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二知識點必修三

字號:

生物高二知識點必修三是為大家整理的,在日常的學習中,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
    1.生物高二知識點必修三 篇一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異同點:
    ①相同點都是將無機物轉變成自身組成物質。
    ②不同點: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無機物氧化產生的化學能。
    2、同化類型包括自養(yǎng)型和異養(yǎng)型,其中自養(yǎng)型分光能自養(yǎng)--綠色植物,化能自養(yǎng):硝化細菌;其余的生物一般是異養(yǎng)型(如:動物,營腐生、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數(shù)細菌);異化類型包括厭氧型和需氧型,其中寄生蟲、乳酸菌是厭氧型;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厭氧型(多數(shù)動物和人等)。酵母菌為兼性厭氧型。
    3、新陳代謝的類型必須從同化類型和異化類型做答。(硝化細菌為自養(yǎng)需氧型,藍藻為自養(yǎng)需氧型,蘑菇為異氧需氧型,菟絲子為異氧需氧型)。
    4、光合作用屬于同化作用,呼吸作用屬于異化作用。
    2.生物高二知識點必修三 篇二
    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qū)別。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少數(shù)酶是RNA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并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植物根的成熟區(qū)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huán)境,才能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tǒng)和體液的調節(jié)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叫穩(wěn)態(tài)。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3.生物高二知識點必修三 篇三
    1、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
    2、亞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細胞內各種微細結構。
    3、原核細胞:細胞較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核區(qū),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核膜、無核仁;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4、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shù)目的染色體,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變形蟲、草里履蟲、瘧原蟲等。
    7、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過,而其它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質、核酸、蔗糖)則不能通過。
    8、膜蛋白:指細胞內各種膜結構中蛋白質成分。
    9、載體蛋白:膜結構中與物質運輸有關的一種跨膜蛋白質,細胞膜中的載體蛋白在協(xié)助擴散和主動運輸中都有特異性。
    10、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11、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tài)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主要場所。
    12、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13、細胞壁:植物細胞的外面有細胞壁,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其作用是支持和保護。其性質是全透的。
    4.生物高二知識點必修三 篇四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體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
    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4、發(fā)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
    5.生物高二知識點必修三 篇五
    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圈
    (一)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生物適應環(huán)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發(fā)達,冬天法國梧桐樹落葉而松樹不落葉,蛇和青蛙等動物會冬眠,燕子冬天南飛而春天北歸等。
    水對生物分布的影響比較明顯,一切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水分的多少對生物的生長發(fā)育有明顯的影響。
    (二)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生物在適應環(huán)境的同時,也能夠影響環(huán)境。例如:森林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空氣的濕度,進而影響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種植物能防風固沙,還能調節(jié)氣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氣體,從而凈化空氣;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還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對農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壞作用;藻類植物迅速大量繁殖會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見,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
    6.生物高二知識點必修三 篇六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和食物鏈和食物網。
    2.食物網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就是沿著這種渠道進行的。
    3.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其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
    4.在相鄰兩個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大約是10%~20%。營養(yǎng)級越多,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頂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過生物富集作用,體內的有害成分卻越多。
    5.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
    6.研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guī)劃、設計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使能量得到的利用。還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xù)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7.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和反復利用的特點。
    8.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和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循環(huán)往返。
    7.生物高二知識點必修三 篇七
    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細胞內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復原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就,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
    8.生物高二知識點必修三 篇八
    細胞器
    (1)線粒體
    線粒體廣泛存在于細胞質基質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場所,被喻為“動力車間”。
    光鏡下線粒體為橢球形,電鏡下觀察,它是由雙層膜構成的。外膜使它與周圍的細胞質基質分開,內膜的某些部位向內折疊形成嵴,這種結構使線粒體內的膜面積增加。在線粒體內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還含有少量的DNA。
    (2)葉綠體
    葉綠體是植物、葉肉、細胞特有的細胞器。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細胞中,進行的細胞器,被稱為“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在電鏡下可以看到葉綠體外面有雙層膜,內部含有幾個到幾十個由囊狀的結構堆疊成的基粒,其間充滿了基質。這些囊狀結構被稱為類囊體,其上含有葉綠素。
    (3)內質網
    內質網是由單層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大大增加了細胞內的膜面積,內質網與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有關,也是脂質合成的“車間”。
    (4)核糖體
    細胞中的核糖體是顆粒狀小體,它除了一部分附著在內質網上之外,還有一部分游離在細胞質中。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被稱為“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5)高爾基體
    高爾基體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質,但可以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植物細胞_過程中,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6)液泡
    成熟的植物細胞都有液泡。液泡內有細胞液,其中含有糖類、無機鹽、色素、蛋白質等物質,它對細胞內的環(huán)境起著調節(jié)作用,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形狀,保持膨脹狀態(tài)。
    (7)中心體
    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有中心體,每個中心體由兩個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圍物質組成。動物細胞的中心體與有絲_有關。
    (8)溶酶體
    溶酶體是細胞內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它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多種物質。
    9.生物高二知識點必修三 篇九
    1、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
    2、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標志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群:一定區(qū)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qū)域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
    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定區(qū)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地球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4、種群的數(shù)量變化曲線:
    (1)“J”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2)“S”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huán)境容納量):在環(huán)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數(shù)量,選擇在K/2時捕撈資源,在K/2之前進行蟲害殺滅(降低環(huán)境容納量)
    6、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
    10.生物高二知識點必修三 篇十
    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1.細胞膜的結構組成:兩層磷脂分子和一些蛋白質分子,細胞膜表面有糖被。
    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細胞膜具有流動性,因為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都是可以運動的
    2.細胞膜的生理特性:對進出細胞的物質具有選擇性,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
    3.小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
    自由擴散:物質從高濃度→低濃度;不耗能;無載體例:甘油,乙醇,苯,H2O,O2,CO2等
    主動運輸:物質從低濃度→高濃度;耗能;需蛋白分子作載體對于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
    4.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內吞和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