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guī)律,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總結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一
1. 可燃物
2. 氧氣(或空氣)
3. 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
2. 隔絕氧氣和空氣
3. 是溫度降到著火點一下
化石燃料對空氣的影響:煤和汽油燃燒對空氣造成污染
這些能開發(fā)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決化石能源面臨耗盡的問題,還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二
1.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條件下可液化成淡藍色液體或固化成淡藍色固體。
2.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見的氧化劑。
(1)能支持燃燒: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
(2)氧氣與一些物質的反應:硫 s +o2=so2(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紫藍色火焰) 鋁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鐵3fe + 2o2 =fe3o4(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磷 4p + 5o2 = 2p2o5(產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
1.藥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或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2.反應的原理:
(1)過氧化氫 水+氧氣
(2)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導管口要塞一團棉花
)(3)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
3.實驗裝置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氣大——向上排空氣法(導管口要伸到集氣瓶底處,便于將集氣瓶內的空氣趕盡) 難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發(fā)生反應——排水法(剛開始有氣泡時,因容器內或導管內還有空氣不能馬上收集,當氣泡連續(xù)、均勻逸出時才開始收集;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表明氣體已收集滿)。本方法收集的氣體較純凈。
5.操作步驟: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將藥品裝入試管,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
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點:點燃酒精燈,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后對準試管中藥品部位加熱。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離:收集完畢后,先將導管撤離水槽。
熄:熄滅酒精燈。
6.檢驗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氣體是氧氣。
7.驗滿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2)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8.注意事項:
(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固體藥品加熱時),防止藥品中的水分受熱后變成水蒸氣,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試管底部,而使試管破裂。
(2)導管不能伸入試管太長,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氣體。
(3)試管內的藥品要平鋪試管底部,均勻受熱。
(4)鐵夾要夾在試管的中上部(離試管口約1/3處)。
(5)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對準藥品的部位加熱;加熱時先將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后對準藥品部位加熱。
(6)用排水法集氣時,集氣瓶充滿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導管伸到瓶口處即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集氣瓶正放,導管口要接近集氣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氣時,應注意當氣泡從導管口連續(xù)、均勻地放出時再收集,否則收集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時,證明已滿。
(8)停止反應時,應先把撤導管,后移酒精燈(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試管,導致使館破裂)
(9)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要正放,瓶口處要蓋上玻璃片
(10)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小團棉花。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三
1、托盤天平:是用來粗略稱量物質質量的一種儀器,每架天平都成套配備法碼一盒。中學實驗室常用載重100 g(感量為0.1 g)和200 g(感量為0.2 g)2種。
2、漏斗:是一個筒型物體,被用作把液體及幼粉狀物體注入入口較細小的容器。在漏斗咀部較細小的管狀部份可以有不同長度。漏斗通常以不銹鋼或塑膠制造,但紙制漏斗亦有時被使用于難以徹底清洗的物質,例如引擎機油。
3、廣口瓶是用于盛放固體試劑的玻璃容器,有透明和棕色兩種,棕色瓶用于盛放需避光保存的試劑(例如硝酸銀)。廣口瓶一般用于存放試劑,瓶口內部磨砂,用于與瓶塞配合使用。
4、石棉網是用于加熱液體時架在酒精燈上的三腳架上的鐵絲網。它是由兩片鐵絲網夾著一張石棉水浸泡后晾干的棉布做的。
5、鐵架臺: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鐵環(huán)可代替漏斗架使用。一般常用于過濾、加熱、滴定等實驗操作。是物理、化學實驗中使用最廣泛的儀器之一,常與酒精燈配合使用。
返回目錄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四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
1、使用藥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藥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2、取用藥品注意節(jié)約:取用藥品應嚴格按實驗室規(guī)定的用量,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要蓋滿試管底部。
3、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實驗時若眼睛里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二、固體藥品的取用
1、塊狀或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一般用鑷子夾取,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藥品用鑰匙(或紙槽)。
3、使用過的鑷子或鑰匙應立即用干凈的紙擦干凈。
1、少量液體藥品的取用---用膠頭滴管
吸有藥液的滴管應懸空垂直在儀器的正上方,將藥液滴入接受藥液的儀器中,不要讓吸有藥液的滴管接觸儀器壁;不要將滴管平放在實驗臺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別的試劑(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沖洗)
2、從細口瓶里取用試液時,應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防止殘留在瓶口的藥液流下來腐蝕標簽。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體積的液體藥品可用量筒量取。
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穩(wěn),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讀數偏高,仰視讀數偏底。
b、量取液體體積操作:先向量筒里傾倒液體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線。
注意:量筒是一種量器,只能用來量取液體,不能長期存放藥品,也不能作為反應的容器。不能用來量過冷或過熱的液體,不宜加熱。
c、讀數時,若仰視,讀數比實際體積低;若俯視,讀數比實際體積高。
1、酒精燈火焰:分三層為外焰、內焰、焰心。
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溫度最低,因此加熱時應把加熱物質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燈使用注意事項:a、酒精燈內的酒精不超過容積的2/3;b、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滅;c、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d、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以免引起火災。e、不用酒精燈時,要蓋上燈帽,以防止酒精揮發(fā)。
