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書筆記十(實用8篇)

字號: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菜根譚讀書筆記十篇一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大意
    要想制服邪惡必須先制服自己內(nèi)心的邪惡,自己內(nèi)心之惡制服之后,一切其他邪惡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橫逆事件,必須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動的情緒,這樣所有外來的橫逆之事自然不會侵入。
    當讀到這段時,想起幾年前聽天津魏大夫講的一個故事,因伏心而避災。故事的詳述見下:
    一個婦女見快到中午了,孩子馬上就要放學回來了,她就趕緊去炒菜,炒的時候發(fā)現(xiàn)沒有醬油了,于是關(guān)了火,跑下樓去買。由于她過于匆忙著急,沒有看路,把一個男子撞倒了。她心想:我太著急了沒看見人家撞上了,便趕緊認錯說:我錯了,都是我太著急了,把您給撞了。那男子惡狠狠地看了她幾眼后,走開了。當天晚上這名婦女在看新聞時,有報道稱有一男子因瑣事與人爭斗,殺人跑了,現(xiàn)正在通緝中。她留心仔細打量照片后,發(fā)現(xiàn)正是今日午時撞倒的那個男子。她暗暗心想,如果我不先道歉認錯,那男子可能就會殺我。這個婦女因接觸傳統(tǒng)文化,知曉遇事不怨天尤人,不指責別人,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認不是,才使她躲過這一劫。
    其實我們仔細思量,“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就是在細微之處受用。現(xiàn)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事情,尤其是后果不堪忍受時,若是不關(guān)照自己,一味指去責別人,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往往會隨著言詞的激烈而熱血沸騰,十之有九會失去自我控制。若是雙方相互指責,勢必會由口角引發(fā)起肢體相搏,從而造成無法補救的后果。
    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情緒起伏不定的時候,對于事物觀察力、判斷力和把控力也是下降的。首先是觀察力,當一個人專注于一件事上時,對于其他與本事件無關(guān)的都可以忽略,就像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一個戰(zhàn)士在戰(zhàn)斗中腸子都出來了,還在沖鋒,他一點也沒有疼痛的感覺,但當戰(zhàn)斗結(jié)束后,有人告訴他你負傷了,他才意識到疼痛。其次是判斷力下降,就像我們打乒乓球時,上場一緊張該接的球接不住,就是因為緊張情緒使得判斷力失誤。當一個人在氣頭上犯了殺人等都是把控力不夠造成的。相反當一個心平氣和的人去處理一件事情時,會觀察出別人不易察覺的蛛絲馬跡,通過推理,做出正確地判斷,采取更合乎情理的措施,使事情的發(fā)展處于更可控的狀態(tài)。
    回頭再來看看這名婦女躲過一劫的原因,其實是她在心里告訴自己,這是由于自己太著急了把別人撞倒了,才趕緊認錯。假如她習慣性思維自是人非,那把別人撞了,自己先窩火怨人去,便可能會認為:活該,誰讓你走路不長眼睛。若那樣的話,她早晚也會有劫難的。這名婦女想到道歉說的:我錯了,就是先克服了自己內(nèi)心的邪惡。那個正找茬的嫌疑男子也就因無茬可找,而放她一馬。
    由此可見,要降服自己的傲慢蠻橫相當重要,得先從降服自己內(nèi)心氣血不平,情緒上頭開始。不種善因,結(jié)善緣,就不可避免惡果來臨啊。我想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禍福自背啊。
    菜根譚讀書筆記十篇二
    讀《菜根譚》頗有感觸: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句話告訴我們:文章寫到了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時,其中的遣詞造句并沒有什么深奧玄妙之處,只不過是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罷了。當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達到了真善美高度統(tǒng)一的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只不過是將自己純真樸實的自然精神本質(zhì)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為天下讀書人廢寢忘食地讀書和殫精竭慮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論依據(jù),由此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頭懸梁、錐刺股讀書成名的同時,注重將文品與人品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視作文與做人為生命,孜孜不倦讀書的同時,自覺地完善自我,以期成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個人的靈魂所思與肉體所為往往并不統(tǒng)一,甚至會發(fā)生對抗,直接導致作文與做人的激烈沖突,真的是很殘酷。然而,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為在中國人的眼里,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會中運行的過程被稱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擁有一雙作文的妙手,所謂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做學問的人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煉道德時卻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譽,那么你必然不會有什么真正的造詣。如果你在閱讀古書時卻只把興趣放在吟詩作賦、附庸風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的心得體會。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臺,每一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時也會存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別。一個人可以扮演多種角色,但卻無法具備多個靈魂,否則靈與肉的搏斗時刻在進行,人活得豈不是太累了,如此肉體與靈魂的和諧就無法統(tǒng)一,心靈的安寧更成為無稽之談。
    時下朋友見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這種累并非單純的工作強度之大,而是作為社會人必須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guān)系,是個體心理的疲憊,是不堪心靈的重負,對此身在職場的人們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調(diào)節(jié)。倘若我們能夠做到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擁有寬愛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么我們將會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拋棄功名之累,飽覽春花秋月,細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地終其一生。
