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20篇

字號:

在中國古代那悠悠歷史長河中,孝道宛如熠熠生輝的璀璨明珠,閃耀著人性至善的光輝。孝子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深厚的道德底蘊和至純的情感力量。精選的20篇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是一扇扇通往仁孝世界的大門。每一個典故都是對孝道的深刻詮釋,這些孝子們用行動訴說著對父母的敬愛與感恩,他們的事跡穿越時空,如同一盞盞明燈,為我們指引道德之路,讓我們在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中,領悟孝道的真諦,傳承這份偉大的美德。
    1.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一
    古代有個叫趙娥的女子,父親被同鄉(xiāng)人所殺,趙娥兄弟三人常在外鄉(xiāng),家里情況并不熟悉。但趙娥私底下,卻暗下決心,一定要報殺父之仇。了解了仇人的情況后,趙娥便將刀刃藏在身邊,扮成男子,推著小車,偷偷的潛回老家,等候仇人出現(xiàn)。一次不成,二次再去,一年不成,第二年再往。這樣前后經(jīng)歷了十年,終于,趙娥在都亭碰見了仇人。趙娥二話不說,抽刀就迎上去,將仇人殺了。之后,來到縣衙自首。在堂上,請求縣官,“我父仇已報,請判決死/刑”,縣官感她為父報仇,是個義女,有意放她,可趙娥錚錚有聲,“我有仇報仇,是兒女之義;而結(jié)罪辦案,殺/人償命,是你縣官辦案常理,我不愿你為我枉法瀆職”,縣官只得將趙娥暫且收押在牢。最后,恰逢朝廷大赦,趙娥被釋放回家。宋仁宗聽聞此事,特頒圣旨以表犒賞。
    2.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二
    唐朝新安縣,有個叫許坦的孩子。十歲時,跟隨父親到山中采藥,路上碰見一只老虎,許父被老虎咬住后,生命危在旦夕。許坦瞧見了,毫不畏懼,舉起木棍,奔上去和老虎爭斗,木棍一下下打在老虎身上,老虎被許坦不停歇的木棍一段擊打,蒙了頭,松口丟掉許父,往深山里逃竄而去。唐太宗聽聞到這個消息,跟身邊的侍臣說,許坦雖是小孩,卻能舍命救父,至孝可嘉,應該賞賜 。于是,吩咐朝臣送了好多布帛,金銀財寶給許坦一家。
    3.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三
    宋朝有個叫顧得謙的官員,他的妻子張氏。一天,在睡夢里看見有個天神告訴她,說她前世作孽,明天當被雷擊而死。張氏夢里驚醒后,知道自己明天會遭雷擊,郁郁不樂,不覺流下眼淚。她的婆婆聽見哭聲,就有些奇怪,過來問個究竟。張氏一直不肯開口,只是嚶嚶啜泣。一晚上,兩人就坐著到天亮。
    4.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四
    元末時期,嘉興府人嚴震家世代從醫(yī),早年喪母,對父親百般照顧。父親身患惡疾,卻無法得治,嚴震日夜焦慮,常背著父親獨自哭泣。一日,他在神案前禱告完畢,將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塊,熬成羹湯,端給父親。父親因久未進食,聞見香味,不覺胃口大開,將一碗盛著嚴震腿肉的羹湯喝的底朝天。誰知,這碗湯喝了,父親竟然一下子康復如初。嚴震看見父親病好了,也是滿肚子歡喜,也不跟父親說起原因。晚上入夢,嚴震夢見一個神仙給他送來一把仙草,說是舜孝草,你將它涂在傷口上,傷口就會好的。嚴震從夢中驚醒后,果然見到床頭放著一把飄著異香的青草,他取過來,就在傷口上涂抹,所過之處,血漬立馬消失,傷口也不見了,疼痛也沒有了,大腿就跟沒被割過一般。
    5.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五
    南北朝時期,孫恩盧循在浙東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有個叫潘綜的孝子,為躲避兵亂,拉著父親潘驃逃往深山。路上,就碰見一伙強盜追趕而來。潘驃年歲大了,行動遲緩,眼看就要被強盜追上,就跟潘綜說,你自己先逃,不要管我。潘綜看看父親,就迎著強盜而去。到了強盜跟前,跪下來求情,“我父親老了,你們就饒了他的性命,要殺就殺我吧”,而潘驃趕上來,卻替兒子百般求情,強盜一時火起,將刀高高舉起,潘綜一下子撲上來,將父親抱在懷里,刀砍下來,在潘綜的臉上劃開深深的一道傷口,旁邊有個強盜看見這一幕,說了一句,“殺了孝子會遭報應的,還是放了他們吧”。強盜們聽從了勸告,潘綜父子由此逃脫而生。
    6.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六
    宋朝時期,保定府有個叫顧仲禮的人,對母親很孝順。有一年,保定遇到兇年,田地無收,顧仲禮沒辦法背著母親遷往他鄉(xiāng),在異地住了七年。想著還是回家鄉(xiāng)好,就和母親返回老家。誰料想,這年保定爆發(fā)蝗災,顧仲禮看著漫天飛舞的蝗蟲,撲向田里的糧食,對天哭泣,“你這蝗蟲,吃掉我的糧食,叫我倆如何為生?。俊痹捯魟偮?,平地里刮起一陣疾風,將蝗蟲吹得無影無蹤,田里的糧食得以保全下來。顧仲禮六十歲時,母親去世,他在母親墳前搭了個草屋,在里邊守孝,住了三年。這事被朝廷知道后,皇帝為他孝心感動,賞賜了十斤黃金。
    7.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七
    晉朝時期,有個叫劉殷的小孩,父母早亡,與祖母相依為命。在他九歲的時候,祖母有一天想吃野菜,可當時已是寒冬臘月,劉殷對祖母很孝順,聞聽后,就拎著籃子來到野外。冰天雪地里,哪里看得到一點綠色,野菜的蹤跡更無處尋覓。劉殷在雪地里一直尋找,衣服濕透了,凍得如穿著一件鐵衣,找了許久,還是一無所獲。想想空手回家,家中祖母定是失望至極,忍不住失聲痛苦。在劉殷邊哭邊往回走時,隱約聽到有人喊,“站住,先別走!”,劉殷聽到了,止住了哭泣,擦掉眼淚,定睛一看,自己的腳邊突然冒出好多野菜,嫩嫩蒼蒼的,劉殷很快就采了一籃,跨回家里,做成菜饌與祖母一塊食用。
    之后,過了好些天,劉殷在夢中聽到有人告訴他,在他家西邊院墻角有一袋糧食。劉殷從睡夢中醒來,起身后來到室外,在院墻西邊墻角挖開土層,真的挖出個米袋子,大概有五十升的份量。這袋子糧食,足足供兩人吃了很長時間。
    這事傳開后,人們都說是劉殷孝養(yǎng)祖母,感動上蒼,劉殷之后也當上了太保的官職。
    8.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八
    董永,少年喪母,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jié)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9.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九
    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每天都用自己的乳汁喂養(yǎng)婆婆,后來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愿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焙髞泶奚侥献隽烁?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0.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十
    朱壽昌,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嫉妒,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jīng)刺血書寫《金剛經(jīng)》,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后,決心棄官到陜西尋找生母,發(fā)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于在陜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
