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jīng)典的語錄吧,語錄具有引起共鳴的、發(fā)人深省的教育意義。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語錄嗎?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孔子的名人名言語錄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孔子名人名言語錄 篇一
1、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孔子《論語》
2、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 ——孔子
3、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yuǎn)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孔子《論語》
4、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論語》
5、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孔子《論語》
6、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論語》
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
8、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論語》
9、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孔子《論語》
10、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鬃印墩撜Z》
2.孔子名人名言語錄 篇二
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2、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論語》
3、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孔子《論語衛(wèi)靈公》
4、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經(jīng)》
6、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論語》
7、學(xué)而不已,闔棺乃止。 ——孔子
8、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孝經(jīng)》
9、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孔子《論語》
10、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孔丘《論語》
3.孔子名人名言語錄 篇三
1、知恥近乎勇。 ——孔子
2、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論語》
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丘《論語》
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論語》
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論語》
6、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孔子《論語》
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諒(誠信)、友多聞(見多識廣),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慣走邪道)、友善柔(過份優(yōu)柔寡斷或和顏悅色騙人)、友便佞(心懷鬼胎。諂媚),損矣。 ——孔子《論語》
8、君子之道四焉,強(qiáng)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孔丘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論語》
10、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論語》
4.孔子名人名言語錄 篇四
1、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 ——孔丘
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論語》
3、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論語》
4、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孔丘《論語》
5、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孔子《中庸》
6、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孔丘
7、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論語·子路》
8、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 ——孔子
1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論語》
5.孔子名人名言語錄 篇五
1、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論語》
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孔子
3、與其進(jìn)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jìn),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論語》
4、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論語》
5、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孔子
6、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論語》
7、窮不失義,達(dá)不離道。 ——孔子
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孔子《論語》
9、“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論語》
1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論語》
1.孔子名人名言語錄 篇一
1、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孔子《論語》
2、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 ——孔子
3、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yuǎn)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孔子《論語》
4、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論語》
5、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孔子《論語》
6、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論語》
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
8、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論語》
9、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孔子《論語》
10、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鬃印墩撜Z》
2.孔子名人名言語錄 篇二
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2、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論語》
3、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孔子《論語衛(wèi)靈公》
4、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經(jīng)》
6、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論語》
7、學(xué)而不已,闔棺乃止。 ——孔子
8、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孝經(jīng)》
9、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孔子《論語》
10、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孔丘《論語》
3.孔子名人名言語錄 篇三
1、知恥近乎勇。 ——孔子
2、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論語》
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丘《論語》
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論語》
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論語》
6、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孔子《論語》
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諒(誠信)、友多聞(見多識廣),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慣走邪道)、友善柔(過份優(yōu)柔寡斷或和顏悅色騙人)、友便佞(心懷鬼胎。諂媚),損矣。 ——孔子《論語》
8、君子之道四焉,強(qiáng)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孔丘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論語》
10、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論語》
4.孔子名人名言語錄 篇四
1、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 ——孔丘
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論語》
3、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論語》
4、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孔丘《論語》
5、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孔子《中庸》
6、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孔丘
7、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論語·子路》
8、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 ——孔子
1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論語》
5.孔子名人名言語錄 篇五
1、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論語》
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孔子
3、與其進(jìn)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jìn),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論語》
4、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論語》
5、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孔子
6、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論語》
7、窮不失義,達(dá)不離道。 ——孔子
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孔子《論語》
9、“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論語》
1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