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國演義讀后感初一(大全10篇)

字號:

    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后感初一篇一
    周穆王伐畎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稘h書·匈奴傳》
    讀完《狼圖騰》,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它的不可再現(xiàn)。如果不是這本書,狼,特別是蒙古大草原的草原狼,就會像暗物質一樣,漂浮在宇宙里,漠視人類的無知與愚昧。
    幾千年來,中華文化中對狼的誤解與偏見根深蒂固,畏狼如虎,憎狼如災。中華文化中有著太多太多對狼的議論。在這樣的時代里,能讀到一本以狼為主角的書,實在是幸運之及。感謝本書的作者姜戍先生。在草原上,他鉆過狼洞,掏過狼崽,養(yǎng)過小狼,也與狼纏綿過,并與他親愛的小狼共同患難經(jīng)歷了青年時代的痛苦的精神游牧。蒙古狼帶他穿越歷史的千年迷霧,徑直來到迷霧的中心。
    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zhàn)神和楷模。狼的智慧與尊嚴、狼的團隊精神與家族責任感,甚至狼的死亡,都是偉大的。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對于狼的崇拜以及狼嚎、狼耳、狼眼、狼食、狼煙、狼旗……有關狼的種種細節(jié),無一不使人沉迷其中,引發(fā)人類深沉的思索與研究。
    狼還有著高超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以草原狼圖騰精神武裝的蒙古騎兵以區(qū)區(qū)幾十萬人創(chuàng)造了世界歷史上最大版圖的蒙古帝國草原狼及草原狼的精神影響一代又一代的草原人民。如果沒有狼,就不會出現(xiàn)世界上最虔誠信奉狼圖騰的古老而偉大的民族。
    狼是草原和草原人民的守護神。那些精靈一般的草原狼會隨時呼嘯而過,它的每一次偵查、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zhàn)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狼的一切一切,無不聯(lián)想到人類的無知與愚昧。歷史上的狼圖騰精神征服了無數(shù)的游牧民族,而無數(shù)的游牧民族又是那么的崇拜狼圖騰。
    感謝古老而偉大的游牧民族,傳承和發(fā)揚狼圖騰這一精神。感謝《狼圖騰》一部因狼而起的哲學大書。雖然狼群已成為歷史,草原已成為回憶,游牧以徹底終結,就連狼在蒙古草原上的留下的最后一點痕跡———那古老的狼洞已被黃沙掩埋,但留給我們的是享之不盡的狼圖騰的精神盛宴。
    關于初一讀狼圖騰有感心得2
    這個暑假我讀了〈狼圖騰·小狼小狼〉。它寫的是小狼的一生,你聽我慢慢道來。
    小狼的一生不在媽媽的陪伴下長大的,它是被一個北京的學生——陳陣掏狼崽時淘到的。那時,窩里有七只狼崽,因為陳陣對狼有興趣,就在七只狼崽中選了一只最壯實的養(yǎng)著,其它六只狼崽全部被拋上了騰格里,小狼的一生就這樣開始了。
    陳陣把小狼放在糞箱里,然后挖了一個半人高的坑把小狼放了進去,起初小狼在坑里爬來爬去,慢慢小狼適應了周圍的環(huán)境。
    前一年小狼的生活過得無憂無慮,吃狗奶,喝肉粥,過的可幸福了??捎幸淮芜w家的時候,小狼犟著不走,被遷傷了脖子,陳陣馬上一大塊帶著云南白藥的肺讓小狼吞了下去,可小狼吃了藥后病情并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過幾天,小狼終究支持不住,死了。
    陳陣在小狼死后一年來到那個曾今淘狼崽的洞前拜祭。然后默默流淚……
    我覺得我們應該保護動物,不要欺壓它們。我讀了這個故事為小狼感到傷心,這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失去了,我覺得人和動物之間是平等的,要和和氣氣,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是美麗的!
