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原文、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性說明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從海底的明暗度、聲音、動物的活動方法、植物和礦藏這幾方面介紹了海底的有關知識,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海底世界。從而激發(fā)了我們熱愛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原文、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原文 篇一
    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什么樣的嗎?
    當海面上波濤洶涌的時候,海底依然是寧靜的。那么,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沒有呢?也不是。海底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只是我們聽不到而已。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嚕……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fā)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fā)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的時候還會發(fā)出警報。
    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梭子魚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要快。烏賊和章魚能突然向前方噴(pēn)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貝類自己不動,但能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還有些深水魚,它們自身就有發(fā)光器官,游動起來像閃爍的星星。
    海底植物的差異也是很大的。它們的色彩多種多樣,有褐色的,有紫色的,還有紅色的……它們的形態(tài)各不相同,就拿大家族海藻來說,從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單細胞硅藻、甲藻,到長達幾百米的巨藻,就有八千多種。
    海底有山峰,也有峽谷。這里富含煤、鐵、石油和天然氣,還有陸地上蘊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
    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
    2.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知識點 篇二
    會寫字及組詞:
    寧níng(寧靜、寧日、安寧、雞犬不寧)
    官guān(器官、五官、做官、一官半職)
    汪wāng(汪洋、汪汪、姓汪、一汪水)
    險xiǎn(探險、危險、保險、險阻)
    參shēn(人參、海參、洋參、黨參)
    攻gōng(攻勢、攻擊、攻打、以守為攻)
    推tuī(推車、推薦、推廣、推辭)
    迅xùn(迅速、迅捷、迅疾、魯迅)
    速sù(快速、速度、迅速、速戰(zhàn)速決)
    退tuì(后退、退步、退化、進退)
    煤méi(原煤、煤渣、煤炭、煤油、煤田)
    鐵tiě(鋼鐵、鐵路、鐵鍬、鐵觀音)
    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知識點 篇三
    近義詞:
    依然——仍然
    寧靜——安靜
    閃爍——閃耀
    危險——兇險
    攻擊——攻打
    突然——忽然
    迅速——快速
    差異——差別
    清楚——清晰
    稀有——稀少
    奇異——奇妙
    反義詞:
    寧靜——熱鬧
    黑暗——明亮
    危險——安全
    迅速——緩慢
    后退——前進
    清楚——模糊
    豐富——貧乏
    稀有——常見
    波濤澎湃——風平浪靜
    4.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知識點 篇四
    多音字:
    寧níng(寧靜)
    nìng(寧可)
    參cān(參加)
    cēn(參差)
    shēn(人參)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提出問題——大海深處是怎樣的。
    第二部分(2-6):具體講述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豐富的物產(chǎn)。
    第三部分(7):總結全文,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
    5.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知識點 篇五
    詞語理解:
    寧靜:(環(huán)境、心情)安靜。
    波濤澎湃:波濤奔騰沖擊,形容聲勢浩大。
    打鼾:熟睡時發(fā)出粗重呼吸聲。
    竊竊私語:指背地里小聲說話。
    蘊藏:蓄積而未顯露或未發(fā)掘。
    儲量:(自然資源)儲藏量。
    單細胞:生物可以根據(jù)構成的細胞數(shù)目分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
    海藻:生長在海洋中的藻類、如海帶、紫菜、石花菜、龍須菜等。
    6.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教案 篇六
    一、導入課題。
    我們一進入教室,就置身于汪洋大海之中,誰能就這幅圖畫面(黑板上的海底世界圖)說說。
    二、借助重點句,指導分段。
    1、聽課文錄音,思:海底世界怎樣?劃出你認為重要的一句話。
    2、幻燈出示:海底不但景色奇異,而且特產(chǎn)豐富。
    3、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海底世界的?
    4、結合“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的方法嘗試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劃出這段中你認為能反映海底世界景色特點的兩個詞。
    (2)創(chuàng)設情境。
    學生當潛水員。
    (3)在深海里發(fā)現(xiàn)什么?
