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對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個人更好地理解和領悟所經(jīng)歷的事物,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和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與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得體會是我們對于所經(jīng)歷的事件、經(jīng)驗和教訓的總結和反思。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一
作為一名教師已不是第一次與《論語》打交道了,《論語》在我看來像是一位變幻莫測的朋友,每次接觸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個假期在校領導的建議下,我再次走進《論語》,與它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讀到這,我猶豫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以德報怨是大度是豁達的表現(xiàn),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這里孔子又教會了我一個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報德。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他有負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對待他,去處理這件事,但是你要留著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饋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
孔子說:天人合一。于丹老師解釋說這種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身為一名教師,那么我的和諧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和諧,教師和學生在我看來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組合,而不是對立的組合。
孔子教育學生時態(tài)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張張稚嫩渴望知識的小臉,他們年齡還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識的能力比較慢,這就要求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能夠心態(tài)平和,而且要對他們有信心,能夠發(fā)自內心的肯定他們。 在我的職業(yè)道路上,我也會抱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態(tài)度與同事和平相處,做好我的本職工作。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一個教師的心靈思想直接影響一批學生的思想觀念。于丹老師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說道: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而且要用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彌補遺憾。因此我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即使有什么不開心的事降臨,我也要盡量平靜自己煩躁的心情,不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因為我堅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盡快的過去,這樣我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我才會活得更有效率。 我想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tài)傳播出去教育學生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tài)是多么的重要。要使他們明白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個坦蕩蕩的胸懷。
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無論對朋友領導還是家人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最美的境界。
孔子有這樣的名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所不能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天乎!意思是說別人不了解你,嫉妒你、攻擊你,你也不惱怒,而是時常反省自己,我還有哪些不足之處?與其浪費時間去反擊別人的指責,倒不如埋頭做自己的事,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充實和完善自己。要堅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
孔子曾說過,看一個射箭手技術的高低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而沒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后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沒有??此坪唵蔚囊痪湓?,其實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對他人不能太苛刻,寬容別人其實更是寬容自己。
人生在世,總是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也總會產(chǎn)生各種不快與摩擦,在處理問題上,有的人會三思而后行,而有的人卻采取了極端的方式,害人又害己。有的時候我們寬容了別人,別人就會寬容我們,善待我們;而我們對別人苛刻,別人也會反過來以更加惡劣的態(tài)度來回擊我們。讓我們用寬容對待身邊的人吧,這不是消極或懦弱的表現(xiàn),而是真正的君子之度,是大家之風。
是《論語》使我對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對工作燃起了新的激情,它教會我最多的就是寬容。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需要理解。寬容是催化劑,可以消除隔閡,化解矛盾;寬容是潤滑劑,可以調節(jié)關系,避免碰撞;寬容是清新劑,會令人感到舒適,感到溫馨,感到自信。寬容是一種豁達的風范,更是一種幸福。它是一盞綠燈,幫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通行。讀懂了《論語》,便讀懂了人生!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二
公冶長,姓公冶名長,齊國人,孔子的弟子。
本篇主要還是以仁德為主,從各個方面去探討仁德的特征。其中有很多著名的句子,如:“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思而后行”等。這些在以前的教材中都出現(xiàn)過,對人們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第一個評論人物就是公冶長,雖然坐過牢,但是并不是他的罪過,所以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對于公冶長的了解,孔子是他的師父,我想他肯定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評價,所以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看待一個人不是去在乎身份、地位、錢財,而是去看他是否具有最基本的仁德。
第二個評論人物是南容,姓南宮名適,他也是孔子的弟子。雖沒有具體說明他到底是哪方面突出,但還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無形中對他也做出了很高的仁德評價。
第三個評價的人物是子賤,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啊,如果魯國沒有君子,那他的優(yōu)秀品德又是從哪里學來的呢?言外之意說自己就是個君子,子賤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有仁德的弟子。
對于孔子評價的方面,去衡量人的仁德,在這一章節(jié)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對于一些不良的品行,還是在看過這一章后能做以悔改,希望人人都是個具有仁德之心的人,那么這個將會是多么的美好!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三
斯密斯曾說,“教師是心中有火的人”。作為教師,我們肩負著培育下一代的重任,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源于孔子的思想,論語是我們學習和思考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通過研讀論語,我深刻認識到自身在教育實踐中的不足,并從中汲取了許多教育智慧和啟示。下面我將就我在論語中的體悟和收獲,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 學習為人之道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是論語開篇所提到的一句名言。我們作為教師,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和學習。只有具備豐富的知識和情操,我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育作用。論語中通過孔子點撥弟子,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對我來說,這一點尤為深刻。在日常的教學中,我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
第二段:追求道德的典范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闭撜Z中強調了作為教師要具備崇高的道德品質。在教育實踐中,要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優(yōu)秀的品質。只有我們自身成為道德的典范,才能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論語中提到的仁守者不愿乎其外,義守者不愿乎其內,信守者不愿乎其后、中等等格言,給了我很大的教育啟示。在日常的教育實踐中,我要將自己擺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以身作則,不斷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給學生以榜樣。
第三段: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笨鬃釉谡撜Z中不停地強調教育的個性化。這給我啟示,作為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發(fā)現(xiàn)他們的潛力,并通過合適的方式和方法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每個學生都有他們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點,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的就是挖掘出這些潛能,幫助他們順利發(fā)展。
第四段: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痹谡撜Z中,孔子強調了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我們要傾聽學生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并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與學生真正溝通,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問題和困惑,從而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幫助。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發(fā)展自己的溝通能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與學生建立起信任的關系。