    關于初一讀狼圖騰有感心得3
    有一些書是你非常感興趣,自始自終都興致勃勃,手不釋卷;有一些書是你剛開始看的時候非常感興趣,越看越無趣,而最終放下,還有一些書是剛開始無太大興致,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但后來竟看的如癡如醉?!独菆D騰》就是這樣一本書。
    姜戎的這本書獨辟蹊徑,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生存環(huán)境。以前,我從未考慮過這樣的問題,總以為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那是多好的一件事。作者讓件事。作者讓我們看到了事物的另一方面。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
    思想決定出路,奴性的教育思想是教育不出強者。我們的教育思想需要強硬,需要狼性些。我們不愿意看到書中描繪的:狼在羊群中吃羊,其他羊都是默默地吃自己的草,或者無聲地注視著這些;我們希望看到百舸爭流、海燕翱翔大海,更希望看到風雨后彩虹。
    關于初一讀狼圖騰有感心得4
    這個假期,我再次的拜讀了姜戎先生的《狼圖騰》這本書,《狼圖騰》讓我了解到了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差異,在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之間似乎存在著追求關注和焦點。
    這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給我們展示了在寬廣、遼闊、深沉、靜謐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對狼圖騰的崇拜,演繹了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也從新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國民性的深刻哲理。
    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jīng)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fā)現(xiàn)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關于初一讀狼圖騰有感心得5
    一路讀來,幾番停頓,終于將這部50余萬字的龐然大物拿下。從文學作品的感染力上講,自是興味索然,幾無所獲;若從歷史與哲學思考方面講,則是收獲頗豐,受益匪淺。
    全書的核心論點是“狼性”必然戰(zhàn)勝“羊性”。之所以稱之為“論點”而不是“主題”、“主旨”之類,還是因為把它看作了別樣臉面的學術論文。作者經(jīng)常跳出來酣暢淋漓地講上一番,大段大段地講,甚或幾頁幾頁地講,全不藏匿他要表達的主題,不滿足于將主題隱于人物塑造或是情節(jié)的鋪排中,那樣太累,作者或許不擅此道??傊?,小說講述的故事,只是“論文”的一個個論據(jù)而已。
    書中的故事不可謂不豐富,不可謂不精彩,作者講故事的本領也差強人意,情節(jié)描述確是細致入微,讓人如臨其境??墒?,最致命的'一點是,統(tǒng)觀全書,這一固連串的故事卻構成了一種松散和沉悶的交響曲?!都t樓夢》的“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的境界自是連想也不敢想了,即便是長篇小說之最基本要求如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的合理安排,也無從談起。對,高潮,全書沒有高潮,從而便沒有精心為高潮而作的鋪墊,讀來無跌宕起伏,無峰回路轉?!拔乃瓶瓷讲幌财健?,小學時就熟悉此語,我今天進一步加深了對它的理解與感悟。
    作者的學養(yǎng)無庸置疑,作者體察事物的能力無庸置疑,甚至作者刻畫場景的文字功底也無庸置疑。此三者對一個小說作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還有更重要的,尤其是對長篇小說作者而言,尤其是對長達50余萬字的長篇小說的作者而言,這,就是駕馭鴻篇巨制的能力。魯迅終其一生未寫過一個長篇,甚至中篇也寫得極少,給讀者留下了永遠的遺憾。他自稱缺乏駕馭長篇的能力,我們可以說他是虛懷若谷,但也許我們還可以說他是有自知之明的智者。
    竊以為,姜戎先生正是缺乏這種駕馭能力。因此,他傾半生心血而作就的大書《狼圖騰》雖然毫無疑問可以稱為一部好書,但離“優(yōu)秀長篇小說”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說它是一部好書,原因上面已經(jīng)談了幾條,沒有說到的還有作者極度認真的態(tài)度和深沉的憂患意識。不管你是否贊同作者的觀點——比如我,就并非同意他的全部觀點——你都不能不被他對中華民族深厚的感情、對民族出路深深的思索、對民族劣根性深刻的認識所打動?;诖耍以竿扑]你閱讀此書,前提是你有足夠的空閑時間,你有平和而不浮躁的心境,你有探尋作者所關注命題的興趣。三者缺一不可。
    三國演義讀后感初一篇二
    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晉朝統(tǒng)一的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斗爭和興亡等一系列的故事,如果讓你寫一篇三國演義讀后感,你知道怎么寫嗎?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初一三國演義讀后感15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jīng)典之作。小說描述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語言生動、場面宏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想起了諸葛亮、曹操、孫權、劉備、關羽、張飛、趙云,馬超等一些人物。關羽,字云長,死的時候僅有58歲,立過戰(zhàn)功: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劈顏良,斬文丑,溫酒斬華雄等戰(zhàn)功,應為,失去了荊州,連自我的命都沒了,我們以后做事千萬別大意。
    張飛,字翼德,死的時侯僅有55歲,立過戰(zhàn)功:智擒嚴顏等,性格太暴躁,就是因為這個性格,才死的,所以每個人的性格不要太暴躁。
    趙云,字子龍,死的時侯僅有60歲,性格很講義氣,當年在長板橋七進七出,殺了2名魏國大將,因為得了重病死了。雖然這只是小說,但我會記住這段永恒的經(jīng)典。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題記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你知道這首詞是明朝才子楊慎為哪本書寫的嗎?對,就是《三國演義》。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边@是《三國演義》的開篇句,你可別小看它,就憑這句話,已經(jīng)為整本書做足了鋪墊。比如說開始寫一國分三國就有用到,后面寫到司馬炎一統(tǒng)三國也用了這段開頭句。所以說這句話在全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整本書都在圍繞這句話來寫的。這本書主要刻畫了這幾個人物: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劉表、周瑜和孔明,這些人物也是許多讀者較為喜歡的。
    這本書像一杯淡淡的龍井,剛入口時覺得無味,細細品嘗過后卻回味無窮。而然其中也蘊含著最深的,對人類有巨大幫助的力量。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劉備了,他臨危不懼,兢兢業(yè)業(yè),大智大勇,自強不息。更重要的是他的才智和膽量讓我無法不佩服。而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屬“三顧茅廬”了,它給了我無限的啟迪。如果不是劉備一次又一次地去拜訪諸葛亮,也就不會有日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從中我也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能知難而退,而是要迎難而上,這樣即使是再大的難題我們都能一一解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只要堅持自己的目標,我們都能成功。
    千百年來,無數(shù)先驅無數(shù)名人都用他們的人生書寫了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壯麗詩篇,李時珍潛心四十年涉遠山,嘗百草編撰《本草綱目》;大數(shù)學家陳景潤花費畢生精力去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歌德編寫《浮士德》將近用了四十余年……他們都在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著這亙古不變的真理——只有堅持才會成功!
