彩色圖案的紙,或者直接在上面施彩繪。鐘樓的天花都是直接施彩繪的,共184塊,有艷麗的牡丹,有素雅的水仙,有傲雪的紅梅,有清幽的蘭花,一年四季就在這小小的四方之間爭嬌斗奇。在講藻井之前,我想先請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一個什么圖案呢?有朋友說這是城市的中心點,還有朋友說是云彩,我給大家講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聽完后大家就會明白了:傳說關(guān)中地區(qū)過去常鬧水災(zāi),每一年都會發(fā)生一次,有位道十看過風水后說:鐘樓東半里,地下有一川口,川口里有一條大鰲魚,每一年這條大鰲魚都會按時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它這一露頭,關(guān)中地區(qū)便會汪洋一片,知縣得知這一消息后,便命工匠將原鐘樓拆除,在它的東半里,一個十字交叉路口處重新建了一座鐘樓,鐘樓建好后,果然再也沒有發(fā)生過水災(zāi),因此工匠在施藻井彩繪的時候,就做了這樣一幅“霞光萬道”圖,大家看這幅圖案像不像太陽照在井眼里泛出的七色波紋呢?這正是:鐘號景云鳴彩鳳,樓雄川口鎖金鰲。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一
游客們,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頤和園。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游!我叫,大家叫我謝導好了。
游客們,現(xiàn)在的頤和園是很漂亮,可是有沒有人知道它的歷史故事?那么讓我來說說吧!
頤和園的前身是清漪園,清漪園在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該園,但將“清漪園”改為現(xiàn)在的“頤和園”
然后,該介紹一下這里的景點啦!
我們先來看頤和園的長廊,它長728米,有273間,每間的橫檻上都有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上面的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早在金代的時候,這處園林既不叫頤和園,也沒有這么美,只是一處帝王游獵的天然園囿,當時的山叫金山,上面建有金山行宮,水域叫金海。元代改山為甕山,水域為甕山泊。明代時這一組山水被稱為好山園,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十里青山行畫里、雙飛白鳥似江南”的美景。清代是它的全盛時期,乾隆皇帝為了給其母慶賀六十大壽,不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別是長廊的修建更是神來之筆。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壽桃形,寓意向其母獻壽,又把甕山改名為萬壽山,并把此處園林稱為清漪園。
凡事有興必有衰,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京,將清漪園、圓明園在內(nèi)的“三山五園”燒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重修園林,并改名為頤和園,取“頤養(yǎng)沖和”之意。但好景不長,1920xx年八國聯(lián)軍又一次將頤和園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20xx年再次重建,由于財力有限,只恢復(fù)了萬壽山前的景觀。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對園林進行修繕、保護,頤和園又恢復(fù)了往日的風采。1998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目錄》,現(xiàn)在我們?nèi)⒂^一下仁壽殿。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赡苣銈儧]有想到,居然頤和園的4/3都被昆明湖“占為己有”。湖中無島不要緊,可湖中偏偏有島。用什么到島上去呢?當然用橋了!那就是頤和園的十七孔橋,顧名思義,當然就是有十七個橋孔的橋啦!十七孔橋上面雕刻著獅子,每一只獅子神態(tài)各異,各不相同。
講了這么多,你們是不是已經(jīng)有些迫不及待了呢?啊?!超級迫不及待了!那么現(xiàn)在呢,就可以去頤和園的景點拍照、游玩了。
順便提醒一下,大家在游玩的時候不要亂扔垃圾,也不要在文物古跡上亂涂亂畫,更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
最后,祝大家玩得愉快!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二
杭州西湖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guān)于西湖
導游詞
講解三分鐘,希望能夠幫到您!
