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一
蕓,這位擁有了許多美好品質(zhì)的女人,為何最后落到如此下場——“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初看只覺是因血疾,而后想到血疾并非平白無故。之前有許多引子,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悲劇。
血疾始因弟亡母喪,悲痛過甚。而最大的引子并非憨園,而是姚姬。
在古代的封建禮數(shù)中,一夫可納多妾,而妻乃父母指定。被強迫結(jié)在一起的并非愛情與親情,而是兩個人苦苦糾纏的一生,彼此間何來“信任”可談。沈父也想納妄,因為他與沈母并無家人間的溫暖;沈母又不信任蕓,認為她在信中亂寫。陳蕓呢,她只想當一個好媳婦,不想破壞沈家的表面和諧,把過錯歸結(jié)于自己,最后支撐不住而崩塌。
這是一個家庭嗎?互相猜疑、不信任,他們只是被許多的上一代,用一雙籠罩世界的黑色大手關(guān)起來的毫無關(guān)系的人,在黑色的猜疑中互相折磨著對方。讓他們大打出手的,只是因為姚姬這個可憐的引子。她將黑暗中埋藏的封建禮教引出,撕破了血淋淋的手,手中填充的棉花密密麻麻寫滿了“表面和諧”與“封建禮教”。
憨園負蕓,倒也是個引子。只是若沒有沈家父母趕蕓出門,何來“憨園負蕓”、“阿雙逃矣”。哪怕蕓為情深之人,血疾也不會匆匆奪命。
她的后半生在“好媳婦”與“封建禮教”中被撞得崩潰。
姚姬,只是封建禮教的引子。而陳蕓,只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二
讀完沈復(fù)的《浮生六記》,想著還是通過文字記錄一下讀完的感受;不過我讀的是譯文,文言文的話可能讀起來就更為艱難了。
全書共六記,分別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好像后兩記已經(jīng)亡佚了,只讀了前四記?!堕|房記樂》描寫了作者與愛妻陳蕓之間的纏綿繾綣,《閑情記趣》記載了作者生活中的愛好雅趣;《坎坷記愁》則描寫了作者與蕓悲凄曲折、痛斷人腸的人生經(jīng)歷;《浪游記快》描寫了作者游賞名山大川的豪興與雅意。
讀閨房記樂,能夠感受到作者和妻子蕓生活中的一種閑適契合,兩人是夫妻更是知己,相濡以沫,彼此陪伴;也難怪林語堂曾稱“蕓,我想,是中國文學(xué)上最可愛的女人",并時時向朋友感慨:“沈三白之妻蕓娘,乃是人間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BR> 蕓天資聰穎,頗具才情,識山川之美,知詩歌之妙;日常生活頗懂優(yōu)雅之趣,往往匠心獨具,瞬間即化腐朽成神奇矣。入俗而脫俗,這就是蕓的魅力之所在。她活潑率真、癡心純情,如芙蓉映水、弱柳扶風(fēng),總是那般怡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形象,卻被屢屢摧殘,先被小人所暗算,后被公婆所驅(qū)趕,再為浮妓所欺騙,母死弟亡、惡疾纏身,最后困頓而死。書讀至此,不能不令人掩卷長嘆,痛佳人香魂消散。
年少相見,沈復(fù)便對母親說若娶妻非蕓姐不可;婚后相處,兩人情深義重,蕓打理好家中一切事宜,還主動為丈夫納妾,這一點其實對我來說并不能理解,不明白夫妻恩愛為什么要讓他人介入呢?可能這也是蕓深愛丈夫的體現(xiàn)吧,我們終究也不能拿后世的思想來對前人的行為進行評判。
而在《坎坷記愁》里講述了他們家庭的一步步?jīng)]落,還多次寄居于友人家中;當沈復(fù)沒落時還是有很多友人接濟的,這與他平時為人慷慨也是有很大關(guān)系。沈復(fù)一生坎坷不順,生平也沒有太大作為,后期妻子長子均離世,孤身一人四處游蕩飄離;我覺得他這一生最幸運的便是娶了蕓為妻,與蕓一起過了二十多年的恩愛日子。
其他的像《浪游記趣》一類的沒有太大興趣,主要是沈復(fù)和友人一起游覽各地的事情;讀完全書沒有太多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在于自己學(xué)識太過淺薄,即使是譯文很多句子也是不大明白的;其中沈復(fù)和他妻子蕓的一些生活趣事記憶更為深刻些,我可能對這種傾向于故事的情節(jié)更感興趣。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三
清代的沈復(fù),知道的人不少,蕓娘呢?也大概略有耳聞。浮生六記有六記,看似只有前兩卷是寫沈復(fù)與蕓娘的生活,但其實每一記都有一個蕓娘。哪怕是她逝后的生活,沈復(fù)獨居修身養(yǎng)性,整日賞花觀水卻還是言談舉止帶有蕓娘的影子。用現(xiàn)在很流行的一句話說,大概就是從今以后,我所愛的都像你。
《浮生六記》是沈復(fù)一生的傳記,記載了他少年承父業(yè),游山玩水的快樂,也寫了他中年無業(yè)窮困潦倒的光景。全書讀下來,給人印象最深之處,還是他和蕓娘的愛情。十三歲的沈復(fù)信誓旦旦說:“非淑姊不娶。”頗有幾分劉徹金屋藏嬌的架勢。后來果然四年后,蕓娘成了沈復(fù)的妻子。以后的日子兩人如膠似漆,沈復(fù)外出差還差點相思成疾。他們二人志趣相投,共同作詩品茶賞花種草。蕓娘在花草方面頗有造詣,又心靈手巧。她用植物做活屏風(fēng),用細絲扣蟲系于花草間,比畫中的小蟲還活靈活現(xiàn),見者無不稱絕。
而沈復(fù)在第二卷閑情記趣中,詳盡地闡述了許多植物盆栽的培養(yǎng)方法,他自覺識遍《群芳譜》,種也種過大半,看他在侍弄花草時,總讓人不由得有種閑適之感。尤其是他種的碗蓮,“花發(fā)大如酒杯,葉縮如碗口,亭亭可愛?!庇袠O強的感染力,讓人恨不得也立馬也翻箱倒柜找一碗來種蓮。但就像做飯容易燒糊要重頭再來一樣,種花也是常有失敗,有長勢甚好的蘭花被人潑了開水一夕既死的,有悉心布置地盆景被摔碎的,沈復(fù)和蕓娘總是雙雙落淚,仿佛痛也痛在一起了。
但再怎么幸福的時光總是有限的,短短幾年里,沈復(fù)家道中落,蕓娘身患重病,最后還是香消玉殞。臨死前口中斷續(xù)疊音“來世”二字,讓沈復(fù)幾乎肝腸寸斷。