    出示句子朗讀:“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fā)光器官的深水魚在游動?!?BR>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思:圍繞哪一句話寫?(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竊竊私語”是什么意思?
    (2)幻燈出示: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有的像()一樣()。
    有的像()一樣()。
    有的像()一樣()。
    有的還好像在()。
    (3)這些句子中用上許多疊詞,好好地讀一讀。
    (4)創(chuàng)設情境。
    聽海底動物的聲音(錄音)
    (5)延伸說話(盡量用上疊詞)
    有的像()一樣()
    有的像()一樣()
    有的像()一樣()
    (6)引讀
    它們吃東西的時候……,行進的時候……遇到危險……。
    師:海底靜中有(聲音)有(動)。
    (7)指導背誦(出示重點詞)
    四、學習第二段。
    1、快速閱讀4、5、6自然段,想想寫什么?
    海底特產(chǎn)豐富。不但有(),有(),而且還有()。
    2、再讀課文,準備說話。(抓住特點)
    海底特產(chǎn)豐富。不但有()的動物,有()的植物,而且還有()的礦藏。
    3、讀好第4自然段。
    (1)扶:“海參靠肌肉收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4米?!?BR>    師:寫海參什么特點?人哪幾個詞看出來?這幾個詞,我們可以讀得突出一點。
    (2)放:“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游幾十公里,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火車還快?!保▽W生自己練讀)
    (3)練習讀寫“烏賊和章魚”的句子。
    4、訓練:
    (1)這一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2)練習:
    校園里的花朵真多,有(),有(),也有()。(花朵的色彩多種多樣),有(),有(),還有()。()的(),()的()。
    五、總結課文。
    7.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5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能根據(jù)問題的提示理解長句與難句的意思;會背誦第2自然段。
    2、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分段的方法,能抓住過渡段來研讀全文。
    3、能獲得有關海底的一些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大海秘密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要點:初讀課文,學習“景色奇異”一部分。
    教學重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讀悟1、2自然段。
    教學難點: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說話;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海底景色的奇異。
    教學過程:
    一、讀解課題,激發(fā)情感
    1、“海底”后面加上“世界”說明了什么?
    2、看錄像進一步理解課題。
    看完錄像你想說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整體感知,給課文分段
    1、自由讀課文,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讀完后,把長、難讀的1—2個詞句找出來,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能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段落,用“~~~~~~”劃起來。
    3、抓住過渡段給課文分段。
    三、體會海底景色的“奇異”
    1、理解“奇異”的意思。
    2、讀1、2自然段,用心體會,把你體會到特別“奇異”的地方找出來好好讀一讀,說說奇異在哪里。
    3、交流板書:暗——光靜——動
    (1)換詞理解“波濤澎湃、依然”
    (2)通過思考括號里的問題,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fā)光器官的深水魚在游動。(深海里的光點,是怎樣形成的?)
    (3)朗讀理解“竊竊私語”。
    四、說話訓練,進一步感悟海底的“奇異”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教案 篇八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體會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
    2、通過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進行句與句聯(lián)系的訓練。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參”和“量”。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2、會用“普通”、“物產(chǎn)豐富”造句。
    3、培養(yǎng)學生寫一段話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了解海底石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了解海底石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特點是教學重點。
    (二)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是教學難點。
    (三)解決方法
    1、重點解決方法。
    理解全文,弄清每段主要講的是什么,從而體會到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
    2、難點解決方法。
    引導學生讀懂三、四自然段中每個句子的意思,抓住重點詞語,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
    三、課時安排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自學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閃爍”。
    (三)自學五、六自然段,討論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礦物。
    (四)背誦課文。
    五、教具準備
    投影片、海底世界的錄像資料。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指出這是一篇常識性課文)。
    (二)初讀課文。
    1、提出初讀要求。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勾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3)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地方是講海底景色奇異的,哪些地方是講海底物產(chǎn)豐富的。
    2、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寫有生字的活動卡片,糾正字音。
    (2)出示寫有詞語的卡片,學生讀,其中“發(fā)光器官”、“水中聽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屬”這些詞語,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詞語的意思,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大有幫助)
    (3)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4)試回答初讀要求第(3)題。
    (三)分析理解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文中哪菊花回答了這個問題?(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這句話,在理解加點詞的基礎上,用“物產(chǎn)豐富”說一句話。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點?