第五段:強調教育的重要性
“教無常師”。教育是無止境的,是一種責任和使命。論語中孔子的教育思想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懷著對學生的無限關愛與熱情,用心、智慧去教育他們。只有不斷強調和提升教育的意識,我們才能真正做到“賢良教師不在于以何身份黑的教,而在于以何教法能挖得到金子”。
總結:
通過研讀論語,我進一步認識到自身在教育實踐中的不足,并從中汲取了許多教育智慧和啟示。通過追求學習之道,弘揚崇高德行,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我們作為教師能夠更好地履行我們的教育職責,提升自身的教育品質,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貢獻力量。因此,我們要始終保持學習的態(tài)度,相信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們能夠成為偉大的教育者,推動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四
孔子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義上說,他也是全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稱為“萬世師表”??鬃邮讋?chuàng)平民教育,繼承、發(fā)展和傳播了古代文化,相傳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足見孔子對當時教育的貢獻??鬃釉谝簧慕虒W實踐活動中,積累了一套極有價值的教學理論,在許多方面反映了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觀點。他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治學態(tài)度,以及所倡導的互敬互愛的師生關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學思結合,溫故知新??鬃幼鳛橐晃唤艹龅慕逃?,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論,他主張“有教無類”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治學的角度看,他強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認為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必須認真學習并進行思考;他提倡“溫故而知新”,認為時時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舊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更深的新知識。特別是“學思結合”和“溫故知新”已成為人們長期遵循的學習規(guī)律。新的課改確立了鮮明的課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我們知道教師的一切都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學生,要發(fā)展首要任務是學習,這其中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習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學思結合”;二是學習如何獲得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溫故知新”。只有這樣,才能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今天課改新理念其實是對《論語》中有價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鬃舆M行教學活動的特點,是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針對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培養(yǎng)弟子學習興趣的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動的事例,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去誘導,如用“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節(jié)操,教導學生要有忍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時間一去不復返,意在勉勵弟子們珍惜時間、發(fā)奮圖強。這樣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弟子們的稱贊,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蔽覀兺ㄟ^“校本培訓”,已經(jīng)確立了新的教育觀。新的教育觀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教育,讓全體學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發(fā)展。這里提到的個性化教育是與“因材施教”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新的教育觀還要求教師要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善待學生的錯誤,要用優(yōu)點融化學生的缺點?,F(xiàn)在學生厭學輟學現(xiàn)象嚴重,部分學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觀消極的心態(tài),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燃起希望之火,去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心靈王國,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強項,扶持它,呵護它,使它成為學生的成長起點。
(三)善于啟發(fā),觸類旁通。孔子特別強調把握時機,進行啟發(fā)式教育,實際上“啟發(fā)”一詞就來自《論語》。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敝挥袑η笾麖妳s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點撥,對竭力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卻無從表達的人加以引導,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鬃拥倪@一論點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善于推論,聞一知二,舉一反三。這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在今天新課改的過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知道科學在飛速發(fā)展,很多知識都會迅速被淘汰而變得一錢不值。因此,知識本身的獲得已經(jīng)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獲得知識,如何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開發(fā)學生的各種潛能。所以說,現(xiàn)代教學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學知識。教師“舉一隅”是教給學生知識,學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會學生學知識。要想教會學生學知識,使學生真正把知識學活,就得在舉一反三上下功夫,從而收到以一當十、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學相長??鬃釉诮虒W法上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以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墩撜Z?學而》記載子貢聽了孔子的教導后,領會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興。一部《論語》,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之間互相討論的問答情況。孔子的教學是民主的。他樂于接受來自學生的批評,對于不肯提意見的學生反而要責怪。顏回是孔子最贊賞的弟子,但顏回對孔子的話句句順從,從來不提意見。因此,孔子責怪說::“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無所不說?!币庵割伝貜膩聿幌蛩岢霾煌囊庖?,這就不能使師生之間收到教學相長的好處,所以說“顏回不是能幫助我的人”。可見,孔子是開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們提倡師生互動,與孔子的教學相長是一脈相承的。教師不僅教,也要在互動中學;學生不僅學,同時也要在互動中教。師生共同對自己和對方的發(fā)展成長負責。我們大家都教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課,寫的是孔子與四個學生的一次課堂活動。當年孔子在課堂操作上“以問題為主線,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為收獲,以情趣為動力”,為我們今天的課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有師生互動,才能讓師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在課堂上得到有效地發(fā)揮,課堂也才會有真正的歡樂時光。
(五)聯(lián)系實際,評人評事。孔子評價過的人很多,上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伯夷、叔齊,下至春秋時期的管仲、子產(chǎn)等各類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過對人的評價,教育學生辨別善惡是非,為弟子們修身養(yǎng)性樹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鬃由钤谝粋€動蕩不安的時代,社會新聞很多,作為一個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視和關心時事,隨時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宣傳自己的主張。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評論過很多人和事。從這些評語中可以看出他審時度勢的胸懷和抱負,并且也反映了他通過實例教育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良好學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教學的一條根本原則。今天,聯(lián)系實際,評人評事,也是各科教學不可或缺的內容。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既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學到的基礎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次課改明確提出要實現(xiàn)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其中就體現(xiàn)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在這一教學原則的指導下,“教師既要給學生干糧,還要給學生xx?!?BR> 總之,《論語》是一部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的書,值得我們認真閱讀、仔細品味??鬃拥慕逃枷胧恰墩撜Z》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讀后受益無窮。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五
第一段:引言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經(jīng)典之一。作為一本教育界崇尚的經(jīng)典著作,《論語》對教師的重要性舉足輕重。教師讀《論語》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啟發(fā)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的思考和實踐。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分享一些對《論語》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學習仁愛之道
