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長恨歌讀后感(優(yōu)質(zhì)14篇)

字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長恨歌讀后感篇一
    在下不才,讀書十余年而后一朝成為工科男,整日忙于磁場電路云云。但是在讀書上特別是讀詩上我還是有一點自己的心得,即讀詩便要讀出自己的一番味道,否則便味同嚼蠟,與人交流拾人牙慧,終究無所助益。
    《長恨歌》這部作品,不僅具有極強的政治影射作用,在當時具有非一般的現(xiàn)實意義之外,也擁有極高的美學價值。此作敘事回環(huán)曲折,將敘事與抒情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將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與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融入明快的敘事風格中,最終鑄成這一膾炙人口頓號傳頌千古的名篇。
    一 大唐盛世政治的可愛
    香山居士描寫了楊貴妃入浴出浴的詳細過程。“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大尺度描繪了皇帝的夜生活,“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幾句更是著重描寫了貴妃身體的豐腴與浴后杏眼迷蒙的媚態(tài)。即使這樣描寫帝和帝后的私生活,這位居士的前途卻沒有因此受到絲毫影響,由此可見大唐的開放、包容和可愛。
    二 玉環(huán)的悲劇
    楊玉環(huán)身為女子,身不由己,無法把握自己的人生。與壽王的婚姻由不得他做主,出家而后為妃也由不得他樂不樂意,后世卻往往以“紅顏禍水”謂之,實在是有失公允。馬嵬坡之變中,太子李亨陰謀以禁衛(wèi)軍相要挾,殺死楊國忠并且逼玄宗賜死楊玉環(huán),之后太子李亨大權獨攬,與唐玄宗分道揚鑣。由此可見,楊玉環(huán)實是統(tǒng)治階級權力角斗的犧牲品。
    三 道教對大唐社會的影響
    楊玉環(huán)先為壽王妻,后事唐玄宗,與封建統(tǒng)治者提倡的倫理道德大相徑庭。玉環(huán)先出家而后“被”還俗,這一“潛規(guī)則”使得她帝妃的身份在許多人的心中成為既成事實,這足以說明道教在唐朝的巨大影響力。一朝入道,一切皆成往事,種種恩怨糾葛皆隨一縷青煙飄至盛唐的某個角落;浮華隱退,塵埃落定,永遠消弭了曾經(jīng)的存在。
    四 超凡的美學價值
    唯美動人方稱其為經(jīng)典,纏綿悱惻是以稱為永恒。嘆:一件事,兩個人;三點淚,四長嘆;五而夢囈,六則神往;七聚首而評,八美其所美;九撫髀自嘆,十終而潸然淚下。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志得意滿,朗而讀之,豐腴乎其美。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身處低迷,轉(zhuǎn)而默誦,回環(huán)曲折乎其美。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生離死別,掩淚讀之,睹物思人乎其美。
    長恨歌讀后感篇二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边@幾句,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里的片段。我和爸爸媽媽在一次旅游的時候,看到了“連理枝”,接觸到了《長恨歌》。靜心拜讀,感受字里行間的美,掩卷遐想,思緒萬千......
    那是明皇的眼淚,那是一條黃昏夢殘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這是一座積淀了江楚流香的亭閣,這一條漫卷的青絲帶。映著斜陽走過碧坪,你輕曼的溫柔,異于北國的風雪,你的妖嬈更有著明晰的江南芳韻。江南的水無私的把你妝扮,綠林熏陶成你的素雅。天生麗質(zhì)一朝秀選,卻都化作淡淡的歷史煙云。夜與硝煙永遠停在了那一刻,一切都成為了明皇與那位絕代佳人的陪襯......
    明明幾朝前,你還踏著輕盈曼妙的舞姿,帶著浪漫的回眸一笑,輕巧的來到帝王身邊,大唐宮殿的紅毯上留下只屬于你的香味,這讓帝王手中的御筆顫抖,掉落。
    或許原本就是中唐的宿命,或許這都是冥冥之中從未休止的音符。雄偉的金殿,大國端莊的氣韻,卻也抵不住她那輕盈的舞姿,與那回眸的一笑。
    可現(xiàn)在呢?金殿仍在,可是卻再沒有了她的倩影。跟著遠去的車跡,回首這雄偉的金殿,天摧殘星,月蝕清夜,玉階生怨;宮闕中,有明皇,有霓裳羽衣,而你,一代佳人兒在那場浮華以后離吾而去,從此陰陽兩隔.......
    有人說:“她愛明皇,不愛天下。”
    有人說:“她的擁有使千萬民眾一無所有?!?BR>    有人說:“她是紅顏禍水?!?BR>    我淡然笑曰:“歷史似乎并非為柔媚所主,如若并非有這柔媚的佳人兒,明皇本身也是在墜落的。”
    日月成為流年,她終于化為愛的殉品。天空一片澈藍,長生殿里,也許只有一對仙侶,在暗淡中撫琴,歌唱......
