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習俗日記(精選15篇)

字號: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春節(jié),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各地習俗異彩紛呈。2025 年春節(jié),我決定用心探尋這些習俗背后的奧秘與溫情。在親身經(jīng)歷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那跨越時空的獨特魅力。以下是由為大家整理的春節(jié)習俗日記(精選15篇),歡迎大家閱讀。
    1.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一
    說起安慶的春節(jié),與別地也沒有什么在不同之處,不過想起,也確是饒有些趣味的。
    家里春節(jié),該是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開始的罷。這一天,家里往往會做甜食來吃。聽老人說是得讓灶王吃甜了嘴上天。以前小,當故事聽聽,現(xiàn)在早已知是一種鄉(xiāng)俗說法罷了。從這天起,各商鋪里也都紛紛布置起來。過了二十三,閑不過幾天,到二十八,便又要開始除塵了。
    按我家的風俗習慣,孩子在這一年的最后一天,一般可以不像往常那么早起床,也可以過一天近乎“隨心所欲”的時光。中午的飯菜,比起平時,可能會比較豐盛一點,基本都是一家三中在一塊兒吃。吃完,母親洗碗時,孩子和父親會一起去貼對聯(lián)。家里還講究一種說法,對聯(lián)貼得低了,得說“高升”;貼得高了,得說“發(fā)財”;貼得正了,不偏了,還得說一句“平平安安”。這說法倒也不知靈不靈,興許只是一種美好的心愿罷了。
    貼完,回家洗個澡,換上新年衣裳;若是巧了,遇上本命年了,還得穿件紅色的。之后,便去父母雙方的老人家拜個早年。走之前,若是晚上天黑前不回家的,就得把每個房間的燈開了。此時的燈,又可講做“全堂紅”,家里說法是,在新年里好讓財神上門。
    在我家,父母帶著孩子先是去外祖父母家的。一路上,倒也是處處洋溢著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晚上雖還未到,調(diào)皮而心急的孩子們往往拿著炮出門放放,先過過癮。所以走在街上,這兒“啪”的一聲,那兒“哄”的一響,雖令人有些始料未及,卻也增添了好些許年味兒。臨街的店鋪,也紛紛關(guān)門,準備回家過年;店老板在這一天,也不管是賺著還是沒賺著錢的,個個臉上也都樂呵呵的。大街上,仍紅火的生意,怕便是那賣的春卷皮兒的了;人們排著很長的隊,也就是圖個不知為啥的講究了。
    晚上到了祖父母家。家里親戚幾乎都來了。奶奶樂呵呵地將平時都不用的大圓桌搬出來,燒了許多菜,擺了滿滿的一桌。年夜飯,估摸便該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了罷。吃罷,一家人便坐在一起閑聊,等著看春節(jié)晚會。十二點整,便上陽臺放炮。窗外如同白晝一般,燈火通明,一派姹紫嫣紅的景象。
    2.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二
    說到節(jié)日,梅州的節(jié)日還真是不少呢。
    讓人第一眼想到的`節(jié)日莫過于春節(jié)吧。其實,春節(jié)在梅州的習俗跟大多數(shù)地方差不多一樣的。我們第一件事情就是辭舊迎新了。要拔一年的晦氣都統(tǒng)統(tǒng)趕走,從年二十二到春節(jié)過后,都不能說晦氣的話,也不能戴白色的飾品,老人家最忌諱這個,他們說這樣剛把晦氣趕走,晦氣又回來了,總之就是不好。
    年二十三時,大家更忙,既要準備年貨(榛子,糖,餅干,米酒……還要大掃除一次,打掃的必須像一塵不染,像鏡子那樣還會反光。
    3.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三
    春節(jié)是人們在一年中最快活、最熱鬧的節(jié)日。提到春節(jié),我們的傳統(tǒng)就多姿多彩啦!有貼對聯(lián)啦、有吃湯圓啦、有收紅包啦、有看煙花啦、有舞龍舞獅啦,等等。
    貼春聯(lián)是民間慶祝春節(jié)的第一件事情。每當接近春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選上一副新的對聯(lián),貼在大門兩邊。對聯(lián)上都是一些好的詞句,表達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愿望。說到對聯(lián),我想到一個有趣的“倒?!惫适?。從前有一個人把福字倒過來貼,一個人路過,看到福字被倒過來貼就:“福倒(到)了,福倒(到)了!”自此以后,人們常常把福字倒過來貼,代表福到了。
    除夕夜,家家戶戶都喜歡做湯圓,一家人一起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
    我最喜歡的春節(jié)風俗就是——收紅包。紅包也叫“壓歲錢”。年初一早上在我的枕頭下都會有紅包,是爸爸媽媽在除夕夜我睡著后放的。媽媽說這樣會幫我壓驚。還有互相拜年的時候,大人總要給小孩子紅包,表示大吉大利。
    就是這些傳統(tǒng)風俗,使我們在春節(jié)里過得很快樂!
