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必修一物理科目知識點

字號:


    高一年級必修一物理科目知識點是為大家整理的,物理必修一里的知識點難的并不是十分的多,但是卻是高中物理的基礎(chǔ)。
    1.高一年級必修一物理科目知識點 篇一
    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質(zhì)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zhì)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量,它是質(zhì)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guān)。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質(zhì)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在研究機械運動時,位移才是能用來描述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來表達物體的確切位置。比如說某人從O點起走了50m路,我們就說不出終了位置在何處。
    2.高一年級必修一物理科目知識點 篇二
    功和沖量的比較
    (1)功和沖量都是過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間上的積累效果,沖量表示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
    (2)功是標量,其正、負表示是動力對物體做功還是物體克服阻力做功。沖量是矢量,其正、負號表示方向,計算沖量時要先規(guī)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夾角三個因素決定。沖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力作用在物體上一段時間,力的沖量不為零,但力對物體做的功可能為零。
    3.高一年級必修一物理科目知識點 篇三
    牛頓第二定律:
    內(nèi)容:物體的加速度a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zhì)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理解:
    ①瞬時性:力和加速度同時產(chǎn)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體性:合外力、質(zhì)量和加速度是針對同一物體(同一研究對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質(zhì)量和加速度的單位統(tǒng)一用SI制主單位⑤相對性:加速度是相對于慣性參照系的。
    4.高一年級必修一物理科目知識點 篇四
    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fā)生變化)。
    (3)縱坐標表示速度??v坐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5.高一年級必修一物理科目知識點 篇五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1、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
    (1)一個物體如果保持靜止或者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2)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變,其加速度為零,這是共點力作用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運動學(xué)特征。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這兩個共點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2)三力平衡:這三個共點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內(nèi),且其中任何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與第三個力平衡。
    (3)若物體在三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通??刹捎谜环纸?,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向分解)
    6.高一年級必修一物理科目知識點 篇六
    1.電壓瞬時值e=Emsinωt/電流瞬時值i=Imsinωt;(ω=2πf)
    2.電動勢峰值Em=nBSω=2BLv/電流峰值(純電阻電路中)Im=Em/R總
    3.正(余)弦式交變電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中的電壓與電流及功率關(guān)系: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遠距離輸電中,采用高壓輸送電能可以減少電能在輸電線上的損失:P損′=(P/U)2R;(P損′: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P:輸送電能的總功率,U:輸送電壓,R:輸電線電阻)(見第二冊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單位:ω:角頻率(rad/s);t:時間(s);n:線圈匝數(shù);B:磁感強度(T);S:線圈的面積(m2);U:(輸出)電壓(V);I:電流強度(A);P:功率(W)。
    注:
    (1)交變電流的變化頻率與發(fā)電機中線圈的轉(zhuǎn)動的頻率相同即:ω電=ω線,f電=f線;
    (2)發(fā)電機中,線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感應(yīng)電動勢為零,過中性面電流方向就改變;
    (3)有效值是根據(jù)電流熱效應(yīng)定義的,沒有特別說明的交流數(shù)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變壓器的匝數(shù)比一定時,輸出電壓由輸入電壓決定,輸入電流由輸出電流決定,輸入功率等于輸出功率,當負載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時輸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決定P入;
    (5)其它相關(guān)內(nèi)容:正弦交流電圖象(見第二冊P190)/電阻、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作用(見第二冊P193)。
    7.高一年級必修一物理科目知識點 篇七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①質(zhì)量均勻分布的有規(guī)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nèi),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采用懸掛法。
    3、重力的大?。篏=mg
    8.高一年級必修一物理科目知識點 篇八
    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tài)量值—初態(tài)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tài)量,加速度是性質(zhì)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9.高一年級必修一物理科目知識點 篇九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chǎn)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shù),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guān),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guān)。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10.高一年級必修一物理科目知識點 篇十
    超重和失重
    1.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稱為超重現(xiàn)象(視重>物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稱為失重現(xiàn)象(物重<視重)。
    2.只要豎直方向的a≠0,物體一定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
    3.視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儀器稱值)。
    4.實重:實際重力(來源于萬有引力)。
    5.N=G+ma(設(shè)豎直向上為正方向,與v無關(guān))
    6.完全失重:一個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為零,達到失重現(xiàn)象的極限的現(xiàn)象,此時a=g=9.8m/s2。
    7.自然界中落體加速度不大于g,人工加速使落體加速度大于g,則落體對上方物體(如果有)產(chǎn)生壓力,或?qū)ο路綘坷K產(chǎn)生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