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奇異的植物世界》原文、教案、教學反思

字號:

《奇異的植物世界》課文有生動準確的文字描述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奇異的植物世界的神奇圖畫,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有著奇妙植物、神秘聲音、奇異的植物世界中。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奇異的植物世界》原文、教案、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奇異的植物世界》原文 篇一
    小星和同學們到植物園去參觀,他們請農藝師李叔叔當向導。
    走進植物園,一陣風吹來,大家聽到了哈哈的笑聲。這兒明明沒有別的游客,哪兒來的笑聲呢?大家正感到奇怪,李叔叔把他們帶到一棵長滿果子的樹下,說:“這叫哈哈樹,樹上的果子被風一吹,就會發(fā)出哈哈大笑的聲音?!?BR>    離開哈哈樹,同學們來到花棚,看到一種很艷麗的花。小星越看越喜歡,便伸手去摸。誰知,他的手指剛碰到葉子,就感到一陣麻木,好像觸了電似的。“啊!”他驚叫著把手縮了回來?!皠e慌,別慌!”李叔叔說,“這是一種帶電的植物,不會傷害人,因為它帶的電很弱?!?BR>    同學們繼續(xù)向前走著,突然發(fā)現(xiàn)小路旁的大樹上,掛著一條條像蠟燭一樣的東西?!斑@是什么呀?”小星問?!斑@叫蠟燭樹?!崩钍迨暹呎f邊摘下一根“蠟燭”,剝開皮,用火一點,真的點著了,和燭光一樣明亮。
    大家走到一塊草地上,李叔叔隨手拔了一棵草,叫小星嚼(jiáo)嚼是什么味道。小星一嚼,頓時酒味四溢,還覺得有點兒醉(zuì)意。李叔叔笑著說:“這叫醉草,草里含有酒精呢!”
    李叔叔又把大家?guī)У揭粔K低洼的水草地旁邊,指著一種草,要大家仔細看看它有什么本領。小星第一個發(fā)現(xiàn):一個蟲子剛爬到草葉上,那蚌(bàng)殼一樣的草葉,就閉(bì)合起來。等葉子再張開時,那蟲子已被“吃”掉了。李叔叔說:“這叫捕蠅(yíng)草?!?BR>    “呀,那邊荷花池中怎么有笛聲?”小星好奇地問。李叔叔把大家?guī)У胶苫ǔ剡叄χf:“這清脆柔和的笛聲,是從荷花上發(fā)出來的,風吹動它的干花膜(mó),就像吹笛子一樣。人們管這荷花叫水笛荷?!?BR>    多么奇異的植物世界呀! 
    2.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奇異的植物世界》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植物世界的奇異,激發(fā)探索植物世界奧秘,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本課的敘述方法,理解有關詞語句子。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植物世界的奇異。
    3、懂得課文圍繞著一個意思,分不同角度描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 法、引導點撥法、指導朗讀法、朗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整體感知。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小星和同學們在李叔叔的帶領下,參觀了植物園,看到了許多奇異的植物,感到植物世界的神奇。)
    2、小星和同學們在植物園見到了哪些奇異的植物呢?生作答,師隨機板書。
    (哈哈樹帶電花蠟燭樹醉草捕蠅樹水笛荷)
    二、精讀課文,品學體味。
    過渡:李叔叔向同學們介紹了這么多植物,到底這些植物奇異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一起到文中找尋答案吧!
