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懷,是流淌在中華兒女血脈里的精神力量,它凝聚著民族的向心力,承載著國家的希望與未來。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shù)仁人志士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愛國贊歌,這些簡短卻震撼人心的愛國故事,就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大家精心挑選了15篇愛國故事,雖篇幅短小,卻個個蘊含著深厚的愛國之情。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愛國故事,在字里行間感受那份熾熱的愛國情懷,汲取奮進的力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1.愛國故事簡短 篇一
東漢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激戰(zhàn)。兩軍實力相差懸殊,袁軍數(shù)倍于曹軍,曹操部將大多認為袁軍不可戰(zhàn)勝。但曹操終以少勝多,大敗袁軍。袁紹棄軍逃跑,全部的輜重物資、圖冊兵藏被曹軍繳獲。
在清點戰(zhàn)利品時,曹操的一名心腹發(fā)現(xiàn)許多書信。這名心腹拆開其中一封,看了幾眼,立刻臉色大變。他把所有書信收齊封好,然后抱著信件去向曹操匯報:“主公,這些都是袁紹與人來往的密函!”曹操接過信件,拆開看過幾封后,對心腹說:“你去把這些信都燒了吧?!薄盁簦恐鞴辉撜罩鴷虐堰@些叛徒全部抓起來嗎?”心腹驚疑道。曹操搖搖頭:“當初,袁紹兵力遠勝于我,連我自己都覺得不能自保,更何況是他們。與袁紹勾/結(jié)只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啊?!?BR> 原來,這些信件都是在許都的官員和曹操軍中部將寫給袁紹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誠之語。曹操命人當眾把信件全部焚燒。那些私通袁紹的部將,原本驚慌不定,見曹操此舉,慚愧不已,同時也愈加感激,軍中士氣更盛。
曹操趁勢進擊,冀州各郡紛紛獻城投降。曹操實力大為增強,為此后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chǔ)。
2.愛國故事簡短 篇二
蒙古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為蒙古族當權(quán)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常常發(fā)生武裝沖突,雙方的關(guān)系疏遠了,傳統(tǒng)的貿(mào)易往來也停止了。這樣,明朝不安寧,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內(nèi)地的產(chǎn)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響。
后來,蒙古土默特部首領(lǐng)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從明朝的統(tǒng)一管理,蒙漢關(guān)系改善了。俺答去世之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權(quán),更是堅持與明朝的友好關(guān)系。在三娘子的促進下,蒙漢的互市貿(mào)易又恢復(fù)了。每當大集的時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購買和換取內(nèi)地的絲綢、茶葉和各種生活用品,他們的皮毛等產(chǎn)品也是漢族商人喜歡要的。場面十分熱鬧。三娘子經(jīng)常親自騎馬到集市上巡視,發(fā)現(xiàn)有糾紛的,都秉公處理,尤其注意保護漢族商人的利益。她還主動到宣化城,拜訪明朝官員,交流情況,關(guān)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為忠順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貴族想用武力侵擾內(nèi)地,三娘子總是堅決反對,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權(quán)時期,為蒙漢友誼做了許多好事,使雙方好多年沒動干戈,促進了民族團結(jié)。
3.愛國故事簡短 篇三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十二歲就有了功名,少年時便名冠一時,很受當?shù)厝藗兊淖鹬亍?BR> 有一天,鎮(zhèn)上一位老紳士病故,喪主特派家人去請少年湯顯祖寫祭文??善硪粋€村子里有一位老農(nóng)做壽,其子女也來請他去寫壽聯(lián)。顯祖一想,按理說,死者為大;可按情論,死者停靈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殯前寫畢就可,而做壽卻只能在當天宴賓客時使用,何況眼下壽星家生活艱難,拿不出什么潤筆費,我小小年紀,不可勢利。就回答那家喪主,他遲一天到,肯定誤不了事的。說完,湯顯祖先去了壽星家把壽聯(lián)寫完,這才連夜往鎮(zhèn)上趕。
再說鎮(zhèn)上那家,因為家產(chǎn)富有,來吊唁的親朋眾多。其中一位遠親狂生,自恃有些文才,聽說要等個什么湯顯祖來寫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區(qū)區(qū)小事,拿什么架子?!彼愿榔腿斯P墨伺候,鋪開宣紙,洋洋灑灑,直寫到次日天明。
正自鳴得意呢,湯顯祖來了。狂生沒料到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當?shù)睾檬碌木蛻Z恿湯顯祖也寫一篇。湯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陳詞濫調(diào),矯揉造作,全無真意,心中很不以為然。也是年輕氣盛,便不客氣,只見他略一思索,拿起筆來,幾乎是一氣呵成,驚得眾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見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風。
狂生拿起自己熬一夜心血寫成的東西,請湯顯祖評點。滿以為湯多少會夸贊幾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湯顯祖只是在結(jié)尾空白處寫了一句曲詞:“他去也,怎把心兒放。”狂生起先以為湯顯祖是補充去世人心態(tài)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細一琢磨,才悟出原來人家寫的是一字謎,這一字就是對他文章的評價,那臉刷地就紅了,心想,幸虧沒求人家說出來……
4.愛國故事簡短 篇四
梁紅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蘇淮安,宋朝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凹t玉”是其戰(zhàn)死后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于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后結(jié)識韓世忠,兩人初次見面,是在平定方臘后的慶功宴上,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為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奔馳數(shù)百里召韓世忠入衛(wèi)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
后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zhàn)中親執(zhí)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zhàn),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后獨領(lǐng)一軍與韓世忠轉(zhuǎn)戰(zhàn)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zhèn)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于當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線,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于蘇州靈巖山下。十大經(jīng)典愛國故事