    歷史的鐘聲一次又一次的敲響,新世紀新的挑戰(zhàn)也在向我們走來。只要我們時刻銘記著前人用時間為我們演繹的教誨,堅持就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堅持就可以勝利!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后,使我受益匪淺,明白了《三國演義》里的各種計謀,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赤壁等等。
    《三國演義》主要講東漢末年,朝廷腐敗無能,各路英雄好漢一齊除了官宦,有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孫權等,消滅宦官后,為了分出勝負,構成了三國鼎力的局面,有蜀國、魏國、吳國。他們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之后又招兵買馬,東山再起,最終,魏國打了勝仗,建立了晉國。
    讀了《三國演義》,我才明白為什么劉備沒有贏,原先是張飛在和劉備會和的途中,被手下人殺死;關羽沒有防備,被孫權暗算,抓了殺死;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戰(zhàn)敗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病死了。這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一些貪官被抓,我真開心。想到之后劉備、關羽、張飛還有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又是多么的懷念。
    想想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沒有戰(zhàn)爭的彌漫,僅有和平的光輝,在幸福中成長。我們應當感到驕傲,我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們真的很幸福。當我讀到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時,我感到這實在是很悲慘。戰(zhàn)爭竟然連老百姓也不放過。
    就是因為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歷史;就是因為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戰(zhàn)爭的可怕;同時我也學到了各種謀略,異常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tài),有長有短??偟膩碚f,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他們很值得我學習。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啟發(fā)。
    我愛看中國四大名作,其中又最愛看《三國演義》,這幾天來,我把三國演義連環(huán)畫冊六十冊,每冊仔仔細細看完了,真是深深有感。
    三國演義,敘寫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吳、蜀、魏三國鼎立期間的一個個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歡趙子龍單騎救主和趙云截江救阿斗的兩個故事,我認為這兩個故事寫得最為精彩。都真誠詳細描述出部下對主公的忠心耿耿。如趙云冒死在百萬曹軍中救出小主公,沖出重圍,將他交給劉備;趙云截江救阿斗寫出了趙云有膽有識,從東吳船上救下阿斗。從中告誡大家要向他們學習,對國家對人民要忠心。三國演義中的其它故事,如赤壁大戰(zhàn)、鐵籠山姜維困司馬,寫出其中有些人的智慧過人、有勇有謀、智勇雙全、能打善戰(zhàn)等的故事情節(jié)。
    在吳、蜀、魏,三個國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國家就是蜀國,雖然蜀國的物力、財力都比不上魏國和吳國,但蜀國人才很多,像智慧過人的臥龍先生(諸葛亮),有勇有謀的常山趙子龍,智勇雙全的關羽,能打善戰(zhàn)的張飛,無人能敵的馬超。,并且我此刻又生長、生活在當時的蜀國的土地上。
    但我厭惡戰(zhàn)爭,厭惡你打我殺,厭惡對立,還好,此刻我們國家生活在和平時代,沒有戰(zhàn)爭,沒有罪惡的子彈,沒有戰(zhàn)爭的硝煙,我愛我的國家。
    我要學習三國演義中那些智慧過人、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對國家忠心耿耿精神!
