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語文小知識(精選20篇)

字號:

語文,宛如一座神秘的寶藏,蘊含著無盡的奇妙知識與魅力。在這趣味盎然的知識領(lǐng)域中,每一個角落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為大家精心整理了20篇小知識,無論是課堂內(nèi)外的求知探索,還是閑暇時光的趣味閱讀,這些小知識都將帶我們領(lǐng)略語文的獨特風采,現(xiàn)在,就讓我們踏上這充滿驚喜的趣味語文之旅吧!
    1.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一
    “馬虎”的來歷
    人們都喜歡用“馬虎”來形容某人辦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這個俗語的背后,原來有一個血淚斑斑的故事。
    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么。,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后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里是什么,他說是虎,次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jié)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喂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BR>    詩雖然算不上好詩,但這教訓實在太深刻了,從此,“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2.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二
    中國人為什么把說大話叫吹牛?
    以前屠夫宰羊的時候有一個技巧,在開始的時候要幫羊放血,然后在羊腿上用小刀割開一個口。屠夫只需要往割開的口用力吹氣直到羊身膨脹,再用小刀將其拉開,羊皮就會自己裂開。但是牛卻很不一樣,因為牛皮更加厚重和堅韌,想要將牛皮吹開是很難的。如果有人說自己能夠吹起牛皮,肯定是在撒謊。后來,人們把吹牛皮用來形容一個人講假話的行為。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以前西北的人們在渡河的時候會使用羊皮或者牛皮來紮成皮筏,然后在下水之前用口把牛皮羊皮吹脹來充氣。由于牛皮比較難吹起,都是需要借助鐵筒和羊皮帶才能把氣壓進去,于是當?shù)厝藗兙蜁{(diào)侃喜歡說大話的人可以去吹牛皮。
    3.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三
    “忘八端”是空耳口誤嗎?
    我們通常會用王八來吐槽一個人,表達不滿或是調(diào)侃,其實王八是由“忘八”逐漸演變而來的。“忘八端”是古代民間罵人的話,“八端”指的是為人的根本準則,“忘八端”則被認為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者俱忘也,因而是一種較為貶義的詞語。
    “忘八”也語通“王八”,也就是烏龜,指人縮頭縮尾無擔當。在《紅樓夢》第四十六回《尷尬人難免尷尬事鴛鴦女誓絕鴛鴦偶》中,邢夫人代賈赦求娶鴛鴦,鴛鴦看透其中人情利益,不為所動,怒罵貪財勢利的兄嫂:“我若得臉呢,你們在外頭橫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爺了。你們把忘八脖子一縮,生死由我去?!笨梢姟巴醢恕币辉~,從古至今都有著鮮明的感情/色彩。
    4.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四
    “爛醉如泥”的“泥”不是真正的泥土!
    我們經(jīng)常用成語“爛醉如泥”來形容一個人醉得很嚴重,就好像一堆軟泥一樣軟綿綿的,了無生息。許多小可愛在讀到這一成語時,也往往會錯誤地認為這個成語里所說的“泥”,是我們?nèi)粘I钪械哪嗤?。這種解釋貌似很合理,其實是不確切的。
    而事實上,這里的“泥”并不是指泥土,而是一種水蟲!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事實》寫到“南/海有蟲,無骨,名曰泥。在水中則活,失水則醉?!泵鞔_指出,里面提到的“泥”是一種軟體動物或腔腸動物,這種水生動物沒有筋骨,而且離開水之后就好像醉酒一般呈現(xiàn)癱軟形態(tài)。因此,人們借用水蟲出水之后的形態(tài)用“醉如泥”的詞語來形容人喝醉的模樣。
    5.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五
    “十惡不赦”是哪“十惡”?
    1)謀反:被視為十惡之首。
    2)謀大逆:指毀壞皇家宗廟、陵寢、宮殿的行為。
    3)謀叛:謀叛是指叛逃到其他敵對國家。
    4)惡逆:指打殺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長輩和尊親。
    5)不道:無道。
    6)大不敬:偷盜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偽造御用藥品以誤犯食禁。
    7)不孝:咒罵、控告以及不贍養(yǎng)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輩死后亡匿不舉哀,喪期嫁娶作樂。
    8)不睦。
    9)不義:毆打、殺死長官(一般指州縣長官),丈夫死后不舉哀并作樂改嫁等。
    10)內(nèi)亂:指與祖父、父親的妾通*。
    6.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六
    “六親不認”有哪“六親”?
    歷“六親”有特定的內(nèi)容,其代表性的說法有三種。
    據(jù)《左傳》,六親指父子、兄弟、姑姐(父親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屬)及姻亞(夫的家屬)。
    據(jù)《老子》,以父子、兄弟、夫婦為六親。
    據(jù)《漢書》,以父、母、兄、弟、妻、子為六親。
    7.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七
    “五花八門”是哪“五花”哪“八門”?