3、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fā)皿、燃燒匙、坩堝等;可以加熱的儀器,但必須墊上石棉網的是燒杯、燒瓶;不能加熱的儀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氣瓶。
4、給藥品加熱時要把儀器擦干,先進行預熱,然后固定在藥品的下方加熱;加熱固體藥品,藥品要鋪平,要把試管口稍向下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試管而使試管破裂;加熱液體藥品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要把試管向上傾斜45°角,并不能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別人四、洗滌儀器:
1、用試管刷刷洗,刷洗時須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但用力不能過猛,以防止試管損壞。
2、儀器洗干凈的標志是: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p7—p9
2、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探究:p10—p12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五
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考點要求:認識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應現象和本質之間的聯系
考點一、物質的變化
考點二、物質的性質
考點三、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
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
考試要求:
1、能記得常用儀器的名稱、認識圖樣、了解用途及使用請注意事項(試管、燒杯、酒精燈、水槽、量筒、托盤天平、錐形瓶、長頸漏斗等)
2、能進行藥品的取及(包括物質的稱量、液體的量取)、連接儀器、給物質加熱等
考點一、常用的儀器(儀器名稱不能寫錯別字)
考點二、藥品的取用規(guī)則
考點三、固體藥品的取用
考點四、液體藥品的取用
考點五、固體試劑的稱量
考點六、加熱
考點七、儀器的裝配
考點八、簡易裝置氣密性檢查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空氣
考試要求:
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認識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大氣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能從組成上區(qū)分純凈物和混合物
考點一、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
考點二、空氣的主要成分
考點三、物質的分類:純凈物和混合物
考點四、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考點五、空氣的污染及防治
課題2氧氣
考試要求
知道氧氣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能識別化合反應
認識氧氣與與常見物質(碳、磷、鐵、蠟燭、硫)的氧化反應
考點一、氧氣的物理性質
考點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考點三、氧氣的用途
考點四、反應類型
課題3實驗室制取氧氣
考試要求
初步學會在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氧氣
能識別分解反應
知道催化劑的重要作用
考點一、工業(yè)制法(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
考點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化學變化)
考點三、催化劑
考點四、分解反應
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分子和原子
考試要求
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常見的物理現象和化學現象
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認識化學變化
考點一、構成物質的微粒
考點二、分子
考點三、原子
課題2原子的結構
考試要求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考點一、原子的構成
課題3元素
考試要求
認識氫、碳、氧、氮等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化學元素
記住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了解元素的分類
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認識元素符號的意義
注意元素符號周圍的數字的意義和區(qū)別
考點一、元素
考點二、元素的分類
考點三、元素符號
考點四、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考點五、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電子數
考點一、原子結構圖
考點二、元素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考點三、離子符號表示的意義
考點四、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的含義
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
課題1水資源的保護
考試要求
認識廢水處理的必要性和一般處理的原則
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
認識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形成保護水資源和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考點二、水污染
課題2水的凈化
考試要求
知道純水與礦泉水、硬水與軟水的區(qū)別
了解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等到常見的凈水方法
初步學會使用過濾對混合物的分離
考點一、水、純凈水、蒸餾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純凈物;自然界的水、礦泉水、鹽水、糖水都是混合物。
考點二、凈化水的方法
考點三、硬水與軟水
課題3水的組成
考試要求
認識物質的三態(tài)變化
認識水的組成
能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區(qū)分單質和氧化物
考點一、水的組成
考點二、物質的分類
課題4化學式和化合價
考試要求
能用化學式正確表示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
記住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
要能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及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化合價
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
能看懂常見商標中用化學式表示的物質成分及含量
初步學會根據化學式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各元素的質量比或根據質量比求化學式、計算指定元素的質量分數。
考點一、化學式的含義
考點二、分子個數的表示方法
考點三、化學式前面的數字的含義
考點四、元素符號右下角數字的含義
考點五、化學式的書寫
考點六、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的含義
考點七、小結各種數字的含義
考點八、小結微粒個數的表示方法
考點九、常見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
考點十、必須背熟的離子符號
考點十一、有關化學式的計算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
考試要求
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fā)展的重大作用
考點一、質量守恒定律
考點二、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課題2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考試要求
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考點、書寫的步驟
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考試要求
能進行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初步學會有關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考點一、依據:利用化學方程式能反映物質間的質量比,且質量比呈正比例關系。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1金剛石、石墨和c60
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考試要求