    三國演義讀后感初一篇三
    今天讀了《每周一讀》中瑪麗.杜里―柏拉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一文,讓我感觸很深。
    讀完《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一文,我認為,師生關系是學生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學校的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維系下進行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的保證。
    “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我認為,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的,人都是有感情的。當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從內心深處感到教師是真心愛護他,為他操心時,是不會無動于衷的。一方面,他們會把自己的愛回報給老師,從感情上縮短師生的距離。另一方面,師愛又成為學生接受教育的橋梁。
    學生越能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就越加信任老師。老師的教育就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卻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的付出。教師給學生以愛,既要一視同仁,又要有所傾斜,--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頑童。是的,后進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
    原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說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钡拇_如此,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熱愛學生不僅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同時也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前提。
    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教師真摯地愛學生,就能對學生尊重、寬容、理解和信任,師生之間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而當學生犯錯,教師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時,如果缺少對學生的寬容、尊重、循循善誘,而是一味訓斥、挖苦,或是大發(fā)脾氣、變相體罰,學生就會口服心不服,甚至產生了消極、對抗的心理,當然也就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常言道“琢玉首先要愛玉,育人首先要愛生”,熱愛學生是教好學生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以平等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用真摯的情感溫暖學生,這樣就可以直接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成功實現(xiàn)教育目標。
    熱愛學生,親近學生,可以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融洽師生的關系,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因素。師愛是一種理智的高尚的.情感,是把具有不同的思想、知識、性格的師生聯(lián)系起來去共同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情感因素。師愛是感化的源泉,更是轉化的動力。
    那么,如何用愛去打開學生的心靈窗戶呢?
    首先,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了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fā)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
    其次要公平對待所有的學生。許多調查表明,學生最希望教師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肮陀^”被視為理想的教師最重要的品質,因為公正是孩子信任教師的基礎。
    第三,愛學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創(chuàng)造精神。應該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
    第四,用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因為微笑是師生情感的“保溫瓶”,能使學生“敬”而“畏”。
    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睦显拞??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今年寒假,在家里通讀了《每周一讀》這本雜志,感慨頗深,特別是教育學家阿莫納什維利的《教育者的十條箴言》,讓我反復誦讀,在每一遍讀的過程當中都有了新的體會與認識。
    是啊,教育是需要耐心的。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著,我該怎樣面對這樣的學生。
    我一貫認為,我是有一定教育情懷和教育耐心的人。我會滿懷信心、滿腔激情地、一遍又一遍地去說服、改變一個我認為應該說教的學生。而且,每一次經(jīng)過耐心的談心、交流,學生都有所表示、有所改變,至少當面的表現(xiàn),會讓我產生成就感的滿足,做教師的尊嚴此時會體現(xiàn)出來了。因為,改變一個人是何等艱難的事情,我相信改變困難學生工作的反復性。
