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科目下冊復習知識點

字號:

高一化學科目下冊復習知識點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有很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高中化學分為選修和必修。
    1.高一化學科目下冊復習知識點 篇一
    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稱為硅石,包括結(jié)晶形和無定形。石英是常見的結(jié)晶形二氧化硅,其中無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環(huán)帶狀或?qū)訝畹氖乾旇А6趸杈w為立體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基本單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被廣泛應(yīng)用。(瑪瑙飾物,石英坩堝,光導纖維)
    物理:熔點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潔凈的SiO2無色透光性好
    化學:化學穩(wěn)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與其他酸反應(yīng),可以與強堿(NaOH)反應(yīng),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yīng)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溫)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裝HF,裝堿性溶液的試劑瓶應(yīng)用木塞或膠塞。
    2.高一化學科目下冊復習知識點 篇二
    膠體的應(yīng)用
    膠體的知識在生活、生產(chǎn)和科研等方面有著重要用途,如常見的有:
    ①鹽鹵點豆腐:將鹽鹵()或石膏()溶液加入豆?jié){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質(zhì)和水等物質(zhì)一起凝聚形成凝膠。
    ②肥皂的制取分離
    ③明礬、溶液凈水
    ④FeCl3溶液用于傷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水泥硬化
    ⑦冶金廠大量煙塵用高壓電除去
    ⑧土壤膠體中離子的吸附和交換過程,保肥作用
    ⑨硅膠的制備:含水4%的叫硅膠
    ⑩用同一鋼筆灌不同牌號墨水易發(fā)生堵塞
    3.高一化學科目下冊復習知識點 篇三
    主要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
    ①鐵與鹽酸的反應(yīng):Fe+2HCl=FeCl2+H2↑
    ②鐵與硫酸銅反應(yīng)(濕法煉銅):Fe+CuSO4=FeSO4+Cu
    ③在氯化亞鐵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鐵中的氯化亞鐵雜質(zhì))3FeCl2+Cl2=2FeCl3
    ④氫氧化亞鐵在空氣中變質(zhì):4Fe(OH)2+O2+2H2O=4Fe(OH)3
    ⑤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鐵粉:2FeCl3+Fe=3FeCl2
    ⑥銅與氯化鐵反應(yīng)(用氯化鐵腐蝕銅電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少量鋅與氯化鐵反應(yīng):Zn+2FeCl3=2FeCl2+ZnCl2
    ⑧足量鋅與氯化鐵反應(yīng):3Zn+2FeCl3=2Fe+3ZnCl2
    4.高一化學科目下冊復習知識點 篇四
    實室制取氫氧化鋁:Al2(SO4)3+6NH3·H2O=2Al(OH)3↓+3(NH3)2SO4
    氫氧化鋁與鹽酸反應(yīng):Al(OH)3+3HCl=AlCl3+3H2O
    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Al(OH)3+NaOH=NaAlO2+2H2O
    氫氧化鋁加熱分解:2Al(OH)3△Al2O3+3H2O
    三氯化鐵溶液與鐵粉反應(yīng):2FeCl3+Fe=3FeCl2
    氯化亞鐵中通入氯氣:2FeCl2+Cl2=2FeCl3
    二氧化硅與氫氟酸反應(yīng):SiO2+4HF=SiF4+2H2O
    硅單質(zhì)與氫氟酸反應(yīng):Si+4HF=SiF4+2H2↑
    二氧化硅與氧化鈣高溫反應(yīng):SiO2+CaO高溫CaSiO3
    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SiO2+2NaOH=Na2SiO3+H2O
    往硅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Na2CO3+H2SiO↓
    5.高一化學科目下冊復習知識點 篇五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黃或含硫的燃料燃燒得到(硫俗稱硫磺,是黃色粉末)
    S+O2===(點燃)SO2
    物理性質(zhì):無色、刺激性氣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體積比)
    化學性質(zhì):有毒,溶于水與水反應(yīng)生成亞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熱會變回原來顏色。這是因為H2SO3不穩(wěn)定,會分解_和SO2
    SO2+H2OH2SO3因此這個化合和分解的過程可以同時進行,為可逆反應(yīng)。
    可逆反應(yīng)——在同一條件下,既可以往正反應(yīng)方向發(fā)生,又可以向逆反應(yīng)方向發(fā)生的化學反應(yīng)稱作可逆反應(yīng),用可逆箭頭符號連接。
    6.高一化學科目下冊復習知識點 篇六
    鈉與非金屬的反應(yīng)
    4Na+O2=2Na2O(白色)2Na+O2△Na2O2(淡黃色)
    2Na+Cl2點燃2NaCl
    鈉與水反應(yīng):2Na+2H2O=2NaOH+H2↑(浮、熔、游、響、紅)
    氧化鈉過氧化鈉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Na2CO3和NaHCO3
    ①、與酸的反應(yīng)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反應(yīng)速率更快)
    ②、與堿的反應(yīng)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③、與鹽的反應(yīng)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④、相互轉(zhuǎn)化
    2NaHCO3△Na2CO3+H2O+CO2↑(加熱分解)
    Na2CO3+H2O+CO2=2NaHCO3(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7.高一化學科目下冊復習知識點 篇七