初步學會在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等
考點一、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
考點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試要求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認識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和水的反應
能區(qū)分空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見氣體
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環(huán)
考點一、二氧化碳的性質
考點二、用途
考點三、常見氣體的鑒別
第七單元燃燒及其利用
課題1燃燒和滅火
考試要求
認識燃燒、緩慢氧化、爆炸的條件及其防火、滅火、防爆炸的措施
考點一、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考點二、爆炸
考點三、常見滅火的方法
課題2燃料和熱量
考試要求
認識燃料燃燒的重要性;
知道石油的組成,了解石油加工廠的產品(液化氣、汽油、煤油)
考點一、化石燃料
考點二、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六
課堂專心聽講是中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因為在課堂上,老師都會反復講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容易出錯的地方,老師還可能會補充書上沒有的知識點。
當然我們不是消極被動地聽,而是主觀上積極努力地聽。一般來說,老師在講新課前,一般都用五分鐘來復習上一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或者把今天要講的材料引個頭,概述講課的目的,或者預習、概敘要闡述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很快地記下教師在最初五分鐘里所講的主要內容,那么,它將是最有價值的筆記的一部分,或許會提高整堂課的聽課效率。而一堂課的最后五分鐘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大部分教師會在這段時間總結本節(jié)課所講的主要內容,這時我們一定要認真聽講,與老師一起復習,對筆記進行補缺補漏。
聯系生活
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要從身邊熟悉的現象入手,及時發(fā)現問題、展開探究,加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認識。如學習二氧化碳時,我們可上網查詢有關“溫室效應”的有關知識;學習酸的通性、ph值時,我們可以完成一些家庭小實驗:用ph試紙測定肥皂水、食醋、礦泉水、洗發(fā)劑等液體的ph值,判斷各種液體的酸堿性。再如,根據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學知識進行非法活動,學會打假識假的經驗和常識,如用自來水冒充純凈水,用硫磺漂白銀耳,用工業(yè)酒精兌制假酒,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條油餅等事實,親身體驗到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源于生活。
學會歸納
在學習一個單元、一個章節(jié)后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使知識系統(tǒng)化。例如,在學習《緒言》部分(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化學)后,可整理一下常見的物理變化有哪些,常見的化學變化有哪些,物理性質包括哪些,化學性質有哪些(不局限于課文中)。在學習化學式前可把前面學習過的化學符號整理一下,以利于學習化學式的書寫。在學習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后,可整理一下,原子有那些微粒構成,各有什么特性。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由于初中化學共介紹了五種混合物、四種單質、十六種化合物,同學會感到量多面廣,難以掌握。我們在學習時要把這些分散雜亂的知識進行分類歸納,找出其中內在的聯系和規(guī)律,形成知識網絡。要會根據自己的思考、理解,進行概括和總結。同時要通過知識的反復運用,在頭腦中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七
(1)水的凈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靜置、吸附、過濾、蒸餾(均為 物理 方法),其中凈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餾;既有過濾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凈水劑是活性炭。
(2)硬水與軟水
a.定義 硬水是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軟水是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b.鑒別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產生或泡沫較少的是硬水,泡沫較多的是軟水
c.硬水軟化的方法:蒸餾、煮沸
d.長期使用硬水的壞處:浪費肥皂,洗不干凈衣服;鍋爐容易結成水垢,不僅浪費燃料,還易使管道變形甚至引起鍋爐爆炸。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八
1、電解水實驗:電解水是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發(fā)生了化學反應。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這兩種原子分別兩兩構成成氫分子、氧分子,很多氫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氫氣、氧氣。
2、一正氧、二負氫
實驗現象表達式
電解水驗電極上有氣泡,正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負極氣體可燃燒,正極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水氧氣+氫氣(分解反應)
2h2o通電2h2↑+o2↑
3、水的組成:水是純凈物,是一種化合物。從宏觀分析,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水是化合物。從微觀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
4、水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沒有味道的液體,沸點是100℃,凝固點是0℃,密度為1g/cm3,能溶解多種物質形成溶液。
(2)化學性質: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水還可以與許多單質(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鹽等多種物質反應。
二、氫氣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是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2、化學性質——可燃性。
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火焰呈淡藍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氫氣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氣體遇明火可能發(fā)生爆炸,因此點燃氫氣前,一定要先驗純。(驗純的方法:收集一試管的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瓶口向下移進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點火,若發(fā)出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需再收集,再檢驗;聲音很小則表示氫氣較純。)
三、分子
1、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停地運動著,并且溫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運動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間有作用力和間隔。不同的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通常不等于幾種液體的體積簡單相加,就是因為分子間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間隔。(熱脹冷縮)
3、解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這些現象::
a:路過酒廠門口,并未喝酒,卻能聞到酒的香味?
b:在煙廠工作,雖不會吸煙,身上卻有一身煙味?
c:衣服洗過以后,經過晾曬,濕衣變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漸漸消失,但水卻有了甜味.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卻不滿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組合。
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原子分子備注
概念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嗎?