西湖導游詞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西湖風景區(qū),我是本次游覽的導游,下面的時間就由我來帶領(lǐng)大家一同領(lǐng)略西湖的卓絕風光。
在船未啟動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西湖的概況: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環(huán)山,東面瀕臨市區(qū)。西湖處處有勝景,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等“西湖十景”。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明晦晨昏,西湖勝景時時皆有,處處都在。
我們的船已啟動。在步入西湖之前,我先把整個游湖的行程介紹一下:環(huán)湖一周的景點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是孤山,孤山之后是蘇白二堤,起自平湖秋月,終于斷橋殘雪。
走進西湖,入眼便是西湖清澈純凈的水,湖面如鏡,難怪濟公把它當作酒,白娘子把它當作淚。被延長的時空,被渲染的情愛,總有在曲曲折折中落盡的時候。于是,走過黛瓦碑亭,走過人生的精彩。
現(xiàn)在,船正在自西向東行駛,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帶。孤山西接西泠橋,東連白堤,“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長”并稱為西湖三絕, 而西泠橋則和斷橋、長橋并稱為三大情橋。長橋苦短,梁祝相送十八里;斷橋不斷,一把傘,延續(xù)了千年的等待。 現(xiàn)在,船已駛向孤山的正門,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重檐亭子,這便是著名的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點,也是杭州的三大賞月勝地之一。
走過重檐亭,我們便到了白堤。早在千年前的唐朝,白堤就以風光旖旎而著稱。在白堤的盡頭便是斷橋,全長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斷,可見斷橋其實是堤斷橋不斷。在白堤的另一頭,當年的人是否已到達徹悟的彼岸?檐亭上的額匾“我心相印”,是禪語,是理解,是一切走過后的釋然。莊子說,唯道集虛。虛,心齋也。
除卻這淡淡的感傷,現(xiàn)在,我們的船已駛向終點----蘇堤。蘇堤春曉,美麗的景色也告示著這次游覽的結(jié)束。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各位朋友,當我們即將結(jié)束西湖之行時,您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但愿我們能夠再次相聚,讓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大家好,我姓蘆,大家可以叫我蘆導。我將帶領(lǐng)大家游覽杭州西湖,請不要亂丟垃圾,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祝大家旅途愉快!
在來西湖之前,相信許多游客都聽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事實上,把杭州比喻成人間天堂,和西湖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杭州西湖山水秀麗,讓許多詩人流連忘返。白居易的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就大大證明了這一點。請大家跟緊隊伍,準備好親眼目睹杭州西湖的風采吧!
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宋代始稱西湖。西湖南北長3.2公里,東西寬約2.8公里,面積約5.68平方公里。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西湖十景。其中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淡雅樸素。登樓眺望秋月,在恬靜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滌煩燥的心境,使人倍感景在城中立,水在景中搖,人在畫中游。不管站在哪個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幅素雅的水墨江南畫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樓可望、岸可望、水可望。