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模板9篇)

字號: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一
    【學習目標】
    1、自主掌握生字生詞。
    2、學會從題目初步感知、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3、朗讀課文,體會本文語言的優(yōu)美和抒情性。
    4、概括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學習他崇高的品格和偉大的精神。
    5、了解本文敘議結合,結構嚴謹,重點突出的特點。
    6、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7、感悟文章主要內容,揭示對自己成長的啟發(fā)意義。
    【學習重點】
    目標3、4、5、6
    【學習難點】
    敘議結合。關鍵詞語。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學法指導】
    1、通過查字典、詞典掌握生字生詞。
    2、在通讀的基礎上,按照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方面寫的——按什么順序寫寫——用什么方法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有什么啟示的思維順序,認真思考。
    3、閱讀作品要注意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對其中的內容等做出適當?shù)脑u價,感悟作品的內涵。
    【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一、相關資料:
    (一)走進作者
    臧克家,詩人。1905年生于山東諸城。從小受家庭影響,喜歡古典詩詞和民歌,并目睹農民的苦難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這為他后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初步奠定了基礎。1926年秋到武漢,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敗后,受國民黨當局迫害,四處逃亡。1929年還鄉(xiāng),入國立青島大學補習班。1932年開始發(fā)表新詩,以一篇《老馬》成名。1933年9月,詩人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烙印》。隨著《老馬》等詩的廣泛流傳,臧克家被譽為“農民詩人”,為廣大讀者所熟知和喜愛。1934年大學畢業(yè)后到中學任教,發(fā)表了長詩《自己的寫照》。
    抗戰(zhàn)爆發(fā)后,詩人熱情地奔赴抗日前線,從事進步文化工作,出版了《從軍行》《淮上吟》等詩集。1942年秋到重慶,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出版《十年詩選》及長詩《古樹的花朵》等。抗戰(zhàn)勝利后,在上海主編《文訊》,寫了許多揭露、批判國民黨統(tǒng)治的政治諷刺詩。1948年由于國民黨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歷任人民出版社編審、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等職。解放后出版的詩集有《春風集》《歡呼集》《臧克家詩選》和長詩《李大釗》等。粉碎“_”后,詩人又寫了不少作品,并任復刊后的《詩刊》顧問。
    (二)臧克家和聞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島大學學習期間,是聞一多先生的高足,經常出入于聞一多的辦公室和家中,向老師請教;聞一多也很賞識臧克家,1932年回清華任教后寫信給臧克家說:“得一知己,可以無憾,在青島得到你一個人已經夠了。”可見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準備出版詩集《烙印》,因當時名不見經傳,書店不愿出版他的詩集。聞一多聯(lián)絡王統(tǒng)照等人,替他出資印行《烙印》,又在大型雜志上撰文介紹。40年代,兩人多有書信往來,如課文中提到的“他在給我的信上說……”,這是聞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贊揚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寫的回信;課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復臧克家欲至聯(lián)大教書的問詢的。聞一多先生遇難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寫《我的先生聞一多》以示悼念。
    (三)聞一多介紹
    聞一多,本名家驊,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zhàn)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縣一個“世家望族,書香門第”。五四運動時在北京清華學校讀書時即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lián)會議。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后來研究文學。1925年5月回國后,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閃爍著反帝愛國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表現(xiàn)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在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學的研究。1937年抗戰(zhàn)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任教??箲?zhàn)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發(fā)誓不取得抗戰(zhàn)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1943年后,因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的腐敗,于是奮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斗爭。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兼云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長。
    1945年的“一二?一”慘案發(fā)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運動。1946年7月11日,愛國民主人士李公仆被國民黨特務暗殺。這時昆明的氣氛異常緊張,盛傳下一個暗殺對象就是聞一多,許多朋友勸他應該避一避。然而,聞一多沒有畏懼,照常參加了李公仆先生的追悼會,并在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fā)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講演》,當天下午即被除國民黨特務殺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遺著由朱自清編成《聞一多全集》四卷。
    毛澤東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經說:\"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二、初讀,掃除文字障礙,理解題目,初步了解文章內容
    1.讀一讀,寫一寫,掌握下列詞語的音、形、義。
    (1)查字典,給下列加點字注上音并讀幾遍,然后在文章中找出來,并把拼音寫在這個字的上方。
    彌高 鍥而不舍 炯炯目光 足不窺園 衰微
    小楷 瀝盡心血 群蟻排衙 兀兀窮年
    潛心貫注 心會神凝 赫然而出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警報迭起 慷慨淋漓 氣沖斗牛
    (2)查注釋或字典、詞典,弄清下列詞語意思
    鍥而不舍: 迥乎不同:
    兀兀窮年: 氣沖斗牛;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潛心貫注: 心會神凝:
    鍥而不舍(造句)
    (3)辨字組詞:
    載( ) 炯( ) 籍( )
    裁( ) 迥( ) 藉 ( )
    2.從標題看,文章主要寫了聞一多的哪兩個方面?