    引導學習第2、3自然段課文,教給學習方法。
    1、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1)課文寫了哪種植物?(哈哈樹)課件展示哈哈樹的樣子。
    是怎樣寫的?(先寫大家聽到笑聲,感到奇怪;再寫李叔叔的介紹。)
    它奇異的地方是什么?(板書:發(fā)出哈哈的笑聲)
    (2)指導朗讀。
    “這兒明明沒有別的游客,哪兒來的笑聲呢?”(這個問句是有疑而問,要讀得短而上揚,讀出因好奇而急切想知道其中緣由的心情。)
    自由練讀抽生讀
    李叔叔的話又應該怎么讀呢?(讀得平和親切,表現(xiàn)出長者的平易慈祥,循循善誘,充滿智慧。)
    (3)帶著自己的體會讀第2段。
    2、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1)課文寫了哪種植物?(帶電花)課件展示“帶電花”。
    是怎樣寫的?(先寫小星觸摸葉子角電而驚叫;再寫李叔叔的介紹。)
    它奇異的地方是什么?(板書:葉子帶電)
    (2)指導朗讀。
    “小星越看越喜歡,便伸手去摸……啊!他驚叫著把手縮了回來,顯得很緊張。”(要聯(lián)系上下文,讀出小星的心情和他的情感變化。)
    自由練讀抽生讀
    (3)帶著自己的體會讀第3段。
    3、用學習第2、3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學習第4——7段。
    (1)生自由讀文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1)個別生匯報展示,師隨機引導。
    4、引導學生理解后一句話,知道這是全文的中心句。體會“奇異”的含義。
    指導學生帶上感情朗讀后一段。(“多么奇異”要重讀,整個句子要求讀得響亮抒情,把作者的感嘆和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三、疏理全文,體會寫法。
    1、用“——”畫出文中描寫同學們行走路線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這樣寫好不好?為什么?
    (這樣寫不僅顯示了參觀的過程,而且使得文章前后自然地銜接起來,結構也因之緊湊。讓學生感悟到依照參觀順序,移步換景是參觀記常用的方法。)
    2、引導思考:想一想,課文是圍繞什么意思,從哪幾方面寫具體的。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師小結:這篇課文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奇異的植物世界,我們今天算是大開眼界,認識了不少奇異的植物。但是自然界奧秘是無窮無盡的,需要我們去了解,去探索。那么,大自然中還有些什么奇異的植物呢?同學們可以課后查找資料,去了解更多的奇異植物。
    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奇異的植物世界》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朗讀課文,了解奇異的植物世界,理清寫作順序;理解詞語,認識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
    在讀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探索植物世界的奧秘,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在本篇課文中,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所介紹的種植物的奇異之處。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激發(fā)學生的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因此我把本課的重點放在對“奇異”上,抓住這一重點來統(tǒng)領全文,并引導學生在讀中進行理解和體會植物的奇異之處。教學方法: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是學生認知課文、體會課文、理解作者寫作思維的一條佳的途徑。在讀中學生可以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也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華。我還利用多媒的交互性,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與心理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與學習測試,使學生能在自主、寬松的學生環(huán)境中獲取新的知識。本課主要以“導——扶——放——”為主要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學學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導者,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為了能更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與他們自身的潛能,在整個教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探索者;自主、合作學習是新課標中所倡導的重要的學習方。
    教學過程:
    一、解題入手,激發(fā)興趣導入:以舊帶新,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通過投影出示圖片,使學生感知到植物世界的奇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板書課題:《奇異的植物世界》}在學生讀后,抓住“奇異”一詞,明確教學的重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次讀文,通過帶問題讀文、指讀課文、快速讀文,使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概括全文,為下一步精讀課文打下基礎。小結中,仍以“奇異”為主線,再強調學生學習的重點;同時也交待了學習的難點,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這6種奇異的植物的。
    三、精讀課文,品學體味