南宋孫銳詩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代洪瞻祖也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等都是贊美平湖秋色的美景。平湖秋月以湖稱映出周圍的山水、樹木,演得格外靜謐。好像一副美妙的畫。讓我們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偶爾一條船劃過,我們不由得抱怨道:船把我們的畫劃破啦!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畫、一位楚楚動人的少女。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白居易的這首詩是贊美西湖的千古絕唱。各位游客,愉快的西湖一日游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感謝大家對我的配合。大家玩得開心嗎?希望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在您美好的回憶中。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三
過了一塊酷似豬頭的石頭,叫豬首峰,向上攀登,在東面有一座秀美的廟宇。叫老君殿,北殿建于清康熙年間,因為老子為道教之祖,故殿門刻有“道教之家”四字,內(nèi)供太上老君道德天尊飛靈寶天尊飛玉清自然元始天尊,兩側(cè)繪有老君過涵谷關(guān)的壁畫和孔子問禮于老子的壁畫,老君殿前有一塊平坦之地,四周有護欄,倚欄俯視,石聳峰峭,樹海林濤,別有一番風趣。
過老君殿前行,有臥象峰,上面有1969年原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游千山所題寫的詩:“千山不足千,人造一株蓮,此說誰為證,請詢天上天”。繞過臥象峰,前面是依山勢所建的三十三級石階,這就是著名的三十三層天,石階非常寬敞,足有五米寬,由下至上,一步一層天,每升一級,極目晴空,浩浩無際,樹海蒼芒,氣勢磅薄,景象萬千。有人有詩贊道:“別有名天三十三,興來拾級任登探,舉頭試望絕高處,一色蒼茫接蔚藍”。三十三層天上端是無量觀的建筑玉皇閣,道士稱之為“觀頂”。工程堅固,歷經(jīng)數(shù)年竟未傾圮。玉皇閣內(nèi)塑有玉皇大帝神像。在三十三層天左側(cè)峭壁上鑿刻出八步蹤印,非常險要,一步緊似一步,故稱“八步緊”,1926年東北憲兵司令陳興亞來此地時不禁有感而發(fā)題寫上“化險為夷”四個大字。
古人曾有詩贊道“絕頂苔青路未封,過來人已早留蹤。要知吃緊為人處,一步何曾放得松”。過了八步緊就是著名景點“夾扁石”,這是天然形成的石縫,長4米,高3米,寬近半米。這就是千山一絕夾扁石。不管胖人瘦人,只可側(cè)身而過,這處景點吸引了眾多游客來此“一夾”,游客經(jīng)過此處,笑聲朗朗,其樂陶陶,似乎所有登山的疲勞都被:“夾”的一二凈。走出夾扁石,就來到“一步登天”,之后便是著名的“天上天”,游人至此,心情豁然開朗,眼界頓覺開闊,舉目遠眺,滿眼碧翠,群峰爭奇,使人確有置身天上之感。從天上天乘索道下行400米便來到20__年新開放的財神殿,整個大殿高7米,長工3米,寬8,5米。面闊5間,是采用清代歇山式風格建筑,正中供奉正財神趙公明。殿門匾額是由著名書法家馮啟光所題,兩側(cè)楹聯(lián)為:濟世當疏財,你也求,我也求,求之有道,不做半點事,朝也拜,夕也拜,做難公明。財神分為正財神,偏財神和準財神。正財神又分文財神和武財神。文財神是比干和范蠡,武財神是趙公明和關(guān)羽。
天應(yīng)宮
祖越寺
祖越寺位于千山北溝峰巒疊翠的北山坳谷中,殿宇與自然景色深然一體,一道高10余米,長50余米的石墻,將坳谷口閘住,形成石土墊平的廟基地,該寺共有七幢建筑,394,9平方米,雖經(jīng)多次修建,仍帶有明代建筑風格,顯得莊重雄渾,古風浮厚。殿宇北是雄偉的彌勒峰,兩側(cè)伸出小山脈骨,將祖越寺入胸前,形成彌勒捧古剎的巧妙構(gòu)圖。東為亭閣飛古塔飛密松、西為古松托起的懸崖,前有亭塔相峙,天作人口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卷。
祖越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前身為靈巖寺,始建于唐代,相傳在建寺之時,恰逢佛祖經(jīng)過此處并長住于此,為寺憎出謀劃策,直至寺成方飄然而去,為了紀念佛祖,起名為祖越寺。從遺址看,大約有60余幢廟房,清康熙六年,道教傳入千山后,祖越寺范圍縮小,屈居五大禪林建筑規(guī)模之末,但近年來曾在舊址中發(fā)現(xiàn)較大彩雕石欄板望柱蓮花佛座和殘缺的石碑頭等遺物,也很有收藏和研究價值。祖越寺蒼松四合,峭崖壁立,四季景色俱佳,在山門之側(cè),有立于清光緒六年(1875年)的兩甬石碑,上刻“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八個大字,相傳祖越寺某大師在此講經(jīng)說法,因其知識淵博,佛法深重,競講得天花如雨,從長空墜落,金蓮盛開,從地下噴涌而出,因立三碑,但據(jù)實記載,是說梁武帝時云光法師講經(jīng)感動上天,天花紛紛墜落,祖越寺僧立此二碑,無非是宣揚佛門法力,增加神秘感。