    答:
    3.快速閱讀,整體感知(1)文章從那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說和做” 的?
    (2)把這兩方面綜合起來看,聞一多先生是怎樣的人?
    (3)據(jù)此脈絡,文章可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聞先生“說和做”的什么特點?
    (1)從學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來寫的。
    (2)“言論和 行動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3)分兩部分,1——7自然段為第一部分,記述聞先生作為學者方面“做”了再“說”“做”了也不“說”的特點;8——20自然段為第二部分,記述聞先生作為革命家方面“說”了就“做”的特點。
    學習?研討
    一、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二、學生默讀第一部分,討論下列問題:
    (1) 哪兩句話是對聞先生作為學者“說和做”的高度概括?
    (2) 這部分列舉了那些事例?這些事例選材的角度是什么?詳略安排怎樣?
    (5)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聞先生學者形象?
    學生默讀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明確:
    (1) 第一、二自然段。
    (2) 三個事例: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寫作《唐詩雜論》事例是從“做”了再“說”這個角度選材的;其他兩個事例是從做了也不一定說角度選材的。詳寫第一件事,略寫后兩件事。
    (3) 聞先生研究學術的目的是“要給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先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再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語句(略)
    (4)“群蟻排衙”,文中指聞先生寫字工工整整,十分認真,他的手稿都是蠅頭小楷,好象群蟻排衙 。表現(xiàn)了聞先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5)先生是一位為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治學嚴謹、不畏艱辛、廢寢忘食、終于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的卓越學者,言行一致的愛國者。(意思對即可)
    教師小結:作為學者的聞一多先生,治學嚴謹,不畏艱辛,這種治學態(tài)度值得我們共同學習。
    朗讀、細讀,探究問題,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聞一多先生一心救國救民的愛國精神,最突出的表現(xiàn)在哪些事情上?
    3、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看,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4、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5、探究品味第一部分:
    (3) 聞一多先生潛心研究學術的目的是什么?
    (5) 那些語句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聞先生潛心研究學術?請從文中找出表現(xiàn)這些內容的關鍵詞句,并說說其表達作用。
    5、簡潔概括第二部分內容。共寫了哪幾件事情?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7復述故事。
    三、味讀
    1、朗讀課文畫出文中你喜歡的詞語或句子,也可以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請同學們幫自己解答。(提示:賞識詞句的方法1、從詞、句的思想內容;2、從修辭手法;3、從詞句的結構方面。比如一個“說”字,很普通,作者卻賦予多種含義,語言精練含蓄。)
    2、有的人認為,這篇文章的語言大呼小叫,用大詞、文言詞,不樸實。到底應該怎樣看?
    3、這篇文章寫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現(xiàn)了聞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質特征。精選的典型事例,精致嚴謹?shù)慕Y構,精練的詩一般的語言,精當?shù)氖闱樾宰h論,使這篇文章充滿了感人的力量。請結合內容作簡單分析。
    (1)結構嚴謹。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3)精于剪裁。對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據(jù)表現(xiàn)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簡。
    4、夾敘夾議的寫法。找出議論的語段分析其作用。
    四、悟讀:
    2、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況,說說自己平時在說和做的方面有不恰當?shù)牡胤絾?今后打算如何做得更好。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二
    在沙漠中心教案(一)
    教學目標:
    1、 理清課文敘述的順序,概括課文內容。
    2、 學習用心理描寫塑造人物,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3、 在熏陶感染中引導學生體味生命的意義,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
    教學重點:學習用心理描寫塑造人物,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一、導入新課
    2、提問:為什么她能夠忍受這么大的痛苦?