    但是,最近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生來要與你作對似的。強烈的逆反心理,是誰都不敢說他一個不是,甚至包括家長。逆反心理可以理解的,少年輕狂也可以理解。但是,一次又一次無效的教育結局,真的會消磨你的耐心。不由得要沖學生發(fā)火,甚至產生厭惡學生的情緒。真的很厭惡,不想見到他。我想,學生是不是想到,自己的所為已經(jīng)傷及了老師的自尊?學生強烈地維護自己的尊嚴,也許從來就沒有想過別人的尊嚴。我經(jīng)常聽老師說過:對學生100個好,他沒有感覺,如果又一次哪怕是不經(jīng)意的話傷及人家的自尊,他就不得了。所以,教育工作的“高危性”很顯見了。
    苦吧、累吧,我們還必須去做,要想做好,也只有戴著鐐銬跳舞,也只有在“痛苦”的奮斗中品賞“快樂”。大凡有成就的教師,都在過著這種“痛快”的生活。面對頑劣不化的學生,只有付出更多的耐心,盡量地走進人家的心靈世界,“以心靈贏得心靈”(李鎮(zhèn)西語)。幫助他們找到并發(fā)展自己內心深處真、善、美一面,減少或消滅內心世界假、惡、丑的一面。關鍵不只是說教,而是跟蹤其行為的改變。不要急功近利,要有“持久戰(zhàn)”的準備。不要想立即到教師尊嚴的回報,而只管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智慧地付出,教師最終收獲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長,而主要是個人的成長。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考驗教育耐心和情懷的時候。誰越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熱愛學生,誰就會越勞累、越困惑、越煎熬,同是越可能成功。
    其實,我認為,在對待后進生中,耐心才是最重要的?!氨鶅鲆怀?,非一日之寒”,既然這樣,轉化后進生又豈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常聽見老師對學習困難學生嚷道:“都說過幾遍了,還不會么?”冷靜下來,我們其實很容易理解:如果說一遍就管用,恐怕學校中就不會出現(xiàn)后進生了。所以這時候,耐心就顯得猶為重要了。耐心等待,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一個學生在學習上后進了,是因為以前的學習問題如雪球越滾越大,日積月累形成的,那么化雪過程當然也需要一個時間。耐心指導,給孩子搭梯建橋。對于學習后進的學生,我們要轉化他,要解決兩個實際的問題,拾起從前丟下的芝麻,揀起現(xiàn)在的西瓜。西瓜和芝麻要兼得,必須在芝麻和西瓜之間搭橋建梯。當我們一味指責孩子什么也不會時,是不是應該想想我們應該做的而沒做。說第一遍,他不會,我們就應該說第二遍,第三遍……一直到會為止??墒俏覀兤綍r總是抱怨學生沒有聽進去,好象他們一個個都是過目不忘、過耳不失的天才、神通。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這正是耐心的一種深刻的體現(xiàn)。教師擔當?shù)氖墙虝说闹厝?,既然是重任,當然不可能輕松完成。所以,當自己面對后進生的頑固不化就要火從口出、恨從手泄時,提醒自己,再給他講一遍。當自己面對后進生出現(xiàn)反復就要灰心喪氣、甩手不干時,提醒自己,再給他明一番理。
    教師是塑造心靈的事業(yè),因而是神圣的。
    三國演義讀后感初一篇四
    “蓋中國……不能人人讀歷史,而無一人不讀《三國演義》”,作為歷史小說,它與歷史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它具有一種強烈的審美感情的感染力??础皾L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不禁感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氣勢雄偉磅礴的詞拉開了三國的序幕。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心懷天下的賢者劉備,他為了能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的老百姓而三顧茅廬,成為一段佳話。雖然前兩次的拜訪都沒有見到諸葛亮,他仍舊堅持去了第三次,室外大雪紛飛,天寒地凍,這一些都沒有使他退卻,他還是耐心謙遜地站在門口等待,毫無怨言,最終得到了諸葛亮的鼎力協(xié)助,成為三國中的一方霸主。
    在我心中,諸葛亮是“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jié),具有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具有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知人善用,忠君愛國,是一位十足的智者。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大事,且將天下三分的鼎力局面準確預知。書中他似乎無所不能,令人欽佩!但當我看到諸葛亮病死的那一段時,為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作為所感動,為他的忠君忠主所敬佩,他這樣的一個人才并沒有功高奪主,自立為王,而是選擇盡忠于新主,哪怕這個新主庸庸無碌……這讓我想起諸葛亮嘔心瀝血所寫的《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多么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忠言啊,他是人們崇拜敬仰的偉丈夫。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寬仁厚德的劉備,奸詐殘忍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卻是忠義勇武的關羽。關羽身長九尺,鬢長二尺,面如重棗,唇如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關羽是書中最講義氣的人。他對劉備講義氣,他降汗不降曹、屯土山約三事、過五關斬六將等等……關羽他對敵人也很講義氣,華容道義釋曹操、義釋黃漢升等等……,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關羽是十分講義氣。但關羽狂妄自信,十分大意,有一句諺語就是: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當時關羽是劉備的二弟,五虎大將之一,坐據(jù)荊州,手握重兵,所以他對自己的實力很有自信,自以為可以牢守荊州,可他卻不知道群英聚會,人才輩出,強中自有強中手的道理,最終是以失敗而告終為結局。但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無論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還是“千里走單騎”他赤膽忠心,頂天立地,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領著我走進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英雄豪杰風起云涌的年代,近距離地接觸了一位位英雄人物,了解他們的豐功偉績。堅定信念不動搖,義重如山知回報,時已逝,間無隙,一縷英魂到永久。讓我們致敬經(jīng)典,走進經(jīng)典,傳承經(jīng)典。