百丈深淵之下,則是另一個寧靜的大干世界,沿著通幽曲徑的小路,進入祖越寺,在蒼松翠柏的環(huán)抱中,祖越寺建筑盡收眼底,莊嚴肅穆的法王殿依山向陽,正面供奉未來佛祖彌勒佛,彌勒佛是人間喜佛,在百姓心目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可以說人人朝拜彌勒佛,家家供奉觀世音,即使對待一些不信奉宗教的眾生。彌勒佛也會教導眾生遇事忍大肚能容的精神。旁邊兩側(cè)供奉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飛水天王、西方天王,因為四大天王手中持法器不同,保佑方眾可以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歹頃。又因四大天王可以凈眼觀看世間,懲治一些做惡的小人,所以有一句話說“勸君莫做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靈”,就是被四大天王踩在腳下。在彌勒佛后方的是保護寺院的菩薩葦陀護法。很多寺院建筑都是法王殿在前,大雄寶殿在后,也就是這個原因。在法王殿之后的就是大雄寶殿,里面供奉著橫三式佛,即中間釋迦牟尼,左側(cè)南無消災(zāi)延藥師佛,右側(cè)南無阿彌陀佛。那么釋迦牟尼是佛教創(chuàng)始人,佛教中至高無尚的教主,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他生于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生于公元前565年,與中國孔子時期同步,他的思想很富有哲學道理,特別是他主張的和很多宗教也有相同之處的就是以善為本,那才是難得可貴的,那左側(cè)藥師佛祖是保佑人的身體可以健康長壽,這也是每個人對自己和家人有一個美好的祝福和心靈上的寄托,同時朝拜阿彌陀佛也希望赴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可以萬壽無疆,也不會進入六道輪回都能成佛。旁邊房里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又稱幽教主,但也不是我們所說的閻王爺,他也可以稱之為大愿菩薩,因他說過“度盡眾生,方正菩提,地獄不空,誓不為佛”,所以,很多地藏殿里都擺著去世人的靈位和牌位,是為了超度靈魂所用的。站在院中,仰首翹望茫茫云海驚濤駭浪,那凌空而立的峻嶺腰間,銘刻四個大字“獨鎮(zhèn)群岳”,據(jù)記載,黃帝自洛水取《河南經(jīng)書》遍歷天下,封泰山為東岳,華山為西岳,嵩山為中岳,恒山為北岳,衡山為南岳,后歷蜀中,見青城山巍峨險峻,氣勢博大,便封青城山為五岳丈(岳父),一月之內(nèi)群岳都來朝拜,因有獨鎮(zhèn)群安之譽。彌勒峰與丈人峰具取形式比其靈異也,所以當年巡遼侍御盛泰字在明隆慶二年(1568年)直書四字,經(jīng)過地質(zhì)風化與侵蝕,是何人所提已無從考證,意思是山之為言宣也,含澤布氣調(diào)五神,即帶著恩澤差遣五岳之神,也是源彌勒為五岳丈人之意,是丈人廣施恩澤賜予群峰以宏大的氣勢,可想,昔日的祖越宏偉規(guī)模。祖越寺以它“蓮花出天際,頓覺絕塵?!钡姆逋馄娣?,“山引樓臺連碧落,佛閣高樓漂渺中”的樓臺殿閣,“巖松宿霧常浮翠,石間流泉漾落花”的松石林泉,引來歷代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為此紛紛踏至留下珍貴的摩石刻,每景每物都將為游人留下美好的回憶,正如古人云:“祖越多奇境,天工亦幻哉”
可憐松
可憐松位于無量觀山門西有紋無罅的懸崖峭壁上,高1.3米,直徑6厘米。長得嬌小玲瓏,遇風發(fā)出沙沙的聲音,險有搖搖欲墜之勢,令人可憐,故命名為可憐松?!哆|陽縣志》記載:“觀東(西)有巨石如砥,無土無罅,上生一松,根入石中,遇風則搖搖欲倒,有弱不可經(jīng)風之意,殊令人憐,”可憐松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飽經(jīng)世代風霜,依照傲立于懸壁上,十分頑強。清代詩人蓬萊子曾對可憐松的精神贊揚道:“莫把巖松號可憐,空山涵養(yǎng)已多年。頻看喬木摧金斧,是彼直成地上仙?!?BR> 木魚石
位于無量觀西閣觀音殿后巖石上,即羅漢洞洞口西南。木魚石是以音響命名,無突出形象,只是上下石徑中間平坦處,用石敲之聞其聲如木魚。相傳,此木魚石之名源于清初年間。千山道教祖師劉太琳,其在家禮兄弟洪(清朝將軍),來此以手杖擊之,聞木魚之聲,而命之。從此,游人經(jīng)此,多以石敲打,致使石面上被敲出若干個小坑。小坑旁,刻有“木魚石”三個字。
鸚鵡石
一線天位于無量觀西閣北山臥虎峰下,為地殼運動期造成的巖石斷裂罅縫。1964年開發(fā),清理出罅縫中的古樹、石土,即成為景觀罅徑。罅縫長32米,寬不滿l米,深10余米,底地極陡,裝設(shè)138級條形石階。置身于罅縫中,仰首而望,兩側(cè)懸崖凌空,中間藍天一線。傳說,昔日積翠仙子盜九霄彩云紡紗繡蓮花,冒犯玉皇大帝,她在與天兵天將格斗中,不慎將繡花針失落于此罅中。罅下端是巨象峰和通向無量觀的九曲石徑,上端是落針亭飛壽星石飛臥虎峰。以一線天為中心構(gòu)成一衛(wèi)星游覽小區(qū)。