    長恨歌讀后感篇三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一開始讀《長恨歌》,我就被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之間唯美凄涼的愛情故事深深吸引,一位是至高無上的君王,一位是傾國傾城的美人,一段刻骨銘心的不倫之戀,彼此相愛,卻終究不能長久相守,天人永隔。
    他們也曾幸福過。在那個君恩薄如紙的朝代,楊玉環(huán)無疑是幸運的,她生得美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扶桿露華濃”,所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薄昂髮m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試問哪一朝代的百姓曾不重生男重生女。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不惜一切代價,只為博得美人一笑。
    《長恨歌》,歌長恨。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他也曾是一代明君,勵精圖治。在他的治理下,唐朝政局清明,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商業(yè)繁榮,國力空前強盛,開辟了開元盛世的局面,直到遇見她,芙蓉帳,度春宵,玉樓宴,夜專夜。
    無奈,這種幸福并沒有持續(xù)下去,安史之亂爆發(fā)。馬嵬坡前,六軍不發(fā)。那夜的馬嵬坡,在祭奠絕代的紅顏。貴妃離開了,落得“一抔黃土收艷骨,數(shù)丈白綾掩風流”的下場;明皇落淚了,只得“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身為天子,也有致命的無奈與遺憾,江山,美人,不能兼得。蜀地的傷懷落寞,回宮后的睹物思人,纏綿悱惻的思念之情,蕩氣回腸,酸楚愁慘。曾經(jīng)甜蜜的愛情如流星般轉(zhuǎn)瞬即逝,再看眼前的落葉梧桐,可謂此情難了,此恨難消。
    而后的故事,上天入地,蓬萊仙山,含情凝睇,梨花帶雨,托物寄詞,重申前誓,七七相會,比翼連枝,此情此恨,了無絕期??赡苤皇瞧胀ㄈ藢τ谒麄儛矍槿焙端龅囊稽c慰藉罷了。
    不論旁人的言語,不管之前的經(jīng)歷如何,她只愿一生一世一雙人。不料結局卻是成為一場悲劇的犧牲品,什么紅顏禍水,什么嬌媚恃寵,不過讓帝王在感慨自己的國度走遠之時,給后人一個開脫的借口罷了。經(jīng)歷千年,洗凈鉛華,她還是她,一個心思單純的女孩,喜歡美麗,渴望寵愛,享受愛情,訴說著永恒的美麗與哀愁。
    長恨歌讀后感篇四
    被王安憶的小說《長恨歌》這個名字吸引,又看了獲獎作品的短評,決定就看這部了。小說剛開始是關于上海的弄堂、閨閣、留言、鴿子的描寫,雖然文字細膩,描繪得像工筆畫,我還是看不起興趣來。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粗略看起來啰嗦、冗長,看得人頭皮發(fā)麻。仔細的體會,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筆力深厚,駕馭文字的能力超強。作者不惜用幾章文字來進行環(huán)境描寫也只不過是為女主人公的出場以及悲劇的一生進行鋪墊。
    王琦瑤長得很美,偏偏出生于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這樣的女孩不甘心做一個平凡的女人,心性高,又有著上海女人的精明,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同學吳佩珍、蔣麗麗的社會關系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了躋身上流社會,當選“上海小姐”以后,不惜給一位高官“李主任”做“金絲雀”。就是這一決定和短短一年的情婦生涯,為她此生的悲劇拉開了序幕。也正是由于這一段短暫的生活,李主任給王琦瑤留下一個雕花箱子,里面裝的金條成為王琦瑤在李主任死后物質(zhì)上的依靠。王琦瑤和李主任之間沒有愛情,他們互取所需。李主任看重王琦瑤的青春美貌和單純,在王琦瑤這里他可以得到放松。王琦瑤看重李主任的權和錢,在這里她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李主任對王琦瑤雖然沒有愛情,但是他卻以自己的方式對王琦瑤承擔著責任——他給她留下一箱金條,成為她以后活下去的一個依靠。
    康明遜——這是王琦瑤唯一愛過的一個男人。這個男人是二房所生,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丁,從小就看到生母受到大房的欺負,也因此學會了生存的技巧。他有生活情調(diào),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的家庭和社會關系,卻有著致命的弱點——軟弱。王琦瑤和他同病相憐,日久生情。明知自己不能娶王琦瑤,康明遜還是與王琦瑤曖昧。得知王琦瑤懷了他的孩子之后,沒有勇氣與家庭決裂,甚至連陪王琦瑤上醫(yī)院的勇氣都沒有。王琦瑤怕影響他的名譽,不惜抓有著蘇聯(lián)血統(tǒng)和共產(chǎn)黨遺孤背景的薩沙來做替罪羊。為了這個男人,也為了給自己有個依靠,最終,王琦瑤生下了這個孩子,并將她撫養(yǎng)長大。從心底里王琦瑤不恨康明遜,因為她知道自己做過別人的情婦,沒有資格正常的嫁做他人妻,也就沒有資格怨恨。