《論語》中強調了仁愛之道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身作則,成為學生模仿的榜樣。學習謙虛、恭敬、誠信等美德,培養(yǎng)自信心,培訓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考試策略,這些都是我們作為教師需要不斷修煉和提升的。我們要從孔子對待人的真誠和善良中汲取力量,傳承并繼續(xù)發(fā)揚這種精神。
第三段:追求知識的導向
《論語》中強調了追求知識的重要性。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求。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關注新知識和新技術,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素質,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第四段:教育方法的探討
《論語》中還涉及了一些教育方法的問題。例如,孔子強調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即因學生才能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啟示——要因材施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和發(fā)揮他們的個性。此外,《論語》中還提到了“教無類”的原則,即不分貴賤、貧富、才智的差異,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崇高目標和要求。
第五段:實踐與反思
教師讀《論語》不僅要理解其中的思想,還要將其運用到實際教育教學中。只有實踐,才能找到最適合我們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我們需要不斷反思,總結經(jīng)驗,調整教學策略,不斷進步和提高。我們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幫助他們全面發(fā)展,并在實踐中錘煉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能力。
結論:
《論語》是中國古代哲學智慧的結晶,對于現(xiàn)代教師的教育思想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師讀《論語》不僅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思想,還可以指導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的思考和實踐。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己,我們才能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更加出色地前行,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六
《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步語錄體散文,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創(chuàng)語錄之體,其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來為論語作注者不盡其數(shù),經(jīng)典者也是層出不窮,而這些古代學者是用文言注文言,我們已經(jīng)和傳統(tǒng)的文言相去甚遠,因此,只能舍遠求近——通讀一些近現(xiàn)代學者所注《論語》的佳作,在我看來,最為深刻的當屬南懷瑾的《論語別裁》,稍為遜色則有李澤厚的《論語今讀》,當然少不了熱得如火朝天的《于丹論語心得》,這也可以作為一個大眾化的版本來參照,除此之外,還有一本林語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稱經(jīng)典,當然,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參照版本,我們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還是得親身去品味《論語》那些古老的文字,還得親身去體味孔子的箴言,親自去領悟孔子的智慧。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釉缒陠矢福揖乘ヂ?。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蹦贻p時做過委吏(管理糧倉)與乘田(管理牲畜)。他雖然生活貧苦,但好學上進善于取法他人,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背錾碡毲屹v,一生生活艱辛,在他55歲那年,認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在魯國實現(xiàn),于是開始周游列國,但是沒有一個國家愿意接受其政治理想,他受到了一次次的拒絕,但他又一次次的振作,向下一個國家邁進,堅定不移的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奮斗,直到20xx年后,他才認識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于是回到故鄉(xiāng),從事教育活動和整理古籍,授徒講學,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chuàng)者,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tǒng),進一步促進了學術下移,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從孔子苦難與輝煌并行的一生,我認為可以從中學到孔子那種在求知上的永不滿足,永遠追求智慧的人生態(tài)度;還有他那種對自己信奉的價值體系的實現(xiàn)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那誓不罷休的毅力。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較大的影響。他認為一個教師,必須掌握學生在學習上常犯的四種心理表現(xiàn),即廣泛而不精、知識面過窄、把學習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難情緒。只有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給予幫助、補救。就是說,學生心理的差異性,決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學上,孔子還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互相啟發(fā),以收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一部《論語》,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間互相問對、討論的情況。如子路、顏回和子夏就是這樣做的。性率直而魯莽的子路,出于對孔子的愛護,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評性的意見,孔子也很關心、愛護子路,對他的批評也能接受,當有的學生對子路不太尊重時,孔子對他們說:子路的學問是不錯的,只是還不夠精深罷了。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但由于顏回從未對孔子提出過疑問和批評,孔子曾不滿意地說過:顏回不是對我有所幫助的人,他對我的話沒有不喜歡的。有一次,子夏引《詩經(jīng)?衛(wèi)風》上的詩句,向孔子請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論語?八佾》意思是,《詩經(jīng)》上說:有酒渦的臉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轉得真叫人喜愛呀,潔白的底子上畫著花卉呀。
這幾句詩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說: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畫花。子夏接著進一步闡明說:那么,是不是禮樂的產(chǎn)生在仁義之后呢?孔子高興地說:卜商呀,你真是能啟發(fā)我的人?,F(xiàn)在可以同你進一步討論《詩》了。孔子敢于承認比他小44歲的子夏在學問上對自己有啟發(fā),說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學習的勇氣,其精神可敬佩! 治學方面,孔夫子曾經(jīng)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并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jīng)歷使他仁德兼?zhèn)洌瑢W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后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學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鬃訒宰畈┐蟮男貞?,去接納包容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边@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叭诵校赜形?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在這個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BR> 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薄鞍l(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边@就強調教師要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fā)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yǎng)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七
一直以來不斷在提醒自己要擠時間看看書,可總是被這樣或那樣的事牽絆,直到前些日子,才終于拿起了放在枕邊的被擱置多時的《論語》。
1、反思是一種人生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耳熟能詳?shù)脑捯馑即蠹叶济靼住?BR> 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真正的哲學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義,他們把這種意義看得比生命本身還重要。在對人生的不斷反省中,他們認識了生命的價值。與西方不同的是,論語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蘇格拉底所說“關心自已的靈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懺悔自己與生俱來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沒有一個萬知萬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諧而美好的,人本身沒有罪孽可以懺悔。因而,它所關注的是現(xiàn)實性的,是人與人群之間的紐帶,是建立合理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在社會的大視野中尋找自我,完善自我?!熬尤諈⑹『跻眩瑒傊鞫袩o過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為要達到知行合一,說穿了,是一種生存智慧,行動智慧。在教學中我們不也是常常這樣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么?正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我們得以及時學習,及時修改自己的教學行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則奮進,發(fā)現(xiàn)問題則深思,存在問題就修改,找到經(jīng)驗就升華。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我們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你可能在燈光下靜靜深思,也可能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來沒有窗的墻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更還多了一個頭腦!
