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行散記讀書筆記(匯總8篇)

字號: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篇一
    那本書時常令我思潮騰涌。
    《湘行散記》一本普通的書,一個個普通的字眼,卻構成了一個不平凡的藝術世界。
    讀《湘行散記》,看著那一個為了維持家境,不惜生命地跳入冰涼湍急的溪水中的水手們,看著那一個個吃苦耐勞的妓女的悲慘身世,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水手與妓女,他們不僅吃苦耐勞,而且十分善良、淳樸,這正由于他們對工作的熱愛,以及對家人的關心。他們那種善良、正直、吃苦耐勞的美好品質融入到了那條清澈、毫無渣滓的小河里。
    《湘行散記》一本多么富有哲理的書?。∽屛覀兏髡叩哪_步,去書中感受善良的力量。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篇二
    有時候,愛上一本書,就像愛上一個人。
    這個人是你嗎?此刻我只想給你寫情書。
    因為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一發(fā)不可收拾地喜歡上他的文字,于是就開始找他的作品來看。
    看到《湘行散記》的時候,更是一見鐘情,喜歡得不得了!每每看到他寫給張兆和的信,心中就特別感動平和。
    《湘行散記》既是情真意切的綿綿情書,又是優(yōu)美自然的游記散文。1934年,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從北平匆匆趕回湘西。出行之前,他與夫人張兆和約定,每天給她寫一封信,報告沿途所見所聞?!断嫘猩⒂洝繁闶歉鶕@些書信積累的素材寫成的。
    從這些書信中我看到了優(yōu)美動人的文字,風格雋永的語言,溫柔細膩的情感,秀麗迷人的風景,真實動人的民俗風情。
    不知道他和張兆和之間有多少濃情蜜意,才寫得出這篇篇甜蜜的情書!
    他們彼此的思念是那樣的濃厚,純真,讓我看到了愛情的本真。
    好的愛情,即便你不曾擁有,看著就覺得十分美好。
    我應該為自己慶幸。望著北平高空明藍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么遠。我日里望著,晚上做夢,總夢著生著翅膀,向上飛去。向上飛去,便看到許多星子,都成為你的眼睛了。
    我先以為我是個受得了寂寞的人,現在方明白我們自從在一處后,我就變成一個不能同你離開的人了……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想打東西,罵粗話,讓冷風吹凍自己全身。我得同你在一處,這心才能安靜,事也才能做好!
    這樣的文字洋溢在在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每一封信中,每一個字眼里都充滿著濃濃的愛意和滿滿的思念,這是世界上最甜蜜的情話,這是那個時代最唯美的愛情。
    他想她的時候,他吃的,用的,見的,聽的,想的都想告訴她,迫不及待地想與她分享。
    他的心里每一秒都是她,他看到的是景,心里想到的卻都是她。
    純粹的愛情就是我的心里除了你之外什么也裝不下。
    看著沈從文先生的信,心底一直洋溢著感動,幸福,他們真摯純真的愛情讓人羨慕,每讀一次心里都有一種想寫情書的沖動。
    在如今的這個浮躁而又急切的社會,很多戀愛短促又功利,婚姻嘈雜又喧鬧,愛情變得可有可無。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甚至連好好說聲“我愛你”的時間都沒有。
    那時候,婚姻是一輩子的相濡以沫;而如今,情感關系的毒,罄竹難書。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度想起木心的《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是啊,那個時期,車馬郵件都慢,沈從文從北京回到湖南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受盡了顛沛之苦。他從北平坐火車到長沙,轉車去常德、到桃源,從桃源坐船到浦市,在船上呆了7天,下船以后又坐了2天的轎子才到鳳凰。
    然而雖然是漫長而周折的行程,沈從文卻沒有因此而懊惱,他一路上寫文章,寫信,畫畫,他一路上觀察身邊的人和景,一路上感受他們的疾苦與處境,他記錄所有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他每一天都過得充實又滿足。
    唯一讓他覺得行程太久的是他對張兆和的思念太深,以及他擔心在家里停留的時間太短。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沈從文是從容的,從容藏在他的文字里,他所見過的風景里,一如他對張兆和的愛。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好的文字,能把人的心融化,沈從文就是靠著他熱忱美妙的文字打動了張兆和,他靠著一支筆,幾百封情書獲得了張兆和的芳心。
    那個本身就熱愛文學的張兆和對于沈從文的文字和情書,沒有一點抵抗力。是啊,能夠寫出來的情話那都是內心深處最柔軟最長久的情感。
    在《湘行散記》的開篇三封信是張兆和寫給沈從文的信,信里亦是愛意滿滿,思念重重。
    乍醒時,天才蒙蒙亮,猛然想著你,猛然想著你,心便跳躍不止。
    你走了兩天,便像過了許多日子似的。
    長沙的風是不是也會這么不憐憫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塊冰?