    與王琦瑤有情感瓜葛的還有一個男人——程先生,這個男人是真正的愛王琦瑤,也有擔當。他最先發(fā)現(xiàn)王琦瑤的美,并盡力的發(fā)掘出這種美。他給她拍照片并推薦給雜志社,還鞍前馬后的支持她競選上海小姐。王琦瑤當選上海小姐之后,疏遠了他,投入有權勢的李主任的懷抱。李主任死后,王琦瑤懷了康明遜的孩子之后,生活陷入困境,他盡心盡力的照顧她。就是這樣一個真心愛著王琦瑤的男人,王琦瑤對他只有感恩,沒有愛。像程先生這樣的男人,想要的并不僅僅是王琦瑤美麗的軀殼,他要的是王琦瑤的心。當他知道王琦瑤給不了他想要的東西之后,在服侍王琦瑤做完月子之后選擇了離開。
    在獨自撫養(yǎng)女兒的艱難日子都過來之后,王琦瑤到晚年卻愛上了一個有懷舊情結的年輕人——老克臘。這位老克臘愛上的是老上海的影子,王琦瑤身上正好有著老上海的影子。當王琦瑤提出用金條來換取老克臘陪她渡過余生時,老克臘選擇了拒絕。這情形有點像當年李主任用金條來換王琦瑤的青春,可惜王琦瑤想錯了,老克臘不是當年的王琦瑤,老克臘始終是一個要融入主流社會的男人,不會把自己的青春交給一位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王琦瑤只能感嘆:只有靠自己。想要有所依靠的王琦瑤,一生都沒有什么依靠。親情是隔膜的,在她最孤苦伶仃的時候,母親對她也是一番刻毒的羞辱。辛辛苦苦養(yǎng)大了女兒,女兒對她也不貼心,從小就跟她作對,長大后隨丈夫去了美國。或許,唯一看得見的依靠就是那一箱金條,這是支撐她活下去的一個念想和指望。到最后,長腳要搶奪她的金條時,她不顧力量對比懸殊,死死抓住不放,還想把長腳送進監(jiān)獄,最終讓長腳掐死了她。這個女人靠金條而活,最后又因金條而死。
    縱觀王琦瑤的一生,沒過過幾天好日子,一輩子活在寂寞與回憶當中。她的悲劇是由自身的依賴性和軟弱性造成的,她本來可以找個下層小人物過著平淡的生活,甚至她也可以和真心愛她的程先生結合。這些機會他放棄了,她一輩子都不放棄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看看她后來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與她交往的男人都是些有小資情調(diào)卻靠吃祖輩產(chǎn)業(yè)過日子的人,當然這些人身上也就少不了軟弱性,她也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對他們沒有過高的奢望,自然也知道這些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想依靠男人這條路行不通,最終想用金條來換取一個男人的陪伴也不可得,悲劇也就到了極點。
    小說取名《長恨歌》,可通篇看下來,沒看出作者要表達的恨在哪里,或許作者是想通過一個女人四十年的人生經(jīng)歷來揭示社會的變遷對一個人的影響。王琦瑤的悲劇是那個時代的美麗女人的悲劇,也是這個時代的美麗女人的悲劇。女人長得不好,容貌上不占優(yōu)勢,自然也就不會依靠美貌來換取自己想要的錦衣玉食和歌舞升平的日子,這些女人相比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平淡的日子,也就容易獲得平凡人的幸福生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女人長得不好是悲劇,女人長得太好,又沒有用對地方就是更大的悲劇。作者要表達的恨是什么?是王琦瑤的的不獨立?還是男人的沒有擔當?或者是社會變革對一個女人的毀滅?說實話,我到現(xiàn)在都還沒搞清楚。
    個人感覺王琦瑤被長腳殺死這個結局有些倉促,也不夠理想。對王琦瑤來說寂寞、孤苦的活著,靠回憶活著才是最大的悲哀,愛情夢破滅之后,死死守住金條不合情節(jié)的自然發(fā)展與推進。一些重要的配角最后的下落也沒個交待,比如那個對王琦瑤付出一片純情的鄉(xiāng)村少年阿二和薩沙。在前面作者可是花了大氣力來寫這些配角的,就這樣讓這兩個男人不明不白的失蹤總是覺得有些缺憾。
    長恨歌讀后感篇五
    她便在這辜負中坦然地做著女人,最后死于謀財害命。由此畫了句號。
    琦瑤16歲競選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婦,李是軍政界要員,不久死于飛機失事;程先生是琦瑤的仰慕者,追隨琦瑤終生;康明遜是個顧首顧尾的紈绔子弟,給了琦瑤一段沒希望的感情,始亂終棄;老克臘是琦瑤女兒一代的男人,給了琦瑤愛的希望,也導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畫最成功的,倒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豐滿、躍然紙上。
    “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總是當機立斷,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題的。是權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BR>    “李主任上了車坐在她身邊,身材雖不高大,可那威嚴的姿態(tài),卻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氣勢。李主任是權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說,說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從和聽命?!?BR>    “李主任并不問王琦瑤愛吃什么,可點的菜全是王琦瑤的喜愛,是精通女人口味的?!?BR>    琦瑤是恬靜美麗的,也是堅強的,她的堅強體現(xiàn)在她作為一個女人的命運的不掙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對生命中男性的溫柔和體諒。