一字天
一字天位于鸚鵡洞北山峰南側(cè)陡壁,為地殼運動期造成巖石陡壁一斷裂罅縫,長30余米,寬處0.7米,窄處0.4米。1982年,對罅縫進行了清理,挖出積土和石頭,鋪裝上63級條形石階,至峰頂。置身罅縫仰首,藍天呈“一”字形,故命名為一字天。此罅是登無量觀北山七重天飛九重天必經(jīng)之路。罅下是松林,奇石、古木,罅上是長長一道峰頭,在赤條條的巖石上,生長十幾株古老而又矮小的蒼松,名為石頂插翠。
一步登天
在玉皇閣北面八步緊之上、天上天之下,有圓形巨石,石邊置有鐵環(huán),游人握環(huán)一步登上,故曰一步登天。民國初期,稱作上天臺石。前人白星烈詩曰:“一步登天芳草凄,危石高聳與云齊。桃梨萬樹開荒野,松柏千峰陰綠溪。丹鳥浮空掠客過,黃鶯振羽向人啼。塵心我已隨水流,筑石山林愿人棲?!?BR> 無根石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四
各位游客,我叫“洪韻”,你們可以叫我“洪導”,希望你們能喜歡我?,F(xiàn)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遠近聞名的黃山,就由我來向大家介紹吧!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那你們知道黃山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嗎?是的,在唐代以前它叫黟山,“黟”是“黑”的意思。因為山上的石頭大多都是青黑色的。后來,我們的先祖黃帝來到這兒煉丹采藥,在溫泉里洗澡,因而得道成仙,于是將此山改為“黃山”。
黃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馳名中外,我們先來看看奇松:迎客松吧!迎客松熱情的向我們張開“雙臂”,游客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感覺它在對你展開懷抱,歡迎你們的到來呢?看來取名迎客松是這么個道理呀!
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怪石、云海的世界吧!你瞧,那個巖石是不是很像猴子呢?而那云海是不是很像洶涌澎湃的大海呀?傳說,從前有個石洞里住著一只猴子,它天天修煉,想變成一個人。有一戶人家住在太平縣的仙源村,這戶人家有個女兒——掌珠。有一天,猴子修道成功,恰巧看見了掌珠,心生愛慕之情,便變成一個公子,向掌珠求婚,掌珠看他一表人才,便欣然同意??僧斎攵捶康臅r候,它現(xiàn)出了原形,于是,掌珠逃走了。猴子只能蹲在石頭上望著太平縣城,所以故稱“猴子望太平”。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是不是很累呀?我們已經(jīng)在黃山一絕——溫泉,在這兒,你會洗掉所有的煩惱、勞累嘍!溫泉各式各樣,有散發(fā)著玫瑰香的、玫瑰色的玫瑰溫泉,有美容養(yǎng)白的牛奶溫泉,又散發(fā)著紅酒味的、紅色的紅酒溫泉,還有純溫泉,有一個純溫泉上還有供大家玩的設(shè)施……一踏入溫泉,就會有一種舒適感,像人間仙境一樣。
游客們,接下來就可以泡溫泉了,祝你們玩得開心,待會兒見!謝謝!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五
我就是江湖上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載,人稱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學富五車、高大威猛、擁有千萬‘粉絲’、迷倒萬千少女,號稱一朵梨花壓海棠的玉面小白龍,帥到掉榨!
本人年方23,英俊瀟酒。七歲學文,九歲習武,12歲會泡妞,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每外出行走,常引美女回頭,帥哥跳樓,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小學時語文課老師講解“帥哥”含義,我百思不得其解,同桌偷偷遞過小鏡子。我一照。哦。剎那間明白了。。。據(jù)說,我出生時,天空的北方,出現(xiàn)祥云一片,漸漸由遠至近,飄到我家房頂后,幻化成一個字:帥。
幽默的三分鐘面試
本人大專畢業(yè),身高一米六三;
雖非窈窕淑女,也屬婷婷玉立;
在家熟讀詩書,在外通情達理;
古今圣賢之士,均在腦中銘記;
熟習辦公軟件,善于購物聊天;
留心時尚影圈,愛好鋼琴音樂;
離校找到差事,心中滿生歡喜;
簽訂一紙協(xié)約,三月試用時期;
工作即將轉(zhuǎn)正,爆炒魷魚蝦米;
老板對此解釋,更換新鮮空氣;
從此四處奔走,各大招聘會議;
并非專業(yè)冷門,實則單位挑剔;
穆帥臨危授命,木蘭能披軍衣;
如今現(xiàn)代社會,歧視半邊天地!