5.愛國故事簡短 篇五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diào)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zhèn)守寧波、紹興、臺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于敵的明軍前往阻擊。
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fā)3箭,3個倭寇頭目應(yīng)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臺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shù)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臺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
接著,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nóng)民和礦工3000余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zhàn)特點,創(chuàng)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臺(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臺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墻,訓(xùn)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shù)千名倭寇在臺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ń帧⑸戏鍘X、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xù)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shù)千名被擄難民。
史稱臺州大捷,亦稱臺州九戰(zhàn)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并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余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后戚繼光在薊州鎮(zhèn)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調(diào)廣東戍守。后遭誣陷,奪職回鄉(xiāng)。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chuàng)見,戚繼光的優(yōu)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6.愛國故事簡短 篇六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xué)家中,有許多人都就是留學(xué)國外又回國服務(wù)的。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xué),成為康奈爾大學(xué)橋梁專業(yè)的研究生,很快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xué)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xué)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后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shù)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就是,茅以升沒有理解聘請,而就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xué)就是沒有祖國的,就是超越國界的??茖W(xué)家的貢獻就是屬于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泵┮陨卮穑骸翱茖W(xué)雖然沒有祖國,但就是科學(xué)家就是有祖國的。我就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wù)!”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lǐng)回到國內(nèi),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yè)。此刻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就是茅以升設(shè)計并主持建造的。
7.愛國故事簡短 篇七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fù)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jié),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漢武帝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匈奴中有人造反,蘇武的手下牽連其中,蘇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決定自盡,未遂,單于就把蘇武關(guān)押起來不給飯吃,蘇武吃雪和氈毛活了下來,匈奴人認為很神奇,就把蘇武流放北海邊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蘇武讓公羊生下小羊才讓蘇武回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么人都沒有,和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jié)。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饑。日子一久,旌節(jié)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fā)生內(nèi)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fā)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jīng)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后來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蘇武的手下悄悄與其取得了聯(lián)系,告訴他們蘇武還活著。這才讓蘇武返回大漢。這中間度過了十九年。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fā)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蘇武。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fā)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jié),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蘇武真是個有氣節(jié)的大丈夫。
8.愛國故事簡短 篇八
柳如是,女詩人,秦淮八艷之首,后嫁給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黨領(lǐng)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她一生中歷來為人稱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學(xué)。而是她的愛國憂民的情懷,反清復(fù)明的大志。