自蕓娘去后,沈復(fù)終日形單影只,面容憔悴,備極凄涼。他在慘淡中寫下:“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于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笨峙率钦媲閷嵏兴?。因為太愛,所以在離開的時候反而更加痛徹心扉,早知如此,不如當初克制情感,當初少愛一分,今日便少痛一分。
凄涼中,沈復(fù)就完全將感情寄于山水書畫,怕是因山不死,水不竭,書畫世上有千萬,不像蕓娘是世間孤品。他整日少思少言少怒,住在寺中一如禪師。追求的是心無雜念,清凈明了。卻也會在登山時不經(jīng)意想到,當初與蕓娘共賞美景時,良辰美景被輕輕放過,如今孤身一人,看景似乎更全更透,卻平添一分落寞。
想和你過完這一生,然后來世,我做女子,你做男子,我再嫁給你,你去云游天下,我為你斟茶種花。這是沈復(fù)對蕓娘說的話。在古代,男人的地位很高,休妻納妾都是常態(tài)。地位越高,越難看清自己,好像那時人的心有很多顆,可以分給一個又一個。又或者他們不屑還是羞于把心交給一個比自己卑微很多的女人。沈復(fù)與蕓娘的愛,之所以被傳為佳話大概就是因為這份難能可貴。沈復(fù)十三歲的一句戲言,堅持了二十三年,蕓娘去世便不念俗世,一心向禪。而蕓娘和這樣的癡情種也是相配的,她賢淑善良,大方優(yōu)雅,精于女工又懂琴棋書畫,這樣的才子才女相愛,本就是人間佳話。中間二十三年的悲喜,皆從《浮生六記》里道來。不疾不徐,或悲或喜。沈復(fù)一生并無大成就,就是普普通通一介文人,《浮生六記》寫得清清淡淡,讀起來大起大落之處為少,不過是一個小人物的生活,生活里起起落落,或悲或喜,還藏了一萬句,我愛你。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四
品《浮生六記》,看沈老爺子的神仙愛情。
林語堂曾經(jīng)說:“陳蕓(游魚注:該書作者沈復(fù)的妻子)是文學(xué)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在生活中,陳蕓也是最令人喜愛。她生具慧才,性情灑脫,簡直是文人心中理想的妻子?!蹦菚r,我記住了陳蕓這個名字。后來,我翻看《世界文學(xué)》,發(fā)現(xiàn)它將《浮生六記》列入傳世藏書,不由心生閱讀的渴望。讀《浮生六記》最大的收獲就是享受到幽閑之情趣。古人說過“人非有品不能閑”,而《浮生六記》更在閑情之中浸染了艷情。
書中記錄著作者一生經(jīng)歷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散發(fā)著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當時的社會,體味著世間百態(tài)。沈復(fù)得雙眼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蕓娘,這位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慧,襟懷,氣概和癡情,不得不讓讀者“閱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嫻雅,口授成誦,何其穎慧,顧盼神飛,何其纏綿,太湖縱目何其豪邁。與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女兒相比,蕓娘比黛玉柔和,比寶釵淡雅,比探春體貼,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間煙火。于當今的時尚女郎相比,蕓自是多了一份內(nèi)涵,淡雅,一份矜持。卻不料這樣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長逝,空流下兩行痛淚。
“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不貪屠門之嚼”,日子過得輕淡,沈三白應(yīng)是極隨性的人了。卷四浪游記快,與眾友共覽天下名勝,而山水可怡情。文字洋洋灑灑,閑情逸致,字里行間皆是。細細讀來,讓人暫忘塵世間的千絲萬縷。于愛妻蕓娘,沈三白筆墨卻不多,就是浪跡天涯,流連煙花巷之時,心中的那份牽掛,也似不經(jīng)意的。卷二閑情記趣、卷四浪游記快,寫情寫景,對蕓娘看似不經(jīng)意,那份平淡而真實的感情,卻處處都在了。于是,蕓娘的雋秀穎慧,知書達禮,溫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筆墨中,輕輕點出,就這么不經(jīng)意的豐滿和鮮活起來:居鄉(xiāng),蕓娘相伴相依,一同品蘭插菊玩石置景賞月;會友,“蕓拔釵沽酒”,巧置梅盒;著小帽領(lǐng)襪皆蕓自制,也必整必潔;夏荷初開,蕓置條葉于荷心取香……一點一滴,皆平白敘來,娓娓道出,可羨可嘆,夫復(fù)何求的感覺,真讓人羨煞!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五
我小時候曾花過很長的時間思考,古代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沒有網(wǎng)絡(luò),沒有電,世界不大,勞動力少,要干的活多,那除了不停干活便是寒窗苦讀,我那么想便得出了結(jié)論——古人過得很無聊。而《浮生六記》讀下來,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大錯誤,只要有心,完全可以把日子過成詩。只要有心。也許只顧享受人生算是一種自私,因為現(xiàn)在人們約定俗成,作為收到恩惠的人,我們要報養(yǎng)父母,善待子女,這點沒錯,但是何必為了積累大量財富而將自己變成一個賺錢機器呢。日子不需要每天轟轟烈烈,只要在平淡中有一絲情趣便是莫大的幸福了。至于怎樣算是平淡,因人而異,有人日花斗金才算是一種平淡哩,而那時他們?yōu)樽约簥^斗時也會獲得快樂。
沈復(fù)和陳蕓可以說是古時夫妻里的奇葩了,正是這點與眾不同給了記錄他們生活的《浮生六記》閃光點。復(fù)和蕓的愛情,堅貞濃烈,十分浪漫,即便放到更為開放的現(xiàn)代,他們都是獨特的,這是他們的超前點。我想他們的愛情獨特大約得益于沈復(fù)的不羈灑脫和蕓的保守聰穎知進退,兩人缺一不可,否則這樣的戀愛便談不成,否則他們就沒有這般的情義深重。