    沈從文稱呼張兆和為“三三”,而張兆和稱呼他為“二哥”,他們二人用甜蜜纏綿的書信傳遞著彼此之間的愛戀和依賴。
    那時候表達愛情的形式并不多,也許書信是最可靠最醉心的交流。在他們的書信里,我看到了美麗純真的愛情,我感受到了愛一個人時的癡情蜜意和傾盡全力。
    愛情是美好的,每個人都渴望唯美的愛情,渴望幸福。然愛情縱然美好,婚姻的長路上依然少不了雞毛蒜皮和柴米油鹽。沈從文和張兆和在此后婚姻生活中也有著在現實面前的無奈,不可避免的隔閡和分歧。
    然終究是有愛情的支撐,盡管歷經滄桑和磨難,他們依然相扶相持走到終老!
    一輩子,最簡單也最深情的話也許就是: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看你!
    而此刻,我就這樣一面看書,一面想你!我想給你寫情書,我想與你一起分享那時愛情的美好,我想與你一起感受此刻看文時的柔情!
    而此刻,我愛的人,你在哪里?
    end。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篇三
    沈從文于1934年因母病回故鄉(xiāng)湘西,一路上他用充滿溫情的語言書寫了那個年代故鄉(xiāng)的山水、風情,于是便有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透著空明與澄澈的《湘行散記》。在他的書里,在我的眼里,一切的景、物、人、事無不使人的內心柔和、溫暖、感動。
    沈從文的老家鳳凰位于沅水中游,他從小在這兒長大,十六歲起隨軍隊輾轉于川黔湘邊境,因而一提筆,那朗然入目的山川景色便躍然紙上,“全河是大石頭,水卻平平的,深不可測。石頭上全是細草,綠得如翠玉,上面蓋了雪。船正在這左右是石頭的河中行走,實在讓人感到妙不可言?!薄暗跄_樓尤其使人驚訝,高矗兩岸,真是奇跡……到這樣地方,使人太感動了”……他的文筆勝于丹青,如水般流淌而過,一幅幅沅水兩岸的秀美圖景便被勾勒出來,勾起了我對湘西的向往。
    然而,他的筆墨更多地卻落在了那些質樸而可愛的人們身上?!兑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中,朋友是個愛玩字畫也愛說野話的人,是個懂人情、有趣味的旅館主人。沈從文離開時,天落著雪,那大雪茫茫的清晨,天剛剛白,他就這么從熱被里鉆出沿岸追了三里路趕來送行?!耙宦窂团d,一路復興?!蹦敲慈轮谑撬右粯?,一縱又上了岸,船就開了。如此情義,令人動容之至,若是放到現在,怕也只是躺在床上隨便發(fā)條“一路順風”的短信而已吧。想起《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婦人在吊腳樓窗口向河下人銳聲叫道:“我等你十天,你有良心,你就來——”幽怨之至。而那水手呢,雖然或許正在急水灘頭趴伏到石頭上拉船,一定卻記憶著吊腳樓婦人的一切,心中感覺十分溫暖。在沈從文筆下,還有那些有了酒喝就興高采烈、行船如飛的純樸船夫,那些“黑臉黑手腳”的挖煤漢子,那些看到龍船比賽就高興得大喊大叫的孩子,那些勇敢而又和氣的青年軍官,乃至于那些粗暴而又不乏豪爽的土匪,組成了沅水兩岸特有的鄉(xiāng)野人文景象。
    有關他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的故事,讀來似乎平常、卻又那么撼人心魄。沈從文對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山峻嶺間的鄉(xiāng)野人民懷著些許同情,看到麻陽人生意慘淡,便為地方經濟感到擔心。然而更多地,卻是感動和尊敬的愛。“我先前一時不還提到過這些人可憐的生、無所為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他感動于“他們那么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分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感動于“不管怎么樣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而應有的一切努力”,于是對于人生,對于愛憎,仿佛全然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于我自己,便成為受難者了。這時節(jié)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沈從文年少即投身行伍,加入了輾轉流動的土著部隊,吃過苦,也閱盡了社會的黑暗,然而他對生活還是如此熱愛,“山頭夕陽極感動我,水底各色圓石也極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什么渣滓,透明燭照,對河水,對夕陽,對拉船人同船,皆那么愛著,十分溫暖的愛著!”愿我們也能像從文先生那樣,帶著對生命、對歷史的感悟,對生活那么溫暖地愛著。