對于國家大事,這不僅僅是封建社會里一般女性很少過問的事情,而柳如是則不然,以一個兒女之身,特別是以一個飽受人世炎涼的女流之輩,偏偏要以天下大事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為志向,真可謂感天地,泣鬼神。崇禎17初年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鐵騎頻頻叩關(guān),明軍屢戰(zhàn)屢敗,面對局勢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與錢謙益同游京口,當年梁紅玉協(xié)助韓世忠擂鼓擊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紅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鐵騎南下之際,柳如是極力勸說夫君錢謙益以死殉國。請錢謙益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種,錢臨陣畏怯,柳如是憤而跳水,被人救起。后來,錢謙益在柳如是的影響之下,也開始暗中從事反清復(fù)明活動,接觸反明志士,聯(lián)絡(luò)反明隊伍,柳如是曾以七錠金子贈反清志士黃宗羲,以大量金銀首飾贈與反清軍隊。后終于下定了決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辭官,很快便獲得了應(yīng)允,脫下官袍,再度回鄉(xiāng)。
寧靜的生活又過了十余年,錢謙益八十三歲那年病歿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歲的柳如是受到錢氏家族的排斥。為了家產(chǎn)之事,族人與她糾纏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當年,她用三尺白綾,結(jié)束了自己風風雨雨的一生,追隨錢謙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殞。
盡管柳如是的反清復(fù)明活動后以失敗告終,但是她的愛國情懷卻使后來者感動,作為當時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己的一生,無聲的反駁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對后世影響深遠。
9.愛國故事簡短 篇九
公元前342年屈原誕生于楚都丹陽,屈原自幼勤奮好學(xué),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lián)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屈原為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法規(guī)的時候,不愿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jié)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秦國。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xù)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百姓聽到噩耗很悲痛,爭先恐后的來打撈他的尸體,結(jié)果一無所獲。于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
10.愛國故事簡短 篇十
為國捐軀,不只是在戰(zhàn)場上才有。那些為使祖國富強起來和惡勢力斗爭的義士,同樣表現(xiàn)了視死如歸的精神。清朝末年,發(fā)生過不成功的改革運動,叫戊戌變法。譚嗣同等六君子就是為變法而死的義士。
譚嗣同從小就痛恨外國勢力侵略中國,決心為祖國富強而奮斗。他和康有為等人提出變法的主張,卻遭到了封建頑固派的激烈反對。譚嗣同看出變法的艱難,對朋友們說:“就是殺身滅族,我也不會改變主張。中國只有鬧到新舊兩黨流血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國了。”
1898年,光緒皇帝決定變法,譚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后又發(fā)動了政變,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等人逃走了。譚嗣同沒有跑,他說:“各國的變法,沒有不流血而成功的。現(xiàn)在中國還沒有人為變法而流血,這是國家不能強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血,就從我開始吧!”
譚嗣同被捕以后,毫無懼色,在監(jiān)獄中寫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被押到刑場受刑前,大聲喊著:“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位笑迎死亡的義士,心里裝著祖國。他自動走向死亡,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價值。
11.愛國故事簡短 篇十一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xué)教授,的文學(xué)家。抗日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fā)動內(nèi)戰(zhàn),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quán),還加緊武裝戰(zhàn)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xué)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lǐng)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jīng)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lǐng)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yīng)逃避自己的責任?!?BR> 兩個月后,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lǐng)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xiàn)了一個中國人應(yīng)有的尊嚴。
12.愛國故事簡短 篇十二
岳飛應(yīng)募參軍,因戰(zhàn)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苯鹑斯ゴ蚬爸荨①裰?,劉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shè)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痹里w于是調(diào)兵遣將,分路出戰(zhàn),自己率領(lǐng)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后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fù)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fā)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分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岳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岳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13.愛國故事簡短 篇十三
東漢時期,有個叫馬援的軍人,人稱伏波將軍。他為國征戰(zhàn),立下不少戰(zhàn)功,得到很多封賞。可他從不居功自傲。有,他打了勝仗回來,許多官員和朋友來迎接他。有人還說了贊揚他的話。馬援聽了,很不高興,說:“我希望你說些對我有幫助的話。我功勞小,而得到的獎賞太多,我心不安呀!現(xiàn)在北方外敵不斷來侵擾,我要請求朝廷派我去出征討伐!”