另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們的腦洞。巧妙利用身邊的平凡事物做出詩意的生活——就和他們的性子一樣。沈復(fù)提及的插花之法看得我是躍躍欲試,不禁感慨,怎么會有這般精致的人,普普通通的家庭插花也能弄得很有意境很有儀式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于是乎通讀下來,書邊的空白區(qū)便被我密密麻麻填上了這樣的批注:“妙哉”“天啊”“nice”。復(fù)和蕓兩人真真是活得開朗有趣了,那許多的前衛(wèi)思想,難怪有人評到:“并不能用有趣、精致、傷感簡單概括這本小書之所以入得經(jīng)典行列約是手邊有此一冊,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是了,我每每會發(fā)出“知音啊”的贊嘆原因便是如此了,沈復(fù)的文筆并不如大師般有許多講究,就像兩個朋友間互相交流,平淡敘述,講些生活的小細節(jié),講歷史洪流宇宙世界中根本看不到的小細節(jié),這是幸福。
《浮生六記》合該六記現(xiàn)僅余四記,讀來覺其似一畫卷,一幅市井畫卷,沒什么國仇家恨,就是日記一般的流水賬,而正因如此,它才回味無窮,打動人的是日常里的柴米油鹽。現(xiàn)在有很多小說早就失了味,為了吸引讀者盡取些超脫現(xiàn)實的材料,這與神話有何異呢。
就是可惜,復(fù)和蕓的舒服日子沒過多久,后來他們便是在苦中作樂了。壞人很多,但心地真誠善良的亦不少。綜上看來,生活其實古往今來差不多,過成怎樣由自己說了算,無關(guān)錢財,只關(guān)于心。
命理萬化,虛誕與否僅由己。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六
《浮生六記》或許有我、有很多人想要的東西,特別是男人。蕓娘不易做來,來世的事,會不會有人提前拒絕?這也沒什么不好。
一、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坦誠直爽,體恤關(guān)愛的夫妻真情。
二、勤儉淳樸,善處憂患;布衣菜食,可樂終身的簡樸生活。
三、淡薄名利,與世無爭;恬淡自適,知足常樂的曠達胸懷。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優(yōu)良品德。
所謂情投意合,所謂舉案齊眉,閨房里的舊事,果真如文字渲染中的美好?
“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林語堂說蕓娘是文學(xué)史上第一可愛的女人,也難怪有人對我說“蕓娘不好當”。
當時,遇見他,卻是每日一點一點的收緊,又一點一點的誘惑,終成為其囊中之物。若是錦囊也罷,就怕是一塑料袋,毫無透氣性,窒息而亡。亡也無畏懼,就是時間一長,不亡,大腦因缺氧,真真地成了整神經(jīng)。
這已然消磨掉的四十年華年,都積攢了些什么?都沉淀下了一些什么?
那日的工作沒有如期完成。好似學(xué)生交卷一般,不到最后一刻,絕不直面。讀書、聽音樂可以讓人安靜。前日下載的歌胡亂的,看來要重新來過。其實我的耳朵不能塞耳機,長時間的聽音樂,聽力已經(jīng)嚴重不行了。電腦播放上班時間是要顧及的,只能委屈自己的耳朵。讀書卻是隨時都可以的,心又焦著事情,也沒讀幾個字進去。敲打鍵盤估計是最安全的,身邊的同事已經(jīng)習(xí)慣我敲打鍵盤都不來攪我,否則,會遭辣脾氣。
寶玉和黛玉在花樹下讀《西廂記》,兩個人的相約,無聲,其香也是久遠的。斯人想必歡喜這樣的性情。蕓娘與君亦如此,讀書議文憶事懷情。好景總是不長。好歹也有過。
“與君不曾半日賦閑,縱然安排那樣的時刻,想聽君一席言,想與君談古,君卻移情別意,不予理睬我的纏綿。其實,女人的想念不全是肌膚之間的相親,兩情,默默,或言,或什么都不做,靜下來的安逸,才是最寶貴的珍藏。”那日的日志,如今讀來,依然動己心弦。
蕓娘是一切男人夢想的女人。也難怪君之前說那話了。我不是君夢想的女子,夢得太遲也沒什么,就怕不曾夢過。也不會去刻意努力做蕓娘式樣的女子,我本是我,為了人,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也不是我的作為,君怕更是不喜歡的了。
“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果真有這樣的閑情,那真是只有人間桃源有。十丈紅塵,哪許人心如此得閑??v然半日,若真能放下世間事,與君同看花也不失來人世一遭。
小閑情,小矯情的心致偶爾歇在眉間心上,如品茶般,萬般賦閑之后方解其中味。何況,同與佳人往?不多,不多,時日不多也。
沈復(fù)是一個喜小飲之人。誠然,梅花盒的發(fā)明盡顯蕓娘靈心巧手,只要動了情用了心,任何一個女人都可以對心愛的男人做出絕色的美味,騰出浪漫的氛圍。
我是喜花的。入冬以來,只有銅錢草還在努力地為我綠著。秋時采回來的野菊早已枯萎,花粉落在玻璃桌上,并不去擦,那是野香之骨呢。每每受夫責(zé)備,指責(zé)我不擦去,臟了桌子,我并不理會,一意孤行讓那些黃色的花粉留在那里。再晚些日,我是要搬回水仙過冬的。再說,去年的風(fēng)信子已經(jīng)發(fā)芽了,春來,想必會開出紫色的花。養(yǎng)了三年的風(fēng)信子,大蒜一樣的,花謝之后留得蒜果,入冬之后植入土種,還是年年復(fù)活,春來開會。我的小閑情,不精致,這些許年一直在續(xù)著。
蕓娘收集斷簡殘編。每日,我寫閑字斷章。不過,蕓娘有君相佐。我是孤單一人的。
蕓對名利看得很淡,生活無論富足落魄,都從未鼓勵沈復(fù)讀書做官。這么地,我突然明白了那日君為何莫名的吼我了。君想做理想中人,無奈身在紅塵中。但“理想”是關(guān)不住的,很幸運,我愿意做君“理想”的桑田。不曉得,我又多情了沒有。
“沈復(fù)何其有幸,娶了這樣一位賢惠體貼又蘭質(zhì)蕙心的妻子。同樣,陳蕓也何其有幸,嫁給了沈復(fù),從此擁有一位志趣相投又患難與共的丈夫?!?BR> 于廝,我錯過今生。余下的日子,也只能隔著江水、隔著屏幕相望。時間長了,還不曉得誰先厭了誰——君,終是不歡喜我接近你、探究你,好奇你的。
蕓娘之夫是真大夫。比起陸游和唐婉,我情愿不要那“紅酥手”,縱然長年臥病,也要不離不棄。所謂相濡以沫,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七