    11.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十一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年老病重,醫(y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shù)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
    12.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十二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13.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十三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只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
    14.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十四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qū)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15.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十五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nóng)、司空、太尉。
    16.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十六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yè),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十七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
    18.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十八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痹鴧⒂谑墙右娍腿?,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yǎng)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19.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十九
    春秋時,楚國有位隱士,名叫老萊子。這個老萊非常孝順父母,對父母體貼入微,千方百計討父母的歡心。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特地養(yǎng)了幾只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jīng)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fā)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興。
    老萊其實也不小了,也年過70。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fā),嘆氣說:“連兒子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他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也裝著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一天,他為父母取漿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傷心,故意裝者嬰兒啼哭的聲音,并在地上打滾。父母還真的以為老萊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笑著說:“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边@個成語形容子女想盡辦法讓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暢。
    20.中國古代孝子歷史典故 篇二十
    周朝的魯國,有個姓閔名損,字子騫的人。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不幸過世了。父親娶了后妻,后妻又連續(xù)生了兩個弟弟。
    人都有私心,因為不是自己親生的,所以后母對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別,平時對子騫很不好。
    嚴冬,后母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孩子穿著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兩個小孩子就算是在戶外玩耍小臉也是紅撲撲的,可憐的子騫卻裹在件單薄的蘆花做成的衣服里。
    數(shù)九寒天,寒風刺骨,子騫經(jīng)常被凍得四肢僵硬,臉色發(fā)紫。
    在一個嚴寒的冬天,子騫的父親外出辦事,要子騫駕車。冰天雪地,子騫身上蘆葦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擋住冬天的嚴寒?雙手被凍僵了,嘴唇凍紫了。一陣寒風吹過,子騫劇烈抖動的身體實在沒法抓緊韁繩,一失手,駕車的轡鞍就掉了,這導致了馬車發(fā)生很大的震動。
    坐在后面的父親身體猛晃,很是生氣,心想:這么大了連馬車都駕不好,便要下車教訓。正要斥罵時,突然發(fā)現(xiàn)子騫臉色發(fā)紫,渾身顫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開子騫的衣襟,頓時臉色大變,眼睛濕潤。原來,子騫的“棉衣”里全都是一絲絲的蘆葦絮,沒有一片棉花的影子。
    這樣寒冷的天氣,怎么能忍受的了呢?讓孩子在三九天里受這樣的冷凍這樣的苦,是自己沒有做到作父親的責任?。「赣H更沒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這樣惡劣,居然對一個孩子都如此狠毒。當即決定把妻子趕出門去。
    子騫聽后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含淚抱著父親說:“母親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寒冷,可是如果母親不在了,家里的三個孩子都要受涼挨餓了”,他的這番話使父親非常地感動,于是就不再趕他的后母了。
    看到閔子騫一點都不懷恨于心,并為自己勸解,后母深受感動,她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相當?shù)暮蠡冢撕蟀炎域q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愛護。這便是的二十四孝中的蘆衣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