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古詩教案及反思【優(yōu)選五篇】

字號:

從廣義上說,中國古代詩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詩、詞、散曲等;從狹義上說,古詩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體詩、近體詩。今天為您分享了小班古詩教案及反思【優(yōu)選五篇】,歡迎各位的參考學習。
    1.小班古詩教案及反思 篇一
    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fā)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jié)律吟誦。
    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4.簡單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清明節(jié)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節(jié)幼兒園都會組織小朋友們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悼念我們那些未曾謀面的英雄前輩,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創(chuàng)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沒有他們的珍貴付出,不會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們了解清明節(jié)的重大意義,讓孩子們記住清明節(jié)的具體時間。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圖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jié)發(fā)生了什么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xiàn)在老師要請幼兒再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呢?他們在干什么呢?天上怎么了?
    (二)幼兒看圖片,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jié),清明節(jié)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jié)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課件,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jié)。
    (三)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jié)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蛘咴谟變褐g進行交流。
    教學反思:
    應該注意讓孩子們聽懂,能夠很快理解接受,而且要注意孩子的注意力的吸引,讓孩子想?yún)⑴c主動交談會正確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夠引導孩子完成相應的活動目標。
    2.小班古詩教案及反思 篇二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幼兒古詩朗讀的興趣。
    2、通過欣賞畫面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從而對古詩嘗試興趣。
    活動準備:
    一幅山水畫,音樂。
    活動過程:
    一、結合現(xiàn)實生活,引導幼兒談論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場地,教師帶領幼兒入場。
    2、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
    (1)小朋友們,春天的時候你們去山上玩過嗎?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2)大樹上住著誰呢?如果你過去抓它,小鳥會撲棱一下飛走嗎?
    (3)小朋友們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鳥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帶領幼兒去看畫。
    1、今天老師也帶小朋友們去美麗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讓我們背上背包出發(fā)了!
    2、帶領孩子一邊開汽車一邊欣賞路上的風景(輕音樂起,欣賞圖畫作品)
    三、引導幼兒觀看圖片,并初步講解詩句的意思。
    教師與幼兒圍在畫的周圍,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
    (1)小朋友看這個地方漂亮嗎?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東西?
    (2)幼兒討論后教師小結:好漂亮的小花,春天過去了,可小花還依然開放的很漂亮(春去花還在)。
    (3)有一座山,我們走遠一些看看山寶寶今天穿了件什么顏色的衣服?
    (4)幼兒討論后教師小結: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顏色(遠看山有色);
    (5)(教師手指水)看山寶寶旁邊是誰呀?悄悄的走進水寶寶的身邊聽聽,它發(fā)出聲音了嗎?
    (6)豎起小耳朵,再聽聽水寶寶真的發(fā)出聲音了嗎?(近聽水無聲)
    (7)漂亮的小鳥,和小鳥打個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鳥怎么不理我們?我們輕輕的走過去摸一摸,奇怪?小鳥怎么不動的?(這是畫上的小鳥)哦!原來這是一幅畫!
    (8)結:難怪小朋友剛才沒有聽到水的聲音,小鳥也沒有被嚇跑,這是為什么?(因為這是一幅畫)在很久很久以前許多讀書人喜歡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簡單的好聽的話寫下來,變成詩讓別人朗誦。那么古時候有位叔叔就因為非常喜歡這幅畫,所以寫了首詩,名字就叫“畫”。
    四、著音樂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1、師范讀古詩一遍。
    2、兒再次靜聽錄音一遍:我們再仔細聽聽錄音機里的叔叔是怎么念的,你聽他說到了什么?怎么說的?
    3、配樂朗誦古詩。
    4、用動作來表演古詩內容。
    活動反思:
    《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本次活動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點展開描活動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畫,讓幼兒先從整體再由遠到近觀察,知道這是一幅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感受景物的美。在嘗試朗誦古詩的時候我也采用了多種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幼兒能在活動中保持興趣跟著整個活動的流程走,對古詩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4.小班古詩教案及反思 篇三
    活動目標:
    1.喜歡古詩,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感受古詩的韻律感。
    2.熟悉、理解古詩,能大膽地朗讀古詩,嘗試用動作表演古詩。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大膽參與討論。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入
    教師提問,讓幼兒了解風的知識,引出古詩《風》。
    師:“今天呀!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新朋友,它能讓紅旗飄起來,讓風車轉起來,猜猜它是誰?”