世界上,最完美的女子莫過于《芙蓉女兒誄》所言:“其為質(zhì)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比欢@個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當然也就不會有完美的產(chǎn)物,所謂的十全十美,只是一個人所追求,所向往的罷了。
大體而言,世間有兩種女子,一種是初見時美貌驚人,風(fēng)情萬種,相處久了才發(fā)現(xiàn)艷而不麗,麗而不雅,泯然俗人矣;一種是初見時相貌平平,相處久了卻發(fā)現(xiàn)舉手投足皆有法度,一顰一笑正顯風(fēng)韻,值得一個人用一生去品讀。她,無疑屬于后者。
她,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卻具蘭花的清新淡雅;她,沒有桃花的美艷逼人,卻具梅花的清純徹骨。她,靜默時,如一朵睡蓮;行動處,似款款和風(fēng)。她,垂淚時,梨花帶雨;她,歡笑時,玉珠落盤。
她,對自己,毫不寬?。凰?,對別人,寬容大度。她,慕富貴,但不苛求;她,憎貧賤,但能接受。她,“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在生活窘困時依然有閑情雅趣,有濃情蜜意;她,“素女為我?guī)?,儀態(tài)盈萬方”,在寬裕時不改淡雅如蘭,虛懷若谷。
她,可愛,既不因為美貌;她,可貴,也不因為賢良。她,血肉俱全,平淡中真情依依;她,笑淚兼有,簡約處丹心昭昭。她,似清泉,給人以純潔淡雅之情;她,如流水,讓人有纏綿悱惻之意。她,惱而不怒,有似月閉微明;她,柔而不嬌,恰如花開含笑。
她,多情只為真情;她,大愛只因真愛。她,一個心照不宣的微笑,穿越彼此歲月的郁結(jié);她,一次若有所思的凝眸,留給世間最美的側(cè)影。她,輕如風(fēng),淡若云;她,柔似水,潔比玉。
她,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她,脫俗,因而可遇而不可求;她,不凡,注定可望而不可即。人生本就如此,事事難為傷身傷心,事事順遂又傷情傷意。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漂泊,遇到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八
說是“豁達”,其實自滿
江上狎妓,以“合幫之妓無一不識。每上其艇,呼余聲不絕。”為傲。我不曾看出深情。不論蕓娘,亦或喜兒,三白必曰“惟一人喜而”,與他在一起必定風(fēng)流倜儻,好不快活。我卻認為此乃對自己的肯定與炫耀罷了。若真喜蕓娘,怎會狎妓?最可惡的還是,就連狎妓時候,也要無處不體現(xiàn)自己的“深情”,選中喜兒,只因她像蕓娘。這樣的說辭,我真的無法接受。
而我也不能說他是錯的。他沒有因為生活里的其他而放棄自己對生活風(fēng)趣的追求。
而書中生活場景的刻畫,風(fēng)景的描寫,的確溫暖動人,入木三分。
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言,
余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即論詩品畫,莫不存人珍我棄、人棄我取之意。故名勝所在,貴乎心得,有名勝而不覺其佳者,有非名勝而自以為妙者。聊以平生所歷者記之。
他的作品,他的三觀便是我所覺得的“有名勝不得其佳也?!?BR> 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爾。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九
《浮生六記》說是六記,因其中兩記佚失,實則只有四記。而四記之中,一記談游歷,一記談愁苦,最可愛之處莫過于它的閨房記樂和閑情記趣兩記,偏偏兩記中都多有關(guān)于沈復(fù)的妻子陳蕓的記載。陳蕓是一個頗有情趣頗為可愛的女子,才思奇特、構(gòu)想妙趣,能用蟲子做盆景,能做鮮花花屏,能置梅花盒,能以竹簾代欄桿,可算得上是心靈手巧、奇思妙想的女子。
然而,這樣可愛的女子,最終卻窮困愁苦離世。讀至坎坷記愁一章,作為一個女子也同時作為一個妻子和一個媳婦,我其實是憤怒的。陳蕓所有的奇趣與才情都源自她本身,沈復(fù)在相處的過程中雖然與陳蕓情投意合,然而生活卻不僅僅只有風(fēng)花雪月閑情記趣。作為沈復(fù),標榜雅趣卻對家庭、對家人逃避責(zé)任自私自利,可謂是為人夫中真真正正的自私自利男子,初看他仿佛卓爾不群實則以雅趣為皮以自私為骨,可謂是“陷阱”。
以我的看法,《浮生六記》沈三白洗白之作也!他說,陳蕓的離世是因為“恩愛夫妻不到頭”怎不想想古往今來多少夫妻恩愛一生?若無憨園之事,若無沈父納妾之事,若無沈復(fù)借貸之事,陳蕓不見得離世那么早。同樣的,如果沈復(fù)對子女多費心,持中守正悉心教導(dǎo),完全可以耕讀持家。逢森不必委身商賈學(xué)徒,青君也不必做童養(yǎng)媳。沈復(fù)可算是憑一己之力,坑害一家三口的始作俑者。憨園之事,他知曉且縱容,納妾之事,是他委托陳蕓一手料理,借貸之事,是他輕信小人擔(dān)保債務(wù)。歸根到底,所有的錯都來自沈復(fù),更準確一些則是來自他的自私,只顧自己游樂賞玩,不顧妻子兒女。動物尚且知曉,將食物帶回巢中給配偶兒女食用,可沈復(fù)一直想的卻都是文人雅士尋歡作樂,赤裸裸的將自己的享樂建立在家庭經(jīng)濟捉襟見肘之上,將家人花銷讓渡給他自己。
所謂的感情,無論親情友情愛情,歸根到底終究要落實到一飯一蔬之上,要落實到吃飯睡覺之上,若是無餐無床,飲風(fēng)喝露天蓋地鋪的真情,是憑口燦蓮花來證明和表達的嗎?某些文人的愛,真是容易得很。沈復(fù)在陳蕓死前說起元稹的詩,表達自己的忠貞。諷刺的卻是元稹在妻子死后沒有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反而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是大唐第一渣男,一個是清代難得的白蓮花,真真是隔著時空飄滿了綠茶的芬芳。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一
