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大全精選6篇

字號:

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yuǎn)的故事。下面是分享的成語故事大全精選6篇。歡迎閱讀參考!
    1.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篇一
    口若懸河
    晉朝時,有一位大學(xué)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輕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個很有才學(xué)的人。尤其是他對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xiàn)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后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獨(dú)到的見解。后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xué)說,并且對他們的學(xué)說有深刻的理解。
    過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yīng)了,到朝中做了黃門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么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dāng)人們聽他談?wù)摃r,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dāng)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贊揚(yáng)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象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yuǎn)沒有枯竭的時候?!惫蟮霓q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于說話,一旦說起話來就橡倒懸的河水、滔滔不絕,永遠(yuǎn)沒有停止的時候。
    成語出處:《晉書·郭象傳》王衍云:“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成語釋義:“懸河”,瀑布。講起話來像瀑布一樣滔滔不絕。形容能言善辯,也比喻十分健談。
    2.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篇二
    分道揚(yáng)鑣
    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元齊為朝廷立下了大功,被封為河間公。他有一個兒子,名叫元志。元志精明能干,很有文才,被任命為洛陽令。
    有一年,北魏孝文帝采納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將都城由山西平城遷到河南洛陽。按照當(dāng)時的封建禮節(jié),官職低的元志應(yīng)該給官職高的李彪讓路,但元志生性倔強(qiáng),不肯避讓。他們兩人爭執(zhí)不下,只好一起前往皇宮去請孝文帝裁決。李彪說:“御史中尉是皇上的重臣,作為官職比我低的洛陽令,元志不應(yīng)該搶道?!痹菊f:“我是洛陽這個地方的行政長官,凡是住在洛陽的人,不管是誰,統(tǒng)統(tǒng)編在我的戶籍本中,御史中尉也在我的管理范圍之內(nèi),我為什么要給李彪讓路呢?”
    孝文帝見自己手下的兩個大臣發(fā)生爭執(zhí),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便和稀泥說:“洛陽,我之豐沛,自應(yīng)分道揚(yáng)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币馑际钦f,洛陽是我國的都城,你們雙方各有職責(zé),那么就把路分開作為兩部分,你們各自驅(qū)車在一邊走。從今以后,誰也不要搶占誰的道路。
    元志和李彪從皇宮出來以后,馬上用標(biāo)尺量路畫線,每人各走半邊,也就相安無事了。
    后來,人們用“分道揚(yáng)鑣”作為成語,比喻志趣、目標(biāo)各不相同,所以各走各的路,互相不干涉。鑣,口;揚(yáng)鑣,舉鞭驅(qū)馬前進(jìn)的意思。
    3.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篇三
    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貴族,自稱葉公。他對別人說:“我最喜歡龍。”他把家里的廳堂、屋梁、房柱、門窗及墻壁上,全都刻畫上龍的形象。天上真龍聽說了,非常高興就從天而降,來到葉公家里。葉公看見了真龍,嚇得臉色發(fā)白,渾身發(fā)抖,狼狽逃竄而去。
    [注釋]好:喜歡或喜愛。
    [提示]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愛好它。
    4.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篇四
    雙管齊下
    唐朝有一位的畫家名叫張璪,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松樹尤其叫人稱絕。張璪作畫的時候,有與眾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筆,可以同時在紙上作畫。一管筆畫蒼翠的松枝,另一管筆畫枯干虬枝,畫出的松樹惟妙惟肖,誰看了他的畫都感到驚奇,人們都說他是神筆。張璪還有兩個畫畫的絕招:一是用無筆頭的禿筆繪畫;二是用手指畫畫。他拿一塊白絹,用手指蘸上顏料,左抹右涂,一會兒就作成一幅山水樹木的作品。
    [注釋]管:指筆。
    [提示]比喻兩件事情同時進(jìn)行。
    5.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篇五
    風(fēng)雨同舟
    春秋時,吳、越兩國相鄰,但彼此之間爭端不斷,戰(zhàn)爭頻繁。有一次,兩國的人同乘一條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風(fēng)突起,大浪滔天,眼看著就要翻船。在這危急時刻,人們忘記了過去的仇恨,齊心協(xié)力,共同排除險情,使渡船安全地到達(dá)了岸邊。在船上的兩國人就像一家人一樣。
    [注釋]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團(tuán)體共同渡過危難。
    6.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篇六
    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zāi)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于發(fā)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dāng)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xiàn)。
    【釋讀】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jīng)驗,不知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