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與坐禪相似,須有一顆恒心,靜下心來,將心思投入到學(xué)習(xí)當(dāng)中去,解決更多的考試難題。以下是整理的《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一
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脊軒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9、及既上,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1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2、寧溘死以XX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屈原《離騷》)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1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1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1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17、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孔雀東南飛》)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19、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20、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2.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二
常見關(guān)聯(lián)詞可分為以下幾類復(fù)句:
1.轉(zhuǎn)折關(guān)系
盡管……可是……雖然……但是…………卻…………然而……
2.假設(shè)關(guān)系
如果……就……、即使……便……、要是……那么……、倘若……就……、既然……就……
3.條件關(guān)系
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不管……也……、即使……也……
4.因果關(guān)系
因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為……
5.并列關(guān)系
不是……而是……、一邊……一邊……、一方面……一方面……、有時……有時、既……又……
6.承接關(guān)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遞進(jìn)關(guān)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僅……還……、雖然……但、不僅……還……
8.選擇關(guān)系
不是……就是……、是……還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3.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三
(1)名詞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時矯首以遐觀(時:有時)
(2)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撫琴、讀書)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棹:劃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著)
(3)形容詞作名詞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兒童、小孩子)
倚南窗以寄傲(傲:傲世的情懷)
(4)使動
眄庭柯以怡顏(怡:使……愉快)
審容膝之易安(安:使……安樂)
(5)意動
樂琴書以消憂(樂:以……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悅:以……為愉快)
善萬物之得時(善:以……為善羨慕)
4.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四
古今異義
(1)少刻便知。古義:一會兒。今義:此詞已消亡。
(2)只顧將來。古義:拿。今義:將要。
(3)不見消耗。古義:消息。今義:因使用或受損而漸漸減少。
(4)好歹結(jié)果他性命。古義:結(jié)束,了結(jié)。今義:長出果實或事物發(fā)展到最后狀態(tài)。
(5)這兩人來得不尷尬。古義:鬼鬼祟祟,不正派。今義: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6)這個差使又好似天王堂。古義:勝過。今義:好像。
(7)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古義:冒犯;制造。今義:討厭;惹事。
(8)但有衣服,便拿來家里漿洗縫補。古義:只要。今義:轉(zhuǎn)折連詞。
(9)不時間送湯送水來營里與林沖吃。古義:時時;給。今義:此詞已消亡;和。
5.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五
虛詞
1、而
襟三江而帶五湖(連詞,表并列)
控蠻荊而引甌越(連詞,表并列)
潦水盡而寒潭清(連詞,表并列)
地勢極而南溟深(連詞,表并列)
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連詞,表并列)
煙光凝而暮山紫(連詞,表并列)
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連詞,表因果)
纖歌凝而白云遏(連詞,表因果)
懷帝閽而不見(連詞,表轉(zhuǎn)折)
酌貪泉而覺爽(連詞,表轉(zhuǎn)折)
撫凌云而自惜(連詞,表承接)
2、以
奉宣室以何年(介詞,在)
處涸澤以猶歡(連詞,表轉(zhuǎn)折)
奏流水以何慚(連詞,表承接)
3、之
都督閻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語后置標(biāo)志,不譯)
孟學(xué)士之詞宗(定語后置標(biāo)志,不譯)
覺宇宙之無窮,識盈虛之有數(shù)(取獨,不譯)
其他(結(jié)構(gòu)助詞,的)
4、于
儼驂騑于上路(介詞,在)
訪風(fēng)景于崇阿(介詞,到)
窮睇眄于中天
極娛游于暇日(介詞,在)
望長安于日下(介詞,在)
目吳會于云間(介詞,在)
屈賈誼于長沙(介詞,到)
竄梁鴻于海曲(介詞,到)
舍簪笏于百齡(介詞,在)
奉晨昏于萬里(介詞,到)
幸承恩于偉餞(介詞,在)
是所望于群公(介詞,引出對象)
6.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六
1、望:
七月既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向遠(yuǎn)處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詞)
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
縱一葦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像)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
4、然:
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
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
抱明月而長終(永遠(yuǎn))
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6、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遺響于悲風(fēng)(給)