    4.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四
    說到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那可真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jié)無論是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與門上,為節(jié)日添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
    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弊?。
    拜年: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
    因為我喜歡聽那個傳說,我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吃完飯,奶奶來分紅包嘍!我們家有一個小約定,小輩們拿到了獎狀,就有雙倍紅包。今年,我被評上了“優(yōu)秀學生”。奶奶就分給我兩份紅包。鼓勵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我收到了紅包,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晚上八點整,我們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yōu)美的舞姿,使人贊不絕口;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
    今年的春節(jié),我過得十分有意義。我希望明年春節(jié),我會過得更好!
    5.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五
    當迎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中國人民滿懷激動地呼喊著: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到處都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只見一束束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五光十色,把大地照得格外美麗,如同宣夜一樣。
    每當你走過家家戶戶,你就會看見在門上,窗戶上的“?!弊只蛑袊Y(jié)。
    在家里,親戚們穿著節(jié)日的服裝,聚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團圓飯,舉杯敬酒,祝以后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安居樂業(yè)!
    春節(jié),是農(nóng)歷的歲首,春節(jié)的另一名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中國人獨有的節(jié)日。
    關(guān)于春節(jié)的來歷中,有一篇流傳最廣的傳說——“年”。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但是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guān)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趕走。老婆婆驚呆了,見他鶴發(fā)童顏、氣宇不凡??伤匀焕^續(xù)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nèi)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nèi)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nèi)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qū)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
    6.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六
    “二十七,殺公雞”,今天是二十七,可家里的公雞我舍不得殺。于是我決定,“二十七,不殺公雞”,我來切橙子!
    我找來一個又大又圓的橙子,先切下前面的一小點皮,用它把刀給擦一擦,然后就可以開始了。我用刀把橙子切成兩半,之后再把其中的一半繼續(xù)切成兩半,另一半也一樣。開頭倒是挺順利,可當我把刀抽出來的`時候可就糟了——由于我抽的太快,橙子的汁水噴了我一臉。我找來紙,擦了把臉,惡狠狠地對橙子說:“哼,看我今天不把你給吃光!”說完,狼吞虎咽地吃掉了橙子。
    吃完橙子,我擦擦嘴,上網(wǎng)查閱起二十七的資料來,想知道公雞原因來。資料上顯示:二十七宰公雞,雖然也是忙活年飯,這里面卻隱藏著父系社會的特征。為什么一定是公雞呢,母雞難道就不行嗎,很少有人思考這個問題,深究起來就會明白,在以男子為主導的父系社會,人們的潛意識里已經(jīng)認同了男子為大的觀點,認為雄的就好就是第一,而過年這么隆重的節(jié)日,自然也就要宰一只公雞了,而且公雞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顯著氣派。這天宰好燉熟的公雞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場,而且是整只雞盤在一個碟子里擺放在桌子中間,盛宴上是不能將其拆解成一碗雞塊,而且天津人還給它取了一個好名頭,叫做大吉大利。
    哦,原來殺公雞還有這么大的學問吶!