“可你剛打完仗回來,應(yīng)該休養(yǎng)一下才是,怎么能馬上又出征呢?”朋友們說。
“不!”馬援口氣十分堅決,“我認為,男兒應(yīng)該死在邊野戰(zhàn)場上,用戰(zhàn)馬的皮裹著尸體回來安葬。怎么能貪圖享樂,整天和妻子兒女難舍難分呢?”
“好!獻身疆場,馬革裹尸還,這才是大丈夫的歸宿啊!”朋友們敬佩地說。
馬援60多歲的時候,還領(lǐng)兵出征。他說:“我常怕自己不能為國而死。這次出征,即使戰(zhàn)死,也心安了?!本驮谶@次戰(zhàn)斗中,他在前線得了重病,死在軍中,實現(xiàn)了他“馬革裹尸”的愿望。后來的人們贊賞馬援,也常用“馬革裹尸”來表達男兒為國盡忠的壯志。
14.愛國故事簡短 篇十四
古語說:“忠孝不能兩全”,“為國者終不顧家”。這當然不是說,報效國家就不能孝敬父母,不能管自己的家庭,而是說,當國家更需要自己的時候,要能公而忘私,甚至放棄個人和家庭的幸福。自古以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是很多的。
漢代有個青年將領(lǐng)叫霍去病。他16歲就參了軍,跟著舅舅衛(wèi)青到邊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戰(zhàn)。別看他年紀輕,卻英勇善戰(zhàn),能指揮成千上萬的騎兵步兵,屢建戰(zhàn)功。有,他率領(lǐng)一萬精銳騎兵,深入敵后幾千里,打敗了敵人。后來他和衛(wèi)青分兵兩路,和匈奴進行決戰(zhàn),終于擊退敵人,使國家的北方消除了外來的威脅。漢武帝加封有功將士,讓他和衛(wèi)青共同擔任大司馬,統(tǒng)率全國的軍隊。
霍去病少年從軍,為國出生入死,卻顧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從不追求享樂。漢武帝為他建造府第,給他優(yōu)厚的待遇,他卻說:“匈奴還沒消滅,我怎么能顧自己的小家呢?”
因為長年征戰(zhàn),霍去病得了重病,2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把短暫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祖國,使人民享受了安寧。
15.愛國故事簡短 篇十五
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有一位出名的武將叫廉頗。他不但武藝高強,箭法出眾,還善于用兵打仗。秦國、齊國這些大國常來攻打趙國,趙王用廉頗為統(tǒng)帥,多次打敗了敵軍。敵軍聽到廉頗的名字,都很害怕??珊髞恚w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認為廉頗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將領(lǐng)趙括代替他。趙括驕傲輕敵,使趙軍打了大敗仗,趙國也險些亡國。
趙王想重新起用老將廉頗,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將軍身體怎么樣,是否還愿意為國效力。廉頗見到趙王的使者,高興極了。為了表示自己威風不減當年,還能上陣打仗,為國立功,他一頓飯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鎧甲,躍上戰(zhàn)馬,拉弓射箭,舞槍刺殺,果然身手不凡。他對使者說:“你看我,雖然老了,可是能吃飯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萬死不辭,馬上回去領(lǐng)兵參戰(zhàn)!”