2、自信是一種坦然。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自信是我們每個人生存立世的重要意志品質之一。特別是正處在心理生理發(fā)育期的學生,更是要從我們這里學習、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有時會從教師的言行中去感染和影響他們,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就做到了約制。自信是一種內在的東西,需要由你個人來把握和證實,要善于肯定自己、激勵自己。與成功一樣,強烈的自信并不是一夜之間建立起來的,需要有個過程,要善于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突破和成績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充分肯定它,適當獎勵一下自己,鼓勵自己再加把勁,這樣就能得到一點自信。在建立自信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勇氣面對別人的譏諷和嘲笑。自我激勵的辦法之一,是運用臨時性的激勵辦法。學會自我激勵,要給自己一個習慣性的思想意念,如果你在內心經(jīng)常存有失敗的念頭,你便已經(jīng)輸?shù)袅艘淮蠼亍O喾吹?,倘若你對自己充滿信心,要把每一次進步都看成是一種成功,而每一次成功都會增加信心,都會有助于主宰自我的意志與習慣的形成,那么即使面對逆境,也能泰然自若。換言之,自信是力量增長的源泉,它能助你與成功同步前進。讓我們多多肯定自己,多多肯定學生吧,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3、快樂是一種境界
快樂是一種境界。在《論語》中,孔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子貢曾經(jīng)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么樣?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詩人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讀書讓我們明智,學習讓我們快樂?!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習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樂趣的一部分。不想標榜自己有多么的淡泊名利,畢竟我只是俗人一個。只想平靜的面對虛名利祿,以古以鏡不斷學習,做到“守節(jié)聲色場,安志紛鬧中!”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八
第一段:介紹《論語》的背景和重要性(150字)
《論語》是中國古代圣人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和總結,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讀《論語》不僅能夠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觀,更能夠在教育教學中汲取智慧和啟示。正如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通過學習《論語》,教師們能夠更好地擔當起教育者的重任,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而努力奮斗。
第二段:感悟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250字)
《論語》中,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為人師者,必自學之”等經(jīng)典的教育理念。這些理念無疑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啟示。孔子強調個體的發(fā)展,鼓勵教師注重每個學生的差異,以個性化的方式幫助學生成長。同時,孔子強調教育者自身的修養(yǎng)和學習,他認為只有不斷學習進取的教師才能夠影響學生的成長。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承擔起教育的使命。
第三段:體會孔子的道德觀和教育價值觀(300字)
孔子在《論語》中強調道德的重要性,認為仁、義、誠、信等品德是教育的核心。他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培養(yǎng)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現(xiàn)代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同樣重要。我們要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引導他們思考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自律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同時,我們自身也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四段:探討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技巧(250字)
孔子注重實踐和體驗的教學方式,并提倡啟發(fā)式教育。他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和探索。這一教學方法在現(xiàn)代教育中同樣適用。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他們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我們也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技巧,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第五段:總結讀《論語》的體會和收獲(250字)
通過閱讀《論語》,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孔子的思想,更能夠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為教育工作者,讀《論語》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刻地認識教育的真諦和自身的責任。我們應該始終堅守初心,不斷學習和成長,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而努力奮斗。同時,我們也要注重道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的成果和價值。
通過讀《論語》,我們對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應該以《論語》為指引,用孔子的教育智慧來指導我們的工作,努力為學生成長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教育模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一起共同探索教育的奧秘,為教育事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九
在《處世之道》中有這樣一句“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能做到多聽取師傅的意見,多用心觀察身邊有經(jīng)驗老師的言行,多進行教學思考必定能幫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此謂“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而對于“謹言與慎行”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在與身邊同事相處時做到“謹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俗話說“三思而后行”,無論是言語還是行動都需要經(jīng)過細致的考慮之后再去實踐,在整個團隊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學習、傾聽前輩們的經(jīng)驗之談,積極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實事而不是夸夸其談。融入團隊,獲得更多老師的指導與幫助。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更應注重“謹言、慎行”。教師的言行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學設計中,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都應該經(jīng)過縝密的思考,要注重課堂提問的設計,問題要有明確的切入點,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也即“謹言”。一個鼓勵的眼、一次輕輕的撫摸、一個善解人意的手勢都會帶給學生無限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同樣值得謹慎考慮。
為此,我將把“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作為我為人、為師之道,相信它能讓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內在修養(yǎng)、增強為人師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師應是“仁者”與“智者”的結合體
在于丹看來,《論語》中的“仁”指的是關愛別人;而了解別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們教學實踐中更應該提倡“仁”與“智”,通俗的說就是教師要懂得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教師要了解、關愛學生就應該站到學生中間來,善于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也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解讀學生,關愛學生。新課程標準下我們提倡教師應該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充分體現(xiàn)民主與平等。教師在課堂中應尊重學生,多鼓勵孩子思考,使每個孩子在老師的期待中、鼓勵中去求知,去創(chuàng)新。
其次,教師在課下要做到“走近一點、蹲下一點、微笑一點”,用心的去了解、愛護學生。多參與孩子們的活動,多和他們談心,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評說自己,給自己的教學提出意見,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我想了解和關愛學生將是做一名教師永恒不變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課上和課下的“仁者”與“智者”。
應該說閱讀本書自己的感觸是比較深的,給我的啟示也很多。我想一本好書需反復研讀,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有時間我將再次細心研讀一番,希望與讀過此書的朋友們可以一起來品味。
本期,我教高一語文,使用的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這本教科書第4部分是“名著導讀”,導讀的內容是《論語》。教師要求學生讀《論語》,必須首先自己讀《論語》。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思考能力與欣賞水平,我在網(wǎng)上瀏覽了有關孔子的一些專著,如《孔子評傳》、《孔子智慧》等,并且找出了一本《論語通譯》重新讀了一遍。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十
《教師論語》作為中國古代經(jīng)典之一,深受教育界人士的推崇。它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言傳身教的教育理念和處世智慧。這些經(jīng)典的教育思想,不僅對孔子時代的教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對后世的教育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在閱讀和研究《教師論語》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對教育的深刻思考,特此做出以下的體會總結。
第二段:關于治學篇
《教師論語》中的治學篇告訴我們要以誠相待,以德為基礎。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率先垂范,通過自己的行為和品德來影響和激勵學生。只有學生看到教師身體力行地踐行這些價值觀,才會更加愿意去尊重和學習。同時,《教師論語》還強調教學的重要性,強調“學而時習之”、“不學而知”是不可取的。這讓我意識到,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重視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遵守道德規(guī)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三段:關于為人篇