    7.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七
    一個春節(jié)我都要回老家,一到那里,那里就響起了鞭炮聲,是迎接我的?我有那么有名嗎?不不不,是迎接佛的。很快,煙把整個小鎮(zhèn)淹沒了。
    小鎮(zhèn)的街道中央擺著一排桌子,桌子上放滿了食物,有木耳、糖果、紙做的金x寶、一些水果和兩條活的魚······小鎮(zhèn)的每一個人家門前都放著兩堆稻草。遠處傳來的敲鑼打鼓的聲音蓋過了鞭炮聲,鞭炮聲慢慢的停了,好不容易煙散了,家家戶戶又點燃了家門前的兩堆稻草,點起蠟燭,燒起香,讓小鎮(zhèn)又沉沒了,這景象雖然很像仙境,但是遮掩實在夠嗆。
    突然,有幾滴水滴在我身上,難道是下雨了?原來是有人在撒凈水,聽說這樣可以讓我們幸福、快樂、健康、吉祥。那敲鑼打鼓的聲音近了,幾個人抬著佛,邊上還有兩個人為佛扇扇子、撐傘,有許多大人在佛面前拜了拜,把香插在佛面前的一個轎子上。
    有些大人帶著自己的`孩子,轉(zhuǎn)了轉(zhuǎn)為佛撐的傘,佛的后面跟著許多人,他們有的騎著馬,有的扮成孫悟空、豬八戒、嫦娥,有的吹著大號、打著鼓。等隊伍走了,大伙兒聚在一起,把“金x寶”燒了。
    據(jù)說抬佛是為了地方的太平,國泰民安。
    8.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八
    說到春節(jié)習俗啊,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如果說起奶奶家的春節(jié)習俗,是不是就傻眼了呢?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我奶奶家的不一樣的春節(jié)習俗。
    不一樣的習俗1:餃子里不包硬幣
    在咱們這兒啊,餃子里一般都要包硬幣,吃到硬幣的人今年就會財源滾滾,雖然不一定是真的',但也是圖個吉祥啊??墒?,這個十分有趣、十分令人高興的習俗,被奶奶家的不一樣的習俗拒之門外了。
    不一樣的習俗2:神啊。保佑俺們孩兒們?nèi)忌洗髮W……
    在奶奶家,大年初一要帶上全家人去燒紙,并且要給“神”磕頭,規(guī)定每人要磕九個頭,拜完了這個神又拜那個神,晚上還要給家里的神上柱香。
    不一樣的習俗3:從不發(fā)紅包
    咱們這兒從來都是發(fā)紅包的,這樣不容易被人看出來你給了多少錢,而且紅包的顏色很喜慶,收著一個紅包就收著一個長輩的心意,可在我奶奶家呢?從不給紅包,(咳咳,別誤會,人家還是給錢的)都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刷”的亮出百元大鈔,絕不掩蓋。
    嗯嗯,差不多就這些了吧?那,下次再聊。
    9.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九
    “爆竹聲聲辭舊歲,喜氣洋洋迎新年?!?BR>    隨著“噼里啪啦”的爆竹聲,我們興高采烈地迎來了20xx年的春節(jié)。過春節(jié),也就是過年。在大年初一的這一天,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
    從我記事兒開始,在除夕的晚上,爸爸會在我們家門上,貼上紅色的、非常喜慶的春聯(lián)。媽媽會給我們做一大桌子可口飯菜,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地圍坐在一起,一邊吃年夜飯,一邊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我們吃著、看著、說著、笑著、高興著,時不時還會對節(jié)目或者演員品頭論足一下。一直到很晚很晚,直到我瞌睡的熬不住了,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才回去睡覺。爸爸媽媽他們到凌晨才回睡覺,人們稱之為“守歲”。
    大年初一早晨,媽媽給我穿上顏色鮮艷的新衣服,全家人一起,高高興興地回奶奶家,給奶奶爺爺拜年。每年春節(jié),我們一家、姑姑一家和大伯一家,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奶奶家,一起過一個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新年!進門先是給奶奶爺爺、姑姑姑父、大伯大媽等長輩磕頭拜年,他們會高興地給我發(fā)壓歲錢。
    我特別喜歡過春節(jié)。因為,這幾天我不用寫作業(yè),不用彈琴,什么事都不用干,可以完完全全地放松,就只剩下開心地玩兒了。不管去哪一個親戚家拜年,都可以得到紅包,還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零食,再餐上一頓豐盛的美味佳肴。真可謂是美哉!美哉!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習俗。總之,一個春節(jié)下來,我的肚子圓了,腰包鼓了,人也玩兒“瘋”了。啊!真“爽”!過年真好,過年真幸福!