相似性小,輕,有間隔。
同種原子性質相同;
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小,輕,有間隔。同種分子性質相同;
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相異性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在化學反應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關系原子可以構成分子,由分子構成物質。如:氧氣,氮氣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如:金屬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無數多個同種分子構成物質。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幾種?
五、物質的分類、組成、構成
1、物質由元素組成
2、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
3、物質的分類單質純凈物化合物混合物
六、水的凈化
1、水的凈化(1)、加入絮凝劑吸附雜質(吸附沉淀)(2)、過濾(3)、消毒(加氯氣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凈水作用:具有多孔結構,對氣體、蒸氣或膠狀固體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體變無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軟水
(1)區(qū)別:水中含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軟化方法:煮沸或蒸餾
七、物質的分類方法
1、過濾:分離可溶性與不溶性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2、蒸餾:分離沸點不同的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八、愛護水資源
1、人類擁有的水資源p57—p59
2、我國的水資源情況及水資源污染:主要水體污染來源:工業(yè)污染、農業(yè)污染、生活污染。
3、愛護水資源——節(jié)水標志
(1)節(jié)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節(jié)約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費水,另一方面要通過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和改變習慣來減少大量工農業(yè)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體污染的辦法:a、減少污染物的產生b、對被污染的水體進行處理使之符合排放標準c、農業(yè)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d、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再排放。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九
在初三上學期,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等化學的基礎知識比較多,這部分知識的特點是記憶容量大,比較抽象,較難理解。其中的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習的第一個分化點,一些同學會由于這部分內容掌握不好而失去學習化學的信心。可是事實上,就像我們學英語要學abc和音標一樣,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的入門工具。在這學期和以后的學習中,都一直要用它來表達學習內容,用得多了,就會消除陌生感并熟練起來。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中,要經?;剡^頭去重新讀讀書上已經學過的相關概念,這既可以加深對這些概念的記憶和理解,又對新課的學習有幫助。
2、提高復習效率
到了復習階段,同學都會拿到一本《化學學科
教學
基本要求》,它是中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同學進行總復習的依據?!盎疽蟆敝械挠行﹥热萑羝綍r的教學中落實不夠,如畫實驗儀器示意圖,要在復習時補上。另外,基本要求上的習題都是專家精心設計的,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同學要將這些題目“小題大做”,在做題的過程中盡量多考慮一下與本題相關的其他內容,多聯系,真正地掌握并能舉一反三。至于平時的教學中介紹過而“基本要求”中不作要求的內容,特別是提高要求的內容,如方程式計算中的過量問題,復習時就不要再在上面花費太多時間。
3、增強表達能力
其次,閱讀量大的題目中需要閱讀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聯系生產、生活和時事的內容,這類題的特點是起點高、落點低,能力要求并不高,只要通過閱讀看清題意,一般就能解決。關鍵是心理上不要先入為主地覺得它難。最后還可以對時事新聞中與化學有關的內容多作了解,因為如果一個信息是你所熟悉的,閱讀的難度就會降低,同時還可以減輕因陌生而導致的緊張。
4、充分重視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近年來的中考突出了對學生實驗能力,諸如實驗操作、實驗設計和評價、實驗報告的書寫等方面的內容的考查。中考實驗題的比例由15%升至25%,難度也逐年上升。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充分重視實驗,爭取多動手做實驗。對于實驗手冊要求的學生實驗和課本上的演示實驗,要注意對實驗目的、原理、操作、現象和結論的理解和掌握。在總復習階段,可以對各種試卷中的實驗題進行分類歸納,以領會近幾年實驗題的要求和趨勢。
對于簡答題,一些同學會做卻表達不清楚,這與同學的年齡特征和平時不重視簡答題有關。其實課本上就有較多的簡答題,我們要經常練習用文字將答案寫出來。
5、形成知識網絡
本學期的學習內容以元素化合物知識為主,它的特點是量大面廣。初中化學共介紹了五種混合物、四種單質、十六種化合物。學習時要把分散繁雜的知識進行分類歸納,找出其中內在的聯系和規(guī)律,形成知識網絡。老師和教輔書籍都會給出現成的小結圖表,同學在記這些圖表的同時,要嘗試著仿照這些圖表,根據自己的思考、理解,進行概括和總結,自己制作圖表,這樣做的效果比一味地背現成的圖表要好得多。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一
1. 可燃物
2. 氧氣(或空氣)
3. 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
2. 隔絕氧氣和空氣
3. 是溫度降到著火點一下
化石燃料對空氣的影響:煤和汽油燃燒對空氣造成污染
這些能開發(fā)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決化石能源面臨耗盡的問題,還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二
1.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條件下可液化成淡藍色液體或固化成淡藍色固體。
2.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見的氧化劑。
(1)能支持燃燒: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
(2)氧氣與一些物質的反應:硫 s +o2=so2(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紫藍色火焰) 鋁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鐵3fe + 2o2 =fe3o4(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磷 4p + 5o2 = 2p2o5(產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
1.藥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或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2.反應的原理:
(1)過氧化氫 水+氧氣
(2)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導管口要塞一團棉花
)(3)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
3.實驗裝置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氣大——向上排空氣法(導管口要伸到集氣瓶底處,便于將集氣瓶內的空氣趕盡) 難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發(fā)生反應——排水法(剛開始有氣泡時,因容器內或導管內還有空氣不能馬上收集,當氣泡連續(xù)、均勻逸出時才開始收集;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表明氣體已收集滿)。本方法收集的氣體較純凈。