使者走了以后,廉頗日夜盼望趙王的調(diào)令,可一直沒等到。原來那個使者接受了一個叫郭開的壞人賄/賂,故意在趙王面前說了瞎話,說廉頗飯量雖好,可一會兒工夫拉了三次屎。趙王聽了,認為廉頗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調(diào)用他。
廉頗為趙國的安寧奮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為國出力,對人說:“我真想有一天,還能率領(lǐng)趙國的兵士沖鋒陷陣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報效祖國。這就是愛國英雄們的本色。
1.愛國故事簡短 篇一
東漢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激戰(zhàn)。兩軍實力相差懸殊,袁軍數(shù)倍于曹軍,曹操部將大多認為袁軍不可戰(zhàn)勝。但曹操終以少勝多,大敗袁軍。袁紹棄軍逃跑,全部的輜重物資、圖冊兵藏被曹軍繳獲。
在清點戰(zhàn)利品時,曹操的一名心腹發(fā)現(xiàn)許多書信。這名心腹拆開其中一封,看了幾眼,立刻臉色大變。他把所有書信收齊封好,然后抱著信件去向曹操匯報:“主公,這些都是袁紹與人來往的密函!”曹操接過信件,拆開看過幾封后,對心腹說:“你去把這些信都燒了吧?!薄盁簦恐鞴辉撜罩鴷虐堰@些叛徒全部抓起來嗎?”心腹驚疑道。曹操搖搖頭:“當初,袁紹兵力遠勝于我,連我自己都覺得不能自保,更何況是他們。與袁紹勾/結(jié)只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啊?!?BR> 原來,這些信件都是在許都的官員和曹操軍中部將寫給袁紹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誠之語。曹操命人當眾把信件全部焚燒。那些私通袁紹的部將,原本驚慌不定,見曹操此舉,慚愧不已,同時也愈加感激,軍中士氣更盛。
曹操趁勢進擊,冀州各郡紛紛獻城投降。曹操實力大為增強,為此后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chǔ)。
2.愛國故事簡短 篇二
蒙古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為蒙古族當權(quán)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常常發(fā)生武裝沖突,雙方的關(guān)系疏遠了,傳統(tǒng)的貿(mào)易往來也停止了。這樣,明朝不安寧,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內(nèi)地的產(chǎn)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響。
后來,蒙古土默特部首領(lǐng)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從明朝的統(tǒng)一管理,蒙漢關(guān)系改善了。俺答去世之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權(quán),更是堅持與明朝的友好關(guān)系。在三娘子的促進下,蒙漢的互市貿(mào)易又恢復(fù)了。每當大集的時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購買和換取內(nèi)地的絲綢、茶葉和各種生活用品,他們的皮毛等產(chǎn)品也是漢族商人喜歡要的。場面十分熱鬧。三娘子經(jīng)常親自騎馬到集市上巡視,發(fā)現(xiàn)有糾紛的,都秉公處理,尤其注意保護漢族商人的利益。她還主動到宣化城,拜訪明朝官員,交流情況,關(guān)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為忠順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貴族想用武力侵擾內(nèi)地,三娘子總是堅決反對,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權(quán)時期,為蒙漢友誼做了許多好事,使雙方好多年沒動干戈,促進了民族團結(jié)。
3.愛國故事簡短 篇三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十二歲就有了功名,少年時便名冠一時,很受當?shù)厝藗兊淖鹬亍?BR> 有一天,鎮(zhèn)上一位老紳士病故,喪主特派家人去請少年湯顯祖寫祭文??善硪粋€村子里有一位老農(nóng)做壽,其子女也來請他去寫壽聯(lián)。顯祖一想,按理說,死者為大;可按情論,死者停靈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殯前寫畢就可,而做壽卻只能在當天宴賓客時使用,何況眼下壽星家生活艱難,拿不出什么潤筆費,我小小年紀,不可勢利。就回答那家喪主,他遲一天到,肯定誤不了事的。說完,湯顯祖先去了壽星家把壽聯(lián)寫完,這才連夜往鎮(zhèn)上趕。
再說鎮(zhèn)上那家,因為家產(chǎn)富有,來吊唁的親朋眾多。其中一位遠親狂生,自恃有些文才,聽說要等個什么湯顯祖來寫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區(qū)區(qū)小事,拿什么架子?!彼愿榔腿斯P墨伺候,鋪開宣紙,洋洋灑灑,直寫到次日天明。
正自鳴得意呢,湯顯祖來了。狂生沒料到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當?shù)睾檬碌木蛻Z恿湯顯祖也寫一篇。湯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陳詞濫調(diào),矯揉造作,全無真意,心中很不以為然。也是年輕氣盛,便不客氣,只見他略一思索,拿起筆來,幾乎是一氣呵成,驚得眾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見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風。
狂生拿起自己熬一夜心血寫成的東西,請湯顯祖評點。滿以為湯多少會夸贊幾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湯顯祖只是在結(jié)尾空白處寫了一句曲詞:“他去也,怎把心兒放。”狂生起先以為湯顯祖是補充去世人心態(tài)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細一琢磨,才悟出原來人家寫的是一字謎,這一字就是對他文章的評價,那臉刷地就紅了,心想,幸虧沒求人家說出來……
4.愛國故事簡短 篇四
梁紅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蘇淮安,宋朝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凹t玉”是其戰(zhàn)死后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于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后結(jié)識韓世忠,兩人初次見面,是在平定方臘后的慶功宴上,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為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奔馳數(shù)百里召韓世忠入衛(wèi)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
后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zhàn)中親執(zhí)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zhàn),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后獨領(lǐng)一軍與韓世忠轉(zhuǎn)戰(zhàn)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zhèn)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于當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線,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于蘇州靈巖山下。十大經(jīng)典愛國故事