    10.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十
    霹哩啪啦過大年,鞭炮聲震耳欲聾。一年一度的廟會,在我的故鄉(xiāng)—洛陽盛大召開。在初四這天,我們?nèi)胰艘黄鹑ス鋸R會。
    初四早上,六點鐘我就醒了,興奮地連覺都睡不著了。趕緊起來準備:蘋果、桔子、水……通通裝進包里。
    九點鐘了,我們出發(fā)了。經(jīng)過一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到廟會了。進入廟會,走在長長的路上,映入眼簾是一盞盞紅彤彤的小燈籠。突然,我看見一條長龍在人群中游動。在碧波蕩漾的人海里,一只調(diào)皮的小龍在追逐一個寶珠,可追了好長時間,還沒追上,看樣子,它也著急了,拼命地追呀。那寶珠好像故意戲弄它,使勁地跑呀跑呀,小龍怎么也追不上。哎呀,我都替它著急,隨著人們搖旗吶喊,我知道這是在舞龍燈呢。
    我還沒看夠,就隨著鬧鬧嚷嚷的人群來到”小吃一條街“。剛到門口,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不由得吸吸鼻子,飽了一下鼻子福。走在小街上,各種美食讓我眼花繚亂。有新疆的羊肉串、老北京的糖葫蘆、天津的麻花、開封的灌湯包、武漢的臭豆腐、清熱潤肺的雪梨湯……我舔舔口水,一種種地看,一種種地吃,一直吃到撐,真是飽了口福。
    我又逛到工藝品小街,觀賞各種精美的工藝飾品。其中最讓我佩服地是用玻璃燒制的工藝品,特別漂亮。長長的玻璃管,在老師傅用火烤過之后,做好了各種各樣手工制品。有孔雀開屏、天鵝臺燈、小猴上樹……每一樣都那么晶瑩剔透、栩栩如生,每個都讓我愛不釋手。
    這次逛廟會,收獲還真挺大的,飽了鼻子福子,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看來這次沒白來。
    逛廟會是春節(jié)習俗之一,過春節(jié)還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我就不一一講了。霹哩啪啦過大年祝福全國人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11.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十一
    過年時,你吃過”錢“餃嗎?哦!也許你還不知道”錢“餃是什么東西,就是包著錢的餃子。我家過年時就包這種餃子,現(xiàn)在想起這個餃子,我還垂涎三尺呢。不過并不是餃子的鮮美,而是可以吃到錢,并且可以體會到那種喜悅的心情。下面我就給你講一下我們過年吃”錢“餃的事情吧!
    對了,你知道過年吃”錢“餃的寓意嗎?如果吃到包著錢的餃子,表示新的一年里大人鴻運當頭,小孩子更聰明,所以過年時才會包”錢“餃。
    大年初一的早上,隨著一團團白色的熱煙飄在空中,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已經(jīng)盛出來了。餃子端到桌子上,我和爸爸就各搶一碗。我們一口吃掉一個餃子,仔細嚼著,生怕把錢幣吞進肚子。我嘆了一口氣:”唉,怎么沒有錢呀?!罢斘覝蕚鋯柊职值氖斋@怎么樣時,發(fā)現(xiàn)爸爸的臉上帶著得意的微笑看著我,手里舉著一個帶著幾粒餃子餡的一元硬幣。哇!竟然第一個餃子就吃到了錢,并且還是這次一角、五角和一元”錢“餃中面值的,太幸運了!
    既然爸爸第一個就吃到了,那我吃著錢的機會也絕對不會小。于是,我飛快地吃著??墒俏乙贿B吃了五個也沒有見到錢的影兒,這時我的舌頭都燙麻了。我的運氣怎么那么差?。『鋈晃夷X中靈光一閃,我要智??!餃子是軟的,硬幣是硬的,所以我可以用筷子扎一扎嘛!嘿嘿,我可真聰明?。”隳闷鹂曜右粋€一個地扎起來,碗里只剩下兩個完整的餃子了,可是筷子還沒有碰到硬幣??粗煌肭Н彴倏椎娘溩樱矣行┦?,但是也要堅持扎下去??曜哟┩革溩拥牡谝粚悠ぃ龅搅擞灿驳臇|西,哈哈,皇天不負聰明人,我終于”吃“到了一個”錢“餃,雖然是個五角的,但我還是高興得手舞足蹈,大呼小叫的宣揚,……
    這是我吃”錢“餃的春節(jié)習俗趣事,你也來與我分享一下吧!
    12.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十二
    過年了,過年了,個個家里都是喜氣洋洋,熱熱鬧鬧。但是,鞭炮不僅是我們小孩歡迎的,大人也不例外。擦炮,摔炮……種類繁多,好玩極了!
