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這件事不在于有沒有人教你,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必修一知識點(語文 數學 英語 化學)》,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必修一知識點(語文) 篇一
【伺候】
在人身邊供使喚,照料飲食起居。
【郁熱】
悶熱。郁,閉結,積聚不得發(fā)泄。
【文壇】
文學界。
【勾當】
事情,今指暗中策劃所干壞事。
【縝密】
細致精密??b,細致。
【咀嚼】
比喻對事物反復體會,玩味。
【沉吟】
(遇到復雜或疑難的事)遲疑不決,低聲自語。
【本分】
①本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本分工作;讀書是學生的本分。
②安于所處的地位和環(huán)境。
【意氣】
①意志和氣概:意氣風發(fā)。
②志趣和性格:意氣相投。
③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任性的情緒:意氣用事。
【切齒】
咬緊牙齒,形容非常憤恨。切,兩物相磨,引申為貼近,接近。
2.高二必修一知識點(數學) 篇二
函數最值及性質的應用
1、函數的最值
a利用二次函數的性質(配方法)求函數的(小)值
b利用圖象求函數的(小)值
c利用函數單調性的判斷函數的(小)值:
如果函數y=f(x)在區(qū)間[a,b]上單調遞增,在區(qū)間[b,c]上單調遞減則函數y=f(x)在x=b處有值f(b);
如果函數y=f(x)在區(qū)間[a,b]上單調遞減,在區(qū)間[b,c]上單調遞增則函數y=f(x)在x=b處有最小值f(b);
2、函數的奇偶性與單調性
奇函數在關于原點對稱的區(qū)間上有相同的單調性;
偶函數在關于原點對稱的區(qū)間上有相反的單調性。
3、判斷含糊單調性時也可以用作商法,過程與作差法類似,區(qū)別在于作差法是與0作比較,作商法是與1作比較。
4、絕對值函數求最值,先分段,再通過各段的單調性,或圖像求最值。
5、在判斷函數的奇偶性時候,若已知是奇函數可以直接用f(0)=0,但是f(0)=0并不一定可以判斷函數為奇函數。
3.高二必修一知識點(英語) 篇三
“介詞+which/whom”引導的定語從句
關系代詞在定語從句中作介詞后面的賓語時,有時可把介詞提到關系代詞的前面,但這時如果先行詞是人,要用“介詞+whom”引導定語從句;如果先行詞是物,要用“介詞+which”引導定語從句。且關系代詞都不能省略。
Eg:
1. The girl whom I borrowed the bike from is my friend.
2. The girl from whom I borrowed the bike is my friend.
3. How is the film about which I often talked to you?
4. Is this the room in which Mr. Smith lives?
注意:一些固定的含有介詞的短語動詞在定語從句中不能拆開,即不能把介詞放關系詞前。
1. This is the bag which he is looking for .
2. The old lady whom she is looking after is her teacher.
4.高二必修一知識點(化學) 篇四
鋁Al
1、單質鋁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密度小(屬輕金屬)、硬度小、熔沸點低。
2、單質鋁的化學性質
①鋁與O2反應:常溫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保護內層金屬。加熱條件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氧化鋁:4Al+3O2==2Al2O3
②常溫下Al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溶液反應,均有H2生成,也能與不活潑的金屬鹽溶液反應: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3Cu(NO3)2=2Al(NO3)3+3Cu
(2Al+3Cu2+=2Al3++3Cu)
注意:鋁制餐具不能用來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和咸的食品。
③鋁與某些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鋁熱反應
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鋁熱劑。利用鋁熱反應焊接鋼軌。
5.高二必修一知識點(化學) 篇五
氧化物
1、Al2O3的性質:氧化鋁是一種白色難溶物,其熔點很高,可用來制造耐火材料如坩鍋、耐火管、耐高溫的實驗儀器等。
Al2O3是XX氧化物: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反應:
Al2O3+6HCl=2AlCl3+3H2O(Al2O3+6H+=2A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2AlO2-+H2O)
2、鐵的氧化物的性質:FeO、Fe2O3都為堿性氧化物,能與強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FeO+2HCl=FeCl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