    3、請學生簡單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二、閱讀與概括
    1、快速閱讀
    要求:默讀、 注意速度、 抓住內容要點(教師巡視,解答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問題)
    2、概括主要內容
    文章寫“我”和戰(zhàn)友在利比亞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場遇險。
    三、細讀文本
    1、粗讀課文后,你覺得“我”被困沙漠中,總的感受是什么?(痛苦)
    2、請用“——”劃出我遇到的苦。
    3、對這些痛苦,作者心情如何? 請用“~~~~~~”劃出表心情的語句。
    具體分析過程中加強詞句的朗讀、賞析。
    四、質疑探究
    結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的含義。
    1、我們期待黎明就像農人期待春天,我們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們在群星中尋找自己的真理。
    2、我沒有一點兒遺憾。我奮斗過,但我失敗了。這對從事我們這個行業(yè)的人來說也很平常。不過,我總算是呼吸過海風了。(朗讀、學生發(fā)表見解、教師補充糾正、朗讀感受)
    五、拓展延伸
    1、故事背后的感悟
    《地震中最堅強的人》中的女孩為什么能忍受這么大的痛苦?
    那是因為她心中有一種巨大的信念。因為她期盼著自己能夠活著……
    2、走進作者
    這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1900年生在法國里昂。
    1921年在法國空軍服役。
    1926年開始從事航空事業(yè)。
    1939年參加抗德戰(zhàn)爭。
    1940年埋頭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
    1944年執(zhí)行第十次飛行偵察任務時消失于地中海上空,從此一去不返。
    他就是被稱為“藍天白云耕耘者”的法國飛行員作家圣??诵跖謇?。
    3、集體朗讀文章結尾,感受作者的樂觀、堅強。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三
    1、整體感知故事情節(jié),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2、探究神話故事的魅力,并運用創(chuàng)造性想像修改神話。
    3、拓展延伸,激發(fā)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追尋人類的起源。
    教學重點:
    探究神話故事的魅力
    激發(fā)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
    課前準備
    學生: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
    教師:準備相關資料及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話導入??新課
    教師:投影中國古代神話(盤古開天、夸父逐日、鉆木取火、女媧造人等);??????? 學生:說出名稱。
    教師:說起女媧,同學們可能并不陌生,能說說你看到過的有關女媧的神話名稱嗎?學生:說(如精衛(wèi)填海、黃帝的故事、女媧補天等);師:今天我們重點欣賞《女媧造人》,投影課題及女媧造人畫像。
    較閱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jié),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1、學生讀一讀《風俗通》的記載文字,然后說說大致意思,再朗讀課后練習一中的譯文。
    2、學生與作者對話。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盡快給作者回應。(要點:豐富的內容;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
    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
    1、看課文,做好復述準備
    2、一位學生復述
    學生評議
    教師補充:自我對照,課外改進后說給你們的朋友或父母兄妹聽聽。
    五、師生共同探究課文的魅力。
    教師引導:
    這篇課文好像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藝術之門。它借助豐富的想像力,散發(fā)出文學藝術的魅力,里面不僅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還有鮮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F(xiàn)在讓我們再圍繞“鮮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進一步探究課文,以獲得更大的收獲,并運用一些學習技能。
    投影:
    (1)鮮明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導:先用括號標出描寫女媧的重要詞句,然后分析女媧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2)美好的情感。(方法指導:先用波浪線畫出體現(xiàn)喜悅感的重要詞句,然后說說你對這一喜悅感的體會。)
    學生閱讀、圈畫、思考、歸納,做書間筆記。
    四人小組交流與討論。
    全班交流與討論。
    教師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作小結發(fā)言:借助想像的翅膀全文洋溢著一種喜悅感。它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二是女媧創(chuàng)造人類成功的高興、安慰與滿足。借助想像的翅膀,女媧這個核心人物變得非常鮮明:她是神和人的結合體。她有想像中的神才具備的非凡和創(chuàng)造力,也有人類的許多美好品質,如質樸、活潑、勤勞、充滿活力和智慧等。從中我們也明白神話故事的情節(jié)是想像的,但又是合乎現(xiàn)實生活的情理的。這種大膽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像(投影)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
    你能抓住這個亮點,借想像的翅膀發(fā)揮一下你的創(chuàng)造力嗎?