    大年初一一早,“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就響了起來,甭提有多熱鬧了!
    對了,要說放鞭炮,還有一段故事傳說呢!
    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歷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x服它。為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只有讓它脹滿肚子,它才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guān)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著?!澳辍睆倪@家走到那家,到處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fā)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澳辍甭牭竭@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以后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fā)現(xiàn)“年”怕鮮紅的顏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后發(fā)明了鞭炮,鞭炮就代替了爆竹。
    每當晚上我和爸爸媽媽散步,都會看到那美麗的煙花,都會融入那喜氣的氣氛當中……
    13.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十三
    中國的春節(jié)也就是俗話說的過年。過年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忙碌一年的人們總會放下工作、放下生意,不論多遠,都要回家與親人一起吃頓團圓飯。當然,過年也是我們小孩子最開心的時光,大人總會很大方地給我們買新衣、買玩具、煙花x竹等。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隨著爸爸媽媽到市場上買年貨。今年的年貨市場比往年更熱鬧,年貨也比往年更豐富。什么新鮮的蔬菜水果、什么鮮活的雞鴨魚肉,節(jié)日的氣氛已完全籠罩著我們的小城市。不一會兒工夫,我們一家人手里便提滿了各種各樣的年貨,周圍其他人也笑容滿面地拎著大包小包準備回家做年飯了。
    做年飯,一家人團團圓圓吃年飯,是過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今年的年飯對我們一家人來說也特別有意義:大人們張羅了一桌好菜上桌了:紅紅火火的小火鍋、年年有余的大鯰魚、吉祥如意的大龍蝦,雞鴨魚牛應有盡有,紅酒白酒各取所需,伴隨著陣陣鞭炮聲,一家人圍著餐桌吃年飯了。大人們海闊天空談工作、談生活、談國家大事,我們小孩也不甘心落后,拿起飲料當紅酒,敬長輩表決心,敬姐弟共祝愿。說不盡的往事道不完的祝福,其樂融融。
    當然,我們的盡情表現(xiàn)也不是白白浪費表情,只為那誘人的大紅包——壓歲錢。因為我們表現(xiàn)不錯,所以大人們都爭先恐后地給我們發(fā)了豐厚的壓歲錢,我們拿著嶄新的壓歲錢,跑到街上圍著火爐吃串串香去,買煙花x竹:什么“竄天鼠”、“沖天炮”都讓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華燈初上,春節(jié)晚會是我們一家人必看的電視節(jié)目。全家人坐在沙發(fā)上,一邊包餃子一邊看節(jié)目一邊守歲。其實我們小孩子并不是真真地要“守歲”,而是等著12點時可以放煙花,整個一座城市籠罩在花的海洋里,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喜悅中。
    夜深了,一切慢慢地靜下來,我也感到困了,沉思一想:又過了一年,我也大了一歲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開始了,常言道“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我將把握住每一天,好好學習,為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奮斗。
    這就是我們每年的習俗。
    14.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十四
    春節(jié)是我們中國農(nóng)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因此,春節(jié)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lián),剃頭發(fā),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guī)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lián)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弊值怪N,我固然明白為什么要倒著貼,將‘?!值怪N是一種習俗,‘?!官N說明‘?!梗ǖ剑┝?!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guī)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先,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lián)的方法驅(qū)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此刻廣州禁止燃放煙花x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nèi)覝蕚涑f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仧釟怛v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這天我的收獲太大了,明白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但是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tǒng)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15.春節(jié)習俗日記 篇十五
    春節(jié)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jié)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边@歷關(guān)于歲首春節(jié)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jié)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guān)于春節(jié)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jié)的風俗,但當時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太初歷”,明確規(guī)定以農(nóng)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nóng)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jié)日就改為春節(jié)。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guān)于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農(nóng)閑季節(jié)。拿我們這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jié)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jié)到底是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jié)令很亂,想把節(jié)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fā)了他,他設(shè)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后,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fā)現(xiàn)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shè)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lǐng)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明白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期望你能測準日月規(guī)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后,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殺萬年,結(jié)果刺客被士衛(wèi)抓住了,祖乙明白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此刻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jié)吧?!?BR>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后,萬年經(jīng)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歷,之后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jù)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弊?,放爆竹,拜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