    原指“五花陣”與“八門陣”,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后來五花指金菊花(比喻賣茶的女人)、木棉花(比喻上街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比喻酒樓上的歌女)、火棘花(比喻玩雜耍的)、土?;ǎū扔饕恍┨舴颍?BR>    八門指巾(算命占卦者)、皮(賣草藥者)、彩(變戲法者)、掛(江湖賣藝者)、評(說書評彈者)、團(街頭賣唱者)、調(diào)(搭棚扎紙者)、聊(高臺唱戲者)。
    8.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八
    “三姑六婆”指的是什么?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wěn)婆。
    9.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九
    “三媒六證”是哪“三媒”哪“六證”?
    三媒:男方聘請的媒人、女方聘請的媒人還有就是給雙方牽線搭橋的中間媒人。
    六證:在天地桌上擺放一個斗、一把尺、一桿秤、一把剪子、一面鏡子、一個算盤。
    10.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十
    “孺子牛”從何而來?
    齊景公有庶子荼在一起嬉戲,口里銜根繩子,讓荼牽著走。兒子跌倒把他的牙齒拉折了。齊景公臨死前遺命立荼為國君。景公死后,陳僖子要立公子陽生。齊景公的大臣鮑牧對陳僖子說:“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11.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十一
    數(shù)字詩
    數(shù)字是抽象的,詩歌是要用形象思維的,然而這兩者結(jié)合,同樣有佳作產(chǎn)生:可以是豪放的,“黃河入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可以是細膩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可以是沉痛,“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可以是感傷的,“六朝如夢鳥空啼”;可以是憤怒,“一朝封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可以是夸張,“孤臣霜發(fā)三千丈”;可以是諷刺,“三千寵愛在一身”;也可以是歡快的,“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不過,這些詩中的數(shù)字,僅是作“鑲嵌”之用,真正的數(shù)字詩,必須是以數(shù)字為主體,如南朝民歌中的“江陵去揚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剩有二千在?!笨梢越庾x為是一個長途行者的倦歌——他在不停地算里程;也可理解是一個遠離家鄉(xiāng),歸心似箭的男子的情歌,期盼著早一點與心上人見面?!鋵?,路還長著呢。心理描寫非常準確。
    另一首“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門前六七樹,八/九十枝花”。個位基數(shù)詞全無遺漏,又描繪了一幅恬淡寧靜的田園風光,用之作為蒙童讀物,真是一舉兩得。
    電視臺曾播放過的《宰相劉羅鍋》,內(nèi)中有一處情節(jié):乾隆皇帝手持一枝鮮艷的紅花,將花瓣一片片地剝落拋撒,口中念念有詞,“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劉墉信口接了一句,“飛入草叢都不見”。眾人大笑。這出戲編得并不好,紅花入草叢怎會都不見?明顯有疏漏之處。
    故事的“原產(chǎn)地”是出自明朝布衣才子徐文長。一冬日,他踏雪孤山,見放鶴亭內(nèi)一群秀才正借酒賞梅,便進前求飲。秀才們不識泰山真面目,道是詩人聚會,不會寫詩者不能在此喝酒。徐文長便“一片一片又一片”地作起詠雪詩來,前三句尚未念完,眾秀才已是笑罵成“一片”了,說道,你這俗子是否只認識得數(shù)字和“片”字?想不到第四句“飛入梅花都不見”一出,秀才們頓時大驚失色。白雪飛入號稱“香雪?!钡墓律矫妨种校斎皇强床灰娏?,這種深邃蒼茫的意境,奇特精妙的構(gòu)思,才是化腐朽為神奇的“數(shù)字詩”。
    12.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十二
    李耳為什么叫“老子”不叫“李子”?
    李耳為什么叫老子,因為當時的老和子都是對人的尊稱,李耳出生以后善于學習,苦心鉆研,掌握了當時的社會文化知識,延伸并發(fā)展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后人尊為老子,這就是因為老所以老。
    古人把皇帝也尊為老,而在唐朝,李耳被追為玄元皇帝,故而為老,李耳因為《道德經(jīng)》名揚四海,甚至成為了道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在古代神話文明里面是太上老君,也很老,故而為老,名副其實,至于李耳究竟是哪里人,為什么姓李,恐怕歷真的有一個李國,不然李姓何來?
    13.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十三
    百家姓為什么以“趙錢孫李”開頭?