7、之: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
1.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一
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脊軒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9、及既上,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1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2、寧溘死以XX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屈原《離騷》)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1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1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1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17、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孔雀東南飛》)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19、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20、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2.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二
常見關(guān)聯(lián)詞可分為以下幾類復(fù)句:
1.轉(zhuǎn)折關(guān)系
盡管……可是……雖然……但是…………卻…………然而……
2.假設(shè)關(guān)系
如果……就……、即使……便……、要是……那么……、倘若……就……、既然……就……
3.條件關(guān)系
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不管……也……、即使……也……
4.因果關(guān)系
因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為……
5.并列關(guān)系
不是……而是……、一邊……一邊……、一方面……一方面……、有時……有時、既……又……
6.承接關(guān)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遞進(jìn)關(guān)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僅……還……、雖然……但、不僅……還……
8.選擇關(guān)系
不是……就是……、是……還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3.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三
(1)名詞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時矯首以遐觀(時:有時)
(2)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撫琴、讀書)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棹:劃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著)
(3)形容詞作名詞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兒童、小孩子)
倚南窗以寄傲(傲:傲世的情懷)
(4)使動
眄庭柯以怡顏(怡:使……愉快)
審容膝之易安(安:使……安樂)
(5)意動
樂琴書以消憂(樂:以……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悅:以……為愉快)
善萬物之得時(善:以……為善羨慕)
4.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四
古今異義
(1)少刻便知。古義:一會兒。今義:此詞已消亡。
(2)只顧將來。古義:拿。今義:將要。
(3)不見消耗。古義:消息。今義:因使用或受損而漸漸減少。
(4)好歹結(jié)果他性命。古義:結(jié)束,了結(jié)。今義:長出果實或事物發(fā)展到最后狀態(tài)。
(5)這兩人來得不尷尬。古義:鬼鬼祟祟,不正派。今義: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6)這個差使又好似天王堂。古義:勝過。今義:好像。
(7)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古義:冒犯;制造。今義:討厭;惹事。
(8)但有衣服,便拿來家里漿洗縫補。古義:只要。今義:轉(zhuǎn)折連詞。
(9)不時間送湯送水來營里與林沖吃。古義:時時;給。今義:此詞已消亡;和。
5.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五
虛詞
1、而
襟三江而帶五湖(連詞,表并列)
控蠻荊而引甌越(連詞,表并列)
潦水盡而寒潭清(連詞,表并列)
地勢極而南溟深(連詞,表并列)
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連詞,表并列)
煙光凝而暮山紫(連詞,表并列)
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連詞,表因果)
纖歌凝而白云遏(連詞,表因果)
懷帝閽而不見(連詞,表轉(zhuǎn)折)
酌貪泉而覺爽(連詞,表轉(zhuǎn)折)
撫凌云而自惜(連詞,表承接)
2、以
奉宣室以何年(介詞,在)
處涸澤以猶歡(連詞,表轉(zhuǎn)折)
奏流水以何慚(連詞,表承接)
3、之
都督閻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語后置標(biāo)志,不譯)
孟學(xué)士之詞宗(定語后置標(biāo)志,不譯)
覺宇宙之無窮,識盈虛之有數(shù)(取獨,不譯)
其他(結(jié)構(gòu)助詞,的)
4、于
儼驂騑于上路(介詞,在)
訪風(fēng)景于崇阿(介詞,到)
窮睇眄于中天
極娛游于暇日(介詞,在)
望長安于日下(介詞,在)
目吳會于云間(介詞,在)
屈賈誼于長沙(介詞,到)
竄梁鴻于海曲(介詞,到)
舍簪笏于百齡(介詞,在)
奉晨昏于萬里(介詞,到)
幸承恩于偉餞(介詞,在)
是所望于群公(介詞,引出對象)
6.高二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六
1、望:
七月既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向遠(yuǎn)處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詞)
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
縱一葦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像)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
4、然:
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
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
抱明月而長終(永遠(yuǎn))
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6、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遺響于悲風(fēng)(給)
7、之: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