5.愛國故事簡短 篇五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diào)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zhèn)守寧波、紹興、臺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于敵的明軍前往阻擊。
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fā)3箭,3個倭寇頭目應(yīng)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臺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shù)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臺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
接著,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nóng)民和礦工3000余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zhàn)特點,創(chuàng)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臺(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臺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墻,訓(xùn)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shù)千名倭寇在臺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ń帧⑸戏鍘X、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xù)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shù)千名被擄難民。
史稱臺州大捷,亦稱臺州九戰(zhàn)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并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余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后戚繼光在薊州鎮(zhèn)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調(diào)廣東戍守。后遭誣陷,奪職回鄉(xiāng)。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chuàng)見,戚繼光的優(yōu)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6.愛國故事簡短 篇六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xué)家中,有許多人都就是留學(xué)國外又回國服務(wù)的。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xué),成為康奈爾大學(xué)橋梁專業(yè)的研究生,很快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xué)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xué)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后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shù)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就是,茅以升沒有理解聘請,而就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xué)就是沒有祖國的,就是超越國界的??茖W(xué)家的貢獻就是屬于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泵┮陨卮穑骸翱茖W(xué)雖然沒有祖國,但就是科學(xué)家就是有祖國的。我就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wù)!”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lǐng)回到國內(nèi),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yè)。此刻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就是茅以升設(shè)計并主持建造的。
7.愛國故事簡短 篇七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fù)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jié),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漢武帝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匈奴中有人造反,蘇武的手下牽連其中,蘇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決定自盡,未遂,單于就把蘇武關(guān)押起來不給飯吃,蘇武吃雪和氈毛活了下來,匈奴人認為很神奇,就把蘇武流放北海邊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蘇武讓公羊生下小羊才讓蘇武回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么人都沒有,和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jié)。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饑。日子一久,旌節(jié)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fā)生內(nèi)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fā)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jīng)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后來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蘇武的手下悄悄與其取得了聯(lián)系,告訴他們蘇武還活著。這才讓蘇武返回大漢。這中間度過了十九年。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fā)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蘇武。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fā)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jié),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蘇武真是個有氣節(jié)的大丈夫。
8.愛國故事簡短 篇八
柳如是,女詩人,秦淮八艷之首,后嫁給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黨領(lǐng)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她一生中歷來為人稱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學(xué)。而是她的愛國憂民的情懷,反清復(fù)明的大志。