    三國演義讀后感初一篇五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給我們描寫了一位位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武力超群的呂布,粗中有細的張飛,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為我們展開了一個個生動的場景,如:諸葛亮草船借箭,周公瑾火燒赤壁,關羽放水淹七軍,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在這些小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草船借箭了,下面,讓我給大家講一下這一回吧。
    一天,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就一公事為由,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說三天就能造好,并立下軍令狀。周瑜以為孔明正中自己的圈套,非常高興,他讓工匠們故意延遲,不給他備全造箭的材料,并派魯肅去諸葛亮那兒探聽,為他報信兒。
    諸葛亮見魯肅來了,向他借了二十條快船,讓每條船上有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住,兩側插滿草把子。并囑咐他不要告訴周瑜,魯肅答應了。
    第一、二天,都沒有什么動靜,到第三天晚上,孔明帶著魯肅進了船,二十條船一字排開,向曹營開去。當時大霧漫天,生性多疑的曹操,不敢出動,讓一萬多名射箭手往江上射箭,箭如同下雨一般射向江中,不一會兒船上就插滿了箭。
    天亮了,孔明讓穿向回開去,曹軍想追,可來不及了。船開回了南岸。這是每條船上有五六千支箭,一共有十余萬支。周瑜看了船上的箭,長嘆一聲,說:“我真不如諸葛亮?!?BR>    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從這一回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孔明超群的智謀。像這種故事在《三國演義》里還有很多很多,它們都非常精彩。每一回里的人物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愛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后感初一篇六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尤其是赤壁之戰(zhàn),三方合縱連橫,奇謀秘計,斗智斗勇,《三國演義》是一本流傳二千多年的歷史鉅作,看完《三國演義》之后可以從里面學到了不少歷史教訓。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三國演義讀后感550字初一”,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出的,是一本古代的歷史的一本書。書內有許許多多人物和國家,他們?yōu)榱苏碱I地盤,開始了一場又一場的戰(zhàn)爭。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有三個國家分別是蜀、魏、吳。每個國家都有領袖。領袖旁邊,便是軍師。蜀國的軍師是最聰明的———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善知人,幫忙劉備打了許多勝戰(zhàn)。
    我最深刻的部分是:三顧茅廬,故事是這樣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去拜見諸葛亮三次,但諸葛亮三次都不在。之后,劉備又去拜見他,張飛說:”如果,他不來,我就綁他來?!眲湔f:”你們不懂得尊敬人才,你們這次就別去了?!标P羽、張飛答應不再無禮。然后三人就去拜訪了。離諸葛亮家還有三公里,劉備就下馬步行了。到了諸葛亮家后一位童子出來,他說,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說,不要叫醒先生。劉備隨后進了草堂。等了幾個時辰后,諸葛亮把他請進屋里。
    之后,諸葛亮下了山,劉備把他當成自己的老師,和他一齊吃飯,一齊睡覺,一齊討論天下大事。劉備對著張飛、關羽說:”我得到了諸葛先生,就如同魚兒得到了水一樣?!?BR>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也許沒有真正閱讀它。
    今天,我就懷著一股強烈的好奇心翻開了《三國演義》(彩色版)。從《桃園結義》一直看到《計招姜維》,這本書都散發(fā)著濃郁的戰(zhàn)斗之味。
    就說《離間計》吧!曹操殺死了馬超的父親。馬超為了報仇,和韓遂率領大軍進攻曹操。后來,曹操只得使用“離間計”。這“離間計”可真厲害,它使馬超不信任韓遂了,也使自己的軍隊轉危為安,又使馬超嚇得落荒而逃。
    哎!看來要想勝利還得想個計策才行,要開動自己的腦筋啊!
    再說《三顧茅廬》:劉備想找個人才,徐庶提議說附近有一個人才,他叫諸葛亮。前兩次去請,都沒有找到。第三次尋訪時,他們發(fā)現(xiàn)諸葛亮在睡大覺,就等諸葛亮睡醒,又用誠懇的話語打動了諸葛亮,使劉備得到了一個得力助手。
    嗯,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摘到絢麗的成功之花呀!
    當我們背長篇課文時,不要死記硬背,要采用記憶的妙招。這樣可以節(jié)約一些時間,也可以使腦子靈活起來,就好比涂了潤滑油。
    當然,使用好方法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背完課文,不要為背書而感到厭煩,厭煩最終只能降低背書的效率,還浪費時間。
    做什么事都要開動腦筋,持之以恒,這就是《三國演義》對我的啟發(fā)。
    我曾佩服過一代英雄劉備。他雖然不是最后成功的人,但他確實是最聰明的人。為求一賢士,他不顧兄弟勸說,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為脫離曹操,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更顯出他的聰明才智,為了讓趙云留在自己身邊,他摔兒子以表自己對他的珍惜。劉備確確實實是一個圣明聰穎的君主,只可惜他沒有好好地教育自己的后代。
    《三國演義》是一本神奇的書,書中的每一個人都像是活起來似的——他們的人物性格太過鮮明,也太過典型?;蛟S《三國演義》所承載的,并不是一個群英薈萃的故事,更多的是一個時代的特點與精髓。