    物質(zhì)的組成
    從宏觀的角度看,物質(zhì)由元素組成;從微觀的.角度看,原子,分子,離子等是構(gòu)成物質(zhì)的基本粒子,物質(zhì)組成的判斷依據(jù)有:
    (1)根據(jù)有無固定的組成或有無固定的熔沸點可判斷該物質(zhì)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其中:油脂,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態(tài)物質(zhì)及含有同種元素的不同同素異形體的物質(zhì)均屬于混合物。
    (2)對于化合物可根據(jù)晶體類型判斷:離子晶體是由陰陽離子構(gòu)成的;分子晶體是由分子構(gòu)成的;原子晶體是由原子構(gòu)成的。
    (3)對于單質(zhì)也可根據(jù)晶體類型判斷:金屬單質(zhì)是由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構(gòu)成的;原子晶體,分子晶體分別由原子,分子構(gòu)成。
    8.高一化學科目下冊復習知識點 篇八
    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分離和提純的方法分離的物質(zhì)應(yīng)注意的事項應(yīng)用舉例
    過濾用于固液混合的分離一貼、二低、三靠如粗鹽的提純
    蒸餾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防止液體暴沸,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餾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餾
    萃取利用溶質(zhì)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zhì)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選擇的萃取劑應(yīng)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zhì)的溶解度要遠大于原溶劑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打開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與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內(nèi)外空氣相通.打開活塞,使下層液體慢慢流出,及時關(guān)閉活塞,上層液體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發(fā)和結(jié)晶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加熱蒸發(fā)皿使溶液蒸發(fā)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當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9.高一化學科目下冊復習知識點 篇九
    元素周期律
    1、影響原子半徑大小的因素:
    ①電子層數(shù):電子層數(shù)越多,原子半徑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電荷數(shù):核電荷數(shù)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徑有減小的趨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電子數(shù):電子數(shù)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徑有增大的傾向
    2、元素的化合價與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關(guān)系:正價等于最外層電子數(shù)(氟氧元素無正價)
    負化合價數(shù)=8—最外層電子數(shù)(金屬元素無負化合價)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結(jié)構(gòu)、性質(zhì)遞變規(guī)律:
    同主族: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shù)的遞增,原子半徑增大,核對外層電子吸引能力減弱,失電子能力增強,還原性(金屬性)逐漸增強,其離子的氧化性減弱。
    10.高一化學科目下冊復習知識點 篇十
    1、元素周期表的編排原則:
    ①按照原子序數(shù)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
    ②將電子層數(shù)相同的元素排成一個橫行——周期;
    ③把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shù)遞增的順序從上到下排成縱行——族
    2、如何精確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數(shù)=電子層數(shù);主族序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
    3、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判斷依據(jù):
    ①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jù):
    a.單質(zhì)與水或酸反應(yīng)置換氫的難易或與氫化合的難易及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
    b.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或酸性強弱
    c.單質(zhì)的還原性或氧化性的強弱(注意:單質(zhì)與相應(yīng)離子的性質(zhì)的變化規(guī)律相反)
    (2)元素性質(zhì)隨周期和族的變化規(guī)律
    a.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變?nèi)?BR>    b.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c.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d.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4、核素:具有一定數(shù)目的質(zhì)子和一定數(shù)目的中子的一種原子。
    ①質(zhì)量數(shù)==質(zhì)子數(shù)+中子數(shù):A==Z+N
    ②同位素:質(zhì)子數(shù)相同而中子數(shù)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物理性質(zhì)不同,化學性質(zh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