《教師論語》中的為人篇教導我們要以仁心待人,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權益。這對于教師來說尤為重要。作為教師,我們需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感受和需求,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和學習能力,給予他們個性化的照顧和引導。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理解,用耐心和關愛去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和挫折。通過教學和照顧,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師生之間的情感紐帶,建立起彼此之間的互信和尊重。
第四段:關于見賢思齊篇
《教師論語》中的見賢思齊篇告訴我們要向優(yōu)秀學者和先賢們學習,同時也要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思考。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學術研究,增加專業(yè)知識和教育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同時,我們也需要與同行進行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從中吸取借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的獨特才能和思考方法,在學習中不斷擴展自己的視野,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
第五段:關于致遠篇
《教師論語》中的致遠篇告訴我們要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作為教師,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要引領學生成為有責任感和社會價值觀的公民。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們能夠在未來的社會中發(fā)揮自己的獨特價值。同時,教師自身也應該不斷追求進步,勇于接受挑戰(zhàn),不斷擴展自己的教育視野和影響力。只有以高遠的目標去引導學生,我們才能夠在教育事業(yè)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總結:
通過閱讀和研究《教師論語》,我深切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教育智慧和對教育事業(yè)的深刻關懷。治學、為人、見賢思齊、致遠等諸多篇章,都給我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啟發(fā)。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時刻謹記這些智慧原則,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道德修養(yǎng),引領學生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棟梁。只有持之以恒地追求學習和進步,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一
作為一名教師已不是第一次與《論語》打交道了,《論語》在我看來像是一位變幻莫測的朋友,每次接觸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個假期在校領導的建議下,我再次走進《論語》,與它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讀到這,我猶豫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以德報怨是大度是豁達的表現(xiàn),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這里孔子又教會了我一個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報德。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他有負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對待他,去處理這件事,但是你要留著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饋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
孔子說:天人合一。于丹老師解釋說這種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身為一名教師,那么我的和諧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和諧,教師和學生在我看來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組合,而不是對立的組合。
孔子教育學生時態(tài)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張張稚嫩渴望知識的小臉,他們年齡還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識的能力比較慢,這就要求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能夠心態(tài)平和,而且要對他們有信心,能夠發(fā)自內心的肯定他們。 在我的職業(yè)道路上,我也會抱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態(tài)度與同事和平相處,做好我的本職工作。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一個教師的心靈思想直接影響一批學生的思想觀念。于丹老師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說道: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而且要用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彌補遺憾。因此我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即使有什么不開心的事降臨,我也要盡量平靜自己煩躁的心情,不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因為我堅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盡快的過去,這樣我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我才會活得更有效率。 我想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tài)傳播出去教育學生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tài)是多么的重要。要使他們明白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個坦蕩蕩的胸懷。
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無論對朋友領導還是家人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最美的境界。
孔子有這樣的名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所不能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天乎!意思是說別人不了解你,嫉妒你、攻擊你,你也不惱怒,而是時常反省自己,我還有哪些不足之處?與其浪費時間去反擊別人的指責,倒不如埋頭做自己的事,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充實和完善自己。要堅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
孔子曾說過,看一個射箭手技術的高低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而沒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后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沒有??此坪唵蔚囊痪湓?,其實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對他人不能太苛刻,寬容別人其實更是寬容自己。
人生在世,總是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也總會產(chǎn)生各種不快與摩擦,在處理問題上,有的人會三思而后行,而有的人卻采取了極端的方式,害人又害己。有的時候我們寬容了別人,別人就會寬容我們,善待我們;而我們對別人苛刻,別人也會反過來以更加惡劣的態(tài)度來回擊我們。讓我們用寬容對待身邊的人吧,這不是消極或懦弱的表現(xiàn),而是真正的君子之度,是大家之風。
是《論語》使我對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對工作燃起了新的激情,它教會我最多的就是寬容。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需要理解。寬容是催化劑,可以消除隔閡,化解矛盾;寬容是潤滑劑,可以調節(jié)關系,避免碰撞;寬容是清新劑,會令人感到舒適,感到溫馨,感到自信。寬容是一種豁達的風范,更是一種幸福。它是一盞綠燈,幫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通行。讀懂了《論語》,便讀懂了人生!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二
公冶長,姓公冶名長,齊國人,孔子的弟子。
本篇主要還是以仁德為主,從各個方面去探討仁德的特征。其中有很多著名的句子,如:“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思而后行”等。這些在以前的教材中都出現(xiàn)過,對人們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第一個評論人物就是公冶長,雖然坐過牢,但是并不是他的罪過,所以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對于公冶長的了解,孔子是他的師父,我想他肯定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評價,所以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看待一個人不是去在乎身份、地位、錢財,而是去看他是否具有最基本的仁德。
第二個評論人物是南容,姓南宮名適,他也是孔子的弟子。雖沒有具體說明他到底是哪方面突出,但還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無形中對他也做出了很高的仁德評價。
第三個評價的人物是子賤,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啊,如果魯國沒有君子,那他的優(yōu)秀品德又是從哪里學來的呢?言外之意說自己就是個君子,子賤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有仁德的弟子。
對于孔子評價的方面,去衡量人的仁德,在這一章節(jié)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對于一些不良的品行,還是在看過這一章后能做以悔改,希望人人都是個具有仁德之心的人,那么這個將會是多么的美好!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三
斯密斯曾說,“教師是心中有火的人”。作為教師,我們肩負著培育下一代的重任,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源于孔子的思想,論語是我們學習和思考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通過研讀論語,我深刻認識到自身在教育實踐中的不足,并從中汲取了許多教育智慧和啟示。下面我將就我在論語中的體悟和收獲,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 學習為人之道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是論語開篇所提到的一句名言。我們作為教師,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和學習。只有具備豐富的知識和情操,我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育作用。論語中通過孔子點撥弟子,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對我來說,這一點尤為深刻。在日常的教學中,我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
第二段:追求道德的典范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闭撜Z中強調了作為教師要具備崇高的道德品質。在教育實踐中,要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優(yōu)秀的品質。只有我們自身成為道德的典范,才能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論語中提到的仁守者不愿乎其外,義守者不愿乎其內,信守者不愿乎其后、中等等格言,給了我很大的教育啟示。在日常的教育實踐中,我要將自己擺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以身作則,不斷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給學生以榜樣。