蕓,這位擁有了許多美好品質(zhì)的女人,為何最后落到如此下場——“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初看只覺是因血疾,而后想到血疾并非平白無故。之前有許多引子,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悲劇。
血疾始因弟亡母喪,悲痛過甚。而最大的引子并非憨園,而是姚姬。
在古代的封建禮數(shù)中,一夫可納多妾,而妻乃父母指定。被強迫結(jié)在一起的并非愛情與親情,而是兩個人苦苦糾纏的一生,彼此間何來“信任”可談。沈父也想納妄,因為他與沈母并無家人間的溫暖;沈母又不信任蕓,認為她在信中亂寫。陳蕓呢,她只想當一個好媳婦,不想破壞沈家的表面和諧,把過錯歸結(jié)于自己,最后支撐不住而崩塌。
這是一個家庭嗎?互相猜疑、不信任,他們只是被許多的上一代,用一雙籠罩世界的黑色大手關(guān)起來的毫無關(guān)系的人,在黑色的猜疑中互相折磨著對方。讓他們大打出手的,只是因為姚姬這個可憐的引子。她將黑暗中埋藏的封建禮教引出,撕破了血淋淋的手,手中填充的棉花密密麻麻寫滿了“表面和諧”與“封建禮教”。
憨園負蕓,倒也是個引子。只是若沒有沈家父母趕蕓出門,何來“憨園負蕓”、“阿雙逃矣”。哪怕蕓為情深之人,血疾也不會匆匆奪命。
她的后半生在“好媳婦”與“封建禮教”中被撞得崩潰。
姚姬,只是封建禮教的引子。而陳蕓,只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二
讀完沈復(fù)的《浮生六記》,想著還是通過文字記錄一下讀完的感受;不過我讀的是譯文,文言文的話可能讀起來就更為艱難了。
全書共六記,分別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好像后兩記已經(jīng)亡佚了,只讀了前四記?!堕|房記樂》描寫了作者與愛妻陳蕓之間的纏綿繾綣,《閑情記趣》記載了作者生活中的愛好雅趣;《坎坷記愁》則描寫了作者與蕓悲凄曲折、痛斷人腸的人生經(jīng)歷;《浪游記快》描寫了作者游賞名山大川的豪興與雅意。
讀閨房記樂,能夠感受到作者和妻子蕓生活中的一種閑適契合,兩人是夫妻更是知己,相濡以沫,彼此陪伴;也難怪林語堂曾稱“蕓,我想,是中國文學(xué)上最可愛的女人",并時時向朋友感慨:“沈三白之妻蕓娘,乃是人間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BR> 蕓天資聰穎,頗具才情,識山川之美,知詩歌之妙;日常生活頗懂優(yōu)雅之趣,往往匠心獨具,瞬間即化腐朽成神奇矣。入俗而脫俗,這就是蕓的魅力之所在。她活潑率真、癡心純情,如芙蓉映水、弱柳扶風(fēng),總是那般怡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形象,卻被屢屢摧殘,先被小人所暗算,后被公婆所驅(qū)趕,再為浮妓所欺騙,母死弟亡、惡疾纏身,最后困頓而死。書讀至此,不能不令人掩卷長嘆,痛佳人香魂消散。
年少相見,沈復(fù)便對母親說若娶妻非蕓姐不可;婚后相處,兩人情深義重,蕓打理好家中一切事宜,還主動為丈夫納妾,這一點其實對我來說并不能理解,不明白夫妻恩愛為什么要讓他人介入呢?可能這也是蕓深愛丈夫的體現(xiàn)吧,我們終究也不能拿后世的思想來對前人的行為進行評判。
而在《坎坷記愁》里講述了他們家庭的一步步?jīng)]落,還多次寄居于友人家中;當沈復(fù)沒落時還是有很多友人接濟的,這與他平時為人慷慨也是有很大關(guān)系。沈復(fù)一生坎坷不順,生平也沒有太大作為,后期妻子長子均離世,孤身一人四處游蕩飄離;我覺得他這一生最幸運的便是娶了蕓為妻,與蕓一起過了二十多年的恩愛日子。
其他的像《浪游記趣》一類的沒有太大興趣,主要是沈復(fù)和友人一起游覽各地的事情;讀完全書沒有太多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在于自己學(xué)識太過淺薄,即使是譯文很多句子也是不大明白的;其中沈復(fù)和他妻子蕓的一些生活趣事記憶更為深刻些,我可能對這種傾向于故事的情節(jié)更感興趣。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三
清代的沈復(fù),知道的人不少,蕓娘呢?也大概略有耳聞。浮生六記有六記,看似只有前兩卷是寫沈復(fù)與蕓娘的生活,但其實每一記都有一個蕓娘。哪怕是她逝后的生活,沈復(fù)獨居修身養(yǎng)性,整日賞花觀水卻還是言談舉止帶有蕓娘的影子。用現(xiàn)在很流行的一句話說,大概就是從今以后,我所愛的都像你。
《浮生六記》是沈復(fù)一生的傳記,記載了他少年承父業(yè),游山玩水的快樂,也寫了他中年無業(yè)窮困潦倒的光景。全書讀下來,給人印象最深之處,還是他和蕓娘的愛情。十三歲的沈復(fù)信誓旦旦說:“非淑姊不娶。”頗有幾分劉徹金屋藏嬌的架勢。后來果然四年后,蕓娘成了沈復(fù)的妻子。以后的日子兩人如膠似漆,沈復(fù)外出差還差點相思成疾。他們二人志趣相投,共同作詩品茶賞花種草。蕓娘在花草方面頗有造詣,又心靈手巧。她用植物做活屏風(fēng),用細絲扣蟲系于花草間,比畫中的小蟲還活靈活現(xiàn),見者無不稱絕。
而沈復(fù)在第二卷閑情記趣中,詳盡地闡述了許多植物盆栽的培養(yǎng)方法,他自覺識遍《群芳譜》,種也種過大半,看他在侍弄花草時,總讓人不由得有種閑適之感。尤其是他種的碗蓮,“花發(fā)大如酒杯,葉縮如碗口,亭亭可愛?!庇袠O強的感染力,讓人恨不得也立馬也翻箱倒柜找一碗來種蓮。但就像做飯容易燒糊要重頭再來一樣,種花也是常有失敗,有長勢甚好的蘭花被人潑了開水一夕既死的,有悉心布置地盆景被摔碎的,沈復(fù)和蕓娘總是雙雙落淚,仿佛痛也痛在一起了。
但再怎么幸福的時光總是有限的,短短幾年里,沈復(fù)家道中落,蕓娘身患重病,最后還是香消玉殞。臨死前口中斷續(xù)疊音“來世”二字,讓沈復(fù)幾乎肝腸寸斷。