    (海底是寧靜的;海底是黑暗的,卻有閃爍的光點)
    (2)從哪菊花可以看出海底是寧靜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濤澎湃”,指名讀,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導學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沒有風浪海底是寧靜的,海面上波濤澎湃海底仍然是寧靜的)
    ③把“依然”換成另外一個詞語,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3)海底為什么是寧靜的?(因為大的風浪也只能影響到海面以下幾十米深)
    (4)海底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點是什么?像什么?(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閃爍”)
    (5)小結:海面上波濤澎湃,海底依然寧靜;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許多光點閃爍,海底的景色真是奇異!
    (6)指名有感情地讀第二自然段,體會海底景色的奇異。
    第二課時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想一想著一段共有幾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一共五句話,告訴我們海底有聲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前三句,想一想從這三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2)結合句子理解“是否”、“竊竊私語”。
    ①把“是否”換成另外一個詞語,又不改變原句的意思,這句話可以怎么說?
    ②指名讀“竊竊私語”,說出它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試著模擬竊竊私語,體會這里用“竊竊私語”顯得特別生動。
    (3)指名讀后兩句,想一想從這兩句話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聲音)
    (4)海底都有什么樣的聲音呢?(四個“有的像……”吃東西的聲音,進行的聲音,發(fā)出警報)
    (5)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聲音?你從哪知道的?
    (6)課文中寫出了這么多種聲音后,還用了省略號,說明海底的聲音怎樣?(海底的聲音多種多樣)
    (7)從這么多種聲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樣?(景色奇異)
    3、指明:在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訴我們海底有聲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樣的聲音,這就是概括地寫;讀了后兩句才知道海底的聲音是什么樣的,這就是具體的寫,先概括后具體,句與句之間就是這樣聯(lián)系起來的。
    4、聯(lián)系第二、三自然段,讓學生思考:
    (1)這兩段的內(nèi)容有什么聯(lián)系?在寧靜的海底,如果你聽到各種聲音,會有什么感覺?(使學生感到“靜中有聲”,顯得奇異)
    (2)為什么海底有這樣奇異的景象?(海底奇異的景象離不開豐富的物產(chǎn))
    (3)指名讀二、三自然段,要求讀出海底景色的奇異。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海底物產(chǎn)豐富的?(動物、植物、礦物)
    (1)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輕聲讀這一段,想一想這一段一共有幾句話,講的是什么?(一共有六句話,講的是海底有很多動物,它們的活動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內(nèi)容)指名讀第一句,想一想告訴了我們什么?(海地有很多動物)
    從哪看出海底的動物有很多?(“三萬種”是很大的數(shù)目,這還是已經(jīng)知道的,還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讀第二句,告訴我們什么?(它們有不同的活動方式)
    ④指名讀3——6句,想一想講的是什么?(不同的動物是怎樣活動的)
    ⑤重點理解:
    “伸縮”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什么動物是靠肌肉伸縮爬行的?
    “只能”說明什么?
    “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說一句話。比普通火車還快說明什么?
    “反推力”怎樣理解?想一想你見過什么是靠反推力前進的?
    “巴”是什么意思?
    ⑥放錄像向?qū)W生介紹動物的活動方式。(形象感知動物的活動方式)
    ⑦小結3——6句,具體介紹了五種動物的活動方式:它們有的速度極慢,有的速度極快;有的向前進,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動,有的自己不動。就在這快與慢、進與退、動與不動的鮮明對比中,突出了它們的活動方法不同,說明了各有個的活動方法。
    ⑧引讀第四自然段。(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每句講的是什么)
    ⑨依照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句與句之間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
    ⑩從這一段中可以看出海底的物產(chǎn)怎樣?