    潺潺流水,不及在溪邊讀一本書;游戲的通關,不及在書中尋找那寶藏的鑰匙;聽一首流行歌曲,不及書頁翻開的聲音。一切都是那么恬靜、美好。有如在墨香、文字中遨游。
    翻開《湘行散記》,周圍的一切仿佛就靜了下來,留下的只有書中人物的話語與他們的動作。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篇四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散文集代表作之一,版本不只有湘行散記,共有三個部分:湘行書簡、《湘行散記》和《新湘行記》。沈從文擅長用極為精簡的筆墨勾勒出湘西山水風物。在他的筆下,人是鮮活的,景是生動的,物是靈現的,宛若現代的桃花源。
    從他的文章中讀出了古鎮(zhèn)的文化底蘊。古老的習俗還有所遺留。在這里你還能見到古老的西蘭卡普織錦;在這里你還能品嘗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在這里你還能聽到粗獷純樸的情歌和號子聲;在這里你還能趕上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在這里有純凈的天空清澈的泉水;在這里有清新的晨霧和晶瑩的露珠;在這里有熱情的鄉(xiāng)里人家有活潑精靈的孩子比齊陶淵明的虛擬的世外桃源,多了幾分開放,幾分真實,他們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人們純樸真誠熱情,景物靈動俊秀輕靈,宛若走入畫中,但又是那么真實。
    鎮(zhèn)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居在沿河山上的。一串又長又陡的青石板石梯一直從山腳竄到山頂,淹沒到密密麻麻的樹叢中。石梯兩邊是大大小小的庭院,現在還有一些木石結構的吊腳樓依稀可見。
    站在高處看山腳,又是另外一番景致。因為是深秋,河水很細,從高處看更像是青悠悠的玉帶了,玉帶乖巧地從一座木橋下穿過,河岸兩邊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清一色的黑瓦,同一色的原木色房板。河床邊樹木叢生,雖然掉了葉子,可是枝條依舊風姿綽越。不難讓人想到春天,碧綠的枝條撫著柔波蕩漾的河水的樣子。
    到黃昏時分,各家各戶的瓦檐上開始升騰起淡淡的輕煙。這是山里人用拾來的柴火開始做晚飯了。樅樹枝的香氣和著米飯的香味慢慢在山坡上散開來,在河邊玩耍的小孩不用大人吆喝,聞到香味就紛紛蹦上石梯跑回各自家門。
    被現代文明化了的小鎮(zhèn)人家傳出了流行的旋律,給小鎮(zhèn)的夜晚增添了新鮮與活力。
    《湘行散記》中的人物、景觀、生活無一例外的展現出現代小鎮(zhèn)的風采,自然樸素的的生活方式,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閑適清幽的生活環(huán)境,就是一幅田園畫的真實版,也就是沈從文筆下的現代版《桃花源記》。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篇五
    《湘行散記》描繪的是湘西美景,在這里,流淌著清澈的河水,響徹著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這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純樸卻淪為妓女的女人。在這里,你能觀賞古老的西蘭卡普織綿,品嘗美味地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在這里,你能見識到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感受到熱鬧非凡的賽龍船。到底是古鎮(zhèn),一些古老的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還沒有被現代文明社會淹沒到無影無蹤,無處尋覓的地步。
    鎮(zhèn)上的老百姓有在沿河居住下來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落在沿河邊的山上,河岸兩邊用竹子搭建而成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