5.操作步驟: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將藥品裝入試管,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
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點:點燃酒精燈,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后對準試管中藥品部位加熱。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離:收集完畢后,先將導管撤離水槽。
熄:熄滅酒精燈。
6.檢驗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氣體是氧氣。
7.驗滿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2)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8.注意事項:
(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固體藥品加熱時),防止藥品中的水分受熱后變成水蒸氣,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試管底部,而使試管破裂。
(2)導管不能伸入試管太長,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氣體。
(3)試管內的藥品要平鋪試管底部,均勻受熱。
(4)鐵夾要夾在試管的中上部(離試管口約1/3處)。
(5)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對準藥品的部位加熱;加熱時先將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后對準藥品部位加熱。
(6)用排水法集氣時,集氣瓶充滿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導管伸到瓶口處即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集氣瓶正放,導管口要接近集氣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氣時,應注意當氣泡從導管口連續(xù)、均勻地放出時再收集,否則收集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時,證明已滿。
(8)停止反應時,應先把撤導管,后移酒精燈(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試管,導致使館破裂)
(9)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要正放,瓶口處要蓋上玻璃片
(10)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小團棉花。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三
1、托盤天平:是用來粗略稱量物質質量的一種儀器,每架天平都成套配備法碼一盒。中學實驗室常用載重100 g(感量為0.1 g)和200 g(感量為0.2 g)2種。
2、漏斗:是一個筒型物體,被用作把液體及幼粉狀物體注入入口較細小的容器。在漏斗咀部較細小的管狀部份可以有不同長度。漏斗通常以不銹鋼或塑膠制造,但紙制漏斗亦有時被使用于難以徹底清洗的物質,例如引擎機油。
3、廣口瓶是用于盛放固體試劑的玻璃容器,有透明和棕色兩種,棕色瓶用于盛放需避光保存的試劑(例如硝酸銀)。廣口瓶一般用于存放試劑,瓶口內部磨砂,用于與瓶塞配合使用。
4、石棉網是用于加熱液體時架在酒精燈上的三腳架上的鐵絲網。它是由兩片鐵絲網夾著一張石棉水浸泡后晾干的棉布做的。
5、鐵架臺: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鐵環(huán)可代替漏斗架使用。一般常用于過濾、加熱、滴定等實驗操作。是物理、化學實驗中使用最廣泛的儀器之一,常與酒精燈配合使用。
返回目錄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四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
1、使用藥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藥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2、取用藥品注意節(jié)約:取用藥品應嚴格按實驗室規(guī)定的用量,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要蓋滿試管底部。
3、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實驗時若眼睛里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二、固體藥品的取用
1、塊狀或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一般用鑷子夾取,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藥品用鑰匙(或紙槽)。
3、使用過的鑷子或鑰匙應立即用干凈的紙擦干凈。
1、少量液體藥品的取用---用膠頭滴管
吸有藥液的滴管應懸空垂直在儀器的正上方,將藥液滴入接受藥液的儀器中,不要讓吸有藥液的滴管接觸儀器壁;不要將滴管平放在實驗臺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別的試劑(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沖洗)
2、從細口瓶里取用試液時,應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防止殘留在瓶口的藥液流下來腐蝕標簽。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體積的液體藥品可用量筒量取。
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穩(wěn),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讀數偏高,仰視讀數偏底。
b、量取液體體積操作:先向量筒里傾倒液體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線。
注意:量筒是一種量器,只能用來量取液體,不能長期存放藥品,也不能作為反應的容器。不能用來量過冷或過熱的液體,不宜加熱。
c、讀數時,若仰視,讀數比實際體積低;若俯視,讀數比實際體積高。
1、酒精燈火焰:分三層為外焰、內焰、焰心。
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溫度最低,因此加熱時應把加熱物質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燈使用注意事項:a、酒精燈內的酒精不超過容積的2/3;b、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滅;c、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d、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以免引起火災。e、不用酒精燈時,要蓋上燈帽,以防止酒精揮發(fā)。
3、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fā)皿、燃燒匙、坩堝等;可以加熱的儀器,但必須墊上石棉網的是燒杯、燒瓶;不能加熱的儀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氣瓶。
4、給藥品加熱時要把儀器擦干,先進行預熱,然后固定在藥品的下方加熱;加熱固體藥品,藥品要鋪平,要把試管口稍向下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試管而使試管破裂;加熱液體藥品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要把試管向上傾斜45°角,并不能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別人四、洗滌儀器:
1、用試管刷刷洗,刷洗時須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但用力不能過猛,以防止試管損壞。
2、儀器洗干凈的標志是: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p7—p9
2、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探究:p10—p12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五
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考點要求:認識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應現象和本質之間的聯系