    (2)自學五、六自然段,討論: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礦物?
    ①海底有哪些植物?(投影出示海底植物圖)說明海底植物怎么樣?(種類繁多)
    ②海底有哪些礦物?“稀有”是什么意思?說明海底蘊藏的礦物怎么樣?(蘊藏豐富)
    ③從這兩個自然段中也可以體會到海底的物產(chǎn)怎么樣?
    (3)四、五、六三個自然段都寫出了海底豐富的物產(chǎn),從這些物產(chǎn)中還能看到海底的什么特點?景色奇異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讓學生真正理解海底豐富的物產(chǎn)顯示出景色的奇異)
    (三)把2——6自然段連起來讀。思考:海底是一個什么世界?
    指出:每段中的內(nèi)容雖各有側重,但又互相聯(lián)系,不可分割。在景色奇異中包括著物產(chǎn)豐富,豐富的物產(chǎn)中也顯示出景色的奇異。
    (四)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讓學生想一想,為了說明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課文開頭、中間和結尾各寫了什么?
    9.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九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說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如何讓學生認識“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海底世界呢?我認為可以采用“比較法”進行教學?!逗5资澜纭氛沁\用比較等說明方法介紹海底的景和物的。
    海底的“寧靜”和“黑暗”,學生不易體會到,更不易認識深刻。課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較,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紹了海底的“靜”和“暗”。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讀描繪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見過的情景,對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積和漆黑。
    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qū)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fā)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nèi)容。
    課文第四段介紹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其中介紹海底動物的行進時,用速度很慢的“海參”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魚”作比較。到底梭子魚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課文又用火車和它作比較。
    課文第五段介紹海底植物,用“小的單細胞海藻”與大的海藻長度作比較,具體說明了海底植物大小。
    由此可見,通過比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師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內(nèi)容中的可比較之處,啟發(fā)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了解海底的物產(chǎn),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獲得“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這樣一個認識,進而使學生產(chǎn)生開發(fā)海底物產(chǎn)、造福人類的理想和志愿。
    10.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十
    《海底世界》是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chǎn)。教學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二是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產(chǎn)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本課教學我做到了重點明確、思路清晰。一開課,我就以“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這個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緊接著引導學生找出本文中心段“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接下來的整堂課幾乎都是緊緊圍繞“‘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表現(xiàn)在哪里?”這一個問題來學習的。閱讀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基點,以學定教。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發(fā)現(xiàn)來理解重點的詞語和句子。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頗多,以下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在讀中悟是學習語文的基礎
    語文不是學習純文本,而是學習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語形式。教學語文課,幾個重要項目里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BR>    本堂課教學以讀為本,我設計了兩讀。一粗讀,“為什么說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讀。二細讀,學生說到哪一段讀到哪一段,當然這次朗讀不是淺層次的泛泛而讀,而是側重于學生理解地讀。比如讀動物們竊竊私語的樣子,我是從“竊竊私語”這個詞入手,讓學生理解竊竊私語就是偷偷的小聲說話。海里的動物呀和你們一樣也經(jīng)常在一起說悄悄話,”學生一下子明白詞語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讀出了那種竊竊私語的情趣來。
    二、學以致用
    學語文就是為了用語文,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僅僅停留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要能靈活遷移,巧妙運用。在感受課文如何把動物們的竊竊私語寫具體后,我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句式,展開想象,說說海底還會有哪些有趣的聲音,孩子們興趣昂然,描繪的語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創(chuàng)新,有了自己一些靈性的東西,
    三、讀法指導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閱讀理解的好方法。本課教學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如海底的“寧靜”和“竊竊私語”的比較;速度很慢的“海參”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魚”的比較;“小的單細胞海藻”與大的海藻長度的比較等。這些比較加深了學生對景色奇異的理解。有了這樣的讀法指導,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