第三段: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笨鬃釉谡撜Z中不停地強調教育的個性化。這給我啟示,作為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發(fā)現(xiàn)他們的潛力,并通過合適的方式和方法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每個學生都有他們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點,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的就是挖掘出這些潛能,幫助他們順利發(fā)展。
第四段: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痹谡撜Z中,孔子強調了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我們要傾聽學生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并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與學生真正溝通,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問題和困惑,從而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幫助。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發(fā)展自己的溝通能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與學生建立起信任的關系。
第五段:強調教育的重要性
“教無常師”。教育是無止境的,是一種責任和使命。論語中孔子的教育思想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懷著對學生的無限關愛與熱情,用心、智慧去教育他們。只有不斷強調和提升教育的意識,我們才能真正做到“賢良教師不在于以何身份黑的教,而在于以何教法能挖得到金子”。
總結:
通過研讀論語,我進一步認識到自身在教育實踐中的不足,并從中汲取了許多教育智慧和啟示。通過追求學習之道,弘揚崇高德行,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我們作為教師能夠更好地履行我們的教育職責,提升自身的教育品質,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貢獻力量。因此,我們要始終保持學習的態(tài)度,相信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們能夠成為偉大的教育者,推動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四
孔子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義上說,他也是全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稱為“萬世師表”??鬃邮讋?chuàng)平民教育,繼承、發(fā)展和傳播了古代文化,相傳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足見孔子對當時教育的貢獻??鬃釉谝簧慕虒W實踐活動中,積累了一套極有價值的教學理論,在許多方面反映了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觀點。他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治學態(tài)度,以及所倡導的互敬互愛的師生關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學思結合,溫故知新??鬃幼鳛橐晃唤艹龅慕逃?,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論,他主張“有教無類”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治學的角度看,他強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認為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必須認真學習并進行思考;他提倡“溫故而知新”,認為時時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舊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更深的新知識。特別是“學思結合”和“溫故知新”已成為人們長期遵循的學習規(guī)律。新的課改確立了鮮明的課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我們知道教師的一切都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學生,要發(fā)展首要任務是學習,這其中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習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學思結合”;二是學習如何獲得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溫故知新”。只有這樣,才能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今天課改新理念其實是對《論語》中有價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鬃舆M行教學活動的特點,是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針對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培養(yǎng)弟子學習興趣的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動的事例,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去誘導,如用“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節(jié)操,教導學生要有忍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時間一去不復返,意在勉勵弟子們珍惜時間、發(fā)奮圖強。這樣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弟子們的稱贊,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蔽覀兺ㄟ^“校本培訓”,已經(jīng)確立了新的教育觀。新的教育觀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教育,讓全體學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發(fā)展。這里提到的個性化教育是與“因材施教”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新的教育觀還要求教師要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善待學生的錯誤,要用優(yōu)點融化學生的缺點?,F(xiàn)在學生厭學輟學現(xiàn)象嚴重,部分學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觀消極的心態(tài),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燃起希望之火,去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心靈王國,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強項,扶持它,呵護它,使它成為學生的成長起點。
(三)善于啟發(fā),觸類旁通。孔子特別強調把握時機,進行啟發(fā)式教育,實際上“啟發(fā)”一詞就來自《論語》。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敝挥袑η笾麖妳s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點撥,對竭力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卻無從表達的人加以引導,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鬃拥倪@一論點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善于推論,聞一知二,舉一反三。這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在今天新課改的過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知道科學在飛速發(fā)展,很多知識都會迅速被淘汰而變得一錢不值。因此,知識本身的獲得已經(jīng)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獲得知識,如何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開發(fā)學生的各種潛能。所以說,現(xiàn)代教學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學知識。教師“舉一隅”是教給學生知識,學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會學生學知識。要想教會學生學知識,使學生真正把知識學活,就得在舉一反三上下功夫,從而收到以一當十、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學相長??鬃釉诮虒W法上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以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墩撜Z?學而》記載子貢聽了孔子的教導后,領會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興。一部《論語》,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之間互相討論的問答情況。孔子的教學是民主的。他樂于接受來自學生的批評,對于不肯提意見的學生反而要責怪。顏回是孔子最贊賞的弟子,但顏回對孔子的話句句順從,從來不提意見。因此,孔子責怪說::“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無所不說?!币庵割伝貜膩聿幌蛩岢霾煌囊庖?,這就不能使師生之間收到教學相長的好處,所以說“顏回不是能幫助我的人”。可見,孔子是開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們提倡師生互動,與孔子的教學相長是一脈相承的。教師不僅教,也要在互動中學;學生不僅學,同時也要在互動中教。師生共同對自己和對方的發(fā)展成長負責。我們大家都教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課,寫的是孔子與四個學生的一次課堂活動。當年孔子在課堂操作上“以問題為主線,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為收獲,以情趣為動力”,為我們今天的課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有師生互動,才能讓師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在課堂上得到有效地發(fā)揮,課堂也才會有真正的歡樂時光。
(五)聯(lián)系實際,評人評事。孔子評價過的人很多,上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伯夷、叔齊,下至春秋時期的管仲、子產(chǎn)等各類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過對人的評價,教育學生辨別善惡是非,為弟子們修身養(yǎng)性樹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鬃由钤谝粋€動蕩不安的時代,社會新聞很多,作為一個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視和關心時事,隨時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宣傳自己的主張。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評論過很多人和事。從這些評語中可以看出他審時度勢的胸懷和抱負,并且也反映了他通過實例教育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良好學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教學的一條根本原則。今天,聯(lián)系實際,評人評事,也是各科教學不可或缺的內容。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既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學到的基礎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次課改明確提出要實現(xiàn)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其中就體現(xiàn)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在這一教學原則的指導下,“教師既要給學生干糧,還要給學生xx?!?BR> 總之,《論語》是一部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的書,值得我們認真閱讀、仔細品味??鬃拥慕逃枷胧恰墩撜Z》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讀后受益無窮。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五