    二、分段學習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了解風的作用,根據(jù)課件分句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師:“看!風娃娃來到樹林里,把樹葉從樹上吹落下來。我們一起念解落三秋葉?!?BR>    2.教師指導,幼兒模仿學習風的動作,感受風的作用。
    師:“誰能用動作學一學樹葉是怎么落下來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看!”
    師:“咦!江水怎么了?大家用動作學一學?!?BR>    師:“不好了,風娃娃來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樣了?你能學學竹子是怎樣的嗎?”
    3.完整播放課件,加強幼兒對古詩《風》的理解。
    師:“古代有個詩人叫李嶠,寫了一首《風》的古詩,我們一起來聽聽?!?BR>    4.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念古詩,可以適當?shù)胤磸湍钭x。
    師:“表演得真棒啊!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古詩吧!”
    師:“你們念得真好聽!我們再來一遍。聲音再響亮點、整齊一點,那就更棒了!”
    古詩:《風》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
    三、游戲“聽古詩選圖片”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并做示范。
    師:“古詩里藏著風娃娃呢,老師念一句古詩,你看看它在哪張圖片上,就把這張圖片高高地舉起來。”
    2.適當?shù)靥崾居變哼x擇正確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解落三秋葉。風娃娃在哪張圖片上呢?快找找?!?BR>    師:“為什么選擇這幅圖片呢?誰能說說?”
    3.教師出示圖片,分句念古詩,幼兒跟讀。
    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句古詩?!?BR>    4.教師完整地念古詩《風》,幼兒表演風的動作。
    師:“風娃娃想請小朋友來表演,我念古詩你們來做動作。”
    四、延伸活動
    教師總結,鼓勵幼兒回家繼續(xù)鞏固。
    師:“你們真棒,都能聽懂古詩的意思了?!?BR>    師:“今天我們學了一首新的古詩《風》,回家后把這首古詩《風》念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幼兒的古詩教學不能生搬硬套,教師要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學習古詩,理解詩意,充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讓活動充滿生機?;顒庸旁姟讹L》,通過課件中的生動畫面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通過精美的圖片讓幼兒體驗、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讓幼兒在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答案。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通過游戲充分感知、理解古詩的含義,做到在游戲中發(fā)展、學習。
    古詩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學詩的過程中了解歷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識。這是古詩教學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思考和實踐的方向。
    4.小班古詩教案及反思 篇四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詩。
    2、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3、引導幼兒在古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詩歌范例。
    2、人手一份紙、筆。
    3、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美景的圖片。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難點: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懷。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導入。
    提問:這是什么地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教師示范朗讀。
    提問:聽這首詩,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
    結合掛圖理解古詩的意境。
    提問: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美麗的景色?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幼兒跟讀。
    3、了解古詩結構。
    教師:這首古詩共四句,每行七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七言絕句”。
    4、分句理解古詩。
    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寒風習習,玩玩的月亮落下了。詩人坐在船上聽著遠處傳來烏鴉低沉的叫聲、寒山寺沉悶的鐘聲,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學做小詩人。
    (1)感受古詩的韻味。
    教師抑揚頓挫地、有感情地吟詩。
    (2)學做小詩人。
    集體吟誦古詩,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韻味和意境。
    (3)欣賞畫
    欣賞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的美景畫。
    活動反思: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秋天的深夜,詩人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聽所感。整個畫面給人孤獨、寂寞、憂愁、寂靜的感覺。教學設計中,抓住“愁眠”這個關鍵詞展開教學,讓幼兒說說這個愁眠的夜晚,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結合詩人的心境,讓幼兒展開想象,力求想象出畫面,入情入境。
    5.小班古詩教案及反思 篇五
    活動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畫面描寫的情景,初步感受夏天的美麗。
    2.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誦。
    3.通過學習古詩,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理解古詩中有關詞的含義。
    4.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古詩感受夏天的美麗。
    難點: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
    活動準備:
    《小池》PPT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觀看電腦課件,自由表達自己欣賞的感受。
    師:孩子們,現(xiàn)在時什么季節(jié)到了?(夏天)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小池塘邊區(qū)欣賞夏天的景色,你們想去嗎?
