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guān)鍵部分!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地理選修一第一章知識點歸納》,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地理選修一第一章知識點歸納 篇一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zhì)的原因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穩(wěn)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空間運行軌道
地球適宜的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體積質(zhì)量適中,地球內(nèi)部物質(zhì)運動促進海洋的形成
2、太陽活動標志:黑子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對地球氣候的影響、干擾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對地球磁場的影響。
3、自轉(zhuǎn)地理意義:
①產(chǎn)生晝夜交替現(xiàn)象;
②產(chǎn)生地方時差異;
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
④地球橢圓體的形成。
4、公轉(zhuǎn)地理意義:
①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
③四季的交替;
④五帶的分布。
2.高二地理選修一第一章知識點歸納 篇二
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
1、巖石分三大類:
①巖漿巖(巖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②沉積巖(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jié)成巖作用下形成)。
③變質(zhì)巖(變質(zhì)作用)。
2、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3、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4、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鋒面系統(tǒng)(冷鋒、暖鋒、準靜止鋒)、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
3.高二地理選修一第一章知識點歸納 篇三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轉(zhuǎn)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2)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jīng)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層結(jié)構(gòu)以地表為界分為內(nèi)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nèi)部的圈層根據(jù)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zhì)主要由巖石(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巖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zhì)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4.高二地理選修一第一章知識點歸納 篇四
熱力環(huán)流的性質(zhì)特點
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成為熱力環(huán)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平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岸風)--干
(8)兩種性質(zhì)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5.高二地理選修一第一章知識點歸納 篇五
地球的運動
(1)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自轉(zhuǎn):自西向東,恒星日(23時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時(兩極除外),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公轉(zhuǎn):自西向東,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周期為一個回歸年。
(3)晝夜交替和時差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個太陽日。經(jīng)度每隔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
(4)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轉(zhuǎn)。
(5)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那個半球晝長赤道全年晝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方向遞減,離直射點越近太陽高度越大
(6)四季更替和五帶四季更替在中緯度地區(qū)明顯。夏季是一年中白晝較長,太陽高度較大的季節(jié),冬季反之。春秋兩季是過渡季節(jié)。
1.高二地理選修一第一章知識點歸納 篇一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zhì)的原因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穩(wěn)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空間運行軌道
地球適宜的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體積質(zhì)量適中,地球內(nèi)部物質(zhì)運動促進海洋的形成
2、太陽活動標志:黑子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對地球氣候的影響、干擾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對地球磁場的影響。
3、自轉(zhuǎn)地理意義:
①產(chǎn)生晝夜交替現(xiàn)象;
②產(chǎn)生地方時差異;
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
④地球橢圓體的形成。
4、公轉(zhuǎn)地理意義:
①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
③四季的交替;
④五帶的分布。
2.高二地理選修一第一章知識點歸納 篇二
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
1、巖石分三大類:
①巖漿巖(巖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②沉積巖(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jié)成巖作用下形成)。
③變質(zhì)巖(變質(zhì)作用)。
2、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3、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4、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鋒面系統(tǒng)(冷鋒、暖鋒、準靜止鋒)、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
3.高二地理選修一第一章知識點歸納 篇三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轉(zhuǎn)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2)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jīng)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層結(jié)構(gòu)以地表為界分為內(nèi)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nèi)部的圈層根據(jù)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zhì)主要由巖石(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巖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zhì)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4.高二地理選修一第一章知識點歸納 篇四
熱力環(huán)流的性質(zhì)特點
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成為熱力環(huán)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平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岸風)--干
(8)兩種性質(zhì)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5.高二地理選修一第一章知識點歸納 篇五
地球的運動
(1)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自轉(zhuǎn):自西向東,恒星日(23時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時(兩極除外),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公轉(zhuǎn):自西向東,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周期為一個回歸年。
(3)晝夜交替和時差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個太陽日。經(jīng)度每隔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
(4)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轉(zhuǎn)。
(5)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那個半球晝長赤道全年晝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方向遞減,離直射點越近太陽高度越大
(6)四季更替和五帶四季更替在中緯度地區(qū)明顯。夏季是一年中白晝較長,太陽高度較大的季節(jié),冬季反之。春秋兩季是過渡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