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原文、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神州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識字課。本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三字經”兒歌,兒歌共8句,寫的是祖國的山川河流、臺灣是祖國、祖國各族人民感情深厚,共同為祖國富強而努力奮發(fā)。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原文、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原文 篇一
    我神州,稱中華,
    山川美,可入畫。
    黃河奔,長江涌,
    長城長,珠峰聳。
    臺灣島,隔海峽,
    與大陸,是一家。
    各民族,情誼濃,
    齊奮發(fā),共繁榮。
    2.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知識點 篇二
    會認字及組詞:
    州zhōu(神州、蘇州、九州)
    涌yǒng(涌現(xiàn)、涌入、涌浪)
    峰fēng(山峰、頂峰、高峰)
    聳sǒng(聳立、聳肩、高聳入云)
    灣wān(臺灣、海灣、港灣)
    隔gé(隔開、隔壁、相隔)
    峽xiá(海峽、峽谷、三峽)
    與yǔ(與其、給與、與會)
    陸lù(陸地、大陸、內陸)
    誼yì(友誼、情誼、聯(lián)誼)
    濃nóng(濃淡、濃眉、濃茶)
    齊qí(整齊、看齊、對齊)
    奮fèn(奮斗、奮發(fā)、勤奮)
    繁fán(繁忙、繁重、繁華)
    榮róng(光榮、榮譽、虛榮)
    3.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知識點 篇三
    會寫字及組詞:
    州(神州)(州縣)(杭州)(蘇州)
    灣(臺灣)(海灣)(港灣)(河灣)
    島(小島)(島嶼)(海島)(半島)
    峽(海峽)(三峽)(峽谷)(三門峽)
    民(民族)(人民)(民心)(民眾)
    族(民族)(家族)(種族)(族長)
    誼(友誼)(情誼)(交誼)
    齊(齊全)(整齊)(齊名)(齊心協(xié)力)
    奮(發(fā)奮)(奮斗)(奮力)(奮飛)
    4.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知識點 篇四
    易寫錯的字:
    州:三點中第一點與其他兩點方向不同。
    民:后一筆是斜鉤,不是捺。
    多音字:
    長cháng(長度)
    zhǎng(長大)
    發(fā)f?。òl(fā)現(xiàn))
    fà(頭發(fā))
    5.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知識點 篇五
    近義詞:
    情誼——情意
    奮發(fā)——振作
    繁榮——繁華
    反義詞:
    繁榮—蕭條
    奮發(fā)—消沉
    6.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感知三字經的語言形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背誦《三字經》。
    二、激趣導入:
    1、出示圖片,學生猜字——州,初步了解“州”的演變過程,相機指導書寫。
    2、(出示中國地圖)瞧,這是什么?它像什么?對,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雞就是我們祖國的地圖。通過預習,你知道中國還有其它名字嗎?——板書“神”
    3、神州大地、山河壯麗,長江黃河奔騰不息,萬里長城宛如巨龍,珠穆朗瑪高聳入云,五十六個民族相親相愛。有個人就用《三字經》的形式三個三個地寫成一篇贊美祖國媽媽的歌謠——板書“謠”,讓我們再讀課題——神州謠。
    三、初讀課文:
    1、師范讀,要求眼隨耳動、聽準字音、感受新三字經的節(jié)奏美。
    2、生自讀,注意讀書姿勢、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四、集中識字:
    1、借用拼音認讀本課詞語,詞中認字。
    2、本課生字朋友單獨跳出來,你會認嗎?認讀、交流生字。
    (1)分類識字,查自己不明的部首。
    (2)開火車組詞,在詞語擴展中記憶生字。
    (3)老師說過,記住生字有四種好方法。第一、在生活中識字。第二、用換一換的方法,也就是加一加、減一減、熟字換偏旁。第三、編字謎口訣或故事識字。第四、聯(lián)系具體事物識字。這么多字寶寶,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呢?
    交流識字方法:
    生自由發(fā)言、猜字游戲、字卡變變變。
    五、再讀課文:
    1、四個小組比賽讀,生評價。
    2、男女對讀課文,師評價。
    六、指導書寫:
    齊、奮
    1、隨師板書,生觀察共同的筆畫,強調撇和捺要寫得舒展。
    2、拼音、組詞。
    3、學生練寫,評價。
    七、檢測:
    1、游戲認字。
    2、讀一讀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四字詞語,鞏固識字。
    八、作業(yè):
    1、在本子上規(guī)范書寫“州、齊、奮”。
    2、朗讀并背誦課文。
    7.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識字單元的第一課,通過教學要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情感,培養(yǎng)他們對祖國方塊字的獨特情感。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三字經的韻律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能力。
    神州大地,山河壯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勤勞、善良的華夏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團結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本課文字雖少,內涵卻極為豐富。朗讀起來,每一句都氣勢磅礴、擲地有聲。整篇課文洋溢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感和濃郁的時代氣息,體現(xiàn)了中華兒女盼望兩岸統(tǒng)一祖國繁榮昌盛的強烈愿望。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三字經的形式已不陌生,但對文中的內容理解得不是很清楚,特別是一些地方,學生可能不知道在哪里。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對文中的內容予以分析,引導學生感悟。
    三、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
    2、會寫“州”“奔”“灣”等9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9個生字的書寫
    2、感受漢字的鮮活生命,準確領悟字義。
    五、教學準備:
    課件(教師)、預習生字(學生)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音樂,你們想聽聽嗎?