    在精讀課文,品學體味這過程中,以李叔叔帶我們到植物園去參觀,課文的2——7自然段具體寫了這一游覽的過程為重點。首先,在教學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導——扶——放”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以第二自然段為導學切入點,以第三自然段為銜接來“扶”學,以四——七自然段為實踐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來完成。在導學中,我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并和他們一起總結出學法來。出示學法,以便對學生進行“扶”學,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習。在“導——扶”的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語文基本素質的提高,如對字詞的理解、認識打比方句、對重點語句的訓練、通過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等,為學生將來的學生打下一塊塊堅實的基石。我們知道,教育的終目的不是教會學生多少篇課文或學會多少道題,而是教給他們如何去自學的能力和方法?!缎抡n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中的指導者、合作者。由于2——7自然段的結構相同,積于以上二個原因,我在后面的學習中,大膽放手給學生。讓他們的能力和學生自主性充分得以展示和調動。在匯報中,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導出學法出示學法,根據(jù)投影中的學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匯報,關掉學法讓學生自主進行匯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本著以多鼓勵少批評為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全文都以“奇異”為線,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后水到渠成,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多么奇異的植物世界啊!回歸主題,總結全文。
    四、延伸知識、激發(fā)情感
    板書可以說一個微型的教案,它承載著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和寫作思路。后讓學生結合板書,來理清全文的寫作思路。
    五、總結
    教師簡短、恰當?shù)目偨Y,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也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承上啟下和畫龍點睛的作用。
    4.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奇異的植物世界》教學反思 篇四
    《奇異的植物世界》這課課文富有情趣,有新奇性。課文主要介紹了哈哈樹、帶電花、蠟燭樹、醉草、捕蠅草、水笛荷,這六種奇異的植物。這篇課文內容比較淺顯,線索清晰,學生易于弄懂。教學這篇課文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問題引領,理解課文
    本節(jié)課我緊繞課后問題“本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哪種植物?它有什么特點?”展開教學。教學中,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學策略,學習2、3自然段以扶為主,先指名朗讀課文,再讓學生根據(jù)以上問題在課文中找答案,再指名反饋,老師作適當點撥。4~7自然段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讀文本后逐段解決這個問題,再向全班同學反饋學習情況。這種在問題的引領下“扶放結合”的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多樣讀文,感悟神奇
    現(xiàn)今,課堂必須摒棄多余的講解,因為教師的講解無法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時,我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朗讀課文,感悟到植物的神奇。例如:在指導學生體會小星觸電時“啊”的感覺,我引導學生邊表演邊讀“啊”前后的句子;第7自然段是小星和李叔叔的對話,我和學生分角色朗讀,女生讀小星的話,男生讀李叔叔的話,我讀敘述部分;學完課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有感情朗讀等方式。學生在讀中不僅有了語感,還能體驗語境,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三、梳理寫法,指導寫作
    《奇異的植物世界》是一篇參觀記,是一篇很好的寫作例文。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找出同學們行走路線的語句(走進植物園——離開哈哈樹,同學們來到花棚——繼續(xù)向前走——走到一塊草地上——又把大家?guī)У揭粔K低洼的水草地旁邊——帶到荷花池邊),告訴學生本文作者是按“參觀順序,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在學生弄清本文的寫作方法之后,我?guī)е麄儏⒂^了校園,在實地進行習作指導。習作時,讓他們按參觀的順序及過程來寫,并要求寫清楚參觀的路線。幾乎每個學生都是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來寫。
    整節(jié)課,我以學生為主體,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合作中理解文本,在朗讀中感悟課文,訓練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觸摸到文章的思想內涵和表達方法。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思想熏陶,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BR>    5.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奇異的植物世界》教學反思 篇五
    《奇異的植物世界》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課文寫了小星和同學們在參觀植物園中看到的六種奇異植物,展現(xiàn)了一個奇異美妙的植物世界。整篇課文都按照參觀的過程來寫,小星的看、聽、嘗、摸、問,寫了參觀中的所見所聞,抓住了每一種植物的特點,寫出了每一植物的奇異之處:會笑的哈哈樹;帶電的花草;能著火的蠟燭樹;酒味四溢的醉草;吃小蟲的捕蠅樹;笛聲清脆的水笛荷。我在教學時把重點放在:
    1、把握課文的寫作順序。
    2、了解6種植物和它們的奇異之處。
    3、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對植物的喜愛。
    4、鍛煉學生的搜集資料的能力。
    在教學時,我先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奇異植物的知識,加強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同時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引導啟發(fā)、朗讀理解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討論交流、提問質疑,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我認為自己這堂課,知識容量比較大,準備工作比較充分,但是如果在4-7段的教學上,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上,還多讀幾遍就會好些,另外學生匯報時間過長了點,還應該縮短點時間就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