    《長恨歌》里的愛情也是影影綽綽若有若無。似乎只有程先生對琦瑤的愛情是實打?qū)嵉摹H绻f王安憶與張愛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寫感情態(tài)度上的相似了。細致入微的冷靜客觀,甚至本應該驚心動魄的激情都是冒著冷氣的。
    《長恨歌》已由關錦鵬改編成電影,鄭繡文飾王琦瑤,梁嘉輝飾程先生,吳彥祖飾康明遜,胡軍飾李主任,黃覺飾老克臘。
    我先看的電影,后讀的小說。電影的人情味要比書濃厚很多,愛情和友情都很豐富。鄭繡文將琦瑤演得活色生香。梁嘉輝演的程先生,更是專情到骨頭里,非常耐看。書中更多的是張愛玲式的冷冷的旁觀,和略帶調(diào)侃意味的冷靜的敘述。
    對王琦瑤這樣的女人,作者作了個總結,是贊賞,是惋惜,也是慨嘆-----“她們是徹底的女人,不為妻不為母,她們是美了還要美,說她們是花一點不為過。她們的花容月貌是這城市財富一樣的東西,是我們的驕傲。感謝栽培她們的人,他們真是為人類的美色著想。她們的漫長一生都只為了一個短促的花季,百年一次的盛開。這盛開真美啊!她們是美的使者,這美真是光榮,這光榮再是浮云,也是五彩的云霞,籠罩了天地。那天地不是她們的,她們寧愿做浮云,雖然一轉(zhuǎn)眼,也是騰起在高處,有過一時的俯瞰。虛浮就虛浮,短暫就短暫,哪怕過后做它百年的爬墻虎?!?BR>    電影和小說,總體感覺,電影是電影,小說是小說,不怎么搭調(diào)的。
    長恨歌讀后感篇六
    那是一條黃昏夢殘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那是一驛積淀了江楚流香的亭閣。著一條漫卷的青絲帶,映著斜陽走過碧坪,你輕曼的溫柔,異于北國的風雪,你的妖嬈更有著明晰的.江南芳韻。江南的水無私的把你妝望,綠林熏陶成你的素雅,天生麗質(zhì)一朝秀選,卻都化作淡淡的歷史傷云。
    夜,靜的出奇。
    你踏著唐朝宮殿的紅地毯,吟著那江南的曲賦信步而來。久睡的長安,投下一片卓麗的云彩,那是江南的水給她織的嫁衣嗎?“一枝紅艷露凝香”“春風拂檻露華濃”,這艷容勝過冬日里貞傲的梅和寺里的明肌香雪。舞曲也多情了,直要披上霓裳般的羽衣去回應這春來的歌唱。帝王手中的御筆顫動了。
    那夜的馬嵬驛,在祭奠絕代的紅顏。
    那夜的馬嵬驛,著裳的紅樹謝了。
    那夜的馬嵬驛,好美,好涼。
    明皇落淚了,哭的凄慘,哀惋。窗,開著,缺月無聲,門扉里透著沉沉的鼻息,青松漏著幾段光隙。昨日的記憶,是車如流水馬如龍;今日卻是伊人歸去,從此陰陽。
    宮闕里,依舊有曾經(jīng)舞動的羽衣,而那身影,在一場浮華之后,悄然離去。夜,真的很寂寞,晚初的村店,只有一聲斷斷續(xù)續(xù)的幽咽,只有黑森森的天空下,一襲霓裳濾出的滴滴清淚。
    有人說:“她愛明皇,不愛天下?!?BR>    有人說:“她的擁有使千萬民眾一無所有?!?BR>    有人說:“她是紅顏禍水。”
    我淡然對曰:“歷史非柔媚女子所主,世人只看到明皇墮落在漫舞飄飄的溫柔鄉(xiāng)里,卻看不到他自身的墮落?!?BR>    日月成為流年,她終于化為愛的殉鵲,天空一片澈藍。長生殿里,也許只有一對仙侶,在暗淡中撫琴,歌唱。
    長恨歌讀后感篇七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開頭一句很巧妙的引出了這段令人贊嘆又令人遺憾的歷史,長恨歌的讀后感。“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這句平淡的話引出了楊玉環(huán)這個看似普通大家閨秀的女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鮮明的表現(xiàn)出楊玉環(huán)脫俗的魅力,她的一舉一動是那樣的動人,使所有宮中的妃子都為之黯然失色,同時也為后面的隱患埋下了一個不可忽略的伏筆。
    “春宵,不早朝,侍宴,春游”,無一不表現(xiàn)出作者的痛惜,由于唐明皇過度的寵愛玉環(huán),導致國政荒廢,宮里宮外鶯歌燕舞,百官整日只知尋歡作樂,也為唐朝的衰敗埋下了導火索。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出乎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事終于發(fā)生了-----安史之亂。各地烽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衰敗的唐朝,在這次戰(zhàn)爭中練練敗退,六軍被迫停留在馬嵬坡,面對唐明皇和楊貴妃,將士的激動之情是難以容忍的。在軍諫之下,唐明皇悲傷的望著那位曾經(jīng)深愛的女子?!熬跹诿婢炔坏?,回看血淚相和流”。看著玉環(huán)被軍士推出去的時候,他心中是如此的無奈卻又焦急??煽粗娛考拥那榫w,自己沒有能力去撫慰??粗约浩扑榈纳胶?,自己卻沒有能力挽回。他只能仰望著天空,默許了軍士,然后獨自一人默默地流淚。
    終于,安史之亂結束了,宮中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景色依然是不變的景色,可是賞景的人卻已離去,“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我們讀出了唐明皇心中那股難以言喻的心痛。