    六、想像力訓練
    教師:現(xiàn)在請你對女媧造人的動機或經過做另一種推測,說說你編的《女媧造人》,與袁珂編的課文比一比。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一人主持,一人記錄,一人準備發(fā)言,一人補充,選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七、拓展延伸
    教師適當點評學生的發(fā)言。我們的想像力是建立在見多識廣的基礎上的,我們要不斷地提高想像力,就要不斷擴展自己的視野。讓我們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話,表現(xiàn)遠古進代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你能說說其他關于神創(chuàng)造人類的神話嗎?(如上帝造人、古猿說、海像說、外星人說)
    教師推薦閱讀:《伊甸園里》請同學們說說同樣是神造人類的神話,中西方有沒有區(qū)別。
    學生活動(略)
    八、布置作業(yè)?
    其他關于神創(chuàng)造人類的神話都屬于人類文化寶庫的一部分,閱讀這類文章我們往往可以得到新的感悟。課外我們再收集一些,作上些比較,以《人類起源神話的魅力》為題寫一篇文章。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四
    認知目標
    1.了解課文記敘的內容。
    2.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及其表現(xiàn)作用。
    3.感受細膩生動的描寫,了解清晰明了的思路。
    4.積累詞語,背誦全文。
    學能目標
    1.培養(yǎng)閱讀古文的良好習慣,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
    2.掌握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的寫法。
    德育審美目標
    1.感受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藝術。感受古人寫作語言的簡約及營造廣闊的想像空間的技巧。
    教學重點
    積累詞語,了解寫法,品味語言,培養(yǎng)寫作能力。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洛桑學藝》光碟,布置課前預習作業(yè)。
    學生:查閱有關口技的音像資料,記錄整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可做口技練習,體會口技表演。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總體把握文章結構,了解主要內容,感知“善”字在全文的統(tǒng)領作用。
    教學設計
    表演激趣
    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把握讀音。
    教師范讀。朗讀過程中設“陷阱”(故意讀錯),學生在教師朗讀過程中挑錯誤,加以改正。
    2.討論學習,了解大意。
    學生討論口技藝人表演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由哪些語言來判斷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教師點撥,幫助學生找出標志時間推移的副詞及不同階段場景的內容,幫助學生歸納: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節(jié):夢中驚醒——漸入夢鄉(xiāng)——火場百象
    感知語言,領悟特點。
    學生從描寫中找出每一個場景刻畫了哪些聲響,進一步了解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
    教師明確:
    (具體聲響略)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三個場景聲音變化情形:小——大——小——大。
    合作探究
    學生討論:當我們觀看一場表演時,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師在學生發(fā)言后引導:首先確定一場表演涉及的雙方(表演者、觀眾)
    表演者表演的內容表演的道具
    觀眾看表演的反應
    師生討論得出結論:最精彩的表演=最復雜的內容+最簡單的道具+最熱烈的觀眾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找課文中原句來印證合作探究得出的結論。
    教師協(xié)助歸納:
    內容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囈語、大啼、婦嗚、絮絮、夫叱。
    漸入夢鄉(xiāng):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傾盆器(聲)、咳嗽。
    火場百象:大呼、齊哭、百千大呼、齊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無所不有)。
    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觀眾反應表演前: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夢中驚醒: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漸入夢鄉(xiāng):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場百象: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結論表演精彩善
    教師引導學生用課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善。
    質疑問難
    學生將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交流,教師歸納總結,交學生下來分小組討論研究。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五
    學習目標:
    1.? 多重朗讀,理解詩意,領悟詩理,品嘗詩味。
    2.? 能仿寫諸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之類的句式。
    3.? 能切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想,并如何去去實現(xiàn)理想。
    教學設想:
    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興趣,以朗讀為主,從中悟得詩理,對其中的深奧含義不必作死摳式理解,允許學生見仁見智。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山的那邊》中里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海就是孩子心中的美好理想。誰能說出關于理想的名言。
    二.自由朗讀一遍,給生詞注音,如綴連、洗濯、寂寥、玷污、詛咒(全班齊讀,要求響亮、有力量。
    三.讓學生邊讀邊理解詩意,不能理解的提出來,先讓學生自己嘗試可能的疑問可參看教參上有關分析。
    四.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句詩,說說你的感受。
    五.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六.再讀全詩,要求有情感。
    七.作業(yè)?:仿寫
    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詩的思想內容;
    (3)體會詩的寫作特色。
    【學習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詩的思想內容
    【知識鏈接】
    【學法指導】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詩的思想內容
    【自主學習】
    1、 朗讀,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作者一首詩中相同意旨的一句是什么?