偶現(xiàn)天生有才,內(nèi)容資訊成片;
分類信息為先,有才威客隨后;
工作已無需愁,高喊天地萬歲。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六
各位朋友,在繁華的沈陽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莊嚴的清代宮殿建筑群。這里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沈陽故宮。
依建筑時間和布局,沈陽故宮的建筑可分為三部分,它們分別是東路、中路、西路。今天,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首先參觀東路建筑。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shù)和特殊的歷史而聞名中外,在這片絢麗多彩,雄偉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們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創(chuàng)于1625年,是處理國家政務(wù)和舉行慶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大政殿為八角重檐攢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滿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獵時所搭的帳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還飾有八個蒙古力士,牽引著八條鐵鏈,象征著“八方歸一”。正門前的大柱上,盤旋著兩條翹首揚爪的金龍,是受漢族敬天畏龍思想的影響,以龍代表天子的至尊無上。大政殿建筑特點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龍盤柱,盡顯中原之風;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濃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帳式的風貌,則是滿族古老文化的延續(xù)。
作為最早使用和最為重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1643年,六歲的順治皇帝在大政殿繼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頒布了出兵令,命攝政王多爾哀兵入山海關(guān)直搗中原,最終完成了滿清一代的一統(tǒng)大業(yè)。
大政殿兩側(cè)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南寬北狹,似無窮無盡,象征兵多將廣,萬世綿延。十王亭是清朝入關(guān)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宮內(nèi)辦公的地方。它們與大政殿構(gòu)成了一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滿族獨特的軍政體制——八旗制度,這在中國的歷史上堪稱獨步天下。遠在努爾哈赤立國之初,凡遇軍國大事都由汗王與八旗貝勒大臣共同討論決定。努爾哈赤定都沈陽后,在修建宮殿時便將這種“君臣合署辦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現(xiàn)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政體及軍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這組獨特的建筑,為中國宮殿建筑史寫下了空前的一頁。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七
游客朋友們:
我們現(xiàn)在就快到九華山,大家先聽小柯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樣待會到了,我們就可以更快的進行游覽了。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nèi),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后,對其贊嘆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峰秀,佛寺眾多。
游九華山,首先要到九華街,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里,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里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zhèn),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nóng)舍,游人可以在這里住宿,并以此為起點,游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勢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設(shè)計藝術(shù)。寺內(nèi)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約2000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回蕩,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盎峭礴姟彼斐蔀椤熬湃A十景”之一。
九華勝景在天臺。天臺峰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臺,等于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臺,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jīng)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臺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群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
好了,我們到了,大家一次下車,跟著小柯我一起進入景區(qū),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的隊旗,不要掉隊,或者是走錯別的團隊里。
景區(qū)峨眉山景點洗象池三分鐘導游詞篇八
西安鐘樓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墻內(nèi)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鐘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西安鐘鼓樓
導游詞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大家就叫我常導吧。接下來就和我一起參觀西安鐘樓吧!
鐘樓位于西安市中心,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看,在我們眼前的兩層建筑就是鐘樓,它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鐘樓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磚瓦結(jié)構(gòu),四角挑檐翹起,凌空欲飛,樓頂有各色玻璃瓦鮮艷奪目,美麗極了。鐘樓四周鮮花環(huán)繞,增添了歡樂的節(jié)日氣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磚筑成,沿著基座北面的樓梯而上,我們便來到鐘樓樓身觀光臺,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鐘,重五噸,里面能容納五六個人,鐘面上雕刻著精美的八卦圖案,渾厚洪亮的鐘聲好像悶雷滾動,告訴周邊的人們新一天的到來;如今,鐘聲祈禱老人的長壽、可以讓小孩健康快樂……一跨入展廳大門,就看見三排鐘從小到大的排列著,其中的一排鐘形狀大小一模一樣,但一排和一排形狀不同;周圍還有許多美麗的水墨畫和剛勁有力的書法,鐘和書畫向我們展現(xiàn)了明代人的技藝高超。站在鐘樓上極目遠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今天,我很高興為大家服務(wù)。鼓樓和鐘樓遙相呼應(yīng),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下次有機會再帶大家一起參觀西安鼓樓。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wù)。