    沈從文先生用極為優(yōu)美、豐富的筆觸勾勒出湘西美景的山水人物。在他的筆下,人物是鮮活的,風景是靈動的,事物是立體的。字里行間,我深深地感受到沈從文先生對生活的熱愛。沈從文先生年少時投身軍隊,隨部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很多苦,閱盡了社會的黑暗與冷漠。然而,苦難的生活并沒有擊垮他,他對生活仍保持著滿腔熱忱。而我們呢,在工作學習中忙忙碌碌,只知道整天叫苦叫累,遇到了一丁點的挫折困難,就做一只縮頭烏龜,不敢邁出前進的步伐。
    忙碌的我們或許忘記了去發(fā)現身邊美好的事物,所以,我們失去太多太多了。掩卷深思,我們是否得敞開自己的心扉,端正生活態(tài)度,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呢?雖然我們相對于漫長的歷史只是毫不起眼的滄海一粟,但是我們是生活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熱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活里去發(fā)現美,發(fā)現生活的真諦,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趕屬于自己的理想!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篇六
    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風雨,或許生活仍將在平淡中繼續(xù)。那剛剛萌發(fā)的愛情的念頭,或許還要在曲折中前行。然而就是這場風雨帶走了渡船,也帶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祖父?;蛟S他就是為這里的渡船而存在吧,所以當渡船被沖走時,作者給予了他們倆相同的命運。生命就是這樣,總會有消亡,也總會有繼續(xù)。如老船夫的渡船被沖走,新渡船又會出現。也如繼承了祖父遺志的小孫女一樣,仍然在做著擺渡人的事情。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眾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只是剛剛萌發(fā),而沒有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里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似天上的白云輕飄悠然,但卻是生活的真諦。
    它們沉淀了恢弘滄桑,沉寂凄婉的悲壯。
    美麗的湘西鳳凰的風景是動人的,山城鳳凰,山水環(huán)抱,靜靜地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記數,常年深翠綠色的細竹,逼人眼目。盡管鳳凰有著桃花源的美好,——芳草鮮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怡然自樂。單作者卻有一種陌生感?;叵胍幌拢竭€是那么的高峻,水還是那么的清澈,人還是那么的勤勞,天還是天,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而變的是人的心。人的心在頑童時是純潔無暇的,天真的,那時侯未看到現實生活的丑陋,無奈??吹讲粌H僅是眼前看到的了。
    生活是活動的,圖畫是靜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圖畫供以人欣賞。農村山城是一幅靜止的圖畫,千年萬年不變。生活里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在社會上地位可以忽略不計,然而畫中一切于畫外的人永遠充滿向往。
    作為圖景,有永不退色的鑒賞價值,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作為真實,卻有它無法承載的厚重。作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種悲涼,無奈。因為愛,祖父操勞一生,當生命結束時,心中充滿了掛念;因為愛,少女重新對生活有了詮釋,有了希望;因為愛,哥哥選擇了離開,以成全弟弟那分真摯的感情;因為愛,弟弟去尋求那個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為愛,她便從此守著渡船,守著心中那個日日夜夜盼望歸來的男人……生活不是圖畫。