    環(huán)境 紅蓮 我的心情
    一寫紅蓮
    二寫紅蓮
    三寫紅蓮
    【合作探究】
    1、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首先,展示你的朗讀風采然后這樣說:我喜歡這句話,因為 。
    2、寫一寫,仿照下面的句式,借助一種具體形象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感激和愛戀。
    例句:“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
    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多讀幾遍,你就是詩人了)仿寫母親啊!你是 我是 , 來了,除了你,誰是 。
    【達標測評】
    2(1)給加點字注音
    并蒂( ) 瑞() 菡萏( )( ) 徘徊( )() 欹( )
    (2)解釋下列詞語
    菡萏:
    欹斜:
    并蒂:
    徘徊:
    亭亭:
    四、朗讀課文,品味散文詩的精美語言,體味詩歌思想感情
    4、積累歌頌母親的詩句。
    【學習反思】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從學習方法上的收獲是: 為人處事的啟示或人生感悟是: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和感情。
    3、品味詩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4、體會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5、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
    6、樹立理想,并培養(yǎng)為實現(xiàn)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山”和“?!钡纳羁毯x,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學時數(shù):3課時。
    教學步驟:第1課時
    【教學要點】通過朗讀,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
    看來同學們都有理想、有目標啊!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共同的目標。
    說實話,其實我在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還真沒好好想過以后準備干什么。因為我們要走的路基本上都很清晰,那就是讀完小學就考初中,讀完初中考高中,讀完高中考大學。我也沒想過要是考不上要怎么辦,幸好該考上的都考上了。
    但在我讀初中的時候,我看過一篇報道,是一個記者問一個牧童:你為什么放牛?牧童說,攢錢。記者再問:攢錢干嘛?牧童說,娶老婆。那,娶老婆干嘛?牧童說,生娃!生娃干什么?牧童想了想,說:生娃,放牛!我那時候就感覺這牧童很可悲,我說不上自己以后要干嘛,真要問我有什么理想的話,那就是不要像那個牧童一樣!
    幸好,我發(fā)現(xiàn)真像那個牧童這么想的人只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的人還是有理想有追求的。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說的就是一個邊遠山區(qū)的孩子的理想和追求。
    大家翻開課本第2頁,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在山的那邊》(板書題目、作者)。這首詩呢,是作者根據(jù)自己成長的歷程寫成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山的那一邊是什么;一起來探討,來自邊遠山區(qū)的作者,他是如何追求理想的;想想我們能從這當中得到什么啟發(fā)。
    二、檢查預習
    1、之前已經安排大家回去預習課文了,現(xiàn)在大家先集體朗讀一遍課文,完了我找兩位同學上來給加點字注音。理解詞義。
    癡想隱秘凝成誘惑海潮喧騰攀上一瞬間
    癡想——發(fā)呆的想。
    隱秘——隱蔽、不外露。
    凝成——聚集在一起。
    誘惑——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吸引、招引。
    喧騰——喧鬧沸騰。
    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2、找同學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讀后感。
    三、朗讀訓練
    1、老師范讀。
    2、各自練習朗讀,用斜線劃出停頓,用圓點標出該讀重音的詞語。
    3、分別找兩個同學朗讀兩大部分,大家點評。
    4、集體朗讀。
    第2課時
    【教學要點】探究關鍵詞蘊涵的意義,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象征意義。
    四、課文研討
    (一)局部品味:詞句理解,問題探討(學生提問為主,而后補充)。
    1、如何理解“癡想”在文中的意思?——原意是發(fā)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立志追求“全新的世界”。
    2、“隱秘的想望”指什么?為什么說“隱秘”?——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想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