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chǔ)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shè)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shù)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shè)施。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城墻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huán)繞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zhàn)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zhàn)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shè)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shù)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著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為了提高城門防御的保險系數(shù),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nèi),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cè)都有窗戶,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墻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里,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筑,是主將鎮(zhèn)守指揮所在。城墻外側(cè),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于城墻主體之外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墻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筑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布局便于從側(cè)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wèi)人,臺又所以衛(wèi)城也?!?。城墻上外側(cè)有矮雉,又稱“垛墻”,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nèi)側(cè)的矮墻稱為“女兒墻”,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墻下。在西安城墻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于戰(zhàn)馬上下。戰(zhàn)爭期間,這里是調(diào)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衛(wèi)異常嚴格。
隨著歲月的變遷,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西安城墻的長樂門、安定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明西安城墻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墻就參觀到這里,我們將繼續(xù)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鐘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打擊樂器,有3020xx年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開始用于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zhì),除城市四周構(gòu)筑城墻,挖掘城壕,設(shè)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tài)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御系統(tǒng)在明代發(fā)展到頂峰。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zhèn),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筑規(guī)模、歷史價值或藝術(shù)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鐘樓,位于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觀,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歷20xx年,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shù)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磚砌成。樓身為正方形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外面以回廊環(huán)繞,里面為二層樓,樓內(nèi)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nèi)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家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樸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jié)構(gòu),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小得多。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F(xiàn)在這口鐘收藏于西安碑林。據(jù)說,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但景云鐘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為了將景云鐘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云鐘運到了鐘樓上。據(jù)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鐘樓內(nèi)西墻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剁姌歉琛肥钱斈晷藿ㄧ姌堑年兾餮矒猃忢t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贊頌?!剁姌怯洝肥嵌叫捱^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建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筑又煥發(fā)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于明洪武十三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樓體呈長方形,基座的門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南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文武盛地”,北為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聲聞于天”。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繪云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
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鐘樓。鐘樓位于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會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 (1384年),當時鐘樓的位置并不在現(xiàn)在這個地方,那么它在哪兒呢?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與鐘樓遙相呼應(yīng)的樓就是鼓樓,鐘樓最初的位置在鼓樓以西的迎祥觀內(nèi)。迎祥觀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觀,唐睿宗李旦為了給自已的母親過壽,特制了一口鐘安放在迎祥觀內(nèi)。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西安城不斷地擴建,鐘樓就偏于城西,不再居于城市中心了。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將鐘樓遷移至今天的位置。