對于國家大事,這不僅僅是封建社會里一般女性很少過問的事情,而柳如是則不然,以一個兒女之身,特別是以一個飽受人世炎涼的女流之輩,偏偏要以天下大事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為志向,真可謂感天地,泣鬼神。崇禎17初年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鐵騎頻頻叩關(guān),明軍屢戰(zhàn)屢敗,面對局勢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與錢謙益同游京口,當年梁紅玉協(xié)助韓世忠擂鼓擊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紅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鐵騎南下之際,柳如是極力勸說夫君錢謙益以死殉國。請錢謙益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種,錢臨陣畏怯,柳如是憤而跳水,被人救起。后來,錢謙益在柳如是的影響之下,也開始暗中從事反清復(fù)明活動,接觸反明志士,聯(lián)絡(luò)反明隊伍,柳如是曾以七錠金子贈反清志士黃宗羲,以大量金銀首飾贈與反清軍隊。后終于下定了決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辭官,很快便獲得了應(yīng)允,脫下官袍,再度回鄉(xiāng)。
寧靜的生活又過了十余年,錢謙益八十三歲那年病歿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歲的柳如是受到錢氏家族的排斥。為了家產(chǎn)之事,族人與她糾纏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當年,她用三尺白綾,結(jié)束了自己風風雨雨的一生,追隨錢謙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殞。
盡管柳如是的反清復(fù)明活動后以失敗告終,但是她的愛國情懷卻使后來者感動,作為當時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己的一生,無聲的反駁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對后世影響深遠。
9.愛國故事簡短 篇九
公元前342年屈原誕生于楚都丹陽,屈原自幼勤奮好學(xué),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lián)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屈原為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法規(guī)的時候,不愿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jié)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秦國。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xù)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百姓聽到噩耗很悲痛,爭先恐后的來打撈他的尸體,結(jié)果一無所獲。于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
10.愛國故事簡短 篇十
為國捐軀,不只是在戰(zhàn)場上才有。那些為使祖國富強起來和惡勢力斗爭的義士,同樣表現(xiàn)了視死如歸的精神。清朝末年,發(fā)生過不成功的改革運動,叫戊戌變法。譚嗣同等六君子就是為變法而死的義士。
譚嗣同從小就痛恨外國勢力侵略中國,決心為祖國富強而奮斗。他和康有為等人提出變法的主張,卻遭到了封建頑固派的激烈反對。譚嗣同看出變法的艱難,對朋友們說:“就是殺身滅族,我也不會改變主張。中國只有鬧到新舊兩黨流血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國了。”
1898年,光緒皇帝決定變法,譚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后又發(fā)動了政變,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等人逃走了。譚嗣同沒有跑,他說:“各國的變法,沒有不流血而成功的。現(xiàn)在中國還沒有人為變法而流血,這是國家不能強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血,就從我開始吧!”
譚嗣同被捕以后,毫無懼色,在監(jiān)獄中寫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被押到刑場受刑前,大聲喊著:“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位笑迎死亡的義士,心里裝著祖國。他自動走向死亡,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價值。
11.愛國故事簡短 篇十一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xué)教授,的文學(xué)家。抗日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fā)動內(nèi)戰(zhàn),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quán),還加緊武裝戰(zhàn)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xué)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lǐng)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jīng)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lǐng)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yīng)逃避自己的責任?!?BR> 兩個月后,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lǐng)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xiàn)了一個中國人應(yīng)有的尊嚴。
12.愛國故事簡短 篇十二
岳飛應(yīng)募參軍,因戰(zhàn)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苯鹑斯ゴ蚬爸荨①裰?,劉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shè)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痹里w于是調(diào)兵遣將,分路出戰(zhàn),自己率領(lǐng)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后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fù)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fā)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分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岳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岳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13.愛國故事簡短 篇十三
東漢時期,有個叫馬援的軍人,人稱伏波將軍。他為國征戰(zhàn),立下不少戰(zhàn)功,得到很多封賞。可他從不居功自傲。有,他打了勝仗回來,許多官員和朋友來迎接他。有人還說了贊揚他的話。馬援聽了,很不高興,說:“我希望你說些對我有幫助的話。我功勞小,而得到的獎賞太多,我心不安呀!現(xiàn)在北方外敵不斷來侵擾,我要請求朝廷派我去出征討伐!”