    3、“鐵青著臉”是寫山的顏色嗎?——擬人手法。“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里怪我癡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么意思?——“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xiàn)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6、“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中扎下了深根”句中“種子”指什么?能“飄來”的東西應是輕的,為什么能扎下深根?——“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帮h來”寫出童年的我對人生的這里似懂非懂的神態(tài)。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對人生感悟越來越深,所以說“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7、“山頂”的誘惑力在哪里?——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8、為何隔著崇山峻嶺,作者還能聽到海的“喧騰”?——作者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9、如何理解“枯干”?——“枯干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在體驗失敗或者挫折以后,要總結出自己如何去面對現(xiàn)實。所以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勇敢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10、“在不停地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節(jié)詩的含義?——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帆風順的,在前進的路上回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不向困難地頭和彎腰,最終就必將戰(zhàn)勝困難,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譜寫出燦爛的人生來。
    11、“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先要想為什么“照亮”,可以想見這“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體會到那一種驚喜,理想境界的實現(xiàn)使人興奮、驚喜。
    12、在第二節(jié)詩中,“一次次”變換著出現(xiàn)了三次,集中地突出地寫出了“我”對“追尋”的一種怎么樣的精神?——執(zhí)著。
    (二)概括兩節(jié)詩的內容:提問、總結。
    1、第一節(jié)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第二節(jié)詩,寫了我長大后。
    2、第一節(jié)詩,寫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節(jié)詩,寫了我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
    3、第一節(jié)詩寫的“山”和“?!本褪乾F(xiàn)實中“山”和“海”,第二節(jié)詩中的“山”象征了困難,“?!毕笳髁诵拍?。
    板書:
    第一節(jié):童年時——現(xiàn)實中的“山”,媽媽說的“?!薄胪⒗Щ?BR>    第二節(jié):長大后——“山”象征困難,“海”象征信念——拼搏、奮斗
    (三)整體感知:揭示詩歌的象征意義,體現(xiàn)的哲理。
    1、標題為《在山的那邊》,那么,山的那邊究竟是什么呢?——海。(板書:山——海)
    2、“山的那邊是?!?,這個“?!笔窃鯓拥摹昂!蹦?在詩歌中找答案?!坝眯拍钅傻暮!?、“全新的世界”。(板書:信念、全新)
    3、為什么說?!笆怯眯拍钅傻暮!?,海是“全新的世界”?課文的導讀提出一個問題——作者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大家想想這個問題。(揭示“?!钡南笳饕饬x)
    舉例子說明:大家到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沒有?知道這些著名學府是怎么樣的嗎?這些大學的校園里你沒有到過,只是你想像中的校園。用詩中的句子來說,這些大學就是你想象中的“?!?所以說,“?!笔亲髡咧饔^想象的海,并不是自然景物中的大海。但是,當你一踏進這些校園時,學校里的一切,就會給你一種特別美的感覺,這種感覺用詩中句子來回答——全新的世界。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所說的“?!笔侵溉怂非蟮淖罱K目的,或者說奮斗目標,即理想。(板書:?!獖^斗目標、理想的象征)
    4、既然說“?!笔且粋€“全新的世界”,那么,作者為了實現(xiàn)看到這個“全新世界”的“?!?,沿途中經歷了怎樣的艱難險阻呢?——山。(板書:山)
    5、“山”又有何特點呢?——“鐵青著臉色”、“無數(shù)座山”。(板書:鐵青、無數(shù))
    6、“鐵青”、“無數(shù)”的含義?請舉例說明:為什么說山是“鐵青”和“無數(shù)”的?揭示“山”的象征意義。
    鐵青:這是擬人手法。“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里怪我癡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無數(shù)座山”的象征意義:要實現(xiàn)理想,得克服長期性和艱巨性。人們起初往往對此估計不足,一旦達不到預期目的,就大為失望。這種情況還可能反復多次。隨著認識不斷深化,才能對長期性和艱苦性有比較充分的認識。詩人告誡人們,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為多次奮斗不能達到目的就灰心喪氣。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八
    1.? 鞏固生字新詞
    2.? 說說課文介紹了孩子們與風箏間哪些情景?(“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二、自主學習
    1.找出課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
    2.理解詞語。
    憧憬???? 凌空???? 大驚失色???? 倏地???? 垂頭喪氣
    3.說說“我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4.把你的感受送進朗讀中去。
    三、探究交流
    感受做風箏的“快樂”
    1.? 自由讀第2小節(jié),找找孩子們做了什么樣的風箏?是怎樣做的?(找出重點詞語)
    2.? 交流:重點:1理解“精心”
    2從“精心”可以體會到什么?