    如同《菜根譚》的得名: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破。但愿我們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見人生之真趣,無論是做人還是作文,都會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菜根譚讀書筆記十篇三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而精深,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的不斷洗禮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貴無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一本。《菜根譚》作為一本社會各個階層都可讀愛讀的書,被奉為修身養(yǎng)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評價此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被ㄏ憧梢杂帽莵砥肺?,果香可以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初看此書,就讓我越看越著迷,這些道理在平時常被我們忽略,就如菜根一樣,一旦細細品味卻是有其獨特之處。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边@三十二個字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作者洪應明先生在書里闡明“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由根處發(f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說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沒有幾個人能滿足于一碟菜根,讀書筆記大全《《菜根譚》讀書筆記1500字》。還記得在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里,顏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贊美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币馑际穷伝剡^著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里,但他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擾,所以被后人稱為“亞圣”?!熬討n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這些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畫面。
    現(xiàn)代社會里,恰恰相反,到處充斥著欲望和誘惑,我們的選擇多了,卻很少能選擇明智的。正如當我們習慣了吃、喝各種氣味濃烈的東西之后,已經(jīng)完全喪失了欣賞涼水、清茶、淡飯的能力;當我們習慣了寶馬香車之后,卻浪費了上帝給我們用來腳踏實地走路的雙腿;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之后,卻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來過濾留不住的風聲的;當我們習慣了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之后,卻忽略了天空是藍色的,草兒是綠色的。太多太多的習慣,太多太多對美好事物的視而不見,也許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沒了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清凈的耳根,甜美的味覺,靈活的雙腿。到那時,留下的不僅僅是一聲嘆息吧。
    看完這本書,心情頓時感覺明亮了很多,書上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態(tài)等等,給我很多很多的啟示。正如書上所說,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欲望給蒙蔽,太多對物質(zhì)的欲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希望工作是輕松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意義;有了房子,我們還希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場所么,能放下一張床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于是,人生顯得越發(fā)不如意起來,在欲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只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說話的奴隸。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極大的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這本書里闡述了為人應世、淡泊從容、修身養(yǎng)性、怡情適性、功業(yè)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nèi)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xiàn)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歷世閱人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
    菜根譚讀書筆記十篇四
    《菜根譚》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隱士融釋、道、儒于一身,別具慧眼,將自己的人生奧妙和盤托出的結(jié)晶。我覺得《菜根譚》思人間事,是一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書。喜歡讀《菜根譚》,他認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保簧探缇拮觽兿矚g讀《菜根譚》,因為他們認為《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yè)界經(jīng)營管理的“指南”,企業(yè)家修身養(yǎng)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為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為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我覺得《菜根譚》是一本修身養(yǎng)德、為人處世的好書。讀起來感覺內(nèi)心很平和的,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一段段樸素無華的語言,感覺就像在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還能夠這樣處理的。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迪。作為一個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后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tài),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
    讀了“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十分明之燈?!弊屛叶米鍪虏灰螒{自己意氣用事,也不要帶著太多的情感去領(lǐng)悟道理,這樣才會少走彎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們作為教師,我們育人的工作是細水長流的,不是立竿見影的。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因為感性的熱情是干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的,但片刻就會燒盡;理智卻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為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師,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職責心外,關(guān)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嘩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己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fā),每一天能展現(xiàn)經(jīng)過沉淀后的精華!