“可你剛打完仗回來,應(yīng)該休養(yǎng)一下才是,怎么能馬上又出征呢?”朋友們說。
“不!”馬援口氣十分堅決,“我認為,男兒應(yīng)該死在邊野戰(zhàn)場上,用戰(zhàn)馬的皮裹著尸體回來安葬。怎么能貪圖享樂,整天和妻子兒女難舍難分呢?”
“好!獻身疆場,馬革裹尸還,這才是大丈夫的歸宿啊!”朋友們敬佩地說。
馬援60多歲的時候,還領(lǐng)兵出征。他說:“我常怕自己不能為國而死。這次出征,即使戰(zhàn)死,也心安了?!本驮谶@次戰(zhàn)斗中,他在前線得了重病,死在軍中,實現(xiàn)了他“馬革裹尸”的愿望。后來的人們贊賞馬援,也常用“馬革裹尸”來表達男兒為國盡忠的壯志。
14.愛國故事簡短 篇十四
古語說:“忠孝不能兩全”,“為國者終不顧家”。這當然不是說,報效國家就不能孝敬父母,不能管自己的家庭,而是說,當國家更需要自己的時候,要能公而忘私,甚至放棄個人和家庭的幸福。自古以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是很多的。
漢代有個青年將領(lǐng)叫霍去病。他16歲就參了軍,跟著舅舅衛(wèi)青到邊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戰(zhàn)。別看他年紀輕,卻英勇善戰(zhàn),能指揮成千上萬的騎兵步兵,屢建戰(zhàn)功。有,他率領(lǐng)一萬精銳騎兵,深入敵后幾千里,打敗了敵人。后來他和衛(wèi)青分兵兩路,和匈奴進行決戰(zhàn),終于擊退敵人,使國家的北方消除了外來的威脅。漢武帝加封有功將士,讓他和衛(wèi)青共同擔任大司馬,統(tǒng)率全國的軍隊。
霍去病少年從軍,為國出生入死,卻顧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從不追求享樂。漢武帝為他建造府第,給他優(yōu)厚的待遇,他卻說:“匈奴還沒消滅,我怎么能顧自己的小家呢?”
因為長年征戰(zhàn),霍去病得了重病,2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把短暫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祖國,使人民享受了安寧。
15.愛國故事簡短 篇十五
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有一位出名的武將叫廉頗。他不但武藝高強,箭法出眾,還善于用兵打仗。秦國、齊國這些大國常來攻打趙國,趙王用廉頗為統(tǒng)帥,多次打敗了敵軍。敵軍聽到廉頗的名字,都很害怕??珊髞恚w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認為廉頗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將領(lǐng)趙括代替他。趙括驕傲輕敵,使趙軍打了大敗仗,趙國也險些亡國。
趙王想重新起用老將廉頗,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將軍身體怎么樣,是否還愿意為國效力。廉頗見到趙王的使者,高興極了。為了表示自己威風不減當年,還能上陣打仗,為國立功,他一頓飯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鎧甲,躍上戰(zhàn)馬,拉弓射箭,舞槍刺殺,果然身手不凡。他對使者說:“你看我,雖然老了,可是能吃飯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萬死不辭,馬上回去領(lǐng)兵參戰(zhàn)!”
使者走了以后,廉頗日夜盼望趙王的調(diào)令,可一直沒等到。原來那個使者接受了一個叫郭開的壞人賄/賂,故意在趙王面前說了瞎話,說廉頗飯量雖好,可一會兒工夫拉了三次屎。趙王聽了,認為廉頗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調(diào)用他。
廉頗為趙國的安寧奮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為國出力,對人說:“我真想有一天,還能率領(lǐng)趙國的兵士沖鋒陷陣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報效祖國。這就是愛國英雄們的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