第一段:引言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經(jīng)典之一。作為一本教育界崇尚的經(jīng)典著作,《論語》對教師的重要性舉足輕重。教師讀《論語》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啟發(fā)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的思考和實踐。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分享一些對《論語》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學習仁愛之道
《論語》中強調了仁愛之道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身作則,成為學生模仿的榜樣。學習謙虛、恭敬、誠信等美德,培養(yǎng)自信心,培訓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考試策略,這些都是我們作為教師需要不斷修煉和提升的。我們要從孔子對待人的真誠和善良中汲取力量,傳承并繼續(xù)發(fā)揚這種精神。
第三段:追求知識的導向
《論語》中強調了追求知識的重要性。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求。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關注新知識和新技術,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素質,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第四段:教育方法的探討
《論語》中還涉及了一些教育方法的問題。例如,孔子強調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即因學生才能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啟示——要因材施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和發(fā)揮他們的個性。此外,《論語》中還提到了“教無類”的原則,即不分貴賤、貧富、才智的差異,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崇高目標和要求。
第五段:實踐與反思
教師讀《論語》不僅要理解其中的思想,還要將其運用到實際教育教學中。只有實踐,才能找到最適合我們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我們需要不斷反思,總結經(jīng)驗,調整教學策略,不斷進步和提高。我們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幫助他們全面發(fā)展,并在實踐中錘煉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能力。
結論:
《論語》是中國古代哲學智慧的結晶,對于現(xiàn)代教師的教育思想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師讀《論語》不僅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思想,還可以指導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的思考和實踐。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己,我們才能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更加出色地前行,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六
《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步語錄體散文,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創(chuàng)語錄之體,其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來為論語作注者不盡其數(shù),經(jīng)典者也是層出不窮,而這些古代學者是用文言注文言,我們已經(jīng)和傳統(tǒng)的文言相去甚遠,因此,只能舍遠求近——通讀一些近現(xiàn)代學者所注《論語》的佳作,在我看來,最為深刻的當屬南懷瑾的《論語別裁》,稍為遜色則有李澤厚的《論語今讀》,當然少不了熱得如火朝天的《于丹論語心得》,這也可以作為一個大眾化的版本來參照,除此之外,還有一本林語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稱經(jīng)典,當然,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參照版本,我們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還是得親身去品味《論語》那些古老的文字,還得親身去體味孔子的箴言,親自去領悟孔子的智慧。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釉缒陠矢福揖乘ヂ?。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蹦贻p時做過委吏(管理糧倉)與乘田(管理牲畜)。他雖然生活貧苦,但好學上進善于取法他人,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背錾碡毲屹v,一生生活艱辛,在他55歲那年,認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在魯國實現(xiàn),于是開始周游列國,但是沒有一個國家愿意接受其政治理想,他受到了一次次的拒絕,但他又一次次的振作,向下一個國家邁進,堅定不移的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奮斗,直到20xx年后,他才認識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于是回到故鄉(xiāng),從事教育活動和整理古籍,授徒講學,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chuàng)者,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tǒng),進一步促進了學術下移,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從孔子苦難與輝煌并行的一生,我認為可以從中學到孔子那種在求知上的永不滿足,永遠追求智慧的人生態(tài)度;還有他那種對自己信奉的價值體系的實現(xiàn)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那誓不罷休的毅力。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較大的影響。他認為一個教師,必須掌握學生在學習上常犯的四種心理表現(xiàn),即廣泛而不精、知識面過窄、把學習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難情緒。只有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給予幫助、補救。就是說,學生心理的差異性,決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學上,孔子還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互相啟發(fā),以收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一部《論語》,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間互相問對、討論的情況。如子路、顏回和子夏就是這樣做的。性率直而魯莽的子路,出于對孔子的愛護,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評性的意見,孔子也很關心、愛護子路,對他的批評也能接受,當有的學生對子路不太尊重時,孔子對他們說:子路的學問是不錯的,只是還不夠精深罷了。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但由于顏回從未對孔子提出過疑問和批評,孔子曾不滿意地說過:顏回不是對我有所幫助的人,他對我的話沒有不喜歡的。有一次,子夏引《詩經(jīng)?衛(wèi)風》上的詩句,向孔子請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論語?八佾》意思是,《詩經(jīng)》上說:有酒渦的臉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轉得真叫人喜愛呀,潔白的底子上畫著花卉呀。
這幾句詩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說: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畫花。子夏接著進一步闡明說:那么,是不是禮樂的產(chǎn)生在仁義之后呢?孔子高興地說:卜商呀,你真是能啟發(fā)我的人?,F(xiàn)在可以同你進一步討論《詩》了。孔子敢于承認比他小44歲的子夏在學問上對自己有啟發(fā),說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學習的勇氣,其精神可敬佩! 治學方面,孔夫子曾經(jīng)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并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jīng)歷使他仁德兼?zhèn)洌瑢W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后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學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鬃訒宰畈┐蟮男貞?,去接納包容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边@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叭诵校赜形?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在這個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BR> 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薄鞍l(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边@就強調教師要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fā)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yǎng)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七
一直以來不斷在提醒自己要擠時間看看書,可總是被這樣或那樣的事牽絆,直到前些日子,才終于拿起了放在枕邊的被擱置多時的《論語》。
1、反思是一種人生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耳熟能詳?shù)脑捯馑即蠹叶济靼住?BR> 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真正的哲學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義,他們把這種意義看得比生命本身還重要。在對人生的不斷反省中,他們認識了生命的價值。與西方不同的是,論語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蘇格拉底所說“關心自已的靈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懺悔自己與生俱來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沒有一個萬知萬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諧而美好的,人本身沒有罪孽可以懺悔。因而,它所關注的是現(xiàn)實性的,是人與人群之間的紐帶,是建立合理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在社會的大視野中尋找自我,完善自我?!熬尤諈⑹『跻眩瑒傊鞫袩o過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為要達到知行合一,說穿了,是一種生存智慧,行動智慧。在教學中我們不也是常常這樣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么?正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我們得以及時學習,及時修改自己的教學行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則奮進,發(fā)現(xiàn)問題則深思,存在問題就修改,找到經(jīng)驗就升華。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我們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你可能在燈光下靜靜深思,也可能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來沒有窗的墻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更還多了一個頭腦!