    3你做過什么風箏?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4仿說句子:a-----我在-----精心------
    b-----在-------精心-------
    3.孩子們在做風箏是,他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從哪些詞句中看出?劃出來。
    4.交流結合重點:1理解“憧憬”找反義詞(“希望、“向往”)
    2想象孩子們心中充滿了怎樣的希望?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依然”,用“依然”仿說句子。
    4說說為什么“我們”做的風箏什么也不像,但我們依然快活?
    5.有感情讀出做風箏時的“快樂”
    感受放風箏的“興奮”
    1.你放過風箏嗎?加上動作說說你是怎樣放風箏的?
    2.全班演示放風箏,說說放風箏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興奮、激動”)
    3.自由讀第3小節(jié),找出文中表達孩子們放風箏時“興奮、激動”的詞句。
    4.交流:結合:想象:1“我們快活地喊叫著”,我們在喊著什么?
    2想象說話:天上的風箏各式各樣:有------,有-----有-----……,一會兒------,一會兒-------,讓人看了真-------。
    5.有感情讀第3小節(jié)
    感受找風箏時的“傷心”
    1.正當風箏放得最高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這時的我們是怎么樣的?(“驚失色”、“千呼萬喚”)
    2.理解:1“大驚失色”,讓學生作表情。
    2“千呼萬喚”,想象我們怎樣的呼喚?
    3從這兩個詞體會我們當時的心里是怎么樣的?(“著急”),讀好這兩個詞
    3.? 風箏不見了,我們四處尋找,想象我們找了哪些地方?
    4.? 找了那么多地方,那么長的時間都不見風箏的蹤影,當時我們是怎么樣的?(“垂頭喪氣”)
    5.? 交流:1說說“垂頭喪氣”是什么樣子?(表情演示)
    2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 “垂頭喪氣”的時候,仿說“垂頭喪氣”
    3體會“垂頭喪氣”的時候,人的心情是怎樣的?
    4讀出“傷心”
    四、歸納點撥
    (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想象拓展:
    1.我們的風箏真的找不到了,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嗎?引讀“一抬頭,看見遠遠的水面上…..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xù)尋找我們的“幸福鳥”。
    2.想象:我們到了水磨坊,會發(fā)生什么事?有沒有找到“幸福鳥”。
    3.以“我們向水磨坊跑去,繼續(xù)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為開頭說一段話。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九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體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體會文本的語言風格適應情感抒發(fā)的特點。
    3、感受作者對春的盼望、贊美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新生命之情,對希望的憧憬之情。
    品味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
    體會文本的語言風格適應情感抒發(fā)的特點。
    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挑選幾篇同學改寫的《春之古韻》散文。同學們,在你們將古詩改成散文的過程中,都加上了自己觀察春天的特征,也融入了自己對春天的情感。今天讓我們隨著朱自清先生的足跡,看看他筆下的《春》具有怎樣與眾不同的特點。
    二、初步感受,進入文本
    1、播放視頻朗讀。
    2、學生跟跟隨視頻朗讀,體會其中的感情。
    3、朗讀完文章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你覺得用什么樣的語氣讀能讀出文章的味道?(歡快、欣喜)
    三、提升感受,概括特點
    2、作者從哪些方面來描寫這美好的春景呢?
    3、每個小組挑選一幅圖畫,說說這幅春景圖美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