    《四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边@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yǎng)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欲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皩弳枴睘榈诙A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后還要透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懊鬓q”為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良莠不分?!昂V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昂V”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菜根譚讀書筆記十篇五
    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濃;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艷,亦不宜太枯寂。
    大意
    一個心胸豁達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豐足,對待別人也要講究豐足,因此他凡事都講究氣派豪華。一個欲望淡泊的人,不但自己過著清苦的生活,就是對待別人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現(xiàn)得冷漠無情。所以一個真正有修養(yǎng)的人,日常的愛好,既不過分奢侈,也不過分刻薄吝嗇。
    讀后感
    初讀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蹦出來的是三個詞:“不二”、“中庸”和“中道”。你讓我詳細說說這三個詞,貌似很難說清楚,不過在過去幾年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確實是有些感觸和收獲的。
    剛畢業(yè)的時候,我在工作電腦上貼了兩個詞叫“止語”和“少欲知足”,那時候?qū)τ谧约阂埠芸量?,在工作上不要和同事講太多的工作之外的話,也不會去關(guān)注同事的工作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和身體狀態(tài),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衡量一個工作成果的時候,只有自定的一套標準,不去考慮同事的實際情況,抱有很大的期待。整天都是臉上緊繃著,出了很多褶子,不愿意多笑幾下,也不愿意給人和顏悅色,總會感覺是在討好別人,其實是自己處在一種心理上的虧空狀態(tài)。分享的精神就更別提了,沒有影子的事情,“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你好不好又能關(guān)我有何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持續(xù)折磨開始了。
    最開始來昊天雅居時,被墻上寫的“空杯心態(tài)”四字以及對這個詞的解釋折服了,再到后來接觸到情緒管理中,意識到已固化的處理模式:“在處理各種關(guān)系的時候,我就很會講道理,用這種生硬的方式去溝通,整個人處于防御狀態(tài),構(gòu)建講道理不會傷害到我的小城堡,用理欺人太甚”。用語言去溝通,只會說個不停,而用心去溝通,要換位思考,讓別人舒服,有些好的感受,并不容易做到。
    后來嘗試著做了一些訓練,一日晨時,重復抄寫海靈格《我允許》中的“我允許一切如其所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和自己相處,來清除自己的凌亂思緒和不滿情緒,對于別人,事情,自己的表現(xiàn)要能夠容納,能容納一些就能撐開一些心量,有點心量了,臉上就會能掛著些許笑,不是很勉為其難的那種,而是放過了自己。
    到后來讀到“嚴持諸禁戒,言談悅?cè)诵模菫樽罴椤敝畷r,要想悅?cè)诵模芊裣扔鋹傁伦约耗?,讓自己輕松些,放開些呢,別人和自己相處時也要舒服一些,這樣不是更好嗎?眼里要有人,不要“目中無人”,心里面要有人,不要“乾綱獨斷”,過剛易折。
    后來嘗試著和同事分享一些好玩的事兒,然后嘗試分享一些好用的物件。謙讓怎么寫?謙為言兼,讓為言上,能讓人說話,做個安靜的傾聽者,承認別人說的對,多說句真心贊美人的話,這樣慢慢跳出“老挑別人刺”的死循環(huán),從“寬于律己,嚴于律人”中走出來,走出自己的小城堡,和更多的人接觸,結(jié)善的緣分,探索新世界收獲更多。
    把這一段經(jīng)歷分享出來給有緣人,最后以“對事情對世界對別人輕松些放開些,笑的一定是我”共勉。
    菜根譚讀書筆記十篇六
    最近一直在看《菜根潭》,一直就從圖書館借來相關(guān)系列的書來看!它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菜根潭三個字說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lǐng)悟,是一種以人生經(jīng)驗的沉淀和累積,有超脫、有感慨、有體會,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義理的一本書。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讓你讀過后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yǎng)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我說的決不夸張哦。那就聽我細細道來。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這就說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說“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于才能來說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時,我們是要帶面具的,帶不同的面具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當然我們帶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誠的基礎(chǔ)之上。展現(xiàn)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這樣不僅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調(diào)些,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那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yè),擺脫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yè),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于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么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yè),只要能擺脫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zhì)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xù),那我們就是真的活著沒什么意義了。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節(jié)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zhuǎn)坤的經(jīng)綸,自臨身履薄處出。
    想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jié)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出來的,而扭轉(zhuǎn)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tài)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了“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辈⑶乙小叭缗R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tài)度來行事。
    當然了,我還有很多的心得,就不一一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了,我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看這本書!
