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物理知識點整理

字號:


    學任何一門功課,都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而要一鼓作氣,天天堅持,以下是整理的《高一下物理知識點整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高一下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一
    摩擦力:
    (1)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BR>    說明:
    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為滑動摩擦系數(shù),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接觸面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guān)。
    靜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guān).
    大小范圍0
    (fm為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guān))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shù)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jù)平衡條件,二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2.高一下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二
    1.對摩擦力認識的四個"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靜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動摩擦力小
    (3)靜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與運動方向共線,但一定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動力
    2.靜摩擦力用二力平衡來求解,滑動摩擦力用公式來求解
    3.靜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斷
    存在判斷:假設(shè)接觸面光滑,看物體是否發(fā)生相當運動,若發(fā)生相對運動,則說明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物體間存在靜摩擦力;若不發(fā)生相對運動,則不存在靜摩擦力。
    方向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3.高一下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三
    1、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zhì)點,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zhì)點。
    2、平動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zhì)點,轉(zhuǎn)動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zhì)點。
    3、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4、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運動情況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時間軸上n秒時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時間,是第n個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時刻。
    6、忽視位移的矢量性,只強調(diào)大小而忽視方向。
    7、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對性,必須選一個參考系,選不同的參考系時,物體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打出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橫線,應調(diào)整一下振針距復寫紙的高度,使之增大一點。
    10、使用計時器打點時,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
    11、使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時,應注意把兩條白紙帶正確穿好,墨粉紙盤夾在兩紙帶間;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應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復寫紙下面。
    12、"速度"一詞是比較含糊的統(tǒng)稱,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不同,一般指瞬時速率、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率四個概念中的一個,要學會根據(jù)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義。平常所說的"速度"多指瞬時速度,列式計算時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3、著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學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響,很難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而初中所學的"速度"就是現(xiàn)在所學的平均速率。
    1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物體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7、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18、物體的速度變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9、加速度的正、負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體的加速度為負值,物體不一定做減速運動。
    4.高一下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四
    1、整體法:以幾個物體構(gòu)成的整個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進行求解的方法。
    2、隔離法:把系統(tǒng)分成若干部分并隔離開來,分別以每一部分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分別列出方程,再聯(lián)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對系統(tǒng)作用時,用整體法;在分析系統(tǒng)內(nèi)各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時,用隔離法。有時在解答一個問題時要多次選取研究對象,需要整體法與隔離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斷依據(jù):
    ①從力的.概念判斷,尋找施力物體;
    ②從力的性質(zhì)判斷,尋找產(chǎn)生原因;
    ③從力的效果判斷,尋找是否產(chǎn)生形變或改變運動狀態(tài)。
    總之,在進行受力分析時一定要按次序畫出物體實際受的各個力,為解決這一難點可記憶以下受力口訣:
    地球周圍受重力繞物一周找彈力
    考慮有無摩擦力其他外力細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復只畫受力拋施力
    5.高一下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五
    探究彈力
    1.產(chǎn)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于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倔強系數(shù)),反映了彈簧發(fā)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并聯(lián):串聯(lián):1/k=1/k1+1/k2并聯(lián):k=k1+k2