    我們生活中也有著太多太多這樣的人,他們可能會有曹操的奸詐,諸葛亮的聰慧,關羽的義氣,張飛的豪爽,周瑜的小肚雞腸……但不管怎樣,這些明快突出的性格特點也構成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哪一種元素都必不可少。
    讀一本好書,不僅僅是要讀透它,更重要的是要盡自己所能去參透作者藏在這本書背后的,那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蛟S有一天你放下書本,閉上雙眼細細琢磨的時候,你就會驚異地發(fā)現(xiàn),一個栩栩如生的社會,正誕生在你的眼前。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到三國歸晉的經(jīng)歷。書中的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jù)、三分天下和三國歸晉,讀來無不使人不忍釋卷,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的,同時三國的明爭暗斗也從這里拉開序幕。在三國武將如林、謀士如雨,我最看重一個人——曹操。雖說諸葛亮用計出神入化,不過他沒有曹操豪邁的詩情,也沒有曹操嚴明的軍紀,更沒有曹操作戰(zhàn)時的狠、勇猛。曹操兵多糧足,大名威震江東,可謂談得上豪杰也。所以說曹操乃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曹操雖未能一統(tǒng)天下,但也在群雄中爭得一席之地。我如果生在那時,一定和他結交,并和他豪飲美酒,笑看天下英雄,暢談統(tǒng)一中原的霸業(yè),給他出謀劃策,那就太痛快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尺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非淺,本書以蜀漢為中心,以魏、蜀、吳三國之間的矛盾斗爭為重點,形象地演繹了封建軍閥集團之間在政治、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的斗爭,比較重要的出場人物有四百多個,它所反映的社會內容廣泛深刻,矛盾錯綜復雜。講述了從東及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每個人都有獨特鮮明的性格,仁義之君劉備,奸雄小人曹操,高傲又重義的關羽……但最今我欽佩的還是那機智過人的——諸葛孔明先生。
    遙想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方才請得這位臥龍先生,那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羽扇綸巾,何等意氣風發(fā)?;馃┩?,白河用水,新野用火,以數(shù)千仁義之師殺得曹軍數(shù)十萬殘暴之眾聞風喪膽。后又說動孫權共對抗曹操,舌戰(zhàn)群儒,令江東才俊為之變色,出山僅兩三年,諸葛亮三字已名滿天下了。
    年屆中年的諸葛亮,更是收得虎將馬超,助劉備取得西川,漢中兩地。
    老年的他,不如年輕時風華絕代,單據(jù)風發(fā),卻更加成熟凝重,還有“明知不可為,可還是要為之”的迎難而上的精神。七擒孟獲,安定了后方;六出祁山,想征服曹氏,功未成而身先死。正如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成說道:“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啊”!
    三國演義讀后感初一篇七
    京劇舞臺上,白臉曹操冠帶輝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為人少機變,富貴怎雙全?”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劇當中的白臉,《三國演義》里的無數(shù)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詐的化身。然而,即便是“親劉貶曹”的羅貫中,也不得不為曹的才情與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認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度龂萘x》中曹操首次出場,作者就借許劭之語定其為“亂世奸雄”,之后他涌出一系列政治、處世、用人及軍事戰(zhàn)爭勢力,也論證了這一點。
    曹操,我佩服你,我佩服你的有勇有謀。
    當孫權年少,劉備寄人籬下時,曹操就已經(jīng)是杰出的軍事統(tǒng)帥,到處廣聚人才,誘降義軍,擴充軍事實力。當董卓叛亂時,你卻可以獨自帶著七星寶刀前往行刺,勇氣可嘉??芍?,當時的董卓權傾一時,無人敢冒犯,更何況是深夜當面行刺,他的勇氣可以跟刺殺秦始王的荊軻相比。但是極少有后人能夠注意到這一點。當他行刺失敗,被董卓發(fā)現(xiàn)時,他隨機應變說是來獻寶刀,鎮(zhèn)定自若,騙過董卓。當走出相府的那一刻,他沒有任何顧慮,星夜飛離京城。結果證明他的逃離時最正確的選擇。
    后來,他為了鞏固自己的實力,能夠名正言順地實現(xiàn)自己的宏圖霸業(yè),就巧妙的運用了一招,“挾天子令諸侯”。他掌握這塊擋箭牌,果斷地除去其成就大業(yè)的絆腳石。
    為了一展宏圖,他不僅憑借著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南征北戰(zhàn),奪取了大片江山。他又設計使心腹大患劉備、袁術等人互相斗爭,坐獲漁利。隨著勢力的壯大,曹操的行動由隱蔽轉為公開,大肆地擴展地盤。官渡大戰(zhàn),他以弱勝強,大敗河北之雄袁紹,得到了冀、幽、青并四州,又相繼滅掉劉表,張魯?shù)雀顡?jù)勢力,逐漸結束了軍閥割據(jù)的混亂局面,統(tǒng)一了北方。他是拉開三國鼎立之局面的第一人。曹操雄心勃勃,之后繼續(xù)逐鹿中原。面對孫權、劉備二強敵,曹操又憑借他的智勇,或集中兵力對付一方,或使兩家相斗從中獲利。建安,曹操再次率軍攻打東吳,又乘夏侯淵占領隴石的時機,西取漢中,最終占天下三分之二,為后代夯實了魏國基業(yè)。
    縱觀整部《三國演義》,哪個人及得上曹操這樣軍事、政治、勇氣、謀略、才氣集于一身呢?曹操是一個強人,有巧取豪奪的能力,橫沖直闖的勇氣,抑強扶弱的智慧。
    我看曹操,你實乃一代梟雄也。
    三國演義讀后感初一篇八
    我喜歡的書又許多,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了。我之所以最喜歡它,是因為它里面的內容使我受益終生,我今天就把它和你分享分享。
    我從劉備身上學到了做人要“嚴以待己,寬以待人”,處處要為他人著想。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垃圾桶給弄倒了,我趕忙去那掃帚,當把我造的“孽”給清理干凈時,我發(fā)現(xiàn)我的同桌位置也很臟。于是,我心想:“我得幫她也掃一掃,否則她就會被老師批評了?!弊詈?,我的同桌還因此被表揚了呢!