    “云髻,花冠,仙袂,霓裳”描繪出一種仙境的生活,在那里,人不需要受到任何拘束,此時的“玉環(huán)”雖然依舊有著傾城的容貌,不過臉色卻較之以前已顯憔悴。內(nèi)心思念著明皇,卻音容相隔在2個不同的世界?!拔▽⑴f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睹物思人,這估計是十分悲傷的事吧。所有的思念,只能寄托于小小的物品上。。。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2句話不僅寫出了對國家衰敗的惋惜,也寫出了對唐明皇和楊玉環(huán)愛情的惋惜。雖然我痛恨唐明皇沉迷女色,荒廢江山,導致一代王朝從此湮沒。但我同時也為唐明皇和楊玉環(huán)至死不渝,純真的愛情所有感動。
    長恨歌,讓我讀出了一個別樣的恨,一首不會逝去的歌。
    長恨歌讀后感篇八
    我崇尚愛情,因為這個世界就是情與愛的交織,愛情可以幫助我們在心理上逐漸成熟,在愛情發(fā)展中,相互督促勉勵,成為彼此成長的動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輕風細雨。雖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愛情令人神往,但我認為愛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癡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長存的愛情更讓人感動。因為人世間的痛苦莫過于相愛之人互相分離。
    幸福無過于相愛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們之間缺少了真情,缺少了愛,讓人不時地感到幾許悲哀!今日的人們體會不到梁山泊與祝英臺那種美麗的凄涼和悲壯,體會不到白蛇與許仙的癡情,體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個人而不遇的失落,無奈;體味不到在人生的一個小站,兩顆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時那一瞬間的幸福。而我,經(jīng)常在細細品味,雖然有時為他們的愛情感動的淚流滿面。
    但也很難體味出他們?yōu)閻郯V狂,為愛付出的代價,只希望愛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鳥,在地原為連理枝?!?BR>    生活在現(xiàn)代飛速發(fā)展的社會里,也許這些堅貞的愛情已被人們忽視,也許愛情已成為物質(zhì)交換的工具。但我個人在心靈深處,仍有一汪清澈的愛情之湖。因為我明白,人生短暫,真情可貴,瞬間消失后,千呼萬喚也無法回頭,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會美好起來。我曾被林黛玉和賈寶鈺的纏綿悱惻所感動;為牛郎、織女的深情,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癡情感動的淚流滿面,因此,我相信愛是崇高的,偉大的,無私的!
    我憧憬著“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那種蕩氣回腸的感情,因為人生只有一次,為愛付出一切,我無怨無悔!
    長恨歌讀后感篇九
    這本書前面大部分是寫景的,不得不佩服作者描繪的真好,如果不喜歡閱讀的風景類的,就很容易棄書的,還好我堅持看完了,因為不想看到四分之一就不看了。
    王琦瑤一個美人,有追求者當然正常,第一個為她照相的程先生,對她的愛是尊重的,也是我比較敬佩的角色,在女主懷孕無助時幫助她,直到生下孩子。但同時他也是不幸的,永遠都不能擁有王琦瑤的愛,選擇了終身未娶!
    王琦瑤結識了沒落的舊式大戶人家的子弟康明遜,經(jīng)過反復的試探之后,兩人終于接納了彼此。但康明遜卻不能將王琦瑤所盼望的東西交付給她,他們同樣生活在沒有將來的絕望之中,但我覺得他也是最不負責任的一個男人,和王琦瑤有了孩子確沒有表現(xiàn)出應有的擔當而是選擇了逃避!
    老克臘我一個不能理解的人,一個那么年輕的人,會喜歡上長輩年紀的王琦瑤,想著和她在一起,得知王琦瑤的故事之后又沒有了勇氣,又變成了第二個康明遜!
    女兒薇薇也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幸福離開自己的母親,同男友前往美國后再無音訊。就算和母親百般的不合也不應該如此。
    張永紅薇薇的女友變成了王琦瑤的女友,可笑的是王琦瑤最后被她的男友殺害,是為了自己的金條,真是交友不慎。從此上海的三小姐就此魂歸恨離天!
    造成王琦瑤悲劇本身的我想不只是她自己本人,她的母親從小對她態(tài)度不好,父母對她像是可有可無的人,所以她寧愿在朋友家。當然她的性格決定了她的命運,她渴望過上好日子,最終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還是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我想一個人長的美不是她的錯,長的好看的人追求者多也是很正常的,但美人更應該自重自愛,讓自己活的有尊嚴,老的更體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長恨歌讀后感篇十
    看完書的第一感受是為什么作者要那樣安排王琦瑤的下場,和我猜的結局大相徑庭。我懷疑起作者來,在看書的過程中我一直認為作者是男的,因為作者那樣細致地寫出了王琦瑤一生中遇到的那幾個男人,很了解男人的心里。結果,作者是女的,讓我吃驚了,有點被騙的感覺,但很快,這種感覺轉(zhuǎn)為佩服,佩服這位女作家的手筆。有了這個線索,再尋著王安憶生活的`那個年代,這樣的結局就不難理解了。