自蕓娘去后,沈復(fù)終日形單影只,面容憔悴,備極凄涼。他在慘淡中寫下:“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于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笨峙率钦媲閷嵏兴?。因為太愛,所以在離開的時候反而更加痛徹心扉,早知如此,不如當初克制情感,當初少愛一分,今日便少痛一分。
凄涼中,沈復(fù)就完全將感情寄于山水書畫,怕是因山不死,水不竭,書畫世上有千萬,不像蕓娘是世間孤品。他整日少思少言少怒,住在寺中一如禪師。追求的是心無雜念,清凈明了。卻也會在登山時不經(jīng)意想到,當初與蕓娘共賞美景時,良辰美景被輕輕放過,如今孤身一人,看景似乎更全更透,卻平添一分落寞。
想和你過完這一生,然后來世,我做女子,你做男子,我再嫁給你,你去云游天下,我為你斟茶種花。這是沈復(fù)對蕓娘說的話。在古代,男人的地位很高,休妻納妾都是常態(tài)。地位越高,越難看清自己,好像那時人的心有很多顆,可以分給一個又一個。又或者他們不屑還是羞于把心交給一個比自己卑微很多的女人。沈復(fù)與蕓娘的愛,之所以被傳為佳話大概就是因為這份難能可貴。沈復(fù)十三歲的一句戲言,堅持了二十三年,蕓娘去世便不念俗世,一心向禪。而蕓娘和這樣的癡情種也是相配的,她賢淑善良,大方優(yōu)雅,精于女工又懂琴棋書畫,這樣的才子才女相愛,本就是人間佳話。中間二十三年的悲喜,皆從《浮生六記》里道來。不疾不徐,或悲或喜。沈復(fù)一生并無大成就,就是普普通通一介文人,《浮生六記》寫得清清淡淡,讀起來大起大落之處為少,不過是一個小人物的生活,生活里起起落落,或悲或喜,還藏了一萬句,我愛你。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四
品《浮生六記》,看沈老爺子的神仙愛情。
林語堂曾經(jīng)說:“陳蕓(游魚注:該書作者沈復(fù)的妻子)是文學(xué)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在生活中,陳蕓也是最令人喜愛。她生具慧才,性情灑脫,簡直是文人心中理想的妻子?!蹦菚r,我記住了陳蕓這個名字。后來,我翻看《世界文學(xué)》,發(fā)現(xiàn)它將《浮生六記》列入傳世藏書,不由心生閱讀的渴望。讀《浮生六記》最大的收獲就是享受到幽閑之情趣。古人說過“人非有品不能閑”,而《浮生六記》更在閑情之中浸染了艷情。
書中記錄著作者一生經(jīng)歷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散發(fā)著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當時的社會,體味著世間百態(tài)。沈復(fù)得雙眼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蕓娘,這位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慧,襟懷,氣概和癡情,不得不讓讀者“閱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嫻雅,口授成誦,何其穎慧,顧盼神飛,何其纏綿,太湖縱目何其豪邁。與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女兒相比,蕓娘比黛玉柔和,比寶釵淡雅,比探春體貼,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間煙火。于當今的時尚女郎相比,蕓自是多了一份內(nèi)涵,淡雅,一份矜持。卻不料這樣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長逝,空流下兩行痛淚。
“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不貪屠門之嚼”,日子過得輕淡,沈三白應(yīng)是極隨性的人了。卷四浪游記快,與眾友共覽天下名勝,而山水可怡情。文字洋洋灑灑,閑情逸致,字里行間皆是。細細讀來,讓人暫忘塵世間的千絲萬縷。于愛妻蕓娘,沈三白筆墨卻不多,就是浪跡天涯,流連煙花巷之時,心中的那份牽掛,也似不經(jīng)意的。卷二閑情記趣、卷四浪游記快,寫情寫景,對蕓娘看似不經(jīng)意,那份平淡而真實的感情,卻處處都在了。于是,蕓娘的雋秀穎慧,知書達禮,溫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筆墨中,輕輕點出,就這么不經(jīng)意的豐滿和鮮活起來:居鄉(xiāng),蕓娘相伴相依,一同品蘭插菊玩石置景賞月;會友,“蕓拔釵沽酒”,巧置梅盒;著小帽領(lǐng)襪皆蕓自制,也必整必潔;夏荷初開,蕓置條葉于荷心取香……一點一滴,皆平白敘來,娓娓道出,可羨可嘆,夫復(fù)何求的感覺,真讓人羨煞!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五
我小時候曾花過很長的時間思考,古代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沒有網(wǎng)絡(luò),沒有電,世界不大,勞動力少,要干的活多,那除了不停干活便是寒窗苦讀,我那么想便得出了結(jié)論——古人過得很無聊。而《浮生六記》讀下來,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大錯誤,只要有心,完全可以把日子過成詩。只要有心。也許只顧享受人生算是一種自私,因為現(xiàn)在人們約定俗成,作為收到恩惠的人,我們要報養(yǎng)父母,善待子女,這點沒錯,但是何必為了積累大量財富而將自己變成一個賺錢機器呢。日子不需要每天轟轟烈烈,只要在平淡中有一絲情趣便是莫大的幸福了。至于怎樣算是平淡,因人而異,有人日花斗金才算是一種平淡哩,而那時他們?yōu)樽约簥^斗時也會獲得快樂。
沈復(fù)和陳蕓可以說是古時夫妻里的奇葩了,正是這點與眾不同給了記錄他們生活的《浮生六記》閃光點。復(fù)和蕓的愛情,堅貞濃烈,十分浪漫,即便放到更為開放的現(xiàn)代,他們都是獨特的,這是他們的超前點。我想他們的愛情獨特大約得益于沈復(fù)的不羈灑脫和蕓的保守聰穎知進退,兩人缺一不可,否則這樣的戀愛便談不成,否則他們就沒有這般的情義深重。