    我也從諸葛亮的悲劇中學到了,智慧雖然重要,但身體也要健康。我看見報紙上說:一位35歲年輕的博士后,因患癌癥去世。所以,無論如何也要把健康排在第一位。
    我還從關羽的一生學到了,做人要講究一起義氣,不能為了私利而至兄弟不管不顧。記得有一次,我小的時候。奶奶買了兩個蘋果,我吃了一個,我還想吃另外一個時,奶奶不讓,說是留給哥哥的??晌疫€是將它偷吃了,結果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絕對是一本人人必讀膾炙人口的益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初一篇九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刻劃了200左右個人物,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劉備。五虎將。曹操……《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tǒng)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
    我覺得給我最深印象的是諸葛亮,他是蜀國的軍師,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走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書中描寫諸葛亮的外貌是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第二印象的是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關羽的外貌卻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還有劉備,他是蜀國主公,為人仁德,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后與孫權聯(lián)合大敗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之所以精彩,如三國開書所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飛煙滅,可是那些經(jīng)典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后人學習,我要把這些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來。
    三國演義讀后感初一篇十
    大家都聽說過《史記》吧?!妒酚洝酚涗浟水敃r的人或事,讓我們更加了解了當時的歷史?!妒酚洝返淖髡咚抉R遷難道也是鐵面包青天——大義滅親嗎?當然不是。他當然也有七情六欲,例如司馬遷敬仰的人去了他寫作“逝”,司馬遷厭惡的人去了他寫作“死”。這難道不是區(qū)別嗎?我們再看回《三國演義》。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是不是都覺得劉備一方是好的,而曹操一方是壞的?這是為什么呢?兩人不都是受壓迫而推翻朝廷,自立門戶,想要統(tǒng)一領土嗎?兩人的初衷不都是一樣的嗎?告訴你吧,是應為你受到了作者的思想影響。很顯然作者是偏向于劉備的。舉兩個例子。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你們是不是覺得劉備禮賢下士、尊重人才?曹操又何嘗不是呢?當他的手下愛將戰(zhàn)死沙場時,他不也痛哭流涕嗎?只是大家看法不同而已。
    劉備從不剝削農民,張飛當將軍時還嚴令行軍路上不得搶奪農作物。有兩個小兵隨地摘了兩個橘子還受到重罰,農民們直夸劉皇叔的軍隊好。曹操也是啊,有一次大家要經(jīng)過麥田,他說誰要是踩壞了麥田就砍頭。結果他自己的馬受驚踩壞了麥田,他還不顧眾將反對親自割斷了自己的一縷頭發(fā)。大家對諸葛亮這個名字不陌生吧。什么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都是用來形容他的。大家都覺得他很厲害,很聰明對不對?其實曹操手下也有這么一位得力干將——司馬懿。聽到這個名字你們不要急著說在著名的空城計中司馬懿還不是被諸葛亮給騙了。我告訴你,事實比這更復雜。你們注意到諸葛亮在大開城門的同時還安排了幾個人在城門前掃地,這個小細節(jié)至關重要。諸葛亮其實在告訴司馬懿“各掃門前雪”。司馬懿就是曹操派出來對付諸葛亮的。他要是把曹操都算計不過的諸葛亮給滅了,等待他的并不是封官加爵,而是除之后患——曹操也怕司馬懿造反。司馬懿也是聰明人,他也知道自己的力量無法和曹操抗衡,于是找了個借口退兵。并不是諸葛亮的琴聲有多么的小橋流水人家。
    在我的口中你是不是又看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三國演義》?再去仔細品一品《三國演義》,你也會有不同的收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