    一本書要集中在一個時間里看完,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可惜我拖拖拉拉看了好長時間,在較早看的那些印象模模糊糊,也沒有資格去評價這本書了。但關鍵的內(nèi)容記住了,那上海弄堂,那愛麗絲公寓,那是王琦瑤生活的地方。作者在寫人前,先花了大篇幅寫主角生活的環(huán)境。
    在本書里,讓我最佩服的是王安憶寫景的手法和通過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而折射出的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那司空見慣的景在王安憶筆下成了有生命有靈魂的東西,和王琦瑤命運息息相關。而王琦瑤成了那時長得有姿色,又有文化,而有點小女人情調(diào)的上海女孩的代名詞。名著的名就在于,小說里的人物能概括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成了永恒,成了經(jīng)典。不僅是人,就是地點也有特殊的含義,愛麗絲公寓,我是讀了這本書,才知道這個名詞,原來它指女人作為金絲雀生活的地方。
    長恨歌讀后感篇十一
    碧波蕩漾的淥水,環(huán)抱著飛檐斗拱,文彩輝煌的沉香亭,沉醉的太白大筆一揮,梨園女伶的歌聲便穿云裂石,美艷的宮娥翩翩起舞,吳帶當風。這是獨屬大唐的盛世之音,天寶時代的繁華魅影。
    鏡頭微轉(zhuǎn),水汽氤氳中,“出浴太真冰作影”,誤入凡間一精靈。那匆匆的一瞥,便盲了他今生的每一眼。
    也許多年后他會明了:當年愚笨如他們,從不懂得將幸福吝嗇些支配,憑著任性肆意揮霍,直到兩手空空,物是人非。
    所有的浪漫終于在叛軍的鐵蹄聲中被無情地撕碎,他們終于為這一場華麗而奢靡的愛情付出了代價。由遠及近的漁陽鼙鼓,輕易地踐踏著一個王朝的光榮與驕傲。從此,霓裳如何映羽衣,南國荔枝無佳人。紅顏,何其自然地成了“禍水”!面對不發(fā)的六軍,面對他的愁容,她輕扯嘴角,要多冷血才會忍心讓早已青絲變白發(fā)的他更添愁霜呢?纖纖素手執(zhí)起那束殘忍的白綾,也許,在身體凋零前,?就已一寸一寸被凌遲。
    那一次是七夕吧,他說,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v是那天,他也沒有如此不安過。
    后來的后來,他不記得了。似乎,那日后,全世界都已劇終。
    哪里有什么海外仙山呢,不過是他心甘情愿地蜷縮在回憶里編造的一個又一個傳說罷了,他不依不饒地緊緊抓住那些只會讓他難過的往事,一遍又一遍地敷衍自己罷了。
    他說,她是值得他用一生去觀望的煙花。他說,余生,用來忘記她。
    他一定不會知道,千年后會有一首歌告訴他,煙花易冷,會有一首歌告訴他,雨紛紛時,舊故里,只有草木深。
    他只知道,沒有她,愛不像愛!
    我不想把《長恨歌》絲絲入扣地分析成一首政治諷喻詩。在我看來,《長恨歌》更像是一部愛情史詩電影,詩人便是那技藝不凡的導演,在他的執(zhí)導下,只有愛,是永遠不會被遺忘的。
    長恨歌讀后感篇十二
    我想之所以她最后以悲劇結束,其性格中隱藏的人性之弱點無疑是主導因素。而性格最初當然是在環(huán)境的影響下形成的。
    首先,她是小門小戶人家的女兒,在上海弄堂這樣嘈雜混淆的地方長大,加之還有大戶人家的閨閣與自己閨閣所產(chǎn)生的強烈對比,便由不得怨艾之心生起,欲望之心生起,此二者皆為閨閣大忌,禍根一樣的東西。此外,其亦為雜糅的閨閣。在新舊文化的相互影響下,便使她一顆心倍受撩撥,充滿著不切實際的幻想。當然,花一樣的年紀誰又不曾有個許許多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呢?但如若離幻想遠遠得還好,可無奈王琦瑤外貌出眾,曾一次次與自己的幻想觸手可及。片場的試鏡經(jīng)歷,題為“滬上淑媛王琦瑤”照片的刊登,和有錢人家將麗莉的交往,上海三小姐的名號,這一件件的事情無疑使她那顆不切實際的少女心得到了莫大的滿足。按照她外婆的話說“人心是最經(jīng)不起撩撥的,一撥就動,這一動便不敢說了,沒有個到好就收的?!碑斔l(fā)現(xiàn)自己做主角的日子過去的時候,心里不免就有些跌入谷底了。恰巧這時候代表權利和靠山的李主任的出現(xiàn)了,他就如一根救命稻草,有著虛榮之心的她又怎能不緊緊抓住呢?其次,她可不是天真無邪的小白兔。在復雜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的雙重影響下,她成長為一個知人情世故,善于抓住人心的聰明女孩。但正如《紅樓夢》中“機關算盡太聰明,卻反誤了卿卿性命”的王熙鳳一樣,難以得到一個好的結局。有一句話說的好“只世故而不世故”,但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王琦瑤在與吳佩珍,蔣麗莉交往過程中足以見證她籠絡人心的強大能力;在接踵而至的晚會中,她快速的適應能力讓人驚嘆;在與程先生等幾個男人的情感交戰(zhàn)中,亦顯得游刃有余……和王熙鳳相比之下,雖是小巫見大巫,但她悲慘結局無疑也倍受這個原因的影響。再者,其看似堅強的外表下藏著的那顆軟弱之心也推動著她走向悲劇。試鏡失敗不敢直面只想著淡忘,甚至不惜與最要好的朋友吳佩珍疏遠;害怕失敗不敢輕易參加“上海小姐”的競選,卻又渴望站在高處;哪怕參加了“上海小姐”的競選卻不敢表現(xiàn)得太過認真,怕自己的那一顆自尊心被打擊;李主任出事后她選擇了逃避,到鄔橋去療傷……這一次次的軟弱使她只能局限于自己的一隅之地難以逃脫。當然,無法否定她亦是個堅強,努力生活的女子,可最后終是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命運。也許是造化弄人,也許是性格使然,誰知道呢!