另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們的腦洞。巧妙利用身邊的平凡事物做出詩意的生活——就和他們的性子一樣。沈復(fù)提及的插花之法看得我是躍躍欲試,不禁感慨,怎么會有這般精致的人,普普通通的家庭插花也能弄得很有意境很有儀式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于是乎通讀下來,書邊的空白區(qū)便被我密密麻麻填上了這樣的批注:“妙哉”“天啊”“nice”。復(fù)和蕓兩人真真是活得開朗有趣了,那許多的前衛(wèi)思想,難怪有人評到:“并不能用有趣、精致、傷感簡單概括這本小書之所以入得經(jīng)典行列約是手邊有此一冊,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是了,我每每會發(fā)出“知音啊”的贊嘆原因便是如此了,沈復(fù)的文筆并不如大師般有許多講究,就像兩個朋友間互相交流,平淡敘述,講些生活的小細節(jié),講歷史洪流宇宙世界中根本看不到的小細節(jié),這是幸福。
《浮生六記》合該六記現(xiàn)僅余四記,讀來覺其似一畫卷,一幅市井畫卷,沒什么國仇家恨,就是日記一般的流水賬,而正因如此,它才回味無窮,打動人的是日常里的柴米油鹽。現(xiàn)在有很多小說早就失了味,為了吸引讀者盡取些超脫現(xiàn)實的材料,這與神話有何異呢。
就是可惜,復(fù)和蕓的舒服日子沒過多久,后來他們便是在苦中作樂了。壞人很多,但心地真誠善良的亦不少。綜上看來,生活其實古往今來差不多,過成怎樣由自己說了算,無關(guān)錢財,只關(guān)于心。
命理萬化,虛誕與否僅由己。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六
《浮生六記》或許有我、有很多人想要的東西,特別是男人。蕓娘不易做來,來世的事,會不會有人提前拒絕?這也沒什么不好。
一、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坦誠直爽,體恤關(guān)愛的夫妻真情。
二、勤儉淳樸,善處憂患;布衣菜食,可樂終身的簡樸生活。
三、淡薄名利,與世無爭;恬淡自適,知足常樂的曠達胸懷。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優(yōu)良品德。
所謂情投意合,所謂舉案齊眉,閨房里的舊事,果真如文字渲染中的美好?
“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林語堂說蕓娘是文學(xué)史上第一可愛的女人,也難怪有人對我說“蕓娘不好當”。
當時,遇見他,卻是每日一點一點的收緊,又一點一點的誘惑,終成為其囊中之物。若是錦囊也罷,就怕是一塑料袋,毫無透氣性,窒息而亡。亡也無畏懼,就是時間一長,不亡,大腦因缺氧,真真地成了整神經(jīng)。
這已然消磨掉的四十年華年,都積攢了些什么?都沉淀下了一些什么?
那日的工作沒有如期完成。好似學(xué)生交卷一般,不到最后一刻,絕不直面。讀書、聽音樂可以讓人安靜。前日下載的歌胡亂的,看來要重新來過。其實我的耳朵不能塞耳機,長時間的聽音樂,聽力已經(jīng)嚴重不行了。電腦播放上班時間是要顧及的,只能委屈自己的耳朵。讀書卻是隨時都可以的,心又焦著事情,也沒讀幾個字進去。敲打鍵盤估計是最安全的,身邊的同事已經(jīng)習(xí)慣我敲打鍵盤都不來攪我,否則,會遭辣脾氣。
寶玉和黛玉在花樹下讀《西廂記》,兩個人的相約,無聲,其香也是久遠的。斯人想必歡喜這樣的性情。蕓娘與君亦如此,讀書議文憶事懷情。好景總是不長。好歹也有過。
“與君不曾半日賦閑,縱然安排那樣的時刻,想聽君一席言,想與君談古,君卻移情別意,不予理睬我的纏綿。其實,女人的想念不全是肌膚之間的相親,兩情,默默,或言,或什么都不做,靜下來的安逸,才是最寶貴的珍藏。”那日的日志,如今讀來,依然動己心弦。
蕓娘是一切男人夢想的女人。也難怪君之前說那話了。我不是君夢想的女子,夢得太遲也沒什么,就怕不曾夢過。也不會去刻意努力做蕓娘式樣的女子,我本是我,為了人,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也不是我的作為,君怕更是不喜歡的了。
“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果真有這樣的閑情,那真是只有人間桃源有。十丈紅塵,哪許人心如此得閑??v然半日,若真能放下世間事,與君同看花也不失來人世一遭。
小閑情,小矯情的心致偶爾歇在眉間心上,如品茶般,萬般賦閑之后方解其中味。何況,同與佳人往?不多,不多,時日不多也。
沈復(fù)是一個喜小飲之人。誠然,梅花盒的發(fā)明盡顯蕓娘靈心巧手,只要動了情用了心,任何一個女人都可以對心愛的男人做出絕色的美味,騰出浪漫的氛圍。
我是喜花的。入冬以來,只有銅錢草還在努力地為我綠著。秋時采回來的野菊早已枯萎,花粉落在玻璃桌上,并不去擦,那是野香之骨呢。每每受夫責(zé)備,指責(zé)我不擦去,臟了桌子,我并不理會,一意孤行讓那些黃色的花粉留在那里。再晚些日,我是要搬回水仙過冬的。再說,去年的風(fēng)信子已經(jīng)發(fā)芽了,春來,想必會開出紫色的花。養(yǎng)了三年的風(fēng)信子,大蒜一樣的,花謝之后留得蒜果,入冬之后植入土種,還是年年復(fù)活,春來開會。我的小閑情,不精致,這些許年一直在續(xù)著。
蕓娘收集斷簡殘編。每日,我寫閑字斷章。不過,蕓娘有君相佐。我是孤單一人的。
蕓對名利看得很淡,生活無論富足落魄,都從未鼓勵沈復(fù)讀書做官。這么地,我突然明白了那日君為何莫名的吼我了。君想做理想中人,無奈身在紅塵中。但“理想”是關(guān)不住的,很幸運,我愿意做君“理想”的桑田。不曉得,我又多情了沒有。
“沈復(fù)何其有幸,娶了這樣一位賢惠體貼又蘭質(zhì)蕙心的妻子。同樣,陳蕓也何其有幸,嫁給了沈復(fù),從此擁有一位志趣相投又患難與共的丈夫?!?BR> 于廝,我錯過今生。余下的日子,也只能隔著江水、隔著屏幕相望。時間長了,還不曉得誰先厭了誰——君,終是不歡喜我接近你、探究你,好奇你的。
蕓娘之夫是真大夫。比起陸游和唐婉,我情愿不要那“紅酥手”,縱然長年臥病,也要不離不棄。所謂相濡以沫,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七