    第一種說法:
    根據(jù)明清文獻記載而來,《百家姓》是宋朝初期,由一位吳越地區(qū)的儒家學者先編輯,因為當朝皇帝姓趙,所以百家姓的第一姓氏就是“趙”;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宋朝皇族妻妾的姓“孫”;是后唐皇帝李后主的姓氏為“李”。
    第二種說法:
    民間傳說,《百家姓》是北宋初期的人編寫的,“趙”是當時的皇姓,隨后的“錢”代表有錢,“孫”代表子孫眾多,“李”則代表桃李滿天下,合起來就是“趙錢孫李”。
    第三種說法:
    錢文忠先生認為,《百家姓》中的姓氏,并不是按照這些姓的人口數(shù)量排列的?!摆w”是當時的皇姓,理所當然排在第一位;錢镠曾在吳越地區(qū)建立吳越國,為當?shù)匕傩兆隽瞬簧儇暙I,當?shù)厝硕己芨心铄X家的恩德,所以“錢”就放在了第二位。至于“孫”,則是吳越王錢弘俶皇后的姓;“李”是當時吳越鄰國南唐的國姓。
    第四種說法:
    家譜國際研究院認為,《百家姓》原本只是姓氏的簡單排列,成句后并沒有特定意義,但有一些句子后來演變?yōu)槌烧Z。比如,“烏焦巴弓”是《百家姓》里排在一起的四個姓氏,如今常用來比喻物體被“燒得烏黑”。
    14.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十四
    “衣冠禽獸”居然是褒義詞?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
    當時官員的衣服上都會繡著各種動物,一般文官繡禽,武將繪獸,不同的品級繡上不同的動物人們就把文武官員叫做“衣冠禽獸”——當時完全沒有貶義的。
    但是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quán),政治腐/敗。不管文官武都將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于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
    15.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十五
    “倒霉”是怎么來的
    在古代參加科舉考試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桿,稱之為“楣”
    考中了,旗桿照豎不誤,考不中就把旗桿撤去,叫做“倒楣“。
    后來,這個詞流傳中逐漸訛傳為“倒霉”,直到現(xiàn)在。
    16.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十六
    “海外赤子”的由來
    “海外赤子”,現(xiàn)已成為我國旅居海外同胞的一個美稱。此詞語如何而來?
    “赤子”本指嬰兒?!渡袝た嫡a》:“若保赤子,惟民其康義?!薄妒琛分校骸白由嗌?,故言赤子”?!睹献印るx婁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還引申為子民百姓,早見于《漢書·龔遂傳》中“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BR>    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殿試射箭比賽。大臣們勸道:“人們張弓挾矢立在殿前,距離陛下如此之近,萬一有狂妄無知之徒暗中向您發(fā)射,您又沒有戒備,可大大傷害社稷??!”唐太宗答道:“王者視四海為一家,封域之內(nèi),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衛(wèi)之士亦加猜忌乎!”據(jù)此話,人們便從中引出“海內(nèi)赤子”一語。而“海外赤子”,則是從“海內(nèi)赤子”轉(zhuǎn)換演變而來。后來“海外赤子”被海外僑胞用以表達他們熱愛祖國、向往祖國的赤誠之心。
    17.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十七
    為什么富家子弟叫“紈绔子弟”?
    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
    有錢人為保暖,兩條小腿各套上長筒襪,這種襪子叫“绔”。
    更有錢的人,用細滑的絲織品做襪子,就叫“紈”。這也是“紈绔子弟”一詞的由來。
    18.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十八
    李白有幾個號?
    很多人知道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當然,他還有一個號,叫做“謫仙人”。此號由來與唐代詩人賀知章有關(guān)。
    據(jù)說,李白在游歷四方初到長安時,拜訪在當時已是文壇前輩的賀知章,并拿出自己的作品《蜀道難》請他點評。
    “您不像是凡塵中的世人,賀知章看后贊嘆不已:倒像是太白星下凡?!庇谑欠Q李白為“謫仙”,而“謫仙人”這因此而來。
    19.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十九
    12生肖歇后語
    1、(狗)坐轎子——不識抬舉
    2、(雞)腸刮油——有也不多
    3、(猴)吃辣椒——抓耳撓腮
    4、(龍)王靠邊——人定勝天
    5、(馬)尾搓繩——用不上勁
    6、(牛)皮蒙鼓——遭受槌打
    7、(鼠)進書房——咬文嚼句
    8、(羊)撞籬笆——進退兩難
    9、(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10、(豬)鬃刷子——又粗又硬
    11、(蛇)進竹籠——自尋死路
    12、(虎)吃螞蚱——小菜一碟
    20.趣味語文小知識 篇二十
    1、很少的幾句話:寡言少語
    2、說了很多的話:千言萬語
    3、自己對自己說的話:自言自語
    4、豪邁雄壯的話:豪言壯語
    5、像蜜糖似的話:甜言蜜語
    6、隨口亂說的話:胡言亂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