考點一、物質的變化
考點二、物質的性質
考點三、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
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
考試要求:
1、能記得常用儀器的名稱、認識圖樣、了解用途及使用請注意事項(試管、燒杯、酒精燈、水槽、量筒、托盤天平、錐形瓶、長頸漏斗等)
2、能進行藥品的取及(包括物質的稱量、液體的量取)、連接儀器、給物質加熱等
考點一、常用的儀器(儀器名稱不能寫錯別字)
考點二、藥品的取用規(guī)則
考點三、固體藥品的取用
考點四、液體藥品的取用
考點五、固體試劑的稱量
考點六、加熱
考點七、儀器的裝配
考點八、簡易裝置氣密性檢查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空氣
考試要求:
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認識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大氣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能從組成上區(qū)分純凈物和混合物
考點一、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
考點二、空氣的主要成分
考點三、物質的分類:純凈物和混合物
考點四、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考點五、空氣的污染及防治
課題2氧氣
考試要求
知道氧氣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能識別化合反應
認識氧氣與與常見物質(碳、磷、鐵、蠟燭、硫)的氧化反應
考點一、氧氣的物理性質
考點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考點三、氧氣的用途
考點四、反應類型
課題3實驗室制取氧氣
考試要求
初步學會在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氧氣
能識別分解反應
知道催化劑的重要作用
考點一、工業(yè)制法(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
考點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化學變化)
考點三、催化劑
考點四、分解反應
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分子和原子
考試要求
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常見的物理現象和化學現象
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認識化學變化
考點一、構成物質的微粒
考點二、分子
考點三、原子
課題2原子的結構
考試要求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考點一、原子的構成
課題3元素
考試要求
認識氫、碳、氧、氮等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化學元素
記住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了解元素的分類
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認識元素符號的意義
注意元素符號周圍的數字的意義和區(qū)別
考點一、元素
考點二、元素的分類
考點三、元素符號
考點四、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考點五、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電子數
考點一、原子結構圖
考點二、元素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考點三、離子符號表示的意義
考點四、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的含義
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
課題1水資源的保護
考試要求
認識廢水處理的必要性和一般處理的原則
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
認識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形成保護水資源和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考點二、水污染
課題2水的凈化
考試要求
知道純水與礦泉水、硬水與軟水的區(qū)別
了解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等到常見的凈水方法
初步學會使用過濾對混合物的分離
考點一、水、純凈水、蒸餾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純凈物;自然界的水、礦泉水、鹽水、糖水都是混合物。
考點二、凈化水的方法
考點三、硬水與軟水
課題3水的組成
考試要求
認識物質的三態(tài)變化
認識水的組成
能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區(qū)分單質和氧化物
考點一、水的組成
考點二、物質的分類
課題4化學式和化合價
考試要求
能用化學式正確表示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
記住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
要能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及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化合價
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
能看懂常見商標中用化學式表示的物質成分及含量
初步學會根據化學式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各元素的質量比或根據質量比求化學式、計算指定元素的質量分數。
考點一、化學式的含義
考點二、分子個數的表示方法
考點三、化學式前面的數字的含義
考點四、元素符號右下角數字的含義
考點五、化學式的書寫
考點六、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的含義
考點七、小結各種數字的含義
考點八、小結微粒個數的表示方法
考點九、常見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
考點十、必須背熟的離子符號
考點十一、有關化學式的計算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
考試要求
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fā)展的重大作用
考點一、質量守恒定律
考點二、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課題2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考試要求
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考點、書寫的步驟
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考試要求
能進行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初步學會有關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考點一、依據:利用化學方程式能反映物質間的質量比,且質量比呈正比例關系。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1金剛石、石墨和c60
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考試要求
初步學會在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等
考點一、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
考點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試要求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認識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和水的反應
能區(qū)分空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見氣體
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環(huán)
考點一、二氧化碳的性質
考點二、用途
考點三、常見氣體的鑒別
第七單元燃燒及其利用