世界上,最完美的女子莫過于《芙蓉女兒誄》所言:“其為質(zhì)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比欢@個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當然也就不會有完美的產(chǎn)物,所謂的十全十美,只是一個人所追求,所向往的罷了。
大體而言,世間有兩種女子,一種是初見時美貌驚人,風(fēng)情萬種,相處久了才發(fā)現(xiàn)艷而不麗,麗而不雅,泯然俗人矣;一種是初見時相貌平平,相處久了卻發(fā)現(xiàn)舉手投足皆有法度,一顰一笑正顯風(fēng)韻,值得一個人用一生去品讀。她,無疑屬于后者。
她,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卻具蘭花的清新淡雅;她,沒有桃花的美艷逼人,卻具梅花的清純徹骨。她,靜默時,如一朵睡蓮;行動處,似款款和風(fēng)。她,垂淚時,梨花帶雨;她,歡笑時,玉珠落盤。
她,對自己,毫不寬?。凰?,對別人,寬容大度。她,慕富貴,但不苛求;她,憎貧賤,但能接受。她,“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在生活窘困時依然有閑情雅趣,有濃情蜜意;她,“素女為我?guī)?,儀態(tài)盈萬方”,在寬裕時不改淡雅如蘭,虛懷若谷。
她,可愛,既不因為美貌;她,可貴,也不因為賢良。她,血肉俱全,平淡中真情依依;她,笑淚兼有,簡約處丹心昭昭。她,似清泉,給人以純潔淡雅之情;她,如流水,讓人有纏綿悱惻之意。她,惱而不怒,有似月閉微明;她,柔而不嬌,恰如花開含笑。
她,多情只為真情;她,大愛只因真愛。她,一個心照不宣的微笑,穿越彼此歲月的郁結(jié);她,一次若有所思的凝眸,留給世間最美的側(cè)影。她,輕如風(fēng),淡若云;她,柔似水,潔比玉。
她,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她,脫俗,因而可遇而不可求;她,不凡,注定可望而不可即。人生本就如此,事事難為傷身傷心,事事順遂又傷情傷意。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漂泊,遇到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八
說是“豁達”,其實自滿
江上狎妓,以“合幫之妓無一不識。每上其艇,呼余聲不絕。”為傲。我不曾看出深情。不論蕓娘,亦或喜兒,三白必曰“惟一人喜而”,與他在一起必定風(fēng)流倜儻,好不快活。我卻認為此乃對自己的肯定與炫耀罷了。若真喜蕓娘,怎會狎妓?最可惡的還是,就連狎妓時候,也要無處不體現(xiàn)自己的“深情”,選中喜兒,只因她像蕓娘。這樣的說辭,我真的無法接受。
而我也不能說他是錯的。他沒有因為生活里的其他而放棄自己對生活風(fēng)趣的追求。
而書中生活場景的刻畫,風(fēng)景的描寫,的確溫暖動人,入木三分。
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言,
余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即論詩品畫,莫不存人珍我棄、人棄我取之意。故名勝所在,貴乎心得,有名勝而不覺其佳者,有非名勝而自以為妙者。聊以平生所歷者記之。
他的作品,他的三觀便是我所覺得的“有名勝不得其佳也?!?BR> 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爾。
浮生六記讀書心得篇九
《浮生六記》說是六記,因其中兩記佚失,實則只有四記。而四記之中,一記談游歷,一記談愁苦,最可愛之處莫過于它的閨房記樂和閑情記趣兩記,偏偏兩記中都多有關(guān)于沈復(fù)的妻子陳蕓的記載。陳蕓是一個頗有情趣頗為可愛的女子,才思奇特、構(gòu)想妙趣,能用蟲子做盆景,能做鮮花花屏,能置梅花盒,能以竹簾代欄桿,可算得上是心靈手巧、奇思妙想的女子。
然而,這樣可愛的女子,最終卻窮困愁苦離世。讀至坎坷記愁一章,作為一個女子也同時作為一個妻子和一個媳婦,我其實是憤怒的。陳蕓所有的奇趣與才情都源自她本身,沈復(fù)在相處的過程中雖然與陳蕓情投意合,然而生活卻不僅僅只有風(fēng)花雪月閑情記趣。作為沈復(fù),標榜雅趣卻對家庭、對家人逃避責(zé)任自私自利,可謂是為人夫中真真正正的自私自利男子,初看他仿佛卓爾不群實則以雅趣為皮以自私為骨,可謂是“陷阱”。
以我的看法,《浮生六記》沈三白洗白之作也!他說,陳蕓的離世是因為“恩愛夫妻不到頭”怎不想想古往今來多少夫妻恩愛一生?若無憨園之事,若無沈父納妾之事,若無沈復(fù)借貸之事,陳蕓不見得離世那么早。同樣的,如果沈復(fù)對子女多費心,持中守正悉心教導(dǎo),完全可以耕讀持家。逢森不必委身商賈學(xué)徒,青君也不必做童養(yǎng)媳。沈復(fù)可算是憑一己之力,坑害一家三口的始作俑者。憨園之事,他知曉且縱容,納妾之事,是他委托陳蕓一手料理,借貸之事,是他輕信小人擔(dān)保債務(wù)。歸根到底,所有的錯都來自沈復(fù),更準確一些則是來自他的自私,只顧自己游樂賞玩,不顧妻子兒女。動物尚且知曉,將食物帶回巢中給配偶兒女食用,可沈復(fù)一直想的卻都是文人雅士尋歡作樂,赤裸裸的將自己的享樂建立在家庭經(jīng)濟捉襟見肘之上,將家人花銷讓渡給他自己。
所謂的感情,無論親情友情愛情,歸根到底終究要落實到一飯一蔬之上,要落實到吃飯睡覺之上,若是無餐無床,飲風(fēng)喝露天蓋地鋪的真情,是憑口燦蓮花來證明和表達的嗎?某些文人的愛,真是容易得很。沈復(fù)在陳蕓死前說起元稹的詩,表達自己的忠貞。諷刺的卻是元稹在妻子死后沒有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反而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是大唐第一渣男,一個是清代難得的白蓮花,真真是隔著時空飄滿了綠茶的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