    生活需要流動。到了冬天,那個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墒悄莻€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茶峒。凄涼樸素,憂傷結束了。所有心思浮動,所有山川日月沉靜入畫中,凝結畫中。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篇七
    清麗的故事勾勒憂傷,只留下絲絲寂寥,往事如煙,半入流水,半入塵埃。我打開《邊城﹒湘形散記》,在墨香中我仿佛聽到了軟軟的歌聲,輕輕淡淡沉淀入風,長長久久泯滅不散。
    沈從文的文章樸素出塵,故事情節(jié)不轟轟烈烈,也不驚心動魄,但他的文字中融有一種淺淺的清麗,讓人聯想到春天微醉的暖風,夏日的一抹淡云,純潔清澈晶瑩美好的雨露,似真似幻朦朧紛飛的螢火。在他的筆下,一個湘西的世外桃源在我的眼前展開,林賢治說沈從文的文章有一種詩意的語言,一種鮮明的南方情調,我以為他的文章中還藏匿著三分執(zhí)著,三分寂寞,輕聲述說。
    最深沉熱烈的情感在最簡單純凈的文字中若隱若現,沈從文用他自己的語言描述著最悲傷的童話,最細致纏綿的情愫以及翠翠錯過的最美好的韶華。
    文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單純可愛深深的牽動了我的心。她渴望幸福,對未來抱著美好的幻想及渴望對生活懷有深深的熱愛,她不通人情世故,卻憑著一顆美好的真摯的心打動了兩兄弟,她懵懂善良,卻在不斷地成長,在孤獨寂寥中終于對儺送暗生情愫,可時光總是這樣弄人,陰陽差錯中,卻造就一份悲傷,一絲苦澀,驀然回首,卻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那人早已不在,原地只剩下了連綿不斷,青色的寂寞與憂傷。
    沈從文生動細膩地描寫了翠翠的清澈透明的性格以及情竇初開的羞澀她的愛情悲劇令人心疼到了最后,竟孑然一身,只有癡癡地等待著,荒蕪了歲月,一個又一個的春夏秋冬。剛看完時,總感覺心中像缺了一塊,不由得想到了李煜的一句詩:“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BR>    三個端午節(jié)就是翠翠的三場迷離的夢,濃縮了三位少年美好的情,他用淡淡的文字為翠翠織出一場沒有結局,青澀傷感的夢,結尾一句話:“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給我留下了惆悵與回味,我也隱隱的期盼著,翠翠能夠等到屬于她的幸福,那個能夠守護她一生的人。
    在洗盡鉛華,褪去繁華的歲月中,我又打開了《邊城﹒湘形散記》感受著書中人物的每一份歡欣與疼痛。耳邊仿佛又傳來了那清清的歌聲,在風中泯滅不散,寂寞依舊。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篇八
    《湘行散記》講述了沈從文接到來信回湘西老家探望生病的老母途中的見聞。讀完這本書,我發(fā)現,湖南原是一個質樸、神秘而又不失人性之美的地方。
    書本前半部分是沈從文給妻子張兆和的信。信中表達了一路上對張兆和的深深思念。信中的文字細膩、溫暖而純樸。或許是受到美麗湘西的感染吧,信背后的沈從文顯得那么細膩而充滿溫情。這吸引這我繼續(xù)讀下去。
    后半部分則是全書最主要的部分。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沈從文船行途中遇到的那些纖夫。這些纖夫,終日勞碌于急流險灘之間,工資雖不多,可他們出力卻不少。一旦遇到過灘,就必須不辭勞苦地下船淌水,相互合作,冒著生命危險,把沉重的船只推過險灘。文中,提到一個長得像托爾斯泰的老人,已有八十歲高齡,可仍堅守崗位,為旅客提供方便。讀到這里,我不由得同情于底層社會的人們生活之艱辛。
    但是這些底層的人們并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而是依舊愛生活,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一切。他們有著一種屬于鄉(xiāng)野的淳樸,他們對一切都有自己的態(tài)度,即使罵野話也是不粗俗的,而是有一種別樣的淳樸可愛。這又讓我感到了他們一種淳樸的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