    1.播放課件,幼兒欣賞。
    師:這里的風景怎樣?
    幼:很美麗,漂亮。
    師:這里的確是一個景色怡人的地方。你能用自己的話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你在畫面上看到了什么?
    過渡:古時候有個詩人叫楊萬里,也和你們一樣覺得這景色很美,陶醉在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寫下了千古流傳的經(jīng)典古詩《小池》,你們想不想聽聽詩人是怎么用詩句來描寫這幅畫面的呢?
    二、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1.邊欣賞課件,邊傾聽老師朗誦古詩
    (1)古詩的名字叫什么?是誰寫的?
    2.再次欣賞古詩。(師范讀)
    (1)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都藏在哪些詩句里?(泉眼、樹陰、小荷、蜻蜓)
    (2)理解詞語,詩句的意思。(幼兒說出一句就結合畫面理解一句詩句的意思)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愛惜。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小荷:指剛剛長出水面的嫩荷葉。
    尖尖角:還沒有展開的嫩荷葉的尖端。
    (3)完整欣賞古詩。
    三、學習朗誦古詩。
    (1)幼兒跟讀。
    (2)集體朗讀
    (3)指導朗讀:一、二句(聲音要輕柔、甜美、速度稍慢);三、四句(讀出欣喜的語氣)
    (4)隨著音樂課件,朗讀古詩。
    四、感受古詩的特點。
    1.課件出示古詩今解的內容和古詩全文。
    同樣是小池的景色,我們開始的時候用了很長一段話描述畫面的內容,看看詩人用了幾句話?共有幾個字?
    2.教師揭示古詩的特點:句子簡短,語言精煉,押韻。
    五、延伸繪畫活動:我心中的小池。
    教學反思:
    在幼兒園小班出現(xiàn)了古詩教學活動,為了上好古詩教學,同時結合季節(jié)特點,我選擇了古詩《小池》,活動中我通過課件的圖畫,讓幼兒初步感受小池景色的美麗,古詩的意境美并讓幼兒用自己的話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在幼兒充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著圖畫的意思時,教師話鋒一轉:古時候有個詩人叫楊萬里,也和你們一樣覺得這景色很美,陶醉在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寫下了千古流傳的經(jīng)典古詩《小池》,你們想不想聽聽詩人是怎么用詩句來描寫這幅畫面的呢?此時激發(fā)了幼兒的想聽古詩興趣,究竟詩人會怎樣用古詩來描寫這樣的畫面呢?和我們說的會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在教師巧妙設計的情景中,孩子們帶著這樣的想法,進入了古詩教學活動中。
    在理解古詩內容的時候,教師緊緊抓住詩中描寫的景物:泉眼、樹陰、小荷、蜻蜓,來引出相應的詩句進行學習和誦讀,并讓幼兒通過圖文結合感受泉眼與泉水、樹陰與池水、小荷與蜻蜓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感受自然之間的和諧與美好。為讓幼兒更好的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對詩句中關鍵詞做了一定得理解。理解的時候利用了幼兒在平時“詞語開花”的經(jīng)驗,對古詩中關鍵的詞語進行拆字組詞的方法,這樣幼兒不僅很感興趣,也很容易的理解了字詞的意思。
    在進行教學中,我也看到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如果在孩子們自由講述了畫面的內容后,教師能及時把幼兒的發(fā)言進行歸納,用散文的形式對畫面總結性描述,對于幼兒感受古詩的意境美會起到很大的幫助。古代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麗結晶,它具有句子簡短,語言簡練,意境優(yōu)美等特點,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增加幼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加強幼兒對語言的鑒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這對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具有強烈的熏陶作用。教師的語言應該更錘煉,做到語言簡練。這次教學活動,教師是通過讓幼兒找出關鍵事物,并讓幼兒找一找這些景物分別都藏在哪些詩句里,來引出詩句,然后通過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古詩,感受意境。如果換一種方式,在幼兒找出古詩中描寫的景物以后,馬上回到畫面中,通過畫面的理解再引出古詩進行學習,哪一種方式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