    播放《三字經》
    2、板書課題,引導學生齊讀課題,交流以下問題:
    (1)從課題上看,你知道了什么?
    (2)你怎么理解課題中的“謠”字?
    (通過組詞,理解“謠”的意思,歌謠)
    3、齊讀課題《神州謠》
    二、隨文識字,初讀課文。
    1、齊讀課題,提問:課題中有一個我們本課的生字朋友,它是誰?(州)
    2、有哪位同學有什么好主意能記住“州”字?
    給“州”字組詞
    試著造句。
    3、細講“州”字(注意筆畫順序的講解),
    引導學生觀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4、教師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5、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結識了課題中的生字朋友,我們再去課文中找一找還有哪些生字新朋友吧。
    6、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課文,
    讀準字音,標畫出生字。
    7、白板出示生字、詞語,
    加拼音讀,
    去拼音讀,領讀
    開火車讀,
    指名同學領讀,字詞過關。
    抽查個別同學
    8、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課文中,誰能把課文讀好?指名同學讀。
    三、細讀課文,加深理解
    學習第一句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提問:從他的朗讀中你知道了什么?
    (神州指的是什么)
    2、學生自己讀這句話,對照圖片觀察:中國地圖像什么?
    (昂首挺胸的雄雞)
    教師板書“中華人民共和國”
    3、祖國媽媽還有許多響亮的名字
    (神州、九州、華夏、中華)
    4、教師介紹這些名字的由來
    神州、華夏
    5、同桌之間相互讀第一句,配合讀,爭取達到能夠背誦的程度。
    (注意朗讀節(jié)奏指導,教師及時點評)
    6、這句話有什么特點?哪位同學發(fā)現(xiàn)啦?
    (都是三個字)
    7、指名同學讀第一小節(ji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一小節(jié)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8、引導學生以洪亮的聲音、自豪的語氣讀一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檢查生字和詞語的認讀。
    2、指名同學朗讀課文。
    二、觀察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課文中要求會寫的生字:奔、灣、峽等需要會寫的生字。
    2、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指導按結構劃分生字的類型。
    3、教師范寫。
    4、組織學生自由練習書寫,教師巡視。
    5、組織全班展示。
    三、總結提問,引出下文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一節(jié),哪位同學能給大家背誦一下第一節(jié)呢?
    指名同學及時表揚。
    2、學習第二小節(jié),同桌之間互讀第二小節(jié)
    3、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游覽一下祖國幾處的山川。
    4、出示黃河、長江、長城、珠穆朗瑪峰的圖片,看圖片,說說分別是哪兒。
    5、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說每個地方的特點,相機出示第二句“黃河奔,長江涌,長城長,珠峰聳”,練習讀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
    6、結合圖片交流體會“奔、涌、長、聳”的特點。
    7、結合中國地圖,了解黃河、長江、長城、珠穆朗瑪峰的位置,邊讀邊體會祖國山川河流的壯美。
    四、精讀課文,嘗試背誦
    1、學習第三小節(jié),指名同學讀第三小節(jié)。
    2、觀察地圖,指認臺灣島,引導認識臺灣島與大陸的地理關系,告訴學生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課件出示“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睂W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聯(lián)系地圖理解課文句意。
    4、同桌相互讀第三小節(jié)嘗試背誦。
    5、學習第四小節(jié),同桌互讀第四小節(jié)。
    6、提問:我們屬于哪個民族?我們祖國一共有多少個民族?
    7、觀看各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圖片,讓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8、反復朗讀、體會,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9、教師注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語氣。
    10、小組同學多次朗讀,爭取達到背誦的程度,教師點評,及時獎勵。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1、師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祖國大好的河流山川,體會中華民族團結向上的精神。
    2、課后把《神州謠》背給伙伴聽。
    8.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州、涌”等15個生字。
    2、朗讀課文。在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長、聳”等詞語的表述效果。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學的第一天,老師就告訴大家,我們是——————。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國還有一個名字(神州),今天繼續(xù)我們來學習《神州謠》。
    二、初讀課文,復習生字
    1、教師:讓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同座互相檢查認讀課后生字。
    3、教師檢查生字讀音情況,突出重點。
    分組認讀生字:
    (1)涌、榮、聳、濃;
    (2)奮——峰;州——聳;濃——陸。
    (3)開火車認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感受特點
    1、教師:自由讀一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每句話都有3個字,讀起來很有氣勢;朗朗上口。
    3、教師總結:同學們真會發(fā)現(xiàn)!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朗讀課文,隨文理解字義
    1、朗讀第一小節(jié)。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小節(jié),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神州”和“中華”都指的中國。(板書:我神州山川美)
    (3)齊讀第一小節(jié)。
    2、朗讀第二小節(jié)。
    (1)指名讀第二小節(jié),思考:寫了哪些壯美的山川?用橫線畫出。
    用三角畫出各自的特點。
    (2)學生交流,教師范讀。說一說:從“奔、涌、長、聳”幾個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課件,直觀感受,教師簡要解說: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奔流不息,氣勢磅礴;長城像一條巨龍在群山之間蜿蜒盤旋;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的高峰。神州大地,多么壯美!