課題1燃燒和滅火
考試要求
認識燃燒、緩慢氧化、爆炸的條件及其防火、滅火、防爆炸的措施
考點一、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考點二、爆炸
考點三、常見滅火的方法
課題2燃料和熱量
考試要求
認識燃料燃燒的重要性;
知道石油的組成,了解石油加工廠的產品(液化氣、汽油、煤油)
考點一、化石燃料
考點二、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六
課堂專心聽講是中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因為在課堂上,老師都會反復講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容易出錯的地方,老師還可能會補充書上沒有的知識點。
當然我們不是消極被動地聽,而是主觀上積極努力地聽。一般來說,老師在講新課前,一般都用五分鐘來復習上一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或者把今天要講的材料引個頭,概述講課的目的,或者預習、概敘要闡述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很快地記下教師在最初五分鐘里所講的主要內容,那么,它將是最有價值的筆記的一部分,或許會提高整堂課的聽課效率。而一堂課的最后五分鐘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大部分教師會在這段時間總結本節(jié)課所講的主要內容,這時我們一定要認真聽講,與老師一起復習,對筆記進行補缺補漏。
聯系生活
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要從身邊熟悉的現象入手,及時發(fā)現問題、展開探究,加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認識。如學習二氧化碳時,我們可上網查詢有關“溫室效應”的有關知識;學習酸的通性、ph值時,我們可以完成一些家庭小實驗:用ph試紙測定肥皂水、食醋、礦泉水、洗發(fā)劑等液體的ph值,判斷各種液體的酸堿性。再如,根據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學知識進行非法活動,學會打假識假的經驗和常識,如用自來水冒充純凈水,用硫磺漂白銀耳,用工業(yè)酒精兌制假酒,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條油餅等事實,親身體驗到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源于生活。
學會歸納
在學習一個單元、一個章節(jié)后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使知識系統(tǒng)化。例如,在學習《緒言》部分(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化學)后,可整理一下常見的物理變化有哪些,常見的化學變化有哪些,物理性質包括哪些,化學性質有哪些(不局限于課文中)。在學習化學式前可把前面學習過的化學符號整理一下,以利于學習化學式的書寫。在學習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后,可整理一下,原子有那些微粒構成,各有什么特性。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由于初中化學共介紹了五種混合物、四種單質、十六種化合物,同學會感到量多面廣,難以掌握。我們在學習時要把這些分散雜亂的知識進行分類歸納,找出其中內在的聯系和規(guī)律,形成知識網絡。要會根據自己的思考、理解,進行概括和總結。同時要通過知識的反復運用,在頭腦中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七
(1)水的凈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靜置、吸附、過濾、蒸餾(均為 物理 方法),其中凈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餾;既有過濾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凈水劑是活性炭。
(2)硬水與軟水
a.定義 硬水是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軟水是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b.鑒別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產生或泡沫較少的是硬水,泡沫較多的是軟水
c.硬水軟化的方法:蒸餾、煮沸
d.長期使用硬水的壞處:浪費肥皂,洗不干凈衣服;鍋爐容易結成水垢,不僅浪費燃料,還易使管道變形甚至引起鍋爐爆炸。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八
1、電解水實驗:電解水是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發(fā)生了化學反應。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這兩種原子分別兩兩構成成氫分子、氧分子,很多氫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氫氣、氧氣。
2、一正氧、二負氫
實驗現象表達式
電解水驗電極上有氣泡,正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負極氣體可燃燒,正極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水氧氣+氫氣(分解反應)
2h2o通電2h2↑+o2↑
3、水的組成:水是純凈物,是一種化合物。從宏觀分析,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水是化合物。從微觀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
4、水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沒有味道的液體,沸點是100℃,凝固點是0℃,密度為1g/cm3,能溶解多種物質形成溶液。
(2)化學性質: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水還可以與許多單質(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鹽等多種物質反應。
二、氫氣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是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2、化學性質——可燃性。
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火焰呈淡藍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氫氣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氣體遇明火可能發(fā)生爆炸,因此點燃氫氣前,一定要先驗純。(驗純的方法:收集一試管的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瓶口向下移進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點火,若發(fā)出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需再收集,再檢驗;聲音很小則表示氫氣較純。)
三、分子
1、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停地運動著,并且溫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運動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間有作用力和間隔。不同的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通常不等于幾種液體的體積簡單相加,就是因為分子間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間隔。(熱脹冷縮)
3、解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這些現象::
a:路過酒廠門口,并未喝酒,卻能聞到酒的香味?
b:在煙廠工作,雖不會吸煙,身上卻有一身煙味?
c:衣服洗過以后,經過晾曬,濕衣變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漸漸消失,但水卻有了甜味.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卻不滿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組合。
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原子分子備注
概念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嗎?