鐘樓的主要作用就是擊鐘報時。每天清晨,當鐘聲響起,四個城門就打開,人們就開始了一天的辛勤勞作,傍晚鼓樓的鼓聲一響,人們就回到城里關(guān)閉城門,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晨鐘暮鼓”。過去用來報時的鐘是唐睿宗李旦在景云二年(720xx年)命人制作的,取名“景云鐘”。景云鐘紋飾精美,線條流暢,聲音洪亮,充分表現(xiàn)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鑄鐘水平,原鐘現(xiàn)收藏在西安碑林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口鐘是景云鐘的復(fù)制品,它的體態(tài)、大小、重量、紋飾與原景云鐘都是相同的?,F(xiàn)在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請看鐘紐部分:據(jù)傳海中有一種大獸叫蒲牢,它雖然兇猛,但是非常害怕鯨魚,每當鯨魚攻擊它,它就會拼命大叫,由于它的叫聲非常響亮,人們在鑄鐘的時候就將它縛在鐘上,以祈求鐘聲洪亮,我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鐘就像張著大嘴的蒲牢,撞鐘之木就像鯨魚,鯨魚咬一口,蒲牢叫一聲,鯨魚咬得越急,蒲牢叫得越響,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來試試。關(guān)于蒲牢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蒲牢”是龍王爺?shù)牡诰艂€兒子,龍生九子各有所好,這位蒲牢平素愛大聲喊叫,聲音非常洪亮,因此鐘紐常常做成蒲牢的樣子,希望能使鐘聲洪亮,總之有了蒲牢,鐘聲就會洪亮,這是無可置疑的事了。
再來看看鐘面,這里有龍、鳳、鶴、獅、獨角牛,以及飛天、彩云、蔓草等,花紋線條流暢、首尾相接,它們分別代表著道教法規(guī)、富貴權(quán)勢、天上人間,以及現(xiàn)世未來,是一幅集福、權(quán)、貴為一體的宗教紋飾畫,特別珍貴的是這篇唐睿宗李旦親筆所書的銘文。李旦的真跡共有三處:孔子廟堂碑、順陵碑以及景云鐘銘文。因孔子廟堂碑和順陵碑都己被毀,所以現(xiàn)在李旦的真跡就僅存景云鐘銘文一處了。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主要講述了道教的玄妙,以及景云鐘的制作,無論是從書法的角度,還是從文章的內(nèi)容來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座坐落于四條大街交會處己600多年的鐘樓吧,我們先從屋檐講起,大家站在這里可以看到鐘樓有三層屋檐,其實它只有兩層,也就是說在二樓是一層樓兩層檐,那么為什么要把屋檐做得這么復(fù)雜呢?因為在封建社會里屋檐有著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重檐就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提高自己的尊嚴和權(quán)威而獨占的一種形式,就是同樣的重檐屋頂也有著最尊與次之的區(qū)別,重檐廡殿為最尊,比如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重檐歇山次之,比如北京天安門。鐘樓采用的四角攢尖頂形式,這種形式最早出現(xiàn)在北魏石窟的石塔雕刻上,此外在宋畫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樓、臺、亭、閣采用這種形式,到了明清這種形式就更加興盛起來。大家站在這里可以看到,四周的建筑都很漂亮,可這在過去是完全行不通的。普通老百姓蓋房子只能蓋單檐房屋,重檐在皇家建筑里才能出現(xiàn)。也許有的朋友已經(jīng)注意到了,在屋頂?shù)乃囊斫菓昙股嫌幸慌艅游镄螤畹臉?gòu)件,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仙人、走獸。我們依次來看一下:第一個是仙人,在它后邊分別是行龍、飛鳳、行獅、天馬、海馬、飛魚、押魚,這幾種走獸都有其一定的寓意。龍風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獅子是獸中之王、鎮(zhèn)山之王;天馬、海馬象征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飛魚、押魚是海中異獸,據(jù)說可興云作雨、鎮(zhèn)火防災(zāi)。建筑工匠們巧妙地將政治象征、藝術(shù)裝飾和實用構(gòu)件統(tǒng)一在一起,充分顯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我們再往下看,在柱子上梁枋與屋頂?shù)臉?gòu)架部分之間可以看到有一層用小塊木料拼合成的構(gòu)件,它們均勻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著伸出的屋檐,這種構(gòu)件稱為斗拱,它是中國古代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上的一種特有的構(gòu)件。為什么叫斗拱呢?在柱子與梁枋上因為要挑出屋頂伸出的屋檐,故需要有一種構(gòu)件托住屋檐下的仿和椽。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從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層不夠再加一層,弓木層層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這種弓形短木稱為拱;在兩層拱之間用方木塊相墊,小方木形如斗,所以這種用多層拱與斗結(jié)合成的構(gòu)件即稱為斗拱。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頂?shù)某鲩芗哟?,用在梁枋兩端下面,則可以減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的確是一種很奇特的構(gòu)件,一塊塊小木料組合起來居然可以挑托起那么沉重、那樣深遠的屋檐,這是我國古代工匠一項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
建筑首先作為一種物質(zhì)財富,也和其他物質(zhì)一樣,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不但產(chǎn)生了物質(zhì)的軀體,同時也產(chǎn)生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整體和房屋各種構(gòu)件的制作中,人們都對它進行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裝飾就是這樣開始在建筑上出現(xiàn)的。古建筑的門窗是與人接觸最多的部分,在它們身上自然集中地進行了多種裝飾處理。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格子門,門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內(nèi)容有生動感人的民間傳說、回味無窮的歷史故事,樓上樓下加起來共有64幅,若朋友們感興趣,不妨仔細研究一下, 看看您能猜對多少。
進入鐘樓一樓大廳。首先請大家抬興看:頂部一個個的木方框叫天花,中央圓形的叫藻井。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古代工匠常常在梁的下方用天花枋組成一個一個的木方框,上面貼有彩色圖案的紙,或者直接在上面施彩繪。鐘樓的天花都是直接施彩繪的,共184塊,有艷麗的牡丹,有素雅的水仙,有傲雪的紅梅,有清幽的蘭花,一年四季就在這小小的四方之間爭嬌斗奇。在講藻井之前,我想先請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一個什么圖案呢?有朋友說這是城市的中心點,還有朋友說是云彩,我給大家講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聽完后大家就會明白了:傳說關(guān)中地區(qū)過去常鬧水災(zāi),每一年都會發(fā)生一次,有位道十看過風水后說:鐘樓東半里,地下有一川口,川口里有一條大鰲魚,每一年這條大鰲魚都會按時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它這一露頭,關(guān)中地區(qū)便會汪洋一片,知縣得知這一消息后,便命工匠將原鐘樓拆除,在它的東半里,一個十字交叉路口處重新建了一座鐘樓,鐘樓建好后,果然再也沒有發(fā)生過水災(zāi),因此工匠在施藻井彩繪的時候,就做了這樣一幅“霞光萬道”圖,大家看這幅圖案像不像太陽照在井眼里泛出的七色波紋呢?這正是:鐘號景云鳴彩鳳,樓雄川口鎖金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