    當然,悲劇的形成往往是外界與個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除了其性格中的弱點之外,遇人不淑又何曾不是一個促使她一步步走錯的原因。
    第一個影響她命運的人無非就是李主任。李主任是軍政界的大人物,四十歲的他在女人的事情上總是當機立斷,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主題。因此,李主任是沒有愛的,當然也不需要女人愛他。他只需要將人的命運拿過去,一一給予不同的負責的同時,讓自己暫時逃避現(xiàn)實的苦惱。他有正房的同時也有兩門妻室,這說明了他無法給予王琦瑤婚姻的承諾。他除了給予王琦瑤物質(zhì)與榮耀以及一點點的愛惜,其實什么不能給她。所以,隨著李主任的離去一切也只能如云煙一般消失地無影無蹤了。李主任能給她留下的除一些物質(zhì)之外就只有一個不能消除的污點了……重回上海之后,遇到的康明遜可謂真愛。然而,這樣一段郎有情妾有意的戀情最終卻還是以失敗告終。我覺得王琦瑤在這段感情中是沒有什么大過錯的,她已經(jīng)拼盡全力去爭取了,至于得沒得到都是命運使然。康明遜出生于一個傳統(tǒng)舊式家庭,父親是一個舊廠主,他是二太太生的,可卻是全家唯一的男孩。家庭的特殊使他集嬌寵于一身的同時又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人,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乖順的男孩。綜上所述,無論是封建家庭的傳統(tǒng)觀念還是他自身的處境及性格中的軟弱,但無法讓他與一個有著不太美好過去的女子走到一起。他自己也明白,王琦瑤再美麗,再迎合他的舊情,再拾回他遺落的心,到頭來,終究是個泡影。但他明知不行,卻又不舍得放下。自私地為了眼前的快樂,禍害了王琦瑤終身。后來關系被家人知道,卻不敢與舊家族正面迎戰(zhàn);王琦瑤懷孕卻逃避責任,由著王琦瑤為自己找薩莎作為掩護。這般軟弱無能的男性,自己都不知如何為自己負責又怎么能給王琦瑤一個承諾呢?而對于后來有著巨大年齡差的老克蠟,我覺得是難以冠以“愛”的名號。老克蠟只是一個懷舊的人,他遇見王琦瑤才讓他覺得真正觸及了舊時光,同情之心也就油然而生。至于后來的種種能否構成愛我也難以明白,我只知道老克蠟的出現(xiàn)使王琦瑤看到了生活的寄托,人到老年也許求的就是一個安穩(wěn)和依靠了??蔁o奈,老克蠟還是辜負了王琦瑤。當老克蠟看到了王琦瑤將要碧落黃泉之時,卻害怕了。哪怕他再崇尚四十年前,心卻還是一顆現(xiàn)在的心。所以當王琦瑤托付終身的時候,他害怕了,用力地掙脫逃走,心里想著這地方再也不能來了。也許是因為年輕,所以無法承擔如此重任,才選擇逃離??伤K究還是留下了王琦瑤孤身一人。只能怪遇人不淑,王琦瑤在這三個人身上都錯付了青春。在錯誤的人身上哪怕我們再用力也依舊難逃命運的枷鎖,可似乎也沒能為力,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其實王琦瑤所遇見的人并非都是錯誤之人,程先生就是一個夢寐以求的對象。只可惜,王琦瑤自始自終都沒有愛過程先生。程先生可以說是陪王琦瑤最長的男人,在幾個男人中他出場最早,陪王琦瑤度過了許許多多重要的時刻。程先生對王琦瑤可謂一見鐘情,第一次給王琦瑤拍照就發(fā)現(xiàn)了她的美,欲罷不能。他終其所有幫助王琦瑤摘得“上海三小姐”的桂冠,卻始終被王琦瑤當成墊底的,也就是所謂的備胎。在王琦瑤的心里,程先生是她小世界的一個俘虜,而李主任是大世界里的人。正因為這樣,程先生哪怕一片癡心卻抵擋不了王琦瑤一步步走向李主任的步伐。再次遇見之時,王琦瑤挺著大肚子,懷著康明遜的孩子出現(xiàn)在他面前。可程先生沒有猶豫,毅然決然地承擔起了這不屬于他的責任。我以為程先生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了,可是我卻忘了,程先生要的是王琦瑤的愛??!可王琦瑤心里對他只有恩和義,唯獨沒有情。這樣心有不同的兩個人又如何能有一個好結局呢!我想,假如王琦瑤曾經(jīng)沒有得到那些所謂的殊榮,她也許能和程先生走到一起??扇绻麤]有如果,后來也沒有后來。
    排除所謂的內(nèi)因再細究外因,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家庭和時代的因素又都是王琦瑤以悲劇收場的原因。
    在書中,細究王琦瑤的家庭,我發(fā)現(xiàn),王琦瑤的父母始終都是缺席的。王琦瑤出場時,提到了她的家庭。父親是個懼內(nèi)之人,自己則因為在家中最為年長小小年紀就做了母親的知己。在王琦瑤選擇李主任之時,父母皆沒有極力反對,給予正確的引導。王琦瑤母親是個勢力的人,過去并不把程先生放在眼里。由此可見,其父母并沒有盡到教導責任,反而促使了王琦瑤形成了功利之心。王琦瑤家人再次出現(xiàn)的時候就到了王琦瑤生產(chǎn)的之時,其母親對程先生、嚴師母、康明遜的態(tài)度都不無說明其家庭教育的失敗。此外,其家人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家庭角色的缺失顯而易見。而當我們把目光移到時代的大環(huán)境,又會發(fā)現(xiàn)時代造就了王琦瑤也毀了王琦瑤。王琦瑤代表的是上海弄堂的女兒,因此她無非就是時代的產(chǎn)物,身上帶著的只能是那個時代的印記。
    長恨歌讀后感篇十三