相似性小,輕,有間隔。
同種原子性質相同;
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小,輕,有間隔。同種分子性質相同;
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相異性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在化學反應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關系原子可以構成分子,由分子構成物質。如:氧氣,氮氣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如:金屬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無數多個同種分子構成物質。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幾種?
五、物質的分類、組成、構成
1、物質由元素組成
2、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
3、物質的分類單質純凈物化合物混合物
六、水的凈化
1、水的凈化(1)、加入絮凝劑吸附雜質(吸附沉淀)(2)、過濾(3)、消毒(加氯氣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凈水作用:具有多孔結構,對氣體、蒸氣或膠狀固體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體變無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軟水
(1)區(qū)別:水中含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軟化方法:煮沸或蒸餾
七、物質的分類方法
1、過濾:分離可溶性與不溶性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2、蒸餾:分離沸點不同的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八、愛護水資源
1、人類擁有的水資源p57—p59
2、我國的水資源情況及水資源污染:主要水體污染來源:工業(yè)污染、農業(yè)污染、生活污染。
3、愛護水資源——節(jié)水標志
(1)節(jié)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節(jié)約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費水,另一方面要通過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和改變習慣來減少大量工農業(yè)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體污染的辦法:a、減少污染物的產生b、對被污染的水體進行處理使之符合排放標準c、農業(yè)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d、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再排放。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圖篇九
在初三上學期,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等化學的基礎知識比較多,這部分知識的特點是記憶容量大,比較抽象,較難理解。其中的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習的第一個分化點,一些同學會由于這部分內容掌握不好而失去學習化學的信心。可是事實上,就像我們學英語要學abc和音標一樣,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的入門工具。在這學期和以后的學習中,都一直要用它來表達學習內容,用得多了,就會消除陌生感并熟練起來。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中,要經?;剡^頭去重新讀讀書上已經學過的相關概念,這既可以加深對這些概念的記憶和理解,又對新課的學習有幫助。
2、提高復習效率
到了復習階段,同學都會拿到一本《化學學科
教學
基本要求》,它是中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同學進行總復習的依據?!盎疽蟆敝械挠行﹥热萑羝綍r的教學中落實不夠,如畫實驗儀器示意圖,要在復習時補上。另外,基本要求上的習題都是專家精心設計的,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同學要將這些題目“小題大做”,在做題的過程中盡量多考慮一下與本題相關的其他內容,多聯系,真正地掌握并能舉一反三。至于平時的教學中介紹過而“基本要求”中不作要求的內容,特別是提高要求的內容,如方程式計算中的過量問題,復習時就不要再在上面花費太多時間。
3、增強表達能力
其次,閱讀量大的題目中需要閱讀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聯系生產、生活和時事的內容,這類題的特點是起點高、落點低,能力要求并不高,只要通過閱讀看清題意,一般就能解決。關鍵是心理上不要先入為主地覺得它難。最后還可以對時事新聞中與化學有關的內容多作了解,因為如果一個信息是你所熟悉的,閱讀的難度就會降低,同時還可以減輕因陌生而導致的緊張。
4、充分重視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近年來的中考突出了對學生實驗能力,諸如實驗操作、實驗設計和評價、實驗報告的書寫等方面的內容的考查。中考實驗題的比例由15%升至25%,難度也逐年上升。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充分重視實驗,爭取多動手做實驗。對于實驗手冊要求的學生實驗和課本上的演示實驗,要注意對實驗目的、原理、操作、現象和結論的理解和掌握。在總復習階段,可以對各種試卷中的實驗題進行分類歸納,以領會近幾年實驗題的要求和趨勢。
對于簡答題,一些同學會做卻表達不清楚,這與同學的年齡特征和平時不重視簡答題有關。其實課本上就有較多的簡答題,我們要經常練習用文字將答案寫出來。
5、形成知識網絡
本學期的學習內容以元素化合物知識為主,它的特點是量大面廣。初中化學共介紹了五種混合物、四種單質、十六種化合物。學習時要把分散繁雜的知識進行分類歸納,找出其中內在的聯系和規(guī)律,形成知識網絡。老師和教輔書籍都會給出現成的小結圖表,同學在記這些圖表的同時,要嘗試著仿照這些圖表,根據自己的思考、理解,進行概括和總結,自己制作圖表,這樣做的效果比一味地背現成的圖表要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