    (4)男女生對讀第二小節(jié)。
    3、朗讀第三小節(jié)。
    (1)指名讀課文。
    (2)出示地圖,讓學生指認臺灣、海峽、大陸的地理位置。
    (3)看圖理解“隔”的意思,用“隔”組詞。
    4、朗讀第四小節(jié)。
    (1)全班朗讀。(板書:各民族情意濃)
    (2)我們有多少個民族?我們是哪個民族?
    (3)聯(lián)系生活,結合圖片理解“繁榮”: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鐵路四通八達……
    三、朗讀全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1、教師范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停頓時間長短的秘密。
    2、學生練習朗讀,教師隨機點撥。
    四、課堂檢測。
    課后:讀一讀記一記
    五、課后作業(yè)。
    1、課文中提到的山川美景,試著在中國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
    2、學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學說一說。
    9.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教學反思 篇九
    《神州謠》是部編版教材語文二年級下冊識字單元中的一篇篇幅短小,內容豐富的歌謠。歌謠句式整齊,氣勢恢弘,贊美了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壯美,風景如畫。表達了中華兒女盼望祖國統(tǒng)一,為祖國繁榮昌盛共同奮斗的愿望。
    因為本單元為識字單元,圍繞“傳統(tǒng)文化”進行編排。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識字”和“傳統(tǒng)文化”兩個部分進行安排。本節(jié)課的授課我著重進行了“識字”這個部分。
    導入時,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說說這幅圖像什么,之后揭示答案:這是中國的疆域圖;隨即介紹“中國”,讓學生了解“神州”指代中國;由于上學期學習了“場景歌”、“拍手歌”,故讓學生猜測“謠”指代什么。奠定讀課文時應該讀的瑯瑯上口。
    識字過程中,首先找學生領讀帶拼音的生字,再領讀去掉拼音的生字。隨后,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識字方法。比如:我先把所有生字分為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獨體字三類。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是什么分類方法。得出結論:可以用“結構分類法”認識生字。緊接著,讓學生繼續(xù)觀察,總結多種識字方法:偏旁歸類識字法、換偏旁識字法、加偏旁識字法、猜謎語識字法、象形字等。了解了多種識字方法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列舉一個生字,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識字方法記住這個字的,加深識字方法的鞏固練習。
    在認識單個字的基礎上,出示詞語,用齊讀、開火車讀、搶答三種方法進行詞語認讀訓練。后用“摘蘋果”的方法認讀詞語。鞏固詞語認讀。
    隨后,進入課文講解。因為在識字和識字方法的講述和總結上用的時間過長,剩余十分鐘的時間不夠備課時所備課文內容的逐段講解,所以在講課時,我臨時決定讓學生用不同形式的讀來充實課堂。這樣看來,本課著重完成了“識字”和“讀文”兩大項內容。所以顯得安排的內容過于單薄,不夠全面。
    在本堂課之中,我把每一類識字方法都講解的足夠細致,所以學習文章的時間不足,可以說算是一堂第一課時的隨堂課了。其實在備課時,應該把幾種識字方法有深有淺的進行講述總結,再給學生一些時間去進行學文,感受神州大地的壯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10.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神州謠》教學反思 篇十
    《神州謠》是一篇識字課文,類似三字經,三字一句,這篇課文雖然只有短短的48個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國的山川大地,黃河洶涌澎湃,長江一瀉千里,珠峰高聳入云,臺灣隔海相望,祖國渴望統(tǒng)一,小朋友應該努力學習,興我中華。需要很多的課外知識,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個是新認識的字。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fā)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小朋友編出了“兩個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聳)、大鳥住在小山上(島)”等記生字的方法。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教”體現(xiàn)的是教師對學生“學”的主導作用,表現(xiàn)為提出學習的目標、要求,指導學習的方法等。這種主導作用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實現(xiàn)。生字詞的學習通過學生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讓他們自主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讓他們編。結果,他們積極的開動腦筋,編出了字謎,而且有幾個同學編得相當好。更多的同學交流了不同的記字方法,體現(xiàn)了識字方法的多樣性。識字卡片變變變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感受了依據熟字記生字的變化過程,加深了記憶。
    不足與改進措施:
    1、把課堂沒有完全還給學生,學生“學習小主人”的地位還不夠,老師扶的過多,應多放手、信任學生。
    2、課堂的整體時間安排前松后緊,檢測環(huán)節(jié)沒有出示,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果。這說明,我調控課堂的能力有待加強。
    3、學習文本是為了應用文本,這一點在我的這節(jié)課中沒有體現(xiàn)出來,知識單純地關注了教材,忽略了教材的運用;只有對生字的識記,沒有生字在其他情境中的運用。以后要多注意知識的整合、靈活處理教材,加強學生對文本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