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對聯(lián)不但是充滿韻律的文學形式,而且還充滿了趣味。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精選10篇),歡迎大家閱讀。
1.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一
廿日小孩豈稱大
三兩木頭不成官
唐代的莫宣卿,被譽為“嶺南八大才子”之一,他17歲就成為兩廣的第一個狀元,因此被稱為神童。有一個姓梁的知縣,想見識見識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
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有禮貌走出來迎接,行了大禮。梁知縣問:“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嗎?”莫宣卿回答:“是,大人?!敝h一聽,我給你個“大名鼎鼎”,你一點不推讓就“接”過去了,便出了個上聯(lián)責問他:廿日小孩豈稱大
這是將“廿”、“日”、“大”三個字合在一齊為“莫”。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說的,你干嗎奚落我呢?就對了個下聯(lián):三兩木頭不成官
這是把“梁”字也給拆成“三”、“刃”(商業(yè)上對“兩”的俗寫)、“木”。知縣由此明白這個小孩確實聰明,逢人便說,莫宣卿真夠得上“大名鼎鼎”了。
2.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二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
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一次梁啟超到江夏拜訪他。張之洞出聯(lián):“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上聯(lián)既包含四水(指古代江、河、淮、濟四水),長江排首位,又總括四季春、夏、秋、冬,夏排第二。接著提出了“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這樣難以回答的問題。梁啟超才思敏捷,略加思索即對出下聯(lián):“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三教”指儒、釋、道,儒排在最前面,“三才”指天、地、人,人排最后,與張之洞的第一第二相呼應,十分妙絕。
張之洞吟讀再三,不禁嘆息說:“此書生真乃天下奇才也!”
3.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三
張之洞
陶然亭
清末大臣張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與李文田對飲。張一時興起,以“陶然亭”出句,向李索無情對。李文田沖張之洞笑道:“若要無情,非閣下姓名莫屬矣?!?BR> 這是一個無情對,無情對屬對聯(lián)的一個特殊種類。即上、下聯(lián)的每一個字都要求絕對工穩(wěn),不得含糊,但全聯(lián)看去,上、下聯(lián)的意思又風馬牛不相及。
此聯(lián)以人名“張之洞”對地名“陶然亭”,上、下聯(lián)詞性對仗工穩(wěn),“張”對“陶”(名詞,姓氏)、“之”對“然”(虛詞)、“洞”對“亭”(名詞),自然天成,令人叫絕。
4.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四
何無忌,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爾亦無忌
張相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于謙小時候,被稱為神童,14歲趕考,碰巧主考官也叫虞謙??记包c名,主考連叫三次“于謙”,于謙不應答。主考問為何不答?于謙說:“小生與主考同名,故不敢答?!?BR> 主考順口出了上聯(lián)來寬勸于謙:何無忌,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爾亦無忌。
三個歷名字都叫無忌的人物排出,告訴于謙,他們都沒有忌諱,你也不必有。
于謙一聽,從容答對:張相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5.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五
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
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
明朝天啟元年,宰相葉向高路過福州,留宿新科狀元翁正春家中,翁即興出對曰: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
葉向高見聯(lián)中全是寶蓋頭的字,先是一驚,接著和道: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這是一副精彩的同旁對,每一個字的偏旁都是一樣,且意思通順。
6.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六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明人蔣燾,少時即能詩善對。一天,家中來了客人。此時窗外正下著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聯(lián)云:“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凍”字拆開是“東兩點”,“灑”字拆開是“西三點”,十分巧妙。
這時,只見他從屋里抱出個大西瓜,切成兩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對客人說:“請各位指教,我的下聯(lián)對出來了?!彼娍腿思{悶,補充說,剛才對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贊不絕口。
“切”字拆開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開是“八”、“刀”。此聯(lián)巧妙運用拆字,又富于生活情趣。
7.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七
兩船并行,
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
八音齊鳴,
笛清(狄青)難比簫和(蕭何)
據(jù)說這副對聯(lián)為紀曉嵐所對。
一次,紀曉嵐乘船而行,遇一船與他并頭而行,船上一個武夫人物出了一副對聯(lián)后,拉帆快行,揚長而去,這副對聯(lián)就是:
兩船并行,櫓速不如帆快
紀曉嵐馬上明白了,這是借用魯肅和樊噲兩位古人的名字寫的上聯(lián)。魯肅為東吳文臣,樊噲卻是漢劉邦手下的武將,以此嘲笑文不如武。紀曉嵐苦思冥想之后,對出下聯(lián):
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簫和
笛清、簫合與狄青、簫何是諧音,而且也是一文一武。只是文官蕭何能運籌帷握之內,決勝千里之外。以此顯示文官的作用之大。
8.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八
水底日為天上日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準是北宋的名相,有一天,他和幾個人在亭子上聊天。這個亭子在水池邊上,快到中午時分,太陽在水中倒映出來。寇準寫了個上聯(lián)讓他們來對:水底日為天上日
意思很簡單明了,可大家一時誰也對不上。正好楊大年來找寇準,大家讓他來對下聯(lián)。
楊大年思索半晌,看著寇大人眼睛,突然發(fā)現(xiàn)里面有自己的人影,就立刻對出: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準夸獎他:“好一個大年,真是絕頂聰明!”