2、自信是一種坦然。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自信是我們每個人生存立世的重要意志品質之一。特別是正處在心理生理發(fā)育期的學生,更是要從我們這里學習、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有時會從教師的言行中去感染和影響他們,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就做到了約制。自信是一種內在的東西,需要由你個人來把握和證實,要善于肯定自己、激勵自己。與成功一樣,強烈的自信并不是一夜之間建立起來的,需要有個過程,要善于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突破和成績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充分肯定它,適當獎勵一下自己,鼓勵自己再加把勁,這樣就能得到一點自信。在建立自信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勇氣面對別人的譏諷和嘲笑。自我激勵的辦法之一,是運用臨時性的激勵辦法。學會自我激勵,要給自己一個習慣性的思想意念,如果你在內心經(jīng)常存有失敗的念頭,你便已經(jīng)輸?shù)袅艘淮蠼亍O喾吹?,倘若你對自己充滿信心,要把每一次進步都看成是一種成功,而每一次成功都會增加信心,都會有助于主宰自我的意志與習慣的形成,那么即使面對逆境,也能泰然自若。換言之,自信是力量增長的源泉,它能助你與成功同步前進。讓我們多多肯定自己,多多肯定學生吧,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3、快樂是一種境界
快樂是一種境界。在《論語》中,孔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子貢曾經(jīng)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么樣?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詩人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讀書讓我們明智,學習讓我們快樂?!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習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樂趣的一部分。不想標榜自己有多么的淡泊名利,畢竟我只是俗人一個。只想平靜的面對虛名利祿,以古以鏡不斷學習,做到“守節(jié)聲色場,安志紛鬧中!”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八
第一段:介紹《論語》的背景和重要性(150字)
《論語》是中國古代圣人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和總結,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讀《論語》不僅能夠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觀,更能夠在教育教學中汲取智慧和啟示。正如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通過學習《論語》,教師們能夠更好地擔當起教育者的重任,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而努力奮斗。
第二段:感悟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250字)
《論語》中,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為人師者,必自學之”等經(jīng)典的教育理念。這些理念無疑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啟示。孔子強調個體的發(fā)展,鼓勵教師注重每個學生的差異,以個性化的方式幫助學生成長。同時,孔子強調教育者自身的修養(yǎng)和學習,他認為只有不斷學習進取的教師才能夠影響學生的成長。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承擔起教育的使命。
第三段:體會孔子的道德觀和教育價值觀(300字)
孔子在《論語》中強調道德的重要性,認為仁、義、誠、信等品德是教育的核心。他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培養(yǎng)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現(xiàn)代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同樣重要。我們要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引導他們思考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自律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同時,我們自身也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四段:探討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技巧(250字)
孔子注重實踐和體驗的教學方式,并提倡啟發(fā)式教育。他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和探索。這一教學方法在現(xiàn)代教育中同樣適用。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他們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我們也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技巧,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第五段:總結讀《論語》的體會和收獲(250字)
通過閱讀《論語》,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孔子的思想,更能夠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為教育工作者,讀《論語》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刻地認識教育的真諦和自身的責任。我們應該始終堅守初心,不斷學習和成長,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而努力奮斗。同時,我們也要注重道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的成果和價值。
通過讀《論語》,我們對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應該以《論語》為指引,用孔子的教育智慧來指導我們的工作,努力為學生成長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教育模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一起共同探索教育的奧秘,為教育事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九
在《處世之道》中有這樣一句“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能做到多聽取師傅的意見,多用心觀察身邊有經(jīng)驗老師的言行,多進行教學思考必定能幫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此謂“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而對于“謹言與慎行”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在與身邊同事相處時做到“謹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俗話說“三思而后行”,無論是言語還是行動都需要經(jīng)過細致的考慮之后再去實踐,在整個團隊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學習、傾聽前輩們的經(jīng)驗之談,積極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實事而不是夸夸其談。融入團隊,獲得更多老師的指導與幫助。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更應注重“謹言、慎行”。教師的言行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學設計中,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都應該經(jīng)過縝密的思考,要注重課堂提問的設計,問題要有明確的切入點,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也即“謹言”。一個鼓勵的眼、一次輕輕的撫摸、一個善解人意的手勢都會帶給學生無限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同樣值得謹慎考慮。
為此,我將把“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作為我為人、為師之道,相信它能讓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內在修養(yǎng)、增強為人師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師應是“仁者”與“智者”的結合體
在于丹看來,《論語》中的“仁”指的是關愛別人;而了解別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們教學實踐中更應該提倡“仁”與“智”,通俗的說就是教師要懂得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教師要了解、關愛學生就應該站到學生中間來,善于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也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解讀學生,關愛學生。新課程標準下我們提倡教師應該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充分體現(xiàn)民主與平等。教師在課堂中應尊重學生,多鼓勵孩子思考,使每個孩子在老師的期待中、鼓勵中去求知,去創(chuàng)新。
其次,教師在課下要做到“走近一點、蹲下一點、微笑一點”,用心的去了解、愛護學生。多參與孩子們的活動,多和他們談心,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評說自己,給自己的教學提出意見,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我想了解和關愛學生將是做一名教師永恒不變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課上和課下的“仁者”與“智者”。
應該說閱讀本書自己的感觸是比較深的,給我的啟示也很多。我想一本好書需反復研讀,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有時間我將再次細心研讀一番,希望與讀過此書的朋友們可以一起來品味。
本期,我教高一語文,使用的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這本教科書第4部分是“名著導讀”,導讀的內容是《論語》。教師要求學生讀《論語》,必須首先自己讀《論語》。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思考能力與欣賞水平,我在網(wǎng)上瀏覽了有關孔子的一些專著,如《孔子評傳》、《孔子智慧》等,并且找出了一本《論語通譯》重新讀了一遍。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篇十
《教師論語》作為中國古代經(jīng)典之一,深受教育界人士的推崇。它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言傳身教的教育理念和處世智慧。這些經(jīng)典的教育思想,不僅對孔子時代的教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對后世的教育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在閱讀和研究《教師論語》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對教育的深刻思考,特此做出以下的體會總結。
第二段:關于治學篇
《教師論語》中的治學篇告訴我們要以誠相待,以德為基礎。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率先垂范,通過自己的行為和品德來影響和激勵學生。只有學生看到教師身體力行地踐行這些價值觀,才會更加愿意去尊重和學習。同時,《教師論語》還強調教學的重要性,強調“學而時習之”、“不學而知”是不可取的。這讓我意識到,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重視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遵守道德規(guī)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三段:關于為人篇
《教師論語》中的為人篇教導我們要以仁心待人,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權益。這對于教師來說尤為重要。作為教師,我們需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感受和需求,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和學習能力,給予他們個性化的照顧和引導。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理解,用耐心和關愛去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和挫折。通過教學和照顧,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師生之間的情感紐帶,建立起彼此之間的互信和尊重。
第四段:關于見賢思齊篇
《教師論語》中的見賢思齊篇告訴我們要向優(yōu)秀學者和先賢們學習,同時也要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思考。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學術研究,增加專業(yè)知識和教育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同時,我們也需要與同行進行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從中吸取借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的獨特才能和思考方法,在學習中不斷擴展自己的視野,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
第五段:關于致遠篇
《教師論語》中的致遠篇告訴我們要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作為教師,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要引領學生成為有責任感和社會價值觀的公民。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們能夠在未來的社會中發(fā)揮自己的獨特價值。同時,教師自身也應該不斷追求進步,勇于接受挑戰(zhàn),不斷擴展自己的教育視野和影響力。只有以高遠的目標去引導學生,我們才能夠在教育事業(yè)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總結:
通過閱讀和研究《教師論語》,我深切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教育智慧和對教育事業(yè)的深刻關懷。治學、為人、見賢思齊、致遠等諸多篇章,都給我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啟發(fā)。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時刻謹記這些智慧原則,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道德修養(yǎng),引領學生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棟梁。只有持之以恒地追求學習和進步,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發(fā)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