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一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字號:


    物理高一知識點整理必修二是為大家整理的,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guī)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物理定律不能單靠“思維”來獲得,還應致力于觀察和實驗。
    1.物理高一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一
    電路圖畫法:
    1、電勢法(結點法)
    (1)把電路中的電勢相等的結點標上同樣的字母。
    (2)把電路中的結點從電源正極出發(fā)按電勢由高到低排列。
    (3)把原電路中的電阻接到相應的結點之間。
    (4)把原電路中的電表接入到相應位置。
    2、分支法(切斷法)
    (1)順著電流方向逐級分析,如果沒有接入電源或電流方向不明可假設電流方向。
    (2)每一支路的導體是串聯(lián)關系。
    (3)用切斷電路的方法幫助判斷,當切斷某部分電路,其它電路同時也被斷路的與它是串聯(lián)關系;其它電路是通路的是并聯(lián)關系。
    2.物理高一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二
    三種產生電荷的方式:
    1、摩擦起電:
    (1)正點荷: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
    (2)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
    (3)實質:電子從一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
    2、接觸起電:
    (1)實質:電荷從一物體移到另一物體;
    (2)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后電荷平分;
    (3)電荷的中和:等量的異種電荷相互接觸,電荷相合抵消而對外不顯電性,這種現象叫電荷的中和;
    3、感應起電:把電荷移近不帶電的導體,可以使導體帶電;
    (1)電荷的基本性質: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實質:使導體的電荷從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應起電時,導體離電荷近的一端帶異種電荷,遠端帶同種電荷
    3.物理高一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三
    牛頓第一定律
    定義: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慣性
    1、定義:物體具有的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
    2、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慣性不是一種力。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3、慣性的大小只由物體本身的特征決定,與外界因素無關。
    4、慣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慣性做事或防止慣性的不良影響。
    5、不要把慣性概念與慣性定律相混淆。慣性是萬物皆有的保持原運動狀態(tài)的一種屬性,慣性定律則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定律。
    4.物理高一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四
    力的合成與分解
    (1)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僅受兩個力作用,這兩個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即二力平衡
    (2)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三個力作用,則這三個力中的任意兩個力的合力一定與另一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3)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力的作用,則宜用正交分解法處理,此時的平衡方程可寫成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分析受力情況;
    ③建立適當坐標;
    ④列出平衡方程
    5.物理高一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五
    共點力平衡條件的推論
    1、二力平衡:
    如果物體在兩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兩個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為一對平衡力。
    若物體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線上,則在一個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與另一個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
    三個不平行力的平衡問題,是靜力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因為三個以上的平面匯交力,都可以通過等效方法,轉化為三力平衡問題。為此,必須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
    (1)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跟第三個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將某一個力分解到另外兩個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兩個分力必定跟另外兩個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若三個力不平行,則三個力必共點,此即三力匯交原理(匯交共面性)。
    (4)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三個力的矢量圖必組成一個封閉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
    如果物體受多個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中任何一個力與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物理高一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六
    物態(tài)變化中的能量交換
    ①熔化熱
    1、熔化: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熔化(而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固)。
    注意:晶體在熔化和凝固的過程中溫度不變,同一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凝固的過程中溫度不斷降低。
    2、熔化熱:某種晶體熔化過程中所需的能量(Q)與其質量(m)之比叫做這種晶體的熔化熱。
    I、用λ表示晶體的熔化熱,則λ=Q/m,在國際單位中熔化熱的單位是焦爾/千克(J/Kg)。
    II、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增大分子勢能,破壞晶體結構,變?yōu)橐簯B(tài)。所以熔化熱與晶體的質量無關,只取決于晶體的種類。
    III、一定質量的晶體,熔化時吸收的熱量與凝固時放出的熱量相等。
    注意:非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溫度會不斷變化,而不同溫度下非晶體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時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化熱。
    ②汽化熱
    1、汽化: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汽化(而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
    2、汽化熱:某種液體汽化成同溫度的氣體時所需要的能量(Q)與其質量(m)之比叫這種物質在這一溫度下的汽化熱。用L表示汽化熱,則L=Q/m,在國際單位制中汽化熱的單位是焦爾/千克(J/Kg)。
    I、液體汽化時,液體分子離開液體表面成為氣體分子,要克服其它分子的吸引而做功,因此要吸收能量。
    II、一定質量的物質,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汽化時吸收的熱量與液化時放出的熱量相等。
    III、液體的汽化熱與液體的物質種類、液體的溫度、外界壓強均有關。
    7.物理高一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七
    固體
    1、晶體:外觀上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有確定的熔點,一些物理性質表現為各向異
    2、非晶體:外觀沒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無確定的熔點,一些物理性質表現為各向同性
    ①判斷物質是晶體還是非晶體的主要依據是有無固定的熔點
    ②晶體與非晶體并不是絕對的,有些晶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非晶體(石英→玻璃)
    3、單晶體多晶體
    如果一個物體就是一個完整的晶體,如食鹽小顆粒,這樣的晶體就是單晶體(單晶硅、單晶鍺)
    如果整個物體是由許多雜亂無章的小晶體排列而成,這樣的物體叫做多晶體,多晶體沒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但同單晶體一樣,仍有確定的熔點。
    8.物理高一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八
    物質的電性及電荷守恒定律
    1、物質的原子結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以及環(huán)繞原子核運動的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在一般情況下,物體內部的原子中電子的數目等于質子的數目,整個物體不帶電,呈電中性。
    2、電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統(tǒng)的電荷總數保持不變。在一個系統(tǒng)的內部,電荷可以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系統(tǒng)的總的電荷時不改變的。
    3、用物質的原子結構和電荷守恒定律分析靜電現象
    (1)分析摩擦起電
    (2)分析接觸起電
    (3)分析感應起電
    4、物體帶電的本質:電荷發(fā)生轉移的過程,電荷并沒有產生或消失。
    9.物理高一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九
    功
    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W)等于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
    3.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っ?.
    4.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螺絲、盤山公路也是斜面)
    6.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10.物理高一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十
    曲線運動
    1.在曲線運動中,質點在某一時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線上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2.物體做直線或曲線運動的條件:
    (已知當物體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產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相同,則物體做直線運動;
    (2)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不同,則物體做曲線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時合外力的方向總是指向軌跡的凹的一邊。
    4.平拋運動:將物體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