9.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九
清水池邊洗和尚,浪浸葫蘆;碧紗帳里坐佳人,煙籠芍藥。
一天,蘇小妹生病了,他的哥哥蘇東坡正為她煎藥,佛印和尚正巧來訪蘇東坡。東坡一見老友來訪,非常高興,就和佛印飲茶談天,竟忘了給臥病在床的小妹按時送藥,蘇小妹見哥哥還沒有送藥來,就在床上高聲念出一聯(lián):清水池邊洗和尚,浪浸葫蘆;
以“葫蘆”隱喻和尚的“光頭”,實在大為不敬。蘇東坡曉得小妹脾氣,知道她又生氣了,連忙去為她送藥。佛印就苦了,既挨了“罵”,還要對下聯(lián),但思來想去,一時難得佳對。忽然,他抬頭看見蘇東坡端了藥碗,撩起碧紗帳,正要給蘇小妹喂藥,猛地觸動靈感,立即對曰:“碧紗帳里坐佳人,煙籠芍藥?!碧K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將藥喝個精光。
10.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十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于是王羲之書寫了一副春聯(lián),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lián)是: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
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世人所景仰,此聯(lián)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副,讓家人再貼出去。這幅寫的是:鶯啼北星 燕語南郊
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蛇@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都掛上了春聯(lián),唯獨自己家門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幅,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lián)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于門口: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夜間果然有人來偷揭??稍谠律乱豢?,見這副對聯(lián)寫的不太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將這副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lián)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著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的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lián)變成: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1.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一
廿日小孩豈稱大
三兩木頭不成官
唐代的莫宣卿,被譽為“嶺南八大才子”之一,他17歲就成為兩廣的第一個狀元,因此被稱為神童。有一個姓梁的知縣,想見識見識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
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有禮貌走出來迎接,行了大禮。梁知縣問:“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嗎?”莫宣卿回答:“是,大人?!敝h一聽,我給你個“大名鼎鼎”,你一點不推讓就“接”過去了,便出了個上聯(lián)責問他:廿日小孩豈稱大
這是將“廿”、“日”、“大”三個字合在一齊為“莫”。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說的,你干嗎奚落我呢?就對了個下聯(lián):三兩木頭不成官
這是把“梁”字也給拆成“三”、“刃”(商業(yè)上對“兩”的俗寫)、“木”。知縣由此明白這個小孩確實聰明,逢人便說,莫宣卿真夠得上“大名鼎鼎”了。
2.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二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
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一次梁啟超到江夏拜訪他。張之洞出聯(lián):“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上聯(lián)既包含四水(指古代江、河、淮、濟四水),長江排首位,又總括四季春、夏、秋、冬,夏排第二。接著提出了“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這樣難以回答的問題。梁啟超才思敏捷,略加思索即對出下聯(lián):“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三教”指儒、釋、道,儒排在最前面,“三才”指天、地、人,人排最后,與張之洞的第一第二相呼應,十分妙絕。
張之洞吟讀再三,不禁嘆息說:“此書生真乃天下奇才也!”
3.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三
張之洞
陶然亭
清末大臣張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與李文田對飲。張一時興起,以“陶然亭”出句,向李索無情對。李文田沖張之洞笑道:“若要無情,非閣下姓名莫屬矣?!?BR> 這是一個無情對,無情對屬對聯(lián)的一個特殊種類。即上、下聯(lián)的每一個字都要求絕對工穩(wěn),不得含糊,但全聯(lián)看去,上、下聯(lián)的意思又風馬牛不相及。
此聯(lián)以人名“張之洞”對地名“陶然亭”,上、下聯(lián)詞性對仗工穩(wěn),“張”對“陶”(名詞,姓氏)、“之”對“然”(虛詞)、“洞”對“亭”(名詞),自然天成,令人叫絕。
4.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四
何無忌,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爾亦無忌
張相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于謙小時候,被稱為神童,14歲趕考,碰巧主考官也叫虞謙??记包c名,主考連叫三次“于謙”,于謙不應答。主考問為何不答?于謙說:“小生與主考同名,故不敢答?!?BR> 主考順口出了上聯(lián)來寬勸于謙:何無忌,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爾亦無忌。
三個歷名字都叫無忌的人物排出,告訴于謙,他們都沒有忌諱,你也不必有。
于謙一聽,從容答對:張相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5.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五
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
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
明朝天啟元年,宰相葉向高路過福州,留宿新科狀元翁正春家中,翁即興出對曰: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
葉向高見聯(lián)中全是寶蓋頭的字,先是一驚,接著和道: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這是一副精彩的同旁對,每一個字的偏旁都是一樣,且意思通順。
6.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六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明人蔣燾,少時即能詩善對。一天,家中來了客人。此時窗外正下著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聯(lián)云:“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凍”字拆開是“東兩點”,“灑”字拆開是“西三點”,十分巧妙。
這時,只見他從屋里抱出個大西瓜,切成兩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對客人說:“請各位指教,我的下聯(lián)對出來了?!彼娍腿思{悶,補充說,剛才對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贊不絕口。
“切”字拆開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開是“八”、“刀”。此聯(lián)巧妙運用拆字,又富于生活情趣。
7.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七
兩船并行,
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
八音齊鳴,
笛清(狄青)難比簫和(蕭何)
據(jù)說這副對聯(lián)為紀曉嵐所對。
一次,紀曉嵐乘船而行,遇一船與他并頭而行,船上一個武夫人物出了一副對聯(lián)后,拉帆快行,揚長而去,這副對聯(lián)就是:
兩船并行,櫓速不如帆快
紀曉嵐馬上明白了,這是借用魯肅和樊噲兩位古人的名字寫的上聯(lián)。魯肅為東吳文臣,樊噲卻是漢劉邦手下的武將,以此嘲笑文不如武。紀曉嵐苦思冥想之后,對出下聯(lián):
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簫和
笛清、簫合與狄青、簫何是諧音,而且也是一文一武。只是文官蕭何能運籌帷握之內,決勝千里之外。以此顯示文官的作用之大。
8.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八
水底日為天上日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準是北宋的名相,有一天,他和幾個人在亭子上聊天。這個亭子在水池邊上,快到中午時分,太陽在水中倒映出來。寇準寫了個上聯(lián)讓他們來對:水底日為天上日
意思很簡單明了,可大家一時誰也對不上。正好楊大年來找寇準,大家讓他來對下聯(lián)。
楊大年思索半晌,看著寇大人眼睛,突然發(fā)現(xiàn)里面有自己的人影,就立刻對出: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準夸獎他:“好一個大年,真是絕頂聰明!”
9.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九
清水池邊洗和尚,浪浸葫蘆;碧紗帳里坐佳人,煙籠芍藥。
一天,蘇小妹生病了,他的哥哥蘇東坡正為她煎藥,佛印和尚正巧來訪蘇東坡。東坡一見老友來訪,非常高興,就和佛印飲茶談天,竟忘了給臥病在床的小妹按時送藥,蘇小妹見哥哥還沒有送藥來,就在床上高聲念出一聯(lián):清水池邊洗和尚,浪浸葫蘆;
以“葫蘆”隱喻和尚的“光頭”,實在大為不敬。蘇東坡曉得小妹脾氣,知道她又生氣了,連忙去為她送藥。佛印就苦了,既挨了“罵”,還要對下聯(lián),但思來想去,一時難得佳對。忽然,他抬頭看見蘇東坡端了藥碗,撩起碧紗帳,正要給蘇小妹喂藥,猛地觸動靈感,立即對曰:“碧紗帳里坐佳人,煙籠芍藥?!碧K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將藥喝個精光。
10.經(jīng)典有趣對聯(lián)故事 篇十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于是王羲之書寫了一副春聯(lián),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lián)是: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
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世人所景仰,此聯(lián)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副,讓家人再貼出去。這幅寫的是:鶯啼北星 燕語南郊
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蛇@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都掛上了春聯(lián),唯獨自己家門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幅,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lián)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于門口: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夜間果然有人來偷揭??稍谠律乱豢?,見這副對聯(lián)寫的不太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將這副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lián)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著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的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lián)變成: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