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二知識點

字號:


    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是為大家整理的,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關鍵部分。
    1.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二知識點 篇一
    1——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而減??;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shù)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元素化合價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正價由堿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4遞增到-1(氟無正價,氧無+6價,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價、負價均相同
    (3)所有單質(zhì)都顯零價
    3——單質(zhì)的熔點
    (1)同一周期元素隨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zhì)的熔點遞增,非金屬單質(zhì)的熔點遞減;
    (2)同一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zhì)的熔點遞減,非金屬單質(zhì)的熔點遞增
    4——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及其判斷)
    (1)同一周期的元素電子層數(shù)相同.因此隨著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電子,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因此隨著電子層數(shù)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電子,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2.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二知識點 篇二
    化學能與熱能
    (1)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
    (2)化學反應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決定因素: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
    a.吸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b.放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3)化學反應的一大特征:化學反應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能量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變化
    3.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二知識點 篇三
    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
    ①依據(jù)原電池兩極的材料:
    較不活潑金屬或可導電非金屬(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極;
    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Ca、Na太活潑,不能作電極)。
    ②根據(jù)原電池中的反應類型:
    負極: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現(xiàn)象通常是電極本身消耗,質(zhì)量減小。
    正極: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現(xiàn)象是常伴隨金屬的析出或H2的放出。
    ③根據(jù)內(nèi)電路離子的遷移方向:陽離子流向原電池正極,陰離子流向原電池負極。
    ④根據(jù)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向:(外電路)的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則由負極經(jīng)外電路流向原電池的正極。
    4.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二知識點 篇四
    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
    1、構(gòu)成有機物的最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碳,硅是構(gòu)成巖石和礦物的基本元素。
    2、SiO2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組成的立體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的晶體,是光纖的基本原料。
    3、凡是立體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的晶體(如金剛石、晶體硅、SiC、SiO2等)都具有熔點高、硬度大的物理性質(zhì),且一般溶劑中都不溶解。
    4、SiO2和強堿、氫氟酸都能反應。前者解釋堿溶液不能盛在玻璃塞試劑瓶中;后者解釋雕刻玻璃的原因。
    5、硅酸是用水玻璃加鹽酸得到的凝膠,離子方程式為SiO32—+2H+=H2SiO3。凝膠加熱后的多孔狀物質(zhì)叫硅膠,能做干燥劑和催化劑載體。
    6、正長石KAlSi3O8寫成氧化物的形式為K2OAl2O36SiO2
    7、晶體硅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還可以制造光電池和芯片。
    5.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二知識點 篇五
    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1、Na2O2是淡黃色固體,與水反應放出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離子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4OH—+2H2↑。反應后溶液中滴入酚酞的現(xiàn)象是先變紅后褪色。
    2、Na2CO3、NaHCO3的鑒別除了觀察是否細小,加水是否結(jié)塊的物理方法外,還可以
    ①加熱固體質(zhì)量減輕或放出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是NaHCO3。
    ②在其溶液中滴入CaCl2或BaCl2溶液由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③加等濃度的HCl放出氣體快的是NaHCO3。
    3、焰色反應是物理性質(zhì),鈉元素為黃色,鉀元素為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的原因是濾去黃色焰色);鈉單質(zhì)或其化合物焰色均為黃色。
    4、焰色反應的操作為,先用鹽酸洗凈鉑絲或無銹的鐵絲,然后在火焰外焰上灼燒至與原來的火焰焰色相同為止,再蘸取溶液灼燒并觀察焰色。
    5、由可溶性可溶性鋁鹽制Al(OH)3沉淀選用試劑是氨水,離子方程式為:Al3++3NH3H2O=Al(OH)3↓+3NH4+。
    6、鋁片放入NaOH溶液開始無現(xiàn)象是因為表面氧化鋁先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然后有氣體逸出且逐漸加快是因為鋁與堿溶液反應使溶液溫度升高,加快了反應速度,最后生成氣體的速度又慢下來(仍有鋁片)原因是OH—濃度逐漸減小,速度變慢。
    2molAl完全反應放出標況下氣體是67.2L。
    7、明礬和FeCl3都可凈水,原理是:溶于水后生成的膠體微粒能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zhì)一起沉淀。
    8、Al3+溶液中漸漸加入NaOH溶液或AlO2—溶液中漸漸加入HCl溶液的現(xiàn)象都是:白色沉淀漸多又漸少至澄清;NaOH溶液漸漸加入Al3+溶液或H+溶液漸漸加入NaAlO2溶液的現(xiàn)象都是:開始無沉淀,后來沉淀迅速增加至定值。
    9、鐵的三種氧化物化學式分別是FeO、Fe2O3、Fe3O4。其中磁性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3O4+8H+=Fe2++2Fe3++4H2O。
    10、FeSO4加入NaOH溶液的現(xiàn)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瘜W反應方程式為FeSO4+2NaOH=Na2SO4+Fe(OH)2↓、4Fe(OH)2+O2+2H2O=4Fe(OH)3↓
    6.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二知識點 篇六
    物質(zhì)的分類
    1、常見的物質(zhì)分類法是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三種,中間大小分散質(zhì)直徑大小為1nm—100nm之間,這種分散系處于介穩(wěn)狀態(tài),膠粒帶電荷是該分散系較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
    3、濁液用靜置觀察法先鑒別出來,溶液和膠體用丁達爾現(xiàn)象鑒別。
    當光束通過膠體時,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這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形成的。
    4、膠體粒子能通過濾紙,不能通過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離提純出膠體,這種方法叫做滲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飽和溶液,煮沸至紅褐色,即制得Fe(OH)3膠體溶液。該膠體粒子帶正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向陰極移動,從而該極顏色變深,另一極顏色變淺,這種現(xiàn)象叫做電泳。
    7.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二知識點 篇七
    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業(yè)制法:石油的裂解氣
    2、物理性質(zhì):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比空氣略輕,難溶于水
    3、結(jié)構(gòu):不飽和烴,分子中含碳碳雙鍵,6個原子共平面,鍵角為120°
    4、化學性質(zhì):
    (1)氧化反應: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煙)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學性質(zhì)比烷烴活潑。
    (2)加成反應: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應除乙烯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還可以和氫氣、氯化氫、水等發(fā)生加成反應。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8.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二知識點 篇八
    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等、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
    ③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變:當條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zhì)比較)
    ②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
    ③借助顏色不變判斷(有一種物質(zhì)是有顏色的)
    ④總物質(zhì)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于反應xA+yBzC,x+y≠z)
    9.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二知識點 篇九
    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常見的放熱反應:
    ①所有的燃燒與緩慢氧化。
    ②酸堿中和反應。
    ③金屬與酸、水反應制氫氣。
    ④大多數(shù)化合反應(特殊:C+CO2= 2CO是吸熱反應)。
    常見的吸熱反應:
    ①以C、H2、CO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如:C(s)+H2O(g) = CO(g)+H2(g)。
    ②銨鹽和堿的反應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數(shù)分解反應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10.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二知識點 篇十
    化學電源基本類型
    (1)干電池:活潑金屬作負極,被腐蝕或消耗。如:Cu-Zn原電池、鋅錳電池。
    (2)充電電池:兩極都參加反應的原電池,可充電循環(huán)使用。如鉛蓄電池、鋰電池和銀鋅電池等。
    (3)燃料電池:兩電極材料均為惰性電極,電極本身不發(fā)生反應,而是由引入到兩極上的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如H2、CH4燃料電池,其電解質(zhì)溶液常為堿性試劑(OH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