    我崇尚愛情,因為這個世界就是情與愛的交織,愛情可以幫助我們在心理上逐漸成熟,在愛情發(fā)展中,相互督促勉勵,成為彼此成長的動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輕風細雨。雖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愛情令人神往,但我認為愛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癡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長存的愛情更讓人感動。因為人世間的痛苦莫過于相愛之人互相分離。
    幸福無過于相愛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們之間缺少了真情,缺少了愛,讓人不時地感到幾許悲哀!今日的人們體會不到梁山泊與祝英臺那種美麗的凄涼和悲壯,體會不到白蛇與許仙的癡情,體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個人而不遇的失落,無奈;體味不到在人生的一個小站,兩顆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時那一瞬間的幸福。而我,經(jīng)常在細細品味,雖然有時為他們的愛情感動的淚流滿面。
    但也很難體味出他們?yōu)閻郯V狂,為愛付出的代價,只希望愛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鳥,在地原為連理枝?!?BR>    生活在現(xiàn)代飛速發(fā)展的社會里,也許這些堅貞的愛情已被人們忽視,也許愛情已成為物質(zhì)交換的工具。但我個人在心靈深處,仍有一汪清澈的愛情之湖。因為我明白,人生短暫,真情可貴,瞬間消失后,千呼萬喚也無法回頭,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會美好起來。我曾被林黛玉和賈寶鈺的纏綿悱惻所感動;為牛郎、織女的深情,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癡情感動的淚流滿面,因此,我相信愛是崇高的,偉大的,無私的!
    我憧憬著“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那種蕩氣回腸的感情,因為人生只有一次,為愛付出一切,我無怨無悔!
    長恨歌讀后感篇十四
    我似乎總是在寫一些總結性的東西,例如:電影
    觀后感
    、書籍讀后感、事件評論等等。難道我是一個喜歡說三道四的人?呵呵,笑談耳。
    《長恨歌》,這本書讀了將近一個月,但是從朋友處借來已有半年之久。遲遲沒有讀起來,是因為這小說開頭過于怪異,似是白描的手法只講上海的瑣碎,沒有丁點兒故事情節(jié),直到有時間耐著性子讀下去才發(fā)覺它的與眾不同、別具一格。
    整個小說開始的幾個小章節(jié)里,作者用盡繡花針般的筆法把上海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瑣碎來了個淋漓盡致的展示。這展示還不是一般的展示,是用了電子顯微鏡來看的展示。如果把上海比喻成一個女人,作者以這女人身上的一個毛孔為基本出發(fā)點,向讀者做一種讓人感覺深入骨髓后再無法深入的介紹。王安憶只是白描,光這白描就已經(jīng)讓人覺得勢不可擋,喘不過氣。
    漸漸的故事才在舊上海農(nóng)堂里的諸多瑣碎中蔓延開來。
    《長》覺得是個悲劇,電影版的沒看過,不知道是不是悲劇的調(diào)調(diào)。上海的農(nóng)堂里似乎就不了大快人心的愛情,凄迷哀怨的味道揮之不散?!痘幽耆A》就是例證。
    《長》寫的是愛情還是一個女人?似乎兩者本是不可分離的,寫愛情離不開女人,寫女人不寫愛情也塑造不起來一個完整的女人。王琦瑤的悲劇是由于過于依賴的愛情造成的。雖然她看起來總是特別的獨立,可這獨立總是伴隨著一個又一個可依靠的愛情既男人的消失而誕生的。生活中的人也都是如此,伴隨一波又一波人的離開,自己的生活內(nèi)容一茬接一茬的改變。
    王琦瑤憑借選美一舉成名,而往后的生命軌跡也就由此確定,可以說,選美是個轉(zhuǎn)折點,沒有這個轉(zhuǎn)折點,以后的事情都不會發(fā)生。這是一連串因果反應鏈的第一節(jié),也是決定性的一節(jié)。這樣的轉(zhuǎn)折點,在每一個人的一生當中都存在。也許某一個選擇就決定了將來要走怎樣的路,遇到怎樣的人,發(fā)生怎樣的事。其實,之后的遇見都事偶然,無論對方是誰,彼此發(fā)生怎樣的糾纏都只是在轉(zhuǎn)折點之后,走上另一條路之后必然發(fā)生的事情當中的一個偶然。彼此都是偶然,他是你的偶然,你也是她的偶然。偶然碰在一起,都與之前某一個決定性的選擇有關。
    雖然王安憶不是要講偶然,但這偶然也是生活中的道理。
    當王琦瑤明白很多生活的道理之時已是春光不再之時。然而有些非比尋常經(jīng)歷的人都具有一些常人不及的智慧,她就是憑這智慧在已經(jīng)不再青春的年紀里青春了一兩把。只是后來的青春似乎更深沉、更沉重。
    紅顏薄命,雖然王琦瑤死時已經(jīng)紅顏不再,說薄命也有牽強,但只因她死的太突然,太覺有普遍性所以還是要用了這個詞來形容。
    有誰知道當時有多少個王琦瑤,又有多少個人如王琦瑤一樣死去呢。
    王琦瑤就是一顆投入湖心的石子,開始的時候,人們?yōu)槟庆届坏臐i漪歡呼吶喊,待到風平波息時,所有人轉(zhuǎn)身離去,她則石落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