    菜根譚讀書筆記十篇七
    還是在這天,當我們還在煩悶于紛繁復雜的人際交往時,當我們應對工作消極懶惰時,當我們還在為衣食住行勞心勞力時,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樸的年代里,在那個欲望還沒有埋沒靈魂的年代里,我們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边@三十二個字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作者洪應明先生在書里闡明“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由根處發(f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說到人的欲望,大到能夠吞噬宇宙,沒有幾個人能滿足于一碟菜根。還記得在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里,顏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贊美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币馑际穷伝剡^著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里,但他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擾,所以被后人稱為“亞圣”?!熬討n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這些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畫面。
    現(xiàn)代社會里,恰恰相反,到處充斥著欲望和誘惑,我們的選取多了,卻很少能選取明智的。正如當我們習慣了吃、喝各種氣味濃烈的東西之后,已經(jīng)完全喪失了欣賞涼水、清茶、淡飯的潛力;當我們習慣了寶馬香車之后,卻浪費了上帝給我們用來腳踏實地走路的雙腿;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之后,卻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來過濾留不住的風聲的;當我們習慣了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之后,卻忽略了天空是藍色的,草兒是綠色的。太多太多的習慣,太多太多對完美事物的視而不見,也許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沒了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清凈的耳根,甜美的味覺,靈活的雙腿。到那時,留下的不僅僅僅是一聲嘆息吧。
    看完這本書,情緒頓時感覺明亮了很多,書上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態(tài)等等,給我很多很多的啟示。正如書上所說,一個人的思想不就應被欲望給蒙蔽,太多對物質(zhì)的欲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期望工作是簡單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好處;有了房子,我們還期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場所么,能放下一張床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于是,人生顯得越發(fā)不如意起來,在欲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只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說話的奴隸。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極大的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這本書里闡述了為人應世、淡泊從容、修身養(yǎng)性、怡情適性、功業(yè)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資料。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構(gòu)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xiàn)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十分值得一讀,我確信讀過之后必須會為你打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親愛的朋友們,當我們年老,回頭看看來時的路,如果我們不夠偉大,至少我們就應是善良的。
    菜根譚讀書筆記十篇八
    我第一次看《菜根譚》是在十年前,那時太年輕,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很多東西都是囫圇吞棗。而今已是而立之年,有了一些人生經(jīng)驗,便更能理解書中的至理名言了?!恫烁T》是明代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書里闡述了為人處世、淡泊從容、修身養(yǎng)性、怡情適性、功業(yè)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資料。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構(gòu)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xiàn)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
    讀《菜根譚》須靜靜地讀,細細的品,用心感悟,方能領(lǐng)略到它的哲學和智慧。毛主席也曾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方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饬G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商界人士喜歡讀《菜根譚》,因為他們認為《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yè)界經(jīng)營管理的“指南”,企業(yè)家修身養(yǎng)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為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為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
    我讀《菜根譚》的最大感悟是它能使人的心境更加平靜。當你愉悅時,它是一首清脆婉轉(zhuǎn)的歌,讓你心悅飛翔;當你憂郁時,它是一首悠遠而又有力的笛聲,讓你重整旗鼓,走出陰霾?!恫烁T》是一壇久經(jīng)醞釀的老酒,值得我們?nèi)テ肺?、享受。它更像是一壺老茶,值得用心去泡,用心去喝,用心去細細體會。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贝笠馐窃诳耧L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在晴空萬里的日子里,連草木也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能夠一天沒有和祥之氣,而人間也不能夠一天沒有歡欣之氣。這讓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xiàn)實,而是一種感覺。在工作中、生活中經(jīng)常持